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规范完整版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程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技术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保证施工质量和工程安全,特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包括地面测量、建筑物结构测量、内部空间测量等相关内容。
第三条施工单位应按照本规程的要求组织施工测量工作,并确保施工测量准确可靠。
第四条施工测量工作应符合国家规定的有关测量标准和规范,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第五条施工测量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测量技术和专业知识,严格按照施工测量程序进行操作。
第六条施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施工测量记录和档案管理制度,做好测量数据的保存和备份工作。
第七条施工单位应加强对施工测量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考核,提高其测量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二章施工测量范围第八条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一)建筑物地基的测量,包括地基水平、垂直度等测量工作;(二)建筑物结构的测量,包括建筑物轴线、标高、尺寸等测量工作;(三)内部空间的测量,包括建筑物内部结构、设备布置等测量工作;(四)其他与建筑工程施工相关的测量工作。
第九条施工测量范围应根据具体建筑工程的要求确定,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能够满足建设需求。
第三章施工测量工具及设备第十条施工测量工作所需的工具和设备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测量准确可靠。
第十一条施工单位应配备足够数量和种类的测量工具和设备,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正常进行。
第十二条施工测量工具和设备应定期检验和校准,确保其工作性能符合要求。
第十三条施工测量工具和设备的使用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严格按照规定进行操作。
第四章施工测量工作流程第十四条施工测量工作应按照一定的流程进行,包括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中的实施工作、测量后的数据处理等步骤。
第十五条施工测量工作前应对测量目标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规划,确定测量方法和工艺。
第十六条施工测量工作中应严格按照测量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
第十七条施工测量工作后应对测量数据进行审核和处理,形成测量报告和记录,供后续工作参考。
RTK测量技术规范
4.相临点间距离不宜小于该等级平均边长的 1/2。
5.2.4 RTK 控制点平面坐标测量时,流动站采集卫星观测数据,并通过数据链接收来自基准站的 数据,在系统内组成差分观测值进行实时处理,通过坐标转换方法将观测得到的地心坐标转换为 指定坐标系中的平面坐标。 5.2.5 测区坐标系统转换参数的获取:
附录 A ............................................................................12
附录 B ............................................................................13
附录 C ............................................................................14
附录 D ............................................................................15
3
3.7 截止高度角 cut off
CH/T 2009-2010
为了屏蔽遮挡物(如建筑物、树木等)及多路径效应的影响所设定的蔽遮角度值,低于此角
度视空域的卫星不予跟踪。
3.8 空间位置精度因子(PDOP) Position Dilution of Precision
反映定位精度衰减的因子,与所测卫星的空间几何分布有关,空间分布范围越大,PDOP 值
只设置一个基准站,并通过数据通信技术接收广播星历改正数的 RTK 测量技术。 3.6 网络 RTK Network RTK
门洞测量的技术规范(修正版)
木门的测量规范一.安装前准备1.门的组成:门一般由门框+门扇+五金配件+及其他零配件组成.门框由边框+上框组成。
2.安装前检查:门框、扇在安装前应检查窜角、翘扭、弯曲、劈裂、崩缺、结合处无松离,如有问题,应进行修理或出现更严重质量问题时需随时和客户沟通进行更换!二.门安装的开始门安装的流程:测量——裁切——门框的安装——拼接门边线1.门洞的测量:门洞的高度*门洞的宽度*墙体的厚度门高:测量三个尺寸,门洞左边地面到横梁的高度(例如2010mm)门洞中间地面到横梁的高度(例如2090)门洞右边地面到横梁的高度(例如2090)测出三个值,取最低值在扣除10-20mm作为门洞的高度。
2.门宽的测量:测量三个尺寸,地面处门洞两个墙跺之间的宽度(例如(850mm)门洞中间位置两个墙跺之间的宽度(850mm)门洞上方两个墙跺横梁的长度(例如845mm)测出三个值。
取最低值(845mm)在扣除10-20mm作为门洞的宽度。
3.墙体的厚度:先测量左边墙体的厚度(例如280mm)在测量右边墙体的厚度(例如285mm)最后测量横梁的厚度(280mm)取最大值(例如285mm)作为门洞墙体的厚度。
4.特殊的门洞1.门洞的尺寸超出我们定做的范围,或是我们预估按照客户提供的尺寸做成的成品门以后效果不好的,我们应该与施工方与客户沟通,并把完成以后的门洞尺寸给施工方,让其按照标准施工。
2.单边无跺.门洞一边无墙跺:在日常上门测量的时候可能会遇到门洞一边又墙跺,一边无墙跺的情况。
遇到这种情况门洞的高度和门洞宽度的测量方法不变,只需要在测量墙体厚度的时候注意。
只需要测量一面墙厚度很横梁的厚度,测出后做为门洞的厚度这样做出来的门洞有墙跺的一边有全边线条。
无墙跺的一边半边线条。
可能会影响美观但是不影响使用。
如果客户拒绝使用半边线条影响美观,可要求施工方在墙体边砌一个人工墙跺。
(费用的请参考当地施工方的标准)墙跺的厚度一般为38mm。
宽度以有墙跺那面墙的厚度为准。
(完整版)建筑工程实测实量技术规范
实测实量技术规范一、混凝土结构工程检查标准依据(砼结构)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5,8]mm.测量工具:5m 钢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b)同一墙/柱面作为 1 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 300mm 和 1500mm 各测量截面尺寸 1 次。
墙柱截面尺寸测量示意图图 1 墙柱截面尺寸测量示意图2、表面平整度(砼结构)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平整程度。
合格标准:[0,8]mm。
测量工具:2m 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 1 个实测区.累计实测实量 8 个实测区、32 个测点进行计算;b)当所选墙长度小于 3m 时,同一面墙 4 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 2个角。
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 2 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
这 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c)当所选墙长度大于 3m 时,除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 1 次表面平整度。
跨洞口部位必测。
这 3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 3 个计算点;d)跨洞口部位必测。
实测时在洞口 45 度斜交叉测 1 尺,该实测值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e)砼柱:可以不测表面平整度。
平整度测量示意图图 2 平整度测量示意图3、垂直度(砼结构)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垂直的程度。
合格标准:[0,10]mm。
测量工具:2m 靠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剪力墙:任取长边墙的一面作为 1 个实测区。
累计实测实量 7 个实测区、21 个测点作为计算点;b)当墙长度小于 3m 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 300mm 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2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砼墙体洞口一侧为垂直度必测部位。
建筑工程测量的技术规范
厂区的高程控制网,应布设成闭合环线,附和路线或结点网形。高程测量的精度,不宜低于三等水准的精度,其主要技术要求,按等级水准测量的有关规定执行。
场地水准点的间距,宜小于1km。距离建筑物、构筑物不宜小于25m,距离回填土边线不宜小于15m。
建筑物高程控制的水准点,可单独埋设在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的标桩上,也可以利用场地附近的水准点,其间距宜在200m左右。
02
建筑方格网的测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03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可按建筑物、构筑物特点,布设成十字轴线或矩形控制网,矩形网可采用导线法或增测对角线的测边法测定。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厂区控制网进行定位、定向和起算。
建筑物的平面控制网,应根据建筑物结构,机械设备传动性能及生产工艺连续程度,分别布设一级或二级控制网,主要技术要求如下:
1
厂区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和精度,根据厂区面积大小以及工业区或一般性建筑区建立不同精度的厂区平面控制网,是30多年来反复实践、认识的结果,是宝贵的经验之一,应符合下列规定:
2
建筑场地大于一平方公里或重要工业区,宜建立一级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3
建筑场地小于一平方公里或一般性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区,可根据需要建立相当于二、三导线精度的平面控制网。
建筑工程测量的技术规范 (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测量及水工建筑)
(一)地形测量 (二)施工测量 施工网的定位,可以利用原区域,如城市及工程勘察测量时所建立的平面和高程控制网作为依据,当满足施工测量技术要求时,应充分利用。 施工平面网长度变形,根据历年来实践经验,在坐标系的选择上,首先应从全局考虑,应与工程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相同,尽量采用高斯正形投影按3度分带,只有当投影长度变形值超限,影响工程设计精度要求时,才允许采用独立坐标系统。 施工放样的方格网和建筑轴线的测量精度,一般为1/20000,为使施工放样测量避免长度变形影响,本规范规定,由于选择坐标系统考虑投影引起的长度变形,每千米不应大于2.5cm(相对误差为1/40000)
全站仪测量技术要求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全站仪测量技术要求规范篇一:控制测量技术要求4.5控制测量4.5.1控制测量的基本要求充分利用济南市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jncoRs系统)和已有的各等级平面和高程控制点,采用gps静态定位、网络Rtk技术、图根导线(网)等方式进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
4.5.2地籍控制测量4.5.2.1图根点布设要求图根点在基本控制点或jncoRs系统的基础上加密,以直接满足城镇土地调查的需要、便于利用为原则,点位一般布设在道路、街巷的交叉口及其它利于采集界址点和碎部点的地方。
图根点的密度应满足《城镇地籍调查规程》的要求,一般地区8-10个点/每幅图,复杂地区不低于15个点/每幅图,建筑物密集地区应适当加密,还应保证图根点相对于起算点的点位中误差不得超过5cm。
4.5.2.2图根点标志图根点设临时标志,当测区内基本控制点密度较疏时,应适当埋设固定标石。
埋石确有困难时,可在沥青或水泥地面上打(嵌)入刻有十字的钢桩代替标石,在四周凿刻深度为1cm、边长为15cm×15cm的方框,涂以红漆,内写点号。
每幅1:500图内埋石(钢桩)点数量不得少于4点。
4.5.2.3图根点编号图根点编号共5位。
第一位为标段的英文字母代码,13标段为m,点号均自0001开始编排,如a0001、a0002,c0003、d0008等。
4.5.2.4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测量采用jncoRs系统进行图根控制测量时,应使用三脚架模式,不得采用单杆模式。
每点均应独立测量两次,每次不少于15个历元,两次测量的平面坐标之差不应大于2cm,高程之差不应大于3cm,取两次测量的中数作为最后成果。
4.5.2.5静态gps测量采用静态gps方式加密控制点时,标志选设、观测和数据处理等应严格按照相关规范要求进行。
4.5.2.6图根导线测量图根导线测量依据各等级基本平面控制点,可分为两级进行布设,布设形式为附(闭)合导线或结点网。
最新测量技术标准规范文件
最新测量技术标准规范文件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测量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最新的测量技术标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对最新测量技术标准规范的详细说明。
1. 引言本规范文件旨在为测量技术的应用提供统一的标准和指导,确保测量过程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有效性。
适用于工业生产、科学研究、工程建设、环境监测等多个领域。
2. 术语和定义在本规范中,对一些专业术语进行了定义,以确保在不同领域和不同人员之间能够准确无误地交流测量技术的概念和方法。
3. 测量技术的基本要求- 测量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或国际标准,并通过定期校准和维护以保持其性能。
- 测量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能够正确使用测量设备并进行数据分析。
- 测量环境应符合测量技术的要求,避免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产生影响。
4. 测量过程的控制- 测量前应进行充分的准备,包括设备检查、环境评估和测量方案的制定。
- 测量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既定的方案执行,记录详细的测量数据和环境参数。
- 测量后应对数据进行分析和验证,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5. 数据处理和分析- 测量数据应采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包括数据的整理、归一化和统计分析。
- 对于异常数据,应进行原因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正或排除。
- 数据分析结果应以图表、报告等形式呈现,便于理解和应用。
6.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测量过程进行持续的监控和改进。
- 定期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确保测量技术的应用符合标准规范。
- 对测量结果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其满足预期的精度和可靠性要求。
7. 安全和环境保护- 在测量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 测量活动应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避免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8. 规范的更新和维护- 本规范文件将根据技术发展和实际应用的需要进行定期的更新和修订。
- 鼓励各相关方提出建议和反馈,以促进规范的完善和发展。
三、四等导线测量规范
导线测量规范(Ⅰ)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各等级导线测量的主要技术要求,应符合表3.3.1的规定。
注:1 表中n为测站数。
2 当测区测图的最大比例尺为1:1000时,一、二、三级导线的导线长度,、平均边长可适当放长,但最大长度不应大于表中规定相应长度的2倍。
3.3.2 当导线平均边长较短时,应控制导线边数不超过表3.3.1相应等级导线长度和平均边长算得的边数;当导线长度小于表3.3.1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
3.3.3 导线网中,结点与结点、结点与高级点之间的导线段长度不应大于表3.3.1中相应等级规定长度的0.7倍。
(Ⅲ)水平角观测3.3.7 水平角观测所使用的全站仪、电子经纬仪和光学经纬仪,应符合下列相关规定:1 照准部旋转轴正确性指标:管水准器气泡或电子水准器长气光在各位置的读数较差,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格,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格,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格。
2 光学经纬仪的测微器行差及隙动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大于1秒,2秒级仪器不应大于2秒。
3 水平轴不垂直于垂直轴之差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0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20秒。
4 补偿器的补偿要求:在仪器补偿器的补偿区间,对观测成果应能进行有效补偿。
5 垂直微动旋转使用时,视准轴在水平方向上不产生偏移。
6 仪器的基座在照准部施转时的位移指标:1秒级仪器不应超过0.3秒,2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秒,6秒级仪器不应超过1.5秒。
7 光学(或激光)对中器的视轴(或射线)与竖轴的重合度不应大于1㎜。
3.3.8 水平角观测宜采用方向观测法,并符合下列规定:1 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不应超过表3.3.8的规定。
表3.3.8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注;1 全站仪、电子经纬仪水平角观测时不受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之差指标的限制。
2 当观测方向的垂直角超过±30的范围时,该方向2C互差可按相邻测回同方向进行比较,其值应满足表中一测回内2C互差的限值。
GBT19022-2003测绘技术标准规范
第十篇 测绘政策法规与测绘技术标准规范选编
!"# 前 言
国际标准化组织(!"#)是由各国标准化团体(!"# 成员团体)组成的世界性的联 合会。制定国际标准的工作通常由 !"# 的技术委员会完成。各成员团体若对某技术委员 会确定的项目感兴趣,均有权参加该委员会的工作。与 !"# 保持联系的各国际组织(官 方的或非官方的)也可参加有关工作。!"# 与国际电工委员会(!$%)在电工技术标准 化方面保持密切合作关系。
注 !:测量设备通常有若干个计量特性。 注 (:计量特性可作为校准的对象。
8>* 计量确认 ?@.DILIF,JAL JIEN,D?A.,IE 为确保测量设备符合预期使用要求所需的一组操作。
注 !:计量确认通常包括:校准和验证、各种必要的调整或维修及随后的再校准、与设备预期使 用的计量要求相比较以及所要求的封印和标签。
— #"!! —
第十篇 测绘政策法规与测绘技术标准规范选编
图 ! 测量设备计量确认过程
— $#"! —
第十篇 测绘政策法规与测绘技术标准规范选编
!"# 管理评审 组织的最高管理者应按照计划的时间间隔系统地评审测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其持续 的充分性、有效性和适宜性。最高管理者应确保评审测量管理体系所需的必要资源。计 量职能的管理者应利用管理评审的结果对体系进行必要的修正,包括改进测量过程(见 图 $ 章)和评审质量目标。应记录所有的评审结果和采取的所有措施。 % 资源管理 %"& 人力资源 %"&"& 人员的职责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规定测量管理体系中所有人员的职责,并 形成文件。指南 这些职责可用组织结构图、岗位说明书和作业指导书或程序来规定。 本标准不排除使用计量职能部门之外的专业人员。 %"&"’ 能力和培训 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测量管理体系有关人员具有,以证明的能力,以执行分配 的任务。应规定所要求的专门技能。计量职能的管理者应确保提供培训以满足已识别的 需要,保存培训活动的汜录,评价培训的有效性井予以记录。员工应认识到他们所承担 的职责,清楚他们的活动对测量管理体系有效性和产品质量的影响。
测量技术规范
测量技术规范测量技术规范是指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遵循的一系列规范和要求。
以下是测量技术规范的一些重要内容:一、测量准确度:1. 测量仪器应具备必要的准确度和精度,能够满足具体测量任务的要求。
2. 在进行测量前,应对测量仪器进行校准,并保持其在校准有效期内。
3. 在进行测量时,应尽可能选择准确度更高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二、测量过程:1. 测量前应对测量对象进行准备工作,确保其在测量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可测性。
2. 在进行测量时,应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步骤,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 在进行测量时,应控制测量环境的影响,如温度、湿度、振动等因素,确保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内。
三、数据处理:1. 在进行测量后,应对测量数据进行及时和正确的处理,包括数据清洗、筛选、整理等步骤。
2. 在进行数据处理时,应遵循科学的数据分析方法和原则,确保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
3. 在进行数据处理前,应对数据进行备份和存储,以防数据丢失或损坏。
四、测量报告:1. 在完成测量后,应对测量结果进行总结和分析,撰写测量报告。
2. 测量报告应包括测量目的、测量方法、测量结果等内容,并应以清晰、准确的方式呈现。
3. 测量报告应根据需要进行复核和审查,确保其完整、准确和可靠。
五、质量管理:1. 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遵循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如ISO 9001等。
2. 应建立测量质量控制系统,包括测量标准、测量程序、测量记录等内容。
3. 在进行测量工作时,应进行过程控制和质量审核,以保证测量过程的质量和可靠性。
总之,测量技术规范是保证测量工作准确、可靠的重要保证。
在进行测量工作时,遵循测量技术规范的要求,可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科学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
最新测量技术标准规范
最新测量技术标准规范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测量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一套最新的测量技术标准规范显得尤为重要。
以下是一套最新的测量技术标准规范,旨在为相关行业提供指导和参考。
1. 引言测量技术是科学研究和工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涉及到对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的精确测定。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涌现,测量技术标准规范也随之更新,以适应新的测量需求。
2. 测量技术的定义和分类测量技术是指利用科学方法和仪器设备对各种物理量、化学量、生物量等进行定量分析的技术。
根据测量对象的不同,测量技术可以分为物理测量、化学测量、生物测量等。
3. 测量技术的标准要求- 准确性:测量结果应尽可能接近真实值。
- 重复性:在相同条件下重复测量应得到一致的结果。
- 再现性:不同测量者使用同一测量方法应得到相似的结果。
- 灵敏度:测量设备应能检测到微小的变化。
- 稳定性:测量设备在长时间使用后仍能保持测量精度。
4. 测量设备的校准与维护- 定期校准:所有测量设备应定期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 维护记录:应记录所有校准和维护活动,以便追踪设备状态。
- 设备更新:对于过时或损坏的测量设备,应及时进行更新或修复。
5. 测量环境的控制- 环境因素: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可能影响测量结果,应进行适当控制。
- 隔离干扰:应采取措施隔离可能影响测量结果的外部干扰。
6. 数据处理与分析- 数据记录:所有测量数据应详细记录,包括测量时间、条件和结果。
- 数据分析:采用统计学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以评估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 结果报告:测量结果应以清晰、准确的报告形式呈现。
7. 质量控制与保证-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维护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测量过程的规范性。
- 审核与评估:定期对测量过程和结果进行内部和外部审核与评估。
8. 人员培训与资质- 培训:所有参与测量工作的人员应接受专业培训,以确保他们了解测量技术和标准。
(完整版)测量常用规范、规程主要技术要求、规定汇总
常用规范、规程主要技术规定、要求汇总一、城市测量规范(CJJ 8——99)1. 城市平面控制测量1.1 坐标系统:1980西安坐标系或1954北京坐标系或城市坐标系。
1.2 城市平面控制网的等级划分:GPS网、三角网和边角结合网:依次为二、三、四等和一、二级;导线网:依次为三、四等和一、二、三级。
说明:⑴.导线网中结点与高级点间或结点与结点间的导线长度不应大于附合导线规定长度的0.7倍;⑵.当附合导线长度短于规定长度的1/3时,导线全长的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13cm;⑶.光电测距导线的总长和平均边长可放长至1.5倍,但其绝对闭合差不应大于26cm。
当附合导线的边数超过12条时,其测角精度应提高一个等级;⑷.导线相邻边长之比不宜超过1:3。
0d注:n为测站数。
⑴.凡超出以上规定限差的结果,均应进行重测。
重测应在基本测回完成后并对成果综合分析后再进行。
⑵.2C较差或各测回较差超限时,应重测超限方向并联测零方向。
因测回较差超限重测时,除明显孤值外,原则上应重测观测结果中最大和最小值的测回。
⑶.零方向的2C较差或下半测回的归零差超限,该测回应重测。
方向观测法一测回中,重测方向数超过方向总数的1/3时(包括观测三个方向有一个方向重测),该测回应重测。
⑷.采用方向观测法时,每站基本测回重测的方向测回数,不应超过全部方向测回总数的1/3,否则整站重测。
⑸.基本测回成果和重测成果,应载入记簿。
重测与基本测回结果不取中数,每一测回只取一个符合限差的结果。
⑹.因三角形闭合差、极条件、基线条件、方位角条件自由项超限而重测时,应进行认真分析择取有关测站整站重测。
注:1.往返较差应将斜距化算到同一水平面上方可进行比较;2. (a+b·D)为仪器标称精度。
2. 城市高程控制测量2.1 高程系统:1985国家高程基准或沿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统。
2.2 城市高程控制测量方法与等级:水准测量和三角高程测量。
水准测量等级依次分为二、三、四等,首级高程控制不应低于三等水准。
(完整版)建筑工程实测实量技术规范
实测实量技术规范一、混凝土结构工程检查标准依据(砼结构)GB50204-2015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1、截面尺寸偏差(砼结构)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施工尺寸与设计图尺寸的偏差。
合格标准:截面尺寸偏差[-5,8]mm。
测量工具:5m 钢卷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以钢卷尺测量同一面墙/柱截面尺寸,精确至毫米;b)同一墙/柱面作为 1 个实测区,每个实测区从地面向上 300mm 和 1500mm 各测量截面尺寸 1 次。
墙柱截面尺寸测量示意图图 1 墙柱截面尺寸测量示意图2、表面平整度(砼结构)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平整程度。
合格标准:[0,8]mm。
测量工具:2m 靠尺、楔形塞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剪力墙/暗柱:选取长边墙,任选长边墙两面中的一面作为 1 个实测区。
累计实测实量 8 个实测区、32 个测点进行计算;b)当所选墙长度小于 3m 时,同一面墙 4 个角(顶部及根部)中取左上及右下 2个角。
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累计测 2 次表面平整度,跨洞口部位必测。
这 2个实测值分别作为该指标合格率的 2 个计算点;c)当所选墙长度大于 3m 时,除按 45 度角斜放靠尺测量两次表面平整度外,还需在墙长度中间水平放靠尺测量 1 次表面平整度。
跨洞口部位必测。
这 3 个实测值分别作为判断该指标合格率的 3 个计算点;d)跨洞口部位必测。
实测时在洞口 45 度斜交叉测 1 尺,该实测值作为新增实测指标合格率的 1 个计算点;e)砼柱:可以不测表面平整度。
平整度测量示意图图 2 平整度测量示意图3、垂直度(砼结构)指标说明:反映层高范围内剪力墙、砼柱表面垂直的程度。
合格标准:[0,10]mm。
测量工具:2m 靠尺。
测量方法和数据记录:a)剪力墙:任取长边墙的一面作为 1 个实测区。
累计实测实量 7 个实测区、21 个测点作为计算点;b)当墙长度小于 3m 时,同一面墙距两端头竖向阴阳角约 300mm 位置,分别按以下原则实测 2 次:一是靠尺顶端接触到上部砼顶板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二是靠尺底端接触到下部地面位置时测 1 次垂直度。
测量技术规范(1)
技术规范一、居民地1.建筑物应逐幢表示;不同建筑结构、不同层数的建筑物应分别表示;2.建筑物轮廓以墙基外角为准,以外墙勒脚以上(100cm±20cm)处为测点;柱廊以柱外围为准;檐廊以外轮廓投影为准;架空通廊以外轮廓水平投影为准;门廊以柱或围护物外围为准;独立柱的门廊以顶盖投影为准;挑廊以外轮廓投影为准;阳台以底板投影为准;门墩以墩外围为准;门顶以顶盖投影为准;室外楼梯和台阶以外围水平投影为准。
其它倒金字塔形的建筑物按落地为实、投影为虚的原则测量及表示;3.建筑物轮廓凹凸在图上小于0.2mm 时可直接连线;图上面积小于16mm2的简易房、棚房可舍去;临时性的活动房屋、施工时搭建的临时工棚(房)及材料棚等可不表示;4.房屋层数是指房屋的总层数,房屋总层数包括房屋地上层数和房屋地下层数。
二、工矿建(构)筑物及其他设施1.依比例尺的塔形建筑物及水塔的建筑基部轮廓应实测表示;2.简易、临时、低矮的温室、菜窑、花房可不表示;3.单位的大型名称标牌和柱式独立大型广告牌应实测表示;4.街道、公园、小区、幼儿园内设有文体娱乐设施的场所,应实测其范围线;5.公共场所独立的公用电话亭、落地的独立固定邮政箱应实测表示。
三、交通及附属设施城市快速道、主干道、次干道、步行街、巷道和建筑中道路均应实测表示,其中快速道和主次干道的绿化带与人行道应区分表示。
四、管线及附属设施消防设施均应实测表示,阀门可选择表示。
五、植被1.地砖表面种植草皮的绿化地应实测表示;2.古树名木应按独立树测绘,并加注“古树”两字。
植物园、保护区等茂密区内的古树可择要表示。
六、注记1.采用“左中”对齐方式,按照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注记,不得压盖其它地物,但河名应按从上至下,从左到右的原则放置;2.注记内容超过一个字符的,应将其全部字符内容作为一个整体注记。
注记内容指向多边形区域的,注记定位点一般应放入相应的多边形中。
工程测量技术标准
4 平面放样测量 4.1 轴线投测:平面楼层混凝土浇筑并凝固达到一定强度后,现场测量人员根据 基坑边上的轴线控制桩,将 J2 经纬仪架设在控制桩位上,经对中、整平后,后 视同一方向桩(轴线标志),将控制轴线投测到作业面上。然后以控制轴线为基准, 以设计图纸为依据,放样出其他轴线和柱边线、洞口边线等细部线。控制轴线标 识示例:
高度 H 每层
H≤30m 30m<H ≤60m 60m<H ≤90m
H>90m
允许偏差(mm) ±3 ±5 ±10 ±15 ±20
7 沉降观测
测量员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设置建筑物沉降观测点。当浇捣基础垫层时,在垫 层四周规定处预埋临时观测点,浇筑完成后进行首次观测。基础浇至±0.000 时 再按规定埋设永久观测点,沉降观测点的布置在建筑四角及中间布置 6 个点然后 每施工完一层观测一次,主体封顶测一次,装饰装修阶段外装完测一次,竣工验 收前测一次,竣工后,第一年每隔 2~3 个月测一次,以后每隔 4~6 个月观测一 次,沉降停测标准采用连续两次半年沉降量不超过 2mm 为准。其观测点的布置 必须符合设计图纸要求,即埋设在室外地坪上 0.500m 处,采用φ20 圆钢筋,
尾部为燕尾状埋入墙体中,头部弯起 60 毫米,并将端部磨平。每次观测均须认 真作好记录,并将观测成果报监理单位存档,如发现问题,立即向项目工程师汇 报,项目部应及时向公司总工程师汇报并通报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积极协助处 理。竣工验收前还应积极配合专业测量单位、建设单位和监理单位对工程沉降进 行一次全面核查,以实施竣工备案制度。
6.1 预埋件作法:预埋铁件由 100×100×8mm 厚钢板制作而成,在钢板下面焊
接 12 钢筋,且与底板焊接浇筑。预埋件示意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技术规范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Q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PJAY 303001-2012测量技术规范标准2014-12-01发布2014-12-01实施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发布目次前言为规范工程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统一施工方案编制标准,并为工程提供施工技术和管理知识参考,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根据国家、行业、上海市的现行标准规范和有关知识,在总结以往的施工经验,广泛听取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意见的基础上,结合企业实际,组织编制了本施工技术规范。
Q/PJAY 303001-2012《测量技术规范》分为二部分:——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提纲——第二部分施工技术原理及要点本规范对测量定位施工技术要求作出了具体规定和参考。
其中第一部分为施工方案编制的具体要求和规定,第二部分为施工技术的借鉴和参考。
本规范由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策划部提出。
本规范由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第一工程公司起草。
本规范由上海建工七建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策划部、第一工程公司负责解释。
第一部分施工组织设计/专项施工方案编制提纲1.编制说明编制范围本方案仅适用于XXXXXXX工程的测量定位施工。
编制依据(1)工程相关设计文件(2)施工合同(3)现行的国家、行业及地方的有效规范、规程、标准:(包括但不限于)《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工程测量基本术语标准》(GB/T50228-2011)《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J10972-2007)《国家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8-200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06)《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工程测量资料整理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4)政府、集团、公司等部门有关工程测量的指导性及强制性要求、意见、通知、规定等(5)其他有效资料或依据2.工程目标(工期目标、质量目标、安全文明目标)3.工程概况工程性质注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勘察单位、总包单位等相关内容。
工程周边环境对工程周边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道路场地等进行必要的说明,并附图01《工程地理位置平面示意图》。
工程现状条件内容包括场地平整情况、场地的实际标高、有无障碍物以及明浜、暗浜等具体情况。
工程建筑结构概况对工程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层数、建筑的结构类型、相对标高与绝对标高的关系等内容进行简单说明。
基准点概况规划提供的G1、G2、G3控制点的位置及测量成果报告中关于控制点的数据简要描述。
4测量施工部署设计图纸审核通过校核设计图纸,了解定位意图,计算定位数据,以及建筑物跟周围的建筑物、市政道路的位置关系,确保建筑物的定位数据符合城市规划的要求。
阅读设计图纸时必须校算建筑物轮廓控制点数据和标注尺寸,记录审图结果。
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向设计人员反映,请设计人员及时变更设计。
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测1、根据总平面图及测量成果通知单对控制点的原始依据进行校核。
2、校测控制点的距离、夹角及坐标和水准点的高差。
3、与所在地规划局测量队办理控制点、水准点及相关测量原始资料的交接手续。
对移交后的桩点进行妥善保护,防止桩点受到扰动破坏。
如果超出限差要求,及时向业主和施测单位反映本工程的校核结果,必要时,请施测单位重新复测。
检定测量仪器、量具及测量仪器的选用测量仪器、量具应按国家计量部门或工程建设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进行检定,经检定合格后方可使用。
测量仪器及误差估计:为了保证测量精度,确保建筑物的定位及轴线间距,楼层标高的准确可靠,选用以下仪器:5平面控制测量测量控制网建立根据测量过程将控制网分为一级、二级、三级:首级控制由业主提供控制点作为一级控制网,因施工需要进行加密的控制点为二级控制网,引测至单体楼栋的控制点为三级控制网。
将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为依据,尽量避免离基坑较近,受施工影响较大的控制点,并用离基坑较远,受施工影响小的控制点来控制较近的控制点,控制点数量根据工程特点进行引测,间距要满足仪器的精度要求。
附图02《控制点引测平面布置图》建筑物控制测量工程基坑四侧布置轴线控制桩,地下部分采用外控法,地上部分采用内控法。
1、±以下控制测量:以轴线控制桩作为基础前期施工和±以下结构施工的测量控制。
基坑周边轴线控制桩向垫层上投测建筑物轴线控制线,投测后校核轴线间距、轴线夹角及对角线尺寸,然后依次测放出建筑物的轴线、墙、柱、楼梯线等结构线。
附图2《基坑周边轴线控制点平面布置图》2、±以上控制测量:轴线内控法。
根据上部建筑进行布设, xx米布设内控点控制轴线,组成自成体系的矩形控制方格。
附图03《轴线控制点平面布置图》控制点的测设首层以上各层对应控制点位置预留 200×200(mm)洞口 , 洞口周围严禁堆放物品。
每层楼板浇筑后,垂准仪仪安置在首层已作好的内控点上对中整平后,向上投测轴线。
投点时要旋转0 °、90 °、180 °、270 °在四个位置向上投测,取其“十”字的交会点为投测点,点位误差应在轴线竖向投测允许误差范围内。
四个角点测设后,在两对角点架设经纬仪检查角度是否为直角,测角误差应在允许范围内≤12 ″,用钢尺测量各边长是否正确。
工程重点部位测量控制法1、建筑物外轮廓垂直度的控制方法2、墙柱施工精度测量控制方法3、门窗洞口测量控制方法4、电梯井施工测量控制方法5、超高层钢结构测量控制方法针对以上部位制定控制测量精度的措施与方法。
6高程控制测量高程控制网建立根据规划局提供的水准点,向施工现场内引测,做往返测量。
为方便施工,以此为基准点在场区内的板房上、围挡上引测出±并用红倒三角标记,高程控制点要定期复测。
建筑物的高程控制1、±以下标高控制:将高程点引至基槽内,并加强高程点的保护措施。
地下结构拆模后,把标高返到结构外墙上,放出建筑 1m 线。
基槽内标高控制点要定期检查,以便及时修正。
引测到结构内的标高要复核到场区内控制点进行检查。
2、±以上标高控制:当首层墙体施工完毕后,根据现场高程控制点,经复测校核后向首层测设建筑 1m 线。
标高控制点设在外墙或电梯井道能够铅直拉上去的地方,建筑物每500㎡设置1个标高控制点并用红倒三角标示。
首层以上的各层标高抄测,以首层1m 标高控制点用钢尺向上传递,每栋楼的两个控制点经联测校核,若不超过± 3mm ,以平均值作为结果,若超过± 3mm ,则重新传递。
用钢尺量距时,应进行温度、尺长改正。
以后各栋楼的标高控制点要与前一施工段的标高点进行附合。
抄平时应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设范围的中间。
7.测量放线精度要求具体详见《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8测量管理制度测量管理体系测量管理体系是工程测量工作的制度保障,明确测量管理职责(即各自应配合完成的事项,即测量的定位、复核、控制点的交接等)。
仪器管理1、所有仪器设备都应有检定合格证,并按周期检定。
2、仪器检定按照国家(市)各类设备检定规程规定的周期、检定方法、检验准则在国家授权的计量单位进行检定。
3、保存检定记录,建立仪器管理台帐,内容主要包括:型号、数量、检定时间、搬运、收发使用等。
4、现场设仪器柜,测量人员负责仪器日常管理。
5、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杜绝冒险、违章。
资料管理根据《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JGJ∕T185-2009)中的有关测量章节内容和要求,测量资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施工测量方案及审批。
2 、施工测量放线报验表3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4 、基槽验线记录5 、楼层平面放线记录6 、楼层标高抄测记录7 、建筑物垂直度、标高测量记录8 、沉降观测记录9复核验线要求1 、测量员测量放线完毕首先进行自检。
2 、自检合格后通知项目经理部,由项目工程师进行复检。
3 、复检合格后,向监理公司申请验线。
4 、经监理公司复检通过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5 、验线不合格,需立即改正,复检合格后,重新整理资料,申请验线。
验线范围1 、监理验线范围:现场和作业面各级平面、高程控制点,各种分部、分项工程的定位桩点,基槽位置、几何尺寸和标高,各种关键部位的线。
2 、项目部测量员验线范围:除了以上监理验线范围内的必验项目,随时检查各种细部线,验线结果及时反馈各作业队,以便改正。
3、施工测量验线工作的基本准则(1)验线工作应主动及时,验线工作要从审核施工测量方案开始,在施工的各主要阶段前,均应对施工测量工作提出预防性的要求,以做到防患于未然。
(2)验线的依据必须原始、正确、有效。
(3)仪器与钢尺必须按计量法有关规定进行检验和校正。
(4)验线的精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主要包括:仪器的精度应适应验线要求,并校正完好;必须按规程作业,观测误差必须小于限差,观测中的系统误差应采取措施进行改正。
(5)验线的关键环节主要包括:定位依据桩位及定位条件;场区平面控制网、主轴线及其控制桩(引桩);场区高程控制网及±高程线。
质量保证措施1 、测量作业的各项技术按《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进行。
2 、测量仪器和量具除按规定周期检定外,对经常使用的经纬仪、水准仪的主要轴系关系应在每项工程施工测量前进行检验校正,施工中还应每隔 1 ~3 个月进行定期检验校正。
测量仪器和量具的使用应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作业,并应精心保管,加强维护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3 、施工图、测量桩点,必须经过校算校测合格才能作为测量依据。
4 、所有测量作业完后,测量作业人员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上报项目部由项目工程师参与核验,最后向监理报验。
5 、自检时,对作业成果进行全数检查。
6 、核验时,要重点检查轴线间距、纵横轴线交角以及工程重点部位,保证几何关系正确。
7 、加强现场内的测量桩点的保护,所有桩点均明确标识,防止用错和破坏。
8 、为防止测量误差(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差),必须从人员、仪器、操作环境和管理四个方面解决。
9 、尽量选择最佳观测时间施测,在不利环境下施测的结果,应有严格的校核措施,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
10沉降观测观测点布设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
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1、建筑的四角、核心筒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20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2、高低层建筑、新旧建筑、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3、建筑裂缝、后浇带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4、对于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应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并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5、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着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6、框架结构建筑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上;7、筏形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8、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备基础的四角、基础形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9、对于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应设在沿周边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点数不少于4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