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总结-精选范文
【2019-2020】精选初三上册语文第19课复习知识点:范进中举-优秀word范文 (2页)
![【2019-2020】精选初三上册语文第19课复习知识点:范进中举-优秀word范文 (2页)](https://img.taocdn.com/s3/m/46b1e615cfc789eb172dc8f4.png)
【2019-2020】精选初三上册语文第19课复习知识点:范进中举-优秀word范文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精选初三上册语文第19课复习知识点:范进中举
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积累不断创新的过程。
下面小编为
大家整理了精选初三上册语文第19课复习知识点:范进中举,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一、重点字词
1.注音。
带挈(qiè) 醺(xūn) 腆(tiǎn)着啐(cuì) 紧攥(zuàn)
桑梓(zǐ) 商酌(zhuó) 锭(dìng)子瘟(wēn)
2.解释下面的词。
(1)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见教:指教。
(2)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
把与:拿给。
(3)老太太没奈何,只得央及一个邻居去寻他儿子。
央及:恳请,请托。
(4)范进道是哄他。
道是:以为是。
(5)这自然,何消吩咐。
何消:不必,不用。
(6)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相与:结交。
3.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2)范进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
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课文重要知识点讲解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课文重要知识点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01d6738a2af90242a995e585.png)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2课《范进中举》课文重要知识点讲解一、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年-1754年12月11日)字敏轩,号粒民,祖籍浙江温州,生于安徽全椒。
著有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
二、故事背景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五经”,必须写八股文,使广大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蠹”,受害更深。
他们一旦科举得中,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
《儒林外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三、理解词义1.带挈:提携。
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2.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唯唯,答应的声音。
3.体统:规矩。
4.见教:指教。
5.腆着:挺着。
6.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得要领,不知该怎么办。
7.火候: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8.商酌:商量斟酌。
9.权变:随机应变。
10.桑梓:家乡。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②):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穷困潦倒、受尽侮辱。
第二部分(③—⑩):写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众人请胡屠户出面打了范进一个耳光,范进因而得以清醒,然后和众人一同回家。
第三部分(11-12):写范进中举后张静斋闻讯即刻前来拜访,又是攀认世弟兄,又是送银子送房子,极尽恭维拉拢之能事,进一步展示出当时的社会风气。
五、问题解疑1. 第1段到第2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
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试简析。
2023年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及细节描写与冲突
![2023年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及细节描写与冲突](https://img.taocdn.com/s3/m/51ad37ea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d2.png)
一、作者简介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称秦淮寓客,晚年自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代表作品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二、故事背景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五经”,必须写八股文,使广大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蠹”,受害更深。
他们一旦科举得中,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
《儒林外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三、理解词义1.带挈:提携。
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2.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唯唯,答应的声音。
3.体统:规矩。
4.见教:指教。
5.腆着:挺着。
6.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得要领,不知该怎么办。
7.火候: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8.商酌:商量斟酌。
9.权变:随机应变。
10.桑梓:家乡。
四、课文分段第一部分(①②):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穷困潦倒、受尽侮辱。
第二部分(③—⑩):写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众人请胡屠户出面打了范进一个耳光,范进因而得以清醒,然后和众人一同回家。
第三部分(11-12):写范进中举后张静斋闻讯即刻前来拜访,又是攀认世弟兄,又是送银子送房子,极尽恭维拉拢之能事,进一步展示出当时的社会风气。
五、问题解疑1. 第1段到第2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
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试简析。
这一段语言描写,突出了胡屠户这个以“杀猪”作为营生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女婿中了秀才是他修来的德,俨然以范进的恩人自居,对范进轻侮之至。
北师大版初三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三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ab3fcc9eefdc8d377ee3297.png)
北师大版初三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精彩篇章。
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范进中举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一、原文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
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丢脸的家伙,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做饭。
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
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
我女孩儿也吃些。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
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
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
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事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知识点整理(语文版)
![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知识点整理(语文版)](https://img.taocdn.com/s3/m/ba961401192e45361066f5d0.png)
八年级上册《范进中举》知识点整理(语文版)第14课《范进中举》一、字音带挈(qiè)行(hánɡ)事踹(chuài)兀(wù)自绾(wǎn)腼腆(miǎntiǎn)啐(cuì)星宿(xiù)嗑(hé)西北风避讳(huì)二、词语解释无名业火:佛教用语:指怒火。
唯唯连声:连连答应,形容十分恭顺。
三、文学常识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清代著名的长篇讽刺章回小说。
这部小说的语言有着典型的讽刺艺术特点。
四、主题:它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读书人灵魂、摧残人才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穷形尽相地表现了封建末世的世道人心,对各类市侩小人,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嘲讽。
五、结构第一部分(1--2段):写范进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
第二部分(3--结束):写范进中举后情景。
第一层(3--5):范进发疯。
(昏厥、疯跑、跌倒、疯走集上)第二层(6--9):胡屠户治疯。
第三层(10--11):张静斋拜会范进。
第四层(12):范进赏银给胡屠户。
六、人物形象1.范进:一个热衷功名的下层知识分子,中举前穷困潦倒,地位卑微,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中了举,情形就完全不同了。
梦寐以求的功名富贵一旦出现使他惊喜得发了疯。
课文刻画范进中为功名利禄而神魂颠倒的典型形象。
2.文中胡屠户说的、骂的、训斥的、夸口的、奉承的、恭维的话,占了很大的篇章,通过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表现了一个前倨后恭、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嗜钱如命、庸俗自私的典型市侩的形象。
七、艺术特色1.作者善于使用符合人物身份的语言,生动而准确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2.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
作者善于抓住特定环境中的某个细节,发掘其典型意义,生动地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小说的主题。
如范进把两锭银子送给胡屠户时,“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我原是贺你的,怎好又拿了回去?’”可是范进说“用完了,再来问老爹讨来用”,他就“连忙把拳头缩了回去,往腰里揣”。
范进中举知识点
![范进中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ac643ee77e21af45b307a8b7.png)
《范进中举》知识点总结态度:前倨后恭钱:通过对比,表现出胡屠户嫌贫爱富、嗜钱如命、趋炎附势、贪财虚伪的市侩性格。
乡人:考中前:对他漠不关心,家里饿了三天,无人问考中后:热情祝贺,有拿鸡蛋的,也有拿酒的,拿米到他家来,招呼报录的,找范进,找胡屠户,协助治疗疯了的范进等等。
性格:嫌贫爱富,趋炎附势。
社会现状:对有钱有势的巴结讨好,对穷困落魄者冷漠无情的社会现状,从他们身上看出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张乡绅张乡绅早已中举,做过知县,是地方上的一霸,范进中举前,他不闻不问,并没有交往;但是就在中举的当天就来拉拢,既送钱又送房,还和范进称兄道弟,这就表明他急于结交新贵,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以达到巩固和扩大自己权势和目的。
好为将来仕途发展作铺垫。
道貌岸然,老奸巨滑的形象。
社会现状:反映了当时官场结党营私、官官勾结、相互舞弊的事实。
以上都是范进生活的社会环境,他们共同制造了范进式的人物悲剧。
范进喜极发疯的过程可分作四层。
第一层写昏厥。
用“看”“念”“拍”“笑”写范进喜极的动作,用“往后一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写范进昏厥的动作神态。
语言描写中“噫’写出惊喜过望的心情,说“好了”是因几十年追求功名,一旦实现,富贵荣华滚滚而来。
第二层写疯跑。
用“爬将起来”“拍着手大笑”“飞跑”这些动作描写,写足了范进的疯劲。
用重复的语言,写狂喜的心情。
第三层写跌倒。
用富有讽刺性的外貌描写,写范进一脚端在塘里的丑态,“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包含了极其强烈的讽刺意味。
第四层写疯走集上。
“拍着笑着”的动作描写,写尽范进的疯态。
设想,范进在大嚷“好”的瞬间,他究竟可能想到了什么?归根到底,一个“好”字,表明那一瞬间,范进曾产生过多少思想活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那上半世甜酸苦辣的热望,下半世即将纷沓而至的荣华富贵,都随着一声“好”风驰电掣似地卷过范进的脑海。
范进形象:猥琐懦弱而又圆滑世故,热衷功名。
发疯、被骂他还偷偷参加乡试,家里饿了三天,(对功名的极度热衷)他中了秀才,社会地位才有所改变,可是胡屠户对他的态度仍然十分粗野傲慢,臭骂他,训斥他,他总是习惯的“唯唯连声”,千恩万谢,逆来顺受,甘受屈辱。
《范进中举》读书笔记精选范文5篇
![《范进中举》读书笔记精选范文5篇](https://img.taocdn.com/s3/m/21e517b7be23482fb5da4c2e.png)
Fear of the unknown is a common feature of human beings.精品模板助您成功!(页眉可删)《范进中举》读书笔记精选范文5篇范进中举读书笔记范文(一)最近,我学习了《范进中举》这篇运用了鲜明比较手法的课文。
课文主要以范进中举前后周围众人对他的态度进行了鲜明比较。
合上课本,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这篇课文给我的启示有很多。
范进在中举之前,家里贫困,经常揭不开锅。
但对此,他的邻居们也毫无同情心,不曾向范进伸出援助之手。
作为丈人的胡屠户,也常盛气凌人地将范进骂得狗血喷头。
范进对此表现出了逆来受顺、忍气吞声。
最终,几年的苦心孤诣令范进金榜题名,高中举人。
此时,他身边的人们对他的态度开始发生巨大的转变。
原本冷淡的邻居,变得热情起来,有的拿米,有的拿酒,前来恭贺;胡屠户也一改往日的凶态,对范进称赞不已,毕恭毕敬;乡绅地主更是和他攀亲结戚,巴结讨好。
这前后因范进中举发生的强烈变化,令我认识到了当时社会的世态炎凉,趋炎附势、嫌贫爱富之类黑暗风气的盛行。
虽说祖国现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但从中我也感悟到:仅有自我有本事,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学生,我要做一个公平公正、表里如一、拥有真才实学的人,为祖国更好地建设贡献出自我的力量。
范进中举读书笔记范文(二)学完《范进中举》之后,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的科举制度,从而也让我略懂学习为何。
文中的范进开始已是秀才,后又中了举人,期间发生了一穿令人哭笑不得的事。
从这些事情中让我看到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人们的欺贫爱富与麻木。
范进54岁才中的秀才,之后还要考,为的就是做大官,做大官的好处大概是从老百姓身上贪银子比较容易。
这一点*也表现出来了,范进刚一中举,胡屠户的态度立刻改变了,众邻居赶紧拿来鸡,米,钱,张乡绅又送房子又送车,真是收获不小啊!我想当时大部分读书人是为官清廉,愿为民请命的,可是这种人必定是少数,又怎样改的了当时的风气。
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47795083b3567ec102d8a94.png)
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汇总一、重点字词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带挈(qiè) 醺(xūn)腆(tiǎn)着啐(cuì) 紧攥(zuàn)桑梓(zǐ)商酌(zhuó) 锭(dìng)子瘟(wēn)2.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 见教:指教。
(2)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
把与:拿给。
(3)老太太没奈何,只得央及一个邻居去寻他儿子。
央及:恳请,请托。
(4)范进道是哄他。
道是:以为是。
(5)这自然,何消吩咐。
何消:不必,不用。
(6)你而今相与了这个张老爷,何愁没有银子用? 相与:结交。
3. 用恰当的词语填空。
(1)走出大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
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2)范进因这一个嘴巴,却也打晕了,昏倒于地。
众邻居一齐上前,替他抹胸口,捶背心,舞了半日,渐渐喘息过来,眼睛明亮,不疯了。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1. 范进不看便罢,看了一遍,又念一遍,自己把两手拍了一下,笑了一声,道:"噫!好了!我中了!"2. 屠户把银子攥在手里紧紧的,把拳头舒过来,道:"这个,你且收着。
……"三、文学常识背记知识清单《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作者吴敬梓,清代小说家。
九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知识点汇总九年级上册语文《苏州园林》知识点汇总一、说明对象:苏州园林。
特点: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图画美)介绍苏州园林的线索:图画。
“图画”二字贯穿全篇。
二、段意第一段(1)说明苏州园林在园林艺术中的重要地位。
第二段(2—9):从园林的各个方面说明苏州园林图画美的特点。
《范进中举》知识点(初三)
![《范进中举》知识点(初三)](https://img.taocdn.com/s3/m/c21b4040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63.png)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后来又自称秦淮寓客,晚年自号文木老人。
安徽全椒人,清代小说家。
代表作品是著名的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二、故事背景中国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始于隋炀帝设进士科,明、清两代科举制度更加严密,考试题目仅限于“四书”“五经”,必须写八股文,使广大知识分子变成思想僵化的“禄蠹”,受害更深。
他们一旦科举得中,或把持官府,或横行乡里,而科举落第者则伪装名士,争做统治阶级的帮闲或帮凶。
《儒林外史》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三、理解词义1.带挈:提携。
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得到好运气”。
2.唯唯连声:连连答应。
唯唯,答应的声音。
3.体统:规矩。
4.见教:指教。
5.腆着:挺着。
6.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得要领,不知该怎么办。
7.火候:这里指写文章的功夫。
8.商酌:商量斟酌。
9.权变:随机应变。
10.桑梓:家乡。
第一部分(①②):写范进进学回家到中举前的情况———穷困潦倒、受尽侮辱。
第二部分(③—⑩):写范进得知自己中举后喜极而疯,众人请胡屠户出面打了范进一个耳光,范进因而得以清醒,然后和众人一同回家。
第三部分(11-12):写范进中举后张静斋闻讯即刻前来拜访,又是攀认世弟兄,又是送银子送房子,极尽恭维拉拢之能事,进一步展示出当时的社会风气。
五、问题解疑1. 第1段到第2段有哪些地方能表现范进的社会地位与经济状况?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参加乡试,这说明了什么?如“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家里已是饿了两三天”几句可见范进家境贫寒,面对屠户的训骂,他竟然“唯唯连声”,可见他社会地位低下。
在这种情形下,他仍偷偷赴试,更表现出他对功名的热衷。
2.“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试简析。
这一段语言描写,突出了胡屠户这个以“杀猪”作为营生的人物的性格特征。
女婿中了秀才是他修来的德,俨然以范进的恩人自居,对范进轻侮之至。
九年级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归纳
![九年级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34525f9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1.png)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九年级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归纳
一、范进中举知识点归纳:
1.主要人物:
- 范进中:故事的主人公,孤儿,勤奋好学,为人正直善良,为了追求自己的梦想,参加科举考试,最终中举。
- 唐贞寿:范进中的养父,善良正直,为范进中提供了追求知识的机会。
- 荣贵妻:唐贞寿的夫人,范进中的养母,不喜欢范进中,常常刁难他。
- 张官人:范进中的同村人,嫉妒范进中,常常欺负他。
- 曹大家:范进中的姑爷,受到范进中帮助,后来成为他的盟友。
2.主要情节:
- 范进中的求学过程:范进中从小爱读书,通过唐贞寿的赞助,考入泗州书坊,努力学习。
- 范进中的遭受压迫和欺负:范进中在书坊读书时,遭受荣贵妻和张官人的百般刁难和欺负,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梦想。
- 范进中的科举考试:范进中参加科举考试,经过努力准备,最终中举,被任命为泗州主簿。
- 范进中的反腐败斗争:范进中发现泗州官员贪污腐败,他上书告发,但被上级压制,最终他放弃了继续追究下去的机会。
- 范进中的心灰意冷和归乡:范进中对官场的腐败感到失望,最终选择放弃官职,回到家乡过平静的生活。
3.主题和思想:
- 追求知识和梦想:范进中以他勤奋好学的精神,为自己追求知识和梦想的决心树立了榜样。
第1页/共2页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 正直和坚持:范进中在面临压迫、欺凌和腐败时,始终保持正直和坚持,通过努力和勇气最终实现了自己的目标。
- 社会腐败和反腐斗争:范进中通过揭露官场的腐败现象,为社会反腐造福了一方。
以上是九年级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范进中举》知识归纳
![《范进中举》知识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ec4aadf78762caaedc33d431.png)
《范进中举》知识归纳1、侧面烘托的作用:侧面烘托的作用是很显然的。
倘若只作孤立的人物描写,那韵味可就寡淡了;有了侧面烘托,那场景就够热闹,够可笑的了。
侧面描写的有范进的家人,又有报录人和邻居,场面不小,气氛浓烈。
侧面烘托又分两种,一种是零星的穿插在范进喜疯的每个过程之中,一种是集中的安排在正面描写之后。
用老太太的慌,烘托范进昏厥的怕人,用报录人和邻居都吓了一跳的表情,烘托范进飞跑的疯狂,用众人拉他不住的动作,烘托范进的那股疯劲,一处处衬笔都突现了中心人物。
后半段集中的侧面描写依次写众人、老太太、娘子胡氏。
众邻居的对话,错落有序。
众人与家人心情不同。
众人比较冷静理智,能判断事实,帮想办法;家人则是担忧恐惧。
老太太和胡氏的表情语言描写,又有差异。
作者把握了年龄和身份,写老太太是“哭道”,而胡氏在众人面前则比较克制。
话的内容也有不同,老太太只是悲叹命苦,而胡氏考虑的是怎样治病。
作家对各色人等的性格掌握得十分精细。
众邻居劝说的话,称范进为范老爷,又主动提出要拿鸡蛋酒米,趋势附炎的心态已经显露。
2、前后对比手法的运用:运用前后对比的手法,通过人物自身言行的对照,揭露人物虚伪丑恶的嘴脸,是这篇小说讽刺艺术的一个显著特色。
胡屠户这个形象,作者就是通过他在范进中举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嘴脸的描绘,给人以深刻的印象的。
在范进中举之前,什么“穷鬼”、“现世宝”、“尖嘴猴腮”,把范进一骂一个狗血喷头;中举之后,胡屠户一口一个“贤婿老爷”,恭维范进是“天上的星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
原先说自己“倒运”,错把女儿嫁给了范进;如今又吹嘘“我小老这一双眼睛,却是认得人的”;当初在范进一家面前骄横至极,“横披着衣服,腆着肚子去了”;现在则是“千恩万谢,低着头,笑迷迷地去了。
”胡屠户这些截然矛盾的言行,说来和做来是那样的自然和自得,这正好表现了一个市侩的性格特征。
通过这种对比描写,胡屠户的庸俗势利面目得到了最辛辣的揭露和讽刺。
北师大版初三语文下范进中举知识点
![北师大版初三语文下范进中举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e766a37cf01dc281e53af0e8.png)
北师大版初三语文下范进中举知识点《范进中举》是清代吴敬梓所作的小说《儒林外史》中极为精彩的一篇。
初中频道为大家整理了范进中举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原文 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
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丢脸的家伙,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幺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做饭。
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
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
我女孩儿也吃些。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
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
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
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
范进中举课文原文及知识点
![范进中举课文原文及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79ae902360cba1aa911dac6.png)
范进中举课文原文及知识点范进进学回家,母亲,妻子俱各欢喜。
正待烧锅做饭,只见他丈人胡屠户,手里拿着一副大肠和一瓶酒,走了进来。
范进向他作揖,坐下。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
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我所以带个酒来贺帝你。
"范进唯唯连声,叫浑家把肠子煮了,烫起酒来,在茅草棚下坐着。
母亲自和媳妇在厨下造饭。
胡屠户又吩咐女婿道:"你如今既中了相公,凡事要立起个体统来。
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又是你的长亲,你怎敢在我们跟前装大?若是家门口这些做田的,扒粪的,不过是平头百姓,你若同他拱手作揖,平起平坐,这就是坏了学校规矩,连我脸上都无光了。
你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所以这些话我不得不教导你,免得惹人笑话。
"范进道:"岳父见教的是。
"胡屠户又道:"亲家母也来这里坐着吃饭。
老人家每日小菜饭,想也难过。
我女孩儿也吃些。
自从进了你家门,这十几年,不知猪油可曾吃过两三回哩!可怜!可怜!"说罢,婆媳两个都来坐着吃了饭。
吃到日西时分,胡屠户吃的醺醺的。
这里母子两个,千恩万谢。
屠户横披了衣服,腆着肚子去了。
次日,范进少不得拜拜乡邻。
魏好古又约了一班同案的朋友,彼此来往。
因是乡试年,做了几个文会。
不觉到了六月尽间,这些同案的人约范进去乡试。
范进因没有盘费,走去同丈人商议,被胡屠户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个狗血喷头,道:"不要失了你的时了!你自己只觉得中了一个相公,就'癞虾蟆想吃起天鹅肉'来!我听见人说,就是中相公时,也不是你的文章,还是宗师看见你老,不过意,舍与你的。
如今痴心就想中起老爷来!这些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你不看见城里张府上那些老爷,都有万贯家私,一个个方面大耳?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抛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趁早收了这心,明年在我们行里替你寻一个馆,每年寻几两银子,养活你那老不死的老娘和你老婆是正经!你问我借盘缠,我一天杀一个猪还赚不得钱把银子,都把与你去丢在水里,叫我一家老小嗑西北风!"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范进中举课文笔记
![范进中举课文笔记](https://img.taocdn.com/s3/m/9b9fd26a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64bd3d5.png)
范进中举课文笔记
知识点框架:
- 故事背景
- 范进中举前的状况
- 中举时的经过
- 中举后的变化
- 周围人的态度变化
思维:
- 分析作者通过描写范进中举前后的变化,展现社会风貌的思路- 理解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和意义
重难点:
- 重点理解范进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 科举制度对人的影响是难点
易错点:对一些细节描写的理解容易出错
补充点:
- 科举制度的相关知识拓展
- 同时代其他文学作品中对类似现象的描写
自己的总结和思考:
- 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
- 思考作品对现实社会的启示。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范进中举》重要知识点总结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范进中举》重要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e0c723e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26c317d.png)
【精选】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23课《范进中举》重要知识点总结文学常识✧ 作者档案重点字词✧ 生难字带挈.(qiè) 腆.着(tiǎn) 醺.醺(xūn) 行.事(háng) 讳.(huì) 拙.病(zhuō) 阎.王(yán) 斟.(zhēn) 绾(wǎn)作揖.(yī) 商酌.(zhuó) xuān(轩)敞 桑梓.(zǐ) 啐(cuì)✧ 多音字帖⎩⎪⎨⎪⎧tiě(请帖)t iē(服帖)tiè(临帖)亲⎩⎪⎨⎪⎧qīn(亲近)qìng(亲家) 倒⎩⎪⎨⎪⎧dǎo(倒闭)dào(倒映) 相⎩⎪⎨⎪⎧xiànɡ(相公)xiānɡ(互相) ✧ 形近字⎩⎪⎨⎪⎧挈(qiè)带挈契(qì)契约 ⎩⎪⎨⎪⎧绅(shēn)乡绅坤(kūn)乾坤 ⎩⎪⎨⎪⎧揖(yī)作揖楫(jí)舟楫辑(jí)编辑 ⎩⎪⎨⎪⎧踹(chuài)踹门喘(chuǎn)喘气揣(chuāi)揣东西✧ 重点词带挈:提携。
本文指“让你沾我的光”。
商酌:商量斟酌。
权变:随机应变。
桑梓:家乡。
唯唯连声:连声应答,以示顺从。
摸门不着:意思是被骂晕了,不知该怎么办。
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所能比得上的。
形容变化很大。
综合素养✧ 素材积淀:了解封建科举制度科举是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
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科举。
从隋炀帝设置进士科,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科举制度共延续了约1 300年。
清朝时,人们为了取得参加正式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生或童生,录取“入学”后称为生员,这是“功名”的起点。
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殿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总结初中语文范进中举知识点总结:鲁迅说,喜剧是“将那些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儒林外史》的突出成就在于对现实作喜剧性的讽刺揭示,表现假恶丑的可笑可鄙可悲。
《儒林外史》是一部喜剧交响乐,只要我们仔细品味、细心聆听,就可以听出“笑的多重奏”。
第三回《范进中举》大家都很熟悉了,中学课本里有,其中出现了三种不同音调的笑,组成了笑的三重奏。
第一重奏明朗的笑:势利而滑稽可笑的胡屠户胡屠户是非常成功的形象。
从喜剧艺术角度看,他是滑稽的典型;从精神气质角度看,他是势利的典型。
1、前倨后恭倨,傲慢。
前倨后恭,前面很傲慢,后面很恭敬,前后态度尖锐地不和谐,就显得滑稽。
而这也恰是最能凸现势利嘴脸的聚焦点。
胡屠户堪称中国古典小说中滑稽形象的典范。
吴敬梓抓住这个喜剧人物性格里不和谐的特征,当场尖锐地撕破给人看。
在范进中举前后,他对范进这个女婿的态度陡然发生了180度的大转变。
中举前他骂范进说:人家中过举的张府、周府上老爷都是“方面大耳”,而你呢,“像你这尖嘴猴腮,也该撒泡尿自己照照!不三不四,就想天鹅屁吃!”举凡轻蔑人时,一般说:“你该拿镜子照照”,进一步或说:“你该找水面照照”,而胡屠户却说:“你该撒泡尿照照”,连在水面照都不够格,轻蔑至极,刻薄至极!奚落人时一般说:“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而胡屠户说:“想天鹅屁吃”,这又是极尽鄙薄挖苦之能事,癞蛤蟆还能想吃天鹅肉,而范进只能想吃天鹅屁,连癞蛤蟆的资格都没有,根本就不把范进当作人,有尊严的人。
中举后却说:“我每常说,我的这个贤婿,才学又高,品貌又好,就是城里那张府、周府这些老爷,也没有我女婿这样一个体面的相貌!”同一个范进,中了举人就嘴也不尖了,腮也不像猴了,比“方面大耳”的张老爷、周老爷更有福相。
这就是一种尖锐的、鲜明的对照。
中举前他把范进当作辱骂的对象,动不动“一口啐在脸上,骂了一个狗血喷头”;中举后“现世宝穷鬼”一下子变成“贤婿老爷”。
“贤婿”是老丈人称女婿,“老爷”是奴才对主子的称呼,把这两样不伦不类地加在一起,本身就极不和谐。
怪不得有人嘲笑胡屠户是“造词能手”。
这一句称呼就把胡屠户的奴性、势利,讽刺得淋漓尽致。
前倨后恭是势利的突出表现。
为什么“倨”、为什么“恭”呢?刚刚中举,范进的才学没有变,品德也还来不及变,什么变了呢?是地位,可见胡屠户衡量人的惟一标准是对方的地位。
待人处事没有一个道德评价作底蕴,只以势利作标准,这就把自己人格中最卑劣的品性暴露得一清二楚。
这种人在奴才面前是主子,表现就“倨”,在主子面前是奴才,表现就要“恭”。
不是一般地“倨”和“恭”,要“倨”得可恶,“恭”得肉麻,前后才能形成鲜明、尖锐的对照。
对照越鲜明,不和谐就越尖锐,讽刺就越有力、越深刻。
在中国人的观念里,辈份是很重要的,女婿官做得再大,在岳父面前是晚辈,只能女婿尊敬岳父,不能岳父对女婿毕恭毕敬。
岳父称女婿老爷,就像父亲称儿子老爷一样,是天大的笑话。
这一句称呼就把胡屠户的奴性、势利,讽刺得体无完肤。
2、“嘲弄”手法为了使不和谐进一步尖锐化,吴敬梓巧妙地运用戏剧性的嘲弄手法。
嘲弄的关键在于造成特定的情势,犹如安排下一个陷阱,“请君入瓮”,被嘲弄者按自己的性格逻辑尽情表演,却把不和谐表现得淋漓尽致。
正当胡屠户对新贵人怀着无比敬畏之心,胁肩谄媚唯恐不及的时候,作家故意难其所难,针对他的市侩心理出个难题:为了使发疯的范进恢复常态,需要胡屠户亲手去打这位老爷一巴掌。
这样的情势给胡屠户提供了绝妙的喜剧舞台。
如果在过去,他眼睛不眨就可以打下去,但在今天,这简直是要他的命!他说得很坦白:“虽然是我女婿,如今却做了老爷,就是天上的星宿。
天上的星宿是打不得的!我听得斋公们说:打了天上的星宿,阎王就要拿去打一百铁棍,发在十八层地狱,永不得翻身。
我却是不敢做这样的事!”但情势已经摆好了,这个光荣的使命非他莫属。
没办法,他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借酒力壮了壮胆,这才勉强“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冒着被罚到十八层地狱的危险,硬着头皮去把范老爷打了一下。
说也灵,果然立刻觉得“菩萨计较起来了”,登时手就发颤。
不想不打紧,越想手越疼,竟至于弄得“把个巴掌仰着,再也弯不过来”,不得不“向郎中讨了个膏药贴着”。
势利眼心里的菩萨也跟自己一样势利。
当然不是菩萨起作用,而是他的心理,一方面是愚昧迷信,相信菩萨要保卫新贵人,惩罚不巴结的人;更重要的是势利,怕得罪老爷,所以特别紧张。
疑神疑鬼正是因为心里有势利鬼。
在这里,眼前的表现同惯常的行径、自我感觉同客观实际,都极端不和谐,作家在嘲弄中使讥笑达到最高度的尖锐性,从而产生了绝妙的喜剧效果,使人忍俊不禁,扑哧一笑。
3、丑自炫为美丑乃是滑稽的根源和本质。
丑如能守拙,不出现不和谐,就不可笑,而当丑不安于本分,力求自炫为美的时候,就更显得滑稽。
这时它的自我感觉同客观尖锐地不和谐,它越炫耀就越暴露其愚蠢,就越显得滑稽可笑。
范进进学后,胡屠户一面搬出一些“学校规矩”“体统”,“教导”新秀才不要与“平头百姓”“平起平坐”,“否则连我脸上都无光了”;一面大大咧咧地说:“比如我这行事里都是些正经有脸面的人……你怎敢在我面前装大?”在他那个时代,屠户是很被人不齿的,他却偏要“装大”,夸耀自己是“正经有脸面的人”,以为比种田的平头百姓高贵。
在这个小集镇上的小市侩心目中,县城里买肉的主顾张老爷、周老爷已经是高贵的极品。
“他家里的银子,说起来比皇帝家还多些哩!”见到张静斋来到范进家,他“忙躲进女儿房里,不敢出来”。
但和本书第二回里的夏总甲和鲁迅写的阿Q一样,总要在乡下人面前吹嘘自己进过城,见过大世面,是大人物。
他装腔作势地说:张老爷、周老爷“只拉着我说闲话,陪着吃酒吃饭……我是个闲散惯了的人,不耐烦做这些事!”炫耀的往往正是现实中缺少而内心企望的。
在这个小市侩眼中,能挨上张老爷周老爷,就是至高荣誉;但他偏要把这巴望而不可得的事,说成是不耐烦做而又摆脱不掉的事,又以不屑的口气炫耀自己的伟大。
这里的不和谐也是多重的。
他越是吹得天花乱坠,就越显得愚妄可笑。
吴敬梓把他的自居高贵和实际上卑微鄙俗之间的不相称,尖锐地揭示出来,把他的自负言辞和愚蠢本质之间的矛盾尖锐地揭示出来,把丑如何自炫为美鲜明地突现出来,这就使人感到滑稽。
4、自然流露滑稽丑总是不自知的,唯其如此它才能无所顾忌地表现出来。
它越是表现得心不在焉,就越滑稽,越是从人物的天性中自然地流露出来,滑稽效果就越大。
胡屠户的一切都表现得很自然,他愚昧庸俗而又自命不凡,他有自己的一套思想方式。
在自我感觉里他始终是自满自足的,埋怨范进的时候是他有理,女婿中举了还是他有理:自己慧眼独具善选东床。
世界上的事情他都已有圆满的解释、完整的答案,“中老爷的都是天上的文曲星”,打了文曲星就要被罚到十八层地狱等等,就是他聪明智慧的例证。
在寒酸的范进面前他显得特别高大,口口声声“我不得不教导你”,范进之所以能当秀才、中举人,也都是沾了他的光,所以他说:“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
这一切他都毫不怀疑,就像“猪肉好吃”一样是不容置疑的真理。
高度滑稽的话语,是赤裸裸地显示某一缺点的天真的话语,胡屠户的话语之所以具有高度的滑稽性,正是因为这是他思想性情的自然袒露,是“真诚”的表达,如果他是遮遮掩掩,工于藏拙,其滑稽就不是现在这种程度了。
阿Q也是如此。
像阿Q、胡屠户这样没有文化、没有城府的人,不会掖着藏着,思想情感容易自然流露,知识文人就不大会这样。
由此我们也可以知道吴敬梓、鲁迅和世界上许多喜剧大师为什么经常选择没文化的人物作滑稽人物了。
5、滑稽笑的特点和胡屠户形象的意义当然并非所有的丑都是滑稽。
首先,丑与恶有界限:当丑使人感觉可怕时,人们会因其可怕而忽略其丑;当丑不致引起痛苦或伤害时,它就会唤起我们的理性嘲笑它的荒唐。
胡屠户骂范进其实并不想加害范进,只不过他的气质决定了他使用如此的语言。
胡屠户只是个普普通通的小市民,他的恶俗是阶级社会的炎凉世态濡染的结果,他本身并不是阴险毒辣的大奸大恶,对人并没有严重的损害,对他女婿更不存伤害之心,只不过在这个胸无城府的浅薄人物身上,丑陋表现得更为浅露直率罢了。
其次,滑稽艺术并不把揭示人物内心矛盾的全部深度及其社会根源作为自己的任务,它只要使人感到丑之可笑,就算达到了自己的艺术目的。
滑稽对象的愚蠢,人们可以一眼望穿,人们嘲笑他,同时觉得自己比他高明,优越感和自信心得到满足,以居高临下的心态去欣赏幼稚而可笑的表现,这时,对丑的嘲笑超过对它的哀痛,不快的因素几乎被抛诸脑后。
人们觉得胡屠户很可笑,而差不多就不去计较他对别人的伤害了,大家借助笑声,对胡屠户所凝聚的嫌贫爱富、趋炎附势的鄙俗心理给予了毁灭性的轰击,宣布它已经失去存在的权利,在笑声中愉快地同鄙俗低级诀别:这样的笑,颇像通俗喜剧里的笑,富有幽默的色彩,是明朗的笑。
写胡屠户是一石双鸟,一箭双雕。
一方面是抨击鄙俗的社会风气,一方面是揭示造成范进悲喜剧的社会原因。
像鲁迅说的,由小康之家跌落的人,对炎凉世态感触最深。
吴敬梓和鲁迅自己就是这样。
吴敬梓屡屡以笔作刀解剖势利,无比犀利。
《儒林外史》第一、二回就刻画了翟买办、夏总甲的势利嘴脸。
第四十六回、四十七回,专写“五河县势利熏心”,对另一个势利人物成老爹进行无情的戏弄,使他出尽洋相;并写了因对此种世风“激而为怒”而产生出虞华轩那样的“愤怒青年”,实际上那正是青年吴敬梓自己心态的投影。
第二重奏含泪的笑:可笑可悲的范进在《范进中举》里,胡屠户只是最佳配角,真正的主角是范进。
中举就是中举人。
对于科举时代的知识分子来说,中举是关键的一步。
中了举人,叫作“发了”,可以称为“老爷”,这是承认他已具有“官”的身份了,即使还没做官,也已经挤入特权阶级的范围,完全改变了身份。
《范进中举》就抓住这关键时候来写范进的可悲可笑。
对胡屠户的笑是滑稽的笑,对范进的笑则具有一种悲凉的色调,是含泪的笑,其中隐藏着深沉的哀痛。
这是《范进中举》笑的三重奏中的第二重奏。
1、出洋相中举对于封建士子来说是鲤鱼跳龙门,是时来运转大翻身的天大喜事,但吴敬梓首先不是写范进如何荣宠,而是写他如何发疯;不是写他如何脱下布衣换上官服,夸耀乡邦,而是写他洋相出尽贻笑邻里。
请看他中举发疯的狼狈相:走出门不多路,一脚踹在塘里,挣起来,头发都跌散了,两手黄泥,淋淋漓漓一身的水,众人拉他不住,拍着,笑着,一直走到集上去了。
……我们也忍不住笑:天大的喜事变成飞来的横祸,无上的荣宠却需要挨打挨揍,科举选拔的“真才”竟是一个疯子,“为国求贤”的“抡才大典”不过是一出令人捧腹的滑稽剧!从这些不和谐的音调里人们听到的是嘲笑。
2、病理解剖报告但吴敬梓并不以写出表面的可笑为目的,并不停留在写滑稽剧、闹剧,他从范进同周围人物之间的关系着眼,深入地揭示发疯的社会根据和心理根据,揭示了范进的病症历史,使《范进中举》成为一份精确的病理解剖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