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九年级期末复习文言文综合试卷附答案
一、文言文
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曹刿论战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
(节选自《左传》)(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肉食者鄙鄙:________
②神弗福也福:______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曹刿认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在战前曹刿与鲁庄公的论战中,鲁庄公的“鄙”表现在哪里?曹刿的“远谋”又表现在哪里?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4)俗话说“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而曹刿并非“肉食者”,却要参与。
对此,你有何评价?
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
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
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及为诸生,志圣贤学,尝曰:“举业非能坏人,人自坏之耳。
”知府张瑄悯其贫,周之粟,谢不受。
居父母丧,逾大祥①,始食盐酪②。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
擢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
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③,解以覆之。
晨留客饮,妻子贷栗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
以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
十四年卒,年四十八,益文毅,学者称一峰先生。
【注释】①大祥:在古代,父母去世后一年举行的祭礼叫“小祥”;去世后两年举行的祭礼,叫“大祥”。
②盐酪:盐和乳酪。
在古代,守孝之日不准吃盐和乳酪。
③殣:饿死。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挟书诵不辍________
②周之粟________
③谢不受________
④或遗之衣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
②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
(3)罗伦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写出3点)
3.阅读古诗文,回答问题。
【甲】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范仲淹《江上渔者》)
【乙】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丙】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
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②。
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
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令君不知也。
”公曰:“善!寡人闻命矣。
”乃令出襄发粟与饥寒者。
令所睹于涂③者,无问其乡;所睹于里④者,无问其家;循国计数,无言其名。
士既事者兼月⑤,疾者兼岁。
孔子闻之曰:“晏子能明其所欲,景公能行其所善也。
”
(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注】①景公:春秋时期齐国的国君。
②陛:殿堂的台阶。
③涂:同“途”,路上。
④里:小于乡的行政单位,先秦以二十五家为里。
⑤兼月:两个月。
兼,两倍的。
(1)选文【乙】出自西汉________编订的史书《________》。
(2)下列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闻寡人之耳者孔子闻之日
B.时时而间进立有间
C.王之蔽甚矣横柯上蔽,在昼犹昏
D.但爱鲈鱼美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下列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窥镜而自视雨雪三日而天不寒
B.欲有求于我也令所睹于涂者
C.上书谏寡人者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者
D.吾妻之美我者婴闻古之贤君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②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
(5)从【甲】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表达的情感是:________。
【乙】、【丙】两选文中邹忌和晏子劝谏的目的分别是:【乙】________;【丙】________。
(6)简要比较邹忌和晏子两人的谈话技巧有什么不同。
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
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
然负此自放,喜从滑稽①饮酒者游。
旬朔②之间,把卷无几日。
故虽有强记之力,而常废于不勤。
比③数年来,颇发愤自惩艾④。
而聪明衰耗,殆不如曩⑤时十一二。
每阅一事必寻绎⑥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⑦。
故虽有勤苦之劳,而常废于善忘。
比读《齐史》,见孙搴⑧云:“我精骑三千,足敌君赢卒数万。
”心善其说,因取“经”“传”“子”“史”事之可为文用者,得若干条,勒⑨为若干卷,题曰《精骑集》云。
噫!少而不勤,无如之何矣。
长而善忘,庶几⑩以此补之。
(选自秦观《(精骑集>序》,有删改)【注】①滑稽:能言善辩。
②旬朔:十天或一个月。
③比:近来。
④惩艾:惩治,惩戒。
⑤曩:从前。
⑥寻绎:推求探索。
⑦省:记住。
⑧孙搴:人名。
⑨勒:此处译为编辑。
⑩庶几:或许,差不多。
(1)下列划线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主人日再食子墨子起,再拜
B.烨然若神人吴广以为然
C.久而乃和而聪明衰耗
D.然负此自放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2)文中画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B.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C.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D.每阅/一事必寻绎/数终掩卷茫然/辄复不省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寓逆旅,主人日再食。
②长而善忘,庶几以此补之。
(4)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序”是一种文体,亲友离别,赠言规劝,属赠序,如【甲】文;陈述创作主旨、经过
等,属书序,如乙文。
B.【甲】文意在勉励青年人珍惜良好的读书环境,专心治学;【乙】文意在交代《精骑集》一书编辑及命名的由来。
C.【甲】文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表现读书之“苦”,与“同舍生”富足的生活作对比,表明自己从读书中感受到乐趣。
D.【乙】文写自己少时读书不勤奋,后来治学时用勤奋来惩戒自己,但是不能坚持太久,容易忘记自己的目标。
(5)宋濂和秦观在学习方面有何异同?
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广汉①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尤善为钩距②,以得事情。
钩距者,设预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③,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贵贱不失实矣。
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郡中盗贼,阁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④,皆知之。
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⑤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
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
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曰:“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
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
“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
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
(选自《汉书·赵广汉传》)【注】①广汉:赵广汉,字子都,西汉时期涿郡蠡吾县人。
②钧距:辗转推问,得出实情。
③参伍其贾:反复比较其价钱。
参,同“三”。
④铢两之奸:数目很少的贪污受贿。
铢,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
⑤穷里:里巷极隐僻处。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或夜不寝至旦________
②广汉将吏到家________
③又素闻广汉名________
④即开户出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唯广汉至精能行之,它人效者莫能及也。
②广汉跪谢曰:“幸全活郎,甚厚!”
(3)选文表现了赵广汉的哪些特点?
6.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祯,字维祯,吉水人。
成化初,祯由国子生授夔州通判。
二年,荆、襄石和尚起义反明,进攻四川巫山。
督盗同知①王某者怯不救。
祯面数之,即代勒所部民兵,昼夜行。
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祯击杀其魁,余尽遁,乃抚伤残,招溃散。
甫三日,贼复劫大昌。
祯趣同知行,不应。
瞿塘卫指挥曹能、柴成两人,与王素党结避祸,多方诡辞庇之。
激祯曰:“公为国出力,肯复行乎?” 祯即请往,两人伪许相左右。
祯上马,夹二人与俱,与贼夹水阵。
既渡,两人见贼即走。
祯被围半日,误入淖②中,贼执欲降之,祯大骂。
贼怒,断其喉及右臂,祯死。
从行者奉节典史及部六百余人皆死。
自死所至府三百余里,所乘马奔归,血淋漓,毛尽赤。
众始知祯败,往觅尸,面如生。
子广鬻③马为归资,王同知得马,不偿直,竟徒手得之。
榇④既行,马夜半哀鸣。
同知起视之,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节选自《明史·王祯传》,有删改)【注释】①同知:官名。
②淖(nào):烂泥。
③鬻(yù):卖。
④榇(chèn):棺材。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①祯面数之责备________
②祯击杀其魁,余尽遁________
③两人见贼即走 ________
④王同知得马,不偿直 ________
(2)把下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至则城已陷,贼方聚山中。
(等他们)赶到时,(巫山)城已经陷落,贼兵正聚集于山中。
②马骤前啮项,捣其胸,翌日呕血死。
马突然冲上前来咬住他的脖子,撞击他的胸膛,第二天, (王同知)吐血而死。
(3)王祯身上体现了什么精神?文章第二段写战马是否多余?请简要分析。
7.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选自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乙】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1)解释下列划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①千嶂里嶂:
②将军白发征夫泪征夫:
③予观夫巴陵胜状胜:
④至若春和景明景:
⑤不以物喜以: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3)《渔家傲·秋思》中“塞下秋来风景异”的“异”具体指什么?《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的“异”又指什么?
(4)《渔家傲·秋思》和《岳阳楼记》中都有精彩的景物描写,尽管是同一作者,但写景的目的明显不同,请作简要分析。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上①与群臣论止盗。
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②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③廉耻耳。
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④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
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夫欲盛则费广,费广则赋重,赋重则民愁,民愁则国危,国危则君丧矣。
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
”
(节选自《资治通鉴》)【注】①上:皇上,此处指唐太宗。
②哂(shěn):微笑,此处含有微讽之意。
③不暇顾:顾不上。
④野宿:在野外露宿。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上与群臣论止盗一狼得骨止
B. 朕当去奢省费去国还乡
C. 自是数年之后自经丧乱少睡眠
D. 刻民以奉君虞山王毅叔远甫刻
(2)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 人君之患前人之述备矣
B. 犹割肉以充腹能以径寸之木
C. 君富而国亡学而不思则罔
D. 夫欲盛则费广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本文阐述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
B. 有的大臣希望唐太宗用严刑重罚禁止百姓偷盗。
C. 老百姓偷盗是因为没有廉耻观。
D. 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百姓衣食无忧就不会偷盗。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朕)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
9.阅读《邹忌讽齐王纳谏》,完成小题。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关?”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关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朝服衣冠,窥镜/朝而往,暮而归
B. 客之美我者/环而攻之而不胜
C.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及鲁肃过寻阳
D. 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愿为市鞍马(2)把“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翻译成现代汉语。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虽然邹忌的妻子、小妾、客人都是在夸赞他,但是他们夸赞的原因是不一样的。
B. 邹忌讲究劝说策略,由己及君,设喻说理,巧妙地使齐威王接受了自己的谏言。
C. 齐威王用上、中、下三种不同等级的奖赏来激励大家提意见,取得了很大成效。
D. 齐威王政令刚出,很多人当面谏言,后来则间接提建议,一年后无人再进谏了。
10.阅读《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完成小题。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
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
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绲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1)解释下面划线的词语。
①俟其欣悦________
②媵人持汤沃灌________
③同舍生皆被绮绣________
④腰白玉之环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
②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下列对文章理解与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为了勉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现身说法,对马生的殷切希望,寓于其中。
B.作者意在告诉马生,学习条件越艰苦,成就便会越大。
C.本文从得书之艰、叩问之难、奔走之劳、生活之苦四个方面讲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
D.本文是作者给同乡后学的临别赠言,作者以记叙为主,笔法简洁。
(4)宋濂求学经历中体现出的哪种品质对你触动最大?请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
1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以上文字出自《》,作者,时期鲁国人,是继孔子之后家学派代表人物,被后人称为。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用四个字概括),文中运用的论证方法有。
(3)对划线的词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
A. 故患有所不辟也(躲避)
B. 所欲有甚于生者(超过)
C. 乞人不屑也(不屑于接受)
D. 此之谓失其本心(自己的修养)
(4)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A. 呼尔而与之。
翻译:呼唤着给他吃。
B. 为所识穷乏者得我与?翻译:为了所认识的贫穷的人感激我吗?
C. 乡为身死而不受。
翻译:以前宁愿死也不接受。
D. 贤者能勿丧耳。
翻译:贤者能不丢掉它罢了。
(5)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作者在文中表达的主要观点是“二者不可得兼”。
B. 首段用“舍鱼而取熊掌”的常情来比喻“舍生取义”的道理。
C. 第二段主要用对比的方法说明不应为物欲所惑而丧失本心。
D. 文中运用了不少两两相对的句子,形式优美,情感强烈,说理透彻。
(6)文章开端没有直接进入议题,而是先从生活中人们可能遇到的事情写起,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小题。
【甲】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客臭,烨然若神人;余则媪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
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①。
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②之中,萧然自得。
时人莫之知也。
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问驿吏日:“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
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
及命表又出意外。
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冒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
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
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注】①下人:下干人,在别人之下。
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室狭小简陋。
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同舍生皆被绮绣
②余则缢袍敝衣处其间
③还次蒲州驿
④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烨然若神人②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 ①足肤皲裂而不知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 ①时人莫之知也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 ①则天甚异之②渔人甚异之
(3)用“/”给下面的句子断旬,限断两处。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②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5)阅读上面的两个选文,填空。
(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
①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自己与“同舍生”不同的穿着打扮,在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
②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表又出意外”
两件事,发现张嘉贞的特点。
13.阅读选文,回答文后问题。
诸葛亮传(节选)
亮少有逸群(超众)之才,英霸(英雄)之器。
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遭汉末扰乱,随叔父玄避难荆州。
躬耕于野,不求闻达。
时左将军刘备以亮有殊量,乃三顾亮于草庐之中。
亮深谓备雄姿杰出,遂解带写诚(表示诚意),厚相结纳(结交)。
及魏武帝南征,荆州刘琮举州委质(听命)而备失势,众寡(兵力少)无立锥之地。
亮时年二十七,乃建奇策,身使孙权,求援吴会。
权既宿(一向)服仰刘备,又睹亮奇雅,甚敬重之,即遣军三万以助备。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乘胜克捷,江南悉平。
后备又西取益州。
益州既定,以亮为军师。
将军备称尊号(称帝),拜亮为丞相,录尚书事。
(1)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的词义。
①身长八尺,容貌甚伟,时人异焉
异:________
②亮深谓备雄姿杰出
谓:________
(2)翻译下面一句话。
备得用与武帝交战,大破其军。
(3)在文段中找出写隆中对策过程的句子,把它写在下面的横线上,并体会它在写法上跟《隆中对》有什么不同。
(4)从这段文字看,诸葛亮是如何帮助刘备摆脱困境,“跨有荆、益”的?(用原文作答。
)
14.阅读《出师表》第一,二自然段,回答下列问题。
(1)慧眼识珠,找出划线的词的读音和意思都不相同的一项()
A.以光先帝遗德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B.宜付有司论其刑赏皆刑其长吏(《陈涉世家》)
C.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河曲智叟亡以应(《愚公移山》)
D.使内外异法也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2)“使内外异法”中,“内”指 1 ,“外”指 2 文中与“内”“外”意思相同的两个词分别是 3 和 4
(3)作者在《出师表》中写到了自己所受到的“先帝之殊遇”,把相关的文字默写出来。
15.阅读《上枢密韩太慰书》中的片断,回答问题。
辙生好为文,思之至深。
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
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今观其文章,宽厚宏博,充乎天地之间,称其气之小大。
太史公行天下,周览四海名山大川,与燕、赵间豪俊交游,故其文疏荡,颇有奇气。
此二子者,岂尝执笔学为如此之文哉?其气充乎其中而溢乎其貌,动乎其言而见乎其文,而不自知也。
(1)作者在文章开头通过对和的关系的论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①气可以养而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