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补给水处理中的节水措施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锅炉补给水处理中的节水措施分析
发布时间:2023-01-04T05:55:05.259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17期作者:赵波[导读] 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中,若排水不回用则水回收率只有50%左右,存在巨大的水资源浪费。

本文介绍了各级处理设备的水回收率及其影响因素,列出了各级排水可行的回用方式。

得出结论为采取综合节水措施后,水处理系统内部水的回收率可提高约30%。

赵波
杭州汽轮新能源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22
摘要: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中,若排水不回用则水回收率只有50%左右,存在巨大的水资源浪费。

本文介绍了各级处理设备的水回收率及其影响因素,列出了各级排水可行的回用方式。

得出结论为采取综合节水措施后,水处理系统内部水的回收率可提高约30%。

关键词:锅炉补给水;水处理;回收率;回用;节水
引言
水是生命之源,也是火力发电厂的“血液”,锅炉补给水处理直接关系着火电厂生产的安全经济稳定运行。

出于安全性考虑,机组对水汽质量的要求不断提升,水处理系统的复杂程度也不断提高。

随之而来的是系统级数的增加和水的综合回收率的下降,即生产一定量的成品水,级数越多废水排量越增大。

1水的回收率
水的回收率,通常是指水处理设备的进水转化为产品水的百分率。

其公式为:Rec=Qp/Qf×100%
其中:Rec-回收率;Qp-产水量;Qf-进水量
对多级水处理系统,总回收率为各级回收率的乘积,其计算公式为:
Rec.t= Rec.1×Rec.2×……×Rec.n
其中:Rec.t–总回收率;Rec.n–第n级回收率
2 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内部结构及其回收率
锅炉补给水处理通常由三部分组成:预处理部分、预脱盐部分、除盐部分。

2.1预处理部分
该部分的是通过对水的过滤,去除其中的悬浮物、胶体及有机物等杂质,以确保后续工艺的安全运行。

(1)机械过滤
传统的预处理方式常采用机械过滤器,原水在压力作用下穿过一定厚度的滤料,其中的悬浮物、胶体及有机物等杂质被截留在滤料的表面和内部空隙中,使得出水澄清。

机械过滤器运行一段时间后,滤料表面及内部截留的杂质越来越多,会导致运行阻力增加、出水水质降低,必须停止过滤并用大量的洁净水对滤料进行冲刷、清洗,该过程称为“反洗”。

反洗水的排放也可以看做是耗用进水量的一部分,即机械过滤器的回收率Rec=产水量/(进水量+反洗水量)。

对于完全采用水反洗的机械过滤器,其反洗的耗水量一般占进水的20%以上,对于进水水质差、反洗频繁的系统甚至高达30%以上。

换算为机械过滤器的回收率约80%。

为了节约反洗水,可以采用有空气擦洗的气水合洗方式,即在向滤料通入反洗水时通入压缩空气,通过增加滤料的扰动来增强反洗效果,减少反洗水量及反洗时间。

以多介质过滤器为例,采用气水和洗时,水反洗的强度可由单纯水反洗时的13-16L/(m3·s)降低为8-10L/(m3·s)。

换算为水的总回收率可提高约3%,即气水合洗的机械过滤的总回收率约83%
(2)超滤
近年来采用膜过滤技术的超滤方式由于存在其多方面的优势,正在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逐步替代传统的机械过滤器。

超滤采用具有选择性的高分子材料,能将更细小的杂质截留在膜表面,使得出水水质更好、更稳定。

和机械过滤的原理类似,截留在超滤膜表面的杂质也需要靠水的反向流通来清理。

即超滤膜也存在“反洗”耗水的问题。

超滤膜在水反洗前,先通入适当压力的压缩空气,利用压缩空气在膜丝间形成气泡造成剧烈的震荡,使附着在膜丝外表面的污染物得以剥落,并被后续通入的反洗水带走。

从而达到增强反洗效果、节约反洗耗水的目的。

通常反渗透膜每运行20-60分钟,即进入反洗程序,该过程续约2-4分钟。

由于反洗过程耗用进水及超滤产水,超滤的水回收率一般在90%左右。

2.2预脱盐部分
预脱盐就是利用反渗透膜对预处理产水中的盐分进行初步脱除,以减轻后续除盐阶段负担的一种分离方式。

预脱盐阶段能去除进水中大约95%以上的离子成分,规范规定当原水中含盐量高于400mg/L时进行预脱盐处理[1];实际设计中当原水含盐量高于200mg/L时,一般即采取预脱盐处理。

采用预脱盐处理时,后续除盐系统的酸碱及再生水耗量可减少约90%-95%,经济性十分显著。

由于反渗透膜对水中盐分脱除的机理的限制,反渗透对水的利用率存在极限。

当水透过反渗透膜成为产水后,剩余的含有盐分的水则相当于被浓缩,当浓缩倍数过高时会对反渗透膜的性能及产水质量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第一级反渗透装置的回收率设定上限为80%,第二级反渗透回收率上限为90%。

一般对于处理普通地表水,一级反渗透设定的水回收率为75%;一、二级反渗透系统总的水回收率为65%。

也即采用两级反渗的工艺,单在预脱盐步骤每生产65吨预脱盐水即产生约35吨的排水。

2.3除盐部分
除盐就是对水中的各种除水以外的成分进行彻底地去除,实现水的纯化的过程。

经除盐处理后水中的离子总量降至极低水平(ug/L以下),因此被称为除盐水或纯水。

除盐过程一般有两种方式,一是离子交换器除盐,二是电除盐。

(1)离子交换除盐
离子交换除盐就是将水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利用阴树脂、阳树脂的选择性吸附分别除去水中的所有阴、阳离子。

初级除盐称为“一级除盐”包含阳床、除碳器、阴床等;深度除盐增加混床,经混床处理后的水电导率小于0.2μS/cm,可视为纯水。

离子交换树脂对水中离子的吸附存在饱和的情况。

当树脂不能继续吸附离子时,需要对其进行处理以使其恢复吸附的能力,该过程称为树脂的“再生”。

再生就是利用高浓度的酸液、碱液对树脂上吸附的离子进行清洗,使其解析、分离下来并被水带离树脂表面。

因此再生不仅要消耗酸碱,还需要大量的除盐水,用于稀释、冲洗、压脂等步骤。

一般一级除盐的水回收率约90%,混床的水回收率约95%。

[2]相对预处理及预脱盐等步骤,离子交换除盐的水回收率受运行管理水平影响最大,例如由于流量控制不当导致的树脂层穿透、再生时乱层等问题,将大大降低运行周期,增加再生水耗量。

(2)电除盐
电除盐也称EDI,全称“连续电去离子技术”,采用电渗析与离子交换技术相结合,主要用于替代传统的混床。

其原理是在电场的作用下,通过导电物质将离子从水中迁移出,以达到生产高纯水的过程。

电除盐生产过程会产生约10%的浓水和极水排放,用以将脱除下来的离子成分带离设备内部。

因此电除盐的回收率约为90%,低于混床的水回收率。

[3]
3 提高水回收率的措施及效果
3.1不同工艺的水回收率比较
锅炉补给水处理总的水回收率根据所采用的工艺流程的不同而不同。

目前常用的工艺流程有:
(1)传统法:机械过滤+反渗透+一级除盐+混床
若不将各部分排水的回收利用,该流程水的总回收率REC.t=80%×75%×90%×95%≈51%
(2)全膜法:超滤+两级反渗透+EDI
若不计各部分排水的回收利用,该流程下水的总回收率REC.t=90%×65%×90%≈53%
可见传统法和全膜法在水回收率方面虽有差异但并不明显,二者均只有勉强过半的回收率。

3.2各部分节水措施的考量
在锅炉补给水处理的各阶段,某一步骤排放的废水,存在被其它步骤利用的可能性。

本节主要以逐渐成为电厂主流的“全膜法”工艺中的节水措施进行分析。

(1)加强运行管理
加强管理、优化运行永远是提高效益的第一步。

加强设备运行监控、规范运行操作,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效率、减少浪费。

例如,规范离子交换设备的运行和再生程序,延长其运行周期、减少再生频次、提高再生效果都将大大减少药品及用水耗量。

(2)利用电除盐的排水作为反渗透的进水
电除盐装置的排水虽被称为“浓水”,但其中离子含量并不高(ppb级),且经过之前的各级过滤处理,水中除残存的离子外无任何悬浮物、胶体等杂质,其水质可以作为预脱盐阶段的进水。

工程设计上,可以考虑将该部分浓水接入两级反渗透级间水箱,与第一级反渗透产水混合后作为第二级反渗透的进水。

对电除盐排放的浓水进行回用,可将总回收率提高约5%,节水效果显著。

(3)利用第二级反渗透的排水作为第一级反渗透的进水
与(1)中类似,第二级反渗透的浓水排水也满足第一级反渗透的进水水质要求。

工程设计上,可以考虑将其排入超滤产水箱或原水箱(无超滤装置时),总回收率可提高约6%。

(4)利用第一级反渗透的浓水作为机械过滤器的反洗用水
第一级反渗透的浓水,由于其无悬浮物、胶体等杂质,其成分对滤料性能无显著影响[4],可以作为机械过滤器的反洗用水。

且按照25%的排水量计,刚好与机械过滤器反洗的耗用水量相符,在合理的反洗水箱设计和反洗运行频率之下,可以实现浓水量与反洗水量的匹配。

对第一级反渗透排放的浓水进行回用,可以将总回收率提高约20%。

同样在无机械过滤器的全膜法系统中,第一级反渗透的浓水也可以用作超滤装置的反洗用水,可将总回收率提高约10%。

为了保持正常稳定的反洗用水,反洗水箱除接入反渗透浓水外,还应接入其它备用水源,以便当浓水量不足时也能保证设备的正常反洗、不影响生产过程。

另外,由于一级反渗透的浓水承载了原水中绝大部分的离子,不能作为预处理进水利用。

电厂中常将该部分排水经简单沉淀后,作为脱硫系统的补充水,实现了废水的梯级利用。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有研究表明浓水中的含盐量会影响脱硫效果[5],应控制脱硫补充水中浓水的合理比例,以降低对脱硫系统的影响。

4 结语
通过对水处理系统各级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来源及比例的分析,确定了其存在被其它步骤利用的可能性。

为了尽量在水处理系统内部消化产生的废水、梯级利用、变废为宝,通过加强管理、优化设计,可以将锅炉补给水处理系统内部的水回收率由约50%提高到80%左右,大大减少了外排废水量。

参考文献:
[1] 袁萍帆等.发电厂化学设计规范[S]. 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5
[2] 朱志平等.火力发电厂锅炉补给水处理设计[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9
[3] 金明柏.水处理系统设计实务[M].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4] 张胜,徐旋等. 反渗透浓水的回用[J].工业用水与废水,2007,38(3):56-57
[5] 赵宁,冯永新等. 燃煤电厂反渗透浓水回用于湿法脱硫补充水的试验研究[J].电力科技与环保,2021,37(1):32-3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