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

合集下载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说课稿教案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说课稿教案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说课稿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五个段标组成,即声音的产生、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条件、声音的传播有多快和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是按照“产生——传播——要有介质——在不同介质中快慢不同——传到人耳后经过怎样的途径引起人的听觉”的思路安排的。

教材从学生熟悉的物体振动发声的实例,结合小学已有的知识,说明物体发声的条件。

通过与水波、弹簧上的疏密波的对比,引入声波;再通过实验,说明声音传播要有介质,且在不同的介质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同。

依照初中生物课上已经知道的人耳结构图,回忆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2、三维教学目标: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并以波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通过教师、学生双边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二、说教法、学法声音与我们息息相关,学习本节内容要从生活中已有的感性认识出发,并通过探究、实验,进行分析、归纳,得出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要注意将学到的知识及时服务于社会,解释生活实际中的声现象。

本节课,我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运用动画、图片及文字展示声现象奇妙,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在小学有关声现象的学习,同时声现象与人类生活紧密联系的,学生的直观感觉知识丰富,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已有了基本的了解,他们对生活中丰富多彩的声现象也产生着浓厚的兴趣。

初中生对未知世界往往产生好奇心、求知欲,他们有强烈的活动探究欲望,这些对本节课的学习起着积极的作用。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听力过程的好奇心1.2 教学内容声音的定义和特性声音的传播和介质耳的结构和功能1.3 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使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1.4 教学活动引入话题:声音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讨论:声音的特性有哪些教师讲解:声音的传播和介质学生展示:耳的结构和功能第二章:耳朵的结构和功能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培养学生对耳朵的保护意识2.2 教学内容外耳的结构和功能中耳的结构和功能内耳的结构和功能2.3 教学方法采用图示和模型,直观地展示耳朵的结构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耳朵的功能2.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耳朵的结构图教师讲解:耳朵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实验:通过实验了解耳朵的功能第三章:声音的传播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传播原理培养学生对声音传播条件的认识3.2 教学内容声音传播的原理声音传播的速度和范围声音传播的障碍和解决方案3.3 教学方法采用演示和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传播的原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讨声音传播的条件3.4 教学活动教师演示:声音传播的实验学生观察:声音传播的原理学生讨论:声音传播的条件和解决方案第四章:听觉的形成和感知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对听觉感知的能力4.2 教学内容外耳道的作用鼓膜的振动听小骨的传递内耳的感应和神经传递4.3 教学方法采用图示和模型,直观地展示听觉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听觉的感知机制4.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听觉形成过程的图示教师讲解:听觉的形成和感知过程学生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听觉的感知机制第五章:声音的特性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特性培养学生对声音的辨别和分析能力5.2 教学内容音调的特性响度的特性音色的特性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特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分析声音的特性5.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声音特性的图示教师讲解:声音的特性及其影响因素学生实验:通过实验辨别和分析声音的特性第六章:声音的测量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的测量单位和方法培养学生对声音强度和频率的认识6.2 教学内容分贝(dB)的定义和计算声音强度的测量声音频率的测量6.3 教学方法采用图示和示例,直观地展示声音的测量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声音的测量原理6.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声音测量单位的图示教师讲解:声音的测量方法和原理学生实验:通过实验测量声音的强度和频率第七章:声音的应用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在日常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声音应用的兴趣和认识7.2 教学内容声音在通信和广播中的应用声音在音乐和艺术中的应用声音在科技和医疗中的应用7.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和实例,展示声音应用的具体场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讨声音应用的原理和效果7.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声音应用的案例教师讲解:声音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原理和效果学生讨论:声音应用的创新和发展方向第八章:声音的污染和保护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污染的来源和影响培养学生对声音保护的意识和行动8.2 教学内容声音污染的来源和危害声音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噪声控制的技术和法规8.3 教学方法采用讨论和案例,引导学生了解声音污染的严重性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讨声音保护的方法和措施8.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声音污染的案例教师讲解:声音保护的重要性和方法学生实验:通过实验了解噪声控制的技术和法规第九章:声音的科技发展9.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声音科技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培养学生对声音科技的兴趣和创新能力9.2 教学内容声音科技的起源和发展数字音频技术和虚拟现实音频和声音识别技术9.3 教学方法采用视频和实例,展示声音科技的最新进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探讨声音科技的应用和发展方向9.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声音科技的视频和案例教师讲解:声音科技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学生讨论:声音科技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方向第十章:总结与拓展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和巩固所学的声音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10.2 教学内容总结声音的产生、传播、感知和应用等关键概念拓展声音科技的最新研究和未来发展趋势10.3 教学方法采用小组讨论和项目研究,引导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声音知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索声音科技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方向10.4 教学活动学生展示:声音知识的总结和拓展项目教师讲解:声音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学生讨论:声音科技的创新应用和发展方向重点解析本文教案设计涵盖了声音的产生、传播、感知、测量、应用、污染保护以及科技发展等方面,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声音产生的原因和传播条件。

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知道骨传导的原理和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经历声音传播的模拟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让学生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

2、教学难点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骨传导的原理。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音叉、乒乓球、水槽、闹钟、玻璃罩、抽气机、钢尺、橡皮筋、土电话等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提问学生:“我们是怎样听到这些声音的呢?”引发学生的思考和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二)新课讲授1、声音的产生(1)实验探究:让学生利用钢尺、橡皮筋等器材,自己动手做实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

(2)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3)举例说明:击鼓、弹琴、说话等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

2、声音的传播(1)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传播的?(2)实验探究:将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入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观察闹钟声音的变化。

让学生两人一组,制作“土电话”,并通过“土电话”进行交流,感受声音的传播。

(3)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且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

3、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1)结合多媒体课件,讲解人耳的结构和功能。

(2)详细阐述声音从外界传入人耳,引起鼓膜振动,再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传给听觉神经,最后由听觉神经传给大脑,人就听到了声音。

(3)强调:如果鼓膜、听小骨等出现问题,会影响人的听力。

4、骨传导(1)让学生用手堵住耳朵,然后轻咬铅笔,听听别人说话的声音。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的听觉原理,知道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以及声音的传播过程。

2.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培养其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人耳的听觉原理4.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5. 声音与生活:噪声污染、声音的利用等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实验、演示等直观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 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科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四、教学准备:1. 教具:耳朵模型、声音传播演示仪、音叉、尺子等。

2. 学具:实验器材、记录表格、作业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耳朵模型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用尺子拨动桌面,感受声音的产生。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产生的?3. 探究声音的传播:使用声音传播演示仪,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传播过程。

引导学生思考:声音是如何传播的?4. 探究人耳的听觉原理:通过耳朵模型,让学生了解人耳的结构和听觉原理。

引导学生思考: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5. 探究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并区分这三个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和区分不同的声音?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观察身边的声音现象,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7. 板书设计: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 声音的产生2. 声音的传播3. 人耳的听觉原理4.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音色5. 声音与生活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讨论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评估:通过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估其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_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_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让学生认识一个重要的物理方法—“转换法”。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对比敲击音叉的声波和演员唱歌时的波形图及其不同,可以加深对声波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为了下一节学习“怎样区分声音”作了辅垫。
让学生体会重要的物理方法:理想实验法。
进行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教育
提高学生自主归纳的能力。
检测学生课堂学习效果和提升知识运用的能力。
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活动2”,直观地观察到可以用示波器将声波的波形显示出来,体会到声音不仅能听到,而且可以“看到”。
学生经历观察、思考、推理的过程。学生根据实验现象,通过推理得出结论: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
学生认真阅读、了解表中包含的一些信息: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一般比在液体、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大;气体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等等。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探究声音传播的条件以及解释生活中的声传播现象。
五、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讲授新课: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播放视频:自然界的各种声音
演示实验:
将一个录音机的扬声器朝上放置,去掉扬声器罩,铺上一张纸,将泡沫做成的舞蹈演员放在上面,然后,播放《拉德斯基进行曲》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观赏小演员的舞蹈,突然,音乐嘎然而止,小演员也停止了跳动。
教学设计表
课题: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主要是研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探究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认识声音传播的快慢,了解人耳听到声音的过程。都是声音的基本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把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为理性认识。另外,从本章的知识体系来看,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是本章的基础,学好本节内容能够较好地理解下一节的内容—我们怎样区分声音。

沪粤版八年级《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初中 物理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初中 物理教案)
STS声敏传感器
信息浏览:声音的记录
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投影]
问题1:声音在15℃和25℃的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2:声音在25℃的空气和蒸馏水中传播的速度分别是多大?这说明声速跟什么因素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生甲]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 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教学准备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
教学过程
复习或导课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师]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了各种声音.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情操,给人以美的享受,而电锯锯木的声音、砂轮打磨工件的声音使人感到刺耳难听.在漆黑的夜晚,几声呱呱的蛙声划破了村野广阔的夜空,给宁静的乡村夜色增添了一分美丽.我们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在与声(sound)打交道,声音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声音是我们了解周围事物、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同学们想知道与声有关的哪些问题呢?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音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

2、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2、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的产生及传播条件难点:会设计实验进行科学探究.三、教学过程(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通过使纸发声的活动进行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老师通过演示实验:1、喇叭发声时纸屑跳动2、发声的音叉使水四溅3、发声的音叉使乒乓球跳起来验证学生的“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的猜想。

并由老师给出声源的定义,再由练习巩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以发声”(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1、声音的传播方多媒体演示:声波的形成。

2、声音的显示实验:用话筒和示波器显示声波。

(三)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我们周围的物体有气体、液体和固体。

我们已经知道气体可以传声,下面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并对你的问题作出猜想。

学生会提出:“液体和固体能传声吗?”和相关猜想。

请:设计实验或说出生活中的现象:证明你的猜想。

让学生汇报结果。

教师提出:真空可以传声么?『演示实验』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最后再让玻璃罩内进入空气。

让学生听声音的变化。

(最后,后面的学生听不到声音,而第一排的学生却能听到微弱的声音)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真空不能传声。

航天员到达月球后,他们是如何相互交谈的?(同学相互交流方法的可行性)(四)声音传播有多快请同学们看课本相关内容:总结声速与什么有关记住在150c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五)人怎样听见声音在声音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例如鼓膜、听小骨或听觉神经损坏),人都会失去听觉,导致耳聋。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_教案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_教案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声音是如何产生及如何传播的,认识人耳听声的过程;2、能力目标:通过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研究活动,进一步熟悉科学探究的全过程;3、情感目标:感受声音世界的美,并对科学探究的乐趣有所体会。

教学手段:讲授法、多媒体演示法、演示实验。

课时安排:两课时。

材料预备:课件、实验器材(音叉、直尺、录音机、水槽等)。

教学过程:前章温故⏹物理学:就是研究声、光、热、力、电等各种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

⏹科学的核心是探究,学习物理就是学习科学探究,善于科学探究,方能学好物理。

【我们将在后面的物理学习过程中重点培养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本章知新⏹声音的产生【探究】⏹声音的传播【探究】⏹声音的差异【探究】⏹声音的利用与控制【自学与社会调查】新课教授⏹【提出问题】(一问生三问)1.声音是怎样产生的?2.声音是怎样传播的?3.声音是怎样被接收的?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猜想与假设】1)声音可能是物体被敲击而产生的(如:鼓不敲不响);2)声音可能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如:录音机开着就能发声,但我并没有敲它,可是手摸着机身会感觉到振动);3)声音的产生不可琢磨(如:鬼叫)。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第一组:寻找不需敲击也能发声的物体。

第二组:A、用手摸各种发声体;B、用手摸各种不发声的物体。

比较差别。

第三组:捉“鬼”行动。

⏹【进行实验和收集证据】⏹【评估】1)我们只是列举了几种常见的声现象,是否还有一些特殊声现象不是由振动产生的呢?2)既然声音都是由振动产生的,为什么我们听到的声音千奇百怪?3)为什么有些物体振动,我却听不见声音?(如蝴蝶翅膀的扇动、真空罩里的闹钟)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猜想与假设】1)声音可能以波的形式传播(就像水波一样);2)声音可能以颗粒的形式传播(就像子弹一样);3)声音传播可能需要载体(就像运输物资需要交通工具一样)。

⏹【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第一、二组:关于验证猜想一和猜想二的实验,暂且只能从逻辑上去了解和在示波器上去直观感受。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人耳的结构和功能,知道听觉的形成过程。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学会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教学内容1. 人耳的结构和功能2. 听觉的形成过程3. 声音的传播4. 影响听力的因素5. 保护耳朵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人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声音的传播,影响听力的因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人耳的结构和功能。

2. 利用多媒体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

3. 运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的传播。

4.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准备多媒体课件,包括人耳结构图、听觉形成过程动画等。

2. 准备实验器材,如耳朵模型、声音传播装置等。

3. 准备相关生活实例,用于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现象。

教案一、导入新课1.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我们在嘈杂的环境中如何听到朋友的声音?2. 提问:我们是如何听到声音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二、探究人耳的结构和功能1. 展示人耳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2. 讲解人耳各部分的功能,如: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等。

三、了解听觉的形成过程1. 播放听觉形成过程动画,引导学生直观了解声音如何通过耳朵转化为听觉。

2. 讲解听觉的形成过程,重点强调声波经过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等部位的作用。

四、实验探究声音的传播1. 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动手操作声音传播装置,观察声音的传播过程。

2.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现象,得出声音需要介质传播的结论。

五、讨论影响听力的因素1. 提问:你们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我们的听力?2. 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讨论长时间戴耳机、噪音等对听力的影响。

六、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人耳的结构和功能、听觉的形成过程、声音的传播以及保护耳朵的重要性。

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八年级物理上册《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案、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以下活动: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提出讨论话题,如声音传播的介质、声音的反射和折射现象等。
2.各小组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共同解决问题。
3.教师巡回指导,关注学生的讨论过程,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所学内容,选取一个生活中的声音现象,如回声、共鸣等,分析其产生、传播和接收过程,并撰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观察报告。
2.设传播。要求学生详细记录实验过程、观察现象和实验结论,形成实验报告。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利用生活实例、实验和案例分析等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声音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2.组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设计有趣的实验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声音的传播、反射、折射等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此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个体差异明显。一部分学生对物理学科兴趣浓厚,善于观察、思考,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另一部分学生则相对被动,对物理学科兴趣不足,需要教师关注和引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关注个体差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提高学生的物理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素养。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精品教案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精品教案
和同学们一起认识骨传导
【ppt23-26】随堂练习
【ppt27】知识拓展
【ppt28】进行课堂小结
【ppt29】布置作业
倾听自然生活中各种声音,感受声音对听觉上的冲击
学生动手做
观察、思考
请两位同学上讲台进行实验,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结合前面实验现象讨论、思考
听讲、记录
思考、回答
思考、讨论
知识巩固
思考、回答
板书: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传声
2.真空不能传声
【ppt18】展示图片
请同学们思考课件中所展示的两个事例,先看到后听到,认识到是光和声音的传播快慢不同所致,引出声速,强调声速的物理意义
【ppt19】展示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片
提问:阅读下面的声速表,你能发现声速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提问:同一种介质,声速是否相同?
板书设计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一、声音的产生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源:正在振动发声的物体
二、声音的传播
1.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均可传声
3.真空不能传声
4.声速→介质种类、温度
5.人怎样听见声音
教学方案
课题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课型
实验探究
教学目标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4.通过观察和实验,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初步认识示波器及声音的波形图

2.1我们怎样听得见声音导学案

2.1我们怎样听得见声音导学案

2.1我们怎样听得见声音导学案作为一名资深的幼儿园教师,我始终坚信,孩子的学习应该以游戏为主,通过亲身体验、实际操作来掌握知识。

因此,我设计了这节《我们怎样听得见声音》的课,希望通过有趣的活动,让孩子们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

一、教学目标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小朋友们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同时,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难点与重点在这节课中,我将引导孩子们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声音的传播方式。

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验,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运用声音传播的知识。

三、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活动,我准备了多个小鼓、气球、盆子等,让孩子们能够直观地看到声音的产生;同时,我也准备了纸币、小瓶子等,让孩子们在实验中感受声音的传播。

四、活动过程1. 引导孩子们观察并触摸小鼓,让他们感受鼓面的振动,从而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敲打小鼓,观察并感受声音的变化,引导他们发现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 进行“气球吹爆”的实验,让孩子们看到气球爆炸时产生的声音,感受声音的传播。

4. 让孩子们拿着纸币,对准盆子的边缘,轻轻地摩擦,观察并感受盆子发出的声音,理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5. 让孩子们围成一个圈,互相传递小瓶子,感受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五、活动重难点活动的重点是让孩子们通过实验,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难点是让孩子们能够理解并运用声音传播的知识。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效果,看孩子们是否能够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同时也會根据孩子们的反馈,进行课程的调整。

拓展延伸部分,我会让孩子们在家中尝试寻找不同的声音,并记录下来,下节课分享。

通过这节课,我希望孩子们能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提高他们的听觉敏感度,同时,也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精选11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一份好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人的耳朵是由外耳、中耳和内耳构成的,外耳的耳廓把收集到的声音通过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的振动,这种振动信号传递到大脑,通过大脑的加工,我们就能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了。

过程与方法:通过研究大小、远近不同的声音是怎样对自制的鼓膜模型的振动产生影响的,解释人耳鼓膜的作用;通过体验活动感受鼓膜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养成细心观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鼓膜的作用【教学难点】认识耳朵到底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准备】耳的结构图、1个玻璃杯、气球皮(略大于玻璃杯口)、音叉、细沙【教学过程】一、引入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并且以波的形式通过空气传播到我们的耳朵里,那么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呢?二、认识耳朵的构造和功能1、要知道耳朵是怎样听到声音的,必须认识耳朵:出示耳朵的结构图。

师介绍耳朵的各部分,请学生推测:外耳、中耳、内耳主要有哪些作用?重点了解鼓膜在帮助我们听到声音中的作用。

2、鼓膜是怎样振动的呢?三、研究鼓膜的作用1、观察比较估摸的振动1)要研究鼓膜的作用,必须有鼓膜,可是我们无法拿真实的鼓膜来研究,我们就来做一个“鼓膜模型”来研究鼓膜的作用吧。

出示制作“鼓膜模型”,简单介绍如何制作“鼓膜模型”(强调:尽量将气球皮绷紧),并在“鼓膜模型”上放一点细沙。

2)分组实验:一学生拿着音叉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的变化。

交流反馈:当物体发出声音时,鼓膜会发生振动,这种振动传到大脑里,大脑经过加工后,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2、研究鼓膜振动与发生物强弱、和它接收声音远近的关系分组活动:当学生拿着音叉用不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当学生拿着音叉用相同的力在“鼓膜模型”前方、较远的地方敲击时,仔细观察“鼓膜”————气球皮振动的不同。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案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教案
同温度时传播速度不同。
15oC空气中声速340m/s
声音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以______(或
“波”) 的形式在介质中传播.
2、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说明
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把耳朵贴在铁轨上就能听到远处行驶的火车声?
4、这些乐器都是靠什么振动发声的?
笛子
口琴

小提琴
四、声音传播有多快
讨论:
下雷电雨的时候,我们经常先看到闪电再听到雷声,这是什么原因?
思考:你知道纸屑为什么会跳舞吗?
实验2:打鼓时鼓面振动发声
实验3:敲击音叉音叉振动发声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物理学中,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二、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一)声波的形成
多媒体演示:敲鼓时声波的形成
(二)回声
多媒体演示:回声
声音在传播的过程中,如果遇到障碍物就会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
C、同一介质中。温度越高,传播越快。
思考题:
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准确吗?为什么?
分析:枪响后运动员已经起跑,而裁判员听到枪声才开始计时,此时枪声已经传播100米,这时运动员已经跑出了一段距离,所以,计时偏少,成绩不准确;因为光速比声速大得多,光传播100米所用时间可忽略不计,所以裁判员应该看到冒烟计时。
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结论:
声音需要气体、液体、固体等作为传播的介质。(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在真空中,声音是不能传播的。
讨论:月球上没有空气,宇航员通过什么交谈?
月球上没有空气,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进行传播,所以宇航员不能直接进行对话,需要利用无线电交流。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物理教案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物理教案

我们怎样听到声音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形成过程。

2. 使学生掌握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3. 培养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来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形成过程;声音的三个特征。

2. 难点:声音传播的速度和条件;声音特性的辨别。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2. 运用讲授法,讲解声音的三个特征及其辨别方法。

3.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声音现象。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声源(如锣鼓、音叉等)、接收器(如耳朵模型、振动传感器等)、实验台。

2. 教学课件和图片。

3. 作业纸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音乐,引导学生关注声音,激发学习兴趣。

2. 声音的产生:讲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消失。

3. 声音的传播:讲解声音需要介质传播,固体、液体和气体都能传声,真空不能传声。

4. 听觉的形成:讲解声音通过耳朵的传导和大脑的处理,形成听觉。

5. 声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6. 声音特性的辨别:通过实验和练习,使学生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的辨别方法。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声音的产生、传播和听觉的形成过程,以及声音的三个特征。

8. 作业布置:完成作业纸上的相关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9.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为下一步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内容与活动1. 章节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声音的测量和单位,以及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2. 教学活动:(1) 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声音的强度可以用分贝来表示,并学习分贝的计算方法。

(2) 讲解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让学生了解声速受温度、湿度等因素的影响。

(3) 进行声速实验,让学生测量不同温度和湿度下的声速。

七、教学内容与活动1. 章节内容:本节课主要讲解回声和混响的概念,以及它们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设计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设计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霍邱县石店镇五塔初级中学蒋伟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⑴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⑵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⑶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过程与方法⑷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领悟其中的研究方法——转换法。

⑸通过观察耳的结构图,并结合生活经验,了解人耳是如何听到声音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⑹通过探究声音的产生及传播的条件,感受实验的严谨性及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养成乐于探索自然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的习惯。

⑺理解保护耳朵的重要性,培养关心帮助聋哑人的爱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传播需要物质。

难点:声音的传播条件。

教学方法:科学探究法、观察法、演示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音叉、音响、激光笔、塑料尺子、纸杯、橡皮筋、水瓶、水槽等。

教学过程:一、新课引入用小音箱播放一段美妙的音乐二、新课教学1、声音的产生教师:先播放一段录音,让学生感受各种各样的声音。

问题:听了这段录音,你想提出什么问题?(如: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让学生结合已学的知识,对这个问题作出回答。

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设计几个实验证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并动手做一做。

看谁的效果最好。

如:①将手指按住自己的喉头两侧后说话、唱歌;②拨动张紧的橡皮筋;③用手搅动水;④把直尺一端放在桌子上拨动直尺;⑤把吹满气的气球松掉;演示实验1:在纸杯里放一些红色墨水,在杯子下面加一个橡皮筋,拉动橡皮筋,杯子中的墨水会四处散开。

演示实验2:用自制小音箱反光教具展示让学生学生对实验进行小结。

2、声音的传播――声波请同学们观察图片并回忆刚才的演示实验,让学生归纳: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条件活动2:让一位同学把可以播放“生日快乐歌”的小器件放在空气中,水中,看看能不能听到音乐声。

问题: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让学生交流讨论,回答上述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 我们怎样听见声音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3.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教学重点:声音产生的原因及传播条件
教学难点: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
录音机、音叉和小锤、锣鼓、钢锯条、乒乓球(带线)、橡皮筋、抹布和
水盆。

真空泵、水槽、电铃、电池。

示波器、话筒
一、引入新课
1.演示实验:把一个扬声器放到纸盒里,纸盒上放两个糊好的纸人,给扬声器通电后,两个纸人就随着扬声器发出的悠扬乐曲翩翩起舞。

2.提出问题:两个纸人为什么会跳舞吗?
要揭开上述现象的奥秘,必须搞清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二、新课教学
(一)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桌面上有:钢锯条、橡皮筋、抹布和一盆水、音叉和与它配套的小锤,鼓或者锣、碎纸屑等。

利用这些器材或你周围的其它器材进行下面的活动。

要求:
做一做:使更多的物体发出声音。

看一看:物体发声与不发声时有什么区别?
找一找:物体发声时有什么共同特征?
选择典型的实验让学生展示,并汇报实验结论: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思考:(1)谈谈你用什么判断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有没有只发声不振动的物体呢?
(3)正在发声的物体,如果它的振动突然停止,这个物体还能发声吗?你能用实验来证明你的结论吗?
进一步探究。

分析得出:
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如果振动停止,物体也就不能发声了。

归纳上面的实验可以得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解释:扬声器上的小演员为什么会随着音乐翩翩起舞?
(二)声音是怎么传播的
用水波进行类比,帮助学生建立声波的概念。

用示波器显示声波,多找几位同学对着话筒说话、唱歌,让学生亲眼目睹自己声音的波形。

(三)声音传播需要介质
提出问题:如果让音叉在真空中振动,你能听到声音吗?
探究课题:真空能传声吗?
将正在发声的电铃放在钟罩内,利用抽气机将瓶中的空气抽出,听
到电铃的声音逐渐减弱,以至于几乎听不到;然后再放入空气听声音,
进行对比;
总结:实验表明:真空不能传声。

置疑:真空不能传声,说明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哪些物质可以传声呢?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有哪些物质可以传声?能用实验证明吗?
学生可以自己根据经验提出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证明。

(可演示)
结论:固体、液体、气体等物质都可以传声。

声音在不同物质中传效果是不同。

声音在固体、液体传播的效果比空气中好。

(四)声音的传播有多快
1.声音叫做声速。

2.不同物质中,声速一般;同一物质中,声速跟有关,在150 C的空气中,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大约是;
(五)耳怎样听见声音
实验:拿一张纸片放在嘴边,说话(不能吹纸片)时可以感到纸片振动;
实验表明:声音能引起膜片等物体振动。

教师:这里的膜片相当于人耳中的哪部分结构?
阅读课文,自学“人耳如何听到声音”。

描述听到声音的过程。

教师提醒学生注意用耳卫生,对学生进行保健教育。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1.声音是由物体的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

2.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m/s。

3.通常我们听到声音靠传到耳朵的;登上月球的宇航员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直接交谈,是因为。

4.在一根较长的有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我们在另一端钢管可听到次敲击声,第一次听到的声音是由传的。

最后一次是由
传来的。

5.在一次郊游时,同学们发现了一口枯井。

小明向井里大喊一声,经过
1.5s听到回声,那么这口枯井的深度大约是多少?(声速按340m/s)
6.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如果它听到起跑的枪声开始计时,那么开始计时的时间比实际的起跑时间延迟了多少秒?
7.手拍桌子,桌子发声,请你用实验证明桌子是在振动的。

8.在动画片《星球大战》中有这样一个场景:神鹰号飞船在太空将来犯的天狼号击中,神鹰号宇航员听到“轰”地一声巨响,见天狼号被炸毁,得意地笑了。

请根据你学过的声学知识,对这段描写进行评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