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茶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读】中国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精华,集大成而于简单平常的一身。

儒家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情,清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构成儒家茶道精神的欢快格调.....
小时候,我经常在渴了时就呼朋唤友,吃茶去,当然其时只知其最原始的冲动,解渴之需求,而不尝知吃茶去禅语双关之深意也。

茶在今日实为平常稀松之物,想什么时候饮就什么时候饮,想怎样喝就怎样喝,想抿就抿,想品就品。

然,终究在当今热闹非常的世事之中,能有以品茶之心性来品茶者,亦很是少见。

盖因茶在今天在大范围内已然失去了它的意韵,我们大都只是把茶当成了一种解渴的液体,就如水一般,其它茶的深意,每每被我们忽视与遗忘。

这或可是当下恢复茶文化与其深刻涵义的急迫形势与提升之道了。

否则,我以为茶将不茶,或许我们应当称之为饮料,正如百事可乐之谓称,这将是中国茶文化的悲哀我们天天吃茶,却不知茶为何物。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茶的原产地。

但据我所知,世界上顶级名茶却非出自中国。

本来有桔生于南,而北为枳,不知茶却是否也如此或相反也?心头一直有个疑问,不得而知。

我认为,这或可是我们一直以来在追求物的欲望中最终丧失了茶的本真之义了吧?
其实,茶的诞生并非就是解渴,只如解渴,那么喝水即可,又何必多此一举,不胜其繁的来精焙细作、大下功夫于茶呢?
人生素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茶是我们平常的最熟悉之物,但于百姓或可也是最生疏之物。

在我们的眼中,茶不过是解渴之物,岂有他义?可见茶所承载的文化已经在远离我们的日常生活与平民阶层。

茶以文化面貌出现,是在两晋北朝。

若论其起缘就要追溯到汉代,最早喜好饮茶的多是文人雅仕。

或许这一茶文化历史的产生承传至今并未有改变么?看来,茶文化的提取、传播与济用还是得需一片时日的。

茶不但用于解渴补水,药用健身,而且从文化、禅宗道义、儒礼之教中茶都因其独特性,而在无论是高贵的三教还是凡俗的九流中都找到了一个绝佳的载体,这在中国的历史上显然是很难有如此高度和谐与统一的。

我深以为,这一切都来自于茶的自然与纯真。

不论我们将茶文化提升到何种高度,自然与真是其的基础与核心。

而这也是这些门派得以高度认同、和谐共生、以茶为道的根基。

据说茶文化产生之初是由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开始的。

唐朝陆羽所著《茶经》是一个划时代的标志。

《茶经》非仅述茶,而是把诸家精华及诗人的气质和艺术思想渗透其中,奠定了中国茶文化的理论基础。

于是中国茶文化是以茶道论称。

而当今让我无限概喟的是,我们大多在平日实呼为茶,而少称其道了,能在喝茶时想到道、悟到道与追求道,或以茶时刻警示自身的人同样是少之又少,这也就是当今有茶之商道,而少有真正与纯正意义上的茶道了吧。

当然这是与一个时代的各个阶层所浸染出来的气息所密不可分的。

这解释了我的一个疑惑,什么样的土壤就生出什么样的茶吧。

当大环境受到侵蚀之时,茶道也不例外,而这更说明了我们要恢复与挖掘、发扬茶道已是时不我待。

中国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精华,集大成而于简单平常的一身。

儒家主张在饮茶中沟通思想,创造和谐气氛,增进友情,清醒、达观、热情、亲和与包容,构成儒家茶道精神的欢快格调,形成中国茶文化的主调。

而佛教在茶中溶进清静思想,强调明心见性,直指人心,而道教则强调天人合一,通过饮茶把自己与山水、自然融为一体,在茶中得到精神寄托,故说饮茶可得道,茶中有道,这也是此三教之共通与推崇之处。

茶以其平常之物与简
洁之志却能将此三教维系在一起,找到了共同的寄托与神交之语言。

这更说明了茶的非同等闲之处。

吃茶去三个字,既是一句平常的话语,也是一句禅林法语,指明了直指人心,见心成佛的悟道方式。

素有,不知禅味,亦即不知茶味。

茶因生于贫瘠之地,所以酿成了其清苦之味,而味又入神入骨入气入志,所以茶又赋予其深厚的文化内涵与精神意蕴。

赵佶曾在《大观茶论》感叹:呜呼!至治之世,岂惟人得以尽其材,而草木之灵者,亦得以尽其用矣。

而最终不知赵佶是知其意还是不知其意,治国终不能用也。

可见喝茶与悟道、行道是两码事。

知不易,悟更难,最终又是一句老话知易行难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