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病理学作业
普通植物病理学习题

普通植物病理学习题一、名词解释病害三角病害循环症状层出现象初次侵染初生菌丝体次生菌丝体担孢子担子果垫刃型食道冬孢子多型现象非循回型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座分生孢子盘腐生物附属丝附着胞厚垣孢子滑刃型食道活体营养型获毒期寄生物寄生性寄生性植物寄生专化性寄主介体传播菌核菌索柯赫氏法则两游现象矛线型食道拟薄壁组织喷菌现象潜育期侵染过程生活史疏丝组织同宗配合夏孢子线虫循回期循回型关系异宗配合隐症现象原核生物越冬和越夏再次侵染真菌整体产果式植物病害植原体致病力致病性转主寄生子囊子囊孢子子囊果子实层子实体子座二、选择题1、由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称为非侵染性病害。
()可以引起非浸染性病害。
A.台风B.冰雹C.霜冻D.线虫2、真菌不经过性细胞的结合而直接由菌丝分化形成的孢子称为无性孢子,如()。
A.子囊孢子B.卵孢子C.孢囊孢子D.担子孢子3、()病害在田间的主要传播介体是刺吸式口器昆虫。
A.病毒B.寄生性种子植物C.真菌D.细菌4、寄生性种子植物是一类植物病原物,是寄生在植物体上的()。
A.植物B.真菌C.病毒D.细菌5、植物病毒是重要的植物病原,它是一类()。
A.单细胞生物B.多细胞生物C.非细胞生物D.真核生物6、可产生容纳有性孢子的子实体是()。
A.子囊壳B.分生孢子器C.分生孢子盘D.分生孢子梗7、可产生容纳无性孢子的子实体是()。
A.子囊壳B.分生孢子器C.子囊盘D.子囊座8、将植物病害分为单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是根据()。
A.初次浸染的菌量B.再次侵染的菌量C.再次侵染的次数D.病原种类9、小麦白粉病菌越冬越夏的方式是()。
A.寄生方式B.休眠体方式C.病残体方式D.病土方式10、在贮藏期,影响甘薯黑斑病发病轻重最重要因素是()。
A.甘薯的成熟度B.伤口C.病菌的数量D.13℃的窖温11、防治马铃薯病毒病最经济有效的方法是采用()。
A.高效杀菌剂B.清除田间病残体C.杀灭传毒昆虫D.无毒种苗12、油菜霜霉病的典型症状是(),根据该特点可以很容易的诊断出霜霉病。
植物病理学 作业

稻瘟病是水稻的重要病害之一,与水 稻纹枯病、水稻稻曲病、水稻病毒 病并称水稻四大病害。
一. 症状
水稻各生育期和各部位都可以发病。根据发病时
期和发病部位可以将稻瘟病分为:苗瘟、叶瘟、 叶枕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等。
叶瘟、穗颈瘟最为常见,危害较大。叶瘟严重时, 全田呈火烧状,植株矮缩,新叶难以生长,抽穗 艰难。抽穗期穗颈瘟发生严重时,导致大量白穗 或瘪粒。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
稻草和稻谷上越冬。翌年产生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到稻株 上,萌发侵入寄主向邻近细胞扩展发病,形成中心病株。 病部形成的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播种带菌 种子可引起苗瘟。适温高湿,有雨、雾、露存在条件下有 利于发病。菌丝生长温限8-37℃,最适温度26-28℃。孢 子形成温限10-35℃,以25-28℃最适,相对湿度90%以上。 孢子萌发需有水存在并持续6-8小时。适宜温度才能形成 附着胞并产生侵入丝,穿透稻株表皮,在细胞间蔓延摄取 养分。 阴雨连绵,日照不足或时晴时雨,或早晚有云雾 或结露条件,病情扩展迅速。品种抗性因地区、季节、种 植年限和生理小种不同而异。籼型品种一般优于粳型品种。 同一品种在不同生育期抗性表现也不同,秧苗4叶期、分 蘖期和抽穗期易感病,圆秆期发病轻,同一器官或组织在 组织幼嫩期发病重。穗期以始穗时抗病性弱。偏施过施氮 肥有利发病。放水早或长期深灌根系发育差,抗病力弱发 病重。
稻瘟病病害循环示意图
四.发病因素
1. 品种抗性
⑴ 籼稻较粳稻抗病,籼稻抗扩展,粳稻抗侵入。 ⑵ 苗期、分蘖盛期、抽穗初期易感病。
2. 气候因素
(1)气温在20-30℃,田间湿度在90%以上,稻株 表面有一层水膜达6-10小时,稻瘟病就易发生 (2)低温、多雨和日照不足,病害发生重。3. 栽培管理来自2.减少或控制初侵染源
植物病理学课后习题

第一章单元习题一、名词解释1、植物病害:植物病害是在生物因子或非生物因子持续刺激下,植物的正常生理和生物化学功能受到干扰和破坏,生长发育异常,从而表现出各种不同症状的现象。
2、病因: 引起植物生病的原因很多,既有不适宜的环境因素,包括各种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又有生物因素,包括外来生物的因素和植物自身的因素;还有环境与生物相互配合的因素,包括病原生物与环境条件的配合,环境因素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的配合,以及环境、病原物和植物三者的相互作用等。
3、症状: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4、病状:是植物受病原物侵害或不良环境因素影响后在外表所出现的不正常状态;5、病征: 指在病状表面,尤其是病斑部分的表面着生或出现的病原生物的子实体。
例如真菌的菌核、菌丝体、细菌的菌脓、线虫的虫体、寄生性植物等。
6、非侵染性病害: 没有病原生物参与,只是由于植物自身的原因或外界不良环境条件引起的病害,这类病害在植株间不会传染,因此称为非侵染性病害或非传染性病害。
7、侵染性病害: 由病原生物因素造成的病害,称为侵染性病害,因为病原生物能够在植株间传染,因而又称为传染性病害;8、综合症:一种病害同一植株上可先后或同时出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症状。
9、并发症: 同一植物在受到两种或几种病原物复合侵染时,同时出现两种不同的症状,甚至出现不同于原有两种病菌单独引起的另一种症状。
10、隐症现象: 隐症现象:病原物侵染寄主后,病植物的症状在特定条件下(通常是高温),可以逐渐减退直至暂时消失而“复原”的现象。
二、填空题1、植物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引起,非侵性病害由由外界不良环境因子引起。
2、引起植物侵染性病害的病原物有真菌、细菌、病毒、寄生植物、线虫、原生动物、。
3、植物病害的病状类型有变色、坏死、腐烂、和畸形。
4、植物病害的病征类型有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和脓状物。
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理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 植物病理学主要研究的是:A. 植物的生长发育B. 植物的遗传变异C. 植物的病害及其防治D. 植物的生态分布答案:C2.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主要包括: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包括以下哪个阶段?A. 侵入B. 潜伏C. 扩展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4. 植物病害的防治方法不包括:A. 物理防治B. 化学防治C. 农业防治D. 基因工程答案:D5. 植物病害的诊断主要依靠:A. 肉眼观察B. 显微镜观察C. 分子生物学检测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6. 植物病害的流行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A. 病原物B. 寄主植物C. 环境条件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7. 植物病害的防治策略中,以下哪项不是预防措施?A. 选择抗病品种B. 轮作C. 喷洒农药D. 土壤消毒答案:C8. 植物病害的诊断中,以下哪个不是病害症状?A. 变色B. 坏死C. 畸形D. 落叶答案:D9.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中,以下哪个不是真菌?A. 灰霉病菌B. 霜霉病菌C. 根瘤菌D. 锈病菌答案:C10. 植物病害的防治中,以下哪个不是化学防治方法?A. 喷洒杀菌剂B. 使用生物农药C. 喷洒杀虫剂D. 使用抗生素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5分,共20分)1.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包括以下哪些?A. 细菌B. 真菌C. 病毒D. 线虫答案:ABCD2. 植物病害的防治措施包括以下哪些?A. 选择抗病品种B. 喷洒农药C. 轮作D. 土壤消毒答案:ABCD3. 植物病害的诊断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肉眼观察B. 显微镜观察C. 分子生物学检测D. 化学检测答案:ABCD4. 植物病害的流行因素包括以下哪些?A. 病原物的变异B. 寄主植物的抗性C. 环境条件的变化D. 人为干预答案:ABCD三、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植物病害的病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______。
植物病理学习题和答案1

---------------------------------------------------------------最新资料推荐------------------------------------------------------植物病理学习题和答案1----------------------- Page 1----------------------- 《园艺植物病理学》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症状:植物生病后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的状态。
2、致病性:是指病原物对寄主植物的致病和破坏能力。
3、无隔菌丝:菌丝体有分枝、无隔膜、为单细胞。
4、无性繁殖:是否经过性器和性细胞的结合,直接从营养体上产生孢子。
5、游动孢子囊:菌丝顶端形成囊状结构,其内产生游动孢子。
6、分生孢子:菌丝分化具有一定形状的分生孢子梗,其顶端形成外生的孢子。
7、子囊果:着生子囊和子囊孢子的结构体。
8、质粒:在有些细菌中,独立于核质之外呈环状结构的遗传因子。
9、多分体病毒:病毒内几种大小或形状不同的粒体所组成,只有当这几种粒体同1 / 26时存在时才能表现该病毒的全部性状。
10、全寄生性种子植物:无叶片或叶片退化或鳞生化,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它们完全依靠从寄主植物上吸取营养。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 1 分,共 10 分) 1、病征:植物感病后,由病原物在病部构成的特征。
2、寄生性:指一种生物依附于其他生物而生存的能力。
3、菌核:由菌丝紧密交织而成的一种较坚硬的颗粒装物。
4、有性生殖:是通过性细胞或性器官结合而进行的一种繁殖方式。
5、卵孢子:由两个异型配子囊(藏卵器和雄器)结合而形成的有性孢子。
6、转主寄生:病原菌需要寄生两种不同植物上,才能完成其生活史的现象。
7、荚膜:细菌细胞外比较厚而稳定的粘质层。
8、交互保护作用:先侵染植物的病毒可以保护植物不受另一种病毒的侵染。
9、稀释限点:把病株组织的榨取液稀释,超过一定限度时便失去侵染力,这个---------------------------------------------------------------最新资料推荐------------------------------------------------------ 稀释限度即为稀释限点。
普通植物病理学题库(试题87道含答案)

普通植物病理学题库(试题87道含答案)1.凡局部地区发生的危险性大,能随植物极其产品传播的,病、虫、杂草,应定为植物检疫对象。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2.柯赫氏法则又称柯赫氏假设,通常是用来确定侵染性病害病原物的操作程序。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3.局部地区发生植物检疫对象的,应划为疫区,以防止植物检疫对象外出。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4.侵染性病害的一般特征是无病征、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无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5.非侵染性病害的一般特征是有或无病征、点片发生,有中心病株、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6.实验室诊断是田间诊断的重要补充和验证,对一些疑难病害或新发生的病害必须进行实验室的检测和鉴定。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7.单循环病害的流行程度不取决于初侵染期间的气象条件,不需利用气象因素预测。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8.根据病害的症状特点、所处场所和环境条件,经过详细调查、检验和综合分析,最后对植物的发病原因做出准确判断和鉴定的过程便是植物病害诊断。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9.经济阈值:是指应该采取防治措施时的发病数量,此时防治可防止发病数量超过经济损害水平,防治费用不高于因病害减轻所获得的收益。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0.病情指数是全面考虑发病率与严重度的综合指标,用以下公式计算:病情指数=普遍率×严重度。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1.依据病害的流行规律,利用经验的或系统模拟的方法估计一定时限之后病害的流行状况,称为预测。
由权威机构发布预测结果,称为预报。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2.植物病害流行指一种病害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在植物群体中普遍而严重发生,对农业生产造成很大的损失。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A13.物理抗病性因素是指生理的和生物化学的因素,化学抗病性因素是指形态的、机能的和组织结构的抗病因素。
植物病理学_在线作业100分(A-D)

植物病理学_在线作业_A一单项选择题1. 植物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受到生物因子或(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使正常的新陈代谢过程受到干扰或破坏,导致植株生长偏离正常轨迹,最终影响到植物的繁衍和生息等称为植物病害。
()(5.0 分)a 正确b 错误2. 寄生物的寄生程度决定了其引致病害的严重度,由弱寄生菌引起的病害对植物的损害程度也较小。
()(5.0 分)a 正确b 错误3. 各种病原物侵入寄主的方式各有不同,其中植物病毒都是从各种方式造成的微伤或者接头直接注入而被动的侵入。
()(5.0 分)a 正确b 错误4. 病原物接种体的传播方式多样,主要有气流传播、雨水传播、生物介体、土壤及肥料传播、人为因素传播等。
一种病害只能靠一种方式传播,因而可根据其传播方式定义为气传病害、水传病害等。
()(5.0 分)a 正确b 错误5. 下列哪类真菌具有孢子多型现象?()(5.0 分)a 白粉菌b 炭疽菌c 锈菌d 霜霉菌6. 下列哪类真菌不是活体寄生菌?()(5.0 分)a 白粉菌b 锈菌c 立枯丝核菌d 霜霉菌7. 如果一种菌物的生活史中包括有性和无性两个阶段,按有性阶段所起的名称是合法的。
()(5.0 分)a 正确b 错误8. 卵菌纲水霉目真菌孢子囊有层出现象,即新孢子囊从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面或从成熟孢子囊基部的孢囊梗侧面长出。
游动孢子有两游现象。
()(5.0 分)a 正确b 错误9. ()病害通过喷菌现象可进行简易鉴别。
(5.0 分)a 真菌b 病毒c 线虫d 细菌10. 蠕传病毒属的传播介体为()。
(5.0 分)a 叶蝉b 飞虱c 蚜虫d 线虫11. 烟草花叶病毒常简称()。
(5.0 分)a TMVb CMVc PVYd SBMV12. 植物病原细菌侵入植物后,在薄壁组织的细胞间繁殖,分泌果胶酶,溶解细胞壁中的中胶层,造成细胞内物质外渗,产生()症状。
(5.0 分)a 坏死b 腐烂c 萎蔫d 变色13. 解剖特征为吸根中的导管和筛管分别与寄主植物的导管和筛管相连的寄生性植物的寄生方式为()。
普通植物病理学习题集

普通植物病理学习题集1. 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2. 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3. 植物病害的病原有那些?4. 如何理解寄生性、致病性、抗病性的概念?5. 植物病害的类型有几种?各有什么特点?6. 植物病理学是如何诞生的?7. 爱尔兰饥谨、孟加拉灾荒的原因及后果如何?1. 植物病害的定义是什么?植物在自然界里的生长与发育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与威胁。
任何影响植物健康地生长发育的因素都有可能影响它的产量与质量,从而影响人类对它的利用价值。
不适宜的土壤结构、养分状况、水分供应、微生物区系等,不良的大气物理环境和化学环境,各种有害生物的侵袭与破坏等等,都可能导致植物不能正常的生长与发育,严重时可导致死亡。
植物因受到不良条件或有害生物的影响超过它的忍耐限度而不能保持平衡时,植物的局部或整体的生理活动或生长发育就出现异常状态,这种表现异常的植物我们称之为植物病害。
起植物发生病害的这些因素,统称为病原。
2.植物病害的症状分哪些类型?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异常状态。
常见的病害症状有很多种,变化很多归纳起来只有5类,即变色、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
1)变色(discoluration) 病植物的色泽发生改变。
大多出现在病害症状的初期,尤其是病毒病中最为常见。
整个叶片或者叶片的一部分均匀地变色,主要表现为褪绿和黄化(yellowing)。
褪绿是由于叶绿素的减少而使叶片表现为浅绿色。
当叶绿素的量减少到一定程度就表现为黄化。
另一种形式是叶片不是均匀地变色,如常见的花叶(mosaic)是由于形状不规则的深绿、浅绿、黄绿或黄色部分相间而形成不规则的杂色,不同变色部分的轮廓是很清楚的。
有时变色部分的轮廓不很清楚,这种症状就称作斑驳(mottle)。
斑驳症状在果实上也是常见的。
此外,田间还偶尔发现叶片不形成叶绿素的白化苗,这多半是遗传性的。
2)坏死(necrosis) 坏死是细胞和组织的死亡,因受害部位不同而表现各种症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曾经作业一、以烧土火丝菌为例,说明子囊菌有性生殖的过程。
答:有性生殖开始时,部分菌丝体的分枝分别形成多核、较小的雄器和较大的产囊体。
当雄器与产囊体上的受精丝接触后,在接触点形成一个孔口,雄器中的许多细胞核就通过受精丝进入产囊体,与其中的细胞核配对形成成对的双核。
随后从产囊体上形成若干产囊丝。
产囊丝还可以分枝。
产囊丝和它的分枝顶端细胞有一对核,一个来自雄器,一个来自产囊体。
产囊丝发育形成子囊。
产囊丝的顶端细胞,先弯曲成钩状体,称作产囊丝钩。
产囊丝钩中的双核并裂后形成两个隔膜,分隔为3个细胞,顶端和基部细胞都是单核的中间双核的细胞称作子囊母细胞。
子囊母细胞中的双核进行核配成为一个二倍体细胞核。
子囊母细胞伸长,其中二倍体的细胞核进行减数分裂形成4个单倍体细胞核,每个单倍体核又各自进行一次有丝分裂,最后形成8个单倍体细胞核。
这些细胞核和它们周围的细胞质形成8个子囊孢子。
在子囊母细----胞发育过程中,产囊丝钩顶部的单核细胞可以向下弯曲与基部的单核细胞融合形成双核细胞,并继续生长形成一个新的产囊丝钩,再次形成子囊母细胞并发育成子囊。
这一过程可以重复多次,结果形成成丛的子囊。
从雄器与产囊体的细胞核配对开始到双核在子囊母细胞中核配,是子囊菌的双核阶段;子囊母细胞中的双核核配到减数分裂之前,是子囊菌的二倍体阶段。
子囊菌在核配后紧接着就进行减数分裂,因此它的二倍体阶段很短。
二、子囊菌子囊壁的类型分为哪几种,子囊孢子是如何从子囊中释放的?答:子囊壁的类型有单囊壁、双囊壁、原壁子囊壁。
在子囊成熟后子囊壁大多仍然完好,少数子囊菌的子囊壁消解。
有些子囊的顶部是封闭的,无孔口,子囊孢子释放时,子囊壁消解或破裂;有的顶部有孔口、狭缝或囊盖,子囊孢子通过子囊顶部的孔口或狭缝释放。
三、什么是子囊果,子囊果的类型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答:子囊大多产生在由菌丝形成的包被内,形成具有一定形状的子实体,称子囊果。
1.闭囊壳特点:子囊果包被是完全封闭的,无固定的孔口,子囊有规律的排列。
2.子囊壳特点:子囊果的包被有固定的孔口,子囊无规律的排列。
3.子囊盘特点:子囊果呈盘状。
4.子囊座特点:子囊产生在子座组织内,子囊周围不另外形成真正的子囊果壁。
四、子囊菌亚门的分纲依据有哪些?分为几个纲?各纲有何特点。
答:根据子囊果的有无、子囊果的类型、子囊壁的特点和子囊排列方式等将子囊菌亚门分为6个纲。
各纲及其特征:(1)、半子囊菌纲(Hemiascomycetes):无子囊果,子囊裸生。
(2)、不整囊菌纲(Plectomycetes):子囊果是闭囊壳,子囊无规律地散生在闭囊壳内,子囊孢子成熟后子囊壁消解。
(3)、核菌纲(Pyrenomycetes):子囊生在有孔口的子囊壳内,或有规律地排列在无孔口的闭囊壳基部形成子实层。
(4)、腔菌纲(Loculoa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座,子囊是双囊壁的。
(5)、盘菌纲(Disc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盘。
(6)、虫囊菌纲(Laboulbeniomycetes):子囊果是子囊壳,营养体简单,大多为无隔菌丝体,不产生无性孢子,均为节肢动物的寄生菌。
五、简述子囊菌亚门中重要10个属的形态特征及所致重要植物病害1种。
答:1.布氏白粉菌属(Blumeria):闭囊壳上的附属丝不发达,呈短菌丝状,闭囊壳内含多个子囊;分生孢子梗基部膨大成近球形。
如:禾布氏白粉菌引起禾本科植物白粉病。
2.叉丝单囊壳属(Podosphaera):闭囊壳内产生1个子囊;附属丝刚直,顶端为一次或数次整齐的二叉分枝。
如:苹果白粉病菌引起苹果白粉病。
3.叉丝壳属(Microsphaera):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附属丝顶端有数回叉状分枝。
如:山田叉丝壳为害核桃。
4.赤霉属(Gibberella):子囊壳单生或群生于子座上,子囊壳壁蓝色或紫色;子囊孢子有2~3个隔膜,梭形,无色。
如:玉蜀黍赤霉引起大、小麦及玉米等多种禾本科植物赤霉病。
5.球座菌属(Guignardia):子囊顶壁厚。
子囊孢子椭圆形或梭形,单细胞,无色。
如:葡萄球座菌引起葡萄黑腐病。
6.球腔菌属(Mycosphaerella):子囊座着生在寄主叶片表皮层下。
子囊初期束生,后平行排列,子囊孢子椭圆形,无色,双细胞,大小相等。
如:瓜类球腔菌为害瓜类的叶片、茎蔓和果实,引起蔓枯病。
7.单丝壳属(Sphaerotheca):闭囊壳内产生1个子囊;附属丝菌丝状。
如:单丝壳引起瓜类、豆类等多种植物白粉病。
8.球针壳属(Phyllactinia):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附属丝刚直,长针状,基部球形膨大。
如:榛球针壳引起桑、梨、柿、核桃等80多种植物白粉病。
9.钩丝壳属(Uncinula):闭囊壳内有多个子囊;附属丝顶段卷曲呈钩状或螺旋状。
如:葡萄钩丝壳为害葡萄。
10.长喙壳属(Ceratocystis):子囊壳有长颈,子囊壁早期溶解,没有侧丝。
如:甘薯长喙壳引起甘薯黑斑病。
植物病害: 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的状态.症状:是植物受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因素的侵扰后,内部的生理活动和外观的生长发育所显示的某种特征性的异常状态。
病状:在病部所看到的状态。
病征:是指在病部出现的病原物的个体或群体。
真菌:是具有细胞核、能产孢而无叶绿素的生物。
它们一般都能进行有性或无性繁殖,并常有分枝的丝状营养体,典型的有几丁质或纤维素的细胞壁。
菌丝变态:真菌在对不同外界环境条件的长期适应过程中,产生各种类型的菌丝变态。
(有吸器,附着胞,附着枝,假根,菌环和菌网)同宗配合:有些真菌单个菌株就可以完成有性生殖称为同宗配合。
异宗配合:是指单个菌株不能完成有性生殖,需要两个性亲和菌株共同生长在一起才能完成有性生殖的现象。
二.简答题:1、植物病害病状、病症类型有哪些?答:病状类型:变色、坏死、腐烂、萎蔫、畸形。
病症类型:霉状物、粉状物、锈状物、粒状物、脓状物。
2、病害三角包括哪方面的内容,分析病害三角对我们有何帮助?答:病害三角:病原生物、寄生植物、一定的环境条件。
帮助:分析病因、侵染过程和流行,以及制定防治对策。
3、植物病害症状对病害诊断有何作用?答:掌握大量的病害症状表现,尤其是综合症和并发症的变化以后,就比较容易对某些病害样本做出初步的诊断,很快就能确定它属哪一类病害,它的主要特征在哪里,以及病因是什么等。
4、植物病原真菌菌丝体变态类型有哪些?各有何功能?答:植物病原真菌菌丝体变态类型:吸器、附着胞、附着枝、假根、菌环和菌网。
功能:吸器:吸收营养,附着胞:粘着物质,以粘着在寄主表面,形成侵入丝,更有利于其侵入。
附着枝:附着或吸收养分。
假根:伸入基质内吸取养分并固着菌体。
菌环和菌网:扑捉小动物获以取养料。
5、什么是准性生殖?准性生殖的步骤?答:准性生殖是指异核体真菌菌丝细胞中两个遗传物质不同的细胞核可以结合成杂合二倍体的细胞核,这种二倍体细胞核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可以发生染色体交换和单倍体化,最后形成遗传物质重组的单倍体的过程。
步骤:1形成异核体2形成杂合二倍体3有丝分裂交换与单倍体化。
6、什么是真菌的无性繁殖、有性生殖?各产生哪些无性孢子及有性孢子?答:真菌的无性繁殖是指真菌不经过两性细胞的配合和减数分裂,营养体直接以断裂、裂殖、芽殖和割裂的方式产生后代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真菌无性繁殖产生的无性孢子:游动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和厚垣孢子。
真菌的有性生殖是指真菌通过细胞核结合和减数分裂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真菌有性繁殖产生的有性孢子:休眠孢子囊,卵孢子,接合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
1.1.名词解释:整体产果:指少数低等真菌在进行繁殖时,整个营养体转变为繁殖体。
分体产果:真菌在进行繁殖时营养体的一部分转变为繁殖体。
层出现象:指新孢子囊从释放过游动孢子的空孢子囊里面长出来或从成熟孢子梗侧面长出。
双游现象:在有些种中,最初形成的游动孢为梨形,顶生双鞭毛。
游动孢子休停后,萌发形成肾形游动孢子,侧生双鞭毛。
出项此两种不同类型游动孢子的现象称为双游现象。
2.简述鞭毛菌亚门真菌的分纲依据,鞭毛菌亚门分为哪几个纲?各有何特点?答:分纲依据主要是游动孢子上鞭毛的数目、类型及着生位置等;根肿菌纲(Plasmodiophoromycetes):游动孢子前端有两根长短不等的尾鞭。
壶菌纲(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后端有一根茸鞭。
丝壶菌纲(Hyphochytridiomycetes):游动孢子前端有一根茸鞭。
卵菌纲(Oomycetes):游动孢子有一根尾茸鞭。
3.分别从根肿菌纲、壶菌纲、卵菌纲选择10个重要属,写出其拉丁文,描述其形态特征,写出其分类地位及其所致重要植物病害1种有以上。
答:(1).根肿菌属(Plasmodiophora):休眠孢子游离分散在寄主细胞内,不相互结合形成休眠孢子团。
萌发时释放1个前生两根长短不等的双鞭毛游动孢子。
细胞内专性寄生。
引起寄主细胞膨大或组织增生形成肿瘤。
引起病害如:芸薹根肿菌(P. brassicae)引起十字花科根肿病。
(2).粉痂菌属(Spongospora):休眠孢子聚集成休眠孢子堆,休眠孢子堆为中间和表面有空隙、似海绵状的球状体。
休眠孢子球形或多角形,黄色至黄绿色,壁光滑。
寄生高等植物,引起疮痂症状。
(3).节壶菌属(Physoderma):营养体细胞多呈管状,有隔或无隔,外寄生阶段的假根少而粗短。
无性繁殖产生外生游动孢子囊,聚集成稀疏的褐粉状。
内寄生的经配子交配后产生休眠孢子,黄褐色近圆形,萌发时转变为邮囊盖的孢子囊,释放出多个游动孢子。
侵染高等植物,病斑略隆起,但不引起细胞过度增生。
(4).油壶菌属(Olpidium):游动孢子囊呈球形至椭圆形,壁平滑,萌发时形成出管,游动孢子从出管顶部的孔口释放。
休眠孢子囊壁厚,萌发时亦释放游动孢子。
引起病害如:芸薹油壶菌(O.brassicae)引起十字花科植物幼苗猝倒病及番茄、烟草、亚麻等根部病害,并可传播烟草坏死病毒等多种植物病毒。
三叶草油壶菌(O.trifolii)引致三叶草叶柄、茎的扭曲、肿大及叶瘤。
(5).绵霉属(Achlya):营养体为发达无隔菌丝体,游动孢子囊圆筒形,菌丝顶端着生,具两游现象、层出现象,大多腐生于土壤或水中,少数为高等植物弱及寄生菌。
引起病害如:稻绵霉(A. oryzae)危害水稻秧苗引起绵腐病。
受害种子不能萌发或幼苗根部腐烂。
(6).水霉属(Saprolegnia):为发达、多分枝的无隔菌丝体。
孢子囊圆筒形,产生在菌丝顶端。
游动孢子有双游现象,孢子囊具层出现象。
卵孢子在藏卵器内,有多个。
引起病害如a.异孢水霉(S. anisospora)侵染衰弱的水稻秧苗引起烂秧。
b.串囊水霉(S. monilifera)为害稻苗根部引起根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