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
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的内容
社会系统理论与决策理论
社会系统理论形成于20世纪30年代,创始人为巴纳德。理论要点为:①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人有意识协调的活动或效力系统。②正式的组织包含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和信息联系3个基 本要素。③组织中的经理人员的作用是在一个信息联系系统中作为联系的中心,并对组织成员的协 作努力进行协调,以便组织顺利运转,实现组织的目标。经理人员的职能职能包括建立和维持一个 信息联系系统,从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和规定组织的目标等内容。经营管理的过程就是了 解作为一个整体的组织以及与它有关的全部形势,这就是管理的艺术,它是内部平衡和对外适应的 综合。该学派从社会学的观点研究管理,它把企业组织中人们的相互关系看作一种协作的社会系统 并将这个系统置于社会大系统之中,这样就能全面分析组织的行为极其管理,从而使其实现动态平 衡。
管理过程理论渊源于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认为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 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管理过程同管理功能密不可分。该理 论注重“过程”的研究,其基本研究方法是首先将管理人员的工作划分为一 些职能,然后,对这些管理职能进行研究,并从中探索管理的一般规律。
人际关系学说与行为科学理论
人际关系学说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中末期和30年代初,其依据是“霍桑实验”,其 标志是1933年梅奥的《工业文明中的人类问题》。其理论要点是:①职工是“社会 人”,出金钱外,也追求友情、安全感、归属感等社会和心理方面的内容。②还存在 “非正式组织”,正式组织以效率为重要标准,非正式组织以情感为重要标准。③新的 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要求管理人员同时具备技术-经济技能和人际关系技 能。该学说的出现在西方管理领域掀起了一场革命,纠正了古典管理理论忽视人的因素 的局限性,标志着管理理论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
(3)管理过程说 美国著名信息资源管理专家霍顿认为: 信息资源管理是对信息内容及其支持工 具的管理,是对信息资源实施规划、组 织、预算、决算、审计和评价的过程。
该派的代表人物是:怀特、霍顿等。
(4)管理活动说 比思认为:信息资源管理是指把合理的 信息、在合适的时间提供给决策或协调 工作的活动。他还指出:信息资源的管 理,可视为一种生命周期或价值链活动, 包括识别、存取信息,保证信息的质量、 时效性和相关性,为未来存储信息以及 处理信息。
信息系统管理
组织结构上出现了引 人瞩目的部门和职务 出现了新型的知识主 管职务
(3)五阶段说
看下表
1.2.3 西方学者信息资源管理 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1)信息资源管理首先在美国兴起,美 国学者霍顿、迪博尔德和马钱德等人是 信息资源管理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 人物
(2)在20世纪80年代,信息资源管理的 发展引人注目,有关刊物和文献的数量 明显增加。权威刊物《美国信息科学与 技术年度评论》上分别在1982年和1986 年两度出现信息资源管理的专题综述, 1988年又发表了信息与技术的管理专题 综述。
以信息资源管理 为特征
(2)四阶段说
阶段 名称 起止年代 主要手段
第一 传统 20世纪以前 手工操作 阶段 管理
第二 系统 1900~1950 数据处理和管
阶段 管理
理信息系统
第三 资源 1950~1980 同上 阶段 管理
第四 知识 20世纪90年 知识管理系统 阶段 管理 代
主要特征 公益性文献信息管理
第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
第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基本理论
1.信息资源管理理论的主要内容 2.狭义信息资源管理过程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
《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大纲一、《管理信息系统》课程说明(一)课程代码:(二)课程英文名称:(三)开课对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四)课程性质: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类专业选修课程。
(五)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技能,能够根据组织的特征确定信息资源,分析组织的信息需求和信息流程,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对组织的信息流程进行优化,实现组织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
最终目的是培养能够适应一定行业信息资源管理活动的操作和管理人员。
(六)教学内容:本课程主要包括信息资源、信息资源管理、企业信息主管等基本概念,信息资源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意义;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理论、信息资源管理的内涵、特征,实现信息资源管理的信息技术;信息资源的组织管理、过程管理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信息资源的战略规划、战略模型以及为获得竞争优势而进行竞争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和方法。
(七)教学时数教学时数:学时学分数:学分(八)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手段为主要形式的课堂教学。
(九)考核方式和成绩记载说明考核方式为考试。
严格考核学生出勤情况,达到学籍管理规定的旷课量取消考试资格。
综合成绩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评定,平时成绩占,期末成绩占。
二、讲授大纲与各章的基本要求第一章信息资源管理概述教学要点:信息和信息资源的含义;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
教学时数:学时教学内容:第一节信息和信息资源的含义第二节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第三节信息资源管理的产生与发展考核要求:、信息资源的含义(识记)、信息资源与信息财产的区分(领会)、信息资源的特征(识记)、信息资源在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地位与作用;信息资源在组织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识记)、信息资源管理的含义(识记)、信息资源管理活动产生的背景(识记)、信息资源管理的发展阶段(识记)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和理论教学要点:诸多学者对于信息资源管理的定义;信息资源管理思想的内涵与特征;信息资源管理的学科体系。
信息资源管理
2、什么是零次信息,零次信息有何典型特征?
此类信息资源是指各种渠道中由人的口头传播的信息。
直接性、及时性、新颖性、随机性、非存储检索性等是其典型以有意义的形式加以排列和处理的数据(有意义的数据);知识是用于生产的信息(有意义的信息)。
信息经过加工处理、应用于生产,才能转变成知识。
6、面向组织的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
(1)信息系统的管理,包括信息系统开发项目的管理、信息系统运行与维护的管理、信息系统的评价等。
(2)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标准、规范、法律、制度的制定与实施。(3)信息产品与服务的管理。
也有人将信息政策做狭义的理解等同为情报政策、产业政策等,这种理解又过于狭窄。信息政策是具有法令性的以保证信息系统优化运行并履行其社会功能的,用来调节和控制信息生产、交流和利用的措施、规范、标准和准则的集合。
1、什么是信息、什么是信息资源,二者有何联系?
信息是经过采集、记录、处理并以可检索的形式存储的数据。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3、数据模型可以分为哪几种?分别举例说明。
数据模型有层次数据模型、网状数据模型、关系数据模型,对象数据模型等
第四章信息资源的组织与过程管理
1、信息资源的分类:记录型信息资源;实物型信息资源;智力型信息资源;零次信息资源
2、增值信息产品:信息产品通常包括两类:一类是商业性的增值信息产品,另一类则是创新型的增值信息产品。前者为组织直接带来商业机会,一般包括产品消费者的消费趋势、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以及竞争对手的生产、经营情况等;后者通过创新产品或合理化建议等形式,间接为经济组织创造商机或改善非经济组织的工作效率,此类产品包括专利技术、产品革新技术以及开发的新软件等。
ok2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
第一层次表示信息能力总的水平;
第二层次由构成信息能力的四个大类组成;
信息技术及信息技术设备利用能力
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能力
信息化人才与人口素质
国家对信息产业发展的支持状况
第三层次是四大类指标中的细化指标,共29个指标。
某一地区或国家的信息能力指数II:
4
mi
II Xi Yij Pij
26
1、个人信息管理
个人层次的信息管理,简称为个人信息管理,是指 信息管理的主体是个人,管理的对象属于个人信息, 个人综合运用自己的资源去管理信息。
个人信息管理是以个人为中心,将个人意识、管理 理念、现代化技术等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信息获取、 组织、集成、交流与共享等一系列环节,最终实现信 息、知识的共享与创新,以此提高个人的适应能力、 生存能力和竞争能力的管理模式与理论。
第二章 信息资源与信息管理
2.1资源:定义、分类和属性
2.2信息资源
2.2.1信息资源论的兴起
2.2.2信息资源的定义
2.2.3信息资源的层次
2.2.4信息资源的要素分析
2.2.5信息资源的测度
2.3信息管理
2.3.1信息管理的定义
2.3.2信息管理的层次
2.3.3信息管理的发展阶段及其特征
达文波特:《信息生态学:把握信息和知识环境》
信息生态:社会问题、哲学问题。
2019/9/24
15
4、信息生态系统
“第三生态系统”。它由人、信息、信息环境三大 要素构成。在“信息——人——环境”框架下各要素 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形成一定的层次结构和功能。
5、信息生态平衡
系统的各种结构要素、比例、输入和输出数量都处 于稳定或通畅状态,要保持信息生产和消费的平衡、 储存和传递的平衡、民主与法制的平衡、污染与净化 的平衡等。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复习整理资料
信息资源管理导论复习整理资料第一章、信息和信息资源1、信息的定义来说,信息是事物运动的状态与方式,具体地讲,是事物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的状态与方式。
(2)从认识论的角度来说,信息是主体所感知或表达的事物运动状态和存在的方式。
2、如何从本体论角度理解“信息”的定义?“事物”泛指一切可能的研究对象,包括外部世界的物质客体,也包括主管世界的精神现象;“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运动方式”是指事物运动在时间上所呈现的过程和规律;“运动状态”是事物运动在空间上所展示的形状与态势;3、信息的特点绝对性,普遍性,相对性,特殊性,最广泛的适应性4、数据,信息,知识之间的关系(1)信息和数据之间的关系:数据+背景=信息(2)信息与知识之间的关系:信息+经验=知识传输者的知识数据信息接受者的知识(3)信息、数据、知识三者的关系5、信息的性质(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4)信息具有抽象性和动态性(时效性)(5)信息具有异步性(6)信息具有依附性(7)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8)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9)信息具有可变换性和可转化性(10)信息具有可伪性6、信息资源的概念(1)广义:信息资源是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2)狭义:是经过人类开发与组织的信息的集合。
7、信息资源的特征(1)与信息相比,其特征有:智能性、有限性、不均衡性、整体性。
(2)作为一种经济资源,其特征有:人类需求性、稀缺性、使用方向的可选择性、共享性、时效性、生产和使用中的不可分性、不同一性、驾驭性。
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1、信息资源管理是介于信息资源生产和信息资源消费之间的一种人类活动。
作为一种科学实践,信息资源管理源起于20世纪中期而迅速发展于70年代中期以后;作为一种学科理论,信息资源管理形成于70年代末期而成熟于80年代中后期和90年代。
信息管理的理论知识
教学内容:
1.信息及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 2.信息科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3.信息科学的发展历史。 4.信息科学的研究方法。 5.管理学思想发展的历史分期。 6.不同时期管理学的特点、代表人物及其代表观点。 7.管理学发展的主要规律。 8.传播学的信息交流模式。 9.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10.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
教学要求:
熟练掌握:信息及信息资源的概念及其关系;社会信息传播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掌握: 管理学发展的主要规律;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 了解: 信息科学的发展历史
学习内容
●现代信息管理理论的产生 现代信息管理理论产生于 20 世纪的 70 年代末 80 年代初,距今不过 20 多年的时间。 ●信息管理理论的形成 信息管理理论的形成是多学科协同研究的产物,其中对其影响最深、最主要并对它的理 论形成极具建设性的学科包括信息科学、管理科学与传播学。
●信息资源的分类 按照性质划分,信息资源可分为自然信息资源和社会信息资源两类。 信息资源按载体可以划分为人脑信息资源、实物信息资源、文献信息资源、电子信息资 源。 信息资源按表现形态可以划分为潜在信息资源与现实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按信息开发程度可以划分为零次信息资源、一次信息资源、二次信息资源、三 次信息资源。 按构成要素,信息资源可以分为信息内容资源、信息技术资源和信息人才资源。 ●信息资源的功能 根据信息资源在社会经济活动中利用的过程和发挥作用的特点,信息资源的主要功能表 现在四个方面: 经济功能; 管理与协调功能; 选择与决策功能; 研究与开发功能。 ●现代信息资源管理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信息资源管理概念最早就是政府为了解决内部记录爆炸式增长以及由此带来的记 录利用低效率和政府决策低效率问题而提出来的。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政府信息资源 管理开始进入引人注目的发展阶段,政府上网工程不停开辟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新阶段,而且 造就了新型的“电子政府”和“电子政务”,从而使传统的政府工作面貌焕然一新。 ●狭义上的政务信息资源 狭义上的政务信息资源是指政府机构为了履行自己的职责而产生、获取、利用、传播、 保存和负责处置的那部分信息资源。 ●广义上的政务信息资源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二章)
信息资源管理复习提纲(第⼆章)第⼆章信息化规划与组织本章是⼀个⾮常重要的章节,要求不仅要领会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法,还要达到综合应⽤的层次,也就是要利⽤本章的知识点,分析案例中的问题,并给出具体解决⽅案。
1.【识记】信息资源管理的任务有哪些?(P45)(1)调动好相关的⼈⼒资源,借助适宜的信息技术,开发和利⽤相应的信息系统;(2)对信息实⾏有效的管理,达到开发与利⽤信息资源以促进组织战略实现的⽬的。
2.【识记】组织战略的定义是什么?(P46)(名词解释)组织战略是组织达到⽬标、完成使命的综合计划。
具体来讲,组织战略是组织为了在外部环境中⽣存和发展,在总结历史经验、调查现状和预测未来的基础上,所做出的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案。
3.【识记】组织战略⼀般包括哪三类(结构)?(P46)组织战略⼀般包括三类:总战略、经营战略、职能战略。
(1)总战略描述组织总的⽅向,如专⼀化还是多元化发展。
(2)经营战略描述某个产品或者事业部的竞争合作战略,以提升在特定领域的竞争⼒。
(3)职能战略是营销、制造、研发、信息技术等职能部门所制定的战略,它们通过整体能⼒的优化,帮助组织及下属事业部实现战略⽬标。
4.【识记】组织战略的制定包括哪些基本过程?(P46)(1)环境分析环境分析是从组织内部、外部所拥有的优势和劣势等⽅⾯⼊⼿,通过评估机会和风险,形成组织对所处环境的判断。
(2)战略决策战略决策是在环境分析的基础上,综合各种信息,达成战略⽅案。
组织的战略决策包括明确组织的使命,确定可达到的⽬标,形成组织的战略指南。
(3)战略规划的形成和完善战略决策形成后,要加以细化调整,以便执⾏。
在具体的执⾏过程中,由于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前期制订过程中的认识不⾜,可能使战略偏离实际,因此要进⾏调整和完善,形成指导组织发展的战略规划。
5.【识记】组织战略的规划⽅法有哪些?(P47),[201104名词解释,201107单选](1)SWOT矩阵法SWOT矩阵是由波⼠顿咨询公司提出的,也称波⼠顿矩阵,是全⾯分析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资源、寻找满意战略组合的分析⼯具。
档案信息化
7
构成信息网络的主要设备
交
路
服
换
由
务
机
器
器
线路 •光纤 •双绞线 •其他线路
8
档案馆、室的局域网
交换机
服务器
应用程序
OA
档案 系统 管理
用户
MEaxiWcl eolrd
数据库
9
档案馆室局域网与当地政务网的联通
第二节 纸质档案数字化
3、图像处理
(1)图像质量检查 (2)纠偏 (3)去污 (4)拼接 (5)裁边 (6)OCR识别
23
第二节 纸质档案数字化
4、图像存储及目录建库
(1)存储格式 黑白模式用TIFF 灰度模式和彩色模式用JPEG
(2)图像命名 采用《地标》中“电子文档号”命名
24
第二节 纸质档案数字化
Web
其他
地方政务网
文件交换
档案局、馆 局域网
住建委 局域网
财政局 局域网
教育局 局域网
卫生局 局域网
10
二、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简答)
是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核心任务、是信息化建设取得实效 的关键;信息资源开发程度是衡量档案信息化水平的重要 标志。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档案目录数据库建设(目录数据库建设,是档案信息资源建设的
形形式的电子文件,如没有纸质等拷贝件,必须制成纸质文件 或缩微品。双套制
14
第二节 档案信息化建设的原则
三、确保网络安全原则 (网络、操作系统、应用程序漏洞、黑客攻击、病毒 入侵)
党和国家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包括档案信息化系 统),涉及大量国家机密,必须与互联网等公共信息 网实行物理隔离。涉密信息不得存储在与公共信息网 相连的信息设备上。要采取彻底的方法措施,确保党 政机关的信息安全。
2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资料: 资料:
一般说来,大众型的文献机构,社会政治类图书占 一般说来,大众型的文献机构, 20%左右,自然科学与技术书刊占30%, 20%左右,自然科学与技术书刊占30%,文艺和通俗读物 左右 占50%左右即可。科学、专业类文献机构,比如高等院校 50%左右即可 科学、专业类文献机构, 左右即可。 图书馆,科技书刊占65%,社会政治图书和文艺书刊只占 图书馆,科技书刊占65%, 30%左右。 30%左右。 左右 对于期刊和外文资料,公共类图书馆只占15%左右就 对于期刊和外文资料,公共类图书馆只占15%左右就 可以了,而医学院校的图书馆则要占到50%左右才能满足 可以了,而医学院校的图书馆则要占到50%左右才能满足 用户正常的需要。 用户正常的需要。
系统性原则的内容总结
系统性原则的定义 系统性原则的依据 1、文献信息资源本身的系统性 2、读者需求的系统性 系统性原则的具体要求 1、重点文献、特色文献、连续出版物等资源系统完整、全面配套。 重点文献、特色文献、连续出版物等资源系统完整、全面配套。 2、一般性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选择要有关联性和代表性。 一般性的文献信息资源的选择要有关联性和代表性。 3、各学科、各类型及各语种文献信息资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 各学科、各类型及各语种文献信息资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
依据三: 依据三:医学文献信息机构的资源现状 依据四:医学文献信息机构所属单位的特点与任务、 依据四:医学文献信息机构所属单位的特点与任务、 发展方向 依据五: 依据五:地区文献信息资源的分布状况 依据六: 依据六:经费支撑情况
一、规划的依据
依据一: 依据一:社会环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等综合状况与 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科技、教育、 未来的趋势。 未来的趋势。 这是制订并决定和影响信息资源建设的“大气候” 这是制订并决定和影响信息资源建设的“大气候”、“大 环境” 是制订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环境”,是制订信息资源建设规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02129 信息资源建设 自考考试大纲
湖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考试大纲课程名称:信息资源建设课程代码:02129第一部分课程性质与目标一、课程的性质与特点信息资源建设是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
本课程将传统的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与网络时代数字信息资源建设融为一体,将微观层次上的图书馆馆藏建设与宏观层次上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结合起来,系统阐述现代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与方法,特别注重理论与实际的联系。
二、课程目标与基本要求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初步掌握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了解并初步掌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业务流程,特别是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特点和规律,学会运用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与方法分析和解决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实际问题,为从事图书馆和其他信息机构的信息资源建设工作做必要的知识准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达到:(1)弄清信息资源建设及其相关的概念;(2)初步掌握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脉络;(3)了解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领域和基本内容;(4)了解并初步掌握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业务流程和基本方法;(5)了解并初步掌握数字信息资源建设的理论、内容与方法;(6)理解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意义、内涵、模式、实现途径和条件等。
三、与本专业其他课程的关系本课程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要求考生具备信息管理基础理论,其先期课程为数据库原理,后续课程包括计算机信息检索、情报研究与预测科学等。
第二部分考核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信息资源建设概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是该课程的绪论,主要讲述信息定义概观、信息资源化的成因、信息资源的定义、信息资源的类型、现代信息资源的整体特征与发展趋势、信息资源建设的含义、信息资源概念的演变、信息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信息资源建设理论体系、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
目的是对信息资源建设及有关的概念有比较系统的理解,为后面对本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
信息管理概论形考作业1答案.
《信息管理概论》形考作业1答案第一章、信息管理的产生与发展一、填空题1、古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近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现代信息管理活动时期2、第二次世界大战3、图书馆领域、工商企业管理领域、政府行政管理领域4、管理理念5、保存人类文化遗产、社会信息流整序、传递情报、启发民智的文化教育6、信息内容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管理信息系统7、传统管理、系统管理、资源管理、知识管理8、组织、人、信息技术四、问答题1、答:(P13)从信息管理思想的构成来看,信息管理可以分为三个基本模式:(1)人文的信息管理模式,研究如何应用人文手段规范人们的信息行为,加强对信息产业的管理,促进社会各部门的信息化水平提高;(2)技术的信息管理,沿着信息管理的技术发展方向,追求各种新的信息系统、新的信息媒介和新的信息利用方式;ERP,CRM,SCM,电子商务等先进的技术方法和思想受到极大的关注。
(3)经济的信息管理,信息商品、信息市场、信息产业不断完善,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已经成为当前重要的社会经济形式。
2、答:现代信息管理就是上借助于现代信息技术、充分运用经济、人文等手段,对社会中存在的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及信息活动加以管理,以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作用,实现它的价值,并带来效益。
现代信息管理的特征:(1)现代信息管理具有浓烈的技术色彩,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完成信息信息管理的目标;(2)现代信息管理是为了更好的完成管理职能,可以充分管理信息资源与知识资源,最大限度的发挥它们作用,为组织带来效率;(3)现代信息管理是一种管理思想,将信息与知识作为一种资源处理,建立起基于信息或知识资源的管理体系与管理文化;(4)现代信息管理是一个管理的过程;(5)现代信息管理是建立在对信息的微观处理过程基础上的管理系统;(6)现代信息管理是随着社会中各种环境的变化而不断演化的;(7)现代信息管理理论是多学科研究的成果。
3、答:知识管理是协助企业组织和个人,围绕各种来源的知识内容,利用信息技术,实现知识的生产、分享、应用以及创新,并在企业个人、组织、业务目标以及经济绩效等诸个方面形成知识优势和产生价值的过程。
(完整版)信息资源建设
(完整版)信息资源建设第一章信息资源建设概论一、信息资源:经过人类筛选、组织、加工,并可以存取和能够满足人类需求的各种媒介信息的集合。
二、数字化信息资源:以数字化的形式,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的信息存储在光、磁等非纸质载体中,以光信号、电信号的形式传输,并通过计算机和其他外部设备再现出来的信息资源。
三、网络信息资源:指借助于计算机网络可以获取和利用的所有信息资源的总和。
四、单机信息资源:指通过计算机存储和阅读但不在网络上传输的数字化信息资源,人们常称之为机读资料。
五、信息资源建设:人类对处于无序状态的各种媒介信息进行选择、采集、组织和开发等活动,使之形成可资利用的信息资源体系的全过程。
六、藏书建设:符合图书馆任务与读者需求,系统地建立、发展、规划、组织藏书体系的全过程。
第二章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一、信息资源建设的支撑理论1、系统论(1)、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基本的方法论基础(2)、系统的联系性原则为信息资源体系结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3)、系统的有序性原则对信息资源组织的理论指导意义(4)、系统的动态性原则要求信息资源系统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2、经济学理论(1)、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质是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问题(2)、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学原理3、信息管理理论(1)、布拉德福定律(2)、普赖斯曲线:(3)、文献老化理论二、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1、实用性原则图书馆及其他类型信息机构,要从实际使用需要出发,规划、选择、搜集、整序、组织和管理信息资源,以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的信息需求。
要求是:根据图书馆服务任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根据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2、系统性原则在信息资源建设中要特别注意宏观和微观的信息资源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注意信息资源系统与环境的联系。
系统性原则的依据:科学知识的系统性;信息资源自身的连续性;读者需求的系统性;保存和传递的系统性系统性原则的要求:以服务的重要学科为中心的一些重要的纸质文献、数字化文献和特藏书刊,要完整系统地收集;对与本馆服务任务直接相关的多卷书、丛书、连续出版物及重要工具书,要完整无缺,不能随意中断;要注意各学科间相互渗透、边缘交错的内在联系,广泛而有选择地收集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以及供一般读者学习和阅读的基础书刊;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一个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具有与其他图书馆信息资源不同的特点特色化的内容:学科特色;专题特色;地方特色;文献类型特色4、共建共享原则一个地区、一个系统、一个国家,乃至全球的图书馆之间、图书馆与其他信息机构之间,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科学规划,分工协作,共同建设,相互提供利用,建立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信息资源保障体系。
信息资源管理
信息资源管理第一章绪论1、信息资源管理(IRM )的内涵狭义: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中经过加工处理有序化并大量积累起来的有用的信息集合。
女口:科技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社会发展信息、市场信息、金融信息等。
广义:人类社会信息活动中积累起来的信息、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等信息活动要素的集合。
事实上,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也正是当代信息资源存在的主要方式。
相比较而言,狭义的观点忽视了“系统”,但却突出了信息要素这一信息资源的核心和实质。
2、信息资源管理的基本技术手段(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定义:指管理者为达到预定的目标,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方法来研究 信息资源在经济活动和其他活动中利用的规律, 并依据这些规律对信息资源进行组织、 规划、 协调、配置和控制的活动。
{宏观管理 中观管理 微观管理信息资源的技术手段指以计算机和通信技术为基础的现代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以及与相适 应的信息加工方法,是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手段和内容。
在这样的背景下,数据库开始成为现代信息资源存在的主要方式, 信息系统成为信息资源管 理的基本手段,信息网络成为信息资源存储和流通的主要场所。
因此,现代信息资源管理实质上是通过信息系统和信息网络来实现的。
3、 IRM 的三个阶段及核心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兴起厂传统管理阶段:信息源管理为核心吐*严牛収人册f 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三个阶段丿控阶段:*重要时点:1954,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1961,美国文献社开创计算机大批量处理和管理文献信息资源管理阶段:「主要目标将信息看做资源,对信息实施资源性管理 V 资八管阶段:20世纪90年代后,以互联网为基础的全球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彻底改变 (了人类信息活动的方式网络迅速扩张带来的问题严重:①信息量急剧增长,网络无序扩大,网 '上信息陷入严重混乱;②信息污染;③信息侵权和安全问题;④根据需 求和效率配置网上信息资源的难度很大4、 信息资源管理的主要观点及演进 1979,霍顿率先提出信息资源管理概念1980,美国政府通过《文书削减法》,明确提出了信息资源管理的概念,并授权每个政府部 门委派一名助理官员担任信息总监(CIO )1988,第一届国际IRM 学术会议在荷兰召开信息资源管理的层次国家一级网络一级 机构一级90年代初,孟广均、卢泰宏、马费成5、数据库成为现代信息源存在的主要方式第二章信息资源管理中的内容管理1、信息检索的三大类型文献检索:以文献为对象,使用户提问(检索课题)与文献集合(检索工具或数据库)中的记录相关匹配和选择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论【本章学习目的与要求】本章主要内容:信息资源建设的支撑理论、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念、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
学习目的:理解如何应用系统理论、经济学理论、信息管理理论来解释、指导信息资源建设中的问题;如何树立正确的信息资源建设理念;如何确立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
要求不仅要正确理解,而且要学会应用这些理论来分析和解决信息资源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第一节信息资源建设的支撑理论一、系统理论与信息资源建设(一)什么是系统?系统具有哪些特性?思考:请按你的理解加以解释。
1.现代系统论对“ 系统” 的定义2.系统的性质3.集合性4.关联性5.非加和性6.环境适应性7.层次性(二)系统理论和方法为研究信息资源建设提供了哪些理论指导?1.系统的整体性原则是信息资源共建共享的方法论基础系统的整体性原则为信息资源共建共享提供了怎样的启示?(1)必须建立信息资源保障体系;(2)信息资源保障体系必须有明确的系统目标,并保证系统总体的最优化;(3)信息资源保障体系的运行必须与社会环境相适应。
2.系统的联系性原则为信息资源体系结构研究提供的理论依据(1)系统的联系性原则的含义。
(2)系统的联系性原则要求,要提高信息资源系统的功能,不仅要注意提高组成信息资源系统的各要素的素质,而且要注意改善信息资源系统的构成、组合状况。
3.系统的有序性原则为信息资源组织提供的理论指导(1)系统的有序性原则的含义。
(2)系统的有序性要求图书馆对采集的文献信息资源要依据一定的技术方法和规范,进行加工、整序。
经过程序化的处理过程,使之成为馆藏信息资源体系中组织化、序列化的组成部分。
(3)有序性原则还要求图书馆建立完善的信息检索系统,使图书馆以及整个信息资源保障体系所拥有的和可存取的所有信息资源的内容都能够通过这些检索工具和检索系统全面系统地加以体现。
4.系统的动态性原则要求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信息需求的变化(1)系统的动态性原则的含义。
(2)系统的动态性原则给信息资源建设的启示是,在信息资源建设的过程中,要研究信息资源系统在时间上发展变化的趋势和规律,自觉地调整信息资源系统内部结构及其与外部环境的关系。
二.经济学理论与信息资源建设(一)信息资源建设是一个经济学命题——信息资源的合理配置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信息资源建设的实质就是通过一定的调控手段,协调信息资源在时间、空间、部门、数量上的分布关系,使有限的资源产生最大的效益。
(二)信息资源建设必须遵循经济学原理信息资源建设必须寻求用有限的信息成本获取尽可能大的信息报酬,包括:1.如何以有限的经费获取尽可能多的资源;2.如何通过广泛的资源共享促进信息资源的充分利用。
三.信息管理理论与信息资源建设(一)布拉德福定律的应用1.什么是布拉德福定律(1)文献的分布呈现出既集中又分散的不均匀现象。
(2)布拉德福发现的文献分布规律。
(3)布氏定律表述。
布氏定律释义:某一学科文献在期刊上载文量的多少,是随着该期刊与该学科的关系疏密程度发生增减变化的。
关系越密切,载文量越多,期刊的种数就越少;关系越疏远,载文量越少,期刊的种数就越多。
按专业文献载文量多少,可以将期刊划分为三个区域,每一区域中期刊登载某一学科文献数量,大约是该学科所发表文献总数量的1/3,而三个区域的期刊数量之比成几何级数分布。
其中,第一个区域为核心区,是载文量最高的少数几种核心期刊。
第二区域为相关区域,是载文量中等的数量较多的期刊。
第三区域为相邻区域,是载文量最低而数量最多的期刊。
布拉德福在1948年提出的文献信息离散经验公式是:P1:P2:P3 = 1:n:n2P代表不同区域期刊种数,n代表布拉德福常数,按已分析的数据,n的数值约等于5。
布氏定律图示:(4每一学科或专业的文献,在科技期刊群中的分布,总是相对集中在少数专业期刊中,同时又高度分散在数量庞大的相关专业与相邻专业的期刊中。
专业核心区期刊,种数不多,该学科文献载文率高,信息量大,与该学科关系密切;相关区期刊,种数较多,该学科载文率中等,信息量次之,与该学科关系较密切;非专业相邻区期刊,种数很多,该学科载文率低,信息量小,与该学科关系较疏远。
一般说来,核心期刊对本学科的载文率应该在50%以上,而且读者的借阅率高,引用指数较高,是一个学科重要的学术信息源。
2. 布氏定律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在文献信息采集工作中,确定本学科、本研究领域的核心期刊,以有限的经费获得高质量、使用率高的文献信息;——应用布氏定律,确定合理的藏书规模,规划馆藏文献布局。
(二)“普赖斯曲线”的启示1. “普赖斯曲线”及其描述(1)美国文献学家D. 普赖斯对文献信息的爆炸式增长进行的研究。
(2)普赖斯曲线:文献量为纵轴,以历史年代为横轴,把各不同年代的文献量在坐标图上逐点描绘出来,然后以一光滑曲线连接各点,则可十分近似地表征文献随时间增长的规律,这就是著名的普赖斯曲线。
普赖斯曲线2. “普赖斯曲线”的意义及其局限性(1)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反映了文献的实际增长情况,因而具有一定程度的正确性和普遍性,并得到了学术界的承认。
(2)局限性:适合于一定历史时期和一定学科,但不能推而广之用于测定未来期刊的增长和一切学科文献的增长。
不能揭示不同文献类型、不同学科文献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增长规律。
(三)文献老化理论的指导意义1. 文献老化的概念(1)文献老化的两种含义:内容的老化与载体的老化。
(2)引起文献老化的原因。
2. 文献老化的量度指标(1)文献半衰期①定义:某学科现时尚在利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或出版的。
也可理解为:各学科被利用的文献总量中,一半文献失去利用效率所经历的时间。
②不同的学科,其文献半衰期是不同的。
③同一学科采用不同的判断文献利用的标准,所得出的文献半衰期也往往不同。
④文献半衰期是针对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整体而言的。
(2)普赖斯指数①表述:在某一学科领域内,对发表年限不超过5年的文献的引用次数与总的引用次数之比值。
②公式:P(普赖斯指数)=出版年限不超过5年的被引文献量/被引文献总量。
试说明:某一学科领域文献的普赖斯指数越大,其半衰期就越短,其文献老化速度也越快。
③根据普赖斯指数,可将所有被利用的文献分成两大类:档案性文献与有现时作用的文献。
④普赖斯指数与文献半衰期两个衡量文献老化速度的指标的联系与区别。
3. 文献老化理论对信息资源建设的意义(1)为评价和选择文献信息资源提供了理论依据;(2)为优化馆藏文献资源的结构提供了理论依据;(3)为制定科学合理的文献工作原则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二节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念一、信息资源建设是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思考:为什么将这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理念?(一)有助于认识信息资源建设的地位与作用;(二)有助于从宏观的角度来规划与建设信息资源。
二、信息资源建设始终是图书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思考:这一基本理念针对一种怎样的认识?(一)认为图书馆以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已经过时的片面认识。
(二)这一理念的核心观点:信息环境的变化,拓宽了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领域,丰富了信息资源建设的内容,但并没有改变图书馆对信息资源进行搜集、组织、存储和提供利用的职能。
信息资源建设依然是信息社会赋予图书馆重要而神圣的使命。
三、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信息资源的利用思考:这一理念主要针对一种什么认识?(一)改变传统图书馆“重藏轻用”的观念。
(二)“注重利用”的依据在于:1.收藏和保存只是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前提条件和基本手段,而传递和利用信息资源才是信息资源建设的根本目的。
2.近代以来世界图书馆的发展,其根本的变化并非图书馆技术方法的革新与进步,而是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变化。
这一理念要求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必须以信息资源的利用为根本目的。
四、信息资源建设既要重视“拥有”,也要重视“存取”讨论:(一)“拥有”与“存取”,哪个将是未来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模式?(二)如果认为两者都很重要,原因是什么?五、信息资源共享既是一种观念,也是一个过程讨论:(一)什么是作为一种观念的信息资源共享?什么是作为一个过程的信息资源共享?(二)确立这样一种理念的意义是什么?第三节信息资源建设的原则一、实用性原则(一)实用性原则的含义。
(二)实用性原则作为信息资源建设的基本原则的重要意义。
(三)实用性原则的要求1.根据图书馆服务任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联系三大类型图书馆实际加以说明。
)2.根据图书馆服务对象的需要进行信息资源建设如何依据具体读者对象及其需要特点,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信息资源体系?二、系统性原则(一)系统性原则的含义。
(二)系统性原则的依据1.知识内容本身的系统性2.知识载体形式的系统性3.用户需求的系统性4.保存与传递文献的系统性Ã讨论: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可以通过远程存取、电子文献传递等方式来满足读者的需求了,信息资源建设的系统性还有必要吗?(三)系统性原则的要求1.以服务的重要学科为中心的一些重要的纸质文献、数字化文献和特藏书刊,要完整系统地收集。
——基于知识内容的要求2.对与本馆服务任务直接相关的多卷书、丛书、连续出版物及重要工具书,要完整无缺,不能随意中断。
——基于载体形式的要求3.要注意各学科间相互渗透、边缘交错的内在联系,广泛而有选择地收集相关学科、边缘学科以及供一般读者学习和阅读的基础书刊。
——基于用户需求的要求4.各种类型的信息资源之间,要保持合理的比例。
三、特色化原则(一) 特色化的意义1.什么是特色化信息资源?2.为什么要建设特色化信息资源?——系统的整体性原则的要求——图书馆的特殊需要3.特色化的意义:——信息资源特色化是实用性的保证。
——特色化原则是系统性原则的前提。
——特色化是衡量信息资源质量优劣的重要标志之一。
——随着图书馆向数字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信息资源特色化建设尤为重要。
(二)特色化的内容1.学科特色即对某些学科、专业的文献有完整系统的收藏,形成自己的特色。
2.专题特色即围绕某些专题(事物、问题、人物等)较为完整系统地收藏有关文献,形成专题文献特色。
3.地方特色即根据本地区的地理、历史、经济和文化特点,对有关本地的文献完整系统地收藏,从而形成特色。
地方文献的概念与类型。
4.文献类型特色即根据图书馆的任务、历史特点、藏书协调组织的统筹安排等,对某些文献类型完整系统收藏,形成特色。
(三)特色化原则的要求——特色形成的标志1.对信息资源数量的要求(1)一定的信息资源数量,是保证馆藏资源特色的基础。
(2)从数量看馆藏资源是否形成特色的标志是馆藏文献对学科文献的覆盖率。
2.对信息资源质量的要求(1)收集的文献在内容上要有一定的深度,能够体现学科发展的最新水平与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