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试题研究题库(说明文10篇 正文)

合集下载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精选10篇

中考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精选10篇

说明文阅读专题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复习:京剧阅读下面短文,完成题目。

①京剧又称平剧、京戏,中国戏曲三鼎甲“榜首”,已有200多年历史,享誉海内外,有“国剧”之称。

分布地以北京为中心,遍及全国。

它是由徽调(安徽的地方曲调)、汉调(武汉一带的曲调)为主融合昆曲、秦腔(陕西的地方曲调)和其他民间曲调特点发展而成的。

京剧唱腔以徽调的二黄和汉调西皮为主,所以京剧过去也称为“皮黄”。

②京剧的音乐基本上属于板腔体:西皮有导板(倒板)、慢板、原板、快三眼、二六、流水、快板、散板、摇板等板式;二黄除上述板式外,还有反西皮、反二黄、南梆子、四平调、吹腔等。

这些板式分别表现了不同感情。

一般来说,西皮适宜表现活泼昂扬的情感,二黄适宜表现苍凉深沉的情感,反西皮用于深切悲痛时,四平调、吹腔用于轻松愉快时,南梆子则多半用来表现少女柔情。

③京剧伴奏的乐器很多,主要有胡琴、二胡、南弦子、月琴、笛子、唢呐、管弦乐和打击乐器。

京剧表演歌舞并重,融合了大量武术技巧,多用虚拟动作,节奏感强,技术要求高,念白也具有音乐性,俗称“韵白”。

京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中国戏曲“唱念做打”有机结合的独特艺术表演体系,对各地方剧种影响很大。

④京剧脚色(角色)根据男女老少、俊丑正邪分成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京剧中的“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又称须生,一般为较年长的男子,例如京剧《伍子胥》中的伍子胥)、“小生”(青年男子,如京剧《白蛇传》中的许仙)和“武生”(男性武将,如京剧《长坂坡》中的赵云);旦又分“正旦”(又叫青衣,一般为大家闺秀,如《武家坡》中的王宝钏)、“花旦”(一般为小家碧玉,如《红娘》中的红娘)、“老旦”(老年妇女,如《龙凤呈祥》中的吴国太)、“武旦”(有武功的妇女,如《穆桂英》中的杨排风)、“彩旦”(诙谐或邪恶的妇女,如媒婆之类);净指品貌或性格特异的男子,又分为“武净”“文净”两大类,武净如张飞、李逵、黄盖等,文净如包公、曹操等;丑角(又称小花脸)是诙谐或邪恶的男子,也有文丑、武丑之别,文丑如《蒋干盗书》中的蒋干,武丑如《三岔口》中的刘利华等。

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说明文20篇

福建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说明文20篇

说明文20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2分)生物钟的奥秘安利①生物钟又称生理钟。

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

这个“时钟”会回应外部的信号,特别是光信号,使身体内部的时间与环境时间达到同步。

生物钟究竟由大脑的哪个部位控制呢?目前,科学家鉴定出了哺乳动物的生物钟调节器是位于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简称SCN),通过SCN控制松果体调节褪黑素分泌的水平,从而帮助哺乳动物调节昼夜节律和其他生物效应。

如果SCN区域被破坏,啮齿动物就丧失了它们在进食和其他行为方面的生理节奏。

②一个人坐飞机一天之内就可以跨越大半个地球,但生物钟的转变可不会这么快,所以人体就会产生时差反应。

即使视觉神经传递给大脑“现在是白天”的信息,可身体还是会在原定时间内分泌褪黑素,让人昏昏欲睡,直到生物钟自我调整到适应新时区的昼夜。

一般跨越的时区越多,“倒时差”需要的时间越长。

有研究发现,与向东穿越时区相比,人体更适应向西飞行。

这是因为控制生物钟或昼夜节律的细胞的运作日程表并不是24小时制,它们的一天更接近24.5小时。

所以朝着延长一天时间的方向,即向西飞行时,生物钟的调节会容易一些。

③时差反应并不只出现在乘坐飞机的人群中,即使宅在家中不出门也会产生“时差”。

这种现象被称为“社交时差综合征”,“患者”主要是那些休息日与工作日作息不同的人群,比如,工作日早睡早起,而周末却晚睡晚起,这种切换同样会导致人体生物钟与外界时间不同步。

一项研究就发现,相比周末也能按时起床的人来说,周末和工作日睡眠时间天差地别的人更容易长胖,新陈代谢也会出现问题。

④当黑暗来临,大脑通过释放褪黑素到血液中,使人睡意升起;清晨天亮之后,褪黑素的分泌被抑制了,人又来了精神。

人们就这样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规律生活着。

直到人造光线的出现,无形中扰乱了自然为人类调好的生物钟,人的睡眠因此大受影响。

睡眠的过程其实是身体维护保养的过程,肌肉的增长、组织的修复、蛋白质的生成及生长激素的释放等。

辽宁省沈阳市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说明文阅读10篇

辽宁省沈阳市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说明文阅读10篇

说明文阅读10篇一、(2019原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19分)森林——地球的“水泵”①位于南美亚马孙河流域和非洲的大片蓊郁葱茂的热带森林,经常被人们喻为地球的“肺”。

但它们不仅是“肺”,而且还是地球的“心脏”哩。

②科学家们很早以来就意识到森林在全球水循环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落到热带雨林中的降水,将近一半会通过树木蒸发到大气中去;而从海洋吹来的风把这些水汽散布到更广的地区,形成降水。

在这幅图景中,森林的确扮演了地球之“肺”的角色。

③我们以前只听说过森林可以降低风速,但是现在有两位俄罗斯学者提出了新的理论:森林还可以产生风,把水汽逐步输送到内陆地区。

④那么森林怎么产生风呢?我们知道,从海洋和沿海森林蒸发的水汽很快会凝结成小水滴。

当水蒸气变为液体时,体积会大幅度缩小,这就使得当地的气压急剧下降。

而因为森林对阳光的吸收率比海洋大,所以森林比海洋的蒸发强度要大。

这样,一旦水汽凝结,沿海地区森林上空的气压要比海洋上空的低,结果,海洋上空的潮湿空气就会朝森林地区流动形成风。

可是风一旦形成就有惯性,从而把水汽输送到更远的内陆地区。

这个过程就好比用一个水泵把水从海洋不断抽送到内陆地区。

⑤在这幅新的图景中,森林不仅起到地球“肺”的作用,还扮演着“水泵”或者“心脏”的角色。

于是气象学家称森林为“生物泵”。

⑥在传统的气象学模型中,大气流动的唯一驱动力是大气温差,没有人考虑过随着水蒸气凝结而来的气压下降会导致风的形成,也解释不了内陆地区是如何保有湿润气候的。

⑦而新理论可以为这些现象提供答案。

如果这个理论是正确的,就意味着是大片森林在推动着地球上的水循环。

世界环保组织一直以来对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的日益减少忧心忡忡。

曾经有人警告说,如果整个地球的气温上升4摄氏度,地球上85%的森林将遭受灭顶之灾。

而如果按照目前这个理论,那么亚马孙热带雨林也许将消失得更快。

因为水汽的输送对森林的变化极为敏感,只要亚马孙河1下游地区的热带雨林被砍伐,那么亚马孙河流域中部地区降水就减少95%,而降水的急剧减少又会造成森林的大面积死亡。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00篇)

中考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100篇)

全国各地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精选100篇广东:被妖魔化的沙尘暴(李栓科)①刚刚掠过我国及日本的沙尘暴,所到之处,飞沙走石、黄沙弥漫。

一时间舆情沸腾。

②然而,人类没有必要、也没有能力阻挡沙尘暴的发生。

③沙尘暴古已有之,且有一定的周期性。

早在几千万年前,青藏高原的隆起,阻挡了来自印度洋湿润的西南季风,在中亚和我国的西北地区形成了大范围的干旱和荒漠区,这一区域又正处在西风带上。

这些是沙尘暴形成的根本原因,与人类的活动无关。

但人类发展过程中的过度放牧、开垦种植和砍伐森林,使许多土地裸露,确实增加了沙尘暴的强度和频次。

④沙尘暴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和其他许多自然现象相互关联、互为因果。

假如我们消灭了沙尘暴及其源头的沙漠干旱地区,也就消灭了地球上的多种自然生态,绝灭了适应干旱气候的一切物种,并会引起全球所有自然系统的更加可怕的反馈和报复,甚至引发我们难以想象的灾难。

⑤沙尘暴所造成的危害人人可见,但并非有害无利。

⑥首先,沙尘暴塑造了近百万平方公里的黄土高原。

正是黄土高原疏松土壤的易耕性,才使我们的先民择此生根繁衍。

沙尘暴还使荒芜死寂的诸多海岛身披沃土,从夏威夷群岛、日本列岛到我国的庙岛群岛,无一不是沙尘暴的受益者。

其次,沙尘暴所迁移的沙尘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一些地区土壤的不足。

如撒哈拉沙漠每年因沙尘暴向亚马逊盆地输入的沙尘量就有约1300万吨,相当于该地区每年每公顷增加了190公斤的肥沃土壤。

沙尘暴能有效地缓解酸雨。

沙尘含有丰富的钙等碱性阳离子,这些外来的和地面扬起的碱性沙尘都能有效地中和酸雨。

我国北方地区工业很发达,但除了个别城市以外很少有酸雨发生,这与北方常有沙尘天气有很大关系。

沙尘暴还维系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循环与稳定。

沙尘含有丰富的营养物,一些海域淤泥中的营养物约40 010是由沙尘暴带入的,促进了该海域生物的繁茂。

⑦事实上,处在什么自然带上.就有什么样的降水和温度,就只能生长什么样的植被,这是人类所不能改变的。

202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10篇实战练习(带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10篇实战练习(带答案)

2021年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10篇实战练习(名师精选全国中考真题+详细答案)一、阅读《用AI 计算情绪》一文,回答1~3 题。

(每小题2 分,共6 分)用AI 计算情绪蒋虹霞①学习机能够从你的面部读出“困惑”,自动放慢教学进度;你的车能感知你的疲惫,强制停车或报警;甚至你的冰箱能够感知你的体重,“体贴”地自动上锁……②这些以前人们不敢想象的场景,如今正在逐渐成为现实。

Affectiva 是一家创立于 2009 年的美国创业公司,主要研究“情绪AI”,即通过捕捉人类的面部表情,来分析判断情感,并做出反馈。

该公司的核心技术是一个叫Affdex 的情感引擎。

③如何让冷冰冰的机器识别人类情绪?④Affdex利用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技术,观察分析人类面部表情的纹理、肌肉及其动态变化,总结出快乐、生气、伤心等情绪状态在面部表现出的差别,对眼睛、眉毛、嘴唇等面部特征点进行“编码”。

⑤用户只需要运行Affdex,摄像头里的白色边界框就会准确地锁定人类面部跟踪重要特征点,再把用户的面部表情与图像数据库进行比对,得出一份“情感得分”报告。

每一次的表情读取都会形成一个情感数据点。

⑥Affectiva 的联合创始人 Kaliouby 认为,“情绪能够帮助我们做出科学的决策”。

在Affdex 情绪识别技术的帮助下,广告商和品牌公司可以通过观察用户的面部表情来评估商品的销售情况、广告效果等,准确地找出他们的兴趣点,有针对性地调整策略。

⑦零售技术公司Cloverleaf 就把Affdex 情绪识别技术应用到门店的货架管理,来捕获用户互动数据,并进行情绪跟踪。

除了市场营销,Affdex 情绪识别技术也将被广泛地应用于视频、教育、医疗、游戏等各个行业。

⑧智能相机HubbleHugo,就安装了 Affdex。

该产品除了可以进行情绪识别外,还能够接受语音指令,对家中进行视频监控,甚至充当摄影师和视频记录员。

⑨随着搜集的数据越来越多,迄今为止,Affectiva 公司已经积累了来自 75 个国家的不同年龄、性别和种族的 570 多万张面孔,产生了超过 500 亿个情感数据点,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情感数据库。

湖南省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说明文阅读10篇

湖南省2019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说明文阅读10篇

说明文阅读10篇一、(2019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分)森林防火有了新“利器”蒋建科孙婧①近日,一架灰白色的大型无人机在嘉峪关机场起飞。

它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研制的彩虹-4型长航时无人机,挂载着森林防火专用的监控载荷,守护着我国宝贵的森林资源。

②我国缺林少绿、生态脆弱,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森林火灾多发。

火情如何早发现、早预报、早扑救,怎样尽量减少灾害损失是困扰森林防火的难题。

③专家介绍,世界各国将长航时无人机这一新型航空器当作破解森林防火难题的法宝。

长航时、大航程的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视野开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以替代有人驾驶的巡护飞机,对林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实时空中监控,有效提升森林消防部队火情发现、抢险救援的能力。

④目前,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内的各大研究机构都在探索无人机广域、地域防火巡逻等方面的应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也积极将拳头产品——彩虹-4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应用到包括森林防火在内的诸多民用领域,助推无人机产业突破式发展,并成为军民融合的典范。

⑤2017年5月,应大兴安岭防火指挥部的邀请,彩虹-4无人机飞临黑龙江省漠河多次执行森林防火演示任务。

经检验,在森林火灾防控和扑救过程中,彩虹-4无人机能有效规避传统灭火救援行动中存在的短板,能够对现场情况进行跟拍、追踪,为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又避免了派员前往侦察可能造成的火灾伤亡情况。

⑥专家表示,彩虹-4无人机系统成熟,操作便利,起飞条件简单,在林区道路不畅的情况下更加凸显机动灵活的优势。

作为“空中机器人”的彩虹无人机1携带有专用的可见光、热成像、远红外探测任务载荷,可长时间在林区上空进行固定巡线飞行。

传统有人飞机上困扰飞行员的疲劳驾驶问题不会出现在无人机上,而机上精密的高度仪和障碍规避系统也可以满足林场低空巡逻飞行需求,及时避开可能的山丘陡坡。

⑦彩虹-4无人机还能通过数据链和卫星通信等技术实现超视距控制,依据需求长时间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进行作业,实现“点哪飞哪看哪”的人性化操作。

(完整word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完整word版)初三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欢迎共阅中考说明文阅读训练(一)气候变化影响水资源①水资源是指可以不断更新、具有一定数量及可用质量、能直接使用的淡水。

②淡水资源都来自大气降水。

江、河、湖、水库中的水来自大气降水,地下水和土壤中的水分也依赖于大气降水,甚至冰咱和永久雪盖也源自千万年前的大气降水。

因此,尽管某一地区的水资源与气候、土壤、植被、地貌、地质等多种自然因素有关,但最终还是气候起决定性的作用。

③气候变化将引起降水的地区、时间以及年际之间更加不平衡,将会使许多已经受到水资源胁迫的国家更加困难。

由于水温升高,和旱灾的频度和强度的影响,109位,中国属于人均水资源最少的13有的8其中15%重要的是充分、合理地利用水资源,增强节水措4、全球性气候变暖将对我国的水资源有什么影响?5、第⑦段说明的内容是什么?请加以简要概括。

6、请就“保护水资源”拟两条广告语。

(二)向地球要热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热库。

大多数学者认为,地球中心——地核的温度在3700℃~4500℃之间,这个温度比白炽灯丝热得多。

如果人们真的能乘坐“地下火箭”去地核探险,必须穿上绝热材料制作的防护衣,并且戴上深色墨镜。

那里可以说是一片火海了。

地球内部的热量主要是地球内放射性元素衰变时释放出来的。

这些放射性元素每年大约要发出27.3万亿亿焦耳的热。

但是,地壳是热的不良导体,阻碍着地热外流,每年平均只有8.4万亿亿焦耳的热散发到宇宙空间,其余的内能就储存在巨大的地下热库里了。

有人估计,仅陆地部分地面以下3km之内的地壳,它的地热能储量,大约相当140万亿吨标准煤,是全世界煤炭远景储量的13倍以上。

我国是最早研究和开发地热资源的国家之一。

远在公元前五六百年的东周时代就有了开发地下热水的记载,汉代的张衡也着有《温泉赋》。

℃呢!在我国的西藏高原,有一个羊八井地热区,直接把地下热水取来供暖,直①阻碍()②供应()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还知道他的哪些成就?请最少写出一点。

湖南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说明文阅读10篇

湖南省中考语文试题研究说明文阅读10篇

说明文阅读10篇一、(2019原创)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12分)森林防火有了新“利器”蒋建科孙婧①近日,一架灰白色的大型无人机在嘉峪关机场起飞。

它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研制的彩虹-4型长航时无人机,挂载着森林防火专用的监控载荷,守护着我国宝贵的森林资源。

②我国缺林少绿、生态脆弱,森林覆盖率低于全球平均水平,且森林火灾多发。

火情如何早发现、早预报、早扑救,怎样尽量减少灾害损失是困扰森林防火的难题。

③专家介绍,世界各国将长航时无人机这一新型航空器当作破解森林防火难题的法宝。

长航时、大航程的无人机具有机动灵活、视野开阔、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等特点,可以替代有人驾驶的巡护飞机,对林场进行24小时不间断实时空中监控,有效提升森林消防部队火情发现、抢险救援的能力。

④目前,包括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在内的各大研究机构都在探索无人机广域、地域防火巡逻等方面的应用。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也积极将拳头产品——彩虹-4型察打一体无人机应用到包括森林防火在内的诸多民用领域,助推无人机产业突破式发展,并成为军民融合的典范。

⑤2017年5月,应大兴安岭防火指挥部的邀请,彩虹-4无人机飞临黑龙江省漠河多次执行森林防火演示任务。

经检验,在森林火灾防控和扑救过程中,彩虹-4无人机能有效规避传统灭火救援行动中存在的短板,能够对现场情况进行跟拍、追踪,为指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又避免了派员前往侦察可能造成的火灾1伤亡情况。

⑥专家表示,彩虹-4无人机系统成熟,操作便利,起飞条件简单,在林区道路不畅的情况下更加凸显机动灵活的优势。

作为“空中机器人”的彩虹无人机携带有专用的可见光、热成像、远红外探测任务载荷,可长时间在林区上空进行固定巡线飞行。

传统有人飞机上困扰飞行员的疲劳驾驶问题不会出现在无人机上,而机上精密的高度仪和障碍规避系统也可以满足林场低空巡逻飞行需求,及时避开可能的山丘陡坡。

⑦彩虹-4无人机还能通过数据链和卫星通信等技术实现超视距控制,依据需求长时间从不同角度、不同距离在不同光线条件下进行作业,实现“点哪飞哪看哪”的人性化操作。

2020届中考语文全程训练 课后刷题本12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10篇含答案)

2020届中考语文全程训练 课后刷题本12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10篇含答案)

2020届中考语文全程训练课后刷题本12现代文阅读-说明文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中国适合走向“汽车社会”吗?①2009年,中国以1300多万辆汽车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产销第一大国。

中国人虽然理应享受汽车文明,但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那样,达到那么高的汽车拥有率。

原因如下:②第一,土地制约。

城市街道交通拥堵,不少街道两侧摆满了车,远远看去就如一条长龙,不少住宅区、公共绿化带等也都成了“停车场”。

中国已占用了太多的良田、林地、草原用于新建、扩建公路。

占地面积数量大的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已突破5万公里,相当于美国的近60%;而占地面积相对较少的铁路总里程仅有8.4万公里,只相当于美国的1/3。

这说明中国交通发展向汽车倾斜的程度超过了美国。

③第二,能源制约。

美国的汽车普及率已超过..50%,如果中国的汽车普及率达到美国的水平,到2020年预计中国将有6.9亿辆汽车。

若以每辆汽车每年平均耗油2吨来计算,中国的总耗油量将达13.8亿吨,相当于目前全球每年石油贸易量的86%。

这可能吗?即使普及电动汽车,也只不过是改变了使用能源的种类。

中国超过70%的电能来自化石燃料中最具污染力的煤,这种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也难以改变,电动汽车的普及不可能明显缓解能源的制约。

④第三,环境制约。

汽车尾气排放正在成为最大的污染源。

如果今后二三十年中国的汽车普及量达到6.9亿辆,就意味着未来废气排放量相当于当前世界所有的汽车排放的总和。

⑤受土地、能源、环境这三大因素的制约,中国是否适合做一个“汽车轮子上的国家”呢?(1)中国汽车拥有率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是什么?(2)文中第②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文章第③段中加点词语“超过”能否删除?为什么?(4)为了让中国尽快走向“汽车社会”,你能提出哪些合理化建议?2.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梦的解析梦,也有梦想的意思。

古人相信,做梦总要有原因的,王符就曾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他认为做梦总有原因可寻,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

10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10篇说明文阅读题及答案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训练大全(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5题。

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节选)何祚庥①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这既涉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涉及地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提供的资源,也涉及地球的外在环境究竟能在多少年内维持不变。

②太阳是决定地球外在环境最重要的因素。

根据近代天文学家的理论,太阳将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地球绕太阳旋转的平均半径,将长期维持不变,至多只有极小的摆动,这一过程将至少还持续40亿年。

过了40亿年后,太阳将逐渐膨胀而演化为红巨星,最后将地球完全吞吃到它的“肚子”里。

③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巨大了,“只要太阳吼一吼,地球立即抖一抖”。

至于人类,却承受不了地球的任何抖动!不过,太阳为地球持续提供长达4000万年的光和热却是没有问题的,因为在4000万年的年代里,所消耗的能量还不到太阳总量的1%!所以,研究人类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的问题,至少要以人类能在地球上持续生存4000万年为奋斗目标!④但是人类面临的真正威胁,却是来自人类自身。

如果人们认为400年前伽利略是近代科学之父的话,那么这400年来科学、技术以及工业、农业的发展,就远远超过自有人类历史以来的400万年间的成就。

与此同时,近400年来所消耗的地球上的资源,也大大超过了在400万年间人类所消耗的资源总量!如果按照现在消耗不断增长的趋势发展下去,试问4000年后乃至4000万年后的地球将是什么样的面貌?⑤地球上的资源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再生资源,另一类是不可再生资源。

虽然人类可以用消耗可再生资源的办法补充一些不可再生资源,但这在数量上毕竟是有限度的。

所以,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问题,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地球上的资源能在多少年内按照某些资源的消耗标准维持人类的正常生活。

⑥其实,4000万年只是一个保守的说法,太阳的光和热,完全可能持续更长一些时间,即使太阳系内出现某些反常事件,如小行星撞击地球,但也不太可能在4000万年内发生,而且人们完全能发射有超强破坏力的导弹,使小行星改变航道;所以,地球上的居民,至少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是大可不必“杞人无事忧天倾”的!⑦但是,真正值得忧虑的,是人,是人能否控制人类自身!1.本文从两个方面回答了“人类能在地球上生活多久”的问题,一个方面是太阳能否持续而稳定地向地球提供光和热,另一方面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云南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说明文(10篇)

2019云南中考语文-阅读理解  说明文(10篇)

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10分)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纺织工艺①什么是纺织?纺织的原意是“纺纱”与“织布”。

中国的纺织行业起源于养蚕缫丝。

据说..我国先民在采集食物的时候,发现蚕茧是一道相当美味的食物,放于口中反复咀嚼之后,蚕茧就只剩下了一团团的丝线。

这恐怕就是最早的“缫丝”过程了。

②我们已知的纺织工具最早起源于1930年中国考古队在旧石器的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骨针。

到了新石器时代,纺轮的发明使得冶丝更为便捷。

世界上最早的纺轮出现在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距今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

纺轮是纺锤上的小轮,圆形,中心有一小孔。

孔中插以两端尖削的直杆,即成为纺锤。

人们利用其自重和连续旋转原理来纺纱。

虽然这种纺纱方法既原始,又吃力,而且产量还不高,但是极大推动了人类纺织工艺的发展。

③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缫车、纺车和织机的相继出现,使得纺织行业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那么,起初的这些纺织工具究竟是什么样子?考古发掘并没有留下什么重要依据,所以目前很难判断其具体形制。

其实想要了解也不难,《诗经·卫风·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和《诗经·曹风·鸤鸠》里的“淑人君子,其带伊丝”这些句子就间接告诉了后人,西周时期的人们已经在用优良的工具冶丝织锦了。

而且,从《礼记·祭义》中“及良日,夫人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缫;遂朱绿之,玄黄之,以为黼黻(fŭ f ú)文章。

”这句话可以了解到当时完整纺织工序。

④西汉时期,出现了提花织机。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西汉的古墓进行了发掘,出土了4台提花织机模型。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提花技术的核心就是编织提花程序,把它贮存在织机的综片或是与综眼相连接的综线上,来重复控制提花机的动作,可以说是电报、计算机等近代科技的先声。

”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原料一般都为毛、麻、棉三中短纤维,而中国人在使用这三种短纤维的基础上还大量利用了长纤维—蚕丝,再利用提花织机编织成精美的丝绸。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

初中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题20套(带答案)及解析一、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专题训练1.阅读《泥土的歌唱》,回答问题泥土的歌唱①我国古代依据制作材料的不同,把乐器分为八种,称为“八音”,其中有一音曰土。

②土——顾名思义,就是由泥土发出的声音,泥土本身是发不出声音的,即使一定要它发音也要伴随着尘土飞扬的壮观场景。

但是人类大约在1万到1. 5 万年前获得了一项革命性的技艺,那就是借助水和火将土重新幻化为一种全新的形态,也就是陶。

③经过这一神奇的转化过程,泥土不仅拥有了全新的样貌,而且也被赋予了全新的质地与功用。

毫无疑问,这项技艺是古代人类最重要的发明之一,当然作为早期文明的先锋的中国先民,在这方面也拥有明显的优势,通过甲骨文中的陶字,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至少在4000年前,中国人已经开始使用陶轮制陶了。

陶轮的使用,或者说借助陶轮的转动,人们就可以制造出比较标准的圆形器皿。

④土本身是不发声的,但是由土制成的陶器,则既可以作为吹奏乐器,又可以作为打击乐器。

尤其是那些比较标准的圆形器,在发音的原理上,与葫芦完全一样,所以很容易让古人通过自然的联想,而发现它们拥有的音乐天赋。

这里面,最著名的,当然就是埙。

⑤这是中国最古老的吹奏乐器之一,大约有七千年的历史。

最初埙大多是用石头和骨头制作的,后来发展成为陶制的,形状也有多种,如扁圆形、椭圆形、球形、鱼形和梨形等,其中以梨形最为普遍。

⑥作为一种在民间的生产劳动过程中产生出来的,充满了草根气息的乐器的埙,经历了漫长阶段,最初的埙只有最上面的一个孔,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两个音孔,能吹三个音。

又过了大约1000年,也就是3500 前,埙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有了三个音孔,能吹四个音。

到公元前1000 多年的晚商时期,埙发展到五个音孔,能吹六个音、到公元前700多年前的春秋时期,埙已有六个音孔,能吹出完整的五声音阶和七声音阶了。

埙由一个音孔发展到六个音孔--上一、前三、后二经历了3000多年的漫长岁月。

湖南省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 说明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解析)

湖南省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真题分项汇编-专题10 说明文阅读(Word版,含答案解析)

专题10 说明文阅读(2021·湖南永州市·中考真题)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鱼”现身“地球第四极”①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被称作“地球第四极”,这里最深处达10911米,静水压极高,是人类难以涉足之地。

没想到,一群中国学者研发的软体机器鱼,仅有一张A4纸太小,无需任何耐压壳,便可同此处的生物“竞自由”。

它的潜行有怎样的故事?②马里亚纳海沟深海里,狮子鱼可以惬意地游来游去。

它们何以能在这等极高压深水及生存?研究发现,狮子鱼的骨骼细碎地分布在凝胶一般柔软的身体中,能承受近而兆帕必压力。

“向狮子鱼学习,或许..能研制一种无需耐压壳保护就可承受深海静水压力的仿生软体机器人,实现深海探测我备的小型化与智能化。

”李铁风和学生就此展开了讨论。

③2018年5月,李铁风团队联合之江实验室智能机器人研究中心正式启动相关研究。

最终,项目组研发出的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果然形似一条鱼,长22厘米,翼展宽度28厘米。

该机器人由一种在高压低温环境下依然能保持良好电驱动性能的智能软材料制成,控制电路、电池等硬质器件融于凝胶状的软体机身,无须耐压外壳,使能承受万米级别的深海静水压力。

④2019年12月,机器人在马里亚纳海沟坐底,在海沟10900米深处实现了稳定扑翼驱动。

2020年8月,该软体机器人又在南海3224米深处成功实现自主游动。

⑤相比于传统的“铠甲式”抗高压深潜装备,仿生深海软体机器人重量轻、洁构简单,能大幅降低深海探测的难度和成本。

软体机器人的吸引力在于其灵活性和通用性,它们身子软,本领却硬,能适应各种复杂的环境,非常适用于深海、极地、高冲击性等恶劣及特种环境的监测和探索工作。

⑥未来,项目组将在进一步提升其智能无人化水平的同时,降低应用成本。

研究团队还计划将仿生软体机器人的关使技术运用到深潜器上,研制小型化的深海装备,实现深海通讯、深海检测等功能。

(文/王思远,有删改)1.下列说法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A.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0911米,静水压极高,除了狮子鱼外,其它生物难以生存。

中考试题研究说明文10篇试题

中考试题研究说明文10篇试题

说明文阅读10篇单位:乙州丁厂七市润芝学校时间:2022年4月12日创编者:阳芡明一、〔2021原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

〔14分〕如何找回“偷走〞的睡眠?①临睡前刷微博聊微信打游戏,结果一宿翻来覆去睡不着;晚上“夜梦连篇〞,第二天脑袋昏昏沉沉……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加快,紧张、焦虑等情绪增多让不少人睡不好、睡不着。

②3月21日是第18个世界睡眠日,主题是“规律作息,安康睡眠〞。

多位专家呼吁,要遵循规律的作息时间是,合理调节睡眠节律,提升学习、工作效率。

假设出现睡眠障碍等疾病,应及时就医、科学对症治疗。

③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HY会日前公布全球睡眠状况及睡眠认知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全球成年人中超六成存在某种影响睡眠的医学问题,1/4的成年人有失眠问题,1/5的人打鼾。

④睡不够、睡得浅,如今“90后〞等年轻人群渐成睡眠“特困户〞。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HY会主任HY叶京英指出,我国“90后〞年轻人睡眠指数均值为66.26,普遍睡眠不佳;其睡眠时间是平均值为7.5小时,低于安康睡眠时间是。

自媒体人、程序员、电商从业者等群体睡眠质量尤差。

⑤“睡眠有助于保护脑神经细胞功能,帮助体力、脑力恢复,这对人体安康至关重要。

〞叶京英说,神经细胞不可再生,没有高质量的睡眠就没有充足的氧供给神经细胞,甚至会导致神经细胞衰老、变性。

“尽管年轻人的身体各主要器官处于代偿期,熬夜后自己不觉得有多大影响,但长期下去对于安康的隐患是宏大的。

〞⑥为业绩考核冲刺、考试前“刷夜〞……现代人面临着学习、就业、职场等多重“大山〞,心理焦虑、紧张、抑郁让入睡“纠结〞。

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业HY会调查显示,3/4的“90后〞群体因为情绪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质量差的人到达36.3%。

⑦“为了保证学习时间是晚上舍不得早睡,上床时间是一拖再拖。

但第二天常常困得不行,学习效率不高。

〞如今海淀某高中就读的学生小李对记者说。

⑧大学第六院长、大学精神卫生院所所长陆林指出,超三成的“90后〞属于“晚睡晚起〞作息,能保持“早睡早起〞习惯的仅占17.5%。

2019云南试题研究题库(说明文10篇 正文含答案)

2019云南试题研究题库(说明文10篇   正文含答案)

说明文阅读传统文化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10分)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纺织工艺①什么是纺织?纺织的原意是“纺纱”与“织布”。

中国的纺织行业起源于养蚕缫丝。

据说..我国先民在采集食物的时候,发现蚕茧是一道相当美味的食物,放于口中反复咀嚼之后,蚕茧就只剩下了一团团的丝线。

这恐怕就是最早的“缫丝”过程了。

②我们已知的纺织工具最早起源于1930年中国考古队在旧石器的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骨针。

到了新石器时代,纺轮的发明使得冶丝更为便捷。

世界上最早的纺轮出现在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距今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

纺轮是纺锤上的小轮,圆形,中心有一小孔。

孔中插以两端尖削的直杆,即成为纺锤。

人们利用其自重和连续旋转原理来纺纱。

虽然这种纺纱方法既原始,又吃力,而且产量还不高,但是极大推动了人类纺织工艺的发展。

③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缫车、纺车和织机的相继出现,使得纺织行业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那么,起初的这些纺织工具究竟是什么样子?考古发掘并没有留下什么重要依据,所以目前很难判断其具体形制。

其实想要了解也不难,《诗经·卫风·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和《诗经·曹风·鸤鸠》里的“淑人君子,其带伊丝”这些句子就间接告诉了后人,西周时期的人们已经在用优良的工具冶丝织锦了。

而且,从《礼记·祭义》中“及良日,夫人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缫;遂朱绿之,玄黄之,以为黼黻(fŭfú)文章。

”这句话可以了解到当时完整纺织工序。

④西汉时期,出现了提花织机。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西汉的古墓进行了发掘,出土了4台提花织机模型。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提花技术的核心就是编织提花程序,把它贮存在织机的综片或是与综眼相连接的综线上,来重复控制提花机的动作,可以说是电报、计算机等近代科技的先声。

”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原料一般都为毛、麻、棉三种短纤维,而中国人在使用这三种短纤维的基础上还大量利用了长纤维—蚕丝,再利用提花织机编织成精美的丝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文阅读传统文化一、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10分)流淌在历史长河中的纺织工艺①什么是纺织?纺织的原意是“纺纱”与“织布”。

中国的纺织行业起源于养蚕缫丝。

据说..我国先民在采集食物的时候,发现蚕茧是一道相当美味的食物,放于口中反复咀嚼之后,蚕茧就只剩下了一团团的丝线。

这恐怕就是最早的“缫丝”过程了。

②我们已知的纺织工具最早起源于1930年中国考古队在旧石器的山顶洞人的考古遗址中发现的骨针。

到了新石器时代,纺轮的发明使得冶丝更为便捷。

世界上最早的纺轮出现在河北磁山文化遗址中,距今已经有8000多年的历史了。

纺轮是纺锤上的小轮,圆形,中心有一小孔。

孔中插以两端尖削的直杆,即成为纺锤。

人们利用其自重和连续旋转原理来纺纱。

虽然这种纺纱方法既原始,又吃力,而且产量还不高,但是极大推动了人类纺织工艺的发展。

③西周时期具有传统性能的缫车、纺车和织机的相继出现,使得纺织行业又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那么,起初的这些纺织工具究竟是什么样子?考古发掘并没有留下什么重要依据,所以目前很难判断其具体形制。

其实想要了解也不难,《诗经·卫风·氓》中“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和《诗经·曹风·鸤鸠》里的“淑人君子,其带伊丝”这些句子就间接告诉了后人,西周时期的人们已经在用优良的工具冶丝织锦了。

而且,从《礼记·祭义》中“及良日,夫人缫,三盆手,遂布于三宫夫人世妇之吉者使缫;遂朱绿之,玄黄之,以为黼黻(fŭfú)文章。

”这句话可以了解到当时完整纺织工序。

④西汉时期,出现了提花织机。

2012年7月至2013年8月成都文物考古研究院对西汉的古墓进行了发掘,出土了4台提花织机模型。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说:“提花技术的核心就是编织提花程序,把它贮存在织机的综片或是与综眼相连接的综线上,来重复控制提花机的动作,可以说是电报、计算机等近代科技的先声。

”古代,世界各国用于纺织的原料一般都为毛、麻、棉三种短纤维,而中国人在使用这三种短纤维的基础上还大量利用了长纤维—蚕丝,再利用提花织机编织成精美的丝绸。

那条东起长安,西至罗马的丝绸之路不正就是以中国的精美丝绸作为主要的贸易手段来打开贸易之门的吗?⑤元末明初,著名的棉纺织家黄道婆又在原有的纺织基础上对纺织工艺进行了新的改革,使更加先进的纺织工具和纺织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

后来,明人宋应星也在《天工开物》中对古时先进的纺织工艺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⑥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纺织工艺已经成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

而今,传统的纺织技术已经被新型的无纺布技术、现代三维编制技术以及现代经典纳米技术等取而代之了。

1953年,经国家批准,在西安的郭家滩先后起建了国棉三、四、五、六厂,由此逐步形成了以轻纺工业为主的工业基地。

现今,这些工业基地也逐步消失了,再一次让轻纺工业淡出人们的视线。

但是流淌在一丝一缕、一针一线、一经一纬中,五彩斑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却通过“纺织非遗”这个新鲜的名词,让中国的四大名绣和三大名锦走出了国门,同时也让世界上更多的国家了解到了后人无法超越的纺织工艺在中国的悠久历史。

1.本文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什么作用?(2分)2.文章第①段加点的“据说”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3.文中第④段画线句子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4.请你说说应该如何更好地有效地传承“纺织非遗”。

(3分)二、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10分)中国篆刻艺术沈浩①篆刻艺术是中国传统视觉文化的瑰宝之一,是记录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前行的历史印记。

②中华五千年文明中蕴含着先人的无穷智慧,印章的起源亦是其中的体现。

从诸多历史文献资料和不断被发的实物来看,印章无疑是社会经济发展到定程度的产物。

《释名》载:“玺,徙也,封物使可转徙,而不可发也。

印,信也,所以封物为信验也。

”早在周代,人们通过钤盖印章来确保商品货物在流通中的安全运送及保存,凭信的实用功能应运而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日益发展,印章的功用不断拓展,除了被用来钤保管物品文书的封泥之外,还有物勒工名、器物标明、佩戴饰物、死后殉葬、烙马等。

同时,在社会阶级分化的过程中,印章从称“玺”到不同社会阶层以玺、印、章、印章、印信等分称,印章也成了权势的象征。

官印、私印、肖形印、吉语印以至书画鉴藏印、文人印盛行,印章的制作,既为信用之举,又得美观之需。

印章艺术在从实用走向审美的过程中,也记录了中国古代文明从政治、经济到文化审美的点滴信息。

③从春秋战国的印章起源到两汉之际印章发展的巅峰,再到明清流派篆刻的百花齐放,传统给予我们的不仅仅是那一方方承载岁月磨砺的印章,更是印人在艺术风格探索、继承和创新过程中精神的接力。

④“印虽小技而非小道。

”篆刻艺术创作水平的高下取决于技术的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形、势、神、韵在刀法笔意的熟练驾取,和谐相生中得到实现。

印技锤炼的背后是印人对印道的感悟。

此道是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规律,更是世界万物生成、发展的客观规律。

辩证的方法、矛盾的分析、普遍的联系、系统的思维……印人在篆刻艺术发展的历史中汲取养分,总结实践的经验,在生活的感悟中体会印道的规律。

清代吴昌硕法乳秦汉,巧借自然界风蚀残损之法,营造苍浑而不乏虚灵之境的印风,便是印技与印道共成的典范。

⑤传统的篆刻艺术实践重视“技道”“源流”,将篆刻技能与文化素养、人品修为相统一。

强调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塑造传统、渊源和创造的观念,在追求艺道合一、技道双进中感悟人生与万物之道。

其文化和社会价值对于今天这样一个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而言就更显弥足珍贵。

⑥中国五千年深厚的传统文化积淀是新时代文化奋进和发展的源头活水。

丁敬《论印绝句》:“古人篆刻思离群,舒卷浑同岭上云。

看到六朝唐宋妙,何曾墨守汉家文。

”此诗集中展现了中国艺术所倡导的既“与古为徒”又“与古为新”的实践路径和创造精神。

⑦自古以来,科技与艺术,物质与艺术皆相辅相成,篆刻艺术的发展亦是如此。

现今,高新科技的应用又拓宽了篆刻艺术的传播媒介和创作技法。

篆刻元素渗透在当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北京奥运会标志、汽车标志、服装面料纹样、建筑造型等等,都展现着东方民族审美的别致和特色。

⑧在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在创新的过程中继承。

篆刻艺术这一中国古老而优秀的传统视觉文化必将获得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更好地续写时代的精神,从而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点亮一盏时代的明灯。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1.结合文章第②段,说说“印章的起源亦是其中的体现”一句中的“其中”具体指的是什么。

(2分)2.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分)3.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3.(3分)举例子,(1分)通过列举清代名家吴昌硕法乳秦汉,巧借自然界风蚀残损之法,营造苍浑而不乏虚灵之境印风的例子,真实有力地说明了印技与印道是共成的这个事实,使“印虽小技而非小道”这个观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2分)【解析】细读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根据“便是印技与印道共成的典范”可知,这里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举例子的一般作用是真实有力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

结合“印虽小技而非小道”可知,这里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真实有力地说明了印技与印道是共成的这个事实,使“印虽小技而非小道”这个观点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4.阅读本文,请具体说说你对篆刻艺术有了哪些新的的了解。

(3分)4.(3分)示例:篆刻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数千年的发展史,其漫长的演绎过程,不仅折射出了我国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方面的特征,而且其古朴浑厚的审美特质,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质朴而含蓄的审美心理,成为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艺术形式。

三、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10分)中国年画:民俗文化的一种图解①在春节传统习俗里,年画是一个重要的角色。

②学者冯骥才曾把木版年画称作“中国民间美术的源头”。

这一“源头”确实历史悠久。

汉代民间已有人在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

据记载,唐太宗李世民生病时,梦里常听到鬼哭神嚎之声,以致夜不成眠。

秦叔宝、尉迟恭两位大将就自告奋勇,全身披挂地站立宫门两侧,结果宫中平安无事。

李世民遂命画工将他俩的威武形象绘在宫门上,称作“门神”。

民间便纷纷效仿。

③宋朝时传统绘画和雕版印刷术交融发展,使得木版彩色套印年画走向成熟和普及。

此时,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门神从镇宅消灾演变为迎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后又逐渐形成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的习俗。

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周密的《武林旧事》等典籍,都记载了宋代京城春节期间出售年画之类吉祥装饰品的景况。

④明中叶以后,随着商业手工业的进一步发展,雕版印刷中的彩色套印技术更为成熟,使得木版年画雨后春笋般飞速发展,出现了诸如天津杨柳青、山东杨家埠、苏州桃花坞等著名的年画产地。

⑤年画在清代进入鼎盛期,康乾年间国泰民安的社会局面,为年画的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俗小说的风行,又为大量的年画作坊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

清代年画题材多,出现了大量以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戏曲人物、演义小说等为主要内容的作品。

在表现形式上,由于受西洋绘画风格的影响,明暗透视的技法也在年画创作中得到应用,有的作品在画面上还直接印上“仿泰西笔意”等字样,年画也因此成为清代西风东渐的一个窗口。

⑥年画的名称有一个不断演变的过程,在宋代被称为“纸画”,明代被称为“画贴”,清代被称作“画片”“画张”“卫画”等,直到清朝李光庭的《乡言解颐》一书中始见“年画”一词。

与此同时,年画拥有了固定含义,指木版彩色套印的、一年一换的年俗画作,以描写和反映民间世俗生活为特征。

⑦可以说,中国民间年画是中国民俗文化的图解。

因为,它不仅具有艺术价值,还承载着大量的人文和自然信息。

年画虽经历了千百年的历史变迁,但始终呈现出相对固定的价值取向与特征。

第一,吉祥的主题是中国各地年画创作的共同观念。

第二,年画的造型来源于中国古老文化千百年的积淀,来源于中国农村特定的社会结构所形成的集体审美意识。

第三,想象力在年画艺术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四,各地年画工艺都有固定的传承方式和工艺流程传统。

1.文章第④段画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2.简要分析文章第②~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顺序。

(2分)3.请简要概括年画的价值取向与特征。

(2分)4.有人说过年贴年画是一种迷信、封建思想的体现,觉得贴年画庸俗不堪,你是否赞同这一观点呢?请说说你的看法。

(3分)四、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4题。

(10分)窗牖之美乔兆军①窗,也作“囱”“通孔”,即通风和采光。

《说文解字》中有:“在墙曰牖,在屋曰囱”,也就是说,牖和窗意义相同,但位置不一样,窗专指天窗,是开在屋顶上的,而把开在墙壁上的窗子叫“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