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5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教学目标和要求: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整式多项式的项及其次数、常数项的概念.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培养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由单项式与多项式归纳出整式,这样更有利于学生把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迁移和知识结构体系的更新.3.初步体会类比和逆向思维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整式及多项式的有关概念,掌握多项式的定义、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难点:多项式的次数.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观察以上所得出的四个代数式与上节课所学单项式有何区别.(由学生小组派代表回答,教师应肯定每一位学生说出的特点,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的能力,同时又锻炼他们的口表能力.通过特征的讲述,由学生自己归纳出多项式的定义,教室可给予适当的提示及补充.)二、讲授新课:1.多项式:由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的多项式概念.上面这些代数式都是由几个单项式相加而成的.像这样,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做多项式(polynomial).在多项式中,每个单项式叫做多项式的项(term).其中,不含字母的项,叫做常数项(constantterm).例如,多项式3x2?2x+5有三项,它们是3x2,-2x,5.其中5是常数项.一个多项式含有几项,就叫几项式.多项式里,次数最高项的次数,就是这个多项式的次数.例如,多项式3x2?2x+5是一个二次三项式.注意:(1)多项式的次数不是所有项的次数之和;(2)多项式的每一项都包括它前面的符号.(教师介绍多项式的项和次数、以及常数项等概念,并让学生比较多项式的次数与单项式的次数的区别与联系,渗透类比的数学思想.) 2.例题:例1:判断:①多项式a3-a2b+ab2-b3的项为a3、a2b、ab2、b3,次数为12;②多项式3n4-2n2+1的次数为4,常数项为1.(这两个判断能使学生清楚的理解多项式中项和次数的概念,第(1)题中第二、四项应为-a2b、-b3,而往往很多同学都认为是a2b和b3,不把符号包括在项中.另外也有同学认为该多项式的次数为12,应注意:多项式的次数为最高次项的次数.)例2:指出下列多项式的项和次数:(1)3x-1+3x2;(2)4x3+2x-2y2.解:(1)三项,二次;(2)三项,三次.例3:指出下列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1)x3-x+1;(2)x3-2x2y2+3y2.解:(1)三次三项式;(2)四次三次式.例4:已知代数式3xn-(m-1)x+1是关于x的三次二项式,求m、n的条件.解:该多项式中的项次数分别为n、1和常数,又多项式为三次,即n=3;而该多项式至少有两项3xn和1,当m?1≠0时,该多项式即为三项式,与已知不符,所以m=1.(让学生口答例2、例3,老师在黑板上规范书写格式.讲述例2时应特别提醒学生注意,多项式的项包括前面的符号,多项式的次数应为最高次项的次数.在例3讲完后插入整式的定义:单项式与多项式统称整式(integralexpression).例4分析时要紧扣多项式的定义,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使学生透彻理解多项式的有关概念,培养他们应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课堂小结:①理解多项式的定义,能说出一个多项式是几次几项式,最高次数是几,分别由哪几项组成,各项的系数分别为多少,常数项为几.②这堂课学习了多项式,与前一节所学单项式合起来统称为整式,使知识形成了系统.(让学生小结,师生进行补充.)教学后记:从学生已掌握的列代数式入手,既复习了所学知识,又巧妙的引入了新知,介绍多项式的项、次数以及常数项的概念后,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一步一步的接近本节课学习的重点、难点.掌握了所有的概念后由学生自己举一些多项式的例子,这样更能反映出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同时也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最后列举几个例子,与学生一起完成.教学中一方面教师要示范严格的书写格式,另一方面也可使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体验一下老师是如何想的,如何来考虑问题的,然后由学生完成当堂课的练习,也可让一两位同学上黑板完成.要了解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本节课的内容,可由学生自己进行课堂小结,接着布置作业进一步巩固本课所学知识.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2【学习目标】1、理解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

2013-2014_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2)

2013-2014_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2)

xxx 中学教学计划学年 2013-2014级科七年级数学教师 xxxx2013年9 月1日一.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所代的七年级(4)(5)两个班,共有学生95人。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

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

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教学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注重对运算含义的理解。

鼓励学生自己归纳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注重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通过丰富的例子使学生经历语言叙述到代数式表示、代数式表示到语言叙述的双向过程。

注意所学内容的螺旋上升,避免“补充”内容(整式与整式运算的处理)。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充分挖掘和调用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实背量,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折纸、简单模型操作、画图与图案设计等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不宜用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设置丰富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不宜人为地分类。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调查以及与同学、教师的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注意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避免将对大数的感受过程处理成机械的计算,避免让学生死记制作统计图的步骤。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篇教案设计是改善课堂教学的一种更高层次的探究,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一项必要工作,它可以促进教学的系统化,使教师控制讲课节奏。

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方便大家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教学目标(一)通过复习一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不进位的口算,学生理解并控制一位数乘两位数进位乘法的口算办法,能正确地进行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二)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摆一摆,学生参加到学问的形成过程中,控制口算的办法,能够比拟娴熟地进行口算.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在理解的根底上,控制用一位数乘的口算过程.难点:理解并控制满十向前一位进“1〞的算理.教学过程设计(一)复习预备投影出示口算题:(用纸板笼罩,一题一题出示)10×514×2100×7130×220×334×2200×4210×3老师提问:14×2请你说一说口算过程.(学生答复10×2=20,4×2=8,20+8=28)老师追问:则你能不能说一说140×2又是怎样口算的呢?(同座位的两个小伴侣相互说一说)然后请同学答复(把140看成14个十,先用10个十乘以2是20个十也就是200,4个十乘以2是8个十也就是80,200加上80等于280)老师揭示课题:(板书: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二)学习新课出例如1:板书:口算14×3.想一想14×3的意义是什么?(3个14是多少)按照14×3的意义,用小棒摆出来.想口算的顺序,先拿出表示10×3=30,3个十的小棒是30,再拿出表示4×3=12,3个4的小棒是12,合起来是42,30+12=42.板书:14×3=42.比拟14×3与14×2两道口算的异同:(同桌或四人小组的同学相互启发进行研究)然后请同学答复:两道题口算过程是相同的.都是先乘以被乘数的十位上的数,再乘以个位上的数,只是14乘以3,个位上的数相乘,满了十,最后一步是整十加上两位数.做一做投影出示:16×2=25×2=要求同学在练习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再把这几道题分离写在小黑板上,请几个同学直接写在小黑板上.待同学写完后集体勘误.分离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16×2:10乘以2等于20,6乘以2等于12,20加上12等于32.26×3,25×2分离请同学相互说,集体说,个人说.反复表达口算过程.出例如2:板书:口算:140×3=请同学想一想应当怎样做,然后试做.(老师巡察,个别指导一下)做完后,小组同学相互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做的.集中起来说出不同的主意:因为14×3=42,则140×3只需在42后面添上一个0得420.把140看成14个十,14个十乘3得42个十,即420.3乘14得42,然后再在得数后面添上一个0.以上这几种算法,要给一定,尤其第三种办法,赋予褒扬和鼓舞.做一做投影出示:130×5=380×2=150×6=每人在自己本上直接写出结果.四人小组进行研究,能用几种办法说出口算过程.小结今日我们学习了“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在学习这局部内容时,要留意个位上、十位上满十向前一位进“1〞.(三)稳固反应1.根本练习:(投影出示)首先看完题后,想一想这里是什么意思,然后填在书上,填完后同桌两个同学相互说一说.最后集体勘误.2.填空练习:(投影出示)明确题目要求后,在课本上填括号.勘误时请同学说出口算过程,左面三道题,被乘数添一个0,再请同学说出结果,并表明口算过程.3.找伴侣游戏.15×318×212×514×435×2220×4240×325×4310×332×326×2160×616×514×336×2120×4160×5240×2260×2题目卡片贴在黑板上,(或在投影上一题一题出示)答案卡片发到同学手中,当题目出示后,答案就是它的伴侣.45366056708807201009109652960489072424809004805204.文字表达题.投影片出示,同学们在作业本上做.四个同学写在小黑板上,勘误时用.(1)乘数是7,被乘数是12,积是多少?12×7=84(2)250的3倍是多少?250×3=750作业:看书第1页.课堂教学设计表明本节课教学内容口算“一位数乘两位数、乘整百整十数〞.首先适量并有针对性的练习一些用一位数乘的不进位的乘法口算题,为学习新学问做预备.讲授新课例1时,抓住满十进一这一难点,以旧学问引出新学问,通过新旧学问的比拟,突出新旧学问的衔接点,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动口获取学问,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真正悟出新旧学问的内在联系.通过形式多样的练习,到达能精确、快速地口算的目的.板书设计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2【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受“提出问题—估算—口算—笔算〞的计算过程,在多样化的算法中能自主最优化。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4篇)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4篇)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4篇)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第1篇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第一课时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空间与图形”所要研究的基本问题,这些内容学生在前两个学段已经有所接触,本章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继续研究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首先研究相交的两条直线,这是后面学习垂直相交的必要基础也为后面学面直角坐标系奠定基石,因此本节课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3、教学的重点、难点:重点: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对顶角的性质和应用。

难点:理解对顶角性质的探索(确定重难点的依据:本节的学习目的是研究两条相交直线产生的四个角的关系,因此将邻补角、对顶角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作为本节的重点。

同学们刚刚开始接触几何,对推理说理不习惯也不熟悉,所以将理解对顶角相等的性质作为难点。

)4、教学目标:A:知识与技能目标(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会用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的简单推理和计算.B: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猜想、思考、交流、归纳、推理等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培养操作能力、动手能力。

(2).体会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思想方法.C: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1).感受图形中和谐美、对称美.(2).感受合作交流带来的成功感,树立自信心.(3).感受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使学生更加热爱数学二、学情分析: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对相交线和平行线有了直观的感性认识,且对互补和互余有了清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来学习邻补角和对顶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对新知识的应用充满好奇与期待.三、教法和学法:教法:叶圣陶先生倡导:解放学生的手,解放学生的脑,解放学生的时间.根据这一思想及我校初一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我采取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及多媒体辅助教学相结合的方法.学法:以学生分组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形式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四、教学过程:1课前准备:课件,剪刀,纸片,相交线模型2教学过程:设置以下六个环节环节一:情景屋(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动机)请学生欣赏观察图片,图片中有大桥上的钢梁和钢索,窗户的窗格都给我们以相交线平行线的形象,让学生感受到相交线平行线在我们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由此产生研究它们了解它们的兴趣和欲望,适时的给出本章课题:相交线和平行线环节二:问题苑(合作交流,解释发现)通过一些问题的设置,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具体操作:(1):动手尝试:剪纸片,感知剪刀所形成的角在剪纸过程中的变化(2):给出问题,由剪刀这个实物抽象出几何模型——两条直线相交。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完整版)

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学设计(完整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材主要内容包括:第一章有理数;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第三章几何图形初步;第四章数据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本册教材主要让学生掌握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以及几何图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学习兴趣不高,学习主动性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以及几何图形的知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有理数、整式的加减以及几何图形的知识。

2.教学难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整式的加减运算以及几何图形的性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引入知识,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练掌握教材内容,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实例引入本节课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讲解温度、身高等概念,引出有理数的概念。

2.呈现(15分钟)讲解有理数的定义、性质以及运算规则。

通过示例演示有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让学生跟随老师一起动手操作,巩固知识点。

3.操练(15分钟)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题目难度可分为基础、提高、挑战三个层次,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

义务教育新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龙塘初级中学数学科组编写第一章《有理数》单元备课一、单元(成章)教材分析:1、本章的主要内容:对正、负数的认识;有理数的概念及分类;相反数与绝对值的概念及求法;数轴的概念、画法及其与相反数与绝对值的关系;比较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方法;有理数加、减、乘、除、乘方运算法则及相关运算律;科学计数法、近似数、有效数字的概念及求法。

理解。

2.本章的地位及作用:本章的知识是本册教材乃至整个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基础,它一方面是算术到代数的过渡,另一方面是学好初中数学及与之相关学科的关键,尤其有理数的运算在整个数学及相关学科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这一章内容是构建“数学大厦”的地基。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数与负数的概念:(2)、有理数的分类:(3)、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概念(4)、数轴:(5)、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掌握比较两个有理数的大小的哪些方法(6)、有理数的乘方:掌握(1)a n(其中n是正整数)表示什么意思?其中a、n的名称分别是什么?(2)当a、n满足什么条件时,a n的值大于0?(7)、科学记数法、近似数和有效数字运算法则及运算律(1)、有理数的加法法则①同号两数相加,和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②绝对值不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和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③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④两个互为相反数相加和为零。

(用符号表述:)(2)、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有理数的乘法法则: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零相乘都得零;③几个不等于零的数相乘,积的符号由负因数的个数决定,当负因数有奇数个数,积为负;当负因数的个数为偶数个时,积为正;④几个有理数相乘,若其中有一个为零,积就为零。

(4)、有理数的除法法则:法则一:两个有理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法则二: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及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及课件)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及课件)下面是整理的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3篇(七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案及课件),供大家阅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1主备:孙荣堂??课型:阅读讨论型审核:七年级语文备课组备课时间:-9组长签字:级班:第小组姓名:得分。

教师寄语:学习这件事不在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

----法布尔【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积累词语,掌握“明察秋毫,怡然自得,庞然大物、夏蚊成雷”等成语。

2.能力目标: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

3.情感目标:品味作者在叙写中表现出的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像思维。

【教学设想】重点: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掌握基本的解词方法,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培养阅读和翻译能力。

难点:理解怎样通过观察、想象来获得生活乐趣。

疑点:思考本文围绕着什么来回忆三件事,三件趣事之“趣”是怎样得来的?【学习指导】?同学们这是你们进入中学来,学的第一篇文言文,要学好文言文,必须要做到以下“三要”:一要反复朗读课文,并做到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习惯;二要自己要多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课文中的字、词、句)和“意”(文章大意)融为一体,做到见“言”而知“意”;三要积极主动地去积累文言词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课时安排】两课时【学习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要求学生反复朗诵课文,并了解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掌握学习文言文的方法,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领会文章大意。

学习过程:(先学后教)一、导入:播放《童年》音乐,激起学生对童年的回忆,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本课。

二、自读预习:(小组内积极主动完成任务,比一比看谁完成的最快、最准)(限时5分钟)1.请同学们用圈、画、点的方法快速自主地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然后正确地给下列加点字标上注意。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一、内容特点在知识与方法上类似于数系的第一次扩张,也是后继内容学习的基础。

内容定位:了解无理数、实数概念,了解(算术)平方根的概念;会用根号表示数的(算术)平方根,会求平方根、立方根,用有理数估计一个无理数的大致范围,实数简单的四则运算(不要求分母有理化)。

二、设计思路整体设计思路:无理数的引入——无理数的表示——实数及其相关概念(包括实数运算),实数的应用贯穿于内容的始终。

学习对象——实数概念及其运算;学习过程——通过拼图活动引进无理数,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说明如何表示无理数,进而建立实数概念;以类比,归纳探索的方式,寻求实数的运算法则;学习方式——操作、猜测、抽象、验证、类比、推理等。

具体过程:首先通过拼图活动和计算器探索活动,给出无理数的概念,然后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引入平方根和立方根的概念和开方运算。

最后教科书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第一节:数怎么又不够用了:通过拼图活动,让学生感受无理数产生的实际背景和引入的必要性;借助计算器探索无理数是无限不循环小数,并从中体会无限逼近的思想;会判断一个数是有理数还是无理数。

第二、三节:平方根、立方根:如何表示正方形的边长它的值到底是多少并引入算术平方根、平方根、立方根等概念和开方运算。

第四节:公园有多宽:在实际生活和生产实际中,对于无理数我们常常通过估算来求它的近似值,为此这一节内容介绍估算的方法,包括通过估算比较大小,检验计算结果的合理性等,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数感。

第五节:用计算器开方:会用计算器求平方根和立方根。

经历运用计算器探求数学规律的活动,发展合情推理的能力。

第六节:实数。

总结实数的概念及其分类,并用类比的方法引入实数的相关概念、运算律和运算性质等。

三、一些建议1.注重概念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概念的形成的过程中,逐步理解所学的概念;关注学生对无理数和实数概念的意义理解。

2013-2014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七年级数学教学计划打鱼民校:罗树义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教育方针,以七年能数学教学大纲为标准,坚决完成《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各项基本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生活入手,结合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通过本学期数学课堂教学,夯实学生的基础,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数学思维模式。

最终圆满完成七年级上册数学教学任务。

二、情况分析本班学生刚刚完成小学六年的学习,升入初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七年级。

通过调阅小六毕业会考成绩册和试卷,发现本班学生的数学成绩不甚理想。

从学生作答来看,基础知识不扎实,计算能力较差,思路不灵活,缺乏创新思维能力,尤其是解难题的能力低下。

总体上来看,低分很多,两极分化较为严重。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有理数和代数式,掌握有理数的各种性质和运算法则,初步学会使用代数式探究数量之间的关系。

认识基本几何图形,掌握基本基本作图能力和的技巧。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会抽取实际问题中的数学信息,发展几何思维模式。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尤其是自主探索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认识数学源自生活实践,最终回归生活。

四、教材分析第一章、有理数:本章主要学习有理数的基本性质及运算。

本章重点内容是有理数的概念,性质和运算。

本章的难点在于理解有理数的基本性质、运算法则,并将它们应用到解决实际问题和计算中。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本章主要是学习单项式和多项式的加减运算。

本章重点内容是单项式、多项式、同类项的概念;合并同类项及去括号的法则及整式的加减运算。

本章难点在于理解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

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本章主要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及应用。

本章重点内容是理解等式的基本性质;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2013-2014_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3)

2013-2014_七年级上数学教学计划 (3)

xxx 中学教学计划学年 2013-2014级科七年级数学教师 xxx2013年9 月1日一.学生基本情况本学期所代的七年级(1)(2)两个班,共有学生96人。

七年级学生往往对课程增多、课堂学习容量加大不适应,顾此失彼,精力分散,使听课效率下降,要重视听法的指导。

学习离不开思维,善思则学得活,效率高,不善思则学得死,效果差。

七年级学生常常固守小学算术中的思维定势,思路狭窄、呆滞,不利于后继学习,要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法指导。

学生在解题时,在书写上往往存在着条理不清、逻辑混乱的问题,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写法指导。

学生是否掌握良好的记忆方法与其学业成绩的好坏相关,七年级学生由于正处在初级的逻辑思维阶段,识记知识时机械记忆的成份较多,理解记忆的成份较少,这就不能适应七年级教学的新要求,要重视对学生进行记法指导。

二.教材分析第一章丰富的图形世界充分让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以积累有关图形的经验和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第二章有理数及其运算教学尽量从实际问题引入,注重对运算含义的理解。

鼓励学生自己归纳运算法则和运算律。

注重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章整式及其加减通过丰富的例子使学生经历语言叙述到代数式表示、代数式表示到语言叙述的双向过程。

注意所学内容的螺旋上升,避免“补充”内容(整式与整式运算的处理)。

第四章基本平面图形充分挖掘和调用与所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现实背量,让学生经历观察、测量、折纸、简单模型操作、画图与图案设计等活动过程,积累活动经验,建立空间观念,不宜用教师的演示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

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设置丰富的实际问题,使学生经历模型化的过程。

引导学生总结运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过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不宜人为地分类。

第六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注重学生实践活动,特别是小组合作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调查以及与同学、教师的讨论,寻求合理的答案,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

注意对所学内容的理解,避免将对大数的感受过程处理成机械的计算,避免让学生死记制作统计图的步骤。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

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全册)第一课时三维目标一、科学知识与技能1.复习有理数的意义及其有关概念。

其内容包括正负数、有理数、数轴、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相反数与绝对值等。

通过备考并使学生系统掌控有理数这一章的有关基本概念;2.并使学生提升分辨概念能力;二、过程与方法利用数轴来认识、理解有理数的有关概念.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单元的自学内容。

并与同伴交流在本单元自学中的斩获和严重不足,培育他们的思考意识。

教学重难点理解掌握有理数的有关概念四、复习提问:1、什么叫做数轴?图画出来一个数轴去。

2、什么是有理数?有理数集包括哪些数?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有什么关系?请问:整数和分数泛称为有理数。

有理数的分类:整数、分数泛称有理数;整数又包含正整数、零、正数整数,分数又包含正分数与负分数。

每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唯一确定的点来表示。

但反过来以后可以看到,数轴上任一点并不一定表示有理数。

表示正有理数的点在原点的右边,表示零的点是原点,表示负有理数的点在原点的左边。

3、观测数轴分别讲出a,b,c,d,e,f各点则表示的数是什么?4、点a与f,点b与e所表示的数分别存在什么关系?(互为相反数)互为相反数的几何意义?(互为相反数就是在原点两侧且至原点等距的两点所则表示的数。

)相反数的性质?(只有符号相同的两个数就是互为相反数,a的相反数为-a;)各点所表示的数的绝对值是多少?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在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到原点的距离叫做数a的绝对值)绝对值的代数意义?(a=a(a>0),a=0(a=0),a=-a(a<0)一个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一个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零的绝对值是零。

5、讲出各数的倒数?(一个数除以1税金的商是这个数的倒数,零没倒数)6、比较各点则表示的数的大小?方法一:零大于一切正数,而小于一切负数;两个负数,绝对值小的反而大。

方法二: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优秀3篇】七年级上册初中数学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在接一元一次方程的基础上,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审题,根据应用题的实际意义,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有关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本章节的重难点。

本课讲述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为学生初中阶段学好必备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起到启蒙作用,以及对其他学科的学习的应用。

在提高学生的能力,培养他们对数学的兴趣以及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方面有独特的意义,同时,对后续教学内容起到奠基作用。

2:教育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应用题的一个重要步骤是根据题意找出相等关系,然后列出方程,关键在于分析已知未知量之间关系及寻找相等关系。

(B)通过和;差;倍;分的量与量之间的分析以及公式中有一个字母表示未知数,其余字母表示已知数的情况下,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简单的应用题。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综合归纳整理的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思想目标: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应用题的教学,让学生初步认识体会到代数方法的优越性,同时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辩证思想,介绍我国古代数学家对一元一次方程的研究成果,激发学生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决心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而学好数学的思想;同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通过知识的应用,培养学生唯物主义的思想观点。

3:重点,难点以及确定的依据:根据题意寻找和;差;倍;分问题的相等关系是本课的重点,根据题意列出一元一次方程是本课的难点,其理论依据是关键让学生找出相等关系克服列出一元一次方程解应用题这一难点,但由于学生年龄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弱,对理论联系实际的问题的理解难度大。

二:学情分析:(说学法)1:学生初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往往弄不清解题步骤,不设未知数就直接进行列方程或在设未知数时,有单位却忘记写单位等。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大全5篇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大全5篇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大全5篇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大全5篇数学中的数是用于计算、度量和排序的基本概念,包括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和实数等。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供大家参考学习。

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任务分析】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数字型”问题;2.能熟练的通过合并,移项解一元一次方程;3.进一步学习、体会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过程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师生共同研讨,体验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学会探索数列中的规律,建立等量关系并加以解决,同时进一步渗透化归思想. 情感态度经历运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发展抽象、概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会数学对实践的指导意义.重点建立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模型.难点探索并发现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教学环节安排】环节教学问题设计教学活动设计情境引入牵线搭桥,解下列方程:(1)-5x+5=-6x;(2);(3)0.5x+0.7=1.9x;总结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方法.引出问题即课本例3问:你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有关数列的问题吗教师:出示题目,提出要求. 学生:独立完成,根据讲评核对、自我评价,了解掌握情况.探究一:数字问题例3有一列数,按一定规律排列成1,-3,9,-27,81,-243……其中某三个相邻数的和是-1701,这三个数各是多少【分析】1.引导学生观察这列数有什么规律①数值变化规律②符号变化规律结论:后面一个数是前一个数的-3倍.2.怎样求出这三个数①设三个相邻数中的第一个数为x,那么其它两个数怎么表示②列出方程:根据三个数的和是-1701列出方程.③解略变式:你能设其它的数列方程解出吗试一试.比比较哪种设法简单.探究二:百分比问题(习题3.2第8题)【问题】某乡改种玉米为种优质杂粮后,今年农民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多少元【分析】①若设这个乡去年农民人均收入是x元,今年人均收入比去年提高20%,那么今年的收入是_________元;②因为今年的人均收入比去年的1.5倍少1200元,所以今年的收入又可以表示为_________元.③根据“表示同一个量的两个式子相等”可以列出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答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2.本例是有关数列的数学问题,题要求出三个未知数,这需要学生观察发现它们的排列规律,问题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探索规律类型的问题.学生:观察、讨论、阐述自己的发现,并互相交流.根据分析列出方程并解出,求出所求三个数.备注:寻找数的排列规律是难点,可让学生小组内讨论发现、解决.变换设法,列出方程,比较优劣、阐述发现和体会.教师:出示题目,引导学生,让学生尝试分析,多鼓励.学生:根据引导思考、回答、阐述自己的观点和认识.根据共同的分析,列出方程并解出,(说明:此题目数以百分比、增长率问题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若没时间,可在习题课上处理)尝试应用1、填空(1)有个三位数,个位上的数字是a,十位上的数字是b,百位上的数字是c,则这个三位数是:_______________.(2)有一数列,按一定规律排成1,-2,3,2,-4,6,3,-6,9,接下来的三个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3)三个连续偶数,设第一个为2x,那么第二个为_______,第三个为______,它们的和是__________;若设中间的一个为x,那么第一个为_____,第三个为______,它们的和是__________.2.一个三位数,三个数位上的数字的和为17,百位上的数字比十位上的数字大7,个位上的数字是十位上数字的3倍,你能求出这个三位数吗这是最经常出现的一类数字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已知各位上的数字,怎么表示这个数,理解为什么不能表示成cba这是解决这类问题的基础.通过(3)题理解连续数的表示法,并感受怎么表示最简单.通过2题让学生理解怎么设以及怎么设简单(舍都有联系的一个),并感受用未知数表示多个未知量,顺藤摸瓜,从而列出方程的顺向思维方式.教师:结合完成题目,汇总讲解,重点在于解法.成果展示1.通过本节所学你有哪些收获2.谈谈你掌握的方法和学习的感受,以及你对应用方程解决问题的体会.学生自我阐述,教师评价鼓励、补充总结.补偿提高1.有一数列,按一定规律排成0,2,6,12,20,30,…,则第8个数为______,第n个数为_____.2.下面给出的是20_年3月份的日历表,任意圈出一竖列上相邻的三个数,请你运用方程思想来研究,圈出的三个数的和不可能是( ).A.69B.54C.27D.40通过练习,掌握数字问题的分类及不同解法,巩固、体会用方程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思维方式,学会用方程解决问题.题目设置是对前面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补偿和补充,也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提高.根据学生完成情况灵活设置问题.作业设计作业:必做题:课本4、5、第94页6题.选做题:同步探究.教师布置作业,并提出要求.学生课下独立完成,延续课堂.数学七年级上册教案人教版篇2教学目标1.掌握解一元一次方程的一般步骤。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优秀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优秀5篇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篇一一、指导思想以课改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指导,依据学校工作计划,加强学习,坚持以德育为核心,以教学为中心、二、学情分析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班和2班的数学,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基本上适应了初中数学的学习,学生在数学上的计算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实践探究能力、逻辑思维与逻辑推理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对图形及图形间的关系有了初步认识,但还有一部分同学没有达到应该达到的高度,另外学生自主拓展知识的能力几乎没有,学生不能自行拓展与加深自己的知识面、因此本学期在此方面应当加强!三、教材分析:本学期学习的章节:有《整式的运算》、《平行线与相交线》、《生活中的数据》、《概率》、《三角形》、《变量之间的关系》、《生活中的轴对称》、各章教学内容概述如下:《整式的运算》: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

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平行线与相交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教育价值、平行线的条件和平行线的特征是本章的重点,也是难点、《生活中的数据》:包括数和数据的表示两部分内容、在数的讨论中,使学生认识很小的单位分数(百万分之一)和有效数字的概念,体会其意义和作用、重点是会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小的数据,能按要求取近似数,能读懂统计图并能从中获取信息、难点是用生活中的事例感受和表述百万分之一的大小,培养数感和建立统计观念,正确掌握近似数、有效数字的特点及数位的关系;对数据信息的处理、加工的能力、《概率》: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三角形》:教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重点是三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行铺垫、重点是在具体情景中从表格关系式、图像中获取信息找出自变量、因变量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难点是通过观察和思考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正确把对变量之间关系进行分析和对变化趋势进行预测、《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次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四、教学目标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3、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五、教学措施:1、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学习、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数学课外思考题,总之,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构建,营造民主和谐、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分享发现快乐的高效的学习课堂,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享受学习的乐趣、4、在课堂教学中将严抓课堂纪律使学生形成自学遵守纪律的习惯,要求他们上课专心听讲,积极发言,作业认真完成、给时间让学生讨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5、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6、要扭转学生的厌学现象、利用晚自习时间对他们进行辅导,在平时的课堂中多给予提问,给后进生树立信心、对优生要严格要求,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抑制他们产生骄傲情绪、7、运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教学,积极更新自己脑海中固有的教育理念、8、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利用课余时间多接触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9、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10、改进教学方法,用多媒体,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11、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12、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一三、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14、坚持因材施教原则,逐步实施分层教学,向基础不同的学生提出相应的要求,力求使中下生吃得上,中等生吃得下,优生吃得饱,即课堂练习、作业及要求等进行分层、人教版七年级上数学教案篇二一、班情分析:本学期,我教授九4、7三个班,九(4)班有学生37人,九(7)班有学生42人,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进入初中有半年了,现对学生的学情做如下分析,希望能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8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8篇)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8篇〕篇1: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教学目的 1,掌握绝对值的概念,有理数大小比拟法那么.2,学会绝对值的计算,会比拟两个或多个有理数的大小.3.体验数学的概念、法那么来自于实际生活,浸透数形结合和分类思想.教学难点两个负数大小的比拟知识重点绝对值的概念教学过程(师生活动) 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星期天黄老师从学校出发,开车去玩耍,她先向东行20千米,到朱家尖,下午她又向西行30千米,回到家中(学校、朱家尖、家在同一直线上),假如规定向东为正,①用有理数表示黄老师两次所行的路程;②假如汽车每公里耗油0.15升,计算这天汽车共耗油多少升?学生考虑后,老师作如下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只关注量的详细值,而与相反意义无关,即正负性无关,如汽车的耗油量我们只关心汽车行驶的间隔和汽油的价格,而与行驶的方向无关;观察并考虑:画一条数轴,原点表示学校,在数轴上画出表示朱家尖和黄老师家的点,观察图形,说出朱家尖黄老师家与学校的间隔 .学生答复后,老师说明如下:数轴上表示数的点到原点的间隔只与这个点分开原点的长度有关,而与它所表示的数的正负性无关;一般地,数轴上表示数a的点与原点的间隔叫做数a的绝对值,记做|a|例如,上面的问题中|20|=20,|-10|=10显然,|0|=0 这个例子中,第一问是相反意义的量,用正负数表示,后一问的解答那么与符号没有关系,说明实际生活中有些问题,人们只需知道它们的详细数值,而并不关注它们所表示的意义.为引入绝对值概念做准备.并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络.因为绝对值概念的几何意义是数形转化的典型模型,学生初次接触较难承受,所以配置此观察与考虑,为建立绝对值概念作准备.合作交流探究规律例1求以下各数的绝对值,并归纳求有理数a 的绝对有什么规律?、-3,5,0,+58,0.6要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老师引导学生利用绝对值的意义先求出答案,然后观察原数与它的绝对值这两个数据的特征,并结合相反数的意义,最后总结得出求绝对值法那么(见教科书第15页).稳固练习:教科书第15页练习.其中第1题按法那么直接写出答案,是求绝对值的根本训练;第2题是对相反数和绝对值概念进展区分,对学生的分析^p 、判断才能有较高要求,要注意考虑的周密性,要让学生体会出不同说法之间的区别. 求一个数的绝时值的法那么,可看做是绝对值概念的一个应用,所以安排此例.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完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组织者.本着这个理念,设计这个讨论.结合实际发现新知引导学生看教科书第16页的图,并答复相关问题:把14个气温从低到高排列;把这14个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出来;观察并考虑:观察这些点在数轴上的位置,并考虑它们与温度的上下之间的关系,由此你觉得两个有理数可以比拟大小吗?应怎样比拟两个数的大小呢?学生交流后,老师总结:14个数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温度从低到高的顺序: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它们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从小到大的顺序,即左边的数小于右边的数.在上面14个数中,选两个数比拟,再选两个数试试,通过比拟,归纳得出有理数大小比拟法那么想象练习:想象头脑中有一条数轴,其上有两个点,分别表示数一100和一90,体会这两个点到原点的间隔 (即它们的绝对值)以及这两个数的大小之间的关系.要求学生在头脑中有明晰的图形. 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规定都来于生活,每一种规定都有它的合理性数在大小比拟法那么第2点学生较难掌握,要从绝对值的意义和数轴上的数左小右大这方面结合起来来理解,所以配置想象练习,加强数与形的想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大全5篇线性代数是研究向量、线性方程组和线性变换的分支,广泛应用于几何、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等领域。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精选篇1知识技能会通过“移项”变形求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数学思考1.经历探索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过程,体会一元一次方程是刻画实际问题的有效数学模型。

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通过一元一次方程的学习,体会方程模型思想和化归思想。

解决问题能在具体情境中从数学角度和方法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

经历从不同角度寻求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情感态度经历观察、实验计算、交流等活动,激发求知欲,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会通过移项解“ax+b=cx+d”类型的一元一次方程。

教学难点分析实际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活动一知识回顾解下列方程:1. 3x+1=42. x-2=33. 2x+0.5x=-104. 3x-7x=2提问:解这些方程时,方程的解一般化成什么形式?这些题你采用了那些变形或运算?教师:前面我们学习了简单的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下面请大家解下列方程。

出示问题(幻灯片)。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2、4题,板演同学讲解所用到的变形或运算,共同讲评。

教师提问:(略)教师追问:变形的依据是什么?学生独立思考、回答交流。

本次活动中教师关注:(1)学生能否准确理解运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列项求解方程。

(2)学生对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变形方向(化成x=a的形式)的理解。

通过这个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利用等式性质和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变形,再现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两边同时乘以(除以,不为0)同一个数、合并同类项等运算,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活动二问题探究问题2:把一些图书分给某班学生阅读,如果每人分3本,则剩余20本;如果每人分4本,则还缺25本.这个班有多少学生?教师:出示问题(投影片)提问:在这个问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根据现有经验你打算怎么做?(学生尝试提问)学生:读题,审题,独立思考,讨论交流。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精选【三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精选【三篇】

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精选【三篇】【导语】本文为作者为您整理的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精选【三篇】,期望对大家有帮助。

课题: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整理前两个学段学过的整数、分数(包括小数)的知识,掌控正数和负数的概念;2,能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会用符号表示正数和负数;3,体验数学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生活实际的需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爱好。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知识重点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进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上课开始时,教师应通过具体的例子,扼要说明在前两个学段我们已经学过的数,并由此请学生摸索:生活中仅有这些“以前学过的数”够用了吗?下面的例子仅供参考.师:今天我们已经是七年级的学生了,我是你们的数学老师.下面我先向你们做一下自我介绍,我的名字是XX,身高1.73米,体重58.5千克,今年40岁.我们的班级是七(13)班,有60个同学,其中男同学有22个,占全班总人数的37%…问题1:老师刚才的介绍中显现了几个数?分别是什么?你能将这些数按以前学过的数的分类方法进行分类吗?学生活动:摸索,交换师:以前学过的数,实际上主要有两大类,分别是整数和分数(包括小数).问题2:在生活中,仅有整数和分数够用了吗?请同学们看书(视察本节前面的几幅图中用到了什么数,让学生感受引入负数的必要性)并摸索讨论,然落后行交换。

(也能够出示气象预报中的气温图,地图中表示地势高低地势图,工资卡中存取钱的记录页面等)学生交换后,教师归纳:以前学过的数已经不够用了,有时候需要一种前面带有“-”的新数。

先回想小学里学过的数的类型,归纳出我们已经学了整数和分数,然后,举一些实际生活中共有相反意义的量,说明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量,我们需要引入负数,这样做强调了数学的严密性,但对于学生来说,更多地感到了数学的枯燥乏味为了既复习小学里学过的数,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创设以下的问题情境,以尽量贴近学生的实际.这个问题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愿望,学生自己看书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途径,都应予以重视。

最新2013-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最新2013-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名师优秀教案

2013-2014学年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教案2013-2014学年人教版初一上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章有理数1.1正数和负数教学目标:1、了解正数与负数是从实际需要中产生的。

2、能正确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明确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3、会用正、负数表示实际问题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重点:正、负数的概念难点:负数的概念、正确区分两种不同意义的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问题1:为了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产生了1,2,3,4……这些数,我们把它们叫做什么数,学生:自然数问题2:为了表示“没有”,我们又引入了一个什么数,学生:0(0也是自然数)问题3:当测量和计算的结果不是整数时,又引进了什么数, 学生:分数(小数) 问题4:某市某一天的最高温度是零上5?,最低温度是零下5?,要表示这两个温度,都记作5?,我们就不能把它们区别清楚,那么应该要怎么表示呢, 要清楚的表示这两个量,我们以前的数就不够用了。

为了表示这些量,我们需要引入一种新数,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正数和负数。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相反意义的量第 1 页共 101 页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常会遇到这样一些量:?气温有零上7?和零下7?;?汽车向东行驶2.5千米和向西行驶1.5千米;?收入200元和支出100元;?高于海平面8844m和低于海平面150m。

学生讨论:上面例子出现的各对量,虽然内容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是什么,教师归纳: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零上和零下、向东和向西、收入和支出、高于和低于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

而“相反意义的量”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是意义相反;二是在具有相反意义的基础上要有量值。

2、正数和负数教师:如何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呢,我们现在来解决问题4提出的问题。

结论:零下5?用,5?来表示,零上5?用5?来表示。

为了用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把其中一种意义的量。

如零上、向东、收入和高于等规定为正的,而把与它相反的量规定为负的。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

初一上册数学教案【篇一:2013-2014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2013—2014学年度- 1 -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教学内容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和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和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和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w-w-w.x-k-b-1.c.-o-m(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5)若│a│=│b│,则a=b,或a=-b或a=b=0.三维目标- 2 -1.知识和技能(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过程和方法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和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重、难点和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课时划分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1.2 有理数 5课时1.3 有理数的加减法4课时1.4 有理数的乘除法5课时1.5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第一章有理数(复习) 2课时- 3 -1.1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和技能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二.过程和方法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使用的广泛性.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和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四、课堂引入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和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 4 -五、讲授新课(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和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11+,?就是3,2,0.5,,?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33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和负数的分界数.(4) 、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5)、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使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6)、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7)、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六、巩固练习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七、课堂小结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 - 5 -【篇二:新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第一章有理数全章教案】第一章“有理数”教材分析本章是第三学段教科书的第一章,既承接前两个学段的内容,又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数学教案七年级上册2013—2014学年度教师:方文重第1 页共1 页第一章有理数单元教学内容1.本单元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列举了学生熟悉的用正、负数表示的实例,•从扩充运算的角度引入负数,然后再指出可以用正、负数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使学生感受到负数的引入是来自实际生活的需要,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引入正、负数概念之后,接着给出正整数、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集合及整数、分数和有理数的概念.2.通过怎样用数简明地表示一条东西走向的马路旁的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的相对位置关系引入数轴.数轴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可以把所有的有理数用数轴上的点形象地表示出来,使数与形结合为一体,揭示了数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体现出以下4个方面的作用:(1)数轴能反映出数形之间的对应关系.(2)数轴能反映数的性质.w-w-w.x-k-b-1.c.-o-m(3)数轴能解释数的某些概念,如相反数、绝对值、近似数.(4)数轴可使有理数大小的比较形象化.3.对于相反数的概念,•从“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点分别在原点的两旁,且离开原点的距离相等”来说明相反数的几何意义,同时补充“零的相反数是零”作为相反数意义的一部分.4.正确理解绝对值的概念是难点.根据有理数的绝对值的两种意义,可以归纳出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如下性质:(1)任何有理数都有唯一的绝对值.(2)有理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即最小的绝对值是零.(3)两个互为相反数的绝对值相等,即│a│=│-a│.(4)任何有理数都不大于它的绝对值,即│a│≥a,│a│≥-a.(5)若│a│=│b│,则a=b,或a=-b或a=b=0.三维目标第2 页共2 页1.知识与技能(1)了解正数、负数的实际意义,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掌握数轴的画法,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解.(3)理解相反数、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和代数意义,•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4)会利用数轴和绝对值比较有理数的大小.2.过程与方法经过探索有理数运算法则和运算律的过程,体会“类比”、“转化”、“数形结合”等数学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鼓励学生探索规律,并在合作交流中完善规范语言.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会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会求一个数的相反数和绝对值.2.难点:准确理解负数、绝对值等概念.3.关键: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和绝对值的意义.课时划分1.1 正数和负数 2课时1.2 有理数 5课时1.3 有理数的加减法 4课时1.4 有理数的乘除法 5课时1.5 有理数的乘方 4课时第一章有理数(复习) 2课时第3 页共3 页1.1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能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能用正数或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二.过程与方法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意义,掌握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的方法.2.难点:正确理解负数的概念.3.关键:创设情境,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熟悉的事物,•加深对负数意义的理解.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四、课堂引入我们知道,数是人们在实际生活和生活需要中产生,并不断扩充的.人们由记数、排序、产生数1,2,3,…;为了表示“没有物体”、“空位”引进了数“0”,•测量和分配有时不能得到整数的结果,为此产生了分数和小数.在生活、生产、科研中经常遇到数的表示与数的运算的问题,例如课本第2•页至第3页中提到的四个问题,这里出现的新数:-3,-2,-2.7%在前面的实际问题中它们分别表示:零下3摄氏度,净输2球,减少2.7%.第4 页共4 页五、讲授新课(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13,…就是3,2,0.5,13,…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符号.(2)、中国古代用算筹(表示数的工具)进行计算,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3)、数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但0是正数与负数的分界数.(4) 、0可以表示没有,还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如今天气温是0℃,是指一个确定的温度;海拔0表示海平面的平均高度.用正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5)、把0以外的数分为正数和负数,起源于表示两种相反意义的量.•正数和负数在许多方面被广泛地应用.在地形图上表示某地高度时,需要以海平面为基准,通常用正数表示高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负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某地的海拔高度.例如: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为8844m,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为-155m.记录账目时,通常用正数表示收入款额,负数表示支出款额.(6)、请学生解释课本中图1.1-2,图1.1-3中的正数和负数的含义.(7)、你能再举一些用正负数表示数量的实际例子吗?(8)、例如,通常用正数表示汽车向东行驶的路程,用负数表示汽车向西行驶的路程;用正数表示水位升高的高度,用负数表示水位下降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买进东西的数量,用负数表示卖出东西的数量.六、巩固练习课本第3页,练习1、2、3、4题.第5 页共5 页七、课堂小结为了表示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我们引进了负数.正数就是我们过去学过的数(除0外),在正数前放上“-”号,就是负数,•但不能说:“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负号的数是负数”,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原数意义相反的数.如果原数是一个负数,那么前面放上“-”号后所表示的数反而是正数了,另外应注意“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八、作业布置1.课本第5页习题1.1复习巩固第1、2、3题.九、板书设计1.1正数和负数第一课时1、像-3,-2,-2.7%这样的数(即在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前面加上负号“-”的数)叫做负数.而3,2,+2.7%在问题中分别表示零上3摄氏度,净胜2球,增长2.7%,•它们与负数具有相反的意义,我们把这样的数(即以前学过的0•以外的数)叫做正数,有时在正数前面也加上“+”(正)号,例如,+3,+2,+0.5,+1,…就是3,2,0.5,31,…一个数前面的“+”、“-”号叫做它的符号,这种符号叫做性质3符号.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第6 页共6 页1.1正数和负数第二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进一步巩固正数、负数的概念;理解在同一个问题中,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同的意义.二.过程与方法经历举一反三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意义的量,进而发现它们的共同特征.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重、难点与关键1.重点:正确理解正、负数的概念,能应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难点:正数、负数概念的综合运用.3.关键:通过对实例的进一步分析,•使学生认识到正负数可以用来表示现实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X|k |b| 1 . c|o |m 教具准备投影仪.教学过程四、复习提问课堂引入第7 页共7 页1.什么叫正数?什么叫负数?举例说明,•有没有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的数?2.如果用正数表示盈利5万元,那么-8千元表示什么?五、新授例1.一个月内,小明体重增加2kg,小华体重减少1kg,小强体重无变化,写出他们这个月的体重增长值.2.2001年下列国家的商品进出口总额比上年的变化情况是:美国减少6.4%,德国增长1.3%,法国减少2.4%,英国减少3.5%,意大利增长0.2%,•中国增长7.5%.写出这些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析:在一个数前面添上负号,它表示的是与原数具有意义相反的数.•“负”与“正”是相对的,增长-1,就是减少1;增长-6.4%就是减少6.4%,那么什么情况下增长率是0?当与上年持平,既不增又不减时增长率是0.解:1.这个月小明体重增长2kg,小华体重增长-1kg,小强体重增长0kg.2.六个国家2001年商品进出口总额的增长率分别为:美国-6.4%,德国1.3%,法国-2.4%,英国-3.5%,意大利0.2%,中国7.5%.归纳:在同一个问题中,分别用正数与负数表示的量具有相反的意义,如盈利-•2千元,就是亏本2千元;前进-3米,就是后退3米;第8 页共8 页浪费-14元,就是节约14元;向南走-•7米,就是向北走7米,因此盈利2千元与盈利-2千元具有相反的意义.六、巩固练习1.课本第5页的第8题.点拨:增长-3.4%,就是减少3.4%,所以这一年里这六国中中国、•意大利的服务出口额增长了,美国、德国、英国、日本的服务出口额都减少了,意大利增长最多,日本减少最多.2.补充练习.若向西走10米,记作-10米,如果一个人从A地先走12米,再走-15米,•你能判断此人这时在何处吗?X k b 1 . c o m解:向西走10米,记作-10米,那么这人走12米,则表示向东走12米,再走-15米,表示向西走了15米,即这个人从A地先向东走12米,接着再向西走15米,此人这时应该在A地的西方3米处.七、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正数、负数的概念是否有了进一步理解?请你用正负数表示身边具有相反数的量.八、作业布置1.课本第5页习题1.1第4、5、6、7题.九、板书设计九、板书设计第9 页共9 页1.1正数和负数第二课时1、复习巩固,例题讲解。

2、随堂练习。

3、小结。

4、课后作业。

十、课后反思第10 页共10 页1.2 有理数第一课时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方法:会判别一个有理数是整数还是分数,是正数、负数还是零.二、过程与方法经历对有理数进行分类的探索过程,初步感受分类讨论的思想.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有理数的学习,体会到数学与现实世界的紧密联系.教学重难点及突破在引入了负数后,本课对所学过的数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提出了有理数的概念.分类是数学中解决问题的常用手段,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分类的思想并进行简单的分类是数学能力的体现,教师在教学中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关于分类标准与分类结果的关系,分类标准的确定可向学生作适当的渗透,集合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真正接受需要很长的过程,本课不宜过多展开.教学准备用电脑制作动画体现有理数的分类过程.教学过程四、课堂引入第11 页共11 页1、我们把小学里学过的数归纳为整数与分数,引进了负数以后,我们学过的数有哪些?将如何归类?2.举例说明现实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如果由A地向南走3千米用3千米表示,那么-5千米表示什么意义?4.举两个例子说明+5与-5的区别.5.数0表示的意义是什么?二、自主探究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进行有理数的分类,我们学过的数就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正整数,如1,2,3,…;零:0;负整数,如-1,-2,-3,…;正分数,如13,227,4.5(即412);负分数,如-12,-227,-0.3(即-310),-35……正整数、零和负整数统称整数,正分数、负分数统称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回答下列各题:(1)0是不是整数?0是不是有理数?(2)-5是不是整数?-5是不是有理数?(3)-0.3是不是负分数?-0.3是不是有理数?第12 页共12 页第 13 页 共 13 页2.你能对以上各种数作出一张分类表吗(要求不重复不遗漏)? 让学生把自己作出的分类表进行分类,可以根据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分类标准,•但必须对讨论对象不重不漏地分类.把一些数放在一起,就组成一个数的集合,•简称数集.所有的有理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有理数集.类似的,•所有整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整数集,所有正数组成的数集叫做正数集,所有负数组成的数集叫做负数集,如此等等.五、题例精解例 把下列各数填入表示它所在的数集的圈子里:-18,227,3.1416,0,•2001,•-35,•0.142857,95%六、随堂练习一、判断1.自然数是整数. ( ) 2.有理数包括正数和负数.( )3.有理数只有正数和负数.()4.零是自然数.()5.正整数包括零和自然数.()6.正整数是自然数.()7.任何分数都是有理数.() 8.没有最大的有理数.()9.有最小的有理数.()七、课堂小结:(提问式)1.有理数按正、负数,应怎样分类?2.有理数按整数、分数,应怎样分类?3.分类的原则是什么?八、课后作业:1.课本第14页习题1.2第1题.九、板书设计:1.2 有理数第一课时1、复习巩固,例题讲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