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情教情分析报告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情教情分析报告3
平陆县西街小学
2010-2011学年教情学情分析报告
西街小学始建于1992年。经过几届领导及广大教师的不懈努力,学校现具有31个教学班,1888名学生的办学规模。办学凸显特色,质量有所提升,受到家长和学生的认可。“课改”成效显著,“竹林育人文化”芳香四溢。
一、学情、教情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学生人数1888人,教师人数135人,其中专任教师128人,市县骨干教师及相关荣誉获得者162人次,小学高级教师39人,大学本科学历42人。教师年龄结构以中年偏大为主,其中40岁以上的教师有25人,占总数的19%,30-40岁的教师有79人,约占总数的59%。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31人。约占教师总数的22%。教师团队稳定。
二、存在优势。
1、学校教师主体为中年偏大的年龄结构,教育思想和行为比较固定,由于学校实行课改2年多,教师也具备了一些新的教学理念。
2、学校已经形成了较为成熟的课改教学模式,在新旧理念和课改过程中,学校成绩有所提高,验证了学校课改正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行。
3、发挥文化对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力,学校着力构建了
“竹林育人文化”简称“竹林文化”。把教学工作中的思想、方法和行为内化成文化,形成自己独特的气质,名曰“翰墨竹林”教学文化品牌。
三、存在不足。
1、学生群体性质决定尖子生缺乏,加之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共同组成的学生群体,缺少系统的家庭教育。
2、教师结构稳定造成的思想行为保守,缺少新人刺激,骨干教师及学科带头人缺乏。很难产生“鲶鱼效应”,不利于教师素质的整体拉动和提升。
四、发展机遇。
1、教育局领导倡导课堂教学改革,以陈玉红为校长的新一任领导班子积极实践深入开展课改工作,给我们学校的课改工作向纵深发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2、随着城区改造不断深入,学区内陆续新建锦绣华庭、莱茵河畔、运河3号等高档小区,学苗质量不断提高。
3、学校新课改教学模式逐渐完善,艺术教育成果显著被评为沈阳市艺术教育示范校,正是学校打造“竹林文化”的最佳时期,并通过文化的形成进一步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长足发展。
五、发展目标及重要举措。
发展目标:
1、第一年,对教师进行新教学理念的培训,让新教学
理念深入人心、贯穿课堂教学、充盈到学校教育的每个角落,初步形成具体可操作的“课改”教学模式。
2、第两年,进一步探索、完善“课改”教学模式,使课改经验和做法形成完备体系,充分发挥育人功能。
3、第三年,以具有本土特色的课改成果带动学校整体发展,逐步形成文化,化育风骨,丰富“竹林文化”,形成品牌。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使学校跻身区内名校行列。
重要举措:
1、着力打造竹林环境文化。
学校打造环境文化,确立以“善”为核心,通过“静逸求道”、“谦和养德”、“博爱润慈”、“感恩扬善”四种主题价值取向引领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精
心设计布置走廊、楼道、厅堂、教室、操场等场所。让书香、墨香萦绕校园,培养学生“琴棋书画思学信礼”的行为品质。凸显“竹林文化”核心价值。
2、着力打造教师行为文化。
以竹子的品格引领教师,不断提高教师文化素养、师德素养和行为素养,努力打造教师文化名片,提升学校文化品味。学校要求教师用得体大方的仪容仪表,文雅优美的言谈举止去传授文明知识,让学校。“传播文化的过程更有文化”
3、着力打造课改文化。
(1)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线,采用准备课、交流
课两种课型,不断深化、异化最后形成本土化的课堂教学模式的课改思路。不断完善教学环节。
“准备课”有“激趣—初学—质疑—寻法—应用(再学)—小结”六环节。
“交流课”上有“互检—展示—明确—反馈” 四环节。
(2)采用“单元主讲”、“同课异构”、“同课共讲”、“教师走课”等一系列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业务水平,增强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为课改工作提供智力支持。
(3)以学校课改及文化建设成果为媒介,做好学校对外的宣传和推介工作。确保优质学苗留在本校就读,形成本校教育良性循环。
4、着力打造学生行为文化。
培养以“善”“为核心,具有“琴棋书画思学信礼”的行为品质的学生群体,突出“自主学习、质疑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文化的建设,主要途径:1立足课堂主渠道.2开展有实效性的学习实践活动。以上为学校的学情教情分析,我们将以课堂教学改革为主线和突破口,打造”“翰墨竹林”教学特色文化,夯实常规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思维、学习习惯,为孩子终身发展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