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源性疾病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PPT
合集下载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PPT课件
4
三、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指所摄入体内的食物中的某些组分, 作为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发生的一种 变态反应性疾病。
【症状】皮肤瘙痒、哮喘、荨麻疹、胃肠功能紊 乱等
【常见过敏食物】
– 乳、蛋、花生、豆类、麦、水产品、坚果
【流行病学特征】
– 随年龄降低、实际发病率低。
• 注意:转基因食物的致敏性。
1
第八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2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一、概念及范畴
【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 因子引起的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 病。
【范畴】
– 食物中毒 –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 食源性寄生虫病 – 人畜共患传染病 – 食物过敏,等
3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 炭疽 • 口蹄疫 • 结核病 • 布氏杆菌病 • 疯牛病 • 猪链球菌病 • 禽流感
表1 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季度分布
季 度 报告起数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1
32
792
27
2
59
1947
59
3
97
3331
80
4
32
1313
18
合计
220
7383
184
9
表2 食物中毒原因分类
中毒原因 微生物性 化学性
有毒动植物及 毒蘑菇
不明原因 合计
报告起数 81 40
77
22 220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17
第三节 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 赤霉病麦中毒(镰刀菌)
– 麦类、玉米等谷物
• 霉变甘蔗中毒(甘蔗节菱孢霉)
– 甘蔗
• 参见P442-443
18
三、食物过敏
【食物过敏】指所摄入体内的食物中的某些组分, 作为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发生的一种 变态反应性疾病。
【症状】皮肤瘙痒、哮喘、荨麻疹、胃肠功能紊 乱等
【常见过敏食物】
– 乳、蛋、花生、豆类、麦、水产品、坚果
【流行病学特征】
– 随年龄降低、实际发病率低。
• 注意:转基因食物的致敏性。
1
第八章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2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一、概念及范畴
【食源性疾病】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 因子引起的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 病。
【范畴】
– 食物中毒 – 食源性肠道传染病 – 食源性寄生虫病 – 人畜共患传染病 – 食物过敏,等
3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 炭疽 • 口蹄疫 • 结核病 • 布氏杆菌病 • 疯牛病 • 猪链球菌病 • 禽流感
表1 食物中毒事件报告季度分布
季 度 报告起数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1
32
792
27
2
59
1947
59
3
97
3331
80
4
32
1313
18
合计
220
7383
184
9
表2 食物中毒原因分类
中毒原因 微生物性 化学性
有毒动植物及 毒蘑菇
不明原因 合计
报告起数 81 40
77
22 220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17
第三节 真菌毒素和霉变食品中毒
• 赤霉病麦中毒(镰刀菌)
– 麦类、玉米等谷物
• 霉变甘蔗中毒(甘蔗节菱孢霉)
– 甘蔗
• 参见P442-443
18
2024版食源性疾病培训完整ppt课件
05
断
临床表现
01 胃肠道症状
恶心、呕吐、腹痛、腹泻 等
03 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头晕、乏力、失眠
等
02 肝肾损害症状
黄疸、肝区疼痛、蛋白尿
等
04 过敏反应
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
诊断标准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 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鉴别诊断
与食物中毒、急性胃肠炎 等疾病进行鉴别
实验室检查
03
列举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种类,以及这些病原在各类食
品中的分布情况。
监测与报告
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介绍我国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的建设 情况,包括监测网络、监测内容和方 法等。
监测数据分析与应用
分析监测数据在食源性疾病预防和控 制中的应用,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科 学依据。
报告流程和制度
详细阐述食源性疾病的报告流程、报 告时限和报告要求等,强调及时、准 确报告的重要性。
提升了应急处置能力
通过模拟演练和案例分析,学员们对食源性疾病暴发的应急处置流程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提 高了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食源性疾病防控工作展望
1 2
加强食品安全监管 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提高监管水平和 效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饮食安全。
推广健康饮食知识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向公众普及健康饮食知识, 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04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食品安全法规与标准
01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0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 02 食品生产经营者的法律责任与义务
食品加工过程控制
原料采购与验收
建立严格的原料采购和验 收制度,确保原料符合食 品安全标准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课件完整版
食源性疾病培训ppt 课件完整版
目录
CONTENTS
• 食源性疾病概述 • 常见食源性疾病介绍 • 预防与控制策略 • 应急处置与报告制度 • 实验室检测技术在食源性疾病中
的应用 • 提高公众对食源性疾病认识和防
范意识
01
食源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 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 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引导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检查食品标签和保质期,
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加强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食品安全教育工作
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课程 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相关课 程,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食品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食堂和配餐管理 严格规范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食堂和配餐管理,确 保食品来源可靠、加工过程卫生、食品留样等制度得到有 效执行。
病毒性食物中毒
诺如病毒感染
由诺如病毒引起,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症状。常见于贝类海鲜、 生菜等食品。
轮状病毒感染
由轮状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多发生在 婴幼儿中,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
寄生虫感染
贾第鞭毛虫感染
由贾第鞭毛虫引起,以腹泻、腹痛、发热为主要症状。多因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污 染的饮用水而感染。
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发展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发自动化、智能 化的食源性致病菌和毒素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和 准确性。
新型疫苗和药物研发
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疫苗和药物研发将成为未 来研究的热点,为预防和治疗食源性疾病提供 新的手段。
06
提高公众对食源性 疾病认识和防范意 识
目录
CONTENTS
• 食源性疾病概述 • 常见食源性疾病介绍 • 预防与控制策略 • 应急处置与报告制度 • 实验室检测技术在食源性疾病中
的应用 • 提高公众对食源性疾病认识和防
范意识
01
食源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 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 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引导消费者在购买食品时选择正规渠道,注意检查食品标签和保质期,
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加强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食品安全教育工作
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课程 在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将食品安全教育纳入相关课 程,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活动等方式,提高学生们的食品 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加强食堂和配餐管理 严格规范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的食堂和配餐管理,确 保食品来源可靠、加工过程卫生、食品留样等制度得到有 效执行。
病毒性食物中毒
诺如病毒感染
由诺如病毒引起,以急性胃肠炎为主要症状。常见于贝类海鲜、 生菜等食品。
轮状病毒感染
由轮状病毒引起,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多发生在 婴幼儿中,通过污染的水源或食物传播。
寄生虫感染
贾第鞭毛虫感染
由贾第鞭毛虫引起,以腹泻、腹痛、发热为主要症状。多因食用未煮熟的肉类或污 染的饮用水而感染。
智能化检测技术的发展
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开发自动化、智能 化的食源性致病菌和毒素检测技术,提高检测效率和 准确性。
新型疫苗和药物研发
针对食源性致病菌的疫苗和药物研发将成为未 来研究的热点,为预防和治疗食源性疾病提供 新的手段。
06
提高公众对食源性 疾病认识和防范意 识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课件
感染型 毒素型 混合型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感染型——侵襲型
典型——變形桿菌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毒素型
典型——金黃色葡萄球菌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混合型
病原菌進入腸道後,除侵入黏膜引起腸黏膜 的炎性反應外,還產生腸毒素,引起發熱和急性 胃腸道症狀等。
典型——副溶血弧菌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第一節 食源性疾病
暴飲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腸炎
食源性腸道傳染病
食物過敏
食源性寄生蟲病 慢性毒害
均不屬於 食物中毒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總論
細菌性食物中毒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指因攝入 被致病性細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我國近年來以沙門菌、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 次為副溶血弧菌
防治措施 1、治療 ① 對症治療 ② 特殊治療:一般不必使用抗生素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2、預防 ① 加強衛生宣教 ② 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熱 ③ 食物低溫或通風陰涼保存 ④ 食品加工人員定期體檢 ⑤ 加強食品衛生品質檢查和監督管理 ⑥ 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檢測技術
針對病原菌特點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2、預防 ① 加強衛生宣教 ② 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熱 ③ 食物低溫或通風陰涼保存 ④ 食品加工人員定期體檢(化膿——調離) ⑤ 加強食品衛生品質檢查和監督管理 ⑥ 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檢測技術
針對病原菌特點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毒素型——金葡菌、肉毒梭菌 4、肉毒梭菌食物中毒p457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及來源 中毒食品: 動物性食品,尤其是畜肉及製品,其次為禽、蛋及乳類 污染來源: 糞便→水源、土壤、手→食物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感染型——侵襲型
典型——變形桿菌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毒素型
典型——金黃色葡萄球菌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混合型
病原菌進入腸道後,除侵入黏膜引起腸黏膜 的炎性反應外,還產生腸毒素,引起發熱和急性 胃腸道症狀等。
典型——副溶血弧菌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第一節 食源性疾病
暴飲暴食引起的急性胃腸炎
食源性腸道傳染病
食物過敏
食源性寄生蟲病 慢性毒害
均不屬於 食物中毒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總論
細菌性食物中毒 (bacterial food poisoning):指因攝入 被致病性細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的食物中毒
我國近年來以沙門菌、變形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其 次為副溶血弧菌
防治措施 1、治療 ① 對症治療 ② 特殊治療:一般不必使用抗生素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2、預防 ① 加強衛生宣教 ② 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熱 ③ 食物低溫或通風陰涼保存 ④ 食品加工人員定期體檢 ⑤ 加強食品衛生品質檢查和監督管理 ⑥ 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檢測技術
針對病原菌特點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2、預防 ① 加強衛生宣教 ② 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熱 ③ 食物低溫或通風陰涼保存 ④ 食品加工人員定期體檢(化膿——調離) ⑤ 加強食品衛生品質檢查和監督管理 ⑥ 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檢測技術
針對病原菌特點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毒素型——金葡菌、肉毒梭菌 4、肉毒梭菌食物中毒p457
第二節 細菌性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及來源 中毒食品: 動物性食品,尤其是畜肉及製品,其次為禽、蛋及乳類 污染來源: 糞便→水源、土壤、手→食物
2024版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ppt课件
数据分析
运用统计学、流行病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发现食源性疾 病的流行规律、危险因素等,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使分析结果更加直观易懂, 便于决策者和公众理解。
13
04
监测工作实施与管理
2024/1/28
14
监测计划制定
确定监测目标
明确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种 类、范围和时间等。
6
定义与分类
2024/1/28
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 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 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分类
可分为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 植物性和寄生虫性四大类。
7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食品污染、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食品中天然毒 素等。
危险因素
结果解读
结合专业知识,对监测结果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报告撰写
按照规范格式和要求,撰写监测报告,明确报告目的、方法、结果和 结论,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2024/1/28
21
风险评估与预警
2024/1/28
风险评估
根据监测数据和历史资料,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对食源性 疾病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
28
经验教训分享
2024/1/28
强化跨部门协作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加强跨部门之间 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
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核心,需要加强对数据 收集、整理和分析环节的把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是预防和控制 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运用统计学、流行病学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挖掘,发现食源性疾 病的流行规律、危险因素等,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数据可视化
通过图表、地图等形式将数据呈现出来,使分析结果更加直观易懂, 便于决策者和公众理解。
13
04
监测工作实施与管理
2024/1/28
14
监测计划制定
确定监测目标
明确监测的食源性疾病种 类、范围和时间等。
6
定义与分类
2024/1/28
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而进入人 体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生物性病 原体)等致病因子所造成的疾病。
分类
可分为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 植物性和寄生虫性四大类。
7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主要包括食品污染、食品腐败变质、 食品添加剂使用不当、食品中天然毒 素等。
危险因素
结果解读
结合专业知识,对监测结果进行深入解读,分析可能的原因和影响 因素,提出针对性的防控建议。
报告撰写
按照规范格式和要求,撰写监测报告,明确报告目的、方法、结果和 结论,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
2024/1/28
21
风险评估与预警
2024/1/28
风险评估
根据监测数据和历史资料,运用风险评估模型和方法,对食源性 疾病的发生概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和预测。
28
经验教训分享
2024/1/28
强化跨部门协作 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涉及多个部门,需要加强跨部门之间 的沟通与协作,形成合力。
提高数据质量 数据质量是食源性疾病监测工作的核心,需要加强对数据 收集、整理和分析环节的把控,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食源性疾病的认识和防范意识,是预防和控制 食源性疾病的重要手段。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课件
食物过敏
由食物中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慢性中毒性疾病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二、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
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
急性、亚急性疾病 细菌性食物中毒
人与人直接传染
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动物性食物中毒
植物性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A);食物中毒(B) 食用被霍乱沙门菌污染的猪肉而感染霍乱 A 食用大量海鲜导致过敏 A 食用了被绦虫囊尾蚴污染的猪肉而引起的囊尾蚴病 A 禽流感 A 长期食用被黄曲霉毒素污染的食物而诱发的肝癌 A 暴饮暴食造成的急性胃肠炎 C 误将亚硝酸钠当成食盐食用而造成的紫绀 AB
(一)概念
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
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病。
(二)基本要素 传播媒介——食物 病原物质——食物中的致病因子
生物性 化学性 物理性
临床特征——急/慢性中毒或感染
第一节 食源性疾病
(三) 范畴
食物中毒
经食物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水
食源性寄生虫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
针对病原菌特点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毒素型——金葡菌、肉毒梭菌 3、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p455
病原学特点 相对耐热 ,70℃ 1 h灭活 在室温条件下,温度升高,肠毒素生成越快 肠毒素耐热,100℃ 30 m灭活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中毒食品及来源
中毒食品:
营养丰富且含水分较多的食品——乳类及乳制品、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
2、预防 ① 加强卫生宣教 ② 防止污染避免生熟交叉污染,食前充分加热 ③ 食物低温或通风阴凉保存 ④ 食品加工人员定期体检(化脓——调离) ⑤ 加强食品卫生质量检查和监督管理 ⑥ 建立快速、可靠的病原菌检测技术
食源性疾病 PPT课件
2010年度, 共报告学生食物中毒146起,中毒4843人,死亡4人。 其中108起发生于学校集体食堂,中毒3796人,死亡2人
(五)食物中毒分为五类
细菌性食物中毒 真菌及其毒素食物中毒 动物性食物中毒 有毒植物食物中毒 化学性食物中毒
五、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全面贯彻《食品安全法》、加强食品卫 生监督管理是根本措施 •GMP、HACCP进行生产 •也需要接触食品人员加强防范意识。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分类 1. 感染型
通常伴有发热,中毒潜伏期较长 2 .毒素型
很少有发热症状,中毒潜伏期差异较大 3 .混合型
感染型
细菌 食物 肠道生长繁殖,附于肠粘膜上皮或 粘膜下固有层 肠粘膜充血、水肿、渗出等 炎性病理变化
侵入固有层者的病原菌
为区域淋巴组织中巨噬细胞吞噬 ,并在胞
质中继续生长繁殖
3.食物中毒原因分布特点
2010年度中国食物中毒情况
起数431, 中毒人数13095 , 死亡154
起数
微生物
172
化学性
79
有毒动植物 125
不明原因 55
中毒人数 7595 1274 2823 1403
死亡 5
57 80 12
4 .病死率特点
以化学性中毒最多,其次为有毒动物、植物
5 .发生场所特点 •集体食堂最多 副溶血性弧菌、蜡样芽胞杆菌和沙门氏菌引起的微生物性中毒 和菜豆加热温度不够引起的有毒动植物中毒, 是集体食堂发生食物中毒的主要原因 •饮食服务单位次之 •家庭第三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
食源性疾病
一、食源性疾病概述 (一)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是指通过食物传播的方式和途径,致使病原物 质进入人体并引起的中毒性或感染性疾病
食源性疾病医学课件
食源性疾病医学课 件
2023-11-11
目 录
• 食源性疾病概述 • 食源性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 食源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食源性疾病的热点问题与挑战 • 食源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01
食源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食源性疾病定义
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随访观察
对治愈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以了解是否有复发或后遗症。
04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食品生产的卫生安全措施
实施严格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生产全过 程符合卫生标准。
强化食品生产人员的卫生管理,执行健康检查和岗前培 训,确保工作人员不带有致病菌。
定期对食品生产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物理性食源性疾病
1 2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主要通过放 射性水、食品等传播,导致基因突变、癌症等疾 病。
金属异物混入食品
金属异物混入食品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如鱼刺、 铁钉等,可能导致消化道损伤、感染等疾病。
3
玻璃碎屑混入食品
玻璃碎屑混入食品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如水果、 蔬菜等中混入玻璃碎片,可能导致消化道穿孔、 出血等疾病。
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
01
02
03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食源 性疾病,主要通过污染的 海鲜、水源等传播,导致 肝炎、肝衰竭等疾病。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食源 性疾病,主要通过污染的 水源、食品等传播,导致 肝炎、肝衰竭等疾病。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 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食品 、水源等传播,导致胃肠 炎、腹泻等疾病。
2023-11-11
目 录
• 食源性疾病概述 • 食源性疾病的病因和病理生理 • 食源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 食源性疾病的热点问题与挑战 • 食源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01
食源性疾病概述
定义与分类
食源性疾病定义
指食品中致病因素进入人体引起的感染性、中毒性等疾病。
随访观察
对治愈的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以了解是否有复发或后遗症。
04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食品生产的卫生安全措施
实施严格的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确保食品生产全过 程符合卫生标准。
强化食品生产人员的卫生管理,执行健康检查和岗前培 训,确保工作人员不带有致病菌。
定期对食品生产场所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卫生。
物理性食源性疾病
1 2
放射性污染
放射性物质污染导致的食源性疾病,主要通过放 射性水、食品等传播,导致基因突变、癌症等疾 病。
金属异物混入食品
金属异物混入食品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如鱼刺、 铁钉等,可能导致消化道损伤、感染等疾病。
3
玻璃碎屑混入食品
玻璃碎屑混入食品导致的食源性疾病,如水果、 蔬菜等中混入玻璃碎片,可能导致消化道穿孔、 出血等疾病。
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病毒性食源性疾病
01
02
03
甲型肝炎
甲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食源 性疾病,主要通过污染的 海鲜、水源等传播,导致 肝炎、肝衰竭等疾病。
戊型肝炎
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食源 性疾病,主要通过污染的 水源、食品等传播,导致 肝炎、肝衰竭等疾病。
轮状病毒感染
轮状病毒引起的食源性疾 病,主要通过污染的食品 、水源等传播,导致胃肠 炎、腹泻等疾病。
《食源性疾病监测》课件
《食源性疾病监测》 ppt课件
目录 CONTENT
• 食源性疾病监测概述 • 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 食源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食源性疾病监测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 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 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 疾病。
VS
详细描述
病毒性和毒素性食源性疾病通常由食品中 的病毒或毒素引起,如甲型肝炎病毒、轮 状病毒等。这些病毒和毒素可能通过食品 传播给人类,导致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 卫生监管、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等 。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01
02
03
04
数据收集不全
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破坏国际声誉
食源性疾病爆发可能对国 家形象和国际声誉造成不 良影响,影响国际贸易和 旅游产业。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和控制食源性疾病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爆发,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 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监测结果可反映食品安全状况,为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依据,促 进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
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置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针对食源性疾病的应急预案,明 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
应急处置实施
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迅速启动 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 展。
04
食源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总结词
由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
详细描述
目录 CONTENT
• 食源性疾病监测概述 • 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 • 食源性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 食源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 总结与展望
01
食源性疾病监测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 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起的、通常 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 疾病。
VS
详细描述
病毒性和毒素性食源性疾病通常由食品中 的病毒或毒素引起,如甲型肝炎病毒、轮 状病毒等。这些病毒和毒素可能通过食品 传播给人类,导致食物中毒和其他疾病。 预防措施包括加强食品生产和销售环节的 卫生监管、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等 。
05
总结与展望
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01
02
03
04
数据收集不全
病的认知和预防意识。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破坏国际声誉
食源性疾病爆发可能对国 家形象和国际声誉造成不 良影响,影响国际贸易和 旅游产业。
食源性疾病监测的重要性
及时发现和控制食源性疾病
通过监测可以及时发现食源性疾病爆发,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疾病 传播,保护公众健康。
提高食品安全水平
监测结果可反映食品安全状况,为制定食品安全政策提供依据,促 进食品安全水平的提高。
食源性疾病的应急处置
应急预案制定
制定针对食源性疾病的应急预案,明 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
应急处置实施
一旦发生食源性疾病事件,迅速启动 应急预案,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发 展。
04
食源性疾病的案例分析
案例一:细菌性食源性疾病
总结词
由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常见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等。
详细描述
食源性疾病及其预防精PPT课件
(三)食物中毒的发病特点
1、潜伏期短,来势急剧,呈爆发性,短时间内可有多数人发 病,发病曲线呈突然上升趋势 2、发病与食物有关,病人有食用同一污染食物史,流行波及 范围与污染食物供应范围相一致,停止污染食物供应后,流行 即告结束,发病曲线无余波 3、中毒病人临床表现基本相似,以胃肠道症状为主 4、人与人之间无直接传染性
2、真菌及其毒素中毒(mycotoxic fungi) 指食用被真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急性疾病,其发病 率较高,死亡率也较高。如赤霉病麦、霉变甘蔗中毒等 3、动物性食物中毒:指食用动物性有毒食品而引发的食物中毒。 发病率与病死率均较高。主要有两大类食品:一是天然含有有 毒成份的动物性食品;二是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有毒成分的 动物性食品。我国主要是河豚鱼中毒
2020/9/3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12
(三)食物过敏的症状
皮肤瘙痒、哮喘、荨麻疹、胃肠功能紊乱、食物过敏等
(四)食物过敏的流行病学特征
1.婴幼儿及儿童的发病率高于成人 2.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降低 3.人群中实际发病率较低
2020/9/30
13
四、食物中毒
(一)食物中毒的概念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 :系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
1.细菌及其毒素;2.寄生虫和原虫;3.病毒和立克次体;4.有 害动物;5.有害植物;6.真菌毒素;7.化学性污染;8.目前尚 未明确的因子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自学
三、食物过敏
(一)食物过敏的概念
1.食物过敏(food allergy)概念:指所摄入体内的食物中的某 些组成成分,作为抗原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而发生的一种变 态反应性疾病 2.食物过敏原(food allergen):指存在于食品中可以引发人体 食品过敏的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源性疾病发病原因及其预防措施 PPT
目录
1.1
食源性疾病的概述
1.2
食源性疾病的现状
1.3
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
1.4
食源性疾病的控制策略
1.1食源性疾病的概述
▪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 子引起的并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 病。
▪ 食源性疾病包括最常见的食物中毒、食源性肠道传 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肠胃炎、酒精中毒以及由食物 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1.3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
食源性 疾病发 生的因
素
环境变化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社会因素 生活方式的改变 其他因素
1.3.1环境变化
❖ 由于开放改革,大量农村人口无计划地向城市地区流动, 导致城市人口拥挤,居住条件变差,饮用水供应和废弃 物处理都处于重大压力之下,增加了食源性病原体传播 的机会。人口不断增长,农用化学物质和工业废弃物的 排放量不断增加,水体中有机物污染,重金属在农畜水 产品中富集,使污染加重(如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 兽药残留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目前,我国有 850条河、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51个程度严重。这些有毒化学物质可进入人类的食 物链,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而损害人体健康,降低人体抗 病力。2000年农业部对14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的 2110个样品检测,结果蔬菜中重金属超标的占23%;种 植业与养殖业造成源头污染,我国每年氮肥用量2500万 t,农药130万t,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3倍和2倍。二恶英污染又是一个环境污染主要案例(焚 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直接或间接污染肉、乳及水产, 使致癌致畸,直接致死量为砒霜的900倍[2]。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 由于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建立了食源性疾病年度 报告制度(即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其中美国食源性 疾病监测系统最完善,资料报告最多最完整),且漏报率相 当高,发达国家的漏报率高达90%,发展中国家在95%以 上。所以很难准确估计全球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据WHO 报告,食源性疾病的实际病例数要比报告的病例数300~ 500倍,报告的发病率不到实际发病率的10%。因此,所 得到的报告病例数仅是“冰山一角”。
❖ 这一切也清楚地表明,食源性疾病不会随着经 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减少或消失。无论 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品污染和食 源性疾病都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依然严重地 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因此,食品安全和 食源性疾病的控制已 流行病学监测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间全球食源性疾 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严重暴发流行。据报道,发达 国家每年大约有30%的人患食源性疾病。美国每年约有 7600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其中约5000人死亡。欧洲 一些国家的沙门氏菌感染病例增高到5倍。尽管现在还 没有关于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系统性报道,但发展 中国家的问题可能更严重。这些国家食源性疾病的种类 较多,常见的有霍乱、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沙门菌 感染等,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世界卫生组织 (WHO)统计报告表明,全球因食物污染而致病者已达数 亿人,每年约有几亿腹泻病例,导致约300万5岁以下儿 童死亡,其中约70%是因生物性污染的食品所致。在发 展中国家,估计每年腹泻及其相关疾病有2.7亿病例, 导致24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
▪ 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 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 人们为了除虫,大量使用剧毒农药喷洒蔬菜、水果;为 了提高瘦肉产量,盲目使用违禁激素(瘦肉精)喂猪;为 了增白面粉,随便使用吊白块;为了骗钱,将稻草沤水 兑色勾盐当酱油出售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 随着时代的改革变化,食品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普及和 食品贸易国际化,全球不断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如 比利时“二恶英事件”、英国“疯牛病”、日本的大肠 杆菌O157:H7食物中毒,以及我国暴光的阜阳劣质奶粉、 霉变毒米、苏丹红事件等,都使食品安全成为众人关注 的焦点,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
1.3.2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 超量使用、滥用添加剂或非法添加物;生产工 艺流程未能严格执行,微生物杀灭不全;生产 储存运输过程微生物引起腐败;应用新原料、 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如转基因 辐射食品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这些均可明 显增高食源性疾病的危险性。
❖ 我国虽有较健全的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但还没有健全的 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故难以估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 况。据卫生部统计,近几年我国食物中毒例数、人数、 死亡人数有较大上升,专家估计,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 少20~40万人,但统计报告的约2~4万,尚不到实际 1/10,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物中毒事件屡有发生 [2]。2002年,卫生部共接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 128起,7127人中毒,死亡138人;2003年重大食物中 毒事件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02年 比较,分别增加了196.7%、80.7%、134.1%。尽管各 级卫生部门在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 效措施,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产 销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取得了一 定效果。但从整体上看,各种生物性和化学污染尚未得 到根本控制,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仍非 常艰巨。
❖ 食源性疾病不但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造 成重大经济损失。美国每年约有7,600万例食 源性疾病病例,造成的经济负担高达1,100亿 元。澳大利亚估计每年因食源性疾病带来的经 济损失可达26亿澳元。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约 有2,366,000例病人,每年的医疗费和损失 约为3~7亿英镑。1986年引起全球恐慌的“疯 牛病”,共宰杀1100多万头病牛,经济损失达 数百亿英镑。1996年日本的大肠杆菌O157: H7食物中毒事件,约9000多人中毒,经济损失 惨重。近几年我国在这方面也造成了上千万元 的经济损失和严重影响了食品企业的声誉。
目录
1.1
食源性疾病的概述
1.2
食源性疾病的现状
1.3
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
1.4
食源性疾病的控制策略
1.1食源性疾病的概述
▪ 食源性疾病是指通过摄食进入人体内的各种致病因 子引起的并通常具有感染性质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 病。
▪ 食源性疾病包括最常见的食物中毒、食源性肠道传 染病、食源性寄生虫病、食源性变态反应性疾病、 暴饮暴食引起的急性肠胃炎、酒精中毒以及由食物 中有毒有害污染物引起的中毒性疾病。
1.3食源性疾病发生的因素
食源性 疾病发 生的因
素
环境变化 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社会因素 生活方式的改变 其他因素
1.3.1环境变化
❖ 由于开放改革,大量农村人口无计划地向城市地区流动, 导致城市人口拥挤,居住条件变差,饮用水供应和废弃 物处理都处于重大压力之下,增加了食源性病原体传播 的机会。人口不断增长,农用化学物质和工业废弃物的 排放量不断增加,水体中有机物污染,重金属在农畜水 产品中富集,使污染加重(如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 兽药残留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目前,我国有 850条河、130多个湖泊和近海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其中51个程度严重。这些有毒化学物质可进入人类的食 物链,通过食物进入人体而损害人体健康,降低人体抗 病力。2000年农业部对14个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的 2110个样品检测,结果蔬菜中重金属超标的占23%;种 植业与养殖业造成源头污染,我国每年氮肥用量2500万 t,农药130万t,单位面积使用量分别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3倍和2倍。二恶英污染又是一个环境污染主要案例(焚 烧废弃物、汽车尾气)直接或间接污染肉、乳及水产, 使致癌致畸,直接致死量为砒霜的900倍[2]。
大家学习辛苦了,还是要坚持
继续保持安静
❖ 由于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建立了食源性疾病年度 报告制度(即美国、英国、加拿大、日本,其中美国食源性 疾病监测系统最完善,资料报告最多最完整),且漏报率相 当高,发达国家的漏报率高达90%,发展中国家在95%以 上。所以很难准确估计全球食源性疾病的发病率。据WHO 报告,食源性疾病的实际病例数要比报告的病例数300~ 500倍,报告的发病率不到实际发病率的10%。因此,所 得到的报告病例数仅是“冰山一角”。
❖ 这一切也清楚地表明,食源性疾病不会随着经 济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而减少或消失。无论 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食品污染和食 源性疾病都尚未得到有效的控制,依然严重地 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安全。因此,食品安全和 食源性疾病的控制已 流行病学监测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间全球食源性疾 病发病率不断上升,且有严重暴发流行。据报道,发达 国家每年大约有30%的人患食源性疾病。美国每年约有 7600万人发生食源性疾病,其中约5000人死亡。欧洲 一些国家的沙门氏菌感染病例增高到5倍。尽管现在还 没有关于发展中国家食源性疾病的系统性报道,但发展 中国家的问题可能更严重。这些国家食源性疾病的种类 较多,常见的有霍乱、空肠弯曲菌、大肠杆菌、沙门菌 感染等,腹泻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世界卫生组织 (WHO)统计报告表明,全球因食物污染而致病者已达数 亿人,每年约有几亿腹泻病例,导致约300万5岁以下儿 童死亡,其中约70%是因生物性污染的食品所致。在发 展中国家,估计每年腹泻及其相关疾病有2.7亿病例, 导致24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
▪ 食源性疾患的发病率居各类疾病总发病率的前列, 是当前世界上最突出的卫生问题。
❖ 人们为了除虫,大量使用剧毒农药喷洒蔬菜、水果;为 了提高瘦肉产量,盲目使用违禁激素(瘦肉精)喂猪;为 了增白面粉,随便使用吊白块;为了骗钱,将稻草沤水 兑色勾盐当酱油出售等等,真是举不胜举。
❖ 随着时代的改革变化,食品生产经营规模的扩大普及和 食品贸易国际化,全球不断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如 比利时“二恶英事件”、英国“疯牛病”、日本的大肠 杆菌O157:H7食物中毒,以及我国暴光的阜阳劣质奶粉、 霉变毒米、苏丹红事件等,都使食品安全成为众人关注 的焦点,也再次敲响了食品安全问题的警钟。
1.3.2食品生产加工过程中的问题
❖ 超量使用、滥用添加剂或非法添加物;生产工 艺流程未能严格执行,微生物杀灭不全;生产 储存运输过程微生物引起腐败;应用新原料、 新技术、新工艺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如转基因 辐射食品已引起学术界的普遍关注),这些均可明 显增高食源性疾病的危险性。
❖ 我国虽有较健全的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但还没有健全的 食源性疾病监测体系,故难以估计食源性疾病的发病情 况。据卫生部统计,近几年我国食物中毒例数、人数、 死亡人数有较大上升,专家估计,每年食物中毒例数至 少20~40万人,但统计报告的约2~4万,尚不到实际 1/10,食品安全形势不容乐观,食物中毒事件屡有发生 [2]。2002年,卫生部共接到重大食物中毒事件报告 128起,7127人中毒,死亡138人;2003年重大食物中 毒事件379起,12876人中毒,323人死亡,与2002年 比较,分别增加了196.7%、80.7%、134.1%。尽管各 级卫生部门在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 效措施,积极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严厉打击产 销假冒伪劣和有毒有害食品的违法犯罪行为,取得了一 定效果。但从整体上看,各种生物性和化学污染尚未得 到根本控制,食品安全和食源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仍非 常艰巨。
❖ 食源性疾病不但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而且造 成重大经济损失。美国每年约有7,600万例食 源性疾病病例,造成的经济负担高达1,100亿 元。澳大利亚估计每年因食源性疾病带来的经 济损失可达26亿澳元。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约 有2,366,000例病人,每年的医疗费和损失 约为3~7亿英镑。1986年引起全球恐慌的“疯 牛病”,共宰杀1100多万头病牛,经济损失达 数百亿英镑。1996年日本的大肠杆菌O157: H7食物中毒事件,约9000多人中毒,经济损失 惨重。近几年我国在这方面也造成了上千万元 的经济损失和严重影响了食品企业的声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