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2778篇)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理学)模拟试卷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理学)模拟试卷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不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下列关于法律监督的表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 )A.检察院是我国专门的法律监督机关B.中国共产党行使的是国家监督C.我国法律监督体系包括国家法律监督体系和社会法律监督体系D.国家法律监督是我国法律监督体系的核心正确答案:B解析:考查法律监督。
B选项错误,中国共产党和政协都属于社会监督体系。
知识模块:法理学2.关于法律解释,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正式解释也叫法定解释,有时也称有权解释,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种解释B.体系解释是指将被解释的法律条文放在整部法律中乃至整个法律体系中,联系此法条与其他法条的相互关系来解释法律C.文义解释实质上使法律适用者在做法律决定时严格地受制于制定法,相对于其他的法律解释具有优先性D.客观目的解释是根据过去和目前事实上存在的任何个人的目的,对某个法律规定进行解释正确答案:D解析:考查法律解释。
客观目的解释是根据“理性的目的”或“在有效的法秩序的框架中。
客观上所指示的”目的即法的客观目的。
而不是根据过去和目前事实上存在的任何个人的目的,对某个法律规定进行解释。
知识模块:法理学3.在现代的法治社会,人们总是要求法律决定具有高度的可预测性,同时具有高度的正当性。
对此,下列不正确的是:( )A.对于特定时期特定国家的法律人而言,法律的可预测性具有初始的优先性B.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C.法的可预测性意在实现法律的安定性、确定性D.法的可预测性和可接受性存在紧张关系正确答案:B解析:考查法律适用的目标。
B选项错误,法律的可预测性是形式法治的要求,正当性是实质法治的要求。
知识模块:法理学4.法律规则是法律的基本构成因素,不同法律规则的构成要素与调整方式都存在较多差异,授权性规则与义务性规则就是分类方法的一种。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285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大力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
关于法治工作队伍建设,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A、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的目标是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B、上级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的法官、检察官一般从下一级法院、检察院的优秀法官、检察官中遴选C、律师队伍的建设目标是构建社会律师、公职律师、公司律师优势互补的、结构合理的律师队伍D、限制并逐渐取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队伍,使之转化为社会律师>>>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决定》中说:“发展公证员、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人民调解员队伍”,并非是限制并取消,故D选项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2.关于完善立法体制,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B、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正案,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C、建立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为主导,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D、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①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政策、思想、决策、人事等宏观方面。
故A选项正确。
②我国宪法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或者1/5以上的全国人大代表有权提出宪法修正案,全国人大全体代表2/3以上同意后通过。
故B选项错误。
③依法治国要求立法工作必须由立法机关主导。
立法的各个程序:提案、审议、表决通过、公布均应当由人大主导。
因此,必须建立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为主导,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
故C选项正确。
④法律应当反映人民意志和人民利益3.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下列哪一说是法不正确的?A、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插手具体案件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B、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C、完善惩戒妨碍司法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拒不执行生效裁判和决定、藐视法庭权威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法律规定D、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办案终身负责制>>>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要求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具体包括:(1)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插手具体案件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1844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某市律师协会与法院签订协议,选派10名实习律师到法院从事审判辅助工作6个月,法院为他们分别指定一名资深法官担任导师。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7年卷一7题,单选)A、法官与律师具有完全相同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B、是对法院审判活动进行监督的一种新途径C、有助于加深律师和法官相互的了解和信任D、是从律师中招录法官、充实法官队伍的一种方式>>>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法官与律师由于所履行的职能不同,故不具有完全相同的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A项错误。
实习律师从事审判辅助工作,并不是对审判的监督,故B项错误。
实习律师从事审判辅助工作,有利于律师了解法官工作,也有利于法官了解律师,故C项正确。
实习律师从事审判辅助工作,并不是成为法官,故D项错误。
2.中国古代有“厌讼”传统,老百姓万不得已才打官司。
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司法领域却出现了诉讼案件激增的现象。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相比古代而言,法律在现代社会中对保障人们的权利具有更重要的作用B、从理论上讲,当诉讼成本高于诉讼可能带来的收益时,更易形成“厌讼”的传统C、案件激增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群众已逐渐树立起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D、在法治社会,诉讼是解决纠纷的唯一合法途径>>>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①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强调道德的教化作用为主,法律的惩罚作用为辅,如西周的“明德慎罚”、汉代的“德主刑辅”等。
近现代以来,人们更强调法的作用,提倡通过法律保障人们的合法权利。
现代法治社会,法律已经成为保障人们权利的最重要的手段。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依靠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重要决定》明确提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精选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及解析共20篇 (8)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公平正义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
下列哪一选项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A、某市公安局对年纳税过亿的企业家的人身安全进行重点保护B、某法官审理一起医疗纠纷案件,主动到医院咨询相关的医学知识,调查纠纷的事实情况,确保案件及时审结C、某法院审理某官员受贿案件时,考虑到其在工作上有重大贡献,给予从轻处罚D、某县李法官因家具质量问题与县城商场争执并起诉商场,法院审理后认为无质量问题,判决李法官败诉>>>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①A选项不但没有体现公平正义理念,相反,破坏了公平正义理念,违反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②该法官确保案件及时审结,体现了审判的效率原则,而非公平正义理念。
故B选项错误。
③C选项破坏了公平正义理念,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为被告人的贡献而违反法律轻判。
④D选项恰当体现了公平正义理念,贯彻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2.关于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一律不得提交讨论B、积极推行政府法律顾问制度,建立政府法制机构人员为主体,吸收律师和专家参加的法律顾问队伍,保证法律顾问在制定重大行政决策、推进依法行政中发挥积极作用C、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査机制,对决策严重失误或者依法应该及时作出决策但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负有责任的其他领导人员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D、推进综合执法,大幅减少市县两级政府执法队伍种类,无条件在所有领域推行跨部门综合执法>>>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①不能违法是底线。
依法治国要求行政机关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
故A选项正确。
②不能违法是底线。
政府机关的行为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818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某县医院在两个月内连续发生5起“医闹”事件,当地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医闹专项行动”,共处理涉嫌违法、犯罪人员24人,但“医闹”仍时有发生。
之后,该县政府倡导发挥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医患调处组织的作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第三方医患调处组织的处理决定具有国家强制力B、“医闹”的解决依赖源头治理,国家机关不应介入C、“医闹”的存在说明法律在矛盾化解中的权威地位仍待加强D、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不利于公正地解决医患矛盾>>>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①在我国,只有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依法授予其一定的国家职权的主体的决定才能具有国家强制力。
第三方医患调处组织属于民间组织,其处理决定没有国家强制力。
A选项错误。
②“医闹”问题已经涉及违法犯罪,国家机关应当介入。
B选项错误。
③不能违法是底线,人民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也应当通过合理合法的程序进行。
“医闹”问题说明在相关人群中依然存在着“不信法、不遵法”的现象,而该现象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法律在矛盾化解中的权威性地位仍待加强。
C选项正确。
④法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些事情是法律无能为力的。
同样,政府的作用2.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A、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B、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C、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D、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①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人们履行义务是为了更好地享有权利。
因此,法律以国家强制力来保障人们的权利,同时要求人们履行义务。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2713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某县医院在两个月内连续发生5起“医闹”事件,当地公安部门开展了“打击医闹专项行动”,共处理涉嫌违法、犯罪人员24人,但“医闹”仍时有发生。
之后,该县政府倡导发挥相对独立的第三方医患调处组织的作用,以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来解决问题。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第三方医患调处组织的处理决定具有国家强制力B、“医闹”的解决依赖源头治理,国家机关不应介入C、“医闹”的存在说明法律在矛盾化解中的权威地位仍待加强D、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不利于公正地解决医患矛盾>>>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①在我国,只有国家机关或者国家机关依法授予其一定的国家职权的主体的决定才能具有国家强制力。
第三方医患调处组织属于民间组织,其处理决定没有国家强制力。
A选项错误。
②“医闹”问题已经涉及违法犯罪,国家机关应当介入。
B选项错误。
③不能违法是底线,人民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也应当通过合理合法的程序进行。
“医闹”问题说明在相关人群中依然存在着“不信法、不遵法”的现象,而该现象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法律在矛盾化解中的权威性地位仍待加强。
C选项正确。
④法的作用是有局限性的,有些事情是法律无能为力的。
同样,政府的作用2.依法执政与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共同构成了我们党执政方式的基本理论框架。
关于依法执政,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B、依法执政要求选择性执法C、依法执政要求强化效能D、依法执政要求以人为本>>>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多头执法、选择性执法是不好的,不是依法执政的要求,必须消除。
3.关于完善立法体制,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B、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正案,依照宪法规定的程序进行宪法修改C、建立全国人大专门委员会、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为主导,组织有关部门起草综合性、全局性、基础性等重要法律草案制度D、明确立法权力边界,从体制机制和工作程序上有效防止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法律化>>>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①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主要体现在政治、政策、思想、决策、人事等宏观方面。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理学)模拟试卷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理学)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仅法具有强制力,其他规范不具有强制力B.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律在本质上是社会共同体意志的体现C.立法者只是在表述法律,而不是在创造法律D.古代,缇萦上书皇帝废除肉刑说明,法律有时也是被统治阶级将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的结果正确答案:C解析:考查法的本质。
A选项错误,任何规范都具有强制力,只不过法具有国家强制力。
B和D选项错误,根据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法只能体现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
法不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意志,但可以反映被统治阶级的某种愿望或者要求。
知识模块:法理学2.下列关于法律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法律关系是体现意志性的特种社会关系B.保护性法律关系是法的实现的非正常形式C.横向法律关系中,法律主体的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的内容具有一定程度的任意性D.调整性法律关系是第一性法律关系,也是从法律关系正确答案:D解析:考查法律关系。
调整性法律关系是第一性法律关系,是主法律关系。
因此,D项错误。
知识模块:法理学3.法律是具有普遍性的社会规范。
关于法律的普遍性这一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法律效力范围与国家权力范围相一致B.近代以来,法的普遍性也表现为普遍平等对待性,即要求平等地对待一切人C.法的普遍性反对任何的区分对待D.法律对于华侨权利保护的特别规定并未违反法律的普遍性特征正确答案:C解析:考查法的普遍性。
C选项错误,法的普遍性并不反对合理的区分对待。
知识模块:法理学4.公法和私法的划分来自于古罗马著名法学家乌尔比安,这一分类标准对于确立执法、司法活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公法和私法的论述,不正确的是哪项?( )A.宪法、行政处罚法和行政强制法都是公法B.合同法、物权法、侵权责任法和公司法都是私法C.公法的行为准则是“法不禁止皆自由”,私法的行为准则是“法不禁止皆不得为”D.土地拆迁主要涉及公法调整的范畴正确答案:C解析:考查法的普遍性和公法、私法的划分。
司法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试题1.doc
司法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试题1 2018年司法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试题11.我国第一次确认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D)D.1982年宪法2.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D)D.《独立宣言》3.现行宪法序言明确宣告本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D)D.根本任务4.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是(C)C.2014年12月4日5.现阶段,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是(D)D.非公有制经济6.根据现行宪法规定,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正在服刑期间(C)C.准予行使选举权7.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A)A.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8.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B)B.全国人大常委会9.现行宪法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B)B.集体所有10.根据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不能对下列哪个人员提出罢免案?(C)C.全国政协主席11.现行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C)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2.现行宪法第3条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B)B.民主集中制原则13.根据现行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B)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14.根据现行宪法,国务院总理人选的提名权属于(C)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D)相适应。
D.社会发展计划16.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我国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是(A)A.双重领导体制17.以下关于人民陪审员的说法,错误的是(D)D.人民陪审员没有任期限制1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由(C)C.国务院审批19.现行宪法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C)C.取得赔偿的权利20.根据我国国徽法的规定,国徽及其图案不得用于(C)C.商标和广告21.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可以行使的权力是(A)A.选举同级人民法院院长22.根据现行宪法,我国人民法院上下级的关系是(A)A.监督关系23.根据现行宪法,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A)A.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24.根据现行宪法,批准自治州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生效的国家机关是(D)D.省、自治区人大常委2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B)B.有权撤销,无权改变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D)的分配制度。
法律职业资格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总分:5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4,分数:28.00)1.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2.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于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和总目标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5年卷一1题)(分数:2.00)A.依法治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的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B.依法治国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C.总目标包括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和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D.通过将全部社会关系法律化,为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提供保障√解析:解析:本题为选非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
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故A、B项正确。
该《决定》要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故C项正确。
法律规制和调整社会关系的范围和深度是有限的,有些社会关系(如人们的情感关系,友谊关系)不适宜由法律来调整,法律就不应涉足其间。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1724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某市建立并推行“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制度,将其作为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的前置程序。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7年卷一3题,单选)A、有利于确保决策的科学性和正当性B、是健全依法决策的重要措施C、是以法治方式推动发展的一种表现D、可以代替公众参与和集体讨论>>>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为选非题。
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
建立行政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讨论。
据此,A、B、C项正确。
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不能代替公众参与和集体讨论,是并行的,故D项错误,应选。
2.自觉接受监督是政法机关的职责。
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实行依法治国,要求构建“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B、政法机关既要接受国家监督,又要接受社会监督C、建设法治国家,需要发挥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监督作用D、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是公民要遵守法律>>>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社会主义法治是“治官之治”和“治权之治”,要从法律上构建起“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权利制约权力、以道德制约权力”的权力制约监督体系与机制。
故,ABC选项均正确。
D选项错误。
建设法治国家,首先是依法治官,依法治权。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3.某培训机构招聘教师时按星座设定招聘条件,称:“处女座、天蝎座不要,摩羯座、天秤座、双鱼座优先。
”据招聘单位解释,因处女座和天蝎座的员工个性强势,容易跳槽,故不愿招聘,并认为按星座招录虽涉嫌就业歧视,但目前法律没有明文禁止。
对此,应聘者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劳动监察部门的下列哪一做法符合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要求?A、将《劳动法》“劳动者就业,不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不同而受歧视”的规定直接适用于本案,形成判例,弥补法律漏洞B、根据《劳动法》的平等就业原则,对招聘单位进行法治教育,促使其改变歧视性做法C、应聘者投诉缺乏法律根据,可对其批评教育或不予答复D、通知招聘方和应聘方参加听证,依据国外相关法律规定或案例,对招聘机构的行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①注意,劳动监察部门属于行政机关。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理学)模拟试卷
国家司法考试卷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和法理学)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每题所给的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本部分1-50题,每题1分,共50分。
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其关键是要抓住:( )A.完善立法解释制度B.重点领域立法C.提高立法质量D.设立备案审查制度正确答案:C解析:八届四中全会决议明确要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抓住提供立法质量这个关键。
其余选项错误。
知识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2.下列哪一措施有助于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A.实行司法监督制度,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B.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C.加强法律文书释法说理,建立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制度D.健全行政机关依法出庭应诉、尊重并执行法院生效裁判的制度正确答案:D解析:A选项是优化司法职权配置的措施,B、C选项是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的措施,D选项有助于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
理论依据是十八届四中全会决议。
知识模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3.2014年10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必须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关于依法治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哪一项?( )A.依法治国要求将法律作为治国理政的主要方式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是改革开放后逐渐形成的C.依法治国要求行政执法应当合法、高效、合理、公平D.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约束公民滥用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稳定正确答案:D解析:考查依法治国。
2018年司法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试题1
2018年司法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试题1为考生们整理了“2018年司法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试题”,希望能帮到大家,想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小编的及时更新哦。
2018年司法考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试题11. 我国第一次确认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的是( D )D.1982年宪法2.被马克思称为“第一个人权宣言”的是( D )D.《独立宣言》3.现行宪法序言明确宣告本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 D )D.根本任务4.我国首个国家宪法日是 ( C )C.2014年12月4日5.现阶段,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等是( D )D.非公有制经济6.根据现行宪法规定,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犯罪分子正在服刑期间( C )C.准予行使选举权7.国有企业依照法律规定,通过( A )A.职工代表大会和其他形式实行民主管理8.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解释权属于( B )B.全国人大常委会9.现行宪法规定,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属于( B )B.集体所有10.根据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不能对下列哪个人员提出罢免案?( C )C.全国政协主席11.现行宪法规定,城市和农村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的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是(C )C.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2.现行宪法第3条规定,我国的国家机构实行( B )B.民主集中制原则13.根据现行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由( B )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14.根据现行宪法,国务院总理人选的提名权属于( C )C.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15.我国宪法规定,国家推行计划生育,使人口的增长同经济和( D )相适应。
D.社会发展计划16.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我国人民检察院的领导体制是( A )A.双重领导体制17.以下关于人民陪审员的说法,错误的是( D )D.人民陪审员没有任期限制18.我国现行宪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区域划分由( C )C.国务院审批19.现行宪法规定,由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侵犯公民权利而受到损失的人,有依照法律规定( C )C.取得赔偿的权利20.根据我国国徽法的规定,国徽及其图案不得用于( C )C.商标和广告21.根据现行宪法和法律,我国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可以行使的权力是( A )A.选举同级人民法院院长22.根据现行宪法,我国人民法院上下级的关系是( A )A.监督关系23.根据现行宪法,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由( A )A.全国人大以法律规定24.根据现行宪法,批准自治州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生效的国家机关是( D )D.省、自治区人大常委2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对国务院制定的同宪法、法律相抵触的行政法规( B )B.有权撤销,无权改变2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家坚持( D )的分配制度。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185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严格公正司法,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切实解决执行难,制定强制执行法,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
加快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法律制度B、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加强诉访一体化,保障当事人依法行使申诉权利。
逐步实行申诉律师代理制度。
对聘不起律师的申诉人,纳入法律援助范围C、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加强对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的法律监督D、司法机关要及时回应社会关切,规范媒体对案件的报道,防止舆论影响司法公正>>>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①司法公信力的关键在于人民法院的判决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因此,《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切实解决执行难,制定强制执行法,规范查封、扣押、冻结、处理涉案财物的司法程序。
加快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法律制度。
故A选项正确。
②司法具有终极性的特征,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屏障。
因此,必须落实终审和诉讼终结制度。
我国当前司法公信力不足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涉法涉诉信访的存在,因此,必须要终结涉法涉诉信访,保障当事人的申诉权利,实行申诉律师代理制度,对请不起律师的当事人,2.下列关于法治工作基本格局的说法中正确的是哪一项?( )A、党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宪法修改建议B、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决策调整的,必须报全国人大讨论决定C、备案审查制度只能审查宪法和法律D、法律制定和修改的重大问题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党组向党中央报告>>>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考查法治工作基本格局。
A选项错误,党中央向全国人大提出宪法修改建议。
B选项错误,凡立法涉及重大体制和重大政策调整的,必须报党中央讨论决定。
C选项错误。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把“所有规范性文件”纳入备案审查范围。
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复习题集(第5757篇)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下列哪一项不属于重大行政决策的法定程序?( )A、公众参与B、专家论证C、合法性审查D、逐级汇报>>>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考查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的内容。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这是对健全依法决策机制主要内容提出的明确要求。
2.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灵魂,司法机关必须严格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司法机关必须做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相结合,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B、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司法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将效率摆在第一位,同时兼顾公正C、司法机关为了保障判决的有效执行,应当对当事人实行一站式服务,即谁立案谁审判谁执行D、人民法院为确保审判独立,应当主动拒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旁听重大疑难案件的审判>>>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①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有机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A选项正确。
但这里要注意,在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尽量追求实体公正,让二者达到有机统一。
在法律效果的前提下,尽量追求社会效果,让二者达到有机统一。
②公正和效率有机统一。
但要注意,公正优先,兼顾效率。
B选项错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核心思维之一是“分”,在审判独立制度的框架下,为防止法院恣意妄为,法院的各项职权也要分开,将立案权、审判权、执行权分立,让三者互相监督和制约,以确保司法公正。
C选项错误。
④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不代表人3.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关于依法行政的要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B、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时,只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可以随意行使自由裁量权C、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D、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切实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考查依法行政。
2021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习题
2021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习题【导语】为了帮助各位考生系统的复习司法考试,全面的了解司法考试的相关重点,小编整理了202*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习题,希望对您参加本次考试有所帮助!1.下列行为中,不可被提起行政诉讼的有:(C)A.罚款B.没收C.国防行为D.强行摊派2.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公务员,因其是以所在国家行政机关的名义作出的,(D)A.故成为行政诉讼的共同被告B.故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C.故不能称为行政诉讼的第三人D.故不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3.下列选项中属于可诉性行政行为的是?(D)A.公安机关刑事侦查行为B.行政机关内部人事管理行为C.劳动争议仲裁行为D.行政裁决行为4.行政诉讼中的原、被告一般是(A)A.原告为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被告是国家的行政机关B.原告是国家机关,被告是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C.原被告均是国家机关行政工作人员D.原告是国家行政机关,被告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5.行政案件原则上由(A)人民法院管辖。
A.最初作出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所在地B.原告所在地C.被告所在地D.上一级人民法院指定管辖6.对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诉讼,由(D)人民法院管辖。
A.被告所在地B.原告所在地C.第三方所在地D.被告所在地或者原告所在地7.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的派出机构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应以(B)为行政诉讼被告。
A.该派出机构B.该行政机关C.该行政机关的上级主管机关D.该派出机构和该行政机关8.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其诉讼时效的规定是,应当在知道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日起的多长时间内?(D)A.一个月内B.二个月内C.三个月内D.六个月内9.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C),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A.十五年,十年B.十年,十五年C.二十年,五年D.二十年,十年10.对国务院部门所作的行政行为提起诉讼的案件,应由(C)管辖第一审行政案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国家法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职业资格考前练习一、单选题1.关于党内法规和法律的关系,下列哪一说法是不正确的?A、党的纪律是党内规矩,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B、党内法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依据,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有力保障C、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对所有党员都平等适用D、党内法规可以成为法院审理案件的直接依据>>>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法院审理案件只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党内法规仅仅适用于党员,不能直接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
故D选项错误。
综上,本题正确答案为D选项。
2.中国古代有“厌讼”传统,老百姓万不得已才打官司。
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我国司法领域却出现了诉讼案件激增的现象。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A、相比古代而言,法律在现代社会中对保障人们的权利具有更重要的作用B、从理论上讲,当诉讼成本高于诉讼可能带来的收益时,更易形成“厌讼”的传统C、案件激增从一个侧面说明人民群众已逐渐树立起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观念D、在法治社会,诉讼是解决纠纷的唯一合法途径>>>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①中国古代社会,人们强调道德的教化作用为主,法律的惩罚作用为辅,如西周的“明德慎罚”、汉代的“德主刑辅”等。
近现代以来,人们更强调法的作用,提倡通过法律保障人们的合法权利。
现代法治社会,法律已经成为保障人们权利的最重要的手段。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只能依靠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权利,《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若干重要决定》明确提出,“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完善调解、仲裁、行政裁决、行政复议、诉讼等有机衔接、相互协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故,A选项正确,D选项错误。
注意D选项的“唯一”,绝对片面3.关于严格公正司法,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加强和规范司法解释和案例指导,统一法律适用标准,逐步推进由高级人民法院解释法律的制度B、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健全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符合实体公正、办案过程符合程序公正的法律制度C、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
为确保案件处理经得起法律和历史检验,不区分法官个人的故意与过失,一律实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D、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保障公民陪审权利,扩大参审范围,完善随机抽选方式,提高人民陪审制度公信度。
逐步实行人民陪审员与法官共同审理法律适用问题与事实认定问>>>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①只有最高法与最高检有权进行司法解释。
故A选项错误。
②我们追求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有机统一,故B选项正确。
③明确各类司法人员工作职责、工作流程、工作标准,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
这是正确的。
但是,人的理性是有限度的,错误是难免的,如果不区分故意和过失,一律追究错案的责任人员,那么将会导致无人敢于判案。
为了保护司法人员的司法积极性,应当终身追究故意和重大过失导致错案的司法人员的责任。
故C选项错误。
④为了确保司法公正,我们必须确保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独立审案的法官可能会枉法4.推进依法行政、转变政府职能要求健全透明预算制度。
修改后的《预算法》规定,经本级人大或者常委会批准的政府预算、预算调整和决算,应及时向社会公开,部门预算、决算及报表也应向社会公开。
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2017年卷一2题.单选)A、依法行政要求对不适应法治政府建设需要的法律及时进行修改和废止B、透明预算制度有利于避免财政预算的部门化倾向C、立法对政府职能转变具有规范作用,能为法治政府建设扫清障碍D、立法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的要求,但立法总是滞后于改革措施>>>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D【解析】:本题为选非题。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必须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
对不适应改革要求的法律法规,要及时修改和废止。
故A项正确。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
公开透明能保证能够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从而尽量避免追逐私利。
故B项正确。
立法先行,立法具有引领和推动作用。
故C项正确。
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但并不意味着“立法总是滞后于改革措施”。
故D项错误,应选。
5.深入贯彻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要求必须坚持严格执法,切实做到依法行政。
关于依法行政的要求,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哪一项?( )A、没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行政机关不得作出影响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或者增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义务的决定B、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时,只要在法律规定的范围之内,可以随意行使自由裁量权C、行政机关实施行政管理应严格遵循法定程序,依法保障行政管理相对人、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D、行政机关违法或者不当行使职权,应当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切实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考查依法行政。
行政行为除了守法之外,还应当遵循合理原则。
,6.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
对此,下列哪一理解是错误的?A、法律既是保障人民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人民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B、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同时也承担应尽的义务C、人民通过各种途径直接行使立法、执法和司法的权力D、人民根本权益是法治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法律要为人民所掌握、所遵守、所运用>>>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①法律作为调整人的行为的社会规范,其主要内容是权利和义务。
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
人们履行义务是为了更好地享有权利。
因此,法律以国家强制力来保障人们的权利,同时要求人们履行义务。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宪法和法律中规定了诸多的权利和自由,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但是,人民也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故,AB选项均正确。
②作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国实行依法治国,按照宪法规定,立法权由立法机关享有,执法权由执法机关享有,司法权由司法机关享有。
因此,尽管,从人民主权的角度,一切权力归人民所7.某地公安、检察机关通过传统媒体和新兴网络平台“微博”、短信和QQ,提醒“微信”用户尤其是女性用户提高警惕,切勿轻信陌生“微友”,以免遭受不必要的伤害。
关于执法机关的上述做法,下列哪一说法是准确的?A、执法机关通过网络对妇女和网民的合法权益给予特殊保护,目的在于保证社会成员均衡发展B、执法机关利用网络平台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切实减轻了群众负担C、执法机关采取利民措施,寓管理于主动服务之中,体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D、执法机关从实际出发,主要是为了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自己的社会主张和利益诉求>>>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①执法机关通过网络对妇女和网民的合法权益给予特殊保护,主要原因是妇女和网民接触网络较多,容易遭受网络诈骗的伤害。
这里并不涉及社会成员均衡发展的问题。
故A选项错误。
②这里主要是执法机关通过网络对妇女和网民的合法权益给予特殊保护,而非利用网络平台接受社会监督。
故B选项错误。
③执法机关通过网络对妇女和网民的合法权益给予特殊保护的利民措施,寓管理于主动服务之中,体现了执法为民的理念。
故C选项正确。
④执法机关通过网络对妇女和网民的合法权益给予特殊保护,这里并不涉及群众表达自己社会主张的问题。
故D选项错误8.司法公正是司法工作的灵魂,司法机关必须严格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司法机关必须做到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相结合,做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B、迟来的正义非正义,司法机关必须进一步提高办案效率,将效率摆在第一位,同时兼顾公正C、司法机关为了保障判决的有效执行,应当对当事人实行一站式服务,即谁立案谁审判谁执行D、人民法院为确保审判独立,应当主动拒绝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新闻媒体旁听重大疑难案件的审判>>>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A【解析】:①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有机统一,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有机统一。
A选项正确。
但这里要注意,在程序公正的前提下尽量追求实体公正,让二者达到有机统一。
在法律效果的前提下,尽量追求社会效果,让二者达到有机统一。
②公正和效率有机统一。
但要注意,公正优先,兼顾效率。
B选项错误。
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核心思维之一是“分”,在审判独立制度的框架下,为防止法院恣意妄为,法院的各项职权也要分开,将立案权、审判权、执行权分立,让三者互相监督和制约,以确保司法公正。
C选项错误。
④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并不代表人9.东部某市是我国获得文明城市称号且犯罪率较低的城市之一,该市某村为了提高村民的道德素养,建有一条“爱心互助街”,使其成为交换和传递爱心的街区。
关于对法治和德治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解,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5年卷一2题,单选)A、道德可以滋养法治精神和支撑法治文化B、通过公民道德建设提高社会文明程度,能为法治实施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C、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更要强调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D、道德教化可以劝人向善,也可以弘扬公序良俗,培养人们的规则意识>>>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为选非题。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
”C项“更要强调”字眼错误,法治、德治均要“强化10.关于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关系,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哪一项?(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B、必须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司法、支持执法、带头守法C、只有在党的领导下依法治国,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国家和社会生活法治化才能有序推进D、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必须通过党内法规管党治党、从严治党>>>点击展开答案与解析【答案】:B【解析】: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大特色、最本质特征就是党的领导。
法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法治建设同样离不开党的领导。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