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金融学2:货币与货币制度

合集下载

金融学课件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课件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4、纸币
是国家强制发行流通的货币符号。它的产生是由于铸币流通时具有可
能性(不关心铸币本身价值)、现实性(不能排除不足值铸币,仍作足值铸
币流通);加上政府强制性。产生过程是:足值铸币-→不足铸币-→纸币。 可能性
1 足值铸币 (1克)
自 然
现实性
1 不足值铸币 (0.9克)—公差
强 制
强制性
1 纸币 (0 克)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货币的性质、货币的运行规律、职能
作用等问题,人们却未必都能了解。
▲英国一位国会议员曾经说过:“受恋爱愚弄的人,甚至还
没有因钻研货币本质而受愚弄的人多。”
▲西方一位经济学家也曾说过:在一万个人中,只有一个人
懂得货币问题。

货币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距今已有5 000
年左右的历史。但在货币的起源问题上,却众

至下节
三、马克思科学地解开货币之“谜”
马克思运用两种方法阐述货币的起源 说明货币本身也是一种商品, 1. 抽象的逻辑分析法:
而且这种商品是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形式,解决了“商 品怎样、为什么、通过什么成为货币”的问题。
● 货币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 商品交换必须有两个原则
用来交换的两种 商品必须具有相同 的价值。
▲马克思的货币理论认为,货币并非人们主观臆想
或协商的产物,更不是皇帝钦定的,或上帝赐予的, 或圣人先哲发明的。货币根源于商品本身,它是商品 内在矛盾(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发展的必然产物, 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结晶。
▲货币是在由商品交换发展所决定的价值形式的发
展中产生的。商品价值形式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即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 和价值的货币表现形式,其中,货币只不过是一种高 级的价值表现形式而已。这就是货币随着商品生产和 商品交换的发展由萌芽到形成的全部历史过程。

《金融学基础(第2版)》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基础(第2版)》第1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2
本章小结
货币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 物,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内在矛盾进一步发展的必然结 果。 货币形式的变化经历着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变的 过程,主要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 过程,主要有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等。 电子货币等。 货币层次的划分主要是根据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来划分 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 不同层次的货币供应量的。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 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它的基本内容包括:货币金属 与货币单位、货币的发行与流通、黄金准备制度等。 与货币单位、货币的发行与流通、黄金准备制度等。 货币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 货币制度的发展和演变,经历了银本位制、金银复本 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四个阶段。 位制、金本位制和不兑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四个阶段。 我国的货币制度目前采用的是人民币制度。 我国的货币制度目前采用的是人民币制度。
13
概念回顾
货币 实物货币 金属货币 纸币 信用货币 电子货币 货币制度 金本位制 银本位制 金银复本位制 不兑 现的信用货币本位制 人民币制度
14
课后习题
1.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2. 货币的形态有哪些? 货币的形态有哪些? 3. 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货币层次划分的依据和意义是什么? 4. 货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货币制度包括哪些内容? 5.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有哪些特点?
9
二、货币制度的基本内容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 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指一个国家以 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 它的基本内容包括 (一)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一 货币金属与货币单位 (二)货币的发行与流通 二 货币的发行与流通 (三)黄金准备制度 三 黄金准备制度

金融学: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与答案

金融学: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与答案

1、关于金币本位制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B.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具有无限法偿能力C.只有金币可以自由铸造,具有有限法偿能力D.货币发行准备全部是黄金正确答案:C2、关于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说法错误的是()。

A.由于我国实行“一国多币”的特殊货币制度,所以港元可以和人民币一样在内地流通B.新台币主要与美元挂钩C.人民币与港元、澳门元之间按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决定的汇价进行兑换D.澳门元与港元直接挂钩正确答案:A3、货币的产生是()A.人们相互协商的结果B.国家发明创造的C.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产生的,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D.由金银的天然属性决定的正确答案:C4、曾用“货币是第一推动力”来概括货币在资本周转和社会再生产运动中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的是()。

A.凯恩斯B.弗里德曼C.马克思正确答案:C5、贝币和谷帛是我国历史上的()A.金属货币B.纸币C.信用货币D.实物货币正确答案:D6、在以下金融资产中,流动性最强的是()。

A.居民储蓄存款B.银行活期存款C.现金D.银行定期存款正确答案:C7、对于居民存款方式与货币层次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有()A.如果居民使用银行卡或支票支付的占比增大,则存款货币比例下降。

B.如果居民使用银行卡或支票支付的占比增大,则存款货币比例上升。

C.如果居民使用现金支付的占比增大,则M0在广义货币总量中占比小。

D.如果居民使用银行卡或支票支付的占比增大,则存款货币比例不变。

正确答案:B8、“劣币驱逐良币”现象发生的货币制度环境是()。

A.金银复本位制B.银本位制C.金币本位制D.金汇兑本位制正确答案:A9、不铸造、不流通金币,银行券只能达到一定数量后才能在国内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是()。

A.金块本位制B.金汇兑本位制C.信用货币制度D.金币本位制正确答案:A10、各国货币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A.金融资产的种类B.金融资产的流动性C.金融资产的价值大小D.金融资产的重要性正确答案:B二、多选题1、电子货币中的卡基支付工具包括()。

货币金融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

货币金融学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1)

第三节.货币的现代定义
• 二.中国货币层次的划分 • 1.M0:流通中的现金 • 2.M1:M0+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
存款+农村存款+个人持有的信用类存款 • 3.M2:M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业存款中具
有定期性质的存款+信托类存款+其他存款 • M3=M2+金融债券+商业票据+大额可转让定期
Drawn under irrevocable letter of credit of Barclays Bank of Canada Toronto, Number TODC603921 dated 30 June 2004.
To: Barclays Bank PLC Manchaster ISB 51 Mosley Street Manchester
• 足值货币是以其自身所包含的内在价值同其他商品 交换的
• 世界货币的发展表明,作为货币材料的贱金属铜, 铁逐步让位于贵金属金银
第一节货币演进与货币职能
• 足值货币的特点 • 它本身是具有十足内在价值的商品。 • 它是以其本身所包含的实际价值同商 品世界的一切商品相交换 • 它本身含着否定自身的基因:难以适 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必然向高一 级货币形态转化
要,对货币在国际范围内发挥世界货币职能 所确定的原则、采取的措施和建立的组织形 式的总称
第二节 货币本位制度
• 2.国际货币体系的发展演进 • (一)一战前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与特点 • (二)一战后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与特点 • (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金汇兑本位
制——布雷顿森林体系 • (四)现行国际货币体系
第三节.货币的现代定义

金融学: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与答案

金融学:货币与货币制度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是指()。

A.货币就是金银B.金银不是货币C.金银就是货币D.金银天然地最适宜于充当货币正确答案:D2、纸币产生的可能性包含在货币的()职能中。

A.流通手段B.价值尺度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正确答案:A3、金本位崩溃的根本原因是()。

A.黄金储备不足且分布不平衡B.经济危机C.纸币的产生D.第一次世界大战正确答案:A4、货币的本质属性是()的统一。

A.价值和价格B.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C.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D.价值和交换价值正确答案:C5、货币执行支付手段职能的特点是()。

A.货币是商品交换的媒介B.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式进行单方面转移C.货币是一般等价物D.货币运动伴随商品运动正确答案:B6、西方学者划分货币层次的主要依据是金融资产的()。

A.流动性B.收益性C.安全性D.可兑换性正确答案:A7、可以随时作为交易媒介,具有最强的购买力的货币是()。

A.M2B.M1C.M3D.M0正确答案:D8、在国家财政和银行信用中发挥作用的主要货币职能是()。

A.价值尺度B.贮藏手段C.支付手段D.流通手段正确答案:C9、马克思的货币本质观的建立基础是()。

A.货币名目说B.创造发明说C.货币金属说D.劳动价值说正确答案:D10、双本位制是()。

A.金银币的比价由市场决定的金银复本位制B.金银币比价由政府和市场共同决定的金银复本位制C.金银币比价由银行规定的金银复本位制D.金银币的比价由政府规定的金银复本位制正确答案:D11、在典型的金属货币制度下,()是具有有限法偿能力的货币。

A.都不是B.主币C.本位币D.辅币正确答案:D12、历史上最早的货币制度是()。

A.金本位制B.金块本位制C.金银复本位制D.银本位制正确答案:D13、辅币的名义价值()其实际价值。

A.等于B.不确定C.高于D.低于正确答案:C14、()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货币制度,对资本主义的发展曾起着积极的作用。

金融学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金融学  知识点总结 第二章  货币与货币制度

第二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本章需要识记的基本概念货币币材纸币铸币辅币主币银行券准货币M0 M1 M2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货币层次交换媒介价值储藏价值尺度狭义货币广义货币货币存量货币增量货币制度货币单位自由铸造限制铸造无限法偿有限法偿金本位制货币供应量格雷欣法则牙买加体系金块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国家货币制度国际货币制度布雷顿森林体系区域性货币制度第一节货币的出现与货币形式的演进一、货币的出现及货币起源学说◆货币的出现◆对货币起源的探讨二、货币形式的演进◆币材的特征价值较高、易于分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演变顺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信用货币第二节货币的职能与作用一、货币的职能货币职能是货币本质的具体表现.◆交换媒介职能交换媒介职能就是在商品交易中作为交换手段、计价标准和支付手段,从而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便利商品交换的职能。

交换媒介是货币最基本的职能。

◆交换手段:货币在商品交换中作为中介,通过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媒介商品流通。

◆特点:①现实的货币货币需求:流通中需要多少货币取决于3个要素:价格(P) 、待出售的商品数量(Q) 、货币流通速度(V).在金属货币制度下:M=PQ/V;在信用货币制度下:PQ≡MV②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在交换中转瞬即逝。

◆作用:克服了物物交换的困难,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将交换过程分离为买卖两个环节,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计价标准:用货币去计算并衡量商品或劳务的价值,从而为商品和劳务的交换标价。

◆特点:只是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需要现实的货币.◆作用:降低价值衡量、比较成本◆支付手段:货币作为延期支付的手段来结清债权债务关系。

◆特点:没有商品(劳务)与之作相向运动,是在信用交易中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作用:积极的:支付抵消,节约流通费用;通过非现金结算,加速资金周转;促进资金集中与有效利用。

消极的:使买卖环节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的可能性;形成经济主体的债务链条,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金融学重点总结

金融学重点总结

⾦融学重点总结第⼆章货币与货币制度第⼀节货币的出现与演进⼀、货币起源的各种学说1、中国(1)先王制币说——为解决民间交换困难(2)交换需要说(司马迁)——为适应商品交换需要2、西⽅(1)创造发明说(J.鲍鲁斯)——国家创造(2)便与交换说(亚当·斯密)——为解决直接物物交换的困难(3)保存财富说(J.西斯蒙第)——为保存财富3、马克思(1)货币的定义:固定的充当⼀般等价物的商品(2)⼀般等价物:商品交换的媒介·各种货币起源学说都承认货币的产⽣与交换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货币是为了解决交换中的难题⽽产⽣的。

·货币与商品伴⽣,是商品交换发展的必然产物。

⼆、货币形式的演进(⼀)币材: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币材具备的特质:(1)价值较⾼,⽤少量的货币完成⼤量的交易(2)易于分割,分割后不影响价值,以便实现价值量不等的商品交易(3)易于保存,不因时间长久⽽减少价值,可频繁交易,保存购买⼒(4)便于携带,便于扩⼤交换区域(三)货币的种类(1)商品货币:本⾝是普通商品,具有作为商品的使⽤价值①实物货币:⾃然界存在的或者⼈们⽣产的⽤来充当货币的物品两个要素:a、罕见或相对珍贵b、容易转让②⾦属货币:以⾦属作为材料的货币(优势:价值稳定、易于分割、储藏)⾦属充当货币采取过的两种形式:a、称量货币:以⾦属条块的形式按重量流通的⾦属货币b、铸币:铸成⼀定形状,由国家证明重量和成⾊的⾦属货币(2)信⽤货币:流通中以其发⾏机构的信⽤做基础⽽发挥货币各项职能,作为普通商品⼏乎没有价值①纸质货币(纸币、银⾏券):包括国家发⾏的纸质货币符号、商⼈发⾏的兑换券,银⾏发⾏的纸质信⽤货币等②存款货币(⽆形):能够发挥货币交易媒介和资产职能的银⾏存款,包括:可直接转账⽀付的活期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等(优点:快速、安全、⽅便)③电⼦货币:以⾦融电⼦化⽹络为基础,通过计算机⽹络系统,以传输电⼦信息⽅式实现⽀付功能的电⼦数据。

货币金融学第二章PPT课件

货币金融学第二章PPT课件
的货币。 • 三、储藏手段 • 涵义:储藏手段是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或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
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的职能。 • 货币产生至今,其形式已发生了不少变化,从定值货币发展到现在的
信用货币;货币储藏的形式也在变化,从足值货币金银的形式储藏到 当今信用货币———价值符号的替身作为价值储藏的典型形态。
货币银行学
E-mail:yuanweiqingMoble:
1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1 货币的起源 1.1货币是几千年前才出现在人类生活中 (一)人类社会在地球上已有百万余年的历史,货
币只不过是几千年以前才出现的事情。 (二)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中可以看到,货币的出现
,是与交换联系在一起的。 1.2古代货币起源 (一)中国古代的“先王制币说”认为货币是先王
金属货币 • 涵义:金属货币是指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货
币。 • 一般来说,用贵金属作币材是在铜以后,逐渐过度到银,
最后过度到金。 • 以黄金作为货币是金属货币发展史上的鼎盛时期。
8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纸制货币 纸制货币有两种:一种是银行通过信用渠道发行 的,理论上称为银行券;一种是国家凭借权利发 行的,理论上称为纸币。 银行券和纸币都是纸制的货币符号,它们本身都 没有价值。 现实中各国政府发行的纸币与中央银行发行的银 行券是相同的和可并行流通的,都属于信用货币 。
3
第二章 货币和货币制度
(二)马克思的货币起源说,科学地阐明了货币产生的客观 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在人类社会产生初期的原始社会中,既 不存在商品也不存在货币。随着社会的发展,出现了社会 分工和私有制,劳动产品也转化成了专门为交换而生产的 商品;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也就产生了不同的价值形式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前资本主义社会货币流通分散、紊乱; 2、统一、规范、稳定的货币制度是随着资 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完善的。
二、货币制度内容
(一)币材的确定
(二)货币单位的确定:亦称价格标准, 包括规定货币单位的名称和货币单位 的“值”。
(三)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
主币:即本位币,是一国(地区)流通中标准 的基本通货,是法定的价格标准。为无限法 偿货币。
当今货币的范围:
A、现金(cash),亦称通货currency): 指由政府授权发 行的不兑现的纸币和辅币,是一国的法偿货币。
通货是银行体系以外的公众手中流通的现金 。
B、存款货币(deposit money):在存款货币银行帐户上 可使用支票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活期存款。
C、电子货币(electronic currency): 存储于银行电子 计算机系统内可利用银行卡随时提取现金或支付的存 款货币。包括信用卡和转帐卡。
一、按货币形态 ➢ 实物货币、金属货币(商品货币) ➢ 银行券、纸币、存款货币、电子货币
(信用货币) 币材的四个特征:价值较高、易于分 割、易于保存、便于携带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 银(有人质疑)
二、按货币发挥作用的范围 本国货币(本币) 国际货币(外币) *复合货币:其价值由多种货币的汇率 加权确定的一种国际间债务支付和储 备资产手段。如特别提款权;欧元。
辅币:本位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 是本位币的等份。为有限法偿货币。
(四)规定货币的法定偿付能力
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偿付能力。 即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 何种性质的支付,受款人均不得拒绝 接受。
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即 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 受款人有权拒收。
(五)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的权限与流 通程序
(六)规定货币发行的准备制度 实行金本位制下主要是黄金储备。 目前,各国作为发行准备金的有黄金、
国家债券、商业票据、外汇、特别提 款权等。 (七)其他,如实名制、反洗钱等规定 韩国金融实名制牵出总统腐败案
三、货币制度的演变
(一)货币制度的主要类型
平行本位
(二)目前我国货币层次划分
➢ M0=流通中现金
➢ M1=M0+活期存款
➢ 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其他存 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 2007年6月底,我国的M0 余额2.68万 亿元, M1余额13.6万亿元, M2余额 37.8万亿元。
了解:西方学者货币层次划分 1、M1=C+Dd + T
C—政府和中央银行发行的通货。 Dd—商业银行活期存款。 T—银行透支额、信用卡和旅行支票等。 2、M2=M1+Dt+Ds Dt—商业银行定期存款 Ds—商业银行储蓄存款 3、M3=M2+Dn Dn —商业银行对金融机构的存款 4、M4=M3+L L—银行与金融中介机构以外的短期流动资产
第二节 货币的发展与类型
一、价值尺度
衡量和表现所有商品和劳务价值 ▲特点:只需要观念或想象中的货币,不
需要现实的货币 ▲作用:为各种商品和劳务定价
注意:货币单位、货币购买力
二、流通手段 在商品流通中起媒介作用
▲特点 ①必须使用现实的货币 ②不需足值的货币
▲作用 促进商品流通与市场扩大; 出现买卖脱节、供求失衡的可能性。
是补足交换过程的独立环节。 ▲作用:
节约流通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买卖进一步脱节,加大供求失衡; 出现债务危机的可能性。
五、世界货币 货币越出国内流通领域,在世界市 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的作用。
货币职能的内在历史及逻辑联系
第四节 货币制度
一、概念 简称币制,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
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货币制度的形成
三、贮藏手段
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独立的价值 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 ▲方式变化 个人窖藏→请人代管→存入银行 ▲作用: 金属货币制度下可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 信用货币制度下形成部分储蓄,影响即期购 买力。
四、支付手段
用货币偿还债务或作单方面支付 ▲特点:没有商品(劳务)作相向运动,
D、外汇(foreign exchange, exchange):对外交往中的 货币,一切外国的货币都是“外汇”。包括:外币; 外币存款;用外币标示的有价证券等等。
三、货币的层次
(一)IMF的划分
➢ M0,流通于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 ➢ M1,狭义货币,等于现金加上活期存
款之和
➢ M2,广义货币,由狭义货币加准货币 构成。所谓准货币,一般由银行的定 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各种 可以提取的“通知放款”以及各种短 期信用工具,如短期国库券、银行承 兑汇票等构成。
本位币流通 经历了三种形态:平来自本位制、双本位制、跛行本位制
“劣币驱逐良币”:也称格雷欣法则 Gresham’s law,在复本位制下,两种实际 价值不同而面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 际价值较高的通货(良币)必然会被人们贮 藏、熔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 值较低的通货(劣币)会充斥市场。

复本位制—金银复本位制 双本位制
金属货币制度
跛行本位

银本位制(银两本位、银币本位)
单本位制
金币本位

金本位制 金块本位
金汇兑本位

纸币本位制—— 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
(二)货币制度的演变路径 1、银本位制 以白银为币材 分为:银两本位、银币本位 2、金银复本位制 同时以黄金与白银为币材,两者同时作为
1993-2002年中国货币形式结构图(单位:亿元)
200000
185007
158301.9
150000 100000
104498.5 90995.3 76094.9
134610.3 119897.9
46923.5 60750.5
50000 34879.8
5864.7
7288.6
8802
11204.2
14652.7
17287
0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现金
存款货币
第三节 货币的职能
三种:交换媒介、计算单位、价值 贮藏
四种:交换媒介、延期支付的标准、 核算单位、价值贮藏
五种(马克思):价值尺度、流通 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 货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