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护理常规及健康教育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又称组织细胞增生症 X或朗格汉斯细胞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朗格汉斯细胞增生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
目前公认为是一种单克隆性组织细胞增生性肿瘤性疾病,而非反应性多克罗恩病,具有局部侵袭性生长、治疗后易复发和全身播散等恶性肿瘤的特征,但又具有不同于恶性肿瘤的特点。
【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此病恶性程度不高,向家长讲解,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关心爱护患儿,与患儿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其主动配合医疗护理工作。
2. 饮食护理以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饮食为主。
3.皮肤护理对有出血性皮疹的患儿,要注意观察皮疹的范围、大小、颜色变化,注意不能乱抓。
4.口腔护理保持口腔清洁,饭前饭后漱口,必要时用漱口液漱口。
5.化疗期护理观察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应用足叶乙苷药物时,注意滴速,防止低血压出现,静脉滴注环磷酰胺时要多饮水,如不能则要静脉补液。
应用长春新碱时注意防止输液外渗,注意观察神经系统毒性反应,用甲氨蝶呤是则要观察有无消化道口腔黏膜炎的发生,且要用亚甲酸钙解救。
【健康教育】
1.休息与运动对侵犯骨组织的患儿,要注意减少活动,避免磕碰,防止外伤,对于骨损伤患儿给予夹板、扶托固定。
护士操作时动作轻柔,防止用力不当对患儿造成损伤。
2.饮食指导清淡易消化食物,禁止剧烈活动,经常查看皮肤有无新发出血点及皮疹等情况。
3.用药指导①按时口服用药,注意化疗药的不良反应;②疾病完全治愈,方可考虑预防接种。
4.宣教疾病相关知识宣教,预防感染和出血。
5.复诊须知遵医嘱按时回院检查血象,定期回院化疗。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指南]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n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原称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原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患。
传统分为三种临床类型,即莱特勒西韦综合征(Litterer-Siwe病,简称L-S病),汉-薛-柯综合征(Hand-Schuller-Christian病,简称H-S-C病)及骨嗜酸肉芽肿(eosinphilic granuloma of bone ,EGB)。
病因未明,近年来研究发现多与体内免疫调节紊乱有关。
本病发病率估计1/20万-1/200万.主要发生在婴儿和儿童,也见于成人甚至老人.不少报告提到男性患者居多.嗜酸性肉芽肿是一种孤立性的组织细胞的非肿瘤性质的异常分化。
嗜酸性肉芽肿是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的一种表现,以前称为组织细胞增多症X。
嗜酸性肉芽肿多发生于5-10岁的儿童,侵犯部位为骨骼和肺。
这占郎罕氏细胞增多症病例的60-80%。
黑人本症极少见。
嗜酸性肉芽肿可见于颅骨,下颔骨、脊柱和长管骨。
男女发生率比2:1。
嗜酸性肉芽肿的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肿胀,血沉升高。
嗜酸性肉芽肿病灶的放射线表现无特殊性,不同的部位,表现不同。
颅骨的病损表现为内外颅骨板层不规则的锋利的破坏,形成“斜边缘”,(Beveled edge),骨盆的缺损边界多模糊。
脊椎缺损多发生于椎体。
发生在长骨,则多位于股干,干骺端的髓腔中份。
病损可以造成骨内、骨膜的反应。
CT扫描及MRI 对于明确病变髓腔内的范围及对皮质骨的破坏程度有价值。
影像学诊断需与尤文氏肉瘤、骨肉瘤、转移瘤和化脓性骨炎鉴别。
大体组织检查、嗜酸性肉芽肿是软的、肉芽状、胶质状的组织。
颜色灰红、褐色或者褚黄色。
显微镜下观,嗜酸性肉芽肿内大量郎罕氏细胞。
这些郎罕氏细胞来源于单核细胞和髓腔内的树突状细胞。
电镜下,这些细胞与郎罕氏细胞一样都含有浆内的颗粒状小体,Birbeck’s颗粒。
镜下尚可见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多核砼性细胞、嗜酸性细胞和巨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n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原称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组原因未明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患。
传统分为三种临床类型:即莱特勒西韦综合征、汉-薛-柯综合征及骨嗜酸肉芽肿,病因未明,近年来研究发现多与体内免疫调节紊乱有关。
本病发病率估计1/20万~1/200万。
主要发生在婴儿和儿童,也见于成人甚至老人。
不少报告提到男性患者居多。
一、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因?病因尚不明确虽然其遗传特征尚不清楚但有一定的家族性在同胞兄弟姐妹中的发病率比普通儿童高得多。
(1)克隆增殖异常:LCH是一种前体细胞克隆性增殖性疾病,是因骨髓基质环境局部失衡致使组织细胞在1个或多个组织或器官中聚积。
本病具有较高自限性,而且缺乏在体外异常增生等恶性肿瘤所具备的特点。
此外大部分患者病理细胞中DNA含量是正常的(2)细胞因子介导朗格汉斯细胞异常增殖:LCH患者的白细胞介素(IL-1、6),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肿瘤坏死因子-a等显著升高。
Dina等对10名LCH患者的表皮生长因子测定发现,在播散性的LCH患者中其水平明显升高。
(3)病毒感染:有一些病毒如人疤疹病毒6型等能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和刺激受损LC 生长,但对LCH超微结构的研究却未显示病毒颗粒和病毒特异性,因此迄今还未证实病毒感染是LCH的关键病因。
(4)免疫紊乱:E-钙粘蛋白连接素是一种细胞粘附分子,可维持内皮细胞的完整性。
LC 成熟需要从内皮环境中迁徙到淋巴结中,而E-钙粘蛋白连接素对LC与内皮细胞相互作用起重要作用。
E-钙粘蛋白连接素突变阻碍了LC这条活化通路,导致了LC的异常增殖。
二、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分型及分度?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分型:(1)急性播散型:几乎均于1岁内发病,典型的皮损具诊断价值,主要分布于头皮、面、颈、躯干和臀部。
此外,皮肤尚可出现结节、溃疡、肉芽肿性增生等。
组织细胞增生症培训课件
组织细胞增生症
4
鉴别诊断
主要是儿童期的生殖细胞瘤或胶质瘤,成人中 的类肉瘤、结节病或淋巴瘤。
治疗上无需手术,低剂量放疗或(和)糖皮质 激素治疗即可。本病有自限自愈的趋向。
组织细胞增生症
5
2013-09
组织细胞增生症
7
2014-02放疗后
组织细胞增生症
8
组织细胞增生症
9
组织细胞增生症
10
腹部损害
常发生于肝、脾、淋巴结等富含单核吞噬细胞 系统的脏器和组织。
肝胆管受累常见于多系统性,而很少单独受累 临床表现与肝胆侵犯范围和程度有关,肝脏弥
漫性侵犯,可表现为肝大、肝功能明显受损, 胆管侵犯和肝门区淋巴结增大压迫胆管常表现 为黄疸。
组织细胞增生症
11
影像学表现
(1)肝大;
(2)肝实质内弥漫性分布小结节灶,直径约0.5 ~1.7 cm,CT平扫为低密度灶,增强后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轻度 或中度环状强化.MRI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 轻微环状强化;沿门静脉分布的树枝状异常密度 灶,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后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 T2信号;
侵犯肝胆具有显著选择性,主要浸润肝门脉周 围,有很强的侵犯胆管的倾向,因此病灶主要 Glisson系统周围肝组织和肝内胆管。
注意多系统受侵
组织细胞增生症
40
组织细胞增生症
31
影像学表现
(1)肝大;
(2)肝实质内弥漫性分布小结节灶,直径约0.5 ~1.7 cm,CT平扫为低密度灶,增强后动脉期及门静脉期轻度 或中度环状强化.MRI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 轻微环状强化;沿门静脉分布的树枝状异常密度 灶,CT平扫为低密度,增强后轻微强化,MRI为长T1、长 T2信号;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原因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原因文章目录*一、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简介*二、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原因*三、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危害*四、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高发人群*五、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预防方法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简介肺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pulmonary 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 PLCH)又名朗格汉斯细胞肉芽肿,是一类相对罕见的肺脏疾病,为一种朗格汉斯细胞增生性疾病,侵犯皮肤和皮肤外的器官。
通常在青年人发病,与吸烟密切相关,大多表现为良性和迁延的病程。
肺组织病理以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和浸润为特征,形成双肺多发的细支气管旁间质结节和囊腔。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原因PLCH的发病与烟草暴露密切相关,绝大多数(90%-100%)的PLCH患者都有吸烟史,特别是吸烟大于20年者。
过去认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近年的研究发现,PLCH在男女之间的发病率并没有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女性吸烟者人数上升有关。
多数PLCH患者是重度吸烟者,但吸烟史较短的患者也可以发生PLCH。
戒烟后PLCH患者的胸部影像可以好转,终末期PLCH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如果继续吸烟,PLCH可能再发。
尽管PLCH发病与烟草暴露有关,吸烟量与PLCH疾病的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
个案报道,PLCH在淋巴瘤放疗和(或)化疗后也可以发病。
绝大多数PLCH是散发病例,也有个别LCH家族病例的报道,其发病与基因的相关性,尚不清楚。
目前没有证据表明职业或地理因素与PLCH发病有关。
除烟草外,病毒等外源性物质在PLCH的发病中有无作用,目前尚不明确。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危害可并发:1、慢性中耳炎和外耳炎:颞骨乳突和岩状部位受累所引起。
2、眼眶部位肿块可引起突眼,视神经或眼球肌受侵犯导致视力减退或斜视。
3、骨质侵犯最常见的部位是扁骨(如颅,肋,骨盆和肩胛骨)。
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小儿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一概述朗格汉斯细胞性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发病率为1/20万~1/200万。
主要发生在婴儿和儿童,也见于成人。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单克隆起源的树突状细胞增生性疾病,临床表现多样,病变可为局灶性或播散性,是一组发病缓急、临床症状和病变范围差异很大的综合征。
迄今为止,病因尚未明了。
随着化疗方法的进步,近年来此病的预后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二病因本病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明了。
可能的病因学包括感染、免疫功能紊乱和肿瘤等学说。
目前多认为本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三临床表现临床表现因受累部位多少和器官不同差异大,年龄越小,受累器官越多病情越重。
可呈局灶性或全身性变化,起病可急可缓,病程可短至数周或长达数年。
多见以下表现:1.皮疹常见于1岁以下男婴,皮疹既可与其他器官损害同时出现,也可以是惟一表现。
皮疹较特殊,主要分布于躯干、颈部、头皮和发际,四肢少见。
初起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1~3毫米,继而呈出血性或湿疹样、皮脂溢出样皮疹,以后皮疹表面结痂、脱屑、脱痂后留有白斑或色素沉着。
各期皮疹可同时存在,常成批发生,一批消退,一批又起,手触摸时有粗糙感。
出疹前常先发热,出疹同时伴肝、脾增大,疹退热降,肝、脾亦缩小。
2.骨病变骨病变几乎见于所有的LCH患者,单发病变常见,多表现为溶骨性损害,累及颅骨最常见,下肢骨、肋骨、骨盆和脊柱次之。
眶骨病变可导致眼球突出或眼睑下垂,下颌骨病变可出现牙槽肿胀和牙齿脱落。
3.肺可单独出现,也可作为全身病变的一部分。
儿童期更常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和缺氧,重者表现为气胸、皮下气肿或呼吸衰竭。
4.肝脏常是全身病变的表现之一,表现为肝功能损害、黄疸、低蛋白血症、腹水和凝血异常,重者肝纤维化和肝功能衰竭。
5.中枢神经系统最常见的受累部位是丘脑-垂体后叶区,可以出现尿崩、生长障碍。
弥散性LCH可有脑实质病变,常见表现有共济失调、构音困难、视物模糊等。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其治疗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及其治疗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简称LCH)是一组少见的瘤样病变,其年发病率约为4/1000 000。
过去因其病因不明而称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近年通过电镜及免疫组化研究认为,肿瘤组织细胞中可发现朗格汉斯细胞的表面标记和典型的Birbeck颗粒,其组织细胞实际上是变异的郎格汉斯细胞(LC),故现称为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发生在骨组织的反应性、非肿瘤性、增生性疾病。
多见于20岁以下青少年,5~10岁之间为发病高峰,男性略多于女性。
LCH以朗格汉斯细胞增生引起的骨病变为主,按照发病年龄和临床特点,一般分为3型,即:①勒-雪病(Abt-Letterer-Siwe disease,LS),②韩-薛-柯病(Hand-Schüller-Christian disease,HSC),③骨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Eosinophilic granuloma of bone,EGB)或称单发性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
韩-薛-柯病多见于2~4岁儿童,又称为多发性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
勒-雪病以婴儿多发,青少年发病较少,可很快致死。
该2型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详见儿童口腔颌面部肿瘤章节。
本节重点阐述颌骨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
骨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由Finzi于1929年首次报告,后由Jaffe(1940)命名为骨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
本病临床少见,在国内5所口腔医学院校病理科统计的20122例颌面部肿瘤中仅61例,约占各类肿瘤的3%。
1.病因和发病机制2.临床表现EBG是LCH中最常见的一型,主要表现为慢性炎症,进展较慢,病程长。
多见于儿童或青少年,偶见于老年人,有报道4岁以下的儿童占34%。
男女之比为2∶1。
全身骨骼均可发病,主要侵犯长骨、颅骨(额骨>顶骨>颞骨>枕骨)、肋骨、盆骨等。
可单发,也可多发。
发生于颌骨的嗜酸性粒细胞肉芽肿以单发者常见,多发者约占25%。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诊疗指南【2019版】
60.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概述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生多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组织细胞疾病,旧称“组织细胞增生症X”。
2017 年版WHO 组织细胞疾病和巨噬-树突细胞系肿瘤分类标准中将其与Erdheim-Chester 病(ECD)共同分为L 组。
目前认为是LCH 是一种炎性髓系肿瘤。
病因和流行病学目前发现约50%LCH 患者的病变组织存在着BRAF V600E 突变,在BRAF 野生型患者中,33%~50%可以发现MAP2K1(编码MEK1 的基因)突变或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中其他基因突变(如ARAF 和ERBB3 等)。
BRAF V600E 突变可发生在造血细胞的不同发育阶段,这也会影响LCH 的临床表现和分型。
例如,如果突变发生于骨髓干祖细胞阶段,临床多表现为多系统高危型,而仅发生于朗格汉斯细胞阶段时,则多表现为单系统低危型。
因此,目前认为LCH 是一种以MAPK 信号通路激活为主要特征的克隆性血液系统肿瘤,属于炎性髓系肿瘤。
LCH 的年发病率估计为0.5/100 000~5.4/100 000,男性稍多,本病常见于儿童,成人LCH 发病率低。
临床表现LCH 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
病情从轻至重差异很大,因此容易被误诊和漏诊。
LCH 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1.发热热型不规则,可呈周期性或者持续性高热。
下丘脑受累患者可以出现中枢性体温调节异常。
2.皮疹主要分布于躯干、头皮和发际。
初起为淡红色丘疹,然后可以为出血性或湿疹样皮脂溢出样皮疹,继而结痂,结痂脱落后留有白斑。
3.口腔及眼耳鼻喉病变牙龈肿胀、牙齿松动,突眼,顽固性中耳炎伴外耳道皮疹为典型表现。
4.中枢性尿崩症垂体、下丘脑甚至其他部位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少数患者出现神经精神症状。
5.呼吸道症状咳嗽,重者憋喘、发绀,甚至反复气胸发作。
肺部体征通常不明显。
6.肝脾可以肿大,可以出现黄疸、肝功能异常、肝功能衰竭和门脉高压,最终患者可死于肝硬化和肝功能衰竭。
组织细胞增生症和组织细胞瘤瘤的分类的修订
组织细胞增生症和组织细胞瘤瘤的分类的修订在生物学领域中,组织细胞增生症和组织细胞瘤瘤是两个重要的概念。
本文将就这两个概念的分类进行修订,以深入探讨它们的内涵和联系。
一、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分类组织细胞增生症是指细胞过度增生所引起的一类疾病。
在过去的研究中,根据其发病部位、病因及临床症状,可以将组织细胞增生症分为以下几类:1.1 遗传性组织细胞增生症遗传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一类疾病。
根据突变基因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多种亚型,包括Nevoid Basal Cell Carcinoma Syndrome (NBCCS)、Bannayan-Riley-Ruvalcaba综合征和Cowden综合征等。
这些疾病通常伴随着皮肤损害、内脏病变和肿瘤的形成。
1.2 获得性组织细胞增生症获得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在生活环境或疾病状态下引起的一类疾病。
这些因素包括化学物质的暴露、免疫系统异常、热辐射、病毒感染等。
根据致病因素的不同,获得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可分为职业性组织细胞增生症、免疫相关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
1.3 特发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特发性组织细胞增生症是指无明显病因和遗传因素的一类疾病。
这类病症通常发生在特定芳龄段,如牙龈增生症和儿童期的尖锐湿疣。
虽然其病因不明确,但疾病的发展通常与体内激素水平和免疫功能有关。
二、组织细胞瘤瘤的分类组织细胞瘤瘤是指组织细胞癌或肿瘤的一种常见类型。
该疾病表现为细胞异常增生、组织结构紊乱和器官功能受损。
根据病理特点以及发生部位,组织细胞瘤瘤可以被分为以下几类:2.1 局限性组织细胞瘤瘤局限性组织细胞瘤瘤是指肿瘤生长局限在某一特定部位的一类疾病。
内皮组织细胞瘤瘤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变,表现为皮肤表面的红斑、丘疹和溃疡等。
这类肿瘤通常对外界刺激敏感,但其发展速度较缓慢,预后相对良好。
2.2 弥漫性组织细胞瘤瘤弥漫性组织细胞瘤瘤是指肿瘤生长范围广泛、侵袭力强的一类疾病。
此类肿瘤通常在体内多个器官同时发生,并且病情进展较快。
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
朗格汉斯细胞,增生症*导读: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isti2ocytosis,LCH)是一组病因不明的疾病本病包括以肉芽肿为特征的嗜酸性肉芽肿、黄色瘤病及广泛多器官受累的勒雪病。
……低危组年龄2岁,造血系统,肝,肺或脾未受侵犯.危险组年龄2岁,或伴前述器官受侵犯.由于疾病持续存在,患者常不能按照严格设计的方案,配合治疗,因而可出现多种器官受累症状(表137- 2).在0~Ⅱ组的患者,特别是那些单个系统疾病的患者,几乎不需要全身性治疗,同时几无致残率,也不引起死亡.有些Ⅱ组和大多数Ⅲ组(即伴多系统疾病),需作全身性治疗,但一般还是有效的.Ⅳ组年轻并有多系统侵犯的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高达20%,尽管复发常见,然而几乎所有疗效良好的患者最后都可中止治疗.在成年患者亦可呈现慢性病情起伏的过程.重型患者应住院并予最大剂量抗生素,保持气道通畅,营养支持(包括高能营养),血制品,皮肤护理,理疗以及必要的医护关怀.严格的卫生措施可有效地减少听道,皮肤和牙龈损害.施行清创术,甚至可切除严重受损的牙龈组织,以限制口腔病变.头皮脂溢性样皮炎可使用含硒质洗发液(每周2次).若洗发液无效,可局部少量使用皮质类固醇药剂,以在短期内控制小的病灶.对尿崩症或有其他的垂体功能减退症状的患者大多需补充激素治疗.局部治疗(外科和放疗)在完整评估后,单个骨受侵犯的患者和在某些情况下有多部位受损的患者,可使用局部疗法.患者的病损浅表,在容易接近的及非危险的部位,可施行手术刮除.但术中要避免过大的矫形与整形手术,和损伤功能.局部放疗(使用高电压装置)常给予骨骼畸形,眼球突出所致的视力丧失, 病理性骨折,脊柱压缩和脊髓损伤或有严重疼痛,或全身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化疗低危患儿2岁,伴单一系统疾病,或一个部位骨质或多部位骨质损害,常给予局部治疗,不需全身性治疗.然而,治疗无效或血沉持续升高可能表明有严重的全身性疾病存在.低危患者2岁伴多系统疾病,但未侵犯血液系统,肝,肺或脾,可给予化疗,常有持续的疗效,然而大多2岁,前述器官系统受侵犯,特别有功能紊乱的患儿,尽管给予化疗但仍死亡.预后极差的患者在诊断时应作HLA配型,考虑进行骨髓移植,环孢菌素或实验性免疫抑制或其他免疫调节治疗.在全身性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患者,对疾病和治疗中可能引起的慢性伤残,如整容的或功能性矫形的及皮肤的病损害和神经毒性,以及情绪波动均应加以监察.。
组织细胞增生症
组织细胞增生症X(血液系统)【概述】儿童时期组织细胞增生症(chilchoodhistiocytosis)是一组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一起特点的疾病。
由于此类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因此分类比较困难。
最近几年来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istiocyteSociety)解决了分类和诊断问题,将此类疾病分为三大类(表41-1),即Ⅰ类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Ⅱ类家族性嗜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和感染归并嗜血细胞综合征;Ⅲ类恶性组织细胞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对此类疾病不能仅靠临床病症和一样实验室检查,必需作病灶部位的活组织检查方可作出确切的诊断。
表41-1 儿童时期组织细胞增生症分类分类ⅠⅡⅢ细胞型郎格罕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的恶性细胞细胞功能抗原表达具有抗原和吞噬细胞诊断特异性细胞镜下可见Birbeck颗粒,病灶部位细胞具有OKT6阳性的单核巨噬细胞特点组化染色非特异性脂酶阳性形态呈恶性组化染色非特异脂酶阳性病名LCH 家族性嗜血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恶性网状细胞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一、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LCH)以前曾命名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Histiocytosisx,Hx)多以为是一组反映性增殖性疾病。
最近几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和超微结构技术的进展,已将本症的研究工作引向深切,慢慢在分型、诊断、医治和对预后的评估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对本症的熟悉慢慢提高,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例,1956~1982年26年中,共收治172例,1982~1991年仅9年中,收治本症178例。
本症是以Langerhans细胞(LC)异样增生为特点。
既往依照临床病症将本症分为三种类型,即骨嗜酸肉芽肿,韩薛柯氏综合征和勒雪综合征。
骨嗜酸肉芽肿在成人发病多侵犯长骨,而在儿童那么多见于颅骨、脊柱、肋骨和骨盆骨,病灶可为单一性或多发性。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分类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分类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LCH)是一种罕见的多系统疾病,主要由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s)异常增生引起。
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专门从骨髓祖细胞发展而来的树突状细胞,正常情况下主要分布在淋巴结、皮肤、肺部和骨骼等组织中,起到调节免疫和炎症反应的作用。
然而,在LCH患者中,朗格汉斯细胞异常增生,并在体内形成肿块,进而导致不同器官的功能损害。
根据病变的部位和表现方式,LCH通常被分为三个主要的临床亚型:单系统疾病、多系统疾病和散发性疾病。
1.单系统疾病:单系统疾病是指LCH仅影响一个器官或系统,约占所有LCH患者的50-60%。
常见的单系统病变包括骨骼(骨骺、骨质破坏)、皮肤(单个或多个皮肤病变)、淋巴结(淋巴结肿大)和中枢神经系统(颅骨骨髓窦、脑膜血管炎等)。
单系统疾病通常具有较好的预后,大多数患者经过治疗后疾病得到控制。
2.多系统疾病:多系统疾病是指LCH累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非相邻器官或系统。
约有30-40%的LCH患者呈现多系统疾病表现。
多系统疾病通常涉及骨骼、皮肤、淋巴结、脾脏、肝脏等多个器官,病情较为严重。
疾病的严重程度和进展速度因患者而异,治疗方案也较为复杂。
多系统疾病可能会导致器官功能损害和全身性症状,如贫血、发热、体重下降等。
3.散发性疾病:散发性疾病是指LCH广泛累及全身多个器官或系统,包括骨骼、皮肤、淋巴结、脾脏、肝脏、中枢神经系统等。
这是LCH最严重和最少见的一种表现方式,约占所有LCH患者的10%以下。
散发性疾病在诊断和治疗上常常具有挑战性,需要综合多个专科的团队进行协作管理。
此外,根据LCH的病程和预后划分,还可以将LCH分为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类型。
急性型病程进展迅速,累及多个器官,预后较差。
亚急性型病程进展相对缓慢,患者多为儿童和青少年,预后一般较好。
慢性型进展缓慢,预后相对良好。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科普知识
如何进行日常管理? 生活方式
患者应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饮食 、适度锻炼和充足睡眠。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如何进行日常管理? 心理支持
面对疾病,心理支持同样重要,患者及家属可以 寻求心理咨询或加入支持小组。
互相交流能够减轻心理负担,增强信心。
如何进行日常管理? 定期复查
患者应遵循医嘱,定期进行复查,确保病情得到 持续监控。
谁会受到影响?
人群特征
此病在不同种族和性别之间的发病率差异不 大,但在某些特定族群中可能会更为突出。
例如,白种人和亚裔人群中报道的病例较多 。
何时需要就医?
何时需要就医?
症状表现
患者常见的症状包括皮肤损伤、骨痛、淋巴结肿 大等,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和体 重下降。
早期发现及诊断对于疾病的预后至关重要。
何时需要就医?
就医建议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尽早就医,尤其是当症 状持续不退时。
医生会根据症状进行初步评估和必要的检查。
何时需要就医?
检查与诊断
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影像学检查、血液测试和皮 肤活检,以确认诊断。
通过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了解病情的严重程度 。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治疗方式
治疗方法通常包括药物治疗、化疗和放疗, 具体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而定。
该病通常影响皮肤、骨骼和其他器官。
什么是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分类
该疾病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单系统朗格汉斯细胞 组织细胞增生症、多系统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 增生症和朗格汉斯细胞肉瘤。
每种类型的表现和预后不同。
什么是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 发病机制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具体病因尚不明 确,可能与免疫系统的异常或基因突变有关。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怎么回事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怎么回事
*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病理病因,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因
*一、病因:
病因尚不明确,虽然其遗传特征尚不清楚,但有一定的家族性,在同胞兄弟姐妹中的发病率比普通儿童高得多,也有认为本病具有肿瘤的性质。
*温馨提示:以上就是对于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因,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相关内容叙述,更多有关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方面的知识,请继续关注疾病库,或者在站内搜索“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找到更多扩展内容,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您!
第1 页。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症状1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症状*导读: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又称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患。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根据累及的器官可以分为单器官受累和多系统受累。
……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又称组织细胞增生症,是一种比较罕见的组织细胞增殖性疾患。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根据累及的器官可以分为单器官受累和多系统受累。
单器官受累多见于成年人,主要累及的器官有骨骼、皮肤、肺部、淋巴结等器官,其中肺部病变最为常见,占全部85%以上。
具体症状如下:
骨骼病变:几乎所有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都会出现骨骼病变,主要表现是溶骨性损害,最多见是颅骨病变,其次是下肢骨,肋骨,骨盆、颌骨和脊髓。
如果在X光片下可以看见肋骨出现肿胀、变粗等,之后骨质吸收,萎缩,变细,椎体破坏可变成扁平椎等症状。
肺部病变:大部分患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肺部病变的患者都是吸烟者,尤其是重度吸烟人士,婴儿也有可能出肺部病变,病情较轻是会出现或轻或重的呼吸困难,缺氧等、如果病情加重,则会有气胸,皮下气肿,容易引起呼吸衰竭而导致死亡。
淋巴结病变:淋巴结病变可能会累及颈部或腹股沟部位的孤立淋巴结,但多数患者无发热的症状,有的患者会感到肿大的淋
巴结疼痛。
其中单纯性的淋巴结的治疗康复效果一般会比较好。
多系统受累的情况婴儿比较多见,容易引起会引起累一赛病(婴幼儿组织细胞增多病)、汉-许-克综合征(慢性进行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等,主要的症状是皮疹,主要出现在在躯干和头皮发际或耳后等地方,初发时是斑丘疹,后期可能会出血,并留有色素白斑。
多系统受累的治疗效果比较差,一般难以快速痊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细胞增生症X(血液系统)【概述】儿童时期组织细胞增生症(chilchoodhistiocytosis)是一组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共同特点的疾病。
由于此类疾病的病因与发病机理尚不十分清楚,因而分类比较困难。
近年来国际组织细胞协会(HistiocyteSociety)解决了分类和诊断问题,将此类疾病分为三大类(表41-1),即Ⅰ类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Ⅱ类家族性嗜血性淋巴组织细胞增生症和感染合并嗜血细胞综合征;Ⅲ类恶性组织细胞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对此类疾病不能仅靠临床症状和一般实验室检查,必须作病灶部位的活组织检查方可作出确切的诊断。
表41-1 儿童时期组织细胞增生症分类分类ⅠⅡⅢ细胞型郎格罕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单核-吞噬细胞系的恶性细胞细胞功能抗原表达具有抗原和吞噬细胞诊断特异性细胞镜下可见Birbeck颗粒,病灶部位细胞具有OKT6阳性的单核巨噬细胞特点组化染色非特异性脂酶阳性形态呈恶性组化染色非特异脂酶阳性病名LCH家族性嗜血性网状细胞增生症恶性网状细胞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一、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cell histiocytosis,LCH)以前曾命名为组织细胞增生症x(Histiocytosisx,Hx)多认为是一组反应性增殖性疾病。
近年来由于分子生物学、免疫组织化学以及超微结构技术的进展,已将本症的研究工作引向深入,逐渐在分型、诊断、治疗和对预后的评估等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
对本症的认识逐渐提高,以北京儿童医院为例,1956~1982年26年中,共收治172例,1982~1991年仅9年中,收治本症178例。
本症是以Langerhans细胞(LC)异常增生为特点。
既往根据临床症状将本症分为三种类型,即骨嗜酸肉芽肿,韩薛柯氏综合征和勒雪综合征。
骨嗜酸肉芽肿在成人发病多侵犯长骨,而在儿童则多见于颅骨、脊柱、肋骨和骨盆骨,病灶可为单一性或多发性。
韩薛柯综合征多见于幼儿和学龄前儿童,以膜性骨的溶骨性改变、突眼和尿崩为常见症状,一般无生命危险,但多呈慢性或病灶进展;勒雪氏病多发生在婴幼儿时期,病情重,以内脏和皮肤、肺和骨骼等多脏器浸润为主,病情进展,病死率较高。
由于本症的临床形式表现复杂,预后差别很大,一些病理学家提出是否有一种以上的LCH存在和是否局限形式为"良性"而弥漫性形式为"恶性"等新的研究课题。
本症的发病率尚无确切的统计,据估算发生在一岁内的约为1/10万;15岁以下的约为0.2/10万。
此估算一般未包括单一病灶的骨嗜酸肉芽肿和韩雪柯氏综合征。
【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多认为本症是一种免疫性疾病。
自从Basset等首次在本症患者的病变组织中发现Birbeck颗粒,并经多种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查,进一步证实了此种细胞的特异性非常接近正常的LC,由此确立了本症是由于LC异常增生的结果。
LC是单核-巨噬细胞系统中的表皮树状突细胞,虽然它的吞噬功能较弱,但在免疫传入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它具有T细胞抗原表达和诱发延迟性超敏反应的作用,可分泌具有生物活性的细胞因子,如白细胞介素I(IL-1)和PGE2等,促使破骨细胞功能亢进而发生溶骨现象,造成典型的骨损害症状。
于病变的早期即呈增生性肉芽肿样病变,可见胞浆呈均匀粉色,核弯曲如咖啡豆样,核仁明显的LC,细胞直径约13μ。
电镜下在胞浆内可见如网球拍状或棒状的Birbeck颗粒(图41-1)。
组织化学染色S-100蛋白呈阳性,并与花生凝集素和OKT6(CD1a)单克降抗体发生反应。
曾推论Birbeck 颗粒可能是一种病毒颗粒,但尚未被证实。
总之,目前皆认为本症是一种非肿瘤性的LC细胞增生,此种增生可能由于内源或外源性刺激导致免疫调节功能紊乱。
Osband等发现病人有T淋巴细胞组织胺H2受体缺乏,此后又有报道T抑制细胞减低。
诊断时T辅助与T抑制细胞的比例(CD4/CD8)升高;但亦有报道CD4降低,CD4/CD8在诊断时降低,随着病情好转而升高。
提示本症的免疫学紊乱复杂,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病理所见除病灶部位可见LC外,尚有嗜酸细胞、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等不同程度的增生。
病程进展后,可呈黄色瘤样或纤维化,并可见局灶性坏死、出血,并可见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的巨噬细胞。
在同一器官中同时出现增生、纤维化或坏死等不同阶段的病灶。
全身各器官皆可受累,但以肺、肝、脾、淋巴结、骨骼、皮肤、胸腺、小肠、垂体、脑膜等富有组织细胞的器官最易受累。
病变可以只限于单个器官,也可侵犯多处器官。
可呈孤立的病灶或弥漫增生。
显微镜下除组织细胞外,还可见到泡沫样细胞、嗜酸细胞、合体多核巨细胞、少数中性粒细胞、浆细胞、纤维结缔组织以及出血、坏死等改变。
这些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严重者原有的组织结构消失,但不见分化极差的恶网细胞。
一般在病变发展快的部位可见单一不充脂的组织细胞;病变越久则可见充脂性组织细胞(即泡沫细胞)。
慢性病变则见大量的充脂性组织细胞和嗜酸细胞,或以嗜酸细胞为主,形成肉芽肿,增生的中心常有坏死。
病变消退可见纤维增生,逐渐纤维化。
以上几种改变可见于同一病例的不同时期或不同病变处,也可见于同一损害部位中。
【临床表现】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时期为多见。
男性发病明显多于女性。
男女之比约为1.5~2∶1。
临床症状由受累器官多少和部位的不同差异很大。
目前,除肾脏、膀胱、肾上腺和性腺尚无受累的报道,其他器官皆可受累。
发病年龄越小,受累器官较多而病情越重,随年龄增长而病变越局限,症状也越轻。
起病可急骤亦可缓慢。
骨骼是最常见的侵犯部位,可出现在病程开始或在病程进展中。
任何骨骼皆可受累,但以扁平骨受累较多见,主要为颅骨破坏,其他如颌骨、乳突、长骨近端、肋骨和脊椎等。
可为单一或多发性骨损害,颅骨病变开始为头皮表面隆起(图41-2),硬而有轻度压痛,当病变蚀穿颅骨外板后、肿物变软,触之有波动感,多可触到颅骨边缘。
眶骨破坏多为单侧,可致眼球突出或眼睑下垂。
下颌骨破坏导致齿槽肿胀,牙齿脱落。
发生在6个月以内的婴儿可有早出牙早落牙现象。
严重的骨损害发生在脊柱可导致压缩性骨折。
皮疹亦为常见症状,约50%的病人于起病早期出现。
主要分布于躯干、头皮和耳后,也可见于会阴部。
起病时为淡红色斑丘疹、直径2~3mm,继而呈出血性,或湿疹样、皮脂溢出样等;以后皮疹表面结痂、脱屑,触摸时有刺样感觉,脱痂后留有色素脱失的白斑或色素沉着。
各期皮疹可同时存在,常成批出现,一批消退,一批又起。
外耳道溢脓多呈慢性反复发作,对抗生素不敏感,可能由于外耳道组织细胞皮肤浸润所致。
脏器浸润(肺、肝、脾等)合并有功能衰竭的约占20%左右。
组织细胞在肝和脾窦浸润可致肝脾明显肿大、肝功异常和黄疸。
由于胆汁淤积和肝细胞损伤,偶出现门脉高压。
肺部浸润多见于婴儿,患儿常伴咳嗽,每于合并呼吸道感染时,症状急剧加重,可发生肺气肿,甚至出现气胸或皮下气肿,导致呼吸衰竭而死亡。
肠粘膜受侵常出现腹泻和吸收障碍。
脑下垂体受侵犯约占15%左右,可出现尿崩,生长障碍,但不一定有蝶鞍破坏。
中枢神经系统的浸润虽较少见,但也可见脑积水、颅神经麻痹、僵直、痉挛、智力障碍等。
椎弓破坏者常伴有肢体麻木、疼痛、无力、瘫痪,甚至大小便失禁。
北京儿童医院尸检病儿中曾见甲状腺与胰腺浸润,但尚无相应的症状出现。
总之,本症的临床表现是多方面、错综复杂的,虽多与发病年龄有关,但亦有例外,故以受损害器官多少,有无脏器功能异常等进行临床分级,对预后及治疗皆有指导意义。
需要对每个患儿都进行全面检查,包括多部位的X线检查,尽可能作病理学活检,以便正确判断受侵部位的多少,作出较确切的临床分级。
【临床分级】传统的分型将本症分为L-S、H-S-C和EB等。
各型特点多有重叠,难以确切化分。
Lavin和Osband 分级法概括了影响预后的三大因素,即发病年龄、器官受累数目和有无功能损害。
用记分法分为四级,详见表41-2。
功能损害的评定:肝功能有以下一项损害者,如①低蛋白血症血浆蛋白<55g/L(5.5g/dl);②白蛋白<25g/L(2.5g/dl);③胆红素>25.7μmol/L(1.5mg/dl);④临床有腹水或水肿。
呼吸功能损害,在无感染的情况下,出现下列一项或多项症状,如呼吸急促、困难、紫绀、胸水、气胸等。
造血功能损害,出现下列一项以上现象如Hb<100g/L(10g/dl)(除外缺铁性贫血,白细胞<4×109/L 或中性粒细胞<1.5×109/L,血小板<100×109/L。
表41-2 LCH的临床分级项目评分发病年龄>2岁0<2岁1受累器官数<40≥41器官功能异常无0有1分级I0Ⅱ1Ⅲ2Ⅳ3【实验检查】X线检查对本症很有帮助。
须常规作胸部摄片。
约半数病人虽无呼吸道症状和肺部体征,但肺部X线摄片已显示异常。
典型的X线改变是弥散的网状或网点状阴影(图41-3),有的有肺野透明度减低,呈毛玻璃状,或在网点状基础上有局限或弥散的颗粒状影,需与粟粒结核鉴别。
在颗粒影之间常可见小的气囊肿。
婴幼儿常见胸腔肿大,需与纵隔肿大的淋巴结鉴别。
X线骨骼摄片:长骨和扁骨都可发生破坏,病变特点为溶骨性骨质破坏,扁平骨的病灶由虫蚀样至巨大缺损,形状多不规则,边缘可成锯齿状,颅骨巨大缺损可呈地图样(图41-4),多见于顶、颞、额、枕及眼眶骨。
脊椎多为椎体破坏,受压变窄可呈扁平椎,但一般椎间隙不狭窄,发生椎弓破坏者较少,此时易见椎旁脓肿。
上下颌骨破坏可致牙齿脱落。
长骨病变多位于骨干,为囊状缺损(图41-5),单发或互相融合成分房状,内无死骨形成,也少硬化现象,病变处骨皮质变薄,破坏明显处可有层状骨膜增生。
病变修复过程中,可见周围骨质硬化,缺损逐渐变小,骨质密度疏密不均,骨纹理粗乱等现象。
待完全修复时可恢复原有情况,不留任何痕迹,扁平椎亦可恢复正常。
血象变化极不一致。
凡有多脏器浸润和骨髓受累的多有异常。
若不合并营养缺乏,多呈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网织红细胞正常或轻度升高。
血小板正常或减低。
白细胞数不定,但可有单核细胞增高。
脾脏明显增大者多有全血减低。
骨髓检查多无特殊改变或有组织细胞增多,可见LC细胞,但罕见嗜血现象。
有骨髓受累的病人常伴有贫血、白细胞减少、以及发热、皮疹等表现,但骨髓中组织细胞的数量与骨髓功能异常并无正比关系。
重症病人多有血沉增高。
血浆免疫球蛋白除IgM常增高外,大都正常。
CD3多减低,CD4/CD8降低或升高,T淋巴细胞组织胺H2受体缺乏。
肝功能多正常,但肝脏浸润严重者可有转氨酶升高,低蛋白和高胆红素血症。
合并尿崩症的病人尿比重低并有血清电解质不正常。
有呼吸症状和肺部浸润严重的可出现呼吸功能不正常,如CO2潴留,氧分压降低等。
病理学检查是诊断本症的重要依据,可作皮疹、淋巴结、齿龈、肿物的活组织检查或病灶局部穿刺物或刮出物的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