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理工大学)第一章 公共政策概述(什么是公共政策)
(大连理工大学)第一章 公共政策概述(什么是公共政策)
香港《文汇报》报道,2002年10月23日信息产业部发出 一份文件,以整顿市场为理由,要求大陆所有入境长途电 话资费不得收少于十七美分,并于十一月一日执行。当时 的朱鎔基总理在接见驻港中资机构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 “这是一九九九年就经过了信息产业部的批准的﹐国务院 也知道的﹐在国务院备过案﹐但一直没有加。” 既然早就批准加价了,那为什么早不加晚不加,偏在这个 时候加呢?
路线、战略、方针、策略、计划、措施=政策 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 规定的行动准则(《辞海》1979年版)
政策的制定者:国家与政党 政策存在的基本形式:行动准则(规范) 政策的目的:实现路线与任务 政策的时效:一定历史时期
——不包括一般的社会团体或各类组织,范围有点 过窄,实质上与“公共政策”通用。
公共政策分析publicpolicyanalysis特征和目的?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技术要求高的综合性学科?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学计算机和系统科学等多学科?论和方法?本课程从一般的原?和方法的角?研究尽??涉及专门技术门技术?本课程以现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体系为基础结合具体案例系统地介绍公共政策分析内容和过程从而使学员对公共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会如何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各种政策问题并做出切实可行的选择
2、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反映。 政府通过公共政策保护、满足,或者抑制、削弱甚至 打击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调整利益关系,体现社会 公平原则。
3、利益分配的基础是增进社会利益。
公共政策分配利益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即做蛋 糕、做大蛋糕。 公共政策的本质之一是如何增进社会利益,与效率有 关。
概述公共政策的概念
概述公共政策的概念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法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公共政策作为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集中反映了社会利益,从而决定了公共政策必须反映大多数人的利益才能使其具有合法性。
因而,许多学者都将公共政策的目标导向定位于公共利益的实现,认为公共利益是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和逻辑起点,是公共政策的本质与归属、出发点和最终目的。
“对于公共政策应该与公共利益还是私人利益保持一致这个问题,绝大多数人将选择公共利益。
”在古汉语中,“政者,正也”,其本义为“规范”、“控制”。
而“策,谋术也”,其本义为“计谋”、“谋略”。
将两词合起来为“规范的计谋”。
而现在,公共政策有多种定义,其一简单而本质的定义为:公共政策是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机构,为确保社会朝着政治系统所确定、承诺的正确方向发展,通过广泛参与和连续的选择,以及具体实施产生效果的途径,在一定历史时期规定的行动准则、行动方向和行动方式,是利用公共资源,达到解决社会公共问题,平衡、协调社会公众利益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动过程。
上述定义中,“以政府为主”表示政策是政府的选择。
政府是由各种正式的公共机构(或组织)组成,是按照宪法、法律的原则而组成的,其运行也要符合正式规则的约束,其政策的制定及执行须进行监督。
“一定历史时期规定的行动准则”说明具体政策往往随着形势的变化而随时调整,以发挥其及时指导作用,决定了政策具有较大的灵活性。
且因政策是不同于法律而存在的规范,其制定程序没有法律严格,执行效果也容易产生偏差。
公共政策本身是弥合现实与理想之间鸿沟的桥梁,政策的制定体现的是经由现实到达理想的过程,在经由现实到达理想的过程中,存在各种无法预期的影响因素,事实上无法准确预判和完全控制。
“平衡、协调社会公众利益”说明公共政策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对种种利益矛盾加以协调及处理。
管理学之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第一节公共政策概述一、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指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权威组织委实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利用公共资源,以协调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定和指导准则。
二、公共政策的功能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作为规范公众行为的社会准则,其对公众行为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政府可以根据特定的目标,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人们的行为或事物的发展朝着政策制定者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2、管制功能这种功能往往通过政策的有关条文明确的加以表现,通常采取两种途径达到这一目标。
积极的管制是指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正激励原则,即对某种行为加以物质或精神方面的奖励,以刺激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频率,从而达到减少其反向行为的目的。
消极的管制是指政策条文的规定突出负激励原则,即对某种行为加以物质或精神方面的惩罚,以抑制这种行为重复出现的可能,从而达到有效管制的目的。
3、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利用政策手段对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利益冲突进行调节和控制。
政府的调控功能有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并且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
4、分配功能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分配是公共政策的本质特征。
三、公共政策的类型1、公共政策的横向分类公共政策在横向上的分类主要是从公共政策所涉及的社会生活领域为标准来划分的,政策之间为并列平行的关系。
(1)政治政策。
政治政策是由国家政权机关或特定政党所制定的涉及政权的相关准则、规范法律等。
政治政策一般包括政党政策、法制政策、军事政策、公共安全政策、民族政策、外交政策等等。
(2)经济政策。
经济政策是指一个国家在经济领域方面所规定的政策,是调整人们的经济关系和经济活动的规范和准则。
经济政策一般包括农业政策、工业政策、金融政策、财政政策、税收政策、物价政策、贸易政策、房地产政策、区域发展政策等。
(3)社会政策。
社会政策是为解决社会问题,增进社会利益,谋求社会秩序平衡发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
社会政策一般包括劳动政策、社会保障政策、公共救助(社会救济)政策、人口政策、宗教政策、环境保护政策等。
公共政策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其作用是规范和指导有关机构、团体或个人的行动,其表达形式包括法律规、行政规定或命令、国家领导人口头或书面的指示、政府规划等。
政策环境的概念指政策生成、运行、发生作用的过程中一切条件的总和。
危机管理是企业为应对各种危机情境所进行的规划决策、动态调整、化解处理及员工培训等活动过程,其目的在于消除或降低危机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失。
危机管理是专门的管理科学,它是为了对应突发的危机事件,抗拒突发的灾难事变,尽量使损害降至最低点而事先建立的防范、处理体系和对应的措施。
政策执行是指政策执行者通过建立组织机构,运用各种政治资源,采取解释,宣传,实验,协调与控制等各种行动,将政策观念的内容转化为实际效果,从而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的活动过程.这是一种动态的过程. 政策执行的过程主要包括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物质准备,组织准备,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协调与监控等环节。
政策评估,就是依据一定的价值标准和事实标准,通过一定的程序和步骤,对政策实施中的价值因素和事实因素进行分析,目的在于利用这些政策相关信息,对政策的未来走向作出基本的判断。
政策终结指公共决策者通过慎重的政策评估之后,采取必要措施,终止那些过时、多余、无效或失败的公共政策的过程。
思想库主要是由公共政策领域的专家和技术人员组成的对公共政策方案制定、决策、实施、监控和反馈等过程进行跟踪式的分析、咨询、报告、提出修改意见等的组织机构。
政策议程指某一引起公共政策决定者深切关注并确定必须解决的公共问题,以及正式提起政策讨论,决定政府是否对其采取行动、何时采取采取行动、采取什么行动的政策过程。
德尔菲法,是采用背对背的通信方式征询专家小组成员的预测意见,经过几轮征询,使专家小组的预测意见趋于集中,最后做出符合市场未来发挥在那趋势的预测结论。
德尔菲法又名专家意见法,是依据系统的程序,采用匿名发表意见的方式,即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互相讨论,不发生横向联系,只能与调查人员发生关系,以反覆的填写问卷,以集结问卷填写人的共识及搜集各方意见,可用来构造团队沟通流程,应对复杂任务难题的管理技术自由裁量权的大致涵义是:合法合理地进行自由选择的权力。
公共政策的含义与内容
公共政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是政府针对某一特定的社会问题,从全局的角度出发,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并借助一定的行政和法律手段,来达到解决这一问题所指定的方法和措施。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经由政治过程所选择和制定的为解决公共问题、达成公共目标、以实现公共利益的方案。
公共政策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公共政策的主体: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主体主要是公共权力机关。
在我国,政府作为公共权力机关的主要代表,是实施公共政策的基本力量。
公共政策的主体不仅仅限于政府,其他社会组织和团体也可以作为公共政策的主体。
2. 公共政策的方法和手段:政府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方法和手段主要包括行政和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主要是通过行政程序、行政机制、行政方式来推动政策的实施;法律手段主要是通过立法、司法活动来规范、指导、推动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3. 公共政策的目标:公共政策的目标是解决特定的社会问题,实现特定的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的目标是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贯穿于整个公共政策过程的始终。
4. 公共政策的对象:公共政策的对象主要是特定的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是指在社会系统中,由于系统内部或系统之间矛盾运动而引起的问题。
社会问题的产生和发展需要有一定的过程,并有一定的表现形式。
因此,了解社会问题的产生、发展的过程和表现形式,有助于我们理解社会问题的性质和特征,从而为制定和实施相应的公共政策提供依据。
以上就是关于公共政策含义与内容的简要介绍。
总的来说,公共政策是政府为了解决特定问题、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和措施,其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旨在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第1讲-公共政策概述(一)4学时
广义上的公共政策的种类
➢ 国际公共政策:国际公共管理主体对全球性的、国际性的、国家间 的公共问题和公共事务进行处理、治理和解决的活动而制定的公 共政策。 其内涵主要包括:建构和推行国际领域的合作、国际参与的 制度渠道和基本规则,以调整国际公共利益冲突,实现和谐国际秩 序。
12
狭义上的公共政策的理解
判例的效力。但是,法官有时也在发挥政策分析者的作用。他们至 少能够从原则上发现某种适合当前问题的理性政策。这种发现推 动他们依据时代的发展变化,抛弃先前判例,作出新的裁决。 司法命令:它以宪法和法律为依据,规定纠正不公正情况的具体 办法,也同样是公共政策的一种表现形式。
20
2、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
中国现行的政治体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议行合一体制,这种体制赋 予政策过程两大特征:
其一是从宪法规范的权力关系来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 力机关,行使国家的立法权,在国家机关体系中居首要的、全权的地位。
其二是从政府系统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上看,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府 系统的领导核心,左右着政府过程的运行,主导着公共政策的制定。
22
2、中国议行合一体制下的公共政策的表现形式
(2)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决定决议
宪法:全国人大有权修改宪法和解释宪法,并监督其实施。而人大对 宪法的每一次修改和解释都意味着我国公共政策的重大变动。
基本法律:全国人大所制定和修改的法律,如刑事、民事、国家机 构、选举等法律都属于基本法的范畴。
普通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修改的法律,涉及外交、治安、环 保、土管、工商、统计、专利等多种领域。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根据宪法规定,地方人大可制 定地方性法规,并报上级人大批准和备案;民族自治地区的人大有权制定 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这三种必须报上级人大批准和备案。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征分析
公共政策的定义和特征分析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特定社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至关重要,它涉及到政府的职责与权力,以及社会各方的利益和参与。
一、公共政策的定义公共政策是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制定和执行的一系列措施和决策。
它涉及的范围广泛,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各个领域。
公共政策的制定通常经历问题的发现、议程设置、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等过程。
二、公共政策的特征分析1. 公共性:公共政策的目标是为了解决公共利益问题,而不仅仅是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它的制定和执行对整个社会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的影响。
2. 指导性:公共政策是为了指导社会行为和资源分配而制定的。
它对于政府、企业和个人的行动都有一定的规范和引导作用,以达到制定的政策目标。
3. 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公众的参与和利益表达。
政府应该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听取各方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制定和实施政策。
4. 共享责任:公共政策制定和执行不仅仅是政府的责任,也需要社会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合作。
只有通过政府、企业、公民等多方力量的合作,才能更好地解决社会问题和实现政策目标。
5. 周期性和动态性:公共政策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涉及到问题的发现、政策制定、实施和评估等各个阶段。
政策的形成和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问题的变化进行及时调整和修订。
6. 公正公平:公共政策应该具备公正和公平的原则,不能偏袒某个特定群体或个人利益。
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应该坚持公正的原则,充分考虑各方利益的平衡和整体利益的最大化。
综上所述,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和决策。
公共政策具有公共性、指导性、公众参与、共享责任、周期性和动态性,以及公正公平等特征。
只有通过合理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才能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的目标。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津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是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已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都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
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
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
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三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
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
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
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
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公共政策概述 一、公共政策的含义 公共政策是党和 ...
4、符号模型。 5、程序模型。
第三章
政策系统
第一节 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 系统是指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 组成要素构成的并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一、政策系统的构成要素
1、政策主体要素。 2、政策客体要素。 3、政策环境要素。 4、程序要素。
政策系统的要素图
政策系统
政 策 主 体
政 策 客 体
3、比较公共政策研究的发展。 4、政策工具的研究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 5、政策研究的视野进一步拓宽。 (四)20世纪90年代政策科学发展的新趋势。 1、高度重视宏观分析,促使政府政策制定系统 的改进。 2、加强规制政策研究,推动政府行政改革。
3、政策绩效评估成为热点。
第二章
政策模型
第一节 理性决策模型 理性决策模型包括绝对理性决策模型和有限 理性决策模型。 一、绝对理性决策模型 它泛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而综合的全面资 料做出合理性的决策。 公共政策学者叶海卡· 德洛尔认为:一个纯 理性的决策模型包括以下六个环节。 1、建立一个政策目标的多方面层次,并就每 一个层次的政策目标可达成的程度加以衡量。
2、建立并衡量社会中存在的一切其他价值系 统与资料。 3、为政策制定者备妥一套完整的选择方案。 4、就上述的政策运作目标、社会其他价值系 统与资源所产出的每一选择方案确定完整的成 本与效益的预测结果。 5、以每一选择方案的利益与成本的或然率乘 以其效用,计算出每一选择方案净期望值,并 计算效用单位中的净效益。 6、比较每一选择方案的净期望值。 绝对理性决策模型的基本内容是: 1、决策者面临的是一个既定的问题。
文化政策、交通运输政策等;按政策作用的时 间长短,可将政策划分为长期政策、中期政策、 短期政策。 元政策是指“用以指导和规范政府政策行为 的一套理论理念和方法的总称”。元政策的基 本功用在于如何正确地制定公共政策和有效的 执行公共政策。 基本政策是指在某一领域某个方面起指导和 统帅作用的政策,也可称做“指导方面政策的 指导性政策”。 具体政策在整个政策体系中,是处于从属地 位的,它是基本政策的具体化和延伸,是为了
第一章 公共政策分析概论
5.
战
略
策
略
为战略 服务 的方 法和 手段
• 泛指政治、经济、 泛指政治、经济、 科技、 科技、文化等领 域带全局性、 域带全局性、根 本性的筹划与谋 略; • 具有较强的相对 性)
区 别 点
政策 —— 行动的依据和准则 策略 —— 侧重的是行动的方 式、方法和手段 全局性、 战略 —— 全局性、长期性的行 动计划 政策—— 政策 策略—— 策略 战略—— 战略 划
4. 原生型公共政策与派生型公共政策
原生型公共政策(母政策): 原生型公共政策(母政策):为解决某一类原
始问题而制定的
派生型公共政策(再生政策): 派生型公共政策(再生政策):
一是原生型公共政策如是混合政策、 一是原生型公共政策如是混合政策、复合政策或综合 政策, 政策,分解出来的单项或具体政策 二是原生型公共政策是单项政策。为了解决某些复杂 二是原生型公共政策是单项政策。 综合性的问题而将几个原生型公共政策结合, 的、综合性的问题而将几个原生型公共政策结合,形 成的综合性、 成的综合性、混合性的政策
政策与决定、决策、 2. 政策与决定、决策、对策
• 决定 对如何行动作出主张; 对如何行动作出主张; 决定的事项
• 决策 决策——决定策略或方法; 决定策略或方法; 决定策略或方法
发生了什么? 发生了什么? 4W决策思考模式 决策思考模式 为什么发生? 为什么发生? 采取哪条行动路线? 采取哪条行动路线? 前景如何? 前景如何?
(四)相关概念解析
1. “政策”与“策略”、“战略”、“方针”、 政策” 策略” 战略” 方针” 政策 路线” “路线” 路 线 方 针
人们在认识世界、 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 中采取的基本准则; 中采取的基本准则; 总政策—最高层次的政策; 总政策 最高层次的政策; 最高层次的政策 例: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总 路 线 规定某一社会领域基本发展方 向和人们行为模式的指针 单一的基本政策(内涵简要) 单一的基本政策(内涵简要) 例: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 胆相照,荣辱与共; 胆相照,荣辱与共;
公共政策概论 (2)
公共政策概论什么是公共政策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了解决社会问题或促进社会发展而制定的各项措施和决策。
它涉及到经济、社会、环境等领域,影响着国家和社会的方方面面。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通常包括问题的识别、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等环节。
公共政策的重要性公共政策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政府可以解决社会矛盾,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进步。
公共政策可以引导经济发展,改善社会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同时,公共政策也能够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的权益,促进社会和谐。
公共政策的特点公共政策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公共性:公共政策是为了整个社会的利益而制定的,而不是个人或特定群体的利益。
公共政策应当符合公众的意愿和期望,并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2.公众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不应该是政府的单方面决策,而是需要广泛的公众参与和意见征求。
公众的参与可以增加政策的合法性和可行性,提高政策的质量。
3.复杂性:公共政策通常涉及到多个领域和多个利益相关方,因此具有很高的复杂性。
政策制定者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和冲突,做出权衡和平衡。
4.动态性:社会变革和问题的出现会促使公共政策的调整和改变。
公共政策需要不断适应社会的需要和发展,保持与时俱进。
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一般包括以下几个环节:1.问题的识别:政府需要识别出存在的问题和需求,从社会实际出发确定政策制定的方向和目标。
2.政策的制定:政策制定者需要通过研究、分析和征求意见等方式,制定出具体的政策方案和措施。
3.政策的实施:政策的实施需要考虑到资源的配置、机构的安排、法律的规定等方面的因素。
政府需要明确责任和权限,并对政策的执行进行监督和评估。
4.政策的评估:政策的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的检查和反馈。
政府需要对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了解政策的成效和问题,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公共政策与社会发展公共政策对社会发展具有直接和重要的影响。
通过合理的公共政策,政府可以推动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善社会福利。
公共政策概述
(二)公共性与偏好性
1、公共性指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关为解决公共问题实现公共利益而制定的。 这一思想来源于宪政思想,政府权力来源于来源于人民的同意和授权,政府的合法性在于政府满足公众需求,实现公共利益的程度。因此,公共政策作为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须以谋求公共利益为目的。 林德布鲁姆指出,研究公共政策有两个基本课题:一是公共政策的制定是否符合人民的要求,解决人民需要解决的公共问题;二为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是否有能力解决人民的公共问题,满足人民的需要
具体来讲:第一,政策实施是运用公共政策解决社会问题的最直接环节; 第二,政策实施决定着政策目标能够实现与否以及实现的程度和范围; 第三,政策正确与否,在主观认识范围内无法得到解决,只能由实践去检验。政策实施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 第四,政策实施是完善、发展公共政策和制定新政策的重要依据。
三、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4)利益落实。 政策分配利益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利益群体能否按照政府的预定目标,获得应有的利益。 如农民减负问题。
对公共政策的社会本质理解上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分配,而不是其他分配。 ②公共政策是基于在多种利益关系上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非盲目的分配。 ③公共政策是综合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 ④公共政策是要在实践中得到实现的利益分配上的利益分配。
2、公共政策的认识论本质
从认识论的角度看,政策的本质被界定为政府与实践的中间环节,因而政策兼具理论与实践的二重特征。 (1)政策与理论 ----理论是政策的理念依据,政策是理论的具体化。 包含两方面的含义:①理论的内容影响和决定政策的内容,理论依据的不同造成政策的基本差别。 理论具有不同的层次----层次越高,对政策影响面越广。 ② 理论的正确与否,决定政策的成败。
公共政策概论理解与分析现代社会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
公共政策概论理解与分析现代社会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是指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或实现特定目标而采取的行动或决策。
它涉及政府部门在制定、实施和评估政策时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影响因素,并涉及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沟通。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广泛而深入地影响着我们的社会。
在理解和分析现代社会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之前,我们需要了解公共政策的主要特点和目标。
公共政策通常具有以下几个重要特点:1. 公共性:公共政策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资源的分配,其影响范围不仅限于个体利益,更注重整体社会效益。
2. 公正性:公共政策应当基于公平、公正和平等的原则,保障人民的基本权利和利益。
3. 法律性:公共政策需要建立在法律的框架下,确保政策的合法性和可执行性。
4. 目标导向性:公共政策旨在解决社会问题,追求具体的目标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达到这些目标。
二、公共政策的形成过程公共政策的形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政策议程设置:针对社会问题和需求,政策制定者将相关议题纳入政策议程,并进行问题识别和政策研究。
2. 政策制定:在政策研究的基础上,政策制定者制定政策目标、方案和执行计划,制定相应的政策文件和法规。
3. 政策实施:政策实施是将政策纳入日常工作和实践中,并动员资源、组织力量,采取行动来实现政策目标。
4. 政策评估:政策评估是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以了解政策的成效和改进方向,并为政策调整提供依据。
三、公共政策的影响因素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几个重要的影响因素:1. 政治因素:政治环境和政府的政策观点会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产生重要影响。
2. 社会经济因素:社会经济条件、社会福利和人口结构等因素都会对公共政策的制定和选择产生影响。
3. 利益相关者: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企业、非政府组织等,他们的权力和影响力能够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4. 国际因素:全球化和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同样对公共政策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公共政策是指由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制定并执行的,用于解决社会问题、调整社会关系、并推动社会进步的方针、原则、目标和措施。
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的最大化,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公共政策在当今社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对于社会的稳定和繁荣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和作用。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可以理解为由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制定并实施的方案和措施,旨在解决公共问题、调整社会关系并提高社会福祉的工具。
公共政策需要满足以下几个基本要素:1. 政策制定者: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是公共政策的主要制定者。
他们通过立法、行政命令、规章制度等方式制定政策。
2. 目标和目的:公共政策制定的目标是解决公共问题、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推动社会进步,以提高公民的生活质量和社会福祉。
3. 内容和措施:公共政策的内容和措施包括政府的财政支出、法规制度、社会福利措施、行政管理措施等,旨在实现政策目标。
4. 影响对象:公共政策的目标对象包括全体公民、特定社会群体、企业组织等。
不同的政策可能涉及不同的受益者和责任主体。
二、公共政策的作用公共政策在社会管理和社会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以下是公共政策的几个重要作用:1. 社会调节功能:公共政策通过调整社会关系、协调社会利益,实现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
例如,税收政策可以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社会公平与社会正义。
2. 问题解决功能:公共政策通过针对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解决,缓解社会矛盾,解决公众关注的各种问题。
例如,环境保护政策可减少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3. 公共利益维护功能:公共政策旨在实现公共利益和社会福祉的最大化,保障公民的权益和公共利益的平衡。
例如,消费者保护政策可以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
4. 社会发展推动功能:公共政策可以推动社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
例如,产业政策可以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推动经济增长。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是指国家、地方政府或其他公共机构在特定领域内采取的行动和决策,旨在解决社会问题、实现公共利益和公众福祉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划。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与特点,并对其重要性进行分析。
一、公共政策的基本概念公共政策是指政府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通过决策和行动来改变社会现状,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一种手段。
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问题分析、决策制定和政策评估等过程。
公共政策的制定者通常是政府、政府机构或其他公共服务机构。
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是解决公众面临的问题,满足公众的需求。
这些问题包括但不限于环境污染、教育不公平、医疗资源分配不均等。
通过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政府可以通过资源配置、法律法规、宣传教育等手段来推进社会进步和公共利益的实现。
二、公共政策的特点1. 公共性:公共政策是针对整个社会的,与广大公众的利益密切相关。
相比于私人决策或商业决策,公共政策更关注全社会的福祉和公共利益。
公共政策必须有利于社会大众,而非个别特殊利益群体。
2. 多元性:公共政策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利益相关者和多个层面。
政府、行业协会、学术界、非政府组织等都可能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过程。
因此,公共政策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不同观点、权衡各方利益,保证政策的代表性和公正性。
3. 长期性: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需要考虑长远的影响和效果。
与企业或个人的短期决策相比,公共政策对社会的变革和发展具有更长远的目标和影响。
因此,公共政策需要经过深入的调研、分析和评估,确保其可持续性和长期效果。
4. 政府主导性:公共政策的制定和实施通常由政府机构主导。
政府作为最高行政权力机构,具有权威和资源优势,可以更好地调动社会资源、协调各方利益,推动公共政策的实施。
然而,政府在制定公共政策时也需要充分倾听公众意见,确保公众的参与和透明度。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执行的经济手段:是指根据客观经济规律和 物质利益原则,利用各种经济杠杆,调节政策执行过 程中的各种不同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以促进政策顺 利实施的方法。特点是:间接性、有偿性、关联性。
公共政策执行的法律手段:是指通过各种法律、法令、 法规、司法、仲裁工作,特别是通过行政立法和司法 方式来调整政策执行活动中的各种关系的方法。特点: 权威性、强制性、稳定性、规范性。
《公共政策概论》名词解释
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威部门为解决社会公共问 题、调整和平衡社会利益关系,而遵循一定的 制度和程序制定的行动指南和行为规范。
总政策:是政策体系中管总的或者具有统摄性 的政策,对其它各项政策起指导和规范的作用, 是其他各项政策的出发点和基本依据,是政策 主体用以指导一定历史时期全局性行动的高度 原则性的指针。
会规范的过程。
公共政策执行:是指公共政策方案被采纳后, 把政策内容转变为现实的过程,也就是政策目 标得以实现的过程。
政策执行环境是指除政策执行机构自身之外的 诸多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总和。
公共政策执行的行政手段:是依靠行政组织的 权威,采用行政命令、指示、规定及规章制度 等方式,按照行政系统、行政层次和行政区划 来实施政策的方法。特点是:权威性、强制性、 直接性、无偿性、时效性。
战略性政策:政策主体在一个较长的时间阶段 上要达到的主导局的根本目标以及为目标的 实现所做的资源配置和行动步骤的设想。
策略性政策:是政策主体针对某一特定形势制 定的行动路线,是具体的行动路线。
战术性政策:是指为了达到一定的战略目的, 在一定的方向上和一定的时间内解决某一局部 问题的行动方案。
社会问题:社会的现存状况与社会期望状况之 间的差距。
社会公共问题:当社会问题超出了当事人,其 影响波及到不直接相关的群体时,社会问题就 成为社会公共问题。
第一章公共政策概述-大连理工大学
公共管理的知识化趋势
• 公共管理要科学化、知识化、专业化 • 公共政策分析是从知识到政策的转化环节
公共政策分析的发展阶段
1 古代和中世纪——萌芽时期 2 近代以来——形成时期
3 现代——发展时期
古代和中世纪——萌芽时期 • 是公共政策分析的萌芽时期,此时公共政策的主要特点是 自发性、独裁性(统治者个人意志,决策非程序化)。 • 出现一些与政策制定相关的“专家”阶层。 夏商
第二章 公共政策分析及历史沿革
公共政策分析的历史沿革
主讲人:宋悦华 单 位:大连理工大学
公共政策分析的推动因素
政治的“低度化”发展
• 高度政治:党派斗争、政权更迭、战争、冲突 • 低度政治:对各种社会问题的处理
政治过程的民主化趋势
• 公共政策成为资源分配的重要手段 • 公共政策成为政治参与的重要途径
现代——发展时期 • 公共政策分析进入了科学化、专业化、职业化的 发展时期。
1951年,美国政治学家H.D.拉斯维尔首次提出 了“政策科学”的概念。
从1968-1971年,Y. 德罗尔发表了被称为政策 科学三部曲,使政策科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70-80年代,主要大学建立了公共政策的研究生学 位点,学校和社会的公共政策研究机构联系紧密。
1967年,德罗尔在《公共行政评论》 上发表的一篇题为“政策分析家—— 一个政府部门新的职业角色”一文中 提出政策分析家的六大素质要求
公共政策分析人员的类型
• 行政型政策分析人员:政治能力高、分析能力低
• 技术型政策分析人员:分析能力高、政治能力低
• 职业型政策分析人员:政治能力高、分析能力高
本章思考题
东汉,三国 东晋
汉后
清代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2. 3.
案例思考题: 该附小上述措施是否是公共政策? 其依据是否正当与充分? 其举措是否合适?
案例三
中国电信涨价风波
2002年10月30日,中国电信宣布自11月1日起提高国际长 途电话接入费,香港打到内地的长途电话接入费从每分钟 0.02美元大幅提升到每分钟0.17美元,增长了7.5倍。 这个消息在港澳台地区引起轩然大波,香港、台湾的电讯 公司纷纷宣布加价,香港各界反应非常强烈,立法议员写 信给当时的朱鎔基总理要求介入,港区人大代表联名上书 全国人大常委会,要求调查此事,香港工商界有企业主提 出要抵制中国电信,集体罢打长途电话。新闻媒体纷纷发 表评论对中国电信严厉谴责,甚至上升到“破坏一国两制, 破坏祖国统一大业”的高度。
香港《文汇报》报道,2002年10月23日信息产业部发出 一份文件,以整顿市场为理由,要求大陆所有入境长途电 话资费不得收少于十七美分,并于十一月一日执行。当时 的朱鎔基总理在接见驻港中资机构代表时的讲话中指出: “这是一九九九年就经过了信息产业部的批准的﹐国务院 也知道的﹐在国务院备过案﹐但一直没有加。” 既然早就批准加价了,那为什么早不加晚不加,偏在这个 时候加呢?
第一节 公共政策的概念和内涵
一、政策 Policy:a course of action for dealing with a particular matter or situation sep. as chosen by political party, government, business company, etc. ——政党、政府和企业处理特别事物或情况等行为的 方向(朗文当代英语高级词典[商务印书馆])
安德森:政策是一个有目的的活动过程,而这些 活动是由一个或一批行为者,为处理某一问题或 有关事务而采取的。 卡尔· 弗雷德里奇: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下,个人、 团体或政府有计划的活动过程。提出政策的用意 就是利用时机、克服障碍,以实现某个既定的目 标,或达到某一既定的目的。
二、公共政策及内涵 伍德罗· 威尔逊: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 权者制定的,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托马斯· 戴伊: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 就是公共政策。 戴维· 伊斯顿:公共政策是整体社会价值的权威性 分配。
二、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阶级性 合法性(内容与程序合法) 强制性(权威性与奖惩) 多样性(“公共”特征与政府职能) 超前性(科学的政策目标) 整体性(政策内容与形式;政策的过程) 过程性(时空限制;稳定与变动) 政治敏感性(冲击现有决策模式;政治家或领导反感)
案例四
公共政策分析
Public Policy Analysis
特征和目的
是一门应用性、操作技术要求高的综合性学科
涉及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管理学、计算机 和系统科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 本课程从一般的原理和方法的角度研究,尽量不涉及专 门技术
本课程以现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理论体系为基础,结 合具体案例,系统地介绍公共政策分析内容和过程, 从而使学员对公共政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学会如 何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去分析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 各种政策问题,并做出切实可行的选择。
公共政策内涵: 公共政策主体:掌握公共权力、能够做出权威性 决定的组织和个人。主要是指党和国家。 公共政策客体:社会公共事务。包括政治性公共 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社会性公共事务。 公共政策目标:一定的任务和目标。包括政治性 (阶级)目标和公共目标。 公共政策内容:一种行为准则或行为规范。 公共政策过程:制定和执行政策。
路线、战略、方针、策略、计划、措施=政策 国家、政党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的路线和任务而 规定的行动准则(《辞海》1979年版)
政策的制定者:国家与政党 政策存在的基本形式:行动准则(规范) 政策的目的:实现路线与任务 政策的时效:一定历史时期
——不包括一般的社会团体或各类组织,范围有点 过窄,实质上与“公共政策”通用。
课程主要内容
公共政策概述 公共政策系统与决策体制 公共政策研究中若干基本范畴 公共政策问题构建与方案制定分析 公共政策执行与效果评价分析 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与具体方法
第一章 公共政策概述
——什么是公共政策
本讲主要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公共政策的概念和内涵 公共政策的本质和特征 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公共政策的分类
4、利益分配是一个动态过程。
利益选择——符合统治阶级、社会整体利益;政府自 身最大利益。 利益平衡——反映多数人的利益,兼顾保护少数人的 合法利益,调和利益矛盾。 利益分配——直接的与间接的;获得或失去。 利益落实——按照政策目标获得应用的利益。
5、公共政策的本质
要实实在在地增进社会利益; 对全社会的利益进行分配; 基于多种利益关系的有选择的利益分配; 通过平衡各种利益矛盾后的利益分配; 要在实践中得到兑现的利益分配; 要在增进社会利益中突出效率,在分配社会利益中突 出公平。
暂住证背后的利益纷争
自去年国家计委、财政部联合发出《关于全面清理整顿外 出或外来务工人员收费的通知》后,深圳市办理暂住证的 工作半年里一波三折。这场风波的起因是:7个部门共同 办理暂住证,其背后存在着利益纷争。 在开始办理暂住证的时候,按照深圳最初的规定,可以收 费的仅限于劳动和公安部门,但随着劳动+公安这种“二 合一”捆绑模式范围的扩大,一些部门也开始收取各种费 用。
案例一
资助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主要政策和措施
在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和推进高校收费改革的过程中,为解 决好高校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问题,在党中央、国务院 的关怀下,教育部、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结合中 国的实际情况,建立起一种比较完善的资助困难学生的政 策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奖、贷、助、补、减”五个方 面。 奖,是指在学校设立各种形式的奖学金,支持家庭经济困 难、学习优秀的学生和学习农林、师范、体育、航海、民 族等特殊专业的学生;
一些本来只能为干部和技术人员服务的区人事局(人才交 流中心)还超越职权将用人单位的一般劳务工,如流水线 装配工、酒楼服务员、农民工等,按“聘派干部和技术人 员”身份办理用工手续,甚至还把小商品市场、街道门店、 居民村小商店的从业人员统统纳入“聘派干部和技术人员” 的范畴。在这种情况下,2000年罗湖区人才交流中心办 理“聘派干部”手续20万人,为此当年获得报酬700多万 元。 一段时间,劳动、人事、公安部门轮番派人到企业催办暂 住证。一些派出所甚至将没办暂住证的人员从工厂带回派 出所,迫其交钱后才放回。受办证巨大利益的诱惑,一些 居委会和照相馆也纷纷“搭车”,要求有关部门分给他们 “一杯羹”。
此外,这些年,为保证刚考入大学的新生能够顺利入学, 教育部还明文规定各高校都必须建立“绿色通道”制度, 即对被录取入学、家庭经济困难的新生,一律先办理入学 手续,然后再根据核实后的情况,分别采取上述“奖、贷、 助、补、减”等不同的措施,确保每一位新生都不因家庭 经济困难而无法入学。 案例思考题: 结合案例,谈谈公共政策的内涵是什么?
贷,是指由金融机构针对高校学生开展的各种助学贷款; 助,是指在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环境维护等方 面,为经济困难学生设立一些勤工助学岗位,让他们通过 从事一定时间的劳动,获取一定的报酬,贴补其在学习期 间的一些开支; 补,是指困难补助。每年中央和地方政府,都拨出一定的 专款,对经济困难学生进行补助。国家还规定高校每年都 要从所收取的学费中提取10%左右的资金,用于对困难学 生的补助; 减,是指减收或免收学费。国家已经作出规定,对学习农 林、师范、体育、航海、民族等特殊专业的学生,减免学 费。同时还要求学校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区别情况减 收或免收学费。
为了平衡各部门的利益,深圳市政府曾专门出台文件,对 办证的利益分配作了规定。比如,市劳动局、人事局、公 安局3家每办一个暂住证可以得到33元、30元、72元的报 酬,而计生委则可得到4%的报酬。 一场错综复杂的利益之争由此产生。后来,不仅市劳动、 人事、公安之间,区劳动、人事、公安之间存在竞争,就 连市与区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也存在激烈的竞争。激烈 竞争的结果是,很多办证单位根本不按市政府规定办,只 要交钱即可办证。
拉斯韦尔与卡普兰: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 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台湾学者伍启源:公共政策是政府所采取对公私行动 的指引。
陈振明:政策是国家机关、政党及其他特定政治 团体在特定时期内,为实现或服务于一定的社会 政治、经济、文化目标而采取的政治行为或规定 的行为准则,它是一系列谋略、法令、措施、办 法、方针、条例等的总称。 陈庆云: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历史时期的目 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 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的过程中所制 定的行为准则。
——详细资料可参阅当时的报纸新闻报道和评论
案例思考题: 1、什么是公共政策?具有哪些特征? 2、你认为电信涨价是不是公共政策? 3、为什么会出现这场风波?
Hale Waihona Puke 第二节 公共政策的本质和特征
一、公共政策的本质 1、“利益”是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
“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政治权力不过是用来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2、公共政策是政府对社会利益的权威性分配。
公共政策的本质是社会利益的集中反映。 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是各种利益冲突的集中反映。 政府通过公共政策保护、满足,或者抑制、削弱甚至 打击一部分人的利益需求,调整利益关系,体现社会 公平原则。
3、利益分配的基础是增进社会利益。
公共政策分配利益的基础是社会利益的增进,即做蛋 糕、做大蛋糕。 公共政策的本质之一是如何增进社会利益,与效率有 关。
案例二
北方某大学附小的通知
家长同志: 您好!随着新校舍的落成,下学期全校师生将在焕然一新 的校园中学习生活。为体现我校小学生崭新的精神面貌, 学校近期将为学生订做3套夏季服装(一套制服式,两套体 育装),共计120元。 请家长务必于6月25日(周二)让孩子将校服款交到班主任 处,感谢您的配合! 附小 2006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