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广州市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doc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3篇)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3篇)中学数学教学设计教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与教案篇一1、使学生熟悉字母表示数的意义,了解字母表示数是数学的一大进步;2、了解代数式的概念,使学生能说出一个代数式所表示的数量关系;3、通过对用字母表示数的。
讲解,初步培育学生观看和抽象思维的力量;4、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深刻体会从特别到一般的的数学思想方法。
1、学问构造:本小节先回忆了小学学过的字母表示的两种实例,一是运算律,二是公式,从中看出字母表示数的优越性,进而引出代数式的概念。
2、教学重点分析:教科书,介绍了小学用字母表示数的实例,一个是运算律,一个是常用公式,上述两种例子应用广泛,且能很好地表达用字母表示数所具有的简明、普遍的优越性,用字母表示是数学从算术到代数的一大进步,是代数的显著特点。
运用算术的方法解决问题,是小学学生的思维方法,现在,从详细的数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渗透了抽象概括的思维方法,在熟悉上是一个质的飞跃。
对代数式的概念课文没有直接给出,而是用实例形象地说明白代数式的概念。
对代数式的概念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1)从详细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是抽象思维的开头,表达了特别与一般的辨证关系,用字母表示数具有简明、普遍的优越性。
(2)代数式中并不要求数和表示数的字母同时消失,单独的一个数和字母也是代数式。
如:2,m都是代数式。
等都不是代数式。
3、教学难点分析:能正确说出一个代数式的数量关系,即用语言表达代数式的意义,肯定要理清代数式中含有的各种运算及其挨次。
用语言表达代数式的意义,详细说法没有统一规定,以简明而不引起误会为动身点。
如:说出代数式7(a-3)的意义。
分析 7(a-3)读成7乘a减3,这样就产生歧义,毕竟是7a-3呢?还是7(a-3)呢?有模棱两可之感。
代数式7(a-3)的最终运算是积,应把a-3作为一个整体。
所以,7(a-3)的意义是7与(a-3)的积。
4、书写代数式的留意事项:(1)代数式中数字与字母或者字母与字母相乘时,通常把乘号简写作“·”或省略不写,同时要求数字应写在字母前面。
初中数学学案设计教案
初中数学学案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能够判断两个多边形是否相似。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如果两个多边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那么这两个多边形叫做相似多边形。
2.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1)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边的比相等。
(3)相似多边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的比相等,对应边上的高也成比例。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及其性质。
2. 教学难点: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应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相似的图形,如树叶、卫星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2. 新课导入:介绍相似多边形的定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推理等过程,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3. 课堂讲解:讲解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并通过例题演示如何应用这些性质。
4.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相似多边形的性质及其应用。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巩固。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学会如何应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反馈和指导。
数学人教版八年级上册中点专题——倍长中线法
《中点专题——倍长中线》教学设计科目数学时间2016年9月8日课题中点专题——倍长中线课型新授课教学内容分析在三角形或有关复合图形中中点的问题经常出现,若能以一个专题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学生会掌握得更好。
倍长中线的方法是在人教版八上数学《全等三角形》有关的习题出现,它是以学生已学的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为载体,在知识储备上是没问题的。
学情分析作辅助线解题对于学生来说是薄弱点,此专题更适合在初三中点专题学习中,在讲完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三角形的中位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等有关图形的辅助线添加后学习,有助于他们对中点出现的情况系统归纳。
由于晒课的时间限制,本节晒课的学生是我校新学年刚升上初三的学生,他们大部分基础较薄弱,抽象思维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也较欠缺。
学习目标知识技能1、理解倍长中线的意义,掌握添加辅助线的方法。
2、能从复合图形中抽象出适用倍长中线法解题的基础图形特点,灵活运用这种方法转移相等的边或角。
3、经历观察、猜想、推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
数学思想初步体会转化、类比的数学思想并养成归纳问题的良好习惯,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复合图形中利用倍长中线法解决问题过程,培养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成功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理解倍长中线的意义和添加辅助线的方法;2、学会辨别适用倍长中线法的图形特点。
教学难点:在复合图形中抽象出适用倍长中线法解题的图形部分,正确作图。
学习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启发引导教学资源PPT课堂教学实施设计教学流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中点情况引入一、情况引入:分别提问:若中点出现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上、等腰三角形的底边上、三角形的两边上、三角形的一条边上,你会想到什么?1.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定理: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2. 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定理: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 底边上的高= 顶角平分线3. 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 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4. 三角形中线:提出质疑:三角形的中线没有定理,若有这样的条件,应怎样解决,下面我们一起来探究。
初中数学老师的教案范例
初中数学老师的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能够熟练运用平方根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平方根的概念及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平方根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平方根的相关素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回顾: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如算术平方根、平方等。
(2)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平方根吗?请大家猜测一下,平方根是什么?2. 探究新知:(1)实验观察: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素材,进行实验观察,探究平方根的性质。
(2)猜想与验证:引导学生提出猜想,并通过实验验证猜想的正确性。
(3)总结规律:引导学生总结平方根的定义和性质。
3. 巩固新知:(1)例题讲解:讲解一些关于平方根的例题,让学生掌握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2)练习巩固: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4. 拓展与应用:(1)解决问题:让学生运用平方根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如计算面积、体积等。
(2)总结归纳:让学生总结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5. 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平方根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6. 布置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平方根的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猜测、验证等过程,让学生掌握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求一个数的平方根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同时,要注重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
广东初中数学教案
广东初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平方根的概念,掌握平方根的性质。
2. 能够求一个数的平方根,以及求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方法。
教学难点:1. 平方根的概念的理解。
2. 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的方法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平方的概念,让学生举例说明平方的意义。
2. 提问:那么,平方根是什么意思呢?二、新课讲解(15分钟)1. 讲解平方根的概念: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另一个数,那么这个数叫做另一个数的平方根。
2. 讲解平方根的性质:a) 任何正数都有两个平方根,它们互为相反数。
b) 0的平方根是0。
c) 负数没有平方根。
3. 讲解如何求一个数的平方根:a) 如果一个数是正数,它的平方根有两个,我们可以用平方根的定义来求解。
b) 如果一个数是0,它的平方根就是0。
c) 如果一个数是负数,它没有平方根。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平方根的概念和求法。
2. 教师挑选一些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总结与拓展(5分钟)1. 让学生总结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
2. 提问: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有什么应用呢?五、课后作业(5分钟)1. 让学生完成课后作业,巩固平方根的知识。
2. 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索平方根的更多性质和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练习,让学生掌握了平方根的概念和性质,能够求一个数的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平方根的概念,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来感受平方根的意义。
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课堂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在课后,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拓展学习,探索平方根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
中学数学教学设计一、教学任务及对象1、教学任务本教学设计针对的是中学数学课程,旨在通过系统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探索数学的奥秘,培养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技巧。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中学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及运用,涉及代数、几何、概率等多个领域。
通过本教学设计,希望学生能够掌握数学知识,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2、教学对象本教学设计适用于初中阶段的学生,他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已具备一定的成熟度,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然而,由于个体差异,学生在数学基础、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他们在数学学习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发挥团队合作精神,共同提高。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2)掌握数学符号、术语及其正确运用,提高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3)具备一定的数学推理和逻辑思维能力,能够分析、解决综合性的数学问题;(4)学会运用数学方法,如方程、不等式、函数、几何图形等,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5)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技能,提高计算速度和准确性。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2)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如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数学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体系;(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预习、复习、总结等,提高学习效率;(5)通过课后作业、实践活动等,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数学奥秘的热情;(2)引导学生正确看待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挫折,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毅力;(3)强调数学在科学、技术、社会等领域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4)培养学生严谨、细致、踏实的作风,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5)通过数学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创新意识,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中学教资数学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中学教资数学教学课题: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常见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并理解它们的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实际操作,学生将学会如何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性质和特征。
难点:应用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小组合作:促进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实际操作:通过制作模型或绘图,加深对几何概念的理解。
教学准备:几何图形模型或图片绘图工具小组活动指导手册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如建筑、艺术作品等,引发学生对几何学的兴趣。
2. 新课导入:简要介绍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利用模型或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几何图形,如三角形、四边形、圆形等。
3. 小组活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几何图形进行深入研究。
小组内讨论该图形的性质、特征,并尝试解答相关的问题。
4. 实际操作:每组学生利用绘图工具,绘制他们选择的几何图形。
鼓励学生尝试证明该图形的性质,如角度、边长等。
5. 小组分享:每组向全班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
其他小组进行评价和提问,促进全班交流。
学生分享他们在活动中的收获和感受。
7. 作业布置:分配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
8. 课后反思:教师根据学生的反馈和表现,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评价:通过小组活动、实际操作和分享,评估学生对几何图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收集学生的反馈,了解他们对教学活动的看法和建议。
教学设计:中学教资数学教学课题:探索分数的奥秘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学生将学会如何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以及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广州初中数学教案
广州初中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有理数的乘除法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运用有理数乘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内容:1. 有理数的乘法:同号相乘、异号相乘。
2. 有理数的除法:同号相除、异号相除。
3. 应用举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巩固有理数的加减法。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生活中有哪些场景需要用到有理数的乘除法吗?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讲解有理数的乘法: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
2. 讲解有理数的除法:同号相除得正,异号相除得负。
3. 举例说明,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乘除法的运算规则。
三、课堂练习(15分钟)1. 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2.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讲解和分析。
四、应用举例(10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有理数的乘除法进行解答。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加深记忆。
2. 强调有理数乘除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做到熟练掌握。
2. 举一反三,自主寻找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运用有理数乘除法进行解答。
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作业,检查掌握程度。
2. 在下一节课开始时,进行课堂测验,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
粤教版数学教案设计模板
课时:2课时年级:七年级教材版本:粤教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掌握三角形内角和定理;(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发现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探究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对数学美的感受;(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1. 三角形内角和的概念;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教学难点:1.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2.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2. 教学辅助工具:三角板、量角器、剪刀、胶水等;3. 学生分组。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三角形,引导学生回顾三角形的概念;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是多少度吗?二、探究新知1. 学生分组,每组准备一个三角形;2. 学生通过测量、折叠等方法,探究三角形内角和的规律;3. 各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得出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2. 学生回答,教师点评。
二、深化探究1. 教师展示不同类型的三角形,引导学生思考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应用;2. 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三角形进行探究,讨论如何应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决问题;3. 各组汇报探究结果,教师点评。
三、巩固练习1. 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2.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2. 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疑问。
初中数学师范生教案模板
教学对象:初中一年级学生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和分类常见的几何图形。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
2. 常见几何图形的识别与分类。
教学难点:1.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2. 几何图形分类的灵活运用。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课件。
2. 几何图形教具(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
3. 学生分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这些图形的名称。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几何图形吗?它们有什么特点?二、新课讲授1. 教师讲解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包括点、线、面等基本元素。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几何图形的构成,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出不同几何图形的特点。
3.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操作活动,如折叠、剪贴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几何图形。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进行几何图形识别活动,每组选择一个图形进行观察、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介绍。
2. 教师巡视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识别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2.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识别方法。
2. 引导学生回顾课堂活动,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六、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收集生活中常见的几何图形,进行分类整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帮助学生掌握了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和识别方法。
在课堂活动中,学生积极参与,表现出较强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在教学过程中,部分学生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仍有一定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初中数学教资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教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初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与运用初中数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包括整数、有理数、代数式、方程等;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归纳、推理等方法,解决与初中数学相关的问题;3.情感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态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初中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其中重点包括整数的运算、有理数的性质、代数式的化简和方程的解法。
教学难点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策略选择和思维方法的培养。
三、教学准备1.教学工具:黑板、彩色粉笔、教学课件;2.教学材料:课本、练习册、教学教案、学生学习笔记。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与热身(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展示一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回忆、巩固和拓展前期所学的内容。
2. 学习和探究(20分钟)整数的加减运算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展示,介绍整数的加减运算规则和运算性质,然后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
有理数的性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发现有理数的性质,如有理数的相反数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和演示。
代数式的化简教师通过讲解和示例展示,介绍代数式的基本概念和化简方法,然后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化简练习。
方程的解法教师通过讲解和实例演示,介绍方程的解法和求解思路,包括用试数法、套用公式法等方法。
3. 拓展与应用(15分钟)教师通过一些拓展和应用题目,引导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方法。
4. 总结与归纳(1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所学内容,提醒学生注意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并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5.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在家继续巩固和拓展所学的内容,并提醒学生按时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解题技巧掌握较好,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互动。
初中数学教师教案.doc
教学案例:解直角三角形(一)1. 使学生理解解直角三角形的意义。
教知识2. 使学生能够运用直角三角形的三种关系式解直角三学目标目角形。
标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运算能力。
目标德育通过解题、一题多解等教学,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
目标情感创设一个轻松、活泼的学习气氛,使学生想学、乐目标学、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教学重点正确运用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关系式解直角三角形。
教学方法引导发现法与讨论法有机结合教学用具微机、三角板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每个环节设计意图一、通过实例发现问题激情引趣导入引例:某钻井工人要在坡顶上钻一口井,新课坡底到坡顶的距离可以由测量得到,斜坡与水平面的夹角可由测角器测得。
如果你是一位工程师能否告诉钻井工人坡顶到水平面的距离为使学生在解决问题之后享受成功感。
多少?渗透数学知识其实,象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
比如:测来源于生产、生活量旗杆的高度;测量船与海岛的距离;求电线实践。
杆拉线的长度;求飞机与地面某控制点的距离等。
二、分析实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观察、以上的几个例子中是否有共同点?(都是归纳的能力。
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解决的问题)通过此例可使由直角三角形中除直角外的已知元素,求出学生会利用特殊角所有未知元素的过程,叫做解直角三角形。
的关系解特殊三角例 1:某旗杆垂直于地面,在距离形。
旗杆底部m的 A 点测得∠ BAC=60o。
求旗杆BC的高度,A、B两点的距离,及∠B的度数。
学生在解决此题时,有的利用特殊角的有关性质,有的利用三角函数,在教学时不用限制学生方法。
变一变,你还会吗?把∠ BAC=60o改为∠ BAC=63o.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会用到很多的三角函数的公式,教师要有意识地板书,为一会儿说明解直角三角形应用的公式作好准备。
比较各种解法,选取最优方法。
引导学生从计算的方便性,计算的准确性等方面比较。
从而归纳出在解直角三角形选取公式时宁乘毋除、取原避中的原则。
初中数学教资教案
初中数学教资教案导语:数学是一门理科学科,也是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
对于初中数学教师来说,掌握一套科学、系统的教案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一份教资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效果,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授课,使学生掌握初中数学课程要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提高解题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建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突出数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掌握数学解题方法和思维逻辑。
三、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黑板、粉笔、教学课件。
2. 教学材料:教科书、习题册、练习题。
四、教学过程本次授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环节:导入、知识讲解、例题演示、学生练习、梳理归纳和作业布置。
1. 导入(5分钟)引入一个与本节课相关的生活场景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预热学生的数学思维。
如:小明买了一条裤子,原价300元,现在打8折,你知道打完折后的价格是多少吗?2. 知识讲解(20分钟)通过教师讲解,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并结合实例进行讲解。
例如,介绍打折、加减、乘除等数学运算方法,并阐述其应用场景和解题思路。
3. 例题演示(15分钟)教师通过几个典型例题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的应用。
通过解题过程的详细说明,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思想逻辑。
4. 学生练习(2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出示若干练习题,让学生个别或小组合作完成练习。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鼓励学生提出疑问。
5. 梳理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知识点,同时强调解题技巧和注意事项。
6. 作业布置(5分钟)教师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应的作业,要求学生按时完成并交上。
同时提醒学生在作业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和解题思路。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清晰的教案设计,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高了数学解题能力,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
初中数学广东说课教案
初中数学广东说课教案教案标题:初中数学广东说课教案教案目标:1. 熟悉广东省初中数学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要求;2. 设计一堂符合广东省初中数学教学要求的教学活动;3.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初中数学中的“线性方程组”的解法。
教学重点:1. 理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及其解法;2. 掌握代入法和消元法解线性方程组的步骤;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理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及其解法;2.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板书工具;3. 学生练习册。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线性方程组”,并与学生讨论线性方程组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教学课件和板书,讲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和基本解法。
2. 重点讲解代入法和消元法的步骤,并与学生一起解决几个简单的线性方程组。
三、练习与巩固(20分钟)1. 学生个体练习:在学生练习册中完成指定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学生小组合作: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讨论并解决一些较难的线性方程组问题。
四、拓展与应用(15分钟)1. 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情境中。
2. 提供一些拓展题目,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更复杂的线性方程组问题。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和解题方法;2. 鼓励学生思考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教学延伸:1. 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对线性方程组的理解和解题能力;2. 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更多数学解题方法。
教学评估:1. 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练习和小组合作中的表现;2. 收集学生完成的练习册,检查他们对线性方程组的掌握程度;3. 针对学生的问题和困惑,进行个别辅导和解答。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线性方程组的概念和解法,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小组合作活动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
教资教案初中数学
教资教案初中数学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相似多边形的概念,掌握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能够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过程,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美妙和实际应用的价值。
教学重点:1. 相似多边形的概念及性质。
2. 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相似多边形的性质的理解和运用。
2. 解决实际问题时,如何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 学生准备笔记本和文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相似图形,如卫星图片、建筑物的图片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
2. 学生观察后,教师提问:“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相似图形的概念。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相似三角形,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两个三角形之间的相似关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相似三角形的性质。
2.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相似矩形,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两个矩形之间的相似关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相似矩形的性质。
3.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相似正方形,提问:“你们能发现这两个正方形之间的相似关系吗?”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出相似正方形的性质。
三、巩固练习(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相似多边形的题目,让学生独立解答。
2. 学生解答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四、拓展与应用(10分钟)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建筑设计、地图绘制等,让学生运用相似多边形的性质解决问题。
2. 学生解答后,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出相似多边形的性质。
2. 学生进行总结后,教师给出本节课的学习评价。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布置一些相似多边形的题目,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
初中数学教资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教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1.掌握数学运算中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数学分析能力;3.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1.掌握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理解数学运算与实际问题的应用关系。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2.实际问题与数学运算的应用。
3.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法和练习法相结合。
1.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的方式,向学生介绍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引导学生理解数学运算与实际问题的应用关系。
2.练习法:通过大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4.1 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前几节课所学的数学运算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个铺垫。
4.2 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1.首先,教师向学生介绍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包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
并向学生说明每种运算的定义和运算规则。
2.然后,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向学生讲解四则运算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3.最后,教师通过一些实际问题,向学生演示数学运算与实际问题的应用关系。
4.3 练习巩固1.教师设计一些简单的练习题,让学生动手进行计算。
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教师可以逐个点评学生的答案,并给予指导和讲解。
3.教师可以分组进行竞赛,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4.4 总结与拓展1.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概括。
2.教师可以提供一些更加复杂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拓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在讲解四则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时,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记忆力是不同的。
有些学生理解较快,可以正确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而有些学生则需要更多的练习和巩固。
初中数学教资教案设计
初中数学教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应能够: - 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巧; - 培养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二、教学重点初中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巧妙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例:老师出示一道有趣的数学问题:“小明买了5本书,每本书的价格是18元,他给了收银员100元,请问他应该找回多少钱?”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起他们的思考热情。
2. 讲授法通过讲解数学概念和运算技巧,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数学思维模式。
例:老师通过具体的实例,讲解如何进行两个分数的加减运算,并解析其中的规律和方法。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老师提供一个实际问题:“小明想要用三种不同大小的纸片拼成一个长方形,纸片的边长分别为2cm、4cm、8cm,请问他是否能够成功拼成一个长方形?”引导学生通过计算和推理来解决这个问题,并给予指导和评价。
4. 合作学习法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分享和交流,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例: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问题解答者、记录者和讨论者的角色,通过在小组内共同思考和讨论,解决一个数学问题,最后进行汇报和总结。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趣味性的问题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通过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运算技巧。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4. 合作学习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他们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六、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能力,进行教学评价。
可以采用口头评价和书面评价相结合的方式,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七、教学总结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初步掌握了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运算技巧,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年广州市中学数学教师教学设计
比赛通知
各区教育发展中心(教研室)中数科,各中学数学科:
广州市“卡西欧杯”中学数学教师“讲题比赛”各区已于上学期完成初赛,为了真正选拔出我市中学数学教师的教学能手,经研究决定,“讲题比赛”增设“教学设计比赛”,参赛者现场完成一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比赛获得一、二等奖的老师参加“讲题比赛”决赛。
请通知贵区(校)的参赛老师准时参加。
参赛对象:各区初赛后已上报的参赛名单(见附件)。
参赛时间:2016年3月20日上午9:00—11:30。
考点安排:广州市执信中学
说明:参赛者请自带钢笔和以下课本,并出示本人身份证。
高中参赛老师自带人教A版教材《数学·必修5》;
初中参赛教师自带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下)》。
不能带电脑和任何教学参考书。
广州市教育研究院数学科
广州市中学数学教学研究会
二〇一六年三月九日
附1:2016年“教学设计”参赛名单(高中)
附2:2016年“教学设计”参赛名单(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