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园林景观置石叠石设计
论园林景观中假山施工及叠石技术

安森林 公 园景观设计 , 通 过对城市 、 山体 与公 园之 间关系 、 山体
公园 景观设 计要素的分析 ,提 出相应城市 山体 公园景观 设计注
4 . 2 山体 道 路在 山体公 园中的体 现
意要 点,希望可以为后期 山体公 园规划 与建设人员提供 一定意 山体公 园不 同于 一般平地公园 ,由于山地具有特殊地形, 建 见与想法 。 设 的道路 类型也有很大不同, 这就给人们带来 不同的感 受体 验。
障碍物对视线的遮挡或限制 ,这就要求在进 行山体公 园规 划时 城市整体 绿化 发展规划 , 合 理安排与规 划山体公 园内景观 . 保证 要严格根据 当地实际情况进行 规划 , 要注 重山与 山之间、 山体 与 山体公 园景观 与城市整体建筑风 格相一致 。本文简要介绍 了延 城市整体建设之间联系与连接 , 通过对 山体轮廓线优化 和改进 , 使得山体公 园发展符合城市发展风格。
染, 以表现最好的 艺术美感一直是 园林艺术者的追求 目标 。假 山, 可谓是 园林 艺术 中的一个司空见 惯的装饰 品 了也是绿化 景观 中的一个亮丽的风景 线, 所以假 山的施 工和叠石技 术的工艺就 显得 尤为重要 。 接 下来 , 笔 者就 来探讨一 下园林景观 中
假 山施 工 和 叠 石技 术 , 希 望 同大 家共 同借 鉴 。 关键 词 : 园林 景 观 ; 假 山施 工 ; 叠 石技 术 中图分类号 : T U 9 8 6 .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5 — 7 8 9 7 ( 2 0 1 7 ) 1 4 — 0 0 7 0 — 0 2
2 ] 崔 莹. 城市山体公园规划设计研究[ D I . 强安建 筑科技 大学, 2 0 1 1 . 系, 使得游人在登山过程 中获得 了更多游玩乐趣。山体道路是体 [ 3 ] 王 兰. 山地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 D 】 . 西南大学, 2 0 0 8 . 现 山体 地域特点重要方面 ,要根 据山体不 同地形和 建筑环境不 [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是一种传统的中国园林设计和建造技术,也是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和精湛的工艺而闻名于世。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汉代的园林设计和建筑技术。
在古代,叠山置石是一种重要的园林建筑技术,旨在打造出象征自然山水景观的人工山石,以营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这种艺术形式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成为了园林设计的主导形式。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核心是利用创意和技艺,通过合理安放山石,来营造出仿佛是自然山水的效果。
在叠山置石艺术中,艺术家会根据整体设计的要求,精心挑选和摆放每一块石头,以实现整体效果的和谐统一。
通过巧妙的石头摆放和艺术构图,艺术家可以创造出独特的山水景观,使人们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美丽。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它展示了中国古代园林设计和建筑技术的独特魅力。
通过叠山置石艺术,人们可以了解到古代中国人对自然环境的崇尚和热爱。
它能够营造出自然的山水景观,给人们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愉悦。
这种艺术形式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和神秘,从而找回内心的平静和宁静。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还具有文化和审美的意义。
它代表了中国古代园林文化的独特风格,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设计和制作过程是非常复杂和繁琐的。
艺术家需要精确计算和规划山石的布局位置和尺寸比例,以保证整体效果的和谐统一。
然后,艺术家会根据设计要求,精心挑选石材,并进行初步雕刻和打磨。
他们会将石头摆放在指定的位置,并进行细致的修饰和装饰。
整个制作过程需要艺术家具备丰富的经验和技艺,以体现出细腻和精湛的艺术效果。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在现代仍然得到广泛应用和发展。
许多中国的园林和公园都采用了叠山置石的设计手法,以打造出优美的自然环境。
叠山置石艺术也开始在国际上得到认可和推广,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
园林景观设计置石施工经验总结

园林景观设计置石施工经验总结园林置石、叠石掇山,是中国园林设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它让原本人工修建的园林,具有了大自然的情趣。
它代表着中国园林艺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追求和向往。
简单介绍一下中国园林景观置石的种类1.横峰,也就是横向放置的山石,是姿态美、体量大的单块巨石。
很多横置山石上面刻有书法字体。
一者用来标识景点的名称。
再者,其上面的书法和整个石头,本身就是人文与自然的结合。
1.竖峰,也就是竖向放置的山石,这种山石如同一把利剑,直插云天,气势逼人。
3.屏峰。
它其实就是一块或几块片状的石头,放置在院子的入口处,起到屏风和影壁的作用。
下图是苏州怡园的“屏风三叠”。
屏峰的作用,也如同屏风,起到遮挡游人视线的作用,让人不能一下子就看尽园中景色。
所谓“犹抱琵琶半遮面”是也。
4.点峰。
顾名思义,就是起到“点景”作用的山石。
上面提到的横峰、竖峰、屏峰,都是点峰。
作为点峰的山石,往往形态非常奇特优美,令人产生无限的遐想。
它是园林中突出的亮点,有着非常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下面二图,分别是苏州留园的冠云峰和瑞云峰。
5.引峰。
放置在路口处,起到引导游人作用的山石。
其本身也是一处点峰,吸引游客前来观赏。
6.散置。
又称为“散点”。
就是散放于路旁、树下、池塘边、院子里的单个或小组山石。
它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衬托主景和周围的环境。
7.群置。
它是与散置相对而言的,就是将数十块山石,堆在一起、成群布置,突出整体的美感,而不是刻意表现其中的一块。
掇山。
群置的最高境界,就是叠石成山,也就是假山。
假山上往往开辟有曲折的道路,山顶往往修建小亭,上面还设有瀑布。
假山本身就是一处景点,它模仿着大自然的高山。
游人登临山峰,如同置身于大自然的山川之中。
而当登上山顶四目远眺,又可以将整个园林的景色尽收眼底。
真所谓可观可游。
现代园林景观中,置石组景应用较多,有着多方面的观赏价值。
笔者有多年园林景观设计经验,下面对园林景观置石方面的知识做一个总结,希望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对大家有所帮助。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园林叠山置石作为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便受到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它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再现与再创造,更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本文就从园林叠山置石的历史发展、设计手法、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一、历史发展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
唐代的庭院园林以诗化、自然为主,无人工痕迹,园中的山石依山就势,天然组成。
宋代园林开始重视人工设计和人工参与,主张以自然山石为模造景山,不拘泥于实际。
明代进一步发展了这种观点,认为山石是园林的突出艺术表现。
此时的园林设计已经从单纯的自然山水演变为一种完美的艺术形式。
清代为园林的发展又开创出了另一种风格,多以制造垂直空间为主,注重独立恬静、虚实虚幻,强调壮阔气象和宏伟造型的表现。
二、设计手法园林叠山置石通过设计安排,使山石、树木和水景相得益彰,形成宜人的景象和动人的情趣。
它通过利用树、岩、水等自然元素,力图创造出一种凝聚着山水意趣,丰富着文化意蕴的园林意境。
1. 石头的选用叠山置石需要使用自然山石,良好的山石应具备色彩明亮,纹理清晰,石缝刚毛,表面自然,不平滑等特点。
在选取石头时,首先应考虑的是其形状是否合适,其次是是否与原本环境相称。
石头的运用可以有多种方式,包括竖立、倾斜、平铺、倒置等,不同的方式能够营造出不同的景致和氛围。
3. 山水布局山水布局是园林叠山置石时的重要设计手法之一,它通过搭配山石、调配水流和绿色植物等元素,使园林景观构成一个合理、有机、协调的整体。
在山水布局方面,可以采用层峦叠嶂、远近相接、宛转曲折等手法,使人们仿佛置身于真正的自然山水之中,引起身心的愉悦和享受。
三、艺术价值园林叠山置石艺术在园林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一种自然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文化符号,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1. 源自自然,富含哲思园林叠山置石的最大特点就是寓性于景,蕴含哲学和文化的精华,它要求人们要秉持“以山水之自然趣生荣气”的设计理念来塑造园林景观,通过丰富的情感和艺术表达手法,表现出自然的真实性和细致的生命力,达到“造境陶情”的目的。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是中国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叠山置石艺术是通过运用石块和土壤等材料,构建出仿若山水之形的景观。
在园林叠山置石艺术中,石块被巧妙地搭配、堆叠、安置,营造出各种有意境的山水景观,给人一种恢弘、高远的感觉。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园林的形成时期。
在古代中国,叠山置石被视为园林艺术中的重要表现形式。
这种艺术形式的出现,不仅使得大自然的美景得以再现,更重要的是营造出人工山水的独特氛围,达到与大自然山水景观同样的审美效果。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是中国古代文人雅士独特的审美表达,体现了他们对自然之美的理解和追求。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核心在于“叠山”和“置石”两个方面。
在叠山方面,叠山是指通过景观石块的堆叠和运用,再现山水景致的过程。
通过精心选择和搭配不同形状、不同材质的石块,将它们巧妙地堆叠在一起,打造出山峦和山体的形态特征,使得整个景观更加生动、立体。
在置石方面,置石是指将石块并置或倚置于山体之上,使整个景观更加丰富多样,呈现出更加自然、恢弘的景色。
通过摆放不同形状、不同规模的景观石块,可以打造出山间溪流、高山峡谷等特色景观,增加园林的趣味性和观赏价值。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在造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它不仅可以为园林增添自然之美,更可以抚平土地之形,平衡整个园林布局。
通过巧妙的叠山置石,可以调整园林的高低起伏,营造出各种地势起伏的景观,增添园林的动感和层次感。
叠山置石还可以改变园林的景观线条,构建出曲折、蜿蜒的景观路径,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观赏的乐趣。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虽然看似简单,但其中却蕴含着丰富的造园理念和技艺。
它要求园艺师有较高的审美水平,能够熟练掌握石材的特性和巧妙运用的方法。
在叠山置石的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园林风格、园林主题和风水要求,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布局。
还要注重石块的质感和形态特征,使得整个园林景观更加自然、真实。
园林设计中置石的主要技法

园林设计中置石的主要技法
园林设计中置石的主要技法包括:
1. 位置选择:选择石头的位置要考虑整体园林布局,石头的形状和大小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突出景观的重点。
2. 石块的布局:石块的摆放要有层次感,可根据石块的大小、形状和色彩来进行组合,形成有层次的景观效果。
3. 石块的安置方式:可以采用立石、切石、贴石、堆石等方式来安置石块,使之更加稳固和美观。
4. 石块与植物的搭配:石块与植物的搭配要考虑到彼此的比例、色彩、形态等方面的协调,使之相互衬托,形成和谐的园林景观。
5. 石块的雕刻和加工:根据设计需要,可以对石块进行雕刻和加工,使之更具艺术感和个性化。
6. 石块的植入和固定:石块要植入到地面,并通过固定设施如水泥、钢筋等固定,以保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
7. 石块的照明:可以利用照明设施来照亮石块,增强夜间的观赏效果,使园林在夜晚也具有艺术感。
园林设计中置石的技法在于选择合适的位置,合理布局,搭配植物,进行加工和固定,以及利用照明等手段,使石块成为园林景观的一部分,增加景观的层次和美感。
传统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传统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传统园林是中国工匠艺术的杰作之一。
其中,“叠山置石”技艺在整个园林建筑中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叠山置石是将不同形式,不同大小和不同形态的石头与花卉树木等自
然元素融合在一起构筑成山体,池塘和景点。
它不仅是园林建筑的装饰元素,也是园林建
筑的主体作品之一。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叠山置石是一种艺术形式,是通过巧妙的设计将
自然美与人工美融合在一起的艺术。
叠山置石一般分为三种类型。
第一种是采用形状各异的石头来构建山体、瀑布和水流
等自然景观,常用石材有南黄石、青石、花岗岩等。
第二种是采用空心石进行人工雕刻,
创造出各种动植物形象或建筑景物。
第三种是采用砾石或河卵石构建道路、步道等人行区域。
这三种叠山置石形式的运用,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园林风格,令人叹为观止。
在中国传统园林中,叠山置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首先,它代表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体现了中国园林的独特风格。
其次,它在美化自然、塑造美好环境的同时,也对人们的思
考和情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最后,叠山置石也是一种传承中华文明的手段,它保留了古
人智慧和经验,同时也在现代社会中不断发展和创新。
总之,叠山置石是传统园林中最为独特的艺术形式之一,它以其特殊的设计和构建手法,表现了中国园林的深厚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在今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
部分,叠山置石继续发扬光大,为世界园林文化的传递和交流做出贡献。
浅谈园林景观置石、叠石设计

本文极具参考价值,如若有用请打赏支持我们!不胜感激!
【专业知识】浅谈园林景观置石、叠石设计
经常有年轻景观设计师前来询问笔者,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如何表示园林中叠石、置石?如何设计石景?尤其设计自然溪流中的置石,自然式山石驳岸、假山、山石安
放等各项,不知如何画出来?
这确是目前许多年轻景观设计者的薄弱点,甚至盲点,搞景观的人不会设计石景是
很遗憾的。
一、现在
目前,设计自然式目林景石时,方案设计阶段山石表现可用电脑技术,采月其它已
建作品给业主看,十分有效,顺利通过方案,然而一进入施工图阶段,设计人员被
难住了,设计人员画不出各种各样构思中的石景!人工不会画,电脑是根据人脑画的,当然也不会画,无从表示之,有的干脆不画,造成山石单项施工图空白。
工程
在工地上缺少了山石施工图指导只能由施工人员随便、随意堆叠,若遇上技术较差
的工程队伍叠出的作品会令人啼笑皆非,无法掌控。
的确,千变万化山石的施工图很难表示。
设计人员需用工程语言按比例绘图出设计
作品的形状、石型、质感、高度、厚度、山石与植物山石与地形等关系都十分困难,需要一定山石知识功底和造诣才能如愿。
据笔者所知,目前上海滩景观市场中能画山石施工图能指导施工的人寥寥无几,无
法应对庞大的景观市场。
二、提高。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中国古代人们对自然山水的热爱和追求。
它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通过巧妙地运用山石等材料,打造具有视觉美和精神意境的园林景观。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技术特点和艺术价值三个方面来探析园林叠山置石艺术。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起源于中国古代宋代,当时人们对山水的追求和造园的热情达到了高潮。
受到佛教石窟艺术的影响,他们开始将自然山水搬到园林中,并将石头堆砌成山峦和山川的形象。
这种艺术形式逐渐演变为叠山置石,成为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技术特点主要包括选石、摆放和组合。
首先是选石。
选石是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基础,它要求石头质地坚硬、纹理清晰、韵味独特,并且形状适合叠山和置石的需要。
其次是摆放。
摆放是指将选中的石头放置在园林中的特定位置,起到点缀景观、烘托氛围的作用。
最后是组合。
组合是指将多块石头巧妙地搭配在一起,形成山峦、山川或者其他景观的形象。
这些技术的运用需要艺术家对自然山水和石头的特性有深入的了解,同时也需要细心、耐心和创造力。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艺术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再现自然。
通过叠山置石艺术,园林艺术家能够将自然山水的美妙再现在园林中,使人们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里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壮美。
其次是烘托意境。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可以营造出与自然山水相似的精神氛围,使人们产生宁静、舒适的感觉,有助于放松身心、陶冶情操。
最后是表达情感。
通过巧妙地运用石头和山川的形象,园林叠山置石艺术可以表达人们对自然和山水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是中国传统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景观的构建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表达方式。
叠山置石是在自然风景的基础上通过人为的雕琢和摆放,营造出更加优美和富有情趣的主题景观。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艺术形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创新。
其主要特点是通过场地的设计和景观的构造,将山石安排在不同的位置,使其形成三维、立体的空间形态,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感受。
叠山置石艺术的思想核心是“天人合一”,即自然与人文的融合。
在传统的中国园林中,大量运用山石来营造景观,展现自然之美。
同时,叠山置石也是一种人文环境的营造方式,通过人的设计和建造,塑造出具有文化和历史痕迹的人工景观。
在叠山置石艺术中,石头是最重要的元素之一。
石头质地坚硬,富有纹理和韵律,是自然景观中难得的画卷。
在使用石头时,需要考虑其色泽、形状、材质等因素,选用合适的石头进行设计和营造。
同时,在布局中需要考虑到场地的地势、空间尺度以及人流的自然活动规律等因素,使其与周围自然环境和谐统一。
叠山置石艺术中的叠山,即将三维的自然山体化为为二维的构图。
通过人工智能家装雕琢、修整和安排山石,形成仿佛天然的山峰。
叠山的形态和风貌不同,有的山峰有锐利和陡峭的形态,有的则是柔和和旖旎的。
在构造这些山峰时,需要充分考虑景观的整体感和空间的层次关系,使其与自然的山峰一样起伏连绵,展现出独特的情趣和韵味。
叠山置石的营造过程中,还需要注意石头的摆放和组合,使其形成自然而又有趣的形态。
有的石头是单独摆放,有些则组合成山峰、瀑布等天然景观。
石头之间的组合方式需要充分考虑到石头的尺寸、密度和颜色等特征,使其相互衬托,形成更加美观、和谐的场景。
传统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传统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叠山置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自古以来就在中国的园林中被广泛应用,成为园林景观中的一大特色。
通过将石头叠放于山体中,构成各种不同形态的山水景观,展现出中国传统园林中对自然山水的深刻理解和对美学的高超追求。
本文将就传统园林叠山置石艺术进行探析,探讨其历史渊源、艺术特点和审美意义。
一、历史渊源叠山置石在中国园林中的历史可追溯至古代,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叠石造山的艺术。
叠山置石在唐代达到了巅峰,唐代的园林设计师们将自然山水与园林的建筑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创造出许多融山石于园林中的经典作品。
唐代的韩愈曾在其《原居山亭》中有“有丘尤可游,应以古人之意为高,乃又置石于山之顶”之说,可见当时的园林已经应用了叠山置石的技艺。
而在宋代,叠山置石更是成为了园林风格的主流,表现出了中国传统园林中对于叠山置石的深刻理解和应用。
元明清三代也都有着大量的文献记载和实物遗迹证明叠山置石在中国园林中的应用已经非常普遍。
叠山置石作为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一部分,已经具有了悠久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艺术特点1. 造型多样叠山置石是一种艺术创作,在形式上多种多样,在设计和布置上亦多样化,可以根据园林的整体氛围,自然环境和园主的喜好进行创作。
有些造型高耸挺拔,如孤峰突起;有些造型平缓舒展,如小水流过;有的造型破浪奔腾,如巨浪翻腾。
因此叠山置石的艺术性体现在其多样性和灵活性上,能够根据不同的环境和要求做出不同的造型,表现出了园林设计师们的丰富想象和精湛技艺。
2. 意境深远叠山置石并不仅仅是单纯的布置石头,更主要的是通过对山水的把握、对形态的塑造,展现出一种意境和情感。
古人有云:“山无棱,水无形”,这句话道尽了中国人对山水的理解和表现方式。
通过山石的叠构,加上水的借景,形成一种虚实结合、游丝连绵的意境,来表达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美的追求。
3. 风格独特中国叠山置石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它融合了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展现了中国人对自然的独特看法。
浅谈置石在园林中的应用

浅谈置石在园林中的应用园林景观设计中,置石也是一个非常常见而重要的元素。
它不仅可以起到美化效果,还能使园林更加自然,营造出不一样的景致。
在园林中置石的应用也是非常广泛的,下面我们就来谈谈置石在园林中的应用。
一、营造自然氛围园林中常用的置石方式有山石、假山、石桥等等。
这些置石的作用既可以是美化园林,又可以让园林更加自然。
由于置石有着天然的纹理和形态,可以模拟出大自然的效果,使人们在走动的时候感到更加舒适和放松。
此外,在园林中摆放大石头,也能够让人们在走过去的时候触感到它的质感,亲近自然。
二、引导路径置石在园林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是作为标识和引导路径。
通过在适当的位置放置石头,既可以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也能让人们在行走的时候更加方便。
例如,在假山的周围,放置几块大小合适的石头,让人们在观赏时可以顺着石头的路线来看。
再比如,在园林景区的入口处、或是不同景区之间,放置高大、有特色的石头,就可以让游客方便地找到自己想要去的地方。
三、打造重点区域在园林景区中,往往存在一些比较重要的区域,例如,法云古寺中的香火宝塔、梵鐘等,这些地方普遍都是寺庙、园林景观中的重点区域。
这时,可以选择在这些区域周围放置大型的置石作为装饰,突出其重要性,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四、与花草搭配在园林中,将不同形状或颜色的石头与各种植物、花草搭配起来,可以更好地烘托美景。
置石可以让花草更加明显,花草也可以让置石更加生动。
在花园中,可以将石头堆积成一个小山,让其成为一道景观线,配合花卉添上柔和变化的颜色,使整个园林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置石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元素。
它不仅可以起到美化效果,还能让园林更加自然,更加合理地配置和利用场地。
除此之外,置石还能引导游客路径,对于景区的规划也是非常重要的。
所以,在园林景观设计中,设计师一定要充分考虑置石的应用,根据场地的不同特点进行巧妙的设计和搭配,使园林更加优美而生动。
浅谈现代园林置石与山石景观

浅谈现代园林置石与山石景观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对于生活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园林绿化已成为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在园林设计中,置石、山石景观等自然景观已经成为现代园林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文将围绕现代园林置石与山石景观,从景观类型、美学原则和设计要点三个方面进行浅谈。
一、景观类型现代园林置石景观的存在形式很多,可以分为山石、石头等。
其中,山石是现代园林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景观形式。
山石由青石、花岗岩、大理石等天然石材制成,形状各异,可以是崇山峻岭、险峻的悬崖峭壁,也可以是亭台楼阁之间的栏杆雕饰。
石头则是现代园林的基本石材,一般是从山上取下来的小石子,可以用来围篱或者做小石径等。
二、美学原则置石与山石景观作为建筑美学的一种方式直接影响着人们的视觉感受,因此要具备一定的美学原则。
1、自然性原则。
现代园林置石与山石景观的最基本原则是自然性,置石、布置山石场景时,必须要在保持原有山川之趣的基础上,做到合理有序、色彩和谐等,避免板石琢削过度、山头之隆过高等问题。
2、造型原则。
现代园林拜自然,又追求以艺术手法表现自然之美,因此,在置石、布置山石景观中对于石材的剖切与雕刻可以概括为“格式”与“意境”两类。
“格式”是对于石材外形上的限制与塑形,“意境”是对于石材在艺术创作中想象和表达的诉求。
3、生命性原则。
这里的生命性是指现代园林置石与山石景观的生动性、韵味性和生长性。
而生动性就是主要表现景观很生动,让人们在视觉上就感到非常自然且有生气的一种感受。
三、设计要点现代园林的置石和山石景观并不是随意地摆放石头就可以形成的,必须要遵循一些设计原则才可以。
1、营造空间。
从园林美学来看,空间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美学要素,要将置石和山石景观融于整个园林脉络中,配以适当的绿化和水池等人工构筑物,形成一个独特的园林空间。
2、丰富立面。
现代园林置石与山石景观的立面要做到立面丰富、均衡,形式多样,既要满足情感需求,又要反映自然界的特点。
园林景观中,叠山置石——假山、水系驳岸案例分析,静中有动

园林景观中,叠山置石——假山、水系驳岸案例分析,静中有动叠山和置石是风景园林中的重要组成元素。
叠山是人工堆造假山的方法,规模大、用材多、结构复杂;置石则是比较零散的布置景石。
叠山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以“小中见大”的手法,用写意的方式来模拟自然中的山体,使其具有真山的神韵。
下面让我们先看一下叠山置石中的假山摆放、摆水系驳岸的原则,最后分析几个摆放失败和成功的案例。
供大家参考。
一、摆假山原则园林景观中,假山由景石堆砌而成,看似没有章法,实则是经由自然山川抽象演变而来。
假山摆放不能脱离周围环境,要与地形、驳岸、种植点位相辅相成。
景石的摆放过程中,尽量选择卧石,少用立石,卧石能使假山更加沉稳厚重,同时能作为一个整体,引导人的视线向水平方线延展,不破坏竖向的空间感觉。
二、摆水系驳岸原则水系驳岸因其长度与曲度,造就了摆放景石的多变性与复杂性。
但总体原则把握两点:①平面与立面保证凹凸有致,前后错动;②景石摆放疏密有致,相互呼应。
示例(1)图A正确景石示意:水系跌水处景石密度大,与驳岸处散置的景石在疏密上形成对比;沿驳岸摆放的景石,有的置于水系中、有的紧贴驳岸池壁,有的则散置于绿地中,前后错动,增加趣味。
(2)图B常见错误1:沿水系驳岸摆放的景石紧贴池壁,缺少前后错动关系,使得水系中央空旷乏味。
(3)图C常见错误2:跌水处景石量与驳岸景石量过于平均,对比不够明显,缺少景观打造重点。
三、假山、摆水系驳岸案例分析(1)图①中,假山与周围地形、植物脱离关系,景观效果差。
(2)图②中,假山周围虽然被绿植掩映,但山体上缺少种植点位,周围植物没有冠幅开展、探水的形态,使得假山与绿植的关系脱离,不能相融。
(3)图③中,水系驳岸被景石包裹,线条僵硬死板,缺少变化,周围植物与其缺少掩映关系。
(4)图④中,水系驳岸的景石大小搭配,摆放点位前后错落,小灌木、地被植物、水生植物相互配植,形成良好的生态群落和景观效果。
(5)图⑤中,假山与植物交相呼应,融为一体,多层次的探水植物掩映主硬质的山石,相得益彰。
现代园林中的置石景观应用分析

现代园林中的置石景观应用分析置石是以山石为材料,作独立性或附属性的造景布置,主要表现山石的个体美或山体局部的组合,它不具备完整的山形。
置石石材的种类、选石的原则、置石与其他造园要素的组景等方面,分析了置石在现代园林中的造景手法。
一、现代园林置石的作用和使用要点园林置石用石材料少,篇幅不大,结构简单,对施工技术没有专门要求,但要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量少质高却非易事。
在现代园林中,很大部分都运用置石这种造景手法,通过置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置石的人文作用我国人民对山石有着特殊的爱好,“山令人古,水令人远,石令人静”,赋予石拟人化的特征。
置石虽是一种静物,却具有动势,在动态中呈现出活力,勃发出一种审美的精神效果。
园林中常用置石创造意境,寓意人生哲理,使人们在环境中感受到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具有积极的人文作用。
像珠海渔女峰的渔女献珠石雕即诉说着南海龙王的女儿在珠海治病救人与人神之爱的渔女传说。
2、置石的使用功能2.1、造景功能在现代园林中,置石的使用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如广州会展公园同心桥旁,在水边放置三五块石头,配以蒲草、水生植物等,形成轻松、自然的景色;公园主入口主景石,既点出了公园主题,又具有压倒群芳之势;第十七届园博会“云山鸣泉”作品,置石与叠水结合,既可减缓水流冲力,又可形成生动有趣的景观;用置石营造玫瑰专类园,画龙点睛,和谐自然。
置石与园林各要素组景,充分体现了置石艺术造景、供人们观赏游憩的作用,其变化无穷,样式之多,不胜枚举。
2.2、实用功能某度假村用石堆成水中小岛,块石汀步供游人跨越水面,池底卵石在水面产生涟漪,景色亲切怡人;广州会展公园内驿站旁置石作室外洗手盆,具有实用价值,又可结合造景,使驿站空间充满自然气息。
3、与古典园林假山置石的传承过渡现代园林在继承古典园林中一些优秀的掇山叠石理论时,必须用分析的态度、批判的眼光予以考察、鉴别、挑选、剔除。
新时代要建造符合现代精神风貌的新颖园林,对于不合时宜的理论、作品,应予以批判和抛弃。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园林叠山置石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整个艺术过程是将自然山水景观引入园林中,通过石材的堆叠和安置,再现自然山水的美感,营造出一种极为和谐、优美的园林景观。
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园林设计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景观的崇拜和诗意表达,同时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尤其是唐代以后的皇家园林建设中,如唐代的晋阳、长安两宫和开元园,宋代的签锟园和陈抟的司空图园等。
当时皇家园林将自然山水融入园林设计中,通过叠山置石的方式还原自然山水的美景,以达到皇家园林的统治之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艺术形式逐渐传播到民间,并融入到寺庙、府邸以及私人园林中。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主要特点是以山石为主要材料,通过巧妙的堆叠和安置,创造出逼真而又奇妙的山水景观。
石头的选择非常重要,不同种类的石头具有不同的形状、纹理和颜色,可以用来表现不同的山水景观。
石头的摆放也非常考究,需要考虑其大小、形状和位置,以达到自然山水的效果。
树木、水池等其他元素的运用也是园林叠山置石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在中国园林设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它不仅可以营造出迷人的山水景观,还能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宜人的空间,让人们在繁忙的城市生活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
叠山置石艺术也是表达人们对自然景观的崇拜和诗意表达的一种方式。
通过将自然山水引入园林中,人们不仅可以欣赏其中的美景,还可以通过观赏和思考来寻求内心的宁静和思考。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和审美观念的体现。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被视为一种象征,不仅代表了自然的美丽,还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通过叠山置石的方式,人们可以在园林中感受到这种象征的力量,并与之产生共鸣。
这种艺术形式在中国文人墨客中也非常受欢迎,许多文人墨客都喜欢在自己的府邸或私人园林中营造山水景观,以表达自己的审美情趣和诗意追求。
浅谈感知对园林中叠石艺术设计的研究

包装世界Packaging World艺术鉴赏浅谈感知对园林中叠石艺术设计的研究毛妞郑州轻工业大学摘要:通过沈复《浮生六记》中对叠石的描述为引言,通过对有关“园林叠石”的研究做了现状综述,了解到从感知的角度对园林中叠石的研究不够深入,因此我从感知的角度对园林叠石艺术进行研究分析,是本文的中心内容,从感知器官视觉、听觉、触觉上对园林叠石艺术的研究,着重论述了视觉感知对叠石设计的研究和听觉方面和触觉方面。
是结论。
关键词:园林;感知;叠石节选自:卷二·闲情记趣原文:沈复《浮生六记》若夫园亭楼阁,套室回廊,叠石成山,栽花取势,又在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浅或深。
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宇,又不在地广石多徒烦工费。
或掘地堆土成山,间以块石,杂以花草,篱用梅编,墙以藤引,则无山而成山矣。
大中见小者,散漫处植易长之竹,编易茂之梅以屏之。
译文:再说到布置园亭楼阁,套室回廊中的景致。
一般是以叠石为假山,栽种花草取其生机。
景观中见景色,景色中看景观;看似无景却有实景,虚中有实,实景中又描绘出虚拟景观,实中有虚。
摆设或是明显或是隐藏,层次分明或是清淡疏静,这就不单单是“周回曲折”就能包含了。
且园景的好坏不在于地广石多,工费多寡。
可以简单地掘地堆土成山,放上一些别致的大石块,种花草夹杂于其中,以梅树当篱笆,种长藤铺满墙壁,就可原本无山却有山景了。
一、叠石溯源和感知艺术(一)叠石溯源叠石艺术于中国园林史中的源头可追溯至秦汉时期。
秦始皇为了自己的长生不老在咸阳建立三座神山是我国古典园林叠石艺术的开始。
在北魏时期人们有意识的在园林中使用石材建立假山。
之后再到了唐朝叠石艺术的一个转折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已经用“假山”来形容园林中的叠石。
在宋朝的时候已经有了专门的叠石工匠,用石材来建造假山,叠石艺术在宋代发展高潮时期。
之后在明清时期比较成熟时期,园林出现比较多主要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两大类别。
浅谈园林造景工程的置石设计

135YIYUANZATAN艺苑杂谈园林置石主要将岩石、矿石、化石等,置于园林当中,供人欣赏和使用的一种造园活动。
在我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应用历史。
早在春秋时期,古人已经把岩石置在几案上或列置在原野中供其玩赏。
当时还只是置石艺术的原始形态,直到两晋及南北朝时期才有了一定的发展。
当时庄子道家思想成为主流,以文人和士大夫为主的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开始了以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为题材的诗文、山水画的创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姿态奇异,未经加工的自然石,得到了文人雅士的垂青。
唐宋时期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以追求意境为主,神似为上品。
所以置石以其独特丰富的造型、含蓄而深遂的意境,更成为古代文人雅士所推崇与赞美的对象。
明清两代是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古典园林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置石艺术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被大量使用,其使用的造景方式大体可分为特置、对置、群置和散置、叠置等五种。
一、特置园林中特置山石又称孤置山石、孤赏山石,也有称其为峰石的。
特置山石大多由单块山石布置而成,在环境中常用做局部主景。
例如,留园的冠云峰、上海豫园的玉玲珑、杭州江南名石苑的绉云峰。
特置山石的特点主要是体量大,轮廓线突出,形式多变,色彩突出,石最好具有透、瘦、漏、皱、清、丑、顽、拙等特点。
特置山石作为局部主景要与环境相协调且比例得当。
二、对置对置,是把山石沿某一轴线或在门庭、路口、桥头、道路和建筑物入口两侧作对应的布局称为对置。
其特点主要是布局比较规整,给人感觉比较严肃。
所置山石在数量、体量和形态上不用追求过分的对称,只追求在构图上的平衡和形态上的呼应,这样既能给人稳定感 ,又能给人以意境的感染。
三、群置群置,应用多数山石互相搭配布置称为群置或聚点、大散点,主要布置在山顶、山麓、池边、大树下和交叉路口等地方,有时还可以和特置山石一起组成主次相宜的石景。
主要特点是:石之大小不等、石之高低不等、石之距离不等。
在配置时要以环境为主,注意主次、层次、疏密、虚实之间的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园林景观置石叠石设计
经常有年轻景观设计师前来询问笔者,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如何表示园林中叠石、置石?如何设计石景?尤其设计自然溪流中的置石,自然式山石驳岸、假山、山石安放等各项,不知如何画出来?这确是目前许多年轻景观设计者的薄弱点,甚至盲点,搞景观的人不会设计石景是很遗憾的。
一、现在目前,设计自然式目林景石时,方案设计阶段山石表现可用电脑技术,采月其它已建作品给业主看,十分有效,顺利通过方案,然而一进入施工图阶段,设计人员被难住了,设计人员画不出各种各样构思中的石景!人工不会画,电脑是根据人脑画的,当然也不会画,无从表示之,有的干脆不画,造成山石单项施工图空白。
工程在工地上缺少了山石施工图指导只能由施工人员随便、随意堆叠,若遇上技术较差的工程队伍叠出的作品会令人啼笑皆非,无法掌控。
的确,千变万化山石的施工图很难表示。
设计人员需用工程语言按比例绘图出设计作品的形状、石型、质感、高度、厚度、山石与植物山石与地形等关系都十分困难,需要一定山石知识功底和造诣才能如愿。
据笔者所知,目前上海滩景观市场中能画山石施工图能指导施工的人寥寥无几,无法应对庞大的景观市场。
二、提高绘制山石需要两方面的素质:一是心中装有“石”,二是手上会绘石。
借鉴:观察自然,对自然山水感受力要强,敏锐度高。
通过观察,自然山的神韵、形体、走向、山石肌理等把它提炼出来成为设计者胸中的“丘壑”。
一个胸中有“丘壑”的人才能画出山石来!若不能如愿,则去欣赏和临摹中国的山水画
(这是中国的文化概念)。
设计者把理解的山石的结构,千姿百态形状的石质变成具象的叠石作品,这也是造园师对自然山石的感觉,呈现在自己设计的景观之中。
表现:另一方面平时努力提高手绘能力,熟练的线条所表现出山石只有靠坚持不懈地画,没有捷径!同时提高辨别能力,分析他人成功作品和指出不足之处。
提高自身赏石修养,先辨别作品的好与差,评论一番。
最后自己动手设计。
一个设计者连作品的好与坏都说不出所以然来,设计无从下手!学习:从教课书上学习叠山置石的基本知识、学习如何相石、学习石的种类和叠石的章法等。
掌握其理论层面上的应知应会;力争从实践施工项目中学习。
工程开工后,有高级石匠师傅在现场堆石者,设计人员可直接向他们进行交流和学习。
三、过去过去,五六十年代和七八十年代的园林景观设计师们没有电脑依赖,所有的图纸全靠手工画制,尤其传统园林“无石不园”。
叠石用量大,凡是工地上要图纸必须保证准时送到工地!必须画出山石的平、立、剖面图,并计算出山石吨位重量!那时,不会画问题也存在:学着目;练习画;模仿画;千方百计把胸中的山石丘壑“吐”出来,付诸施工......久而久之,孰能生巧。
就这样上海市园林设计院培养练就了一批画山石能手。
例:周在春、朱祥明、郑松勤、高炜华等年轻的设计师。
他们画出的施工表现图给工人们施工,图纸一目了然,清晰明了,有效指导施工,又能给施工技师有发挥余地,施工后的作品与原设计图纸八九不离十。
最成功的—块大石景是1963年周在春设计的上海龙华烈士陵园大门口的“红岩”石,至今是龙华地区的地标景观。
当时为了施
工方便,一些年轻设计人员利用空余时间无偿地绘制了一些山石景观图,收集资料的同时练习手工技巧。
一举多得,笔者将其保留至今仍可供大家参考学习。
四、叠山、置石技师一个好的叠石作品产生,除了有良好的构思设计外,关键依赖于施工中有高超技能的老技工现场操作。
设计人员下工地1:1地与技师们探讨,因材因地制宜地灵活叠石并与植物地形有机组合成景。
据此,当前上海滩这样的人才又很难以寻觅,没有施工人员的高超表现,什么样美图、理念只能是“空中楼阁”。
现在这样的人才更不多见,上海老一代的老技师有陈其源、徐杏生、王季泉为代表的叠石师傅,他们盛名于上海滩园林界,无论何种石材,一经他们之手,就能美成贽奇妙的石景,他们主宰了60-80年代的叠石项目,并各有一绝,都能独领风骚;陈其源擅长堆置黄山,而徐杏生和王季泉在湖石堆置上独占鳖头,我们年轻时,设计的作品中他们叠得较多,是我们实践中下工地的第一老师相互台作良好。
90年代以后至今,他们的传人以刘长发为代表的中年技师崛起,成为当今叠石好手他们可以不需要图纸,只要口述即可堆叠成所需作品。
他们虽不会画图表达,但胸有“丘壑”地直接月石材在大地上作画!同一张山石设计图,由不同的技师叠置可产生完全不同的效果。
这是每个技师对大自然理解的不同而表现出的不同具象。
最好的境界是我们表达的图纸与技师们的理解完全吻合,才能达到理想的山石景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