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34张ppt)课件(共34张PPT)

合集下载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
学生1
我认为这两则寓言故事非常有教 育意义,它们教会了我如何正确 看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挑战。
100%
学生2
通过学习这两则寓言,我深刻体 会到了寓言故事的魅力,它们以 简单易懂的方式传达了深刻的道 理。
80%
学生3
我觉得这两则寓言故事中的角色 形象鲜明,它们的行为和语言都 很有代表性,让人印象深刻。
寓言在现代社会的启示
要善于接受别人的建议和意见,不要一意孤凭主观想象和经验行事,否则 会适得其反。
故事中的成语和名句
成语
郑人买履(比喻墨守成规、不灵 活的人)。
名句
宁信度,无自信也。(宁愿相信 尺子,也不相信自己脚的感受。 )
03
古代寓言二则:《刻舟求剑》
故事内容概述
01
启示1
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我们应 保持一颗谦虚谨慎的心态,不 要骄傲自大,否则会像“郑人 买履”一样遭受失败。
启示2
“刻舟求剑”的故事告诉我们 ,要善于适应变化,不要固守 旧有的思维模式和方法,否则 会错失机会。
启示3
在与人交往中,我们应该注重 实际,不要只看重表面现象, 否则会像“画蛇添足”一样失 去真实的价值。
05
课程总结与作业布置
本课重点回顾
分析寓言中的人物形象 ,理解其象征意义。
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的 创作背景和寓意。
理解并掌握寓言故事中 的语言特点,如比喻、 拟人等修辞手法。
理解并掌握《古代寓言 二则》中两篇寓言故事 的含义。
作业布置与要求
01
02
03
04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 识。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5 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

苏教版七年级上寓言两则PPT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上寓言两则PPT课件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8
2020年10月2日
9
刻舟求剑
2020年10月2日
《吕氏春秋》
10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jù qì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huò
剑若此,不亦惑乎! 2020年10月2日
一词多义:
之①至之市②而忘操之③试之以足
至①至之市②至爱的女儿
通假字:
反归取之 2020年10月2日
5
探究学习
分析郑人形象
固执、迂腐
2020年10月2日
6
合作探究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能墨守
成规,而要重视
根据实际得出的
体会和结论。
2020年10月2日
7
2020年10月2日
其它寓言故事
11
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渡过江河
雕刻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立刻,匆忙
这儿
所从坠。” 2020年10月2日
12
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
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
不亦惑乎!
2020年10月2日
13
再读课文,读通文意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8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剑若此,不亦惑乎! 2020年10月2日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34张)课件

新苏教版七年级上册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34张)课件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lǚ
郑人买履 duó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suì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nìng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Lǚ,鞋子
到……去
duó,量郑长短人 有 欲 买
履 同“座”,座 位
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
若此,不亦惑乎!糊涂。
《刻舟求剑》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思考
楚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 么?
①② ③④
刻舟求剑
(课本剧)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jù qì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huò
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
jù立即。
渡水。
其剑楚自人舟有中涉坠江于者,qì雕刻。
水。遽契其舟, 这儿。 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
认识 寓言
寓言: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 的道理(寓意)
举例说明: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
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理解寓意。
郑人买 履
《韩非子》
认识
作者
韩非《韩非子 》
•韩非(约公元前 280—公元前233 年)。战国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共33张PPT)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 上册 课件 第5课 古代寓言二则(共33张PPT)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契其
刻 代词:这,这儿 助词,无实义
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全句翻译:有个楚国人(搭船)渡江,他的剑从船中
掉到水里,急忙在船边刻下记号,说: “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的地方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全句翻译: 船停了,(他)从他所刻记号的 地方下水找剑
。2021年3月8日星期一2021/3/82021/3/82021/3/8 ❖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82021/3/82021/3/83/8/2021 ❖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82021/3/8March 8, 2021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迷惑,糊涂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全句翻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 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 不是很糊涂么?
趣味理解,绘图编剧:
❖ 刻舟求剑.swf ❖ 1、“文以画形象,画借文生辉。”图文并茂,
感染力强。请你为寓言《刻舟求剑》配一幅 富有感染力的画。 ❖ 2、原文语言只有一句,你能根据对文章内容 的理解,发挥想象,将它拓展成一个发人深 思的小故事吗?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共34张PPT)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共34张PPT)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郑人:郑国人。
履:鞋子。 度:量长度,(动词)
欲:想,想要
者:……的人 其:他自己的
而:连词,表顺承关系
之:代量好的尺码。
置:放
其:他的
坐:同“座”,座位。
译文: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量了自己的脚, 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
至之市,而忘操之。
至:到 之:动词,到……去。 市:集市
机应变。
固执
迂腐
2 通过这个故事你明白什么道理?
不论做什么事情,都要随机应变,根据实
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方法,否则就会闹出笑话。
不能墨守成规
卜妻为裤 郑县人卜子,使其妻为裤, 其妻问曰:“今 何如?”夫 曰 :“象吾故。”妻子因毁 新令如故。
郑县人卜子,一次,让妻子为他做条 新套裤。妻子问:“这条套裤做成什么样 式的呢?”卜子随口回答说:“就照我那 条旧的做吧。” 于是,妻子做好新套裤后,又按旧裤
鞋的人)说:“我忘了带尺码了。”就返回家拿尺码。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及:到,等到
罢,结束,这里指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了。
遂,终于。 得:买到 译文:等到他又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 终于没有买到鞋。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何:为什么
“试之以足”即“ 以



之”。

试穿
这里的“之”指履。
译文: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脚试一试穿鞋的大小 呢?”
的样子,把它弄得又脏又破,看看差不多
了,这才交给 丈夫。
课堂小结
寓意:
整则寓言叙述郑人买履的过程和结果,通
过人物对话,揭示了郑人固执、迂腐的性格,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结 合 注 释 , 口 头 翻 译 。
鞋子

郑人买履作动词,量长短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


代词,自↓ 己的
代词,量↑ 好的尺码。
而置之其坐。→坐 同“座”,座位

↓ 代词,自己的
连词,“然后”
集市 连词,表转折。“却”
↑↑
至之市,而忘操之。
↓ 动词,到-----去


代↓ 词,量好的尺寸
量好的尺寸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拿↓到


反归取之。→ 代词,量好的尺寸

同“返”,返回
及 反,市 罢,→结束
↓↓ 等到 同“返”,返回
遂↓ 不 得 履。
终于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代词,鞋子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量好的尺码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自己量 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寸放在 自己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 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才发现忘 了带尺寸)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了拿 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等到他又返 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 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 的大小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 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这是 一部古书的名称, 是秦国的宰相吕 不韦的宾客们合编 的。全书的内容较 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 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亡斧疑邻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jù qì

苏教版七年级上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

苏教版七年级上古代寓言二则PPT课件

2020年10月2日
6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jù立即。
渡水。
其剑楚自人舟有中涉坠江于者,qì雕刻。
水。遽契其舟, 这儿。 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
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
若此,不亦惑乎!糊涂。
2020年10月2日
5
《刻舟求剑》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刻舟求剑
2020年10月2日
1
郑人买履 Lǚ,鞋子
到……去
duó,郑量长人短有欲买履者,
同“座”,座先自度其足,而置
终于
量好的位尺码。之其坐。至之市,
而忘操之。已得履,
同“散返回集”,返乃度及曰。反:,”“ 市反吾归罢忘取,持之遂。不
得履。人曰:“何
用 不试之以足?”曰:
“宁信度,无自信
宁可 也。”
2020年10月2日
2
《郑人买履》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5.宁信度,无自信也。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PPT课件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PPT课件

人物语气
组卷网
1、郑人忘持度的懊恼之情 2、郑人回答时的执迷不悟的神气 3、别人问话时的的疑惑之情
再读课文
结合课下注释,弄清词语 的意思,并能翻译句子。
说说红字的意思
duó,量长短
郑人买履
lǚ,鞋子
郑人有欲买履 同“座”,座 者,先自度其足, 位 指量好的尺码 而置之其坐。至之 市,而忘操之。已 集市 得履,乃曰:“吾 量好的尺码 忘持度。”反归取 之。及反,市罢, 遂不得履。人曰: 终于 “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 宁可 自信也。”
学习目标
1、熟读并背诵这两则寓言。 2、积累文言词汇,能准确翻译全文。 3、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寓意,并用 来指导现实生活。
自学提纲:(15分钟左右)
• 1、了解作者及作品 • 2、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握 句子停顿的节奏)。 • 3、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弄清词语的 意思,并能翻译句子。 • 4、三读课文,你认为郑人是一个什么样的 人?哪一句最能体现他的思想性格。这则 寓言的寓意是什么?告诉我们一个怎样的 道理?
曰:“宁信度, 无自信也。”
(固执,迂腐,愚蠢,可笑)
寓意:讽刺那些做事不注意从实 际出发,墨守成规,因循守旧的 人。 现实意义:我们在处理实际问题 时,不能盲目照搬照抄现成的东 西,而要注意一切从实际出发, 以免出现不应该的失误。
当堂练习:
一、解释下面红色字的含义 • 1、先自度其足 2、宁信度 • 3、及反,市罢 4、遂不得履 • 5、至之市 6、而忘操之 • 7、何不试之以足
作者作品简介:
1、吕不韦,战国末期政治家。 秦庄襄王及秦王嬴政时,为丞 相,封文信侯,门下有宾客三 千。 2、《刻舟求剑》出自《吕氏 春秋· 察今》。《吕氏春秋》, 也称《吕览》,是吕不韦使其 门客各著所闻,集论成书。书 写成后,“布咸阳市门,悬千 金其上,延诸侯游士宾客能增 损一字者,予千金”。所以后 人用“一字千金”来形容文辞 高妙,不可更改。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七年级上)

第5课《古代寓言二则》课件(苏教版七年级上)
稀奇古怪两只船,

没有桨来没有帆。 白天载人四处走,
谜 夜晚横卧在床前。
谜底:鞋
认识寓言
寓言: 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的
道理(寓意)
举例说明: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
读——读正字音,读
四 准节奏
点 查——查看注释及其他工
阅 具书,解释字词意思

析——连词成句,解析 语句含义
法 悟——反复朗读,品析
• 本文选自《吕 氏春秋·察今》
者•
《吕氏春秋》
是战国末期秦相吕
不韦组织门客编写
的论文集。


• 涉 shè

• 遽 jù

• 契 qì
• 惑 huò
重 涉江: 渡江
点 字
其: 坠: 遽:
他 落、掉 急速
词 契: 刻
是: 这里
所契者:刻的地方
求: 寻找
行: 走
惑: 糊涂


句 子
• 是吾剑之所从坠。
• 求剑若此,不亦惑 乎?

容 • 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
指 要
起因?
• 为什么没找到剑?文中哪 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
• 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 这件事有何看法?
•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 理?生活中有这样的事吗?
一.解释下列句中红色的字

堂 练 习
1.自度其足 量长短 2.吾忘持度 量好的尺码 3.反归取之 同“ 返”,返回 4.遽契其舟 立即,匆忙
5.遽契其舟 雕刻
6.不亦惑乎 迷惑,糊涂
二.一词多意
课பைடு நூலகம்
自度其足

其 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公开课课件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公开课课件
现实意义:当今社会是一个改革开放的新时代, 我们在改革进程中,一定会碰到许多新的问题, 但我们面对现实,思想不能僵化,而要善于变 通,只有这样才能搞好改革,才能将改革不断 的推向深入,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阅读讨论
共同的寓意:
讽刺了那些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 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 人。
人 买 履
寓言
寓言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文学体 裁,它通常是通过短小精悍而又富 于风趣的动物故事或人物故事,采 用象征、拟人等修辞手法寄寓一种 思想、哲理或经验教训,给人以劝 戒作用。
学习目标
1、初识文言文特点和寓言的特征。 2、掌握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及文言
句式。 3、反复诵读,读懂文意并准确翻译。 4、理解寓言寓意,并用以指导现实
注释
忘操之:忘了拿尺码。操,拿。 吾:我。 持度:拿尺码。 反:同“返”,回去。 之:它,指尺码。 市罢:集市散了。 遂:于是,就。 宁:宁可。 信度:相信量的尺码。 无自信:不相信自己的脚。
解释加点字,并翻译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翻译复述故事内容,并思考讨论
1、复述故事内容 2、《郑人买履》中那个买鞋者是一个什么样
提前编排表演,注意丰富人物的语言、动 作、神态,下节课展示。
第一课时结束
《郑人买履》这篇寓言以简洁生动 的语言叙述了古代有个郑国人去集 市买鞋,因只相信量好的尺寸却不 相信自己的脚下,结果没有买到鞋 的故事。 翻译复述故事内容,并 思考讨论
《郑人买履》中的买履者是一个十 分死板,固执的又愚蠢的人,文章 在交代了故事的起因之后,用 “至”、“忘”、“反”、“取” 等动词,勾画了买履者相信量好的 尺寸,不相信自己脚的愚态,当别 人问他“何不试之以足”时,他 “宁信度,无自信也”的回答令人 啼笑皆 非,“市罢,遂不得履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课件(共58张PPT)

新苏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寓言二则课件(共58张PPT)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这是 一部古书的名称, 是秦国的宰相吕 不韦的宾客们合编 的。全书的内容较 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 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亡斧疑邻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jù qì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返回)
小提示:认识通假字
坐,同“座”,座位
这是一种古文通假现象。在战国末期, 还没有表示“座位”这个意思的“座”字, 就借用同音字“坐”来代 替,直至后来 有了“座”字为止。这就叫通假(借)现 象。其中,“坐”就叫做“座”的通假字, “座”为本字。
注意:通假字要读本字的音,解释为本字的意思。
反馈交流
量好的尺寸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拿↓到


反归取之。→ 代词,量好的尺寸

同“返”,返回
及 反,市 罢,→结束
↓↓ 等到 同“返”,返回
遂↓ 不 得 履。
终于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代词,鞋子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量好的尺码
有个郑国人,想去买鞋子,事先自己量 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寸放在 自己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 了带尺码。已经拿到了鞋,(才发现忘 了带尺寸)就对卖鞋的人说:“我忘了拿 尺码。”便返回家中取尺码。等到他又返 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 到鞋。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 的大小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 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生活中有这样的人吗? 他们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
那我们该怎么做?给我们的启发 是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021年3月2021/3/82021/3/82021/3/83/8/2021
16、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头,那么任何风都不是顺风。2021/3/82021/3/8March 8, 2021
17、一个人如果不到最高峰,他就没有片刻的安宁,他也就不会感到生命的恬静和光荣。2021/3/82021/3/82021/3/82021/3/8
古代寓言二则
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
•韩非子《韩非子》 • 韩非子(约公元 前280—公元前233年) 即韩非.。战国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 是当时思想家荀卿 的学生。他继承和 发展了荀子的法家
文本赏析
《郑人买履》
郑---春秋时一个小国名。 度---忖度,作动词用.计算、测量。后一个“度”名词, 尺子。 之---量好的尺码。 坐---同“座”,座位。这里指一椅子、凳子一类家具。 操---操持,带上,拿着。 罢---集市解散。 履---鞋子。 无---虚无,没有。这里是不能,不可以的意思。
10、人的志向通常和他们的能力成正比例。2021/3/82021/3/82021/3/83/8/2021 8:43:55 AM
11、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2021/3/82021/3/82021/3/8Mar-218-Mar-21
12、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2021/3/82021/3/82021/3/8Monday, March 08, 2021
拓展练习
一、根据意思写成语 1、没有真实本领的 人,混在里面凑数,或比喻以次充好。 2、比喻自己言行前后相互抵触。 3、画蛇时给蛇添上脚,比喻多此一举,不但无益,反而有 害。 4、塞住耳朵去偷盗,比喻不能欺骗别人,只能欺骗自己。
二、你能讲一个成 语故事吗?讲给大 家听,并告诉大家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什么道理?看谁讲 得好。
翻译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 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你说我说
1、畅谈你通过学习这两则寓后懂得了一 些什么样的道理。
2、今天我们学习这两则寓言故事有什么意义呢?
3、你能讲一个成语故事吗?讲给大家听,并
告诉大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看谁讲得 好。
13、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2021/3/82021/3/82021/3/82021/3/83/8/2021 • 14、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aking me with you on that splendid outing to London. It was the first time that I had seen the Tower or any
认识 寓言
寓言:短小的故事,表达深刻 的道理(寓意)
举例说明: 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南辕北辙……
1、对照注释口头翻译课文,理解文意。 2、积累文言词汇,掌握重点词句。 3、理解寓意。
郑人买 履
《韩非子》
认识
作者
韩非《韩非子 》
•韩非(约公元前 280—公元前233 年)。战国末期 思想家、政治家。
5.宁信度,无自信也。
思考
郑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 么?
探究学习
分析郑人形象
固执、迂腐
合作探究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人不能墨守成规, 而要重视根据实际得 出的体会和结论。
其它寓言故事
滥竽充数 自相矛盾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吕氏春秋》
吕氏春秋——这是 一部古书的名称, 是秦国的宰相吕 不韦的宾客们合编 的。全书的内容较 杂,包括儒家、道家等各家学说, 共分八览、六论、十二纪。






终于
足 量好的尺码。 ,而置之其坐。
同“散返回集”,至之曰返
之市,而忘 。已得履, :“吾忘
操 乃 持
用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
宁可 不得履。人曰度其代足汉,语而置解之释其下坐。列句 子2.至。之市,而忘操之。
3.吾忘持度。
4.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
而剑不行。求剑
若此,不亦惑乎!糊涂。
《刻舟求剑》课堂练习
请用现代汉语解释下列句子。
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2.遽契其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5.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思考
楚人是个怎样 的人? 这个寓言的寓意是什 么?
①② ③④
刻舟求剑
(课本剧)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刻舟求剑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
shè
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
jù qì
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
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 huò
剑若此,不亦惑乎!
刻舟求剑
jù立即。
渡水。
其剑楚自人舟有中涉坠江于者,qì雕刻。
水。遽契其舟, 这儿。 曰:“是吾剑之
所从坠。”舟止,
谢谢观看
六、翻译句子
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 坐。 2、宁信度,无自信也 3、是吾剑之所从坠。 4、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9、春去春又回,新桃换旧符。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在这醉人芬芳的季节,愿你生活像春天一样阳光,心情像桃花一样美丽,日子像桃子一样甜蜜。 2021/3/82021/3/8Monday, March 08, 2021
人物:楚人 船夫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 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 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 要。讽刺了那些不顾客观实际的发展 变化,不知变通的愚蠢之人。也告诉 我们不要静止地看问题,要用运动和 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
练习巩固 说出下列字意思
之:反归取之 至之市 试之 以足 惑:不亦惑乎 度:吾忘其度 自度其足 反:及反 坐:置之其坐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
读全文 •要读出郑人忘持度 的懊恼之情和回答 别人时的执迷不悟 的神气,另外还要 表现别人问话时的
文本赏析
《刻舟求剑》 遽---立即,匆忙。 契---雕刻。 是--- ,这儿代词。 从其所契者---其,他;所契者,雕刻记号的地方。 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不亦…乎” 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lǚ
郑人买履 duó
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
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已得履,乃

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及反,市
suì
罢,遂不得履。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nìng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郑人买履Lǚ,鞋子
到……去
duó,量郑长短人 有 欲 买
履 同“座”,座 位
三、填上合适的字
()人摸象()人忧天()人 寻味 ()人之危()人相轻()人 师表 ()人君子 ()人买履() 人深省
四、填反义词构 成成语
自相()() ()() 相 ()()双全混 淆 ( ) ()()()唯谷颠 倒 ( ) ()
()()交困 只争() ()
五、说出带点字意 思
之:反归取之 至之市 试之 以足 惑:不亦惑乎 度:吾忘其度 自度其足 反:及反 坐:置之其坐
of the other famous sights. If I'd gone alone, I couldn't have seen nearly as much, because I wouldn't have known my way about.
THE END 。2021年3月8日星期一2021/3/82021/3/82021/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