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及课后练习题

合集下载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_含答案

送东阳马⽣序练习题_含答案《送东阳马⽣序》练习题⼀、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笔录,计⽇以还。

天⼤寒,砚冰坚,⼿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患⽆硕师、名⼈与游,尝趋百⾥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弟⼦填其室,未尝稍降辞⾊。

余⽴侍左右,援疑质理,俯⾝倾⽿以请;或遇其叱咄,⾊愈恭,礼愈⾄,不敢出⼀⾔以复;俟其欣悦,则⼜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中加粗的字。

假:⾛: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粗字⑴①余因得遍观群书得:②得之⼼⽽寓之酒也得:⑵①⾊愈恭,礼愈⾄⾄:②⾄舍,四肢僵劲不能动⾄:③⾄理名⾔⾄:⑶①稍稍宾客其⽗稍:②不敢稍逾约稍:3、请写出⼀个表现作者读书刻苦的句⼦:4、下⾯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是()A、先达德隆/望尊B、益慕圣贤/之道C、门⼈弟⼦/填其室D、⼿指不可/屈伸5、“录毕,⾛送之,不敢稍逾约。

”中的“稍”字的作⽤是___,它照应了“___”⼀句。

6、选出下⾯各句中“其”字⽤法不同的⼀项()A、门⼈弟⼦填其室B、或遇其叱咄C、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D、俟其欣悦7、⼈们为什么“多以书假余”(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从本段看,作者最终能够学业有成的原因是:(1)________(2)________ (3)________9、划分朗读节奏⑴余因得遍观群书⑵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10、作者幼时借书抄书来读,其原因是由“___”与“___”之间的⽭盾决定的(摘录原⽂回答)11、“先达”对弟⼦“未尝稍降辞⾊”,你认为这种态度对吗谈谈你的观点。

12、在原⽂中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意思13、作者在记述⾃⼰的求学经历,却⼤篇幅地写⽼师的严厉,作⽤是什么14、选段分别从哪两⽅⾯叙写了作者的求学之难⼆、阅读并完成“当余之从师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2)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2)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2)《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及练习文章来自:xx送东阳马生序一、作者简介及文章背景。

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

元至正中,荐授翰林院编修,以亲老,辞不赴,隐东明山著书。

明初以书币征,除江南儒学提举,命授太子经,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

后因长孙宋慎与丞相胡惟庸谋反案牵连而被贬四川茂州,死于洪武十四年五月,终年72。

正统中,追谥文宪。

明洪武十一年,宋濂高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二、关于本文的文体:序,一种文体,与“序言”有别。

此处是指赠序,一般写在送别时,内容多是劝勉、誉扬之词。

文章内容有着很强的针对性,主要是以自己年轻时求学的艰辛来告诫年轻人要认真地学习,文中的谆谆教诲至今有着很强的教育意义。

本文是作者写给同乡晚辈太学生马君则的。

作者以自己当年求学的亲身经历,热情勉励马君则要勤奋学习。

三、文章结构第一段是讲述作者年少时求学之艰难和用心之诚恳专一。

先叙幼时求学时的情形。

文章起笔就点出“嗜学”,为全文定了基调。

“嗜学”然而“家贫”,由此引出求学的勤奋:必须借书抄录,按期归还。

因此得以“遍观群书”。

接着叙述成年后求师的情形。

着重写“叩问之难”:要“趋百里外”,去向“先达”求教。

在教师面前还要毕恭毕敬。

“立侍左右”“俯身倾耳”地求教,这些说明了“援疑质理”的求教之艰难,又表现出作者求知的渴望与诚心。

然后写从师求教的道路异常之辛苦。

行走于“深山巨谷”,冒着“穷冬烈风”,“足肤……四支僵劲”形象地写出了长途跋涉遇到的种种艰难困苦。

其次叙述自己求学时衣食粗劣不堪,生活极其简朴。

这一段最后一句总括全段“勤且艰若此”,是对前面内容的总结。

第二段叙说当今太学生学习条件的优越。

作者采用的是对比的手法,与第一段构成鲜明的对照,从对比中自然而然地推出结论。

经过四个方面的对比,太学生条件之优越和作者昔日之艰难是显而易见的。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及答案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

与之论辨,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

是可谓善学者也。

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一、文学常识。

1、宋濂,字,号,朝人。

有《宋学士文集》。

2、序,是一种文体,有书序和赠序之别。

本文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3、解题:洪武十一年,即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入朝晋见明太祖朱元璋。

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生前来拜访。

宋濂了解到马生是个“善学者”,便写下这篇序,勉励他珍惜太学的条件,刻苦学习。

东阳,现在浙江省东阳市,明朝属于金华府。

马生,即马君则,当时是国子监太学生;生,是长辈对晚辈读书人的称呼,作者当时已经69岁。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送东阳马生序》习题精选一、基础知识题1、为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逾约()③俟()④叱咄()⑤皲裂()⑥媵人()⑦箧()⑧缊袍()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3、下列句子中和课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家贫,无从致书以观看,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余立待左右,援疑质理,俯身低耳以请;C、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D、寒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4、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①四支僵劲不能动。

____________②同舍生皆被绮绣。

____________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或遇其叱咄一食或尽粟一石B、不敢稍逾约稍出近之C、烨然若神人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D、礼愈至至则无可用6、作者认为自己“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用文中原话)。

7、翻译句子。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二、阅读下列语段,完成习题㈠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又患无硕师________________②每假借于藏书之家________________③俟其欣悦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是人多以书假余B、计日以还C、俯身耳以请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弗之怠”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每假借于藏书之家B、何陋之有C、马之千里者4、翻译下列句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和练习题

九年级语文下册《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和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与真题演练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与真题演练

送东阳马生序(明)宋濂原文呈现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作家与作品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汉族,浦江(今浙江浦江县)人,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

他的代表作品有《送东阳马生序》、《朱元璋奉天讨元北伐檄文》等。

《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

“序”是一种文体,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序”有书序和赠序两种。

书序比较早,多为叙述著作者的意趣、写作缘起等,如《易序》《太史公自序》等;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朝,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背景与内容《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四部从刊》本).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告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浦江(浙江省浦江县)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时,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了这篇序,介绍自己的学习经历和学习态度,勉励他人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一、文学常识1、解题:序:文体名。

这是一篇赠序。

赠序是是文人临别赠言性质的文字,内容多是勉励,推崇,赞许之辞。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东阳,地名。

2、作者: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学者称太史公。

宋濂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他因长孙宋慎牵连胡惟庸党案而被流放茂州,途中病死于夔州。

二、古文知识(一)、重点注释1、无从致书以观:没有办法得到书来看。

无从,没有办法。

致,得到。

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经常向有藏书的人家借。

每,常常。

3、手自笔录,计日以还:亲手用笔抄写,计算着日期归还。

4、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砚台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

5、弗怠之:不懈怠抄书的事。

6、录毕,走送之:抄完书后,跑着送还。

7、不敢稍逾约:稍,稍微。

逾约,超过约定的期限。

8、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因此别人大多愿意把书借给我。

以是,因此。

多,大多数。

假,借。

9、余因得遍观群书:我于是能够看到很多书。

得,能够。

10、既加冠(guān):加冠以后,指已成年。

古时男子二十岁举行加冠(束发戴帽)仪式,表示已经成人。

11、益慕圣贤之道: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

12、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又担心没有大师、名人和自己交往。

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硕,大。

13、尝趋百里外:曾经跑到百里之外。

趋,快走或小跑。

14、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先达,学术界的前辈。

执,拿着。

15、先达德隆望尊:前辈道德声望高。

16、门人弟子填其室:填,塞。

向他求教的学生挤满了屋子。

17、未尝稍降辞色:不曾把言辞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

辞色,言语和脸色。

18、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我站在旁边侍候,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19、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20、或遇其叱咄:或,有时。

叱咄,训斥,呵责。

21、色愈恭,礼愈至:神色更加恭敬,礼节更加周到。

22、不敢出一言以复:不敢说一句话来辩解。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练习题及答案1.基础知识题1) 嗜学 (shì xué) 2) 逾约(yú yuē) 3) 俟 (sì) 4) 叱咄(chì duō)5) 皲裂(jūn liè) 6) 媵人 (yìng rén) 7) 箧 (jié) 8) 缊袍 (yùnpáo)2) ①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无从致书以观:没有钱买书来看)②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不敢稍微超过借书的时间限制)③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加冠:指成年,益慕:更加崇敬)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患:遇到困难,硕师:指大师,先达:指学问高深的人)⑤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俟:等待,欣悦:高兴)3) A4) ①僵(jiāng) ②舍 (shè)5) B6) “余缊袍敝衣,与黄巢齐名。

”(缊袍:指质地粗糙的衣服)7) ①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作者遇到困难,想要寻找名师问学,不惜走远路。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有足够的乐趣,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

)㈡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寒暑易节,惟岁计之不暇。

或托疾于床笫,命曰“危”,则视死如归。

或乘醉于傍路,言曰“乐”,则以醉为常。

东篱菊庐,西藩石屏。

颍川赤壁,XXX。

《诗》云:“君子于役,不知疲倦。

”盖大丈夫之志,岂在物化之际乎!1、解释下列句中的文言实词。

①逆旅________________②岁计________________③托疾________________④归________________⑤疲倦________________2、下列句中文言虚词“以”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无从致书以观A、以中有足乐者B、录毕,走送之C、俯身耳以请3、下列选项中的文言句式与“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也出一言以复”一句相同的一项是()A、天大寒,XXX,手指不可屈伸,XXX。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基础知识:1,按课文填空( )冰坚弗之( ) 德( )望尊( )疑质理遇其( )( ) 足肤( )裂负( )( )( ) 以( )拥( ) ( )袍( )衣2,解释加点词:送东阳马生序: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寓逆旅:无从致书以观:计日以还: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四支僵劲不能动:同舍生皆披绮绣:3,翻译:a,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D,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F,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砚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初中语文部编九下-《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及练习汇总(附例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部编九下-《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及练习汇总(附例题及答案)

一、作者简介宋濂(1310~1381),字景濂,号潜溪,别号:玄真子、玄真道士、玄真遁叟。

谥号文宪。

浦江(今浙江浦江)人,汉族。

明初文学家,曾被明太祖朱元璋誉为“开国文臣之首”,与高启、刘基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四方学者称他为“太史公”。

他为文主张“宗经”“师古”,取法唐宋,著作甚丰。

自幼家境贫寒,但聪敏好学,曾受业于元末古文大家吴莱、柳贯、黄溍等。

他一生刻苦学习,“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去书卷,于学无所不通”。

元朝末年,元顺帝曾召他为翰林院编修,他以奉养父母为由,辞不应召,修道著书。

二、课文概述《送东阳马生序》是明代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三、文体简介古代另有一种序是惜别赠言的文字,叫作“赠序”,内容多是对于所赠亲友的赞许、推重或勉励之辞,是临别赠言性质的文体。

四、文章讲析这篇文章意在勉励当时的太学生要刻苦读书,说理透彻,文字朴素,很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现在分几段来谈。

第1段记述自己青少年时期求学的经历,一共有三层。

第一层写少年时代读书的刻苦勤奋。

文章一开始就揭示了“嗜学”和“家贫”的尖锐矛盾。

“嗜学”就是喜欢读书,家境贫寒却又无法买书来看,只好向别人借书,“手自笔录”,自己亲手抄写,这就成了解决矛盾的办法。

“手自笔录”这一情景,初步揭示了他学习的勤奋态度。

接着用寒冬天气抄书的情景进一步描写这种刻苦精神。

“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砚台里结了很硬的冰,手也冻僵了。

这既是指天气,又是指家道贫寒。

而“砚冰”“手指”,是围绕着“手自笔录”的抄书方式写的。

“弗之怠”,是说不懈怠偷懒。

中考语文九下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九下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中考语文九下文言文《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一、作者简介【宋濂】,字景濂,号潜溪,谥号文宪。

明初著名文学家。

生活在元末明初,曾被召为翰林院编修,他借口父母亲年老,辞不就职,专心著述。

明初朱元璋重用他,命为江南儒学提举,替太子讲经,并在自己左右顾问。

主修《元史》,官至翰林学士承旨,知制诰;朝廷的重要文书,大都由他参与撰写,被称为“开国文臣之首”,年老辞官回乡,不久因长孙宋慎列入胡惟庸党,全家谪往茂州(四川茂汶),中途病死夔州(四川奉节)。

著有《宋学士文集》。

宋濂和刘基、高启被并称为明初诗文三大家。

二、文学常识1.序:序是一种文体形式,分为书序和赠序两种。

本文是一篇赠序。

有临别赠言的性质,多是勉励、推重、赞许之辞。

2.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3.赠序:赠序,即临别赠言,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它始于唐代,一般是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的某种思想感情。

序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的一种文体,内容多为勉励、称许、推重之辞,本文即属于此类。

三、文题解读《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宋濂送给他的同乡浙江东阳县青年马君则的文章。

在这篇赠言里,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文中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这种认识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四、重点字词(一)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通“披”,穿)3.手指不可屈伸(屈:通“曲”,弯曲)(二)词类活用1.腰白玉之环。

(腰:名词作动词,这里指挂在腰间,佩戴。

)2.手自笔录。

(笔:名词作状语,用笔。

手:名词作动词,动手。

)3.戴朱缨宝饰之帽。

(宝:名词作状语,用珠宝;朱缨,名词作状语,用红缨)4.主人日再食。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一、作者、作品:宋濂,明代文学家,本文选自《宋学士文集》。

朱元璋称之为"明代开国文臣之首"。

二、题目含意:送给同乡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三、阅读理解:⒈本文内容:宋濂用自己当年艰苦求学的经历勉励马生刻苦读书。

⒉本文写法:对比⒊填空:文章开始写(嗜学)与(家贫)的矛盾,解决办法(手自笔录)描述(借书)、(抄书)、(还书)的艰辛,勤奋刻苦导致的结果是(遍观群书)。

5.从那些方面写求师不易:⑴、路途远;⑵、师道严6."卒获有所闻"的原因:⑴、不辞辛苦;⑵、谦恭求师7.写借书的句子: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8.写抄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9.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10.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穷冬烈风11.写受冷冻之苦的句子:足肤皲裂;四肢僵劲不能动。

12.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13.作者与富贵子弟作比较表现了什么?(1)学习条件、生活情况的好坏,不是学习效果的决定性因素。

(2)要想学有所成,就要勤奋刻苦,能吃苦。

(3)勉励马生刻苦学习,成为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14.那些句子表现了他以求学为乐的高尚追求?以中有中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8.文中先写自己少年求学的艰难与刻苦,目的何在?目的:激励马生珍惜良好的学习条件,刻苦学习,成为有学问有道德的人。

19.宋濂年轻时代求学的艰辛都表现在哪些方面:⑴、幼时得书之难。

⑵、成年求师之难(3)求师行路之难(4)求学衣食之劣20。

为什么作者在众多富有的同学中能“略无羡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2。

从几方面概括作者求学时的客观条件?得书难:手自笔录;求师难:趋百里外,谦虚谨慎;行路难: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生活苦:日再食,缊袍敝衣。

23。

第一、二段文字采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对比,增强说服力,突出中心。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及课后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梳理及课后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送东阳马生序》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注释、翻译、简答习题带答案(部编版九下)班级:姓名: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①选自《宋濂全集》。

生,长辈对晚辈的称呼。

宋濂元末明初文学家。

②【致】得到。

③【假借】借。

④【弗之息】即“弗怠之”,不懈怠,指不放松抄录书。

⑤【走】跑。

⑥【逾约】超过约定期限。

⑦【以是】因此。

⑧【既加冠】加冠之后,指已成年。

⑨【硕师】学问渊博的老师。

⑩【趋】疾走,跑。

⑪【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拿着经书向当地有道德有学问的前辈请教。

叩问,请教。

⑫【德隆望尊】道德声望高。

⑬【填】挤满。

⑭【稍降辞色】言辞委婉些,脸色温和些。

辞色,言辞和脸色。

⑮【援疑质理】提出疑难,询问道理。

援,引、提出。

质,询问。

⑯【俯身倾耳以请】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

⑰【叱咄】训斥,呵责。

⑱【至】周到。

⑲【复】回答,答复。

这里是辩解⑳【俟】等待。

㉑【负箧曳屣】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㉒【穷冬】深冬,隆冬。

穷,极。

㉓【皲裂】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

㉔【舍】这里指学舍、书馆。

㉕【四支僵劲】四肢僵硬。

支,同“肢”。

㉖【媵人】侍婢。

这里指旅舍中的仆役。

㉗【持汤沃灌】拿了热水来浇洗。

汤,热水。

沃,浇。

㉘【和】暖。

㉙【寓逆旅,主人日再食】寄居在旅店,店主人每天供给两顿饭。

逆旅,旅店。

食,供养,给……吃。

㉚【被绮绣】穿着华丽的丝绸衣服。

被,同“披”。

绮,有花纹或图案的丝织品。

绣,绣花的衣服。

㉛【缨】系帽的带子。

㉜【腰】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

㉝【容臭】香袋。

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㉞【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

㉟【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

缊,乱麻。

敝,破。

㊱【慕艳】羡慕。

㊲【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因为内心有值得快乐的事,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人。

口体之奉,指吃穿的供给。

㊳【耄老】年老。

㊴【预君子之列】意思是做了官。

预,参与。

君子,这里指有官位的人。

㊵【宠光】恩宠光耀。

㊶【缀】跟随。

㊷【日侍坐备顾问】每天在皇帝座位旁边侍奉,准备接受询问。

㊸【谬称其氏名】错误地称说我的姓名。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有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有答案)

《送东阳马生序》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课文分析《送东阳马生序》是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的明朝初期文学家宋濂写给在太学读书的马君则的一篇赠序。

这篇文章内容集中、语方朴素,给人以无限启迪。

作为赠序,文章流露出作者勉励马生勤奋学习的诚挚情感,它主要围绕作者求学过程中的“勤且艰”这一中心,按时间顺序展开叙述。

首先,文章叙述了作者小时候刻苦、勤奋的学习情况。

“余幼时即嗜学”,但“家贫,无从致书以观”,这一对尖锐的矛盾成为作者学习上的棘手问题,然而作者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使问题迎刃而解,他“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来读书、学习,哪怕环境艰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他也“弗之怠”,坚持不懈地抄书来学习。

因此,他能够得到别人的信任和大力支持“人多以书假余”,而且收获颇丰“因得遍观群书”。

其次,文章叙述了作者成年后的辛勤求学的情况。

作者成年后,学习上又面临新的困难,“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即学习上有更深入的渴求,但没有渊博的学者与他交流、探讨学问,所以他不辞辛苦“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勤思善问,向“先达”“援疑质理”,而不介意“先达”“未尝稍降辞色”的严厉态度,反而更加恭敬地请教问题,毫不退却“色愈恭,礼愈至”“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最后,文章叙述了作者从师求学过程中的艰辛和刻苦。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求学的路途是多么艰辛,但他却执着地、忘我地追求着,“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他的生活也很艰难,可算是食不果腹、衣着寒酸,“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

总之,文章内容始终如一地围绕作者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展开叙写,字里行间给人深深的感染和无尽的启迪。

这篇文章在写作手法上,主要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如,写作者“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时,以“德隆望尊”的先生“未尝稍降辞色”的严厉态度和作者“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的恭敬态度做对比,通过对比既突出作者嗜学、勤学的品格,也写出他求学之艰;又如,写“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的华丽衣饰与作者“缊袍敝衣”的寒酸做对比,突出了作者的家境贫寒,学习条件艰苦,同时也强调了环境的优劣不是决定人品、学识的因素,给人以启迪,更强化了对马生的勉励之情。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全面)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总结(全面)

《送东阳马生序》问答题一、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

二、本文中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1、幼时求学的艰难。

2、成年求师的叩问之难。

3、求学旅途之艰,生活之苦。

三、统领全文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

文章开头的“ 嗜学”一词,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统领全文,为全文定下基调。

四、作者勤奋学习的原因有哪些(用原文回答)1、余幼时即嗜学。

2、益慕圣贤之道3、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五、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六:用原文的语句回答:1、1揭示作者小时侯学习就很勤奋的句子是:余幼时即嗜学2最能表现作者抄书之苦的句子是: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3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4对太学生中的其他人“烨然若神人”作者却“略无慕艳意”的原因是: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写借书的句子:每假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6、写抄书的句子: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7、写还书的句子: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8、写跋涉之苦的句子: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9、写冷冻之苦的句子:(1)足肤皲裂而不知;(2)四肢僵劲不能动。

10、写衣食简陋的句子:(!)缊袍敝衣处其间;(2)无鲜肥滋味之享。

11、表明作者尝趋百里外求学原因的句子是: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12、作者写富家子弟衣饰华美,写自己緼袍敝衣,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对比反衬自得其乐。

说明精神上的富足,能战胜物质上的贫困。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整理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叱咄(chìduō)俟(sì)负箧曳屣(qiè)(xǐ)皲裂(jūn)媵人(yìng)衾(qīn)容臭(xiù)烨然(yè)緼袍敝衣(yùn)二、文学常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自《宋学士文集》。

中考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练习及答案

中考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练习及答案

一、作者(zuòzhě)宋濂,字景濂,号潜溪,浦江(现浙江省金华市浦江县)人。

明代(mínɡ dài)文学家。

著有《宋学士(xuéshì)文集》。

二、文体(wén tǐ) 本文是一篇赠序,其中的“序”,并非“序言”,而是“赠言”的意思。

作为(zuòwéi)文章的体裁,序有书序和赠序之分。

书序相当于前言后记,一般是介绍作家的生平,或成书过程与宗旨,为阅读和评价作品提供一定的参考资料,或给以必要的引导。

而赠序与书序的性质不同,始于唐朝,文人之间以言相赠,表达离别时的某种思想感情,往往因人立论,阐明某些观点,相当于议论性散文。

三通假字1.四支僵劲不能动支通肢,肢体2.同舍生皆被绮绣被同“披”,这里是“穿”的意思。

四.古今异义1.走送之(走古义:跑今义:)2.日再食(再古义:两次今义:又,又一次)3.媵人持汤沃灌(汤古义:热水今义:)4.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是古义:这,此;今义:判断动词)5.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趋:古义:为奔向;今义:趋向)6.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假:古义:为借;今义:与“真”相对)五.一词多义以: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以,把)以中有足乐者(以,因为)计日以还(以,而)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患:担心、忧虑,动词无冻馁之患矣(患,忧患,名词)质:援疑质理(质,询问,动词)非天质之卑(质,智力、天资,名词)道:益慕圣贤之道(道,学说)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谈,讲)至:色愈恭,礼愈至(至,周到)至舍(到)六解释文中的重点词语。

1.余幼即嗜学:酷爱,喜爱。

2.无从:无法。

3.致书以观:取得,这里指买到。

4.假借于藏书之家:借。

5.弗之怠:否定词,不。

6.怠:懈怠,放松。

7.录毕:完。

8.走送之:跑,赶快去。

9.不敢稍逾约:超过。

10.以是:因此。

11.既加冠:指成年。

12.益慕:更加仰慕。

13.圣贤之道:学说。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1课《送东阳马生序》课后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①嗜.学()②硕.师()③媵.人()④容臭.()⑤负箧.()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无从致.书以观()②四支.僵劲不能动()③以是..人多以书假余()④以中.有足乐者()3.解释下列各句中一“以”字的用法。

①以衾拥覆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③俯身倾耳以请④以是人多以书假余______ _②____ ___③____ ___④___ ____4.翻译句子,注意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答:5.按原文填空。

(1)当余之从师也,,行深山巨谷中,,大雪深数尺,。

(2)以中有足乐者,。

比较阅读(一)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勝人持汤沃灌,以食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暗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表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难若此。

6、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俯身倾耳以请。

答: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答:7、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余/幼时/即嗜学。

B、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知识点梳理及练习题

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明初时期的宋濂。

本文的文体是赠序,指用于送别赠言的文章体裁。

内容多推重或勉励之辞。

二、词语解释:1、走:跑。

2、假:借3、叩:请教。

4、辞色:言语和脸色。

5、援:引,提出。

6、质,询问。

7、叱咄:训斥,呵责。

8、俟:等待。

9、支:通“肢”,肢体。

10、遇:住11、被:通“披”,穿。

12、腰:这里做动词,腰佩。

13、臭:气味,这里指香气。

14、负.箧曳屣:负,背着。

背着书箱,拖着鞋子。

15、汤:热水16、沃灌:浇洗17、烨然:光彩照人的样子18、至:周到19、怠:懈怠20、逾:超过21、慕艳:羡慕22、致:得到23、敝:破三、重点句翻译:1、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天气特别寒冷的时候,砚池里的墨水结成坚冰,手指不能屈伸,也不敢懈怠。

2、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有时遇到他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等到他高兴了,就又去请教。

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深冬季节,刮着猛烈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的皮肤冻裂了还不知道。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不感到衣食的享受赶不上其他的人。

四、内容:宋濂遇到了哪些困难无书难无师难路途难生活难五、主旨(写作目的)本文运用了现身说法,自叙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难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劝勉马生在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勤奋学习,成为德才兼备的人。

六、写作手法1、对比宋濂生活条件之艰苦与同舍生条件之优越形成对比,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的影响。

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勤奋刻苦。

2、现身说法作者以自身经历相告,劝勉马生。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态度恳切,易于接受七、宋濂的求学经历带给我们的启示:1、不怕艰苦,勤奋好学。

2、不贪物质享受,重精神追求。

3、尊敬老师,勤思好问。

4、专心致志八、对联负箧曳屣求师苦俯身倾耳为学勤送东阳马生序一、文学常识:本文作者是时期的,字号本文的文体是,即。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今诸生学于太学,县官日有廪稍之供,父母岁有裘葛之遗,无冻馁之患矣;坐大厦之下而诵《诗》《书》,无奔走之劳矣;有司业、博士为之师,未有问而不告,求而不得者也;凡所宜有之书,皆集于此,不必若余之手录,假诸人而后见也。

其业有不精,德有不成者,非天质之卑,则心不若余之专耳,岂他人之过哉!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已二年,流辈甚称其贤。

余朝京师,生以乡人子谒余,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与之论辩,言和而色夷。

自谓少时用心于学甚劳,是可谓善学者矣!其将归见其亲也,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

谓余勉乡人以学者,余之志也;诋我夸际遇之盛而骄乡人者,岂知余者哉!翻译:我年幼时就爱学习。

因为家中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约定日期送还。

天气酷寒时,砚池中的水冻成了坚冰,手指不能屈伸,我仍不放松抄录。

抄写完后,赶快送还人家,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

因此人们大多肯将书借给我,我因而能够看各种各样的书。

已经成年之后,更加仰慕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快步走(跑)到百里之外,手拿着经书向同乡前辈求教。

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学生挤满了他的房间,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

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低身侧耳向他请教;有时遭到他的训斥,表情更为恭敬,礼貌更为周到,不敢答复一句话;等到他高兴时,就又向他请教。

所以我虽然愚钝,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

当我寻师时,背着书箱,趿拉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大谷之中,严冬寒风凛冽,大雪深达几尺,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

到学舍后,四肢僵硬不能动弹,仆人给我灌下热水,用被子围盖身上,过了很久才暖和过来。

住在旅馆,我每天吃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

同学舍的求学者都穿着锦绣衣服,戴着有红色帽带、饰有珍宝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着刀,右边备有香囊,光彩鲜明,如同神人;我却穿着旧棉袍、破衣服处于他们之间,毫无羡慕的意思。

因为心中有足以使自己高兴的事,并不觉得吃穿的享受不如人家。

我的勤劳和艰辛大概就是这样。

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如今的学生们在太学中学习,朝廷每天供给膳食,父母每年都赠给冬天的皮衣和夏天的葛衣,没有冻饿的忧虑了;坐在大厦之下诵读经书,没有奔走的劳苦了;有司业和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询问而不告诉,求教而无所收获的了;凡是所应该具备的书籍,都集中在这里,不必再像我这样用手抄录,从别人处借来然后才能看到了。

他们中如果学业有所不精通,品德有所未养成的,如果不是天赋、资质低下,就是用心不如我这样专一,难道可以说是别人的过错吗!东阳马生君则,在太学中已学习二年了,同辈人很称赞他的德行。

我到京师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拜见我,写了一封长信作为礼物,文辞很顺畅通达,同他论辩,言语温和而态度谦恭。

他自己说少年时对于学习很用心、刻苦,这可以称作善于学习者吧!他将要回家拜见父母双亲,我特地将自己治学的艰难告诉他。

如果说我勉励同乡努力学习,则是我的志意;如果诋毁我夸耀自己遭遇之好而在同乡前骄傲,难道是了解我吗?一、作者简介宋濂,字景濂,号潜溪,元末明初文学家。

朱元璋称他为“开国文臣之首”,刘基赞许他“当今文章第一”。

他的著作以传记小品和记叙散文为代表。

有《宋学士文集》。

二、主题思想作者叙述了自己青少年时代求学的艰辛和勤奋学习的经历,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表达了对马生的殷切期望。

三、艺术特色作者主要通过记叙来表现自己青少年时艰辛的求学过程,兼用描写、议论,使文章更加生动具体。

四、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 四支僵劲不能动2. 同舍生皆被绮绣(二)一词多义1. 以以衾拥覆以中有足乐者俯身倾耳以请以是人多以书假余无从致书以观生以乡人子谒余2. 从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当余之从师也3. 患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无冻馁之患以4. 道益慕圣贤之道余故道为学之难以告之5. 质援疑质理非天质之卑支:同“肢”,肢体。

被:同“披”,穿介词,用连词,因为连词,相当于“而”介词,把连词,表目的,可译为“来” 介词,凭借。

身份介词,向动词,跟从动词,担心、忧虑名词,忧患名词,学说动词,说动词,询问名词,资质(三)词类活用1. 腰白玉之环2.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3. 手自笔录(四)古今异义1. 录毕,走送之2. 媵人持汤沃灌3.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五)特殊句式1. 省略句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腰:名词用作动词,在腰间佩戴缊袍敝衣:名词用作动词,穿着破旧的衣服手: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笔:名词用作状语,用笔走古义:跑;今义:行走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煮后所得的汁水假古义:借;今义:不真实的寓逆旅2. 倒装句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五、练习题 (一)填空题 1. 古文像本文作者宋濂一样勤奋、刻苦读书的可谓不胜枚举,如战国时期苏秦、晋时孙敬的 刺股 ”是克制自己的困乏,孙康、车胤的“ (二)选择题1. 下面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 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B. 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

C. 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 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节选部分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解析:本文中讲到的学习条件与成就没有必然联系。

2.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A. 益慕圣贤之道B. 或遇其叱咄C. 以衾拥覆D. 足肤皲裂而不知 解析: A 的 / 定语后置标志; 3. 下列对上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题目中“生”是长辈对晚辈的称呼,B. 第一段通过写先达教学的严厉突出了“我”幼时求师的诚恳和恭敬。

C. 第二段写富家子弟的奢华生活是为了对比“我”成年后的求学生活。

D. 作者现身说法,以自己“勤且艰”的求学经历来鼓励马生勤奋学习。

解析:“幼年”应为“成年后”。

4.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C ) A. 手自笔录B.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 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D.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解析: A 动词,亲手 / 名词 / 代词,你。

5. 囊萤映雪 ”是利用有限的外部条件。

B )对马生的殷切期望,寓于其中。

D ) 马之千里者 安陵君其许寡人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B 他/句中用来加重语气的助词; C 用/凭借; D 表转折 B ) “序”交代了本文的文体。

虽人有百手 故患有所不辟也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若为佣耕 ,手; B 动词,担心,忧虑 / 名词,祸患,灾难; C 跟从, 悬梁跟随; D 比得上 A. B. C. D.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与“以中有足乐者”中的“以”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无从致书以观 以塞忠谏之路也 以其境过清 D ) 解析: A 介词,用; B 连词,来; C 连词,以致。

6. 下列句子中“而”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B ) A. 足肤皲裂而不知 B. 执策而临之C. 学而不思则罔D. 出淤泥而不染 解析: B 连词,表修饰; ACD 三项,都是连词,表转折。

7. 下列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B )A. 余幼时即嗜学B.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C.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D.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解析:又患无硕师名人与(之)游8. 对“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翻译正确的一项是(D)A. 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B. 或者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C. 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送的礼物更多,一句话也不敢回答。

D. 有时遇到他训斥,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也不敢多说。

解析:“或”译为“有时”,“礼”译为“礼节”,“复”没有“回答”的意思。

9.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D)A. 常常手抄借来之书,隆冬时节,十指冻僵仍毫不懈怠,足见“我”求学之“勤”。

B. 遇师斥责,表情更恭顺,礼节更周到,没有争辩一句,足见“我”求学之“诚”。

C. 寒冬大雪,身背书籍,拖着鞋子,在深山巨谷中行走,足见“我”求学之“艰”。

D. 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精”。

解析:处服饰华丽的同学之间,虽然羡慕,却坚守心中之乐,足见“我”求学之“乐”。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A. 无从致书以观属予作文以记之B. 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何陋之有C.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虽杀臣,不能绝也D. 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复前行,欲穷其林解析:A连词,用来;B代指抄书/宾语前置的标志;C虽然/即使;D代词,他们/代词,这,那。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A. 作者写年少时家境贫寒,无力购书,只好向别人借书抄录来读,天寒手冻也不放松。

B. “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已复”写出了作者求学态度谦和,有自卑心理,以至于不敢出声。

C. 在艰难地求学生活中,作者对同舍生的豪华生活毫不艳羡,是因为精神上的富足战胜了物质上的贫困。

D. 选文从四个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艰难:抄书之辛,叩问之难,奔走之艰,住读之苦。

解析:“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已复”写出了作者对老师的尊敬之情,无自卑心理。

(三)简答题1. 作者写这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求学经历,赠送同乡后学,主要是想表达什么意思?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