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选修1《蜀相-书愤》比较阅读名师教案1

合集下载

蜀相、书愤教案

蜀相、书愤教案

《蜀相》《书愤》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2、通过《蜀相》《书愤》两首诗,感受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

【教学重点】通过《蜀相》《书愤》两首诗,感受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探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

【教学难点】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合作探究法【预习准备】1.熟读课文。

读出语调、语气、语顿、语速和语意。

2.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材料。

3.参照课文注释,疏通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自主学习【知人论世】(1)《蜀相》:杜甫此诗作于初到成都之时。

这时持续了五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尚未平定,国家命运仍在风雨飘摇之中。

国势危艰,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无路请缨,报国无门,因此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倍加推崇。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杜甫到成都郊外的武侯祠去凭吊。

(2)《书愤》:陆游生活在金兵入侵,中原沦陷的时代,那时南宋当局却偏安江南,不思北伐。

陆游主张抗金,触犯了投降派的利益,所以一再遭到打击排斥,多次被罢官。

直到作此诗时,闲居山阴6年的他才被重新起用。

此时陆游已62岁。

少年时“扫胡尘”、“靖国难”的志向眼看就要化为泡影,在悲愤失望中他挥毫写下了这首诗。

【知识链接】怀古诗怀古咏史诗,主要是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表达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的诗歌。

怀古咏史类作品,严格地说,应该有“怀古”和“咏史”两个小类。

“怀古”是指登临游览,触景生情,由于历史遗迹的诱发,而抒发感慨——长于情景交融“咏史”是翻阅古书,捡点旧说,针对特定的人和事,而陈述自己的独到见地。

——长于议论精辟。

读怀古诗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是要知人论世,一是要品赏韵味。

《蜀相》《书愤》教案

《蜀相》《书愤》教案

《蜀相》《书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杜甫和陆游的生平经历及创作背景,体会诗人的爱国情怀。

2、赏析《蜀相》和《书愤》的艺术特色,包括诗歌的意象、意境、语言和表现手法。

3、背诵并默写这两首诗歌。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理解诗歌的思想内容,把握诗人的情感变化。

(2)分析诗歌的艺术手法,体会其表达效果。

2、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中典故的含义和作用。

(2)比较两首诗歌在主题、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的异同。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诵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中国古代诗歌的长河中,有许多诗人以其独特的笔触抒发着爱国之情。

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感受两位诗人的赤子之心。

(二)作者及背景介绍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疾苦。

《蜀相》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 年)春天,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当时安史之乱还没有平息。

2、陆游(1125 年 11 月 13 日-1210 年 1 月 26 日),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

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宰臣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

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

乾道七年(1171 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

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

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

嘉泰二年(1202 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

《蜀相》《书愤》教案

《蜀相》《书愤》教案

《蜀相》《书愤》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中国古代诗歌选》章节:第三单元第六课内容:杜甫《蜀相》和王安石《书愤》两首诗的鉴赏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蜀相》《书愤》两首诗;2.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杜甫和王安石的诗歌风格;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了解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分析并理解两首诗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难点:鉴赏古代诗歌的语言和表达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2. 诗歌打印稿;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播放古典音乐,营造宁静的学习氛围,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2. 诗歌朗诵:请学生朗诵《蜀相》《书愤》两首诗,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 诗句解析:分析两首诗的诗句,解释生僻字词的含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4. 诗人介绍:介绍杜甫和王安石的生平事迹,了解他们的生活背景和创作风格。

5. 诗歌鉴赏:引导学生从意境、情感、语言等方面欣赏两首诗的美。

6. 实践练习: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述诗歌中的景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7.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蜀相》《书愤》板书结构:1. 诗人简介2. 诗歌内容解析3. 诗歌意境分析4. 诗歌语言特点5. 诗歌鉴赏方法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背诵《蜀相》《书愤》两首诗;2. 请学生写一篇关于两首诗的鉴赏心得;3. 请学生查找其他杜甫或王安石的诗作,进行鉴赏练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诗歌鉴赏,使学生了解了杜甫和王安石的诗歌风格,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确保教学效果。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水平。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内容《蜀相》和《书愤》是两首具有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它们分别反映了杜甫和王安石的创作风格和情感表达。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重点关注诗歌的内容和意境,以及诗人的生活背景。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教学设计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教学设计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 的深层意蕴。

并背诵这两首诗。

2•通过《蜀相》《书愤》两首诗,感受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探 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

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2、 积累二人的名句3、 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一、课堂导入拿到一首诗,您通常会关注哪些信息呢 今天我们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赏析两首七律,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二、 因声求气,感受诗韵。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那么我们先从诵读入手,感受这两首诗的魅力。

【PPT 投影】朗读提要:1、 节拍:X X 一 X X 一 X X 一 X 和 X X 一 X X 一 X 一 X X 。

2、 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平声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

⑴根据朗读提要,请同学们给《蜀相》《书愤》戈y 分节拍,并再次放声朗读。

⑵请学生示范朗读。

学生、教师点评。

(3)再次齐读两首诗。

三、 初读感知:概述诗歌大意。

《蜀相》是一首怀古咏史诗。

前四句记叙、写景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的景色,后四句 议论抒情,写诸葛亮的才能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史实,歌颂其丰功伟绩,同时 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书愤》是陆游众多爱国诗篇中的代表作。

诗的开头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 形象。

三、四两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诗的五、六是写现在,由于投降派把持朝 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

只好徒自抒发蹉跎岁月, 壮志未遂而鬓发先斑的感慨。

最后两句诗人节诸葛亮自况,表明自己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志向。

四、 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1、 【PPT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书愤》和《蜀相》教学设计

《书愤》和《蜀相》教学设计

《书愤》和《蜀相》教学设计《书愤》和《蜀相》教学设计【教学重点】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诵读、讨论、探究、点拨式教学【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从陆游和杜甫两位诗人的一生经历和爱国情怀导入,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与作品的关系。

二、赏析示例:《书愤》1、整体感知、融入体验(1)(看题目,明大意。

)先赏诗题,引导学生明白诗歌大意,弄懂感情基调。

请一生初读,达到读准字音、读懂大意的境界。

(2)(看意象,明意境。

)重点介绍中间两联,颔联六意象连用,创雄壮豪迈之意境;颈联塑造自己壮志未酬、衰鬓先斑的爱国者形象。

(3)(看诗眼,明感情。

)自由讨论,分联探究,融入体验,分析概括。

补充诗眼的作用。

答案可能丰富多彩,让学生课后探讨。

老师概说。

哪一联最能体现作者的抑郁、悲愤之情?让学生用原文词句或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板书:愤——空自许(壮志未酬)、鬓先斑(英雄老迈)然后进入自由讨论探究环节,时间三分钟。

请学生探究这种抑郁、悲愤之情还在那些地方体现出来,找出来,并说说理由。

请一生融入体验,朗读该诗。

情感没有充分读出,引出“知人论世”法。

让学生知其人(看作者,明风格)和论其世(看注释,明缘由)。

请大家推举一位同学情读此诗。

点评后老师做诵读示范。

2、把握内容主旨请同学们齐读这首诗,品味感情。

读得好,是因为解得妙,是因为不自觉地运用了“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法。

三、赏析指导(一)先了解什么是“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再指出其作用(二)小结:“诗鉴五看五明”与“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关系。

四、自主赏析《蜀相》(一)知人论世(二)自主赏析四问——自由组合小组,讨论探究,畅所欲言,三分钟后每小组推举同学代表发言。

1、此诗颔联的诗眼是什么?2、颈联中诸葛亮形象有何特点?3、尾联的英雄指谁?有没有包括自己?4、颈联尾联各包含作者怎样的感情?5、把握内容主旨请同学们齐读此诗,不仅要音读,意读,更要情读,用声音来表达美。

人教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蜀相》、《书愤》教案

人教语文选修《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 《蜀相》、《书愤》教案

《蜀相》、《书愤》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蜀相》了解咏史诗借古伤今的特点。

2.理解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感,3.了解七律的特点用用典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学会涵咏鉴赏诗歌,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品位。

2.难点:理解杜甫,真正领会诗人博大的胸襟、体会出诗中郁勃的情势。

【教学用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七律常识七律共八句,每句七言,计56字,二,四,六,八句抻韵。

一二句称首联,二四句称颔联,五六句称颈联,七八句称尾联,对句最后一字为平声字。

讲究平仄相间。

二、学习《属相》㈠杜甫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京兆杜陵人,唐代大诗人。

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称为“诗史”。

著有《杜工部集》。

㈡写作背景杜甫早年曾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抱负,自比为舜的辅助大臣稷和契。

安史之乱的第三年他去投奔肃宗,不久就被放还,从此郁郁不得志。

因此,入蜀后便怀着崇敬的心情去瞻仰武侯祠,借此抒发自己的怀抱。

这首诗的写作时间大约是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

㈢内容欣赏⑴内容归纳1.季节:春天2.抒情特点:借古人抒怀抱(咏史诗)3.情景关系:乐景写哀4.感情基调:感伤、叹惋⑵内容分析1.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其作用如何?“自”、“空”二字写出冷落凄凉,暗含“丞相无缘得见春色好音”的伤感和叹惋,自然过渡到诸葛亮的才智功业。

只有悟懂了“自”与“空”两个字,我们才能够深切地体验到祠堂凄凉冷落的气氛,而诗末的感慨也正是由此而生发的,假如我们不能理解这一点,我们就体验不到诗人表现出来的感伤叹婉的情调。

2.“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诗眼是哪两个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什么?“自”与“空”两个字是这两句诗的诗眼。

两句的意思是:阶前的草一到春天便是一片绿色,年年如此,可它为谁而绿呢?隔着树叶,传来黄鹂动听的歌声,可有谁听呢?五百年了,像诸葛亮那样的人再也没有出现过!3.最后两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5篇)

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 陆游《书愤》教案(5篇)

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5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作者整理了5篇陆游书愤教案陆游《书愤》教案,希望您在阅读之后,能够更好的写作书愤教案。

《书愤》教案篇一一、说教材《蜀相》和《书愤》分别是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第四、五篇课文。

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

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

杜甫作为为“诗圣”,一生经历分为四个时期,留下大量诗篇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较好教材,本课的学习,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其他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蜀相》前两联写景,通过精巧的炼字艺术,情景交融,表达了独特的情感和意蕴;后两联抒情,表达了对诸葛亮丰功伟绩的崇敬和思慕,由诸葛亮的壮志未酬,不仅表达了诗人杜甫对其的痛惜,而且概括了古今英雄在国家危难之时,有才无命,壮志难酬的悲慨。

《书愤》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高二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一单元第五篇课文。

本诗的教学内容定为全面深入地了解陆游的生平经历,学习陆游的爱国诗词,以《书愤》这首诗观照整个南宋时代相类主题的诗词,理解陆游等南宋爱国志士壮志难酬、年华空老、有心报国、无路请缨的悲愤情怀。

二、说教学目标古代诗词是古代诗人心灵的透视,生活的缩影,字里行间流溢着诗人的激情。

可以说,每一个词都经过历练,每一句诗都经过生活的淘洗。

即使平仄声调,也如珠落玉盘。

因此,学习古诗词首先要学会吟诵,在反复的吟诵中,感知诗词的声韵美,在吟诵中激起想象,体味诗人的丰富情感。

根据上面的考虑,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及重点难点为:(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围绕《蜀相》《书愤》分析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社会角色等一系列文化现象,拓展学生的文化视野,品味诗中写景的诗句,体会炼字技巧,把握其中蕴涵的作者情感。

部编版语文《蜀相》《书愤》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蜀相》《书愤》课教案

部编版语文《蜀相》《书愤》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蜀相》《书愤》,使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掌握诗词的基本内容,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培养学生分析、解读诗词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词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蜀相》诗词解析:了解杜甫生平及创作背景,分析诗词主题、意象、结构、艺术特色等。

2. 《书愤》诗词解析:了解陆游生平及创作背景,分析诗词主题、意象、结构、艺术特色等。

3. 比较阅读:对比两首诗词的异同,分析作者情感表达的差异。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蜀相》《书愤》诗词的基本内容,理解诗词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

2. 教学难点:分析诗词的主题、意象、结构、艺术特色等,感悟诗词的美学价值。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杜甫和陆游的生平和创作背景,引发学生对两位诗人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蜀相》《书愤》,理解诗词内容,体会作者情感。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两首诗词的主题、意象、结构、艺术特色等,分享学习心得。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深入剖析《蜀相》《书愤》的特点和价值。

5. 情感共鸣:引导学生感受诗词中所蕴含的爱国主义情怀,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承文化的意识。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词美学价值和爱国主义情怀。

五、课后作业1. 背诵《蜀相》《书愤》;3. 推荐一位自己喜欢的古代诗人,并简要介绍其生平和创作风格。

六、教学策略1. 情境创设:通过多媒体展示古代诗词背景画面,引导学生进入诗词情境,增强学习体验。

2. 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3.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促进师生互动,提高课堂活力。

4. 小组合作: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书愤蜀相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书愤蜀相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书愤蜀相比较阅读教学设计在当今的教育领域中,阅读教学是一个举足轻重的部分。

它在学生的语言发展、知识积累和思维能力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对于如何设计一节高效的阅读教学课程,我们还有很多探索和改进的空间。

本文将重点讨论两种不同的阅读教学设计方法:书愤和蜀相,分析它们的优势和局限性,并提出如何结合二者的建议。

一. 书愤阅读教学设计书愤阅读教学设计侧重于学生的主动阅读和理解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该设计中扮演了指导者的角色,通过合理的阅读材料选择和针对性的问题引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下面是一节书愤阅读教学的设计示例:1. 导入环节:教师通过引入相关背景知识或提出引人注目的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例如,在介绍一篇有关环境保护的文章时,可以先向学生展示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并提问“你认为环境保护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重要意义?”2. 预读阶段:学生阅读课文前,教师可以给出一些关于文本内容的提示,帮助学生建立一定的预期和期待。

例如,简要介绍文章的主题、核心观点或给出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思考。

3. 主体阅读:学生独立或合作阅读全文,理解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内容要点。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速度调整课堂节奏,同时提供必要的词汇、句式和语法支持。

4. 深入讨论:教师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和阅读反馈,组织学生展开深入的讨论。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文章中的观点、观点的合理性、作者的写作手法等。

5. 后续任务:设计相关的练习和写作任务,巩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例如,要求学生以文章为基础,撰写一篇观点表达的作文。

书愤阅读教学设计的优势在于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思考能力。

通过引入问题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提升阅读理解的水平。

然而,该设计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有些学生可能在独立阅读和理解上存在困难,需要更多细节的指导和支持。

二. 蜀相阅读教学设计蜀相阅读教学设计注重于教师的引导和讲解。

教师在该设计中发挥了关键的作用,通过详细的讲解和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和阅读技巧。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蜀相》《书愤》比较赏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 的深层意蕴。

并背诵这两首诗。

2. 通过《蜀相》《书愤》两首诗,感受爱国诗人忧国忧民、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并探 讨离乱之世中国古代士子的人格精神。

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运用“知人论世”等方法探究诗歌的主旨,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2、 积累二人的名句3、 完成《学案》自主学习部分的内容。

、课堂导入 拿到一首诗,您通常会关注哪些信息呢?今天我们就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赏析两首七律,杜甫的《蜀相》和陆游的《书愤》,二、 因声求气,感受诗韵。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那么我们先从诵读入手,感受这两首诗的魅力。

【PPT 投影】朗读提要:1、 节拍:X X 一 X X 一 X X 一 X 和 XX 一 X X 一 X 一 XX 。

2、 每个节拍的后一个字遇平声适当延长,遇仄声宜作停顿。

⑴根据朗读提要,请同学们给《蜀相》《书愤》戈y 分节拍,并再次放声朗读。

⑵请学生示范朗读。

学生、教师点评。

(3)再次齐读两首诗。

三、 初读感知:概述诗歌大意。

《蜀相》是一首怀古咏史诗。

前四句记叙、写景蜀相祠堂的位置及周围的景色,后四句 议论抒情,写诸葛亮的才能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史实,歌颂其丰功伟绩,同时 也抒发了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

《书愤》是陆游众多爱国诗篇中的代表作。

诗的开头两句回忆过去,塑造了诗人早年的 形象。

三、四两句将诗人的恢复之志具体化。

诗的五、六是写现在,由于投降派把持朝 政,使诗人的豪情壮志付诸东流。

只好徒自抒发蹉跎岁月, 壮志未遂而鬓发先斑的感慨。

最后两句诗人节诸葛亮自况,表明自己鞠躬尽瘁,至死不放弃恢复中原的志向。

四、 合作探究:比较赏析《蜀相》和《书愤》1、 【PPTI :联系社会背景和作者身世,比较这两首诗,找出两首诗的共同之处。

相同点:(1)、背景:《书愤》和《蜀相》都作于动乱年代。

书愤蜀相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书愤蜀相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拓展提升
引导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加深理解和记忆。 布置相关练习和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应用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开阔视野,增加知识储备。 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和交流,促进思维碰撞和互相启发。
总结归纳
回顾教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总结学习方法,引导学生自我反 思
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激励学生学习热情,促进自主学 习
添加副标题
书愤蜀相比较阅读教学设计
汇报人:XXX
目录
CONTENTS
01 添加目录标题
03 教学过程
05 教学反思
02 教学背景 04 教学方法
添加章节标题
教学背景
教材分析
教材版本: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等不同版本教材中《书愤》和《蜀相》的编排 情况。
教材地位:两首诗在教材中的位置和重要性,例如是必修还是选修,是放在同一单元 还是不同单元等。
教学方法
激活学生的前知是教学设计的第一步, 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回忆 已学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铺垫。
激活学生的前知
激活学生的前知是实现有效教学的 重要手段之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 学习效果和成绩。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激活学生的前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和主动性。
完善评价机制:建立完善的评价 机制,及时反馈学生的人:XXX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 论,促进交流与合作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 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
互动问答:鼓励学生提问和回答 问题,提高课堂互动性
案例分析:引入实际案例,让学 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培养解决问 题的能力
进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蜀相》《书愤》教案

《蜀相》《书愤》教案

《蜀相》《书愤》教案三维目标:λ1、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λ2、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λ3、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λ4、运用【板】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书愤》和《蜀相》两首作品进行比较教学重点:λ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λ2、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λ反复吟诵点拨法。

λ讲析和讨论相结合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蜀相》一、指名朗读,教者指导有哪位同学可以结合写作背景,概括出这首诗歌的感情基调?(整首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明确:抒发的是感伤、叹惋的心情,这也正是全诗的基调。

诵读指导:诗歌的感情基调是感伤的、叹惋的,那我们在诵读时该怎样来表现呢?明确: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

生读,教师读二、分析诗歌(一)分析颈联、尾联,具体把握感情和诵读。

1、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伤、叹惋感情的是哪些诗句?是前半首还是后半首?明确:是“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2、这两句诗中写了诸葛亮的哪些事?明确:三顾茅庐,定天下计,联吴抗曹,西取四川,开创蜀汉,济助后主,平定叛乱,六出祈山,九伐中原,出师未捷,身死五丈原。

3、该怎样来理解两句诗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呢?(诗句表达出的思想感情是怎样的?)明确:称颂,崇敬,仰慕的思想感情。

点拨:“天下计”写出了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两朝开济”写出了诸葛亮的宏伟业绩,“老臣心”写出了诸葛亮的忠心报国。

4、诸葛亮虽然雄才大略,功业昭著,最终却没有完成自己的事业,这就不能不使人为之叹惋了。

至此诗人水到渠成的写下了下面的千古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句诗中的思想情感又是怎样的呢?明确:深沉、叹惋、感伤的思想感情。

点拨:这句诗描述了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这是他一生中最为感人之处。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蜀相》《书愤》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二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案 《蜀相》《书愤》

教学目标一、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

多诵读,多推敲,理解诗中的言外之意。

二、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对《书愤》和《蜀相》两首作品进行比较。

三、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一、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二、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一、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二、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三、点拨法。

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爱国主题在中国古代诗歌中源远流长,“穷而后工”,这个单元的三位诗人,屈原、杜甫和陆游都是在国家面临危亡时,吟出发自肺腑,沾满血泪的传世之作。

板书课题。

二、请同学谈谈对杜甫的了解。

屏幕上出示了他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可以结合着说说。

19岁——33岁,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

代表作《望岳》。

(读书和漫游时期)34岁始困守长安少陵求仕,自号“少陵野老”,44岁才获得参军(看守兵甲仗器,库府锁匙)的官职。

(李林甫、杨国忠等奸臣当道,见解未能采纳)一个月后,安史乱起,他流亡颠沛,为叛军所俘,冒险逃出,投奔肃宗,恢复官职,又因直谏被贬。

组诗“三吏”(《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困居长安,被俘复官)47岁弃官漂泊到四川,定居成都,在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过了一段比较安定的生活,但仍很贫困。

曾在西川节度使严武幕中任职,官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

课文就是写于此时。

“安史之乱”已经乱了五年,百姓涂炭,肃宗宠信宦官鱼朝恩、李辅国,纵容皇后干政,排斥功臣郭子仪、李光弼。

他心中的苦闷焦虑可想而知。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53岁,严武死去,他打算离蜀东去,途中留滞夔州二年。

《登高》是这时所作。

56岁,携家出峡,漂泊鄂、湘一带,58岁,因长沙兵乱,举家南往投靠郴州的舅舅,行至耒阳时病死。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蜀相》《书愤》比较阅读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习《蜀相》与《书愤》,欣赏并领会近体诗的艺术特点。

2、分析《蜀相》与《书愤》两诗思想内容上的相似点,让学生认识到杜甫与陆游共同的情怀——爱国忧民,从而体味出这两位一脉相承的诗人伟大的爱国诗魂。

教学重点: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对爱国
主题的探究。

教学难点: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领悟诗人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诗歌
鉴赏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流程:1、设疑自探;2、解疑合探;3、质疑再探;4、运用拓展。

教学过程
课前下发学习预案,学生自学《蜀相》《书愤》这两首诗,并辅以《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蜀相〉鉴赏》(周汝昌)、《陆游诗歌的艺术探源》(袁行霈)等文章,帮助学生深入地理解诗歌内涵。

一、导入新课
唐代在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就是创造了两种新的诗体,律诗和绝句,统称近体诗。

唐代近体诗之美,美在意境,美在气象,美在诗眼。

遗憾的是唐代的这三大美到了宋代则大为减弱,于是有人慨叹宋代有词无诗。

其实也不然,陆游的诗就与他的词一样的出色,堪与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相媲美。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品味杜甫的《蜀相》与陆游的《书愤》,走进这两位“心有灵犀一点通”的伟大爱国诗人的心灵世界。

二、介绍两位作者的志向(板书)
三、设疑自探
学生齐读两诗。

通过预习,我们已经初步把握了两首诗的内容,那么大家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哪些问题,
请提出来。

师生整合形成自探提纲:
1.探究两诗标题内涵及诗中表达的情感。

2.以意逆志,比较两诗在歌颂诸葛亮功绩、抒发个人感情和表现手法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3.知人论世,分析两位作者为何特别喜欢吟咏诸葛亮?
请同学们针对这些问题,结合文本独立思考并做好简单的记录,在此基础上做好小组交流的准备。

四、解疑合探
小组长带领组员积极交流自探成果,并做好展示和评价的准备。

教师抓关键句,补充、总结。

1、蜀相“公之为武侯恨,正所以自恨也。


丞相祠堂何处寻?起
锦官城外柏森森。

自问自答点明地点
映阶碧草自春色,承
隔叶黄鹂空好音。

描述景象凄凉冷落
三顾频烦天下计,转
两朝开济老臣心。

称赞业绩表达仰慕
出师未捷身先死,合
长使英雄泪满襟。

壮志未酬痛苦伤感
书愤“书愤”者,抒发胸中郁愤之情也。

早岁那知世事艰
中原北望气如山。

“书”早年恢复中原之志。

楼船夜雪瓜洲渡,“书”两次抗金胜利之役。

铁马秋风大散关。

体现陆诗“多豪丽语,言征伐恢复事”之特点。

塞上长城空自许,
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年事已高、壮志未酬之情。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书”敬仰诸葛亮、渴望建功立业之愿。

2、
歌颂诸葛亮《蜀相》着重诸葛亮的“功盖三分国”,“天下计”“老臣心”。

功绩方面《书愤》着重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表现的精神品格——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抒发个人感情方面杜甫:表达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的痛苦。

陆游:以诸葛亮自况,渴望北征复国,建立功业。

表现手法《蜀相》:先写景,景中融情,之后抒发感慨,写祠堂与写人
和谐结合,写景与抒情融合无间,凭吊古人与悲叹自己浑然一体,
感情真挚,格调沉雄。

《书愤》:先回忆自己过去,之后写自己现在,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全诗
着重写自己的“愤”,大气磅礴,笔力雄健。

3、
同为英雄,“大济苍生”之志相同。

他们一生许身社稷,志在匡国。

所以诗人心念武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这两首诗都表现了爱国忧民的深沉情思,壮志未酬的感慨。

五、质疑再探
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到这里我们都已解决了,大家在探究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有没有生成其他新的问题,请思考一下,现在提出来。

六、运用拓展
赏析下面诗歌:
诗界千年靡之风,
兵魂销尽国魂空。

集中十九从军乐,
亘古男儿一放翁!
——梁启超《读陆放翁集》
学生作答,教师点评、补充。

七、总结
钱钟书先生《宋诗选注》论陆游的作品,“一方面是悲愤激昂,要为国家报仇雪耻,恢复
丧失的疆土,解放沦陷的人民;一方面是闲适细腻,咀嚼出日常生活的深永的滋味,熨帖出当前景物的曲折的情状。

”钱先生又指出“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他看到一幅画马,碰见几朵鲜花,听了一声雁唳,喝几杯酒,写几行草书,都会惹起报国仇、雪国耻的心事,血液沸腾起来,而且这股热潮冲出了他白天清醒生活的边界,还泛滥到他的梦境里去。

这也是在旁人的诗集里找不到的。


当然,他与杜甫相比,亦有不同之处,通过《书愤》,我们可以看到,陆游不像杜甫与宋代的其他几位爱国诗人,他们只表达了对国事的忧愤或希望,但并没有投身在灾难里,把生命和力量都交给国家去支配;只是束手无策地叹息或者伸手求救地呼吁,而并没有自己也来动手。

而陆游,不但写爱国、忧国的情绪,并且声明救国、卫国的胆量和决心。

钱钟书先生认为,这正是陆游高出他的前贤和时贤的地方。

(《宋诗选注》)
陆游又自号“龟堂老子”,南宋诗人林景熙《题陆放翁诗卷后》云:“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他是将陆游与杜甫相提并论的,而且认为陆诗与杜诗其“劲气”“旗鼓”往往相当。

陆游的人品与诗品确实与杜甫有密切的师承关系。

陆游自己说过:“向令开天太宗业,马周遇合非公谁?”(《读杜诗》)可见他是以与杜甫的精神与事业的“遇合”为荣幸的。

这两位伟大诗人的爱国诗魂,称得上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的。

八、推荐阅读
书陆放翁诗卷后
南宋·林景熙
天宝诗人诗有史,杜鹃再拜泪如水。

龟堂一老旗鼓雄,劲气往往摩其垒。

轻裘骏马成都花,冰瓯雪碗建溪茶。

承平麾节半海宇,归来镜曲盟鸥沙。

诗墨淋漓不负酒,但恨未饮月氏首。

床头孤剑空有声,坐看中原落人手。

青山一发愁蒙蒙,干戈况满天南东。

来孙却见九州同,家祭如何告乃翁!
板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