沈从文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沈从文——逆境也是生活的恩赐
川师附中语文组谭洁
教学目标
1.梳理传主的基本人生经历。
2.体会湘西的民风民俗对沈从文的影响。
3.感悟沈从文健康自然的人生境界。
教学难点
1.因传记为《从文自传》节选部分,连贯性和完整性稍有欠缺,故难点之一在于学生在阅读时有一定的难度。
2.学生对于湘西文化、沈从文的作品接触甚少,故难点之二在于能深刻体会沈从文的人生境界。
教学重点
1.通过补充相关的资料,引导学生探索湘西文化对沈从文的影响。
2.通过沈从文的性格、作品感悟他的人生境界。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课前预习
要求:
1.通读全篇传记,梳理出疑难之处,提出问题。
2.按照传记的四个小标题对传主的人生经历进行梳理。
3.了解关于湘西的民风民俗。
4.阅读《边城》片段。
一、课堂导入
二、研习传记
情景设置:筛选归纳文本,对传主人生经历的阶段和主要事件进
行简要的概括。
由学生运用课件展示预习时筛选文本,梳理传记的成果:化
茧成蝶从小学未毕业到作家、教授。
(一)我们眼中的沈从文
主问题设置:“小书”和“大书”分别指的是什么
呢,由此可以了解传主有怎样的人生经历?
提示学生结合文本中的语句得出结论。
“直到如今我还觉得不必看这本弄虚作伪千篇一律用文字写
成的小书,却应当去读那本色香具备内容充实用人事写成的大
书”。
小结:他的家世是军人,好动冒险,不怕颠沛流离,是有
遗传的习性。他的家乡是湖南,好奇进取,遇见新机就转,是有
地方的特性。任性而善适应环境,所以不悲观,多感而不钟情,
所以不颓废,行己而“无耻”,不学而有术。
—
—毕树棠
在与大自然和社会的广泛接触中他习得了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二)沈从文眼中的世界
主问题设置:沈从文用他的眼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世界?
情景设置:
在初读传记预习文章时提出的问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这是湘西文化特有的风格,是湘西人特有的个性,给学生提供适当的资料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和感受湘西文化。
他一再宣称:我实在是个“乡下人”乡下人照例有根深蒂固永远是乡巴佬的性情,爱憎和欢乐有他独特的样式,与城市中人截然不同……他成为湘西生活自觉的叙述者和歌者。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学生:运用课件展示在预习过程中了解的湘西自然风光、民风民俗。
小结:沈从文用他的眼睛看到了:那种原始的“野性”,最直白、纯净的空气,是故乡湘西独特的情怀,充满了对生命最纯真一面的好奇和敏感。
(三)沈从文的心灵归依
主问题设置:这本色香具备内容充实用人事写成的大书对沈从文的一生有何影响?
人:真纯性格滋长的土地
文:创作的源泉
补充:1.沈从文的写作与水的关系。
“一脉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同水不能分离。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较大的系。”
“我的教育全是水上来的,我的智慧中有水气,我的性格仿佛一道小小河流。我创作,谁告我的创作?就只是各种地方的流水,它告我思索,告我如何去……”
——《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沈从文
2.学生品读语段,从文字中体会湘西情怀在沈从文作品中的浸润。
《边城》片段
片段1
溯流而上,则三丈五丈的深潭皆清澈见底。深潭为白日所映照,河底小小白石子,有的玛瑙石子,全看得明明白白。水中游鱼来去,全如浮在空气里。两岸多高山,山中多可以造纸的细竹,长年作深翠颜色,逼人眼目。
片段2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可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帖……
片段3
黄昏来时翠翠坐在家中屋后白塔下,看天空为夕阳烘成桃花色的薄云。十四中寨逢场,城中生意人过中寨收买山货的很多,过渡人也特别多,祖父在渡船上忙个不息。天快夜了,别的雀子似乎都在休息了,只杜鹃叫个不息。石头泥土为白日晒了一整天,草木为白日晒了一整天,到这时节皆放散一种热气。空气中有泥土气味,有草木气味,且有甲虫类气味。翠翠看着天上的红云,听着渡口飘乡生意人的杂乱声音,心中有些儿薄薄的凄凉。
小结:湘西文化是沈从文创作的源泉。
境:心灵的归依
解析理解:“我们虽各在收入最少卑微的位置上作事,却生活得十分健康。有时即或胡闹,把所有点点钱完全花到一些最可笑事情方面去,生活也仍然是健康的。我们不大关心钱的用处,为的是我们正在生活,有许多生活,本来只需我们用身心去接近,去经验,却不必用一笔钱或一本书来作居间介绍”。
小结:写《边城》不是为了去描绘一幅世外桃源,而是要表现一种人生形式……是一种健康、优美、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结语
他从边城出发走向世界之邦:一步一个脚印,踏遍了山山水水,一笔一段乐章,奏起了人生理想。一个游子,一个精神的游子是永无故乡可回的。就像一条从雪山之颠走下来的河,从它出走之日,就再没有回家的路了。或者他从未离开过这片土地,
这片水意深沉的沃土赐予了他《边城》,赐予了他《长河》,赐予了他全新的生命的形式——“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
教学反思
在最初设计这份教学内容的时候最主要的是想要学生拥有主动展示研究成果的空间,在具体实施的时候也确实按照这方面的要求去达到,但是学生成果的展示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展示学生的个体性,与其他的学生缺乏互动与交流,在展示过程中产生了一些不可控的因素等,新课改的理念是还课堂于学生,但是在这个归还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也不能完全丧失,这是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斟酌和思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