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_教案教学设计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雨》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雨》本节课要学习《雨》。
通过学习相关知识,让幼儿了解雨是什么,雨的形成原因以及带来的影响等方面的知识,同时练习幼儿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
一、课前准备1. 教具:里面有一张黑板,一幅《雨》的图片,相关的天气装饰物等。
2. 材料:图画、幼儿提前准备的用来记录观察结果的卡片。
二、课堂活动1. 导入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引导问题让幼儿思考:今天我们说说雨。
大家有没有见过或者听说过雨呢?是什么时候会下雨呢?雨下了有哪些变化呢?2. 学习环节(30分钟)教师出示《雨》的图片,让幼儿观察图片,看看图片中有哪些现象,有哪些物事是与雨有关的?有哪些天气现象?接着,教师介绍雨的形成原因:地球上有很多水,太阳照射到水蒸气空气中,水蒸气就会变成水滴,水滴变成很多水滴,就会落到地上,就是下雨了。
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和方面阐述雨对生活的影响:下雨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养菜的农民都盼望下雨,这样作物就会得到充分浇灌,成长得更好。
雨还可以帮助清洗大气中的污染物,让空气更加新鲜、干净。
3. 实践环节(15分钟)在实践环节中,老师会组织幼儿进行实际观察。
幼儿拿着卡片到操场上观察天气现象,记录下天气的情况(是否多云,是否刮风,是否下雨,雨量大小等)。
观察时,教师应该现场对幼儿进行指导和帮助,引导幼儿观察天气的变化,学习使用观察的方法,观察的结果要写在卡片上。
4. 总结环节(5分钟)教师根据幼儿的观察结果,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评价,让幼儿对今天所学的知识进行回顾和巩固。
同时教师还可以出示相关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记忆所学内容。
三、课后延伸老师可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观测,观察当天天气变化,发现自然之美。
四、教学反思教工课预习,对自己与幼儿的规划、准备进行认真反思,尝试不同的教学方法,根据班级特点定制课程,以保证教学效果。
通过教学调查和评价,及时调整课程内容和方法,针对弱点进行针对性培养和训练,提高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培养幼儿的科学素养。
雨(冯剑华)教案设计
《雨》教学设计宜兴市新芳中学蒋丽琴【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识记积累文中“豆蔻年华、裙袂、丰腴、嗷嗷待哺、姗姗而来”等词语,理解并应用。
(2)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3)能学会从一些角度品味赏析散文的语言。
(4)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的方式,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2.进程与方式(1)自主阅读与教师点拨相结合法。
(2)自主探讨,合作交流法。
(3)“朗诵——品析——评价——再读”赏析语言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对无私奉献者的由衷赞美之情。
(2)感悟诗情画意的散文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理清行文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学习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述的方式,掌握托物言志的写法。
(3)能学会从一些角度品味赏析散文的语言。
【教学难点】能学会从一些角度品味赏析散文的语言。
【教学假想】《雨》是冯剑华的一篇散文佳作。
本文写雨却意不在雨,作者用拟人的手法给予雨以灵性,抒写了对无私奉献者的由衷赞美之情,意境美,语言美,诗情画意,情浓意远。
教师在教学时应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诗意的散文教学气氛。
在导入时以抢答题的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以学生亮灯的形式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陈述理由,以写有雨的诗句的书签作为奖励品强化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始终成为语文课堂学习的主动参与者。
在教学进程中,教师要将重点放在品味赏析本文语言运用的特点上,本文词语锤炼颇见功力;本文能恰本地引用诗词名句,美化了意境,也美化了语言;本文在修辞手法和句式选择上都别具匠心。
需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从一些角度品味赏析散文的语言。
三月春雨、夏日急雨、秋季冷雨别离以闪亮登场、二度露面、三番现身环节串联起来,教师通过文本比较、重点分析、发散思维等形式引导学生品析文本,并通过反复朗诵来表现。
以达到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把握文章主旨。
最后能归纳写作手法——托物言志,学生进行拓展延伸的写作训练。
小古文《雨》的教学设计
小古文《雨》的教学设计小古文《雨》的教学设计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古文《雨》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要求1、能够借助课后思考提示读课文,体会大自然景物的美。
2、培养学生有顺序地观察景物并展开想象的能力。
3、读懂每句话,了解句与句的联系,能正确解答课后的思考练习题。
教学重点理解第2自然段的语句和叙述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条理性和语言表达的主动性。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审题入手,激发兴趣(一)板书课题,齐读题目。
(二)据题质疑,激发兴趣。
(学生可能提出:1、此文描写的是什么季节时的一场雨?2、是从哪几方面介绍的?主要说的是什么?3、下雨时自然景物有哪些变化?等问题。
)(三)教师导入:同学们都见过下雨,但雨在不同的季节是不一样的.,雨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本文主要描写了什么时候的景色?一起学文来解答。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一)学生自己小声阅读全文。
1、标出自然段。
2、借助拼音,认读生字新词。
(刮起、狂风、叭叭响、溅起、笼罩、房檐、汇合、咕咚、一股、滤过、舒枝展叶)多音字:笼,在本课应读lǒng3、通过自查字典理解以下词意:笼罩:像笼子似的罩在上面。
汇合:水流聚集会合。
滤过:使液体通过纱布、木炭或沙子等,除去杂质,变为纯净(间或用于气体)。
(二)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写了什么?(三)教师引导划分段落。
1、看课题,联系文章。
哪几个段落是写雨中情景的?(课文的第3和第4自然段)2、提问:第1段与雨有什么关系?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象?最后一段呢?(第1段和最后一段都与中间段有紧密联系,第一段描写了雨前的景象,最后一段描写了雨后景象。
)3、提问:全文可分为几段?按什么顺序分?是按照事物发展顺序分的。
三、读懂提示,明确要求(二)让学生说说每个小题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四、自学为主,分组议论五、重点齐议,理解内容(一)找三位同学分别按段读书。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教案
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教案作为一位教学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成效。
教案应当怎么写呢?下面是由作者给大家带来的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教案7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秋天的雨教学设计教案篇1一、激趣入境告知老师,现在是什么季节啊?在这个秋天的季节里,老师想带你们去游山玩水,你们想去吗?好,那我们就赶快动身吧!(课件秋景)游玩终止了,你有什么话想说吗?是啊,是谁把这样美好的秋色带到我们的眼前的呢?这节课我们就连续学习第11课。
板书课题《秋天的雨》。
有位朋友觉得是那清凉而又温顺的雨把秋天带给了我们。
在他的眼里,那细细的秋雨犹如一位变幻奇妙的魔术师,想听听这位朋友是怎么说的吗?二、趣中探疑我请几名同学分段读课文,其他的同学要一边看屏幕一边摸索,在秋天里你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在秋雨里你们看到什么了?生:看到了小田鸡、小松鼠、小喜鹊……生:还看到了银杏树、柳树……学习第二段:1、有的同学看到了小动物、水果、还有很多漂亮的色彩,那么你是通过读课文的第几段读懂了银杏树这漂亮的色彩的?(第2段)2、秋天的雨把色彩送给谁了呢?请你们默读第二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把带色彩的词语画下来。
3、秋天的雨都把色彩送给谁呀?你知道秋雨里还有哪些色彩吗?4、这么多的色彩多漂亮啊!真是----五彩缤纷。
(板书:五彩缤纷)爱好这些色彩吗?你们轻声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把你爱好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一会读给大家听听,看谁读得最美!(生自由小声读文,点名读。
)5、你们说如果我想把刚才这句话读美了,我把“飘啊飘啊、扇哪扇哪”去掉了,可以吗?自己读一读,试试吧。
(课件出示句子)你们觉得行吗?为何?6、是呀,扇子的气力不够怎么能扇走炎热,银杏树像一把小扇子,轻轻地就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飘得轻轻的柔柔的,迎来了秋天的凉快。
谁来读一读。
7、谁还想读自己爱好的句子。
他读得怎么样?谁还想读这句话?那现在想象一下,还会有哪些色彩的菊花啊?这么多色彩的菊花一定很美,齐读这句话。
《雨》教案设计与学生反馈
《雨》教案设计与学生反馈。
一、教案设计1.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就是以诵读诗歌《雨》为主,通过指导学生们学习和理解诗歌的内容,让他们感受诗歌表达的美和情感,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2.教学目标(1)了解和掌握《雨》的基本内容。
(2)理解和感受诗歌的情感和意义。
(3)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朗诵能力,增强语言表达的能力。
3.教学策略该教案主要采取一些互动和讨论的教学策略,使得学生们能够更好地适应课程的要求,促进他们的主动学习意愿,提高课程的效果。
(1)互动讲述通过讲述情境的情感要素,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雨》的理解和表达,同时也陶冶学生的情感和品味,让他们更好地理解诗歌的魅力。
(2)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是一个互动的教学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们可以讨论诗歌的主题和情感意义,推断用词的美感和象征意义,增强诗歌理解的深刻性。
(3)文学创作通过给学生们一个诗歌创作的题目,这不仅是一种探索诗歌写作的可能性的机会,也是一种提高学生文学素养的好方法。
二、学生反馈本节针对的是一个初中二年级的学生群体,这些学生对诗歌的文学欣赏、口语表达和文学创作的能力有不同的层次,所以教学效果也会因人而异。
学生们的反馈是关键来衡量教学效果的核心。
1.文学欣赏大部分学生都对诗歌的传神性和美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欣赏,志在表达出个人对诗歌的执着和喜爱。
读完《雨》这首诗歌后,学生们纷纷表示这是一首既简单而又有良好的美感的诗歌。
因为诗歌语言简洁而生动,体现着雨滴滴落的声音,同时也表现出大自然的声色和情感。
2.口语表达口语表达是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手段。
在展示和讨论的过程中,学生们都在合理的把控语音的音调和语调方面有所进步。
大家都认为这是一项很好的提高技能和发挥能力的训练。
3.文学创作通过本节的文学创作,学生们都获得了一个提高创作技能、以及获得提高文学素养的机会。
有些学生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创造出了非常棒的作品。
因为诗歌创作中存在很大的优点,而这种模仿与颠覆也不会将其异化成其他的文学形式。
中班语言《雨》教案
中班语言《雨》教案教学目标:1.帮助幼儿发展语言能力,提升表达和沟通能力;2.培养幼儿对雨的观察和感知能力;3.提高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教学准备:1.《雨》一本图书;2.幼儿画纸和彩色笔。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1.询问幼儿是否喜欢下雨,引导幼儿回忆下雨时的场景和感受。
比如问:下雨的时候我们通常做什么?(穿雨衣、戴雨靴等)2.出示一些与雨相关的图片,如雨滴、彩虹等,引导幼儿讨论并描述图片。
Step 2: 故事导入1.出示《雨》一本图书,给幼儿留出一些时间观察封面和图画。
询问幼儿,他们猜测这本书的内容是什么。
2.讲述故事《雨》。
在讲故事的过程中,注意突出描述雨滴的声音、形状、颜色和落地的情景。
同时,根据幼儿的理解程度,适当添加一些相关的表情和动作。
故事复述练习:1.请幼儿尝试复述刚才听到的故事,并尽量用自己的话来描述故事中的场景、人物和细节。
2.鼓励幼儿用声音模仿雨滴落地的声音,并配合相应的动作。
Step 3: 展开讨论1.引导幼儿讨论下雨天的场景和感受,如:下雨的时候我们能做什么?下雨会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等。
2.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雨滴的形状、颜色和声音特征。
3.引导幼儿讨论雨过后空气的味道和感觉。
比如问:下雨后我们能闻到什么味道?雨后的空气会不同吗?Step 4: 创作练习1.给每个幼儿发放纸和彩色笔,提醒他们画出下雨天的场景和想象中的雨滴。
2.鼓励幼儿自由发挥,画出自己对雨的理解和感受。
3.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画作,鼓励他们用语言描述他们画的雨和下雨的场景。
Step 5: 温故知新1.迅速回顾故事《雨》的内容和主要情节,询问幼儿是否记得。
2.请几位幼儿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其他幼儿可补充或纠正。
Step 6: 结束活动1.帮助幼儿总结课堂上学到的关于雨的知识和观察方法;2.观察此刻的天气,询问幼儿今天是否下雨,引导幼儿注意外面的天气变化;3.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观察和讨论下雨天的场景和感受。
《雨》教案设计与讲解
《雨》教案设计与讲解。
一、导入1.引入情境这是一个雨后的清晨,你听见窗外淅淅沥沥的声音,感受到外面的世界被一层细雨笼罩着,你想起曾经那些美好又令人难忘的雨天,你期待着下雨后的新生、新气象,同时,你也感受到雨的凄凉和沉重。
2.提问引导学生思考雨的含义及其所带来的影响:雨是什么?它对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你觉得下雨天是快乐的还是让人沮丧的?3.激发学生兴趣播放一段有关雨的音乐或影片,让学生从听觉上感受雨的氛围和情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1.雨的含义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是云中水汽在运动中凝结成的水滴形成,它给予了我们生命所需要的水分。
同时,雨泛指由天空落下的任何形式的雨水、雾气或冰雹,它是自然界重要的环境因素之一。
2.雨的特点雨的形态、时间、强度都会因地区、季节、气候的不同而产生变化。
比如,南方雨季多,雨水量大,而北方冬季则会有雪和冰雹。
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等级别都代表了雨的强度,其中,暴雨是对环境和人类生命财产造成极大危害的一种自然灾害。
3.雨的影响雨对生命生长和人类生产生活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自然生态中,雨是植物和动物生长的必要元素之一,它也可以清洗空气和土壤,维持地球生态平衡。
对人们的农业和灌溉来说,雨是最重要的宝贵资源之一。
然而,由于环境的变化,雨水不足或过多都会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种种危害,比如旱灾和水害。
三、实践1.朗读文学作品安排学生阅读著名作家林语堂的散文《雨》,并让学生在班上朗读,感受雨的特色和韵味。
2.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以“雨”为主题创作诗歌,同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各种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优美动人。
3.实地观察组织学生在下雨天前往校园内或城市公园进行实地观察,让学生亲身感受雨的气息、雨滴的音色、大雨对湖泊、河流的冲刷和改变等,从而深入了解雨的特点和影响。
四、总结1.小结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了雨的含义、特点和对生态环境、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同时也感受到了雨对人们情感和心理的影响。
幼儿园小班教案《雨》
幼儿园小班教案《雨》
一、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雨水的来源和作用;
2.提高幼儿的自然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3.通过亲身感受体验雨水的美好,增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4.培养幼儿进行简单量化和比较的数学意识。
二、教学内容
•第一环节:认识雨
•第二环节:亲身感受雨水
•第三环节:自制水印画
•第四环节:雨后出游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认识雨
1.谈论天气预报中雨、雪、风等各种天气的特点;
2.引导幼儿思考,季节性的雨水是哪里来的,有什么用处;
3.看动画片《雨》,介绍雨的来源、作用等相关知识。
第二环节:亲身感受雨水
1.游戏1:模拟雨天,在教室中用水壶喷雾器向幼儿雾射雨,让幼儿感受一下雨天的气息;
2.游戏2:分组活动,模拟雨后池塘的场景,用盆子接雨水,提高幼儿的自然观察能力和探究精神。
第三环节:自制水印画
1.观看水印画的制作方法视频,介绍常见的水印画素材和材料;
2.配合幼儿制作水印画,可以选用刚才课堂上接下来的雨水。
第四环节:雨后出游
1.带幼儿们去散步,观察雨后花木;
2.教育幼儿们不乱扔垃圾,爱护大自然;
3.后回到教室,通过游戏等方式,谈论雨对生活和环境的重要性。
四、教学展示
在上述活动过程中,教师可拍摄照片或录制视频,用于后续展示。
五、教学总结
1.通过听课、游戏、亲身感受雨水,幼儿们了解了雨水的来源、作用,增强了环境保护意识;
2.通过自制水印画,培养幼儿进行简单量化和比较的数学意识;
3.通过雨后出游,启发幼儿们保护花草、爱护环境的意识,培养幼儿们热爱自然、积极探索的精神。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3篇 雨的形成的教学设计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3篇雨的形成的教学设计下面是整理的《雨的形成》教学设计3篇雨的形成的教学设计,欢迎参阅。
《雨的形成》教学设计19、《雨的形成》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根据计划进行实验操作,明白“雨是怎样形成的”。
2、能举例说出有些物质的变化是可逆的,并愿意关注科学技术(人工降雨)的发展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的变化。
探究目标:能独立提出要研究问题的假设,并能设计模拟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探究物态变化的兴趣。
2、能与其他同学愉快地交流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设计实验来验证雨的形成的猜想,并创造条件,使学生尽可能独立地探究雨的成因。
教学难点:组织学生自行探究雨的形成实验。
教学准备: 热水、冰块、酒精灯、烧杯、烧瓶、蒸发皿、保鲜膜、塑料袋、火柴、石棉网、三角铁架、铁架台、导管、软木塞、水槽、试验记录表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教师:上节课,我们一块儿研究探讨了生活中常常出现的小水珠,谁还记得我们都讨论了哪里出现的小水珠?学生交流:烧水时,锅盖的里面有小水珠;秋天早晨的树叶上有小水珠;我到浴池洗澡时,看到房顶上有小水珠等。
教师:这些小水珠是怎样形成的呢?学生:空气中有许许多多的水蒸气,当遇到冷的物体后,就会凝结成小水珠。
教师:今天,我们将继续共同探究一种特殊的小水珠,它们从天而降,你们猜一猜,是什么?学生:雨。
教师:好,大家来看一下这张图片(出示下雨的幻灯片)。
看到雨你想知道些什么?学生:雨是怎样形成的呢?师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1、猜想教师:那雨又是怎样形成的呢?同学们开动你们善于思考的头脑,猜一猜吧!学生思考、交流、汇报: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这些小水珠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师相机板书。
2、设计实验教师:我们不能像孙悟空那样飞到天上去观看,那我们在实验室设计一个实验模拟一场小雨,怎么样?师:我们的猜想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成许许多多的小水珠,水珠落下来就形成了雨。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范例:《雨点》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案范例:《雨点》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雨的作用。
2.让学生懂得珍惜水资源,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明白雨的形成过程和雨的作用。
2.教学难点:让学生懂得珍惜水资源,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教学内容1.导入新课(1)学习目标:通过观察和认识雨点,学会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2)通过展示雨点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雨的形状、颜色等。
(3)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感受下雨时的场景。
2.学习新知(1)通过教师讲解、图片展示、课件讲解等方式,让学生学习雨的形成过程,了解雨的作用。
(2)及时问答,巩固学生的学习内容。
3.拓展实践(1)班级实践:让学生通过参观学校周围的生态环境,了解环境的变化以及如何保护环境。
(2)家庭实践: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家庭用水、保护家庭环境等形式,把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
四、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虚拟现实情境,让学生真实地感受下雨时的场景,从而更好的理解雨的形成过程。
2.体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体验,参与到家庭和社区环境的保护中,从而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珍惜水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五、教学方式1.教师讲授法:通过图片展示、课件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雨的作用。
2.讨论互动法:通过班级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加深了解。
3.视频展示法:通过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雨的形成过程和雨的作用。
六、教学评估1.课后作业:带孩子进行班级和家庭环境观察,鼓励他们发现乱扔垃圾的现象。
2.家园联系:要求家长配合,通过了解家庭的情况,把珍惜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的主题贯穿到家庭生活之中。
七、教学反思针对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和困难进行梳理、总结和反思,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也要针对学生的反馈和需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和方式,让教学更加有效。
《雨》教学教案设计与评估
《雨》教学教案设计与评估。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本次授课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在完成教学过程后,能够:1)正确理解《雨》诗歌中的意义和主旨,并在此基础上对诗歌进行准确的解读和分析;2)增强对于诗歌的欣赏能力,在对于诗歌作品的阅读、欣赏、鉴赏能力上有所提升;3)提高阅读理解和句子分析方面的能力,能够熟练分析句子和段落结构,快速获取关键信息。
2.教学过程本次课程教学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导入1)展现一组图片,描述雨天的氛围和气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2)播放轻音乐,设置雨声的音效,更加深入的营造出雨天的氛围,使学生更加容易沉浸到诗歌中。
第二阶段:核心教学1)学生阅读并分析《雨》诗歌的全文,了解诗歌中的重点、主题、形式和音乐性;2)针对每个字句,进行较为详细的解释和分析,让学生能够对每个字句的意义有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3)通过对比解析,加深学生对于诗歌抒情和表现手法的理解;4)通过介绍古代诗歌的常规手法、律诗格律等知识点,让学生能够更加全面的了解古代诗歌创作的特点和特性。
第三阶段:总结1)针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问题点进行回答和总结,力求让学生对于全文的理解更加深入全面;2)通过引导,让学生自我评价在雨天诗歌阅读方面的收获和提升。
3.教学工具1)展示屏幕/投影仪;2)音频播放器;3)教学PPT。
第二部分:教学评估1.知识学习在教学后实施测验,发现学生对于《雨》诗歌的关键知识点都有了较为全面和详细的掌握。
2.思维能力通过学生的表现和展示,可以看出在参与雨天诗歌学习后,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了相应的提升。
3.学习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都非常投入和积极,对于老师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都能够及时反馈和理解,表现出了较好的学习态度。
4.教学效果在教学评估中,通过全面的数据分析和教学评估,可以得出《雨》诗歌教学的目标都得到了实现,学生的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都有所提升,并且在学习完成后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都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
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部编版初中昆明的雨优秀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通过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品读文本内在的韵味,感受作者独特的情趣。
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听雨声,导入新课组织教学。
同学们,虽然这几天都是阴雨绵绵,但我估摸着,你们也没有认真聆听雨的声音,下面就跟着老师一起去聆听吧。
雨,是志南和尚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是王摩诘的“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是苏东坡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是陆放翁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是刘梦得的“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是杜子美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不同作家笔下的雨,寄托着不同的情思,今天就让我们跟着汪曾祺去感受《昆明的雨》。
二、明确目标目标明确是我们学习的前提,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本课的学习目标,请同学们齐读:1.了解昆明的雨的特点,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
2.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特色。
3.在生活中细心观察,用心体验,学会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情感。
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完成这些目标?三、知人论世声音就是战斗力,你们的声音让我感知到你们的战斗力,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作者汪曾祺吧。
汪曾祺江苏高邮人,1920年3月5日出生,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
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注意,红色部分的,如果你的课下注释没有,就一定要及时做好笔记。
四、擂主争霸下面就要进入到我们每一节新课最为激动人心的时刻了,欢迎大家来到“思齐杯”擂主争霸赛。
让我们一起回顾比赛原则1.回顾原则:正确率最高;书写最工整;速度最快。
上期擂主:何佳骏你们准备好挑战他了么?2.开始听写3.核对订正鲜腴yú篱笆líba吆喝yāohe苔痕táihén密匝匝zā4.本期擂主:恭喜同学!同时也欢迎大家向他挑战!五、寻雨踪,感知课文扎实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半,下面就让我们进入正文吧。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案《雨》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雨的形成过程,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幼儿亲身感受雨的变化,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3. 培养幼儿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幼儿学会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准备:1. 教具:雨伞、雨衣、雨鞋、雨滴实验器材(玻璃瓶、热水、冷水、冰块)、雨水收集器、图片等。
2. 教师准备:了解雨的形成过程,设计好实验环节。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下雨的图片,引导幼儿谈论雨的现象,激发幼儿对雨的兴趣。
2. 新课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雨的形成过程,包括水蒸气升空、凝结成云、云中的水滴变大、重力作用使水滴落下等。
3. 实验环节:(1)雨滴实验:教师向幼儿展示雨滴实验器材,让幼儿观察热水、冷水和冰块上的水滴,引导幼儿发现水滴的大小和温度的关系。
(2)雨水收集:教师带领幼儿到户外进行雨水收集实验,让幼儿亲自感受雨水的滋润,引导幼儿思考如何利用雨水。
4. 实践活动:(1)雨中漫步:教师带领幼儿在雨中散步,让幼儿感受雨的变化,如小雨、大雨等。
(2)雨中游戏:教师组织幼儿进行雨中游戏,如撑伞比赛、雨中接力等,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雨的乐趣。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分享在雨中的所见所闻,让幼儿总结雨的形成过程和特点。
6. 拓展:教师向幼儿介绍雨水对地球的重要性,让幼儿学会珍惜水资源,保护环境。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实验和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2. 通过幼儿的分享和总结,评价幼儿对雨的认识程度。
3.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情感表现,评价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和热爱程度。
三年级美术上册《雨来了》教案、教学设计
3.示范讲解,突破难点:教师现场示范如何运用绘画和剪贴技巧,表现雨天氛围。针对色彩、线条等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表现方法。
4.分组讨论,合作学习: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创作心得,鼓励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克服难点。
五、作业布置
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学生需完成一幅表现雨天氛围的美术作品。要求运用绘画和剪贴技巧,注意色彩、线条的运用,力求表现出雨天的情感和氛围。
2.学生在课后观察雨天的景象,记录下自己的感受和观察到的细节,为创作提供素材。
3.收集与雨天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可以从作品的主题、色彩、线条、构图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尝试从中汲取创作灵感。
b.你打算如何表现雨天的氛围?
c.在绘画和剪贴过程中,你遇到了哪些困难?
2.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小组讨论,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互相学习、互相帮助。
(四)课堂练习
1.学生根据讨论结果,开始动手创作雨天美术作品。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绘画技巧和色彩搭配,鼓励学生大胆表现。
2.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突破难点,提高绘画表现力。
8.课后拓展,延伸学习: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雨天景象,并进行创作。同时,鼓励学生收集与雨天相关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提高审美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播放雨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雨天的氛围,并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喜欢雨天吗?雨天的景象给你什么样的感觉?”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关注雨天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幼儿园《雨》教案
幼儿园《雨》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帮助幼儿认识和感受雨的特点和作用;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和动手能力。
二、教学内容
•歌曲《雨》;
•诗歌《雨中》;
•活动:制作伞。
三、教学过程
1.歌曲《雨》
•教师放一首与雨相关的歌曲,带领幼儿一起听,并问:这是怎样的声音和旋律?听听它有什么感觉?
•再次听歌时,引导幼儿一起跟着歌曲摆动身体,感受雨的时而轻柔、时而急促的声音。
2.诗歌《雨中》
•教师向幼儿朗读诗歌,并带着幼儿一起说、仿读;
•询问幼儿:“诗歌中写了哪些东西,雨为什么会使这些东西变得不同寻常?”
3.制作伞
•提供底部已经完成的伞框架,要求幼儿根据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图案选择和裁剪材料;
•帮助幼儿将布料绷在伞框架上,并用彩笔或其他装饰品进行装饰。
四、教学反思
•通过听歌和读诗的形式,幼儿对雨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可以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对雨的认识;
•制作伞的活动,既锻炼了幼儿的艺术创作能力,又让幼儿了解了伞的构造和功能;
•整个教学活动中,注意引导幼儿多使用形容词和动词,让他们形象生动地描述雨的特点和情况,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想象能力。
雨儿在歌唱(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雨儿在歌唱——综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雨的科普知识。
2. 通过观察和体验,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关注和爱护。
3. 培养学生用诗歌、绘画等表达方式来描绘雨的美丽。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深入了解雨的形成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雨的科普知识。
2. 培养学生用诗歌、绘画等表达方式来描绘雨的美丽。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雨的形成和特点。
2. 如何培养学生用诗歌、绘画等表达方式来描绘雨的美丽。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关于雨的科普资料、图片、视频等。
2. 学生准备绘画工具、诗歌创作本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图片、播放雨声等方式,引导学生关注雨。
2. 学生分享对雨的感受和经历。
二、科普讲解(10分钟)1. 教师讲解雨的形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雨的科普知识。
2. 学生提问,教师解答。
三、观察实验(1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观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雨的特点。
2. 学生记录实验过程和感受。
四、诗歌创作(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诗歌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
2. 学生现场创作诗歌,分享给大家。
五、绘画展示(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用绘画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
2. 学生现场绘画,展示自己的作品。
教学评价:1. 学生对雨的科普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用诗歌、绘画等方式表达自己对雨的感受的能力。
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六、主题活动:探索雨的足迹活动目标:1.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观察能力。
2. 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合作与探究能力。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雨》
大班科学活动教案《雨》教案:《雨》课题名称:雨年级:大班教学目标:1. 引发学生对雨的兴趣,培养他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3. 增加学生的科学词汇量,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1. 雨的形成原因和特征。
2. 雨的种类和分类。
3. 雨与生活的关系。
教学准备:1. 图片、卡片等教具。
2. 实验用具:透明容器、水。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与雨有关的动画片或歌曲,引起学生对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观察与讨论(10分钟)教师展示一张描绘雨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情境和元素。
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并引导他们分析雨的特征和形成原因。
3. 实验(15分钟)教师向学生解释,雨是由水蒸气凝结形成的,当水蒸气遇冷时会变成水滴,这些水滴聚集在一起就形成了雨。
为了验证这个观点,教师带领学生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步骤:a. 将透明容器填满水。
b. 覆盖容器,并放置在窗台上或教室外。
c. 观察容器内是否会出现水滴。
实验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与他们一起讨论实验结果。
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雨的形成过程,加深他们对雨的认识。
4. 分组活动(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自由发挥,展示他们对雨的理解。
可以通过绘画、手工制作、小剧场等形式呈现。
5. 总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帮助他们总结一天所学的知识。
并鼓励学生向家长和朋友分享他们对雨的认识。
教学延伸:1. 带领学生进行户外观察活动,让他们亲眼观察和感受雨的特征。
2. 教师可在教室内创设小气候环境,例如用喷雾瓶喷水,让学生观察水滴的形成和落下过程。
3. 引导学生思考雨与生活的关系,例如雨水的利用,雨季的农作物生长等。
评估方式: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评价他们在讨论和实验中的表现和合作能力。
2. 观察小组活动中学生对雨的理解和表达情况。
3. 学生的作品评价。
《雨点儿》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
《雨点儿》教学案例(精选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教学设计13篇)2022-12-15《雨点儿》教学案例(精选13篇)《雨点儿》教学案例篇1【教学要求】1、通过学习以及电脑演示初步感知雨水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这一科学常识。
2、运用电脑网络学生自主认读十二个生字,以及由它们组成的生词。
3、在识字的基础上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4、学习生字“方”。
【课前准备】相应课件、《小雨点》伴奏带、录音机、生字卡(七套)、蘑菇生字卡、森林背景、装饰课题、“点”生字卡、找朋友游戏工具。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揭示课题师:老师知道你们最近新学了一首歌《小雨沙沙》,我们一块儿来唱一唱、表演一下好吗?(配乐唱,可加上动作)师:你瞧雨点儿多么可爱呀!种子喝了甜甜的雨水,直嚷道:“我要长大,我要发芽。
”田野里的禾苗,森林里的花草树木,草原上的小动物都喜欢雨点儿。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雨点儿。
(出示课题)这哪一个字是生字呀?(点)请大家认读。
(学生读,读好第三声)它的部首是:四点底。
雨点儿可爱极了,所以我们加上个“儿”字,读起来既亲切又可爱,这叫儿化音,请大家跟我读(可加手势指导:读完点舌头往上一卷就行了)。
二、初步感知课文师:雨点儿有大有小,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从空中落下来时说了些悄悄话,你想知道吗?请你听一听,看一看。
(电脑演示并配有课文朗读)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生自由答)师:大家说的真好,可以看出你们对雨点儿有了一些了解。
现在,请大家自己来读一读课文,标出自然段,从课文中找出生字画上圈,再读一读、认一认。
师:大家都找到了吗?(找到了)你都找到了哪些字?(我找到了清、飘……)你找的真多,还有呢?(我找到了数,半、空……)你真棒!……师:瞧,我们刚才把生字都找出来了,现在请各小组组长带大家读一读这些生字。
学生小组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三、在游戏中识字、学词、读文1、识字:⑴出示课件(摘苹果,带拼音生字)师:我想你们应该学的不错,那现在让我们轻松一下,跟老师到果园里摘苹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雨
本文是关于雨,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的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
3.摘抄描写下得大的语句。
教学步骤:(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还记得我们曾学过的一篇课文《雷》吗?回忆一下这篇课文都告诉了我们什么?(前、中、时、天空,地下的景物有什么变化?)2.今天我们再学一篇关于的课文,请同学看看与以前学过的雷有什么不同。
(二)初读课文1.自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反复读几遍。
2.相互检查课文朗读。
3.指名读全文,想一想与《雷》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明确:也是按前,中,后的顺序写的。
4.看看前、中、后分别在哪些段里,在书上标出。
5.默读,看看和《雷》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明确:加上了小作者“我”,把“我”加进了文章中。
也就是说课文写的小作者看到、听到、感受到、想到的。
(三)抓住重点、深入讨论1.指读第一段“我”看到了什么?怎样知道要下了?明确:闷热2.自读第二段后回答:(1)“我”又看到、听到,想到了什么?(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中的景象的?明确:从上到下,由天空——屋顶——房檐——地下3.找出课文中描写生动形象的句子读一读,看看好在哪里。
4.指读第三段。
说说什么叫“及时”?想象人们看到这流进大田里,流进果园里时的动作、表情,理解“流进了人们的心窝里”的意思。
5.自读第四自然段,讨论应该怎样读出后空气清新,树木舒枝展叶的美,并推荐代表进行比赛。
(四)总结小作者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受到的用形象的文字有顺序地写下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希望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自然现象,也能写出这样的好文章。
教案点评: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注意通过复习旧知识导入新课,了解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又细致地观察中景物的,注意指导学生通过自学和互相学习讨论读懂课文,了解并学习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看到、听到、想到及感受到的用形象的文字有顺序地表达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