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 中考试题

合集下载

八下《蒹葭》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

八下《蒹葭》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

八下《蒹葭》选择题专练-冲刺2024年中考语文古代诗歌课内篇目常考题型专练蒹葭《诗经·秦风》原文译文鉴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青苍茂盛,秋深露水结成霜。

我心中所爱的人啊,就在水的另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又漫长。

顺流而下去寻找,好像在水的中央。

内容:以蒹葭起兴。

前两句点明时间、环境,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气氛。

三、四句点明主题,写主人公思见心切,望穿秋水。

五、六句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

七、八句描绘顺流追寻时的幻象。

由此,主人公思见伊人而不得见的如痴如醉的形象跃然纸上。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河边芦苇青苍茂盛,清晨露水未曾干。

我心中所爱的人啊,就在水与草相接的岸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又险又高。

顺流而下去寻找,仿佛就在水中高地上。

内容:描述了主人公追寻之路困难重重,刻画出主人公焦急而痴迷的情状。

“苍苍”“萋萋”“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萋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环境的清冷和主人公心境的寂寞。

“为霜”“未晞”“未已”的变化,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几度求索,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不定,难以寻觅。

表现形式: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每章都是前两句写景,三、四句点明主题——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

这不仅使诗歌有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美感,还起到了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河边芦苇茂盛鲜明,清晨露水还没有干。

我心中所爱的人啊,就在水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艰险又向右迂曲。

顺流而下去寻找,好像就在水中的小块陆地上。

【主旨:这是一首抒情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主人公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蒹葭》《黄鹤楼》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蒹葭》《黄鹤楼》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蒹葭》《黄鹤楼》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7.小语读这两首诗感到极富有音韵美,请你结合两首诗句,举例说明它们的音韵特点。

8.小语发现《蒹葭》开头和《黄鹤楼》结尾描写的景物都很凄清,但作用并不相同。

请你帮他说明这两处写景句作用有何不同?【答案】7.示例一:这两首诗都使用双声叠韵词,音韵和谐,读来朗朗上口。

比如“蒹葭”“黄鹤”均是双声词。

示例二:使用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如“苍苍”“悠悠”“历历”“萋萋”等词。

示例三:诗句押韵,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美。

如《蒹葭》押“ang”韵,《黄鹤楼》押“ou”韵。

8.《蒹葭》开头以景起兴,渲染出萧索凄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特定的背景,烘托出所思不见的怅惘之情;《黄鹤楼》结尾句情景交融,将“乡愁”之情与“日暮”“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更添浓浓乡愁。

【解析】7.本题考查炼字。

这两首诗采用了一些双声叠韵的连绵字,以增强诗歌音调的和谐美。

如“蒹葭”“黄鹤”。

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如“苍苍”“萋萋”“采采”“悠悠”“历历”这样的叠词,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音乐感,使得诗句声调铿锵,清朗和谐,富于音乐美。

另外,结合“苍”“霜”“方”“长”“央”的韵脚,可知《蒹葭》押“ang”韵,结合“楼”“悠”“洲”“愁”的韵脚,可知《黄鹤楼》押“ou”韵。

诗句押韵,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便于人们记忆、诵读和吟唱,也便于相互传诵。

8.本题考查理解景物描写的作用。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意思是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意思是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意思是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

蒹葭赏析中考题综合

蒹葭赏析中考题综合

蒹葭一、默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练习1.本诗选自《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本诗属于。

2.诗歌抒发了一种的感情。

3.体现诗的全部旨意出来,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4.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的追求爱情,“溯洄”二字写寻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了,“溯游”二字写顺流而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心情。

5.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

6.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7.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8、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9.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抒发的感情?10.请简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1.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注意了动静结合,试加以说明。

12.本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13. 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1. 风2. 敬慕、怀念与怅惘交织3.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4. 道路迂曲回盘,坎坷难行失望、惆怅5.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6.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萧瑟凄凉的晚秋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7.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8.苍、霜、方、长、央9. 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和相思之苦。

10.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显示了主人公的情感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举例:每章的后四句。

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

11.诗中景物描写都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忽上忽下地寻找伊人,伊人忽隐忽现,忽远忽近是动态描写。

12.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蒹葭》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蒹葭》含答案4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蒹葭》含答案阅读《蒹葭》,按要求回答问题。

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3.下面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实写之词,伊人在河水的那一方,他因此上下追寻。

B.《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C.“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这种表达方法加强了诗歌的感情色彩。

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动态写照。

14.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答案】13.B 14.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A.“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意思是: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描绘的是可望难即的艺术意境,是虚写。

不是实写,选项表述错误;C.“白露为霜”意思是露水变成了霜;“白露未晞”意思是露水还不曾变干;“白露未已”意思是露水还没有干;“道阻且长”意思是道路艰险而且很漫长;“道阻目跻”意思是道路艰难而且高而陡;“道阻且右”意思是道路艰难而且向右曲折。

只能说“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近。

“白露为霜”“白露未晞”“白露未已”以及“道阻且长”“道阻且跻”“道阻且右”等意思相同有误,选项表述错误;D.《蒹葭》这首诗,动静结合,描摹传神,诗中景物如蒹葭、霜露、秋水、小道、湄、涘等,都是静态描写,而歌者忽上忽下寻求伊人,伊人忽隐忽现,这是动态的描摹,如此动静结合,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中考阅读及答案解析.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中考阅读及答案解析.

《蒹葭》中考阅读及答案解析(一)2018年贵州安顺卷阅读《蒹葭》,完成9‐11题。

(7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3分)(二)、【2016·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

(5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5.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2分)译文: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3分)【】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2016年苏州市中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8题。

(5分)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埃。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6.这首诗在结构形式上的特点是。

(1分)7.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中考阅读及答案解析.(参考)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中考阅读及答案解析.(参考)

初中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蒹葭》中考阅读及答案解析.《蒹葭》中考阅读及答案解析(一)2018年贵州安顺卷阅读《蒹葭》,完成9‐11题。

(7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么样的画面?(2分)2.你怎么明白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3分)(二)、【2016·河北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5-6题。

(5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5.请解释这首诗中画线的句子。

(2分)译文:6.下列对这首诗的明白和分析,别正确的项是(3分)【】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降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受。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别可即的无望情绪。

(三)(2016年苏州市中考一模)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6-8题。

(5分)蒹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埃。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蒹葭》中考赏析题合集

《蒹葭》中考赏析题合集

《蒹葭》中考赏析题合集《蒹葭》是《诗经》中一首优美的诗歌,它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水乡画卷。

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在中考中,该诗歌也经常被用作赏析题目,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欣赏一下这些题目及答案。

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蒹葭(jiān)B.溯洄(shuò)C.从流(cóng)D.伊人(yī)答案:A解析:B项应为溯洄(sù);C项应为从流(cóng);D项应为伊人(yī)。

2、下列对诗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 “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飘逸迷人、若隐若现、姿态优雅的形象。

B. “伊人”可以理解为诗人所追求的人,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中美好的理想。

C.全诗流露出诗人对伊人的思念、追求及寻觅不得的失望、惆怅之情。

D.这首诗是诗人对《诗经》中现实主义传统的光大和发展。

答案:D解析:D项中“现实主义传统”应为“浪漫主义传统”。

二、填空题3、请默写诗中的名句“_________,白露为霜”。

这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

答案:请默写诗中的名句“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这句诗的意思是:河边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了霜。

31、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以_________起兴,写出了_________的景色,给人以清新明丽的艺术感受。

诗人抓住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特点,巧妙地将情感逐渐渗透到景物之中,做到了寓情于景、寓景于情。

答案:这首诗共三章,每章前两句以蒹葭起兴,写出了晚秋的景色,给人以清新明丽的艺术感受。

诗人抓住蒹葭和霜露的特点,巧妙地将情感逐渐渗透到景物之中,做到了寓情于景、寓景于情。

311、这首诗中表现主人公情感步步深入、由迷惘而执着抗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这首诗中表现主人公情感步步深入、由迷惘而执着抗争的句子是:溯洄从之、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9-2019)(附答案)

《蒹葭》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9-2019)(附答案)

《诗经·蒹葭》历届中考古诗词赏析题(2009-2019)(附答案)一、2009年新疆乌鲁木齐市2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兼葭《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溪。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址。

A.《蒹葭》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

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然而读者去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无边的痴情和求之不得焦灼。

B.《蒹葭》诗分三章,熔写景、抒情于一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为全诗营造了一个凄清落寞的情调。

C.《蒹葭》“兴”的特点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D.《蒹葭》大量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反复吟咏。

显得婉转缠绵,滋味隽永,充分表达了诗人执著而细腻的思想感情。

答案:21.A 考查点:此题是用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学生对这首诗的内容、中心、意境、写法、修辞等方面的理解,但设计得很巧妙,容易出错。

解题思路:《蒹葭》是一首怀念恋人的诗歌,没有写求之不得的情感,所以A是错的。

二.(2010四川省眉山市,11,3分)《蒹葭(节选)》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1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蒹葭中考考试题目及答案

蒹葭中考考试题目及答案

蒹葭中考考试题目及答案**蒹葭中考考试题目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蒹葭》这首诗出自于以下哪一部古代诗歌总集?A. 《诗经》B. 《楚辞》C. 《汉赋》D. 《唐诗三百首》答案:A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中的“苍苍”形容的是以下哪种景象?A. 天空的颜色B. 河水的颜色C. 芦苇的颜色D. 霜的颜色答案:C3.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中的“伊人”指的是?A. 诗人自己B. 诗人的朋友C. 诗人所思念的人D. 诗人的敌人答案:C4.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中的“溯洄”是什么意思?A. 顺流而下B. 逆流而上C. 沿着岸边走D. 跳入水中答案:B5. “宛在水中央”中的“宛”字的意思是?A. 好像B. 弯曲C. 旋转D. 停止答案:A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6. “蒹葭”是《诗经》中的一篇,属于《诗经》中的_________部分。

答案:国风7.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中的“溯游”与“溯洄”相对,意思是_________。

答案:顺流而下8. “蒹葭”这首诗通过描写_________,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

答案:芦苇和河流9. “白露未晞”中的“晞”字意思是_________。

答案:干10.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中的“湄”指的是_________。

答案:水边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1. 请简述《蒹葭》这首诗的主题思想。

答案:《蒹葭》这首诗通过描绘秋天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深切思念和追求。

诗中通过对芦苇、河流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营造了一种朦胧、遥远的意境,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渴望和无奈。

12. 请分析“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这两句诗在表达情感上的差异。

答案:这两句诗都表达了诗人对远方所思之人的追寻。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强调了追寻过程中的困难和漫长,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坚持追寻的决心。

而“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则描绘了一种似乎触手可及但又遥不可及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所思之人的渴望和无奈,以及追寻中的迷茫和困惑。

蒹葭赏析中考题综合

蒹葭赏析中考题综合

蒹葭一、默写,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练习1.本诗选自《诗经》,《诗经》分“风”“雅”“颂”三个部分,本诗属于。

2.诗歌抒发了一种的感情。

3.体现诗的全部旨意出来,且起到联上启下作用的诗句是“,”。

4.每章的后四句都具体写主人公执着的追求爱情,“溯洄”二字写寻找意中人逆流而上的情景,突出了,“溯游”二字写顺流而下寻找意中人的情景,突出可望而不可即,表达了主人公的心情。

5.诗中用反复吟咏的形式创造可望不可及的虚幻意境;蕴涵炽烈相识之情的句子是“”、“”、“”。

6.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又起到什么作用7.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8、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9.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抒发的感情10.请简析这首诗重章叠句的表达效果。

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11.本诗在艺术表达上注意了动静结合,试加以说明。

12.本诗的主人公是怎样一个形象13. 诗的每一章开头都写景,说说这些景物描写的作用1. 风2. 敬慕、怀念与怅惘交织3.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4. 道路迂曲回盘,坎坷难行失望、惆怅5. 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6.凄清而苍凉的秋景萧瑟凄凉的晚秋衬托人物内心的空虚惆怅之情7.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 8.苍、霜、方、长、央9. 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和相思之苦。

10.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显示了主人公的情感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举例:每章的后四句。

反复抒写道路的险阻,表达主人公执着的爱情追求。

11.诗中景物描写都是静态描写,而诗人忽上忽下地寻找伊人,伊人忽隐忽现,忽远忽近是动态描写。

12.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

关雎 蒹葭 中考题

关雎  蒹葭 中考题

《关雎》《蒹葭》中考题: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雎鸠()()窈窕()()好逑()()寤寐()()溯洄()()坻()荇菜()2、填空题。

(1)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

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共有篇,包括三部分。

(2)《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

根据不同内容的表达需要,分别采用、、的艺术手法。

(3)统领《关雎》全篇的诗句是“,”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解说不当的一项是()A.“左右毛之”的“之”指代的是“荇菜”。

B。

“寤寐求之”的“之”指代的是“窈窕淑女”。

C.“琴瑟友之”的“友”是“亲爱”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D.“钟鼓乐之”的“乐”是“快乐”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且表使动。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雌》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采用的是“兴”的手法。

B.《蒹葭》“所谓伊人”的“伊人”,与《关雌》中的“君子好逑”的“君子”,指的是同样的人。

C.《蒹葭》全诗不着一个思字、愁字,读者却可以体会到诗人那种深深的企慕和求而不得的惆怅。

D.《关雌》是《诗经》的第一首,选自《诗经·周南》。

二问答题:1、诵读这两首诗,简要说说它们各自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关雌》《蒹葭》:2、《诗经》的主要艺术表现手法有赋、比、兴等,请思考:《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运用这种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3、在《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请思考:这些景物描写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4、《关雎》和《蒹葭》两首诗歌大量运用了重章叠句的表达方式,充分表达了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请从诗中找出一处,反复朗读,并体会其作用。

5、比较《关雌》和《蒹葭》在写法上的异同。

三 2012年【安顺市】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题。

(6 分)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 葭-中考题精选

蒹 葭-中考题精选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写景,渲染了萧瑟冷落的气氛,烘托出主人公凄婉惆怅的心情。

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C.这首诗运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反复咏唱,表达了缠绵无尽的情感,委婉动人。

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答案: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是正确的,但并没有体现主人公绝望的情绪)(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此诗以男女恋爱为题材,表现的是主人公追求恋人的热烈感情。

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采用的是《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瑟的意境。

C.“溯洄从之”和“溯游从之”是通过连续匆匆的寻求行动,表现了主人公内心的焦急和痴迷。

D.选文没有直接抒情,没有叙述这位恋人对心上人如何思念,而是通过行动含蓄表现内心的情感。

答案B 解析这是"兴”的手法,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3)对下列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蒹葭》是诗经中表现“朦胧美”的名篇。

可能是写一个男子倾心于一个女性,这首诗和关雎都可以看作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没有很大的差别。

B、蒹葭中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写到主人公隔水相望,苦苦追寻,伊人仿佛就在不远处的水中陆地上,若即若离。

第二章、第三章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

C、在艺术手法上,《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

“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

蒹葭中考试题

蒹葭中考试题

蒹葭中考试题蒹葭中学将于6月份进行期末考试,为了帮助同学们充分复习并适应考试形式,特编制本套蒹葭中考试题,希望能够对同学们取得优异成绩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考试题包括语文、数学、英语三个科目,每个科目的题量、题型和难度均与蒹葭中学实际考试相符,请同学们认真对待,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以获取最佳的考试成绩。

一、语文【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从每题所给的选项中选择最佳答案填空。

1. 下列词语中,不属于成语的一组是:A. 刀刀见血B. 望洋兴叹C. 隔岸观火D. 无庸讳言2. 以下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他经过了一个艰苦卓绝的战斗。

B. 他参与了一个惊险的空中冒险活动。

C. 他听说了一个不援引的笑话。

D. 他乘坐了一艘豪华的游艇。

3. 下列成语中,意思与“一刀两断”最接近的一组是:A. 打草惊蛇B. 欲擒故纵C. 数见不鲜D. 落井下石4. 下列词语中,注音无误的一组是:A. 汉斯B. 昆子C. 皑皑D. 粤剧5.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法错误的一项是:A. 因为他不好学,所以成绩一直很差。

B. 尽管天气很热,但他坚持锻炼身体。

C. 爸爸让我把作业五点前写完。

D. 姐姐买了一条漂亮的连衣裙。

6. 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标注无误的一组是:A. 倒立B. 正规C. 民族D. 皇族7.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题的题目通常为()。

A. 多项选择题B. 判断正误题C. 口头回答题D. 开放作答题8. “行至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体现了以下哪种修养?A. 文学修养B. 艺术修养C. 人文修养D. 思想道德修养9.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他天天喝粥来充饥。

B. 我正在给作业做最后的润色。

C. 别人都说她的画非常有创意。

D. 他用力划了一下船,看见了一道惊艳的彩虹。

10. 某人对自己的行为或言语表示不满,可用以下哪种成语?A. 自相矛盾B. 志同道合C. 眉开眼笑D. 叹为观止【非选择题】(每小题10分,共70分)根据题目要求完成作文。

《蒹葭》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蒹葭》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蒹葭》中考综合复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内容:【原诗】【翻译】【作者】【主题思想】题型:【理解性默写】【选择题】【简答题】【原诗】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译文】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作者】《诗经》,原称《诗》,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叫《诗三百》。

相传孔子曾整理过这些诗并用来传授弟子,后来被尊为儒家的经典之一,称为《诗经》。

《诗经》的“六义”三大基本内容:“风”:指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谣。

“雅”:分大雅、小雅,大部分是贵族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用的乐歌及史诗。

三大表现手法:“赋”:“铺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叙事抒情)“比”:“以彼物比此物也”。

(比喻)“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引出)】【主题思想】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习题】一、理解性默写:1、成语“秋水伊人”源之《蒹葭》中的诗句:2、《诗经·蒹葭》中于浓浓的秋凉之中折射出人物淡淡的凄婉之情的句子是:二、选择题:1、对《蒹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章起两句写秋天的景象。

蒹葭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蒹葭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

蒹葭语文中考试题及答案一、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 “渔人甚异之”中的“异”字的意思是()A. 奇怪B. 异乡C. 异族D. 异兽答案:A2. “阡陌交通”中的“交通”与现代汉语的意思不同,它指的是()A. 道路交错B. 运输业C. 通信业D. 社交活动答案:A3. 根据文意,桃花源中的人与外界隔绝了多久?A. 几百年B. 几千年C. 不可考D. 几十年答案:C4. 文中“黄发垂髫”指的是()A. 老人和小孩B. 男人和女人C. 富人和穷人D. 官人和百姓答案:A5.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描绘了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

B. 渔人最终没有找到回到桃花源的路。

C. 桃花源中的人生活富足,与外界无异。

D. 桃花源的存在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的讽刺。

答案:C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6-10题。

《荷塘月色》朱自清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

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

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

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

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

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

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

中考古诗蒹葭系统复习题

中考古诗蒹葭系统复习题

三.赏析
3.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苍、霜、方、长、央。(1分,漏一字不得分)
三.赏析
4.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 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 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
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 的感染力(1 分)。
特点:1.以四言为主,节奏感强,具有整齐美。 2.双声叠词、重章叠句的运用。
作用:1.具有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之美,从听觉上 强化了音乐的旋律感。 2.具有层层推进、步步深化诗歌意境的作用, 把诗人的追求和失意表达的淋漓尽致 。
诗的主 人公是怎样 一个形象?
为自己的理想目标 而上下求索,不怕艰 难险阻,矢志不渝的 青年。
艺术分析
2.本诗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有 什么作用?
运用了兴和赋的表现手法,诗歌先起兴,后 再以赋法叙写。
作用:这样写是为了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意境,渲 染一种情绪。凄清的秋景与感伤的情绪浑然 一体,构成了凄迷恍惚、耐人寻味的艺术境 界。
结构分析
思考:《蒹葭》的结构和语言具有什么特
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
”、“
”三
类。《诗经》运用的表现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 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冷落、凄清(或 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三.赏析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执着
追求精神、以及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惆怅之情。 (意对即可)
《蒹葭》选自十五《国风》的《秦风》 , 属秦国民歌。“秦风”多言车马田猎,粗犷 质朴,而本诗却神韵缥缈,引人遐想,也是 一首优美的怀人诗作。

蒹葭中考试题及答案

蒹葭中考试题及答案

蒹葭中考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50分)1. 下列哪个是地球上最长的河流?A. 长江B. 尼罗河C. 亚马逊河D. 库鲁恩河答案:C2. 以下哪个是气体?A. 金属B. 砖块C. 煤炭D. 氧气答案:D3. 以下哪一位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兼教育家?A. 孔子B. 鲁迅C. 毛泽东D. 李白答案:A4. 著名的世界遗产“长城”位于下列哪个国家?A. 日本B. 韩国C. 中国D. 印度答案:C5. 下列哪项不属于五大洲?A. 亚洲B. 北美洲C. 南美洲D. 美洲答案:D6. 下面哪个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A. 印度尼西亚B. 菲律宾C. 日本D. 澳大利亚答案:A7. 日落时太阳的颜色是?A. 蓝色B. 白色C. 黄色D. 红色答案:D8. 以下哪种交通方式不会产生空气污染?A. 汽车B. 自行车C. 飞机D. 地铁答案:B9. 鸟类属于哪一类动物?A. 哺乳动物B. 爬行动物C. 鱼类D. 鸟类答案:D10. 下列哪个星座是一个水瓶座?A. 摩羯座B. 天秤座C. 处女座D. 双鱼座答案:D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50分)1. 地球上的最高峰是________。

答案:珠穆朗玛峰2. 中国的首都是________。

答案:北京3. 太阳是属于________系的一颗恒星。

答案:太阳系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年份是________年。

答案:1949年5. 当水温降到________摄氏度以下时,水会凝结成冰。

答案:0度6. 世界上最大的洲是________洲。

答案:亚洲7. 音速的速度约为________米/秒。

答案:3408. 长颈鹿是世界上脖子最长的________动物。

答案:陆地9. 牛顿是________世纪的著名物理学家。

答案:1710. 火车头上的大灯是用来照明________的。

答案:铁路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三个国家的国旗分别是怎样的?答案:中国国旗为红色的五星红旗,背景为红色,中间有五颗黄色五角星。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蒹葭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蒹葭

2021年中考古诗词鉴赏复习:蒹葭
阅读《蒹葭》,完成1‐3题。

(7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
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
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
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答案:(2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
答案:(2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意思对即可)
3.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3分)
答案:(3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 1。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基础自测 八下 古诗文(诗经)二首 蒹葭练习 新人教版 试题

中考语文总复习 第一部分 教材基础自测 八下 古诗文(诗经)二首 蒹葭练习 新人教版 试题

word
蒹葭
(时间:10分钟满分:10分)
一、诗歌鉴赏。

(7分)
1.(2018某某)《蒹葭》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分)
答案: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2.(2018某某)你如何理解《蒹葭》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分)
答案: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意思对即可)
3.(2018某某)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3分)
答案: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二、名句默写(3分)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5.蒹葭萋萋,。

所谓伊人,。

答案:4.在水一方 5.白露未晞在水之湄
1 / 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010·四川眉山)阅读下面一诗,回答其后问题。

蒹葭(节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其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1)简要分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分)
(2)请写出此诗押韵的汉字。

(1分)
【眉山答案】
(1)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分),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分)。

(2)苍、霜、方、长、央。

(1分,漏一字不得分)
2、(2012四川安顺)
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题。

(6 分)
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10、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 分)
11、你如何理解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2 分)
1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 (一)阅读下面古诗,按要求完成10—12 题。

(6 分)
10、(2 分)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11、(2 分)对美好爱情(恋人、意中人、幸福生活)的追求、向往或相思之苦。

(意对即可)
12、(共2 分)全诗三章,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1 分),而且还显示了主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1 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