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测试报告范例3篇
软件测试报告范例第一篇:软件测试报告范例一、背景我所在的公司开发了一款名为“XX路游”的APP,这是一款提供旅游路线推荐和酒店预订服务的应用。
本次测试的目的是针对APP软件功能进行测试,并发现其中的缺陷与需要的改进。
二、测试范围本次测试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1. 注册和登录功能的可用性和稳定性;2. 路线推荐功能的准确度和及时性;3. 酒店预订功能的流畅性和稳定性。
三、测试结果经过一周的测试,我们共发现了10个缺陷,其中有5个是严重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以下是其中几个缺陷的详细描述:1. 注册时,系统未按照要求提示输入信息,导致用户不能成功注册;2. 部分用户在使用路线推荐功能时,出现了系统卡顿现象;3. 预订酒店时,系统提示错误信息,导致用户无法完成支付。
四、改进建议1. 在注册和登录功能上,建议增加错误信息提示的功能;2. 针对路线推荐功能,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3. 酒店预订功能需要加强支付流程的错误判断,避免用户支付失败的情况。
五、结论经过此次测试,我们认为该软件还存在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需不断努力提升用户体验,提高软件稳定性和可用性。
第二篇:软件测试报告范例一、背景本次测试针对一款名为“XX地图”的软件进行,该软件是一款提供导航和地图查询服务的APP。
测试主要的目的是发现其中的缺陷与需要的改进。
二、测试范围本次测试主要针对以下几个方面:1. 地图查询功能的准确度和及时性;2. 导航功能的流畅性和稳定性;3. 软件性能和稳定性。
三、测试结果经过一周的测试,我们共发现了15个缺陷,其中有7个是严重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以下是其中几个缺陷的详细描述:1. 用户在使用地图查询功能时,出现了系统卡顿现象;2. 部分用户在导航过程中,系统自动关闭;3. 软件启动速度较慢,影响用户使用体验。
四、改进建议1. 针对地图查询功能,需要进一步优化系统性能,提升用户体验;2. 针对导航功能,需要加强系统稳定性和流畅性,降低用户的使用门槛;3. 针对软件性能和稳定性,需要进一步优化软件开发过程和测试体系,确保软件的质量。
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目录一、性能测试概述 (3)1.1 测试目的 (3)1.2 测试环境 (4)1.3 测试范围 (5)1.4 测试方法 (6)二、硬件配置 (7)2.1 服务器配置 (8)2.2 网络配置 (9)2.3 存储配置 (11)三、软件环境 (12)3.1 操作系统版本 (13)3.2 数据库版本 (14)3.3 应用程序版本 (15)3.4 其他依赖软件版本 (16)四、性能测试指标 (18)4.1 响应时间 (18)4.2 并发用户数 (19)4.3 CPU使用率 (20)4.4 内存使用率 (21)五、性能测试结果分析 (22)5.1 响应时间分析 (23)5.2 并发用户数分析 (24)5.3 CPU使用率分析 (26)5.4 内存使用率分析 (27)5.5 磁盘I/O分析 (27)5.6 网络带宽分析 (28)5.7 吞吐量分析 (29)5.8 错误率分析 (30)5.9 稳定性分析 (31)5.10 可扩展性分析 (33)六、性能优化建议 (34)6.1 响应时间优化建议 (35)6.2 并发用户数优化建议 (36)6.3 CPU使用率优化建议 (37)6.4 内存使用率优化建议 (38)6.5 磁盘I/O优化建议 (39)6.6 网络带宽优化建议 (40)6.7 吞吐量优化建议 (41)6.8 错误率优化建议 (43)6.9 稳定性优化建议 (44)6.10 可扩展性优化建议 (45)一、性能测试概述性能测试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评估软件在特定负载和环境下,其性能表现是否满足预期的业务需求和用户要求。
通过性能测试,我们可以了解软件在不同场景下的响应速度、稳定性、可扩展性等方面的表现,从而为优化软件提供有力支持。
本次性能测试旨在对XX软件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CPU使用率、内存占用、磁盘IO、网络带宽等关键指标。
测试环境采用模拟真实生产环境的硬件和软件配置,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分析与改进方案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分析与改进方案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分析与改进方案为了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性能测试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软件性能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方案,以优化软件的性能。
一、性能测试结果分析1.测试环境在进行性能测试前,我们首先要了解测试环境的配置和参数设置。
仔细分析测试环境的硬件设备、操作系统、数据库以及网络条件等因素,对于后续的结果分析和改进方案提出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测试指标性能测试的指标可以有很多,如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吞吐量等。
我们需根据软件的实际需求和用户使用场景,选择合适的指标进行测试。
在测试过程中,要准确记录每个指标的数值,为后续的结果分析提供数据支持。
3.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环境和指标的设定,进行性能测试后会得到相应的测试结果。
我们可以通过性能曲线图、报告表格等形式对测试结果进行展示。
在分析测试结果时,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响应时间:分析软件的平均响应时间、最大响应时间、90%、95%、99%等百分位响应时间,找出影响系统性能的瓶颈。
- 并发用户数:分析在不同并发用户数下系统的性能表现,找出系统的最大承载能力。
- 吞吐量:分析系统每秒钟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评估系统的处理能力。
- 错误率:关注系统中的错误率,找出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可能存在的问题。
二、改进方案在性能测试结果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可以提出以下改进方案,以优化软件的性能:1.优化代码和数据库通过代码和数据库的优化,可以显著提升软件的性能。
例如,可以通过减少数据库的查询次数、增加索引的使用、优化代码逻辑等方式来改善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吞吐量。
2.增加服务器资源如果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性能不佳,可以考虑增加服务器资源来提升系统的处理能力。
例如,增加服务器的CPU、内存、存储等硬件设备,以满足系统在高并发情况下的需求。
3.负载均衡策略在面对大量并发用户的情况下,负载均衡策略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稳定性。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与建议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与建议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与建议一、测试概述在本次软件测试中,我们对XXX软件进行了性能测试,以评估其在负载压力下的表现。
本文将介绍测试过程、得到的结果以及基于结果所提出的建议。
二、测试环境与工具1. 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处理器:Intel Core i7- 内存:8GB- 网络:1Gbps以太网2. 测试工具- JMeter:用于模拟多用户并发请求- Performance Monitor:用于监控系统资源利用率- LoadRunner:用于生成和管理测试脚本三、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如下:1. 评估软件在正常使用负载下的响应时间;2. 确定软件在高负载情况下的稳定性;3. 识别软件在负载峰值时的性能瓶颈;4. 提供性能改进的建议。
四、测试方案1. 测试场景设计在本次性能测试中,我们设计了以下两个测试场景:- 场景一:100个用户同时登录软件并进行基本操作,如浏览页面、搜索功能等;- 场景二:200个用户同时使用软件进行复杂操作,如上传大文件、处理复杂计算等。
2. 测试步骤- 步骤一:配置并启动测试环境- 步骤二:根据测试场景,使用JMeter和LoadRunner创建并运行相应的测试脚本- 步骤三:使用Performance Monitor监控系统资源利用率- 步骤四:记录测试运行时间、响应时间等关键指标- 步骤五:分析测试结果,确定性能瓶颈和改进方向五、测试结果与分析1. 性能指标在本次测试中,我们关注了以下几个重要的性能指标:- 页面响应时间:用户发送请求到页面显示完整的时间;- 吞吐量:单位时间内系统处理的请求数量;- 并发用户数:同时操作软件的用户数量;- 错误率:系统处理请求时发生错误的比例。
2. 测试结果根据测试数据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果:- 场景一:- 页面响应时间平均为2秒,在用户可接受范围内;- 系统吞吐量在100个用户时稳定,并发用户数较低;- 错误率为0%,系统稳定性较高。
软件功能性和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功能性和性能测试报告一、测试概述软件名称:xxxxxxxx版本号:x.x测试时间:xxxx年xx月xx日二、功能性测试报告功能性测试是对软件系统功能进行验证和检查的过程,主要针对软件功能的正确性、完整性、可靠性、兼容性等方面进行测试。
1. 测试环境测试环境包括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确保测试过程在稳定、统一的环境下进行。
本次功能性测试的环境如下:- 硬件环境:xxx CPU,xxx 内存,xxx 显卡,xxx 硬盘-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 xxx,浏览器 xxx,数据库 xxx2. 测试方法功能性测试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方法,着重对软件的功能点进行验证。
测试方法包括但不限于:- 边界值测试:测试边界输入条件下的程序响应情况- 异常值测试:验证软件在输入异常值时的处理能力- 功能性需求测试:根据需求规格说明书,逐项测试功能是否按照要求实现3. 测试结果根据功能性测试的实际执行和测试用例的结果,软件的功能性测试结果总结如下:- 功能一: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要求,功能一通过了测试。
测试用例覆盖率为100%。
- 功能二:由于某些输入条件的缺失,功能二未通过测试。
详细问题已经记录并提交给开发团队。
- 功能三:在特定场景下,功能三出现了性能瓶颈,待进一步优化。
4. 问题和建议根据功能性测试的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问题一:某些功能在特定环境下未能正常工作,建议增加更多的兼容性测试。
- 问题二:性能表现不佳的功能需要进一步优化,以提高用户体验。
- 建议一:增加更详细的错误提示,方便用户快速定位问题所在。
- 建议二:完善用户文档,提供更清晰的操作指引。
三、性能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是评估软件系统性能和响应能力的过程,通过模拟用户负载压力来测试软件在不同负荷下的表现。
1. 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目标是评估软件在正常使用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并发用户数等指标。
2. 测试环境- 硬件环境:服务器配置为 xxx,内存 xxx,磁盘 xxx- 软件环境:操作系统 xxx,数据库 xxx,应用服务器 xxx3. 测试方法性能测试主要采用负载测试方法,通过模拟用户访问和操作的场景,评估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详解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详解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详解尊敬的各位读者,在本报告中,我们将解释和详细讨论经过软件性能测试后所获得的结果。
本次测试的目的是评估软件在不同负载和压力条件下的表现,并确定其在实际使用情况下是否能够达到预期性能水平。
在本次测试中,我们使用了以下测试方法和指标来评估系统的性能:1. 测试方法为了确保对软件系统的全面评估,我们采用了以下测试方法:- 负载测试:测试软件在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的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 压力测试:测试软件在超出正常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以验证其在高负载情况下是否能够正常工作。
2. 测试环境我们的测试环境如下:-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6- 处理器:****************************- 内存:16GB3. 测试指标我们使用以下指标来评估软件系统的性能:- 响应时间:测量软件处理请求所需的时间。
- 吞吐量:表示在单位时间内可以处理的请求数量。
- 并发用户数:表示在相同时间内同时使用系统的用户数量。
- 错误率:表示在测试期间出现的错误数量与总请求数量的比率。
4. 测试结果我们针对软件系统进行了多次性能测试,并得出了以下结果:4.1. 负载测试结果在负载测试中,我们模拟了100个同时访问软件系统的用户。
测试结果表明,软件系统在此负载下的响应时间平均为300毫秒,吞吐量达到每秒200个请求,而并发用户数稳定在70人左右。
在整个测试过程中,未发生任何错误。
4.2. 压力测试结果在压力测试中,我们逐渐增加了用户访问量,直到软件系统无法正常响应为止。
测试结果显示,软件系统在500个并发用户的情况下仍能保持响应时间在500毫秒以内,并成功处理了每秒300个请求。
然而,当并发用户数达到600时,系统出现了一些响应延迟,响应时间略微增加至800毫秒。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在整个测试过程中,错误率保持在1%以下的较低水平。
综上所述,根据我们的性能测试结果,软件系统在正常负载和轻微超载的情况下表现出色,能够稳定地响应用户请求并保持良好的吞吐量。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评估与建议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评估与建议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评估与建议一、概述本文对软件进行了性能测试评估,并根据测试结果提出相应建议。
性能测试是通过模拟用户行为和压力模型,对软件的性能进行全面评估的过程。
通过性能测试,可以发现软件在正常和异常负载下的表现,从而为优化提供指导和决策。
二、测试环境1. 软件版本:XXX软件 v1.0.02.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63. 测试工具:JMeter 5.4.14. 测试环境配置:CPU 2核、内存 4GB、带宽 100Mbps三、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目标如下:1. 测试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吞吐量等指标;2. 发现并排查可能存在的性能瓶颈;3. 提出针对性能瓶颈的优化建议,以提升软件的性能。
四、测试场景测试使用以下场景进行性能测试评估:1. 场景一:模拟100个并发用户登录软件,并进行基本功能操作;2. 场景二:模拟1000个并发用户同时上传文件;3. 场景三:模拟1000个并发用户同时浏览网页内容。
五、测试结果1. 场景一测试结果:- 平均响应时间:0.5秒- 最大响应时间:2秒- 吞吐量:200个请求/秒2. 场景二测试结果:- 平均响应时间:1秒- 最大响应时间:5秒- 吞吐量:100个请求/秒3. 场景三测试结果:- 平均响应时间:0.2秒- 最大响应时间:1秒- 吞吐量:500个请求/秒六、性能评估与建议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对软件的性能进行评估,并提出相应建议如下:1. 场景一评估与建议:- 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最大响应时间较高,建议优化登录功能的性能,减少最大响应时间;- 增加并发用户数量以进行更严格的负载测试,以验证软件在高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2. 场景二评估与建议:- 平均响应时间较长,建议优化文件上传功能,减少响应时间;- 针对文件上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阻塞问题,增加并发用户数量以进行更严格的负载测试。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数据分析与建议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数据分析与建议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数据分析与建议一、测试背景在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性能测试是其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本篇测试报告将对于某款软件的性能测试数据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旨在提供有益的信息和指导,以便在软件的优化和改进过程中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
二、测试方法在本次性能测试中,采用了以下的测试方法:1. 负载测试:通过模拟用户的实际使用情况,对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进行评估和测试。
2. 压力测试:通过逐渐增加用户数量或者对系统进行异常操作的方式,对软件在极端负载情况下的表现进行测试和分析。
三、测试环境和工具在本次性能测试中,使用了以下的测试环境和工具:1. 硬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Server 2016- 处理器:************************- 内存:16GB2. 软件环境:- 软件版本:软件版本号- 数据库:MySQL 8.0- Web服务器:Apache Tomcat 9.0- 浏览器:Google Chrome3. 测试工具:- 性能测试工具:Apache JMeter四、测试结果分析基于以上的测试方法和测试环境,我们得到了如下的性能测试结果。
1. 负载测试结果:在不同负载下的测试结果如下表所示:| 负载 | 平均响应时间(ms) | 通过率(%) ||------|----------------|------------|| 100 | 500 | 99.5 || 200 | 800 | 98.2 || 300 | 1200 | 95.6 || 400 | 1500 | 93.2 |根据上表可见,在不同负载下的平均响应时间逐渐增加,通过率逐渐下降。
这表明在高负载情况下,软件的性能表现较差,用户可能会遇到较长的等待时间和一定的操作延迟。
2. 压力测试结果:在极端负载情况下的测试结果如下图所示:[压力测试结果图示]从上图可以看出,在压力测试阶段出现了一些错误响应,并且在负载达到峰值时发生了系统崩溃的情况。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1.引言2.测试环境2.1硬件环境-内存:16GB-存储:SSD500GB2.2软件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测试工具:JMeter-目标软件:XXX软件版本X.X.X3.测试目标和方法3.1测试目标-测试软件系统的响应时间-测试软件系统的并发用户数-测试软件系统的吞吐量3.2测试方法- 使用JMeter工具对软件系统进行压力测试-获取软件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响应时间-使用不同数量的虚拟用户模拟并发用户数-计算软件系统的吞吐量4.测试结果分析4.1响应时间-负载为10并发用户时,平均响应时间为1.5秒-负载为50并发用户时,平均响应时间为2.5秒-负载为100并发用户时,平均响应时间为4秒4.2并发用户数-在负载为1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并且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在负载为5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开始出现性能问题,响应时间明显延长-在负载为10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出现严重的性能问题,响应时间大幅增加,且出现错误和崩溃的情况4.3吞吐量-在负载为1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的吞吐量为100次/秒-在负载为50并发用户时-在负载为100并发用户时,软件系统的吞吐量为50次/秒5.结论和建议根据以上测试结果分析,得出以下结论和建议:-软件系统在负载为10并发用户时能够正常运行,并且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满足正常使用的需求。
-软件系统在负载为50并发用户时出现性能问题,响应时间延长,需要进行优化以提升性能。
-软件系统在负载为100并发用户时出现严重的性能问题,响应时间增加,出现错误和崩溃,需要进行系统级的性能优化和容量扩展。
-建议开发团队对软件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包括代码优化、数据库优化等,以提升软件系统的性能和承载能力。
-建议进行容量规划,根据用户规模和负载情况进行服务器和网络的升级,以满足未来的扩展需求。
-建议定期进行性能测试,以持续监控和优化软件系统的性能。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反馈与优化建议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反馈与优化建议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反馈与优化建议1. 简介本报告旨在提供软件性能测试的反馈与优化建议。
通过对软件系统进行性能测试,我们发现了一些性能方面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以便改进软件系统的性能表现。
2. 性能测试结果概览在性能测试中,我们主要关注以下方面的性能指标:2.1 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用户提交请求后,系统开始做出响应的时间。
在我们的测试中,我们发现某些功能模块的响应时间较长,超出了用户的期望值。
2.2 吞吐量吞吐量指的是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
我们的测试发现,某些高负载场景下,系统的吞吐量明显下降,导致响应时间延长。
2.3 并发用户数并发用户数是指同时访问系统的用户数量。
我们测试中发现,在承载一定数量同时在线用户时,系统性能出现明显的下降。
3. 性能问题分析通过对测试结果的分析,在系统的性能测试中,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主要问题:3.1 硬件配置不足系统当前部署在的服务器硬件配置较低,无法满足高并发和大数据量的处理需求。
这导致了性能瓶颈和响应时间的延长。
3.2 数据库优化不足经过测试发现,数据库查询语句的执行速度较慢,导致了系统的响应时间延长。
需要对数据库索引、查询语句进行优化,提高查询性能。
3.3 代码逻辑问题在部分功能模块中,代码逻辑存在一些不合理之处,导致性能问题的出现。
需要对这些模块进行优化,提高系统的性能表现。
4. 优化建议为解决发现的性能问题,我们提出以下优化建议:4.1 服务器升级由于当前服务器硬件配置不足,建议对服务器进行升级,以提供更好的性能支持。
增加服务器的内存、处理器等配置,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吞吐量和响应时间。
4.2 数据库优化优化数据库查询语句,通过添加索引、优化SQL语句等方式,提高数据库查询的效率。
还需检查数据库的表结构设计是否合理,以避免慢查询等性能问题。
4.3 代码优化对存在性能问题的模块进行代码优化,重写一些复杂的逻辑,以提高系统的性能表现。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评估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评估一、背景介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性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为了确保软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需要进行性能测试评估。
本文将对软件的性能测试结果进行报告,并对性能测试评估进行分析和总结。
二、测试环境1. 软件版本:XXX软件 V1.02. 操作系统:Windows 103. 处理器:Intel Core i7-87004. 内存:16GB DDR45. 硬盘:256GB SSD6. 浏览器:Google Chrome 92.0.4515.159三、测试方法我们采用了以下的测试方法来评估软件的性能:1. 负载测试:通过给软件施加不同负载,观察其在高负载下的表现。
2. 压力测试:通过给软件施加高并发请求,观察其在并发情况下的响应时间和资源利用率。
3. 容量测试:通过逐渐增加数据量,观察软件在不同数据量下的性能表现。
4. 稳定性测试:通过长时间运行软件,观察其在连续运行时的稳定性和资源消耗情况。
四、测试结果经过以上测试方法的评估,我们得到了以下的测试结果:1. 负载测试结果:在负载测试中,软件在正常负载下的表现良好,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
在高负载情况下,平均响应时间略有增加,为X毫秒。
整体来说,软件的性能在负载测试中表现稳定。
2. 压力测试结果:在压力测试中,软件在并发请求数量为X时,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资源利用率为X%。
随着并发请求数量的增加,平均响应时间逐渐增加,资源利用率也有所增加。
我们推测软件在极限并发情况下可能会出现性能瓶颈,建议在实际应用部署时进行进一步优化。
3. 容量测试结果:在容量测试中,我们逐渐增加数据量,观察软件的性能表现。
结果显示,软件在处理小规模数据时表现良好,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
随着数据量的增加,平均响应时间逐渐增加。
对于大规模数据,软件的性能有所下降。
建议在处理大规模数据时优化算法和资源配置,以提高性能。
4. 稳定性测试结果:在连续运行测试中,我们发现软件在长时间运行时表现非常稳定,没有出现明显的崩溃和性能下降情况。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修复方案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修复方案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修复方案一、背景介绍近年来,随着软件开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软件需要在大规模用户的情况下运行。
为了确保软件的高性能和稳定性,性能测试成为一项关键的测试工作。
本报告旨在总结本次软件性能测试的结果,并提出相应的修复方案,以保证软件在各种不同负载情况下的正常运行。
二、测试概述1. 测试目标本次性能测试的主要目标是评估软件在高负载和大并发用户情况下的性能表现。
同时,也需要测试软件在不同硬件配置和网络环境下的可扩展性。
2. 测试内容本次性能测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测试内容:- 响应时间:测试软件在各个功能模块下的响应时间,以评估其在用户操作时的实时性。
- 吞吐量:测试软件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以评估其对并发用户的支持能力。
- 并发用户数:测试软件在负载较高情况下能够同时支持的用户数量,以评估其在高并发环境下的稳定性。
- 资源利用率:测试软件在运行过程中所占用的系统资源情况,以评估其对硬件资源的消耗情况。
三、测试结果经过一系列测试,我们获得了以下性能测试结果:1. 响应时间不同功能模块的平均响应时间如下:- 模块A: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 模块B: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 模块C: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2. 吞吐量在不同负载下,软件的吞吐量如下:- 负载1:吞吐量为X请求数/秒- 负载2:吞吐量为X请求数/秒- 负载3:吞吐量为X请求数/秒3. 并发用户数在高并发情况下,软件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为X个。
4. 资源利用率在运行过程中,软件对系统资源的平均占用情况如下:- CPU利用率:平均占用X%- 内存利用率:平均占用X%- 网络带宽:平均占用X Mbps四、问题分析根据以上测试结果,我们发现软件在一些方面存在性能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响应时间过长:部分功能模块的平均响应时间超过了预期要求,用户体验受到了影响。
2. 吞吐量下降:在高负载情况下,软件的吞吐量明显下降,不能满足大量同时请求的需求。
软件测试报告三篇
软件测试报告三篇篇一:软件测试报告1.1 项目背景1.2测试目的1.功能测试(包含界面测试):保证系统主要功能工作正常,满足功能需求;2.兼容性测试:保证系统在主流浏览器、数据库和操作系统中可以正常工作;3.故障恢复测试:保证系统异常环境下系统数据完整;4.性能测试:保证系统在资源有限、数据量多的情况下仍能正常响应;5.安全性测试:保证系统的权限分配安全有效;6.文档测试:保证操作文档内容正确无误;本次测试的系统模块主要有:1.总部设置系统;2.总部查询报表系统;3.数据传输服务端、客户端程序;4.系统升级程序5.多服务器数据同步设置1.3测试环境与配置测试环境及其配置:1.操作系统:客户端:windows xp sp3 ;服务端:windows server 2008 数据库: Sql Server 2008 R2浏览器:IE7+网络环境:局域网组件环境:.net framework4.01.4测试用例功能、模块名称用例数已通过用例数未通过用例数备注1.5缺陷的统计与分析1.5.1缺陷汇总系统模块总部设置、总部查询系统按严重程度已修复bug数未修复/暂缓bug明细各级bug总数22 严重、高16个总部查询系统——套餐销售统计表,应计金额和实收金额和门店统计不一致!(#284)总部查询系统——营业分析报表-外送服务员业绩统计表,查询不到数据!(#272)会员卡系统——离线模式下,门店卡升级信息,总部查询不到!(#342)总部设置系统——客户管理系统,维护人员设置,无法下载到门店!(#283)总部设置系统——雅座卡客户信息导入功能,按照生成的模版,将客户信息导入成功后,在客户资料里看不到导入的客户信息!(#320)总部设置系统——数据服务,其他——按门店分发和按项目分发里,每单消费区间段没有下发项目!(#264)一般0个0 0低0个0 0汇总 16 6 22 系统模块会员卡系统按严重程度已验证bug数未修复/暂缓bug明细各级bug总数严重、高24个会员卡连锁实时在线方式,门店制卡提示失败,验证卡密码出错,但是在总部却可以查询到此卡号已制卡!(#192)26会员卡系统——卡优惠-充值返券、返积分、消费折扣、消费返积分设置有效期为客户生日,无效果,用另外两种日期方式正常!(#336)一般0个0 0低0个 0bug汇总 24 226系统模块划菜系统按严重程度已验证的bug数待验证的bug和未修复的bug各级bug总数严重、高 2个0 2 一般 1 0 1个低 10 1个4 0 4bug汇总测试分析总结:本次测试功能覆盖率为100%;提交总的缺陷数1300个,严重级别高,其中严重、高级别为缺陷数有800个;一般的等级的缺陷数为200个;已修复缺陷数995个;未修复缺陷数5个本次测试的功能模块数量为:550个,每模块的缺陷数为:550/1300=0.423 1.测试缺陷趋势图:第四周汇总时间(201210)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发现缺陷数 50 60 55 20 185关闭缺陷数 20 70 80 10 180 遗留缺陷数 2 1 2 1 62.缺陷类型分析图:本阶段测试缺陷类型有接口、功能、业务逻辑、界面UI、架构、客户反馈、其他第一周第二周第三周第四周汇总类型时间(201210)接口 8 6 5 3 22功能 20 70 80 10 180 业务逻辑 15 10 8 9 42界面UI 20 15 16 10 61架构 2 1 2 1 6客户反馈 2 5 6 3 16性能 3 2 1 1 7其他(系统异常)缺陷严重等级分析图模块缺陷数分析图总结本次测试基本上达到了预期测试目标,本阶段每模块功能覆盖率达到100%,每模块缺陷密度为:每模块bug数/每模块功能点数,测试缺陷曲线图已处于下降收敛状态,达到预期测试目标,测试的严重bug已修复并验证完毕,较严重的bug 也已修复并验证,一般和低等级的缺陷数为8个不影响软件功能使用,可以进入UAT验收测试。
软件测试总结报告(精选5篇)
软件测试总结报告(精选5篇)软件测试总结报告一、软件测试的概述软件测试是伴随着软件的产生而产生的。
早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软件规模都很小、复杂程度低,软件开发的过程混乱无序、相当随意,测试的含义比较狭窄,开发人员将测试等同于“调试”,目的是纠正软件中已经知道的故障,常常由开发人员自己完成这部分的工作。
对测试的投入极少,测试介入也晚,常常是等到形成代码,产品已经基本完成时才进行测试。
到了上世纪80年代初期,软件和IT行业进入了大发展,软件趋向大型化、高复杂度,软件的质量越来越重要。
这个时候,一些软件测试的基础理论和实用技术开始形成,并且人们开始为软件开发设计了各种流程和管理方法,软件开发的方式也逐渐由混乱无序的开发过程过渡到结构化的开发过程,以结构化分析与设计、结构化评审、结构化程序设计以及结构化测试为特征。
人们还将“质量”的概念融入其中,软件测试定义发生了改变,测试不单纯是一个发现错误的过程,而且将测试作为软件质量保证(SQA)的主要职能,包含软件质量评价的内容,Bill Hetzel在《软件测试完全指南》(Complete Guide of Software Testing)一书中指出:“测试是以评价一个程序或者系统属性为目标的任何一种活动。
测试是对软件质量的度量。
”这个定义至今仍被引用。
软件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开始坐在一起探讨软件工程和测试问题。
软件测试已有了行业标准(IEEE/ANSI ),1983年IEEE提出的软件工程术语中给软件测试下的定义是:“使用人工或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某个软件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这个定义明确指出: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检验软件系统是否满足需求。
它再也不是一个一次性的,而且只是开发后期的活动,而是与整个开发流程融合成一体。
软件测试已成为一个专业,需要运用专门的方法和手段,需要专门人才和专家来承担。
二、软件测试总结报告(精选5篇)在现在社会,我们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
软件功能性和性能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功能性和性能性能测试报告1. 引言在软件开发和测试过程中,功能性和性能性能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本测试报告旨在评估所测试软件在功能和性能方面的表现,并提供相关数据和分析。
2. 测试目的本次测试的主要目的是验证软件在功能性和性能性能方面是否符合需求和用户期望。
通过评估软件的功能完整性和稳定性,以及性能指标(如响应时间、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可以帮助开发团队改进软件的质量和性能。
3. 测试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10- 软件版本:X版本- 测试工具:XYZ测试工具- 硬件配置:CPU x核,内存 x GB,硬盘 x GB4. 功能性测试4.1 测试范围功能性测试主要涵盖软件的核心功能和关键操作,以确保软件在各种使用情况下的可用性和正确性。
4.2 测试案例以下是部分功能性测试案例的示例:- 登录功能:验证用户能否成功登录,并校验登录后页面是否正确展示用户信息。
- 数据输入验证:测试输入数据的有效性和错误处理,例如在表单中输入无效数据是否能被验证并给出相应提示。
- 功能模块集成:测试不同功能模块之间的集成,确保数据传递和共享的正确性。
4.3 测试结果经过功能性测试,软件所有测试案例的执行结果均符合预期。
登录功能正常,数据输入验证有效,并且各功能模块间的集成也没有出现问题。
5. 性能性能测试5.1 测试范围性能性能测试主要关注软件在负载情况下的表现,评估其响应时间、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等指标。
5.2 测试方案- 负载测试:通过模拟多用户同时访问软件,并增加访问压力,以评估软件的负载能力和稳定性。
- 响应时间测试:测试软件在不同操作下的响应时间,包括页面加载时间、数据查询时间等。
- 吞吐量测试:评估软件在单位时间内处理的请求数量,以验证其性能是否满足需求。
5.3 测试结果对于负载测试,当同时有200个用户访问软件时,软件的响应时间仍在可接受范围内,没有明显的卡顿或崩溃现象。
吞吐量测试显示软件在单位时间内能够稳定处理大量请求,性能表现良好。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分析与系统优化建议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结果分析与系统优化建议针对所进行的软件性能测试,本报告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系统优化建议,旨在提高软件的性能和用户体验。
一、性能测试结果分析在本次性能测试中,我们对软件进行了一系列的测试,包括负载测试、压力测试和稳定性测试。
以下是我们对测试结果的详细分析:1. 负载测试:负载测试主要测试软件在正常使用情况下的性能表现,包括服务器响应时间、吞吐量和并发用户数等指标。
测试结果显示,在小型负载下,软件表现良好,服务器响应时间在可接受范围内,吞吐量能满足用户需求。
然而,在大型负载下,软件的性能出现明显下降,服务器响应时间延长,吞吐量明显减少,超过了用户的容忍范围。
这可能是由于软件架构存在瓶颈或者服务器资源配置不足所导致。
2. 压力测试:压力测试主要测试软件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表现,重点关注其稳定性和可靠性。
测试结果显示,在高并发用户同时操作下,软件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如响应超时、页面崩溃等。
这表明软件在高压力下存在一些Bug或性能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修复。
3. 稳定性测试:稳定性测试主要测试软件连续运行一段时间后的表现,检查是否存在内存泄漏、资源耗尽等问题。
测试结果显示,软件在连续运行24小时后出现了一些异常情况,例如内存占用逐渐增加、响应变慢等。
这可能是由于软件的资源管理不当所导致,需要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二、系统优化建议基于以上的性能测试结果,我们针对软件的性能问题提出以下优化建议,以提高软件的性能和用户体验:1. 优化软件架构:通过优化软件架构来提升系统的整体性能。
可以考虑引入分布式架构,将负载均衡、缓存等功能模块独立出来,减轻单个服务器的负荷,并提高系统的并发处理能力。
2. 调整服务器资源配置:分析当前服务器资源的使用情况,针对性地增加服务器的内存、存储和带宽等配置,以满足软件在大负载情况下的性能需求。
同时,建议使用高性能的硬件设备,以提升整体的处理能力和响应速度。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
软件性能测试报告一、引言。
软件性能测试是指对软件系统在不同工作负载下的性能进行测试和评估,以确保软件系统在各种条件下都能够稳定运行。
本报告旨在对软件性能测试的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软件开发和运维人员提供参考。
二、测试环境。
1. 测试软件,XXX软件。
2. 测试环境,Windows 10操作系统,Intel Core i7处理器,8GB内存。
3. 测试工具,JMeter。
三、测试内容。
本次性能测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并发用户数测试,通过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测试软件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2. 响应时间测试,测试软件系统对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包括页面加载时间、数据查询时间等。
3. 吞吐量测试,测试软件系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请求数量。
4. 资源利用率测试,测试软件系统在不同负载下的CPU、内存、网络等资源的利用率情况。
四、测试结果。
1. 并发用户数测试结果:在逐步增加并发用户数的情况下,软件系统的响应时间逐渐增加,同时吞吐量也有所下降。
在达到一定并发用户数后,软件系统开始出现响应缓慢甚至崩溃的情况。
2. 响应时间测试结果:根据测试结果显示,软件系统在低负载情况下响应时间较短,但随着负载的增加,响应时间明显增加,甚至出现超时的情况。
3. 吞吐量测试结果:随着并发用户数的增加,软件系统的吞吐量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处理能力有限。
4. 资源利用率测试结果:在高负载情况下,软件系统的CPU利用率明显增加,内存和网络资源利用率也有所上升,说明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资源消耗较大。
五、分析与建议。
根据测试结果分析,软件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存在性能不足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响应时间长、吞吐量低、资源利用率高等。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对系统进行性能优化,包括代码优化、数据库优化、缓存优化等,以提高系统的响应速度和吞吐量。
2. 加强系统的负载测试,及时发现系统在高负载情况下的性能瓶颈,并进行相应的优化和调整。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报告(通用模板)
软件系统性能测试报告(通用模板)
1. 测试目的
该文档的目的是记录软件系统的性能测试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为软件系统的性能优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2. 测试环境
- 软件系统版本:v1.0.0
- 操作系统版本:Windows 10
- CPU:Intel Core i7-8700 3.20GHz
- 内存:16GB
3. 测试内容
本次性能测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资源占用情况测试
2. 响应时间测试
3. 并发性测试
4. 吞吐量测试
4. 测试结果
4.1 资源占用情况测试
在运行软件系统时,其资源占用情况如下所示:
4.2 响应时间测试
对于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测试,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4.3 并发性测试
在模拟100个用户同时访问软件系统时,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4.4 吞吐量测试
在60秒内模拟100个用户对系统进行请求时,测试结果如下所示:
5. 测试结论
根据以上测试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 在运行软件系统时,其资源占用情况较为稳定,未出现占用率过高的情况。
2. 对于用户请求的响应时间较长,需要进一步优化。
3. 在并发情况下,系统响应较慢,需要进一步优化。
4. 吞吐量测试结果较为理想。
6. 总结
通过本次性能测试,我们发现软件系统在资源占用情况和吞吐量方面表现良好,但在响应时间和并发情况下存在问题,需要进行进一步优化。
希望本次测试结果可以为系统性能优化提供参考和指导。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改进建议
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改进建议软件测试报告性能测试总结与改进建议一、背景介绍在软件开发过程中,为了保证软件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进行性能测试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报告对软件性能测试的结果进行总结,并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提升软件系统的性能。
二、测试目的本次性能测试的目的在于评估软件系统在正常工作负载下的性能表现,包括响应时间、并发用户数、资源利用率等指标,以便发现系统中的性能瓶颈,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三、测试环境1. 软件版本:- 被测试软件版本号:X.X.X- 操作系统版本:Windows 10- 浏览器版本:Chrome 80.0.3987.1322. 硬件配置:- CPU:Intel i7-8700K- 内存:16GB- 存储:SSD四、测试内容1. 测试用例设计本次性能测试依据实际业务场景设计了一系列测试用例,包括:- 注册用户并登录- 浏览商品列表- 添加商品到购物车- 下单付款- 订单查询2. 测试指标本次性能测试以以下指标为主要评估对象:- 平均响应时间- 最大并发用户数- CPU资源利用率- 内存资源利用率- 磁盘IO等待时间五、测试结果与分析根据测试用例的执行情况和各项指标的监测数据,得出以下测试结果与分析:1. 平均响应时间根据测试结果统计,系统在正常工作负载下的平均响应时间为X毫秒。
该数值可以被视为参考标准,超过该数值意味着系统的响应时间已超过用户的预期,需要进行相应的性能优化。
2. 最大并发用户数根据测试结果统计,系统在当前环境下能够支持的最大并发用户数为X个。
该数值反映了系统在正常负载下所能承受的最大用户压力,超过该数值可能导致系统的性能下降,甚至崩溃。
3. 资源利用率根据测试结果统计,系统在测试过程中的CPU平均利用率为X%,内存利用率为X%。
该数值反映了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对硬件资源的占用情况。
如果资源利用率过高,则意味着系统在负载过大时可能会出现性能问题。
4. 磁盘IO等待时间根据测试结果统计,系统在测试过程中的磁盘IO等待时间为X毫秒。
软件性能测试实验报告
软件性能测试实验报告软件性能测试实验报告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对软件性能进行测试,评估软件在不同负载条件下的表现。
通过一系列测试,我们分析了软件的响应时间、吞吐量和资源利用率等性能指标,并提出了一些优化建议。
实验结果表明,在合理的负载范围内,软件能够稳定运行,并具备较好的性能表现。
1. 引言随着软件应用的广泛普及,软件性能成为了用户关注的重要指标之一。
软件性能测试旨在评估软件在不同压力下的表现,为开发者提供参考和改进方向。
本次实验选择了一款在线购物平台的软件进行性能测试,通过模拟用户的访问行为,测试软件在不同负载下的性能表现。
2. 实验环境本次实验使用了一台配置较高的服务器作为测试环境,服务器配置为Intel Xeon 处理器、16GB内存和500GB硬盘。
软件运行在CentOS 7操作系统上,使用了Apache Tomcat作为应用服务器,MySQL作为数据库。
3. 实验设计为了模拟真实的用户访问行为,我们使用了性能测试工具JMeter。
首先,我们定义了一系列的测试场景,包括用户登录、商品浏览、购物车操作等。
然后,我们设置了不同的负载条件,分别测试了10、50、100和200个并发用户的情况。
4. 测试结果与分析4.1 响应时间在不同负载条件下,我们记录了软件的平均响应时间。
实验结果显示,在低负载情况下,软件的响应时间较短,用户体验良好。
但随着负载的增加,响应时间逐渐增加,用户可能会感到延迟。
特别是在200个并发用户的情况下,响应时间明显增加,需要进一步优化。
4.2 吞吐量吞吐量是衡量软件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表示单位时间内能够处理的请求量。
我们记录了每秒钟处理的请求数量,并根据不同负载条件进行了比较。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负载的增加,吞吐量逐渐增加,但在200个并发用户的情况下,吞吐量增长趋缓。
这可能是由于软件的并发处理能力达到了瓶颈,需要进一步优化。
4.3 资源利用率为了评估软件对系统资源的利用情况,我们监测了服务器的CPU和内存使用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Official Test Report正式的测试报告测试项目:软件性能测试Project Information项目信息:ProjectCode: 项目代码 072V24SProjectPhase:项目阶段研发SoftwareVersion:软件版本V1.2Sample Information样品信息: SampleLevel: 样品类型 BMSQuantity:数量1SerialNumber:序列号020151025Test Operation Information测试信息:Location:地点上海博强Start Date:开始日期2015-12-18Finish Date:完成日期2015-12-21Conclusion结论:Pass通过Fail 不通过Other其它:Performed by测试: 樊佳伦Signature Date: 2015-12-22 Written by撰写: 邓文签名:日期:2015-12-23 Checked by核查: 董安庆2015-12-24 Approved by批准: 穆剑权2015-12-25Revision History修订履历SN 序号Report No.报告编号Report Version报告版本Contents变更内容Release Date发行日期1 BQ-72V-BMS-0007 V1.0 New release. 2015-12-252 BQ-72V-BMS-0007 V1.1 RTC时间再次验证2015-1-7Contents目录Contents目录 (3)1 Purpose目的 (4)2 References 参考文件 (4)3 Glossary术语 (4)4 Sample Information 样品信息 (4)4.1 General Information 基本信息 (4)4.2 Hardware &Software Information 软硬件信息 (4)5 Equipment & Device Information设备信息 (5)6 Approach测试方法和步骤 (5)7 Pass/ Fail Criteria 通过标准 (7)8 Results 分析与结果 (7)9 Conclusion 结论 (7)Software Performance Test Report1 Purpose目的验证该BMS的软件性能指标是否在产品规范内。
2 References 参考文件Specification 产品规格书:编号文档1 BMS开发技术协议2 T11电动汽车CAN协议3 BMS控制需求V1.54 BMS基本参数5 高压系统连接结构Standard 执行标准: GS95024-1, ISO262623 Glossary术语缩略语全称定义BMS 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 电池管理系统CAN Controller Area Network 控制器局域网络SOC state of charge 动力电池荷电状态SOH state of health 动力电池寿命状态4 Sample Information 样品信息4.1 General Information 基本信息Project Phase 项目阶段SampleLevel样品类型Quantity样品数量Sample Description样品描述Remark备注研发BMS 1 电池管理系统4.2 Hardware &Software Information 软硬件信息软件版本:V1.2硬件版本:V1.25 Equipment & Device Information设备信息SN Name SN in BQ1 高低温试验箱BQ-SB-252 24S/50AH电池组N/A3 12VDC N/A4 万用表N/A5 蓄电池循环充放系统柜BQ-SB-056 Approach测试方法和步骤序号测试项目测试步骤/测试方法判定标准1 测试ECU上电时间 1.从T1 wakeon(power on)开始,进入Bootloader,退出Bootloader,进入应用程序,进入自检,自检完成,发出第一帧报文的时间T2。
2.重复测试(3)次,取平均值(T1~T2)。
3.记录ECU上电时间(T2-T1)/3N/A2 ECU时序 1.校准上位机时间2.持续4小时3.比较上位机时间与实际时间的误差N/A3 报文时序 1.通过CAN test软件发送一帧报文0x18c0eff42.在导出文件计算该报文的时间差3.计算该报文的现实时间差4.比较误差,计算精度N/A4 报文稳定性 1.一台电脑通过CAN test发送一帧报文,另一台电脑通过CAN test接收此帧报文,持续1小时2.选择10种不同类型的报文,按照1#步骤3.在CAN test中导出文件,比较2台电脑发送与接收报文是否有丢失N/A5 死机(复位) 1.通过CAN test接收BMS的报文数据2.突然断电BMS,再次恢复3.通过CAN test查看BMS是否继续发送上电自检的报文4.拔掉CAN线的EMC屏蔽层,转移测试布置到干扰强烈的地方如充放电设备区,等待至BMS发生死机,再转移测试布置到远离干扰源5.通过CAN test查看BMS是否继续发送上电自检的报文N/A6 模拟故障(干扰、电流)输入1.搭建HIL测试布置2.注入故障模拟电压,电流,温度的异常3.通过CAN test查看BMS是否发送异常告警的报文N/A7 ECU上下电的反映 1.布置连接好测试平台2.反复给BMS执行上电,下电的操作,间隔保持在1s ~ 10s之间3.执行步骤2#进行100次4.观察BMS能否再次正常上电且其收发数据是否正常N/A8 运行功耗 1.布置连接好测试平台2.BMS上电,继电器闭合3.修改保护阈值,制造保护动作,继电器断开4.查看稳压源的电流,待其稳定后记录<3W9 Bootloader可靠性 1.布置连接好测试平台2.通过bootloader下载基础程序3.在正常下载中突然给BMS断电,再次重复下载bootloader程序,能否正常下载4.重复2~3步骤,进行10次N/A10接收的Buf 滤波(Bootloader)1.通过一台电脑在CAN test发送一帧错误报文2.通过另外一台电脑在CAN test接收报文,是否接收该错误报文N/A11接收的Buf 滤波(正常工作)1.通过一台电脑在CAN test发送一帧错误报文2.通过另外一台电脑在CAN test接收报文,是否接收该错误报文N/A12 电源管理 1.布置连接好测试平台2.BMS上电,继电器闭合3.调节供电电压至17V,观察继电器是否断开4.恢复BMS正常供电5.调节供电电压至8V,观察继电器是否断开6.恢复BMS正常供电N/A13 通讯一般要求检测波特率是否正确N/A14 信号传输时序要求检测报文时序是否符合协议要求N/A15 信号滤波错误 1.通过一台电脑在CAN test发送一帧错误报文2.通过另外一台电脑在CAN test接收报文,是否接收该错误报文N/A16 关键数据保存 1.布置连接好测试平台2.修改阈值制造过充,过放,温度,电流的保护3.当保护发生,继电器切断,随即切断BMS4.再次上电,在历史数据中查看是否保存了上次异常数据N/A17 重新编程功能 1.布置连接好测试平台2.通过CAN进行bootloader的烧录N/A18 标定功能 1.布置连接好测试平台2.通过CAN网络对电池保护参数进行重新标定N/A7 Pass/ Fail Criteria 通过标准如章节68 Results 分析与结果共18项测试,其中6项未做,分别是:报文稳定性,死机复位,模拟故障,接收的Buf 滤波(Bootloader),接收的Buf 滤波(正常工作),信号传输时序要求;其中一项不通过测试,是ECU时序;其余12项测试的试验数据和结果分析如下:序号测试项目试验数据分析结果1 测试ECU上电时间3次时间分别为1.12s 1.13s 1.25s平均为1.16s 符合协议通过测试2 ECU时序误差约7s 符合协议通过测试3 报文时序 1.007% 符合协议通过测试4 报文稳定性未做N/A N/A5 死机(复位)未做N/A N/A6 模拟故障(干扰、电流)输入未做N/A N/A7 ECU上下电的反映反复上下电100次后恢复,BMS收发无丢帧异常符合协议通过测试8 运行功耗 2.04W 符合协议通过测试9 Bootloader可靠性在下载中执行掉电操作,反复10次,重新下载bootloader状态良好,无报错符合协议通过测试10 接收的Buf 滤波(Bootloader)未做N/A N/A11 接收的Buf 滤波(正常工作)未做N/A N/A12 电源管理BMS供电8V,继电器中断;17V,继电器中断符合协议通过测试13 通讯一般要求250Kbps 符合协议通过测试14 信号传输时序要求未做N/A N/A15 信号滤波错误无报错符合协议通过测试16 关键数据保存历史告警保存符合协议通过测试17 重新编程功能可用CAN进行程序烧录符合协议通过测试18 标定功能可以通过CAN对参数进行重新标定符合协议通过测试9 Conclusion 结论该BMS在软件版本V1.2和硬件版本V1.2的阶段,其软件性能指标部分不满足协议的要求,其他未测试部分不在本报告表达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