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攻击行为原因及对策

合集下载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策略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及应对策略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仅仅会影响到他们道德行为的发展,而且任其攻击性行为不断升级,并延续到青少年时期, 幼儿就容易产生攻击性人格,造成其今后人际关系的紧张和社交的困难,有时甚至还可能会演化为犯罪行为.正由于如此,一般人们都认为,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应该有效地限制和制止.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对幼儿教育,以及对幼儿自身的开展也有一定的积极意义.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攻击性行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它在客观上可以防止不满情绪在幼儿心中过多地积聚;还击型的攻击性行为,客观上起到教育主动攻击者的作用.我们不应让主动攻击者从攻击中得到任何“好处〞,否那么就是对他们攻击性行为的豉励.当然,这里需要特别指由的是:我们并不是豉励孩子们去“以牙还牙〞,“以怨报怨〞,由于这样做也会助长幼儿的暴力倾向,且这也不是对付被攻击的最正确或者是唯一的方式.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一〕未发生攻击性行为之前1家庭方面首先家长要熟悉到他们的教育方式和方法直接影响着孩子是否健康地步入社会;其次,要做孩子的知心朋友,而不是领导者.注意倾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到底需要什么,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例如:强强的妈妈对教养孩子真的有一套.首先,她自己的一言一行为强强作了好的典范,孩子犯了错,她从不姑且养息或者严厉指责,而是和颜悦色地与强强讲道理,和孩子一起分析问题所在,这样不仅树立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也预防了强强攻击性行为的产生.2幼儿园方面:教师应以一颗慈祥的心善待幼儿的缺点和错误,用亲近和信任来沟通与幼儿的情感关系,使幼儿在充满民主、平等、师爱的和谐环境中学习、生活;同时不断诱导幼儿与同伴、老师友好相处,在幼儿稚嫩的心灵中播下文明的种子.例如:吴杰以前是一个典型的具有攻击倾向的幼儿,赵老师细心观察他一段时间后,针对他的特点,采取了以下措施:尽量不在同伴面前损害他的自尊心,而是注意挖掘他的“闪光点〞,有意识地树立他在集体中的威信,让同伴真正亲近他,接纳他.如当他带来一件新奇的玩具时,赵老师就专门请他介绍、演示玩法,并指导同伴玩;当他从家里带来图书时,赵老师就立即放在书架上,通过种种方法,使他在和谐友好的气氛中释放焦虑的情绪,感受到集体生活的快乐.3幼儿自身方面家长和教师要教给幼儿正确表达需求和感受的方法,丰富其人际冲突解决策略,特别是教师可以在教学活动中创造性地运用“角色表演〞,旨在让幼儿亲身感受体验别人的痛苦和不开心,学会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来解决问题.如果孩子在一天中犯错次数有所减少,或能偶尔用其他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家长和教师就立即给予肯定、豉励, 逐步引导幼儿学会正确表达情绪情感.与此同时,家长和教师可以设法引起幼儿对各种活动的兴趣.并通过游戏和交谈满足他渴望被关心的心理需求,另外,还可采用“角色扮演〞游戏,让他扮演父亲、母亲、老师及挨打的幼儿,在扮演中体验角色,宣泄情绪,表达愿望.4社会方面:家长要指导幼儿正确地看电视.首先,家长要为孩子选择节目内容,要让孩子多看一些知识性、趣味性的节目,对于孩子爱看的卡通片,家长也要注意其质量,由于目前一些进口卡通片也充满着暴力等内容.其次,家长要抽由时间陪着孩子看电视,与孩子一起讨论电视节目中暴露的问题,引导他们分清是非、善恶、美丑,让他们知道应该哪些行为, 哪些行为不该模仿,家长千万不要把孩子扔在电视机前就不管不问,孩子分辨是非水平较差,他们会把电视上的暴力行为当作勇敢的行为而加以模仿,最后,家长还要为孩子提供一些儿童书籍、乐器及其他儿童娱乐用品,减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并且儿童书籍可以净化幼儿的心灵,起到电视不可比较的作用. 〔二〕发生攻击性行为之后1、家庭方面: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家长固然不能放纵,但也不能操之过急体罚他们,要耐心并明确地向他指由错误,而不要含模糊糊地批评,孩子年龄小,还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因此采用冷处理,即一段时间不理他也不一定有利于幼儿的改变,反而会给孩子造成情感伤害.两个小朋友在乐乐家玩开汽车的游戏. 聪聪开着“汽车〞把“乐乐〞的汽车撞翻了.乐乐马上大声对聪聪说:“不准撞我的汽车! "聪聪没有反响,他再次发动“袭击〞,还笑眯眯地招呼壮壮一起去撞.于是,聪聪和壮壮一起去撞乐乐的汽车.乐乐看到自己心爱的“汽车〞被撞翻在地,气愤地拽过壮壮的胳膊,闭着眼睛就咬.这时妈妈恰巧过来,看到这一情景,便大声阻止道:“乐乐,你在干什么?〞乐乐听见后就松开壮壮,低下了头.妈妈生气地指着壮壮胳膊上的小牙印,训斥乐乐:“你看看,你看看你把人家咬的!〞几秒钟的沉默后,妈妈接着说:“你怎么能咬人呢?" ,又过了一会儿,妈妈又指着壮壮的伤痕对乐乐说:“你看看,你都把壮壮咬生血了.他爸爸妈妈看见了多心疼啊!你想想,要是你被别的小朋友咬成这样,爸爸妈妈也会很心疼的呀!〞乐乐绞着手,不说话.妈妈又要求说:“快向壮壮抱歉,说‘对不起‘.否那么我要不理你了,以后壮壮也不跟你玩了!〞乐乐停顿了几分钟后才抬起头对壮壮说:“对不起.〞壮壮答复说:“没关系.〞妈妈看到自己的要求被执行了,就温和地对乐乐说:“以后再也不许咬人了, 听见了吗?〞乐乐点点头.“好了,去玩吧!〞2幼儿园方面:教师对幼儿一贯正确的行为不能熟视无睹,对幼儿少有的进步更不能忽略不计,特别对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的点滴进步更要及时肯定,甚至略有夸大的表扬豉励,当然在运用奖惩方法和时间上一定要把握分寸、掌握火候.惩罚要做到不要让孩子对老师具有恐惧心理,奖惩也不能使孩子产生莫种自傲感.还可以把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置身于无攻击性行为的楷模中,能减少其攻击行为的发生率.李林对班里的小朋友频频发起攻击,一上午就认准了同组的男孩张晓伟,打了他五次,嘴里还反复念叨:“你是个坏蛋,讨厌鬼,我打死你……〞,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教师把他单叫到了身边让他单独玩玩具,结果他象发疯一样大喊大叫,乘老师不注意还跑去攻击告状的小朋友.后来老师吸取了这次的教训,平静地分析他打人的缘由.老师知道李林特别喜欢玩飞行棋,于是让他和小朋友经常玩这样的游戏,让李林提升遵守规那么的自觉性.以往他在班里和其他幼儿做规那么游戏时,经常破坏规那么,谁要求他遵守规那么,他就打谁.有意识让他做规那么游戏,如他遵守规那么,就奖他多玩一次,并让他看最爱看的动画片10分钟.经过一段练习后,李林能够自觉遵守规那么,减少犯规次数,直至完全自觉地遵守规那么.3社会方面:作为一个社会公民,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时时、事事、处处标准自己的言行和举止,并为孩子提供一些有利于身心健康开展的娱乐场所,果断取缔那些对孩子开展有害的电游室、录象厅等.家长和教师应选择有教育意义的、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和接受水平的电视节目给幼儿收看,并通过正确引导,让幼儿分辨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幼儿园经常动手打打人的孩子教育措施

幼儿园经常动手打打人的孩子教育措施

幼儿园经常动手打打人的孩子教育措施对于幼儿园经常动手打人的孩子,需要采取一系列综合的教育措施来帮助他们改正行为。

以下是一些建议:1.了解背后的原因:首先要深入了解孩子打人的原因,这可能与他们的家庭环境、情绪处理能力、社交技能等因素有关。

只有了解了问题的根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措施。

2.增强孩子的情绪管理能力:许多孩子打人是因为无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情绪。

因此,需要帮助孩子学会识别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通过引导他们用语言来表达情感,而不是通过暴力行为来发泄。

3.培养孩子的同理心:教育孩子学会关心他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情境模拟等方式,让孩子体验到被打的痛苦,从而培养他们的同理心。

4.设定明确的规则和后果:与孩子一起制定明确的规则,并告知他们如果违反规则会有什么后果。

这可以帮助孩子明确自己的行为界限,并学会承担自己的行为后果。

5.提供正面的激励和支持:对于孩子表现出的积极行为,要及时给予肯定和奖励。

这可以强化他们的良好行为,并激励他们继续保持。

6.与家长合作:与孩子的家长保持密切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行为问题,并协商制定一致的教育策略。

家长的参与和支持对于帮助孩子改正打人行为至关重要。

7.寻求专业帮助:如果孩子的打人行为持续不改或者情况严重,可以考虑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教育专家的帮助,以提供更专业的指导和支持。

总之,对于幼儿园经常动手打人的孩子,需要采取综合的教育措施来帮助他们改正行为。

这包括了解背后的原因、增强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同理心、设定明确的规则和后果、提供正面的激励和支持、与家长合作以及寻求专业帮助等方面。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教育策略论文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教育策略论文

浅析幼⼉攻击性⾏为产⽣的原因及教育策略论⽂浅析幼⼉攻击性⾏为产⽣的原因及教育策略论⽂ 在各领域中,⼤家总少不了接触论⽂吧,论⽂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毕业论⽂、学位论⽂、科技论⽂、成果论⽂等。

还是对论⽂⼀筹莫展吗?以下是⼩编帮⼤家整理的浅析幼⼉攻击性⾏为产⽣的原因及教育策略论⽂,供⼤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浅析幼⼉攻击性⾏为产⽣的原因及教育策略论⽂篇1 我国学者研究认为,学龄前⼉童攻击性⾏为出现的⽐例⼤约是11.0696%。

这已成为家长与教师都⾮常重视的⼀种现象,⼴⼤教育研究者也针对幼⼉的攻击性⾏为提出各种预防与矫正的⽅法,以期杜绝或者减少幼⼉的攻击性⾏为,为幼⼉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幼⼉攻击性⾏为的内涵 幼⼉的攻击性⾏为主要是指幼⼉因需求得不到满⾜或利益受到损害时所产⽣的对他⼈⾝体、语⾔以及其他⽅⾯的攻击⾏为。

Hartup(1974)将幼⼉攻击性⾏为的典型表现分为⼯具性攻击和敌意性攻击。

⼯具性攻击,是指向物的攻击;敌意性攻击,是指向⼈的攻击;国内学者将幼⼉的攻击性⾏为主要分为⾝体攻击、⾔语攻击、间接攻击和胁迫⾏为。

攻击性⾏为在幼⼉2岁时便出现,3-5岁是发展⾼峰期,之后逐渐减弱。

⼆、幼⼉攻击性⾏为产⽣的原因 (⼀)⽣物遗传因素 1.脑神经发展的影响。

研究表明,⼤脑⽪层神经联系并未完全搭建及⼩脑发展迟缓造成的神经传感阻滞,可能造成幼⼉感觉神经发展滞后,导致幼⼉体验愉悦、安全感等能⼒未得到完全发展⽽产⽣攻击性⾏为。

⼤脑左右半球的功能与协作能⼒也密切影响攻击性⾏为的产⽣。

研究表明,经常有攻击性⾏为的幼⼉,左右脑发展均衡度低于普通幼⼉,并显⽰出左脑抗⼲扰能⼒弱、右脑认知能⼒弱的特点。

抗⼲扰能⼒弱的幼⼉易躁易怒,认知能⼒弱的幼⼉社会情感发展滞后,这都会直接或间接的引起幼⼉攻击性⾏为。

2.遗传基因的影响。

对罪犯的基因调查发现,性染⾊体为XXY的⼈与普通⼈相⽐产⽣攻击性⾏为的⽐例更⼤。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

浅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摘要】幼儿攻击性行为是一种常见的问题,涉及到多种成因。

生理因素包括基因和生理发育,心理因素包括自我控制能力和情绪管理等。

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因素也与幼儿攻击性行为密切相关。

教育对策包括建立积极的家庭教育环境,提高幼儿的情绪管理能力等。

未来,应该加强对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家长和教师的教育水平,以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通过综合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可以有效地帮助幼儿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攻击性行为、成因、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学校环境、教育对策、结论、展望未来。

1. 引言1.1 背景介绍幼儿期是一个重要的成长阶段,在这个阶段,幼儿经常表现出各种各样的情绪和行为,其中包括攻击性行为。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表现为打击、踢、推、咬等行为,给家长和老师带来一定的困扰和挑战。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

生理因素可能是由于幼儿发育不完全,自我控制能力较弱所导致;心理因素可能是由于幼儿的情绪失控、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所引起;家庭环境因素可能是家庭纠纷、亲子关系不和谐等问题导致的;学校环境因素可能是由于学校氛围不和谐、教师教育不到位等问题造成的。

为了有效应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我们需要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包括建立积极的家庭和学校环境、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正确引导幼儿处理情绪等。

通过科学的教育方法,我们可以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和表达情绪,培养他们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探讨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教育对策,旨在帮助家长、教师和社会对幼儿攻击性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并提出有效的教育措施来帮助幼儿克服攻击性行为,促进其健康成长。

通过深入探讨生理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环境因素和学校环境因素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可以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更科学的干预策略。

本研究还旨在挖掘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深层原因,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成因分析与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成因分析与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个案成因分析与对策实验幼儿园大五班牛牛对班里的小朋友频频发起攻击:打人脸,捶人肚子,踩人脚,嘴里还不停地嘀咕:“大坏蛋,打他,大坏蛋……”有一天,他发起了十多次攻击性行为,涉及七八名幼儿。

尤其是他认准了同组的一个女孩,一上午打了她五次,不是捶她的肚子,就是踢她的腿,嘴里还反复念叨:“大坏蛋,……”我们只好时时处处对他采取保护措施。

一、成因分析1.祖辈的无原则溺爱。

牛牛的奶奶、妈妈一味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他任性、蛮横、不讲道理。

在家访中我们发现,他把电池等硬物当着老师的面砸他奶奶身上,不停地爬到窗上跳下来等,而他奶奶也不生气,连睡午觉都一定要睡在他奶奶的肚子上。

2.父母的教养方式不当。

牛牛在家里只怕他爸爸,他爸爸经常采用恐吓、打骂的方式。

当牛牛犯了错时,他爸爸往往先大声训诉,接着就是一顿痛打,从来不和颜悦色地与孩子讲道理。

而他的妈妈则包庇袒护,牛牛犯了错误也不批评、纠正,其种种举止可以折射出其父母的教养行为。

3.被攻击者的消极反应。

当牛牛攻击同伴时,大多数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

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被攻击者若做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则该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对待别的儿童。

也就是说,同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牛牛的攻击性行为。

二、对策1.引导幼儿正确与人交往,发展良好的人际关系。

由于牛牛太具有攻击性,所以班上的幼儿都不愿与他接近,久而久之,大家都对他避让三分,了解他的家长们也纷纷要求自己的孩子不要跟牛牛玩,让他们远离“灾难”。

针对此种状况我采取了相应的措施:首先,通过交谈我让家长了解到“受教育是每一个孩子的权力”,我们不能因为他是个“坏孩子”就剥夺他应有的权力;其次,通过介绍让家长了解到牛牛也有好的一面,如他的正义感很强,喜欢打抱不平(只是方式有些不当),我们应该肯定他好的地方;最后,我要求家长加强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因为一个人不可能永远生活在真空无瑕的世界里,他总要经历人世间的风风雨雨,关键是如何战胜困难。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

幼儿攻击性心理行为的原因分析及对策①家长过度溺爱幼儿。

有的家长无原则的溺爱、娇宠、迁就孩子,导致幼儿任性、蛮横、不讲道理,对在与同伴交往中,愿望得不到满足,就发生了攻击性行为;②家长过度限制幼儿。

如今很多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气极高。

所以很多方面过度限制和束缚幼儿,这也不许玩,那也不许动;走路不能跑、说话不能笑,假日参加各种兴趣班幼儿,很少让幼儿与自然和社会接触、交流,从而达到他们的目的。

加之他们严厉呵斥的表情,幼儿根本没有分辨的机会,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幼儿,其心理受到限制,并产生逆反心理。

到了幼儿园,他们就会像放飞的小鸟,却因太过自由便会以攻击别人来满足自己的社会交流。

③家长过度放任幼儿。

这类家长仅仅把孩子看作是传宗接代的希望,使其自由发展,不加任何限制和要求,对孩子不关心、不重视。

对孩子的任何行为不分时间、场所、性质,都不加控制,而是让孩子为所欲为。

这样的孩子到了幼儿园表现很松散、不服管教、不遵守常规、随意的攻击别人,与老师顶撞等。

在班级的一日生活中,幼儿交往密切,很多活动常常要轮流、谦让、协商等,因为幼儿自我中心意识强烈、自我控制水平较差,往往因得不到或者自身利益受损而出现攻击性的行为。

当受到攻击时,绝大部分幼儿表现为哭,向老师“告状”等消极行为。

根据帕特森等人的研究发现,当一个儿童猛冲过去,去抢另一个儿童的玩具时,若被攻击者作出哭、退缩或沉默的反应,那么,这个儿童还会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别的儿童,也就是说,消极的反应强化了攻击性行为。

随着大众媒介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幼儿受一些充斥着暴力、复仇的镜头的动画片、卡通片影响,而幼儿常常因好奇、刺激而模仿,所以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调查说明,幼儿的攻击是一种习得的社会行为,影响幼儿攻击性发生的因素主要指消极的事件:包括身体攻击、言语威胁、物品的剥夺等;情境诱因:幼儿有时会受外在诱因的驱动(玩具、同伴中的领导地位等)为达到某种目的面发生攻击;模样的示范:幼儿模仿力较强,在各种社会情境中,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行为的后果,间接的习得了攻击性行为,或通过直接学习,即幼儿实际参与的打架、争抢玩具等。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1.生理因素:幼儿处于发展期,个体差异较大,有些幼儿可能因为身体不适或疼痛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心理因素:幼儿在发展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心理问题,比如情绪管理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环境变化,或是因为遭遇不公平待遇而愤怒。

3.社会环境因素:家庭和托幼机构等环境对幼儿的行为有重要影响。

家庭因素包括家庭教养方式、父母关爱程度等;托幼机构因素包括师生关系、人员配备等。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应采取以下对策:1.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供安全稳定的托幼环境,提高教师和家长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认知,并加强沟通,形成有效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2.增强幼儿情绪管理能力:通过培养幼儿的情绪认知与管理能力,教导幼儿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避免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可以通过情感故事、角色扮演和冲突解决活动来帮助幼儿提高情绪管理能力。

3.培养幼儿社交技能:鼓励幼儿参与团体活动,与他人建立友好关系,学习合作与分享的技巧。

同时,要教导幼儿正确区分争执与冲突,并提供解决冲突的方法,以减少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4.引导幼儿表达情感:教育者和家长应积极引导幼儿用言语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如教他们说“我生气了,我需要帮助”等,避免使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情绪。

5.关注幼儿的养育环境:了解幼儿的家庭养育环境,帮助家长改善养育方式,提供适当的辅导和支持。

同时,托幼机构也需要加强师生关系建设,提高教师对幼儿的关爱度。

在尝试以上对策的过程中,还需注意以下几点:1.尊重幼儿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对待幼儿攻击性行为时应尽量避免将其简单归结为“问题幼儿”,要注重个体差异,针对幼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

2.注意自身言行:幼儿攻击性行为很大程度上受环境的影响,教育者和家长要成为孩子的榜样,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以身作则。

总之,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复杂多样,需要多方面的策略来应对。

在教育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提高幼儿情绪管理能力、培养幼儿社交技能等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及其对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指幼儿在与他人交往过程中出现的攻击、侵犯、伤害他人的行为。

这种行为常常给幼儿自身和周围的人带来困扰和危害。

了解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并采取相应的对策,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和社交能力的培养非常重要。

一、生理因素:1.健康问题:幼儿可能因为患有其中一种疾病或身体不适,导致情绪不稳定和攻击性行为的出现。

2.脑部发育异常:幼儿的大脑还在发育阶段,脑部功能异常可能导致情绪调节困难,从而出现攻击性行为。

二、心理因素:1.消极情绪表达:幼儿尚未完全掌握合适的情绪表达方式,当面临挫折、不满或怒气时,可能通过攻击来宣泄情绪。

2.自尊心受伤:幼儿在人际交往中,遭受到批评、羞辱或排斥,可能会将这些负面情绪转化为攻击行为,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

3.教育方式问题:家庭或教师对幼儿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比如过度纵容、过度批评、体罚等,容易引发幼儿攻击性行为。

三、环境因素:1.家庭环境:家庭中存在暴力、冲突或不幸福的氛围,会使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和学习。

2.社交环境:幼儿在托幼机构或学校中,与其他儿童接触,环境和人际关系的变化可能造成幼儿的不适应和攻击行为。

针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可以采取以下对策:一、加强幼儿情绪管理教育:1.帮助幼儿学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情绪,如通过绘画、说话、讲故事等来发泄情绪。

2.指导幼儿学会自我调节,如通过深呼吸、数数等缓解紧张情绪。

二、提高幼儿自尊心:1.给予幼儿充分的关注和肯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2.发现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三、改善家庭和教育方式:1.家长和教师应关注自身教育方式是否合理,采用温和、耐心的方式进行教育。

2.与幼儿进行沟通时,避免过度批评、体罚等负面教育方式,尽量采用鼓励和引导的方式。

四、创造良好的环境:1.提供安全、稳定、和谐的家庭和学校环境,减少家庭和社交环境的不利因素。

2.通过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交技能,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交环境,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与对策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与对策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与对策
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发生的原因:
1. 自我控制能力不足:幼儿还没有完全发展出自我控制的能力,容易情绪失控。

2. 不良经历:家庭环境不稳定、暴力冲突、生活压力等不良经
历会引起幼儿攻击行为。

3. 学习成果不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挫折或者受到挑战时,无法获得解决方案,产生愤怒或抵抗情绪。

4. 不适当的激励:有些家长或教师为了控制幼儿,采用了非常
规的激励,导致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

对策:
1. 营造稳定、和谐的家庭环境,提供充足的爱和关注,减少幼
儿经历负面环境和不良经历的可能性。

2. 教育幼儿正确的行为规范和情绪管理方法,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 教育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他们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
提高应对挫折的能力,避免攻击性行为。

4. 避免采用打骂惩罚等非常规激励方式,建立正确的教育方式。

采用激励措施时,以正面激励为主,让幼儿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值
得认可的。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

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幼儿时期是人类性格形成的关键时期,而攻击性行为是幼儿常见的一种行为问题。

在家庭环境中,家长的教育方式、家庭氛围等因素都可能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产生影响。

本文将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家庭成因及对策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家庭成因1.家长教育方式不当家长的教育方式直接影响幼儿的性格和行为。

过分严厉、溺爱或放任不管的教育方式都可能引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过分严厉的家长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而溺爱或放任不管的家长则可能让孩子形成自私、任性的性格,导致其在与他人交往中产生冲突。

2.家庭氛围紧张家庭氛围紧张是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诱因。

家庭成员之间的矛盾、争吵以及家庭暴力等现象都可能让孩子感受到紧张和恐惧,进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家长对待幼儿的态度也是影响家庭氛围的重要因素。

如果家长经常批评、指责幼儿,孩子可能会在心理上产生压力,从而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3.家长榜样作用缺失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的性格和行为产生深远影响。

如果家长在生活中表现出攻击性行为,如争吵、打架等,孩子很容易模仿并加以实践。

因此,家长榜样作用的缺失也是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之一。

4.家庭结构不完整家庭结构不完整,如单亲家庭、重组家庭等,可能导致幼儿在情感需求上得不到满足,进而产生攻击性行为。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幼儿可能缺乏安全感,容易产生焦虑、敌对等情绪。

二、对策1.改进家长教育方式家长要关注幼儿的成长,采取民主、尊重、关爱的教育方式。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他们的需求,尊重他们的选择。

同时,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避免过分严厉或溺爱。

2.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家庭成员之间要和睦相处,避免矛盾和争吵。

家长要关注幼儿的情感需求,给予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家长要尽量保持家庭结构的稳定,为幼儿创造一个温馨的成长环境。

3.发挥家长榜样作用4.加强幼儿心理辅导对于攻击性行为较严重的幼儿,家长可以寻求专业心理辅导师的帮助。

育儿早教—宝宝出现攻击行为(1)

育儿早教—宝宝出现攻击行为(1)

育儿早教—宝宝出现攻击行为(1)宝宝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其中有一种行为是家长特别关注的,那就是攻击行为。

宝宝出现攻击行为不仅对其自身成长有负面影响,而且也可能给周围的人带来困扰。

本文将从育儿早教的角度探讨宝宝出现攻击行为的原因和应对方法。

一、攻击行为的原因1.不良情绪的宣泄宝宝在成长过程中,由于自己情绪的不稳定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常常会通过攻击行为来宣泄内心的不满和情绪的紧张。

2.模仿他人的行为宝宝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会模仿他人的行为,包括攻击行为。

当宝宝看到其他孩子或成人使用攻击行为时,有可能会学会并模仿。

3.对于自己和他人的需求不满足宝宝可能会因为某些需求得不到满足而出现攻击行为。

比如宝宝在与其他孩子争抢玩具时,如果没有得到自己心仪的玩具,就有可能出现攻击行为。

二、应对宝宝攻击行为的方法1.引导宝宝正确表达情绪家长可以通过和宝宝沟通,教导他们正确表达情绪的方式,如有话好好说、可以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等。

同时,家长也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关注和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需求和情绪都可以被理解和关注。

2.积极引导宝宝学习友善行为家长可以主动引导宝宝学习友善行为,例如分享玩具、帮助他人等。

通过对正面行为的鼓励和赞扬,宝宝会逐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

3.及时干预和纠正攻击行为如果宝宝出现攻击行为,家长应该及时干预并表达自己的不满。

但是,家长在纠正攻击行为时,也要注意方式方法,避免过度惩罚或伤害到宝宝的自尊心。

采取适当的惩罚和引导,帮助宝宝意识到攻击行为是不被接受的。

4.提供良好的家庭环境良好的家庭环境对于宝宝的成长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给予宝宝足够的关爱和陪伴,提供稳定、和谐的生活环境。

同时,家长也应该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引导宝宝学习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

5.寻求专业的帮助如果宝宝的攻击行为严重且长时间存在,家长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

专业的早教机构或儿童心理专家可以给予家长科学的指导和建议,帮助解决宝宝攻击行为的问题。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婴幼儿各方面的行为问题也成为了家长们关注的焦点。

其中,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探讨。

本文将探讨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以及如何对该类行为采取有效的对策。

一、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 生理原因婴幼儿的身体状况和生理变化是引发攻击行为的其中一个原因。

例如,婴幼儿在牙齿生长期间,会感到不适和疼痛,导致其情绪容易失控,从而表现出攻击行为。

此外,婴幼儿还具有一定的本能反应,如吸吮,抓握等,这些本能反应也会引导他们表现出攻击性行为。

2. 情绪原因婴幼儿的情绪起伏较大,缺乏控制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因此情绪波动常常会导致攻击行为的出现。

例如,当婴幼儿感到愤怒、沮丧或受到挫折时,他们可能会打、咬、踢或推人。

此外,婴幼儿的攻击行为还可能源自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差,感到焦虑和不安。

3. 模仿行为婴幼儿是从家庭和周围环境中学习行为的,如果他们观察到家庭成员或其他同伴表现出攻击行为,他们很可能会模仿这种行为。

因此,家庭和周围环境中存在的攻击行为影响不可忽视。

二、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分析1. 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为婴幼儿提供一个安全而稳定的环境非常重要。

这包括提供舒适的床铺、合适的温度、清洁整洁的环境和足够的娱乐玩具。

一个舒适、温馨的环境可以帮助婴幼儿缓解焦虑和不安情绪,从而降低攻击性行为的发生。

2. 建立积极健康的情绪管理方式婴幼儿缺乏控制情绪和表达情绪的能力,因此家长需要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情绪管理方式。

家长应该多与婴幼儿互动、表达爱意,并通过语言和肢体接触教导他们正确表达和控制情绪的方式。

同时,家长也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适应环境和新事物,以避免情绪紧张引发攻击行为。

3. 引导正确的行为模仿家庭和周围环境中的行为模仿对婴幼儿的行为发展起到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此,家长和其他家庭成员应该成为婴幼儿正确行为的榜样。

同时,要注意对家庭环境中的攻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例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应及时解决,并向婴幼儿解释好的行为和不良行为的区别。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及对策作者:汪可沁来源:《教师博览·科研版》2012年第08期很多家长认为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是脾气所致,其实不然。

孩子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攻击性行为大多是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因受外界环境因素影响所致。

因此,了解这些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因素,对有效预防幼儿的工具性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一、影响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活动安排不当。

从幼儿的身体发展特点来看,在幼儿发展初期神经系统尚未成熟,易疲劳,稳定性较差,也正因此,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有了“幼儿一日活动的组织应动静交替”的规定。

在平时的幼教工作中,园内不合理的活动安排让幼儿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一旦产生抑制,幼儿将有不适感,于是,攻击性行为就发生了。

如有的幼儿园让孩子吃完饭后趴在桌子上休息,当幼儿无事可干时,就喜欢挑衅其他同伴;还有的幼儿园以长时间的户外放养式来带领幼儿进行活动,当幼儿的身体承受力无法适应活动时,身体感觉不适,也极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

此外,教师对幼儿的冷漠也极易引起攻击性行为发生,如在安排活动时,当没有参与活动的幼儿看到其他幼儿参与活动而自己无法参与时,会以各种攻击性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不满。

2.教育方式不当。

在幼儿教育中,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对幼儿的影响作用最大。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大多工作忙碌,看管孩子的任务基本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承担。

因为是独生,所以老人们对孩子的呵护有加,但这种呵护极易形成溺爱。

这种超过限度的疼爱让幼儿形成了一种高高在上,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但凡生活中有丁点儿不顺,就容易不高兴,发怒,往往将自己的不是怪罪于别人头上,遇到问题时不容商量,攻击性行为自然而然产生。

有些幼儿虽然是父母管教,但父母因工作忙,和孩子相处时间都较短,对幼儿的教育通常喜欢以物质来满足。

而在整个家庭中,独生幼儿又是众人的宝贝,什么都让着、依着幼儿,甚至一些幼儿在家长成为“皇帝”,对长辈邀来喝去,家长也没有制止,助长了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于是幼儿在幼儿园中就容易不分玩具给其他伙伴玩耍,喜欢抢伙伴玩具等现象。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及对策分析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息进步以及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现今社会中逐渐呈现出增加的趋势。

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不仅给亲子干系带来冲突与困扰,也对他们的成长和进步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了解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实行相应对策来引导和援助他们正常成长,对于家庭和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原因:1.生理发育: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往往与他们的生理发育状况有关。

在诞生后的头几年,婴幼儿的大脑和神经系统仍在发育阶段,他们的情绪控制和社交技能尚未完全形成。

因此,当婴幼儿面对刺激或挫折时,他们可能会通过攻击来释放自己的情绪和不满。

2.仿效进修:家庭环境是婴幼儿进修和成长的最重要场所,他们通常会仿效父母、兄弟姐妹或其他亲近的人的行为。

若果婴幼儿在家庭中屡屡见到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之间有冲突或攻击行为,他们可能会将这种行为视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并加以仿效。

这也使得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在家庭中传承和加剧。

3.情绪管理困难:婴幼儿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困难,特殊是在出现焦虑、挫折或痛苦等不良情绪时。

婴幼儿往往没有有效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和处理自己的情绪,此时他们可能会通过攻击来表达心里的狐疑和不满。

这种攻击行为也可能是一种试图获得他们想要的注意或得到需求满足的表达方式。

二、面对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对策:1.情绪教育:教育婴幼儿有效的情绪管理和应对方式是援助他们精通正确行为的重要一步。

家长可以通过亲身示范、情感沟通以及鼓舞表达不良情绪的途径,援助婴幼儿理解和管理自己的情绪。

同时,家长还应提供一个安全的、支持的和爱的环境,让婴幼儿感受到被照顾和接纳。

2.乐观指导:对于婴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家长需要乐观引导和指导,以援助他们形成乐观健康的行为模式。

当婴幼儿呈现攻击行为时,家长可以接受语言的方式告知他们这种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并引导他们进修及使用正确的表达方式。

此外,父母还应赐予婴幼儿一定的嘉奖和鼓舞,当他们正确表达并控制情绪时,准时赐予正面反馈。

幼儿攻击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幼儿攻击行为的调查与研究

幼儿攻击行为的调查与研究幼儿时期是个体心理和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阶段,然而在这一阶段中,攻击行为是幼儿常见的一种行为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幼儿攻击行为的特点、原因及对策,本研究通过对一线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访谈、家长问卷调查以及观察法,对幼儿攻击行为进行了调查与研究。

一、幼儿攻击行为的现状1.攻击行为的表现形式幼儿攻击行为主要表现为身体攻击、言语攻击和关系攻击。

身体攻击包括打人、推人、咬人等;言语攻击包括骂人、嘲笑、威胁等;关系攻击则表现为排斥、孤立、背后说坏话等。

2.攻击行为的频率调查发现,大部分幼儿的攻击行为频率较低,但仍有部分幼儿攻击行为较为频繁。

其中,男孩的攻击行为频率高于女孩。

3.攻击行为的对象幼儿攻击行为的对象主要是同伴,是老师和家长。

同伴间的攻击行为多发生在争夺玩具、争抢地盘等情境下。

二、幼儿攻击行为的原因1.家庭因素家庭环境、父母教养方式、亲子关系等都可能影响幼儿的攻击行为。

如家庭氛围紧张、父母溺爱或严厉、亲子关系疏远等都可能导致幼儿出现攻击行为。

2.学校因素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教师的教育方式、同伴关系等都可能影响幼儿的攻击行为。

如幼儿园环境不良、教师忽视幼儿情感需求、同伴关系紧张等都可能导致幼儿产生攻击行为。

3.社会因素社会环境中的暴力文化、媒体传播的暴力信息等也可能影响幼儿的攻击行为。

如幼儿接触过多的暴力画面、受到周围人的不良影响等都可能诱发攻击行为。

三、幼儿攻击行为的对策1.家庭对策(1)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减少家庭冲突。

(2)改进父母教养方式,关注幼儿情感需求。

(3)加强亲子沟通,增进亲子关系。

2.学校对策(2)提高教师教育水平,关注幼儿情感需求。

(3)加强同伴关系教育,引导幼儿学会交往。

3.社会对策(1)限制幼儿接触暴力信息,营造健康的社会环境。

(2)加强家庭教育宣传,提高家长教育意识。

(3)开展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幼儿心理素质。

四、结论幼儿攻击行为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因素。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研究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研究

•教学研究13【参考文献】[1] 周冰菁.小班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分析与思考[J].读写算,2020,(32):57+59.[2] 郑菲菲.浅谈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及控制策略[J].青春期健康,2020,(24):90-92.[3] 孙崇勇,多兰,赵红,李淑莲.亲子关系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影响[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12):60-68.[作者简介:马太仙,贵州毕节,贵州省威宁县海边街道中心幼儿园。

]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研究内容摘要 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其实攻击性行为并不可怕,它并不是偶然发生的,而是在一些事物环境的影响下导致孩子患上攻击性行为,当面对这些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时,老师和父母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正确处理和耐心指导,只有这样孩子的童年才是快乐的。

关键词 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原因;对策1 儿童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1.1 幼儿自身的原因首先,孩子自己的年龄特点。

儿童期为3岁-6岁。

在这一时期,儿童的自律能力和自控能力刚刚开始发展,仍然缺乏自我约束,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环境的精神,展示行为是不经思考的,尤其是一些独生子女家庭,做事以自我为中心,并是不合理的。

其次,负面情绪。

在活动中,年幼的孩子总是认为自己是游戏的中心,当他发现没有人愿意和他玩时,他就制造了一场风暴,只能通过攻击行为来缓解。

以此让别人关心他,让别人注意他。

如在活动中,因为一个女孩抢了一个男孩的东西,他很不高兴,立即互相撕咬,这也是一种消极的发泄,心里想“你别跟我玩,我不让你玩。

”最后,自己的沟通方式有问题。

在活动中,有些孩子的性格是傲慢的,说一不二,从不听其他小朋友的意见,有一种强烈的表现欲望,孩子们非常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和鼓励,也想吸引教师的注意,但他引起教师注意的方法是不正确的。

在平时的区域性活动中,教师应引导孩子学会分享,学会与同伴交流,避免孩子以攻击性行为达到自己的目的。

1.2 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许多行为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造成的,这些观察的形式存储在大脑心理表象或象征性的特点,帮助他们模仿行为。

幼儿暴力倾向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幼儿暴力倾向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幼儿暴力倾向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幼儿是一个人生活和社会经验较少的群体,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可能
会表现出一定的暴力倾向,这种行为不仅对自身造成危害,也对周围
的人造成困扰。

本文将探讨幼儿暴力倾向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首先,幼儿暴力倾向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第一,家庭环境
的影响。

家庭是幼儿成长的第一课堂,如果家庭存在暴力、冲突等问题,幼儿容易模仿或受到负面影响。

第二,缺乏适当的情绪管理能力。

幼儿在情绪高涨时容易失去控制,从而产生暴力倾向。

第三,社会环
境的影响。

如果幼儿所处的社会环境存在暴力、冲突等问题,也容易
影响到幼儿的行为表现。

针对幼儿暴力倾向的原因,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

首先,
建立和谐的家庭环境非常重要。

家长应该注重自己的行为言传身教,
多与孩子沟通,关心孩子的情绪和需求,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发生暴
力事件。

其次,教育幼儿适当的情绪管理能力也至关重要。

家长或老
师可教导幼儿通过各种方法来发泄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如运动、绘画、沟通等。

最后,社会应该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给孩子提供一个正能量的成长空间。

总之,幼儿暴力倾向的原因有多方面的影响,但解决方法也是多方
位的,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共同努力。

只有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有
效地帮助幼儿走出暴力倾向,健康成长。

愿我们的未来更加美好和和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分析
(一)生理因素
幼儿的某些生理特征(如荷尔蒙的分泌、外貌体征、体质、气质等),对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那些天生爱热闹的、爱发急的“难带型”婴儿,长大后容易产生攻击性行为,但是生理因素只是影响因素的次要部分。

(二)家庭因素
有研究表明,幼儿的攻击性与家庭教育模式有关。

高度攻击性幼儿大多数来自“绝对权威”和“过度溺爱”类型的家庭,这两类家庭类型的共同特征是对儿童限制的失当。

[4]“绝对权威”型的父母过于控制幼儿的自主性,易于使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产生对抗的要求,并常常从父母的言行中学会攻击。

“过度溺爱”型父母则完全放弃对幼儿的限制,使幼儿的利己排他行为滋长,一旦他们的某种需要受到限制,就会大哭大闹,以反抗来达到目的,从而导致攻击性行为的产生。

所以说家长过分溺爱幼儿、过分要求幼儿、过分放任幼儿都是造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原因。

(三)环境因素
现代社会,环境因素对幼儿的影响越来越大。

尤其是电视大众化以后,幼儿用于看电视的时间逐渐增多,电视中的暴力场面无疑为幼儿提供了攻击样板,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学习了攻击性行为。

(四)心理因素
心理学家多拉德认为,攻击性行为的起因是挫折,当一个人朝着特定的目标前进时,一旦受到阻碍,就会产生挫折感,而这种挫折感在行为上就表现为对人对物产生攻击性行为。

[5] 三、幼儿攻击性行为的矫正策略
(一)对幼儿进行认知智能训练,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
理解原因的能力能帮助儿童正确地知觉情境,是成功进行同伴交往的前提。

一件事的发生总归有原因,对原因的正确理解是随后做出适宜反应的前提。

从观察中发现,不管是攻击性儿童还是非攻击性儿童,当他们认为同伴是故意做出不友好行为时,他们更倾向于报复;当认为不是故意时,则报复很少。

也就是说,对交往对象行为原因的认知决定着随后的行为,因此对儿童进行认知智能训练,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认知智能训练采取小组训练和个别训练相结合的方法。

小组训练采用Ladd等提出的系统的社会技能训练法――社会学习模型。

社会行为技能是指幼儿在与人交往,在参与社会活动时表现的行为技能,包括交往的技能、倾听交谈的技能、非语言交往技能、辨别和表达自己感情的技能。

而个别训练法则是对个别幼儿进行语言交流技巧训练,提高交往能力。

许多拙于与人相处的孩子都缺乏与其年龄相适应的谈话技巧,他们不能用合适的语言把自己的需要传达给别人,也不能理解别人的需要和想法。

因此,教师应先教给儿童基本的谈话技巧,帮助孩子得到社交的门票,从而被他人所接受。

(二)转变家庭教育观念,给儿童以心灵安慰
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更多地运用攻击性的行为方式,不仅是因为其所想到的解决冲突或进行沟通的方法的数量少于一般儿童,而且也因为他们所想到的方法普遍带有攻击性倾向,这就与他们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关系。

如有的孩子平时生性懦弱,小朋友欺负他,他也无法反击。

于是父母就在家里教他:“有人打你,你就打他”之类的话,于是有一次就在他奋起还击的时候,反被同伴用指甲划破了脸。

没想到,其父母非但不在自己和孩子的身上找原因,反而严厉指责老师没有看管好孩子,使教师工作不能很好地开展。

事实上,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作为父母,应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

因为加强与孩子心灵上的沟通,能使儿童对父母产生信任并从父母那儿学会正确解决问题的办法,父母应
耐心仔细地倾听孩子的说话,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尽量不要打断孩子说话,让孩子感到你十分尊重他;等孩子讲完以后,父母对其讲的内容要作出反应。

这样父母才能更好地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从而彻底抑制其攻击性行为。

(三)正确利用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
大众传媒是一把双刃剑。

在带给儿童美和享受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让儿童接触到了许多不利于儿童心理成长的因素。

因此,儿童在观看电视时,家长应恰当地解释和评价他们所看到的电视节目中的人物形象,比如说奥特曼,以此减轻电视暴力的影响,培养幼儿的英雄主义情结。

家庭成员在看电视时应经常互相交谈,成人可以利用这种方式帮助幼儿将行动与后果联系起来,以改变儿童对电视的反应,强化电视的正面影响,减少负面影响。

(四)培养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
既要让孩子对侵犯性行为感到忧虑不安,又要培养他们的同情心,把自己置于受害者的地位,设身处地体会受害者的苦痛,认识到侵犯行为所带来的恶果,学会对侵犯行为的自我反省和自我控制,从而有效地抑制侵犯行为。

儿童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获得行为准则和社会技能的,而游戏训练正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利的良性的社会互动环境,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遵守规则,学会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学会建立和维护秩序,学会等待、轮流、合作、自律等社会技能。

总之,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原因众多。

作为教师,应运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探明不同个体产生攻击性行为的原因,并选择相应的矫正策略以消除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同时,要积极取得家长的配合,加强家园联系,以便从根本上预防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