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28例临床分析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0例回顾分析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80例回顾分析作者:潘漩漩来源:《健康必读·下旬刊》2012年第12期【中图分类号】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12-0032-01腹痛是儿科最常见的病症,肠系膜淋巴结炎是造成儿童反复发作性腹痛的病因之一,近年有逐渐上升趋势。
因缺少特征性症状和体征,易误诊为其他腹部疾患,从而延误诊治和带来不必要的外科处理。
现将我科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经超声诊断为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儿80例作一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0例均为本院儿科2008年1月至2010年急诊患儿。
男50例,女30例。
年龄8个月-14岁。
1.2临床表现80例中腹痛75例(93.8%)。
腹痛部位;脐周痛30例(37.5%),右下腹痛25例(31.2%),左下腹痛10例(12.5%)部位不固定者15例(18.7%)。
腹痛以阵(12.5%)发为主,每次持续数分钟至半小时不等,发作次数2次至10余次不等。
5例仅表现为夜间哭闹。
其他伴随症状:发热40例(50%),呕吐10例(12.5%),腹泻10例(12.5%),咳嗽20例(25%)。
1.3辅助检查血白细胞升高50例(62.5%),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15例(18.7%),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10例(12.5%)。
胸片提示:支气管肺炎5例(6.25%),支气管炎10例(12.5%)。
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均可见腹腔内多个大小不等椭圆形低回声结节,边界清,直径约2.5cm×1cm—1cm×0.5cm.同时除外腹部肿块,积液,肠梗阻,阑尾肿大,肠炎等征象。
1.4治疗及转归本组患儿给予头孢噻肟钠或头孢曲松联合病毒唑静滴,病情较轻者给予头孢克肟及利巴韦林口服。
对10例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者给予静滴阿奇霉素。
大部分患儿给予肠道微生态制剂,如培菲康,金双歧调节胃肠道菌群。
经治疗后腹痛消失时间2-7天。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临床诊断标准、彩超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预防措施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临床诊断标准、彩超诊断标准、鉴别诊断和预防措施病因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因一般认为是因呼吸道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近年来发现肺炎支原体感染也可引起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尤其是3岁以上儿童。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分支分布,以回肠末端及回盲部的淋巴结最为丰富,加上小儿淋巴系统发育尚未成熟,屏障作用差,因此呼吸道、胃肠道的病毒、细菌等感染常累及肠系膜,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易在该处吸收进入回盲部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症状无特异性,患者表现为发热、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症状,腹痛部位不固定,以右下腹最多见,也可见于脐周、上腹和左下腹部,腹痛性质不一,多为间歇性阵发性腹痛,部分为持续性腹痛,腹痛程度多不剧烈,疼痛剧烈者易与肠痉挛、阑尾炎以及输尿管结石混淆。
腹部压痛位置不固定,多见于右下腹,也可见于腹部其他部位,右下腹压痛伴有反跳痛及肌紧张者易与急性阑尾炎混淆而被误诊,除腹部体征外,常可发现咽部充血、扁桃体大、颈部淋巴结大等。
血常规显示白细胞增高或在正常范围。
常用临床诊断标准(1)上呼吸道感染或肠道感染史;(2)发热、腹痛、呕吐、腹泻或便秘;(3)腹痛发作间歇期多数患儿感觉良好,经解痉、驱虫、保护胃粘膜治疗无效;(4)腹痛以右下腹及脐周多见,部位不固定;(5)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升高;(6)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
腹部超声可清晰显示淋巴结,可为临床诊断及随访观察提供安全可靠的依据,可作为肠系膜淋巴结炎检查的首选方法;腹部超声检查可发现淋巴结大,部分有少量腹水,可能为炎性渗出性病变。
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CT发现右下腹肠系膜有数个以上直径>5mm的淋巴结即可考虑为肠系膜淋巴结炎。
对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患者,首先应确定是原发还是继发,如果除肠系膜淋巴结炎外无其他异常发现,考虑为原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如果肠系膜淋巴结炎伴明显的回肠末端增厚,可见于克隆氏病和回肠炎,则考虑为继发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应进一步行内镜活检、粪便培养或小肠钡透检查以明确引起淋巴结炎的原因,尤其在经验性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应做上述检查以明确诊断。
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45例临床分析
中国医疗前沿China Healthcare InnovationM ay ,2008Vo l ,3No.102008年05月第3卷第10期作者简介朱晓红(6),女,主治医师,北京平谷区医院儿科。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肠系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常见于儿童及青壮年,冬春季多发,是引起儿童急性腹痛的常见原因之一。
近年来本病有增多趋势,现将我院2006年1月至2007年11月收治的45例肠系膜淋巴结炎进行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1.1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目前尚无统一诊断标准。
临床上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本病有以下特点:①儿童和青少年好发,尤其是7岁以下的儿童,男多于女,冬春季常见;②患儿多合并有上呼吸道感染,均伴有腹痛,多有发热、呕吐等症状;③腹痛以脐周痛常见,多呈阵发性或痉挛性疼痛;④查体多可见咽充血、扁桃体肿大,腹部均有不同程度的压痛,疼痛部位以脐周痛多见,但疼痛不固定,可随体位变化而移动;⑤腹部B 超可见肿大的淋巴结,少数可见液性暗区。
1.2一般资料45例中男32例(71.1%),女13例(28.9%)。
年龄:≤3岁8例(17.8%),3~7岁27例(60.0%),7~14岁10例(22.2%)。
最小16月,最大14岁,平均7.7岁。
发病时间:1~3月份6例(13.3%),4~6月21例(46.7%),7~9月6例(13.3%),10~12月12例(26.7%),病程1~7天。
1.3临床表现45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痛部位:脐周痛25例(55.6%),上腹痛6例(13.3%),下腹痛6例(13.3%),腹痛部位不清8例(17.8%)。
腹痛性质:隐痛9例(20%),痉挛性疼痛32例(71.1%),剧烈绞痛4例(8.9%)。
腹痛多为阵发性,每次持续5-10分钟左右,每日发作3~10次不等,间歇期多数患儿基本如常,少数诉腹部隐痛。
伴随症状:发热22例(48.9%),大多数体温在38℃~39.5℃,有2例>39.5℃(4.4%),为不规则发热。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51例临床分析
。9 ・ 3 3
小 儿 急性肠 系膜 淋 巴结炎 5 例 临床分 析 1
下小 儿 , 属病 毒感染 , 发于 冬 、 多 好 春季 节 , L 。d J 肠 系膜淋 巴结 沿肠 系膜 动脉 及其 分 支分布 。由于末 端 回肠 的肠 系膜淋 巴结 引流 十分 丰 富 ,以及 回盲瓣 的
关 闭作用 , 以回盲部是 该病 的好 发部 位 。 所 腹部 彩 色 多普勒 超声 检查 方便 无创 , 复性好 , 诊 断该 病 重 是 的 可靠依 据I 1 是也 有文 献报 道肿 大 的肠系 膜淋 s 。但 - 6
年增 多 的趋 势 , 易与 肠痉 挛 、 阑尾 炎 等 混淆 , 误 诊 易
误 治 。现 对我 院 2 0 0 8年 1 月一 0 9年 l 20 2月 门诊 收
例 , 中男 2 其 2例(31 , 2 4 .%)女 9例 (69 ; 龄 2 5 .%) 年 ~ 3岁 5例 (.%)4 7岁 3 98 ,  ̄ 5例 (86 , — 1岁 6 6 .%)8 1
【 胡 亚 美 , 载 芳 . 福 棠实 用 儿 科 学 上 册 【 】7 . 京 : 2 】 江 诸 M. 版 北
人 民卫 生 出版 社 . 0 2 16 —1 6 . 2 0 :3 2 3 4
块, 钡或 空 气 灌 肠 可 确 诊 和 复 位【; ) 痉 挛 : 床 ( 肠 3 临
表 现 为 突 然 阵发 性 腹 痛 , 间较 短 , 自行 缓 解 但 时 能 易 反 复 发 作 。容 易 受 外 界 因素 影 响 使 肠 平 滑 肌 收 缩, 导致 阵发 性腹 痛 或 哭 闹不 安 ; ) f 肠蛔 虫 病 : 4 以学
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
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例文档编制序号:[KK8UY-LL9IO69-TTO6M3-MTOL89-FTT688]入院记录姓名:病区:内科病区性别:男出生地:年龄:2岁住址:民族:汉族入院日期:2014-03-1016:00婚姻:已婚记录日期:2014-03-1020:17职业:农民病史陈述者:患者本人主诉:腹痛1天。
现病史:患儿于1天前无明显原因的出现腹痛,呈阵发性发作,无恶心及呕吐,无腹泻。
无咳嗽及咳痰,无头痛及发热。
在家口服消炎药物,效果不佳,为求进一步治疗,于近日来我院门诊就治,门诊以“肠系膜淋巴结炎”收治入院。
自发病以来,患儿饮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体重无明显改变。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急慢性传染病史,无外伤史,无手术史,无输血史,无药物过敏史,无食物过敏史。
预防接种史随当地进行。
个人史:出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
无疫区疫水等密切接触史,父母非近亲婚配,母亲孕期健康,营养良好。
家族史:无家族传染性、遗传倾向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 36.1℃,P90次/分,R20次/分,BP/mmHg,体重14Kg男性儿童,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精神一般,自主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
皮肤未见出血点、瘀斑及皮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头颅外形正常,无畸形、无肿块。
睑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调节对光反射灵敏。
双耳粗测听力正常,外耳道通畅,无异常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无畸形,通气差,有分泌物,各鼻副窦均无压痛。
口唇无发绀,齿龈无出血、无溢脓。
口腔粘膜无出血点、无溃疡,伸舌居中,咽充血,扁桃体Ⅰ度肿大。
颈软、无抵抗,无颈静脉怒张、无异常搏动,甲状腺正常,气管居中。
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无局部突出、无凹陷,无胸壁静脉曲张。
两侧呼吸动度相等,肋间隙无增宽、无变窄。
胸骨及胸壁无明显压痛,两侧语音震颤相等,无胸膜摩擦感。
两肺叩诊音清,听诊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性啰音。
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心尖搏动点位于第五肋间左锁骨中线内0.5cm,触无震颤,心率90次/分,心律整齐。
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阑尾炎的临床误诊分析
• 临床研究 •251引起胸痛,胸闷等症状,也应注意鉴别。
近来,有学者将ERS 按心电图早复极改变出现的导联分为:心尖部型(V3-V6)、下壁型(Ⅱ、Ⅲ、aVF )、前间壁型(V1-V3)和混合型;按临床表现和预后分为良性ERS 和恶性ERS ,并提出恶性ERS 特征:①常伴有晕厥史、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心脏骤停发作史、猝死家族史和/或ERS 家族史;②心电图常表现为下壁型或混合型,J 点上移幅度≥0.20mv ,同一次心电图记录时J 点上移可逐渐增高(多在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作前);③心脏电生理检查可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基因筛查时可有突变[3]。
本文135例入选病例中,ERSST 段抬高大部分见于心尖部型(V3-V6)85例(63.0%),见于下壁和混合型50例(37.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值得关注的是晕厥原因待查8例患者中,ST 段抬高见于下壁型和混合型4例(50%),百分率高于所有入选病例,50例(37.0%),但因仅行了一次动态心电图检查,当时无晕厥症状发作,也未记录到恶性心律失常发作,惜后又失访,预后不详。
提示ERS 长期预后值得关注。
综上,目前部分研究根据ERS 心电图改变的电生理机制和离子基础与Brugada 综合征,特发性室颤有相似之处,推断少数患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能会发生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事件,但现实工作中对于一般人群中发生ERS 的庞大人群而言,据目前临床资料及本文研究均显示,恶性ERS 仅占极少数,绝大多数都是良性ERS ,预后良好,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
提示面对具有ERS 心电图改变的被检查者,作为心内科和心电图医师,应拓展临床思维,既不能草木皆兵,也不有掉以轻心,我们应该熟悉ERS 的心电图和临床特征。
对于ERS 运动后ST段下降到基线以下,年龄>45岁,有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患者,应高度警惕ERS 合并冠心病,需及早行冠脉选影检查确诊,尽量减少ERS 误诊率。
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历模板
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历模板(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入院记录主诉:发热伴腹部疼痛三天现病史:三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度左右)、体乏无力,伴有轻微咳嗽。
随即在当地卫生室按感冒治疗,(用药和剂量不详),三天后,症状未见明显减轻,体温有所增高并出现下腹部疼痛症状,腹痛以右下腹明显,呈阵发性钝痛,服用解痉药物当时可以缓解,严重时可伴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发病以来无腹肌紧张,无转移性腹痛及压痛反跳痛。
今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经查以“腹痛待查”收入我科。
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减少,二便尚可。
体重无明显减轻。
即往史:患者平素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及献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无个人特殊不良嗜好。
婚育史:未婚。
家族史:父母均健康,否认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 ℃ W 15 K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精神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头颅五官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血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外观无畸形,鼻通畅,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异常分泌物,无鼻翼扇动,副鼻窦区无压痛。
唇无苍白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
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心脏听诊区无明显异常。
腹部隆起,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肋缘未及,腹疼部位以脐周围至右下斜行分布,但以右下腹为明显,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腹痛不局限,肠鸣音3-5次/分。
肠系膜淋巴结炎病历
主诉:发热伴腹部疼痛三天现病史:三天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在38度左右)、体乏无力,伴有轻微咳嗽。
随即在当地卫生室按感冒治疗,(用药和剂量不详),三天后,症状未见明显减轻,体温有所增高并出现下腹部疼痛症状,腹痛以右下腹明显,呈阵发性钝痛,服用解痉药物当时可以缓解,严重时可伴有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
发病以来无腹肌紧张,无转移性腹痛及压痛反跳痛。
今为求进一步治疗,遂来我院,门诊经查以“腹痛待查”收入我科。
自发病以来,神志清,精神差,饮食减少,二便尚可。
体重无明显减轻。
即往史:患者平素体健;否认有“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手术外伤输血及献血史;无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
个人史:生于原籍;无长期外地居住史;无疫水疫区接触史;无个人特殊不良嗜好。
婚育史:未婚。
家族史:父母均健康,否认有家族遗传性疾病史。
体格检查T38.0℃W15Kg发育正常,营养良好,神志清,精神差,自动体位,查体合作。
全身皮肤粘膜无黄染,未触及肿大淋巴结。
头颅五官无畸形,眼睑无浮肿,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灵敏。
耳廓无畸形,外耳道无脓血性分泌物,乳突无压痛。
鼻外观无畸形,鼻通畅,鼻中隔无偏曲,鼻腔无异常分泌物,无鼻翼扇动,副鼻窦区无压痛。
唇无苍白紫绀,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
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气管居中,甲状腺未触及肿大。
胸廓对称无畸形,无肋间隙增宽及变窄,双侧呼吸动度一致。
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明显干、湿性啰音。
心前区无隆起,心界无扩大,心率80次/分,心音有力,节律整齐,心脏听诊区无明显异常。
腹部隆起,无腹壁静脉曲张,未见肠型及蠕动波。
未触及明显包块,肝脾肋缘未及,腹疼部位以脐周围至右下斜行分布,但以右下腹为明显,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腹痛不局限,肠鸣音3-5次/分。
肛门及外生殖器无异常。
脊柱四肢无畸形,活动自如,双下肢未见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专科检查查体见面部潮红,口唇干燥,咽部无充血,腹软平,腹疼部位以脐周围至右下斜行分布,但以右下腹为明显,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腹痛不局限。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上极为常见的小儿腹痛疾病,为肠道炎症或呼吸道感染后引起的结肠区、回肠区肠系膜淋巴结炎症,且腹痛多以右下居多,性质不固定,伴痉挛性疼痛、隐痛等不典型表现。
该病急性期应与肠套叠、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鉴别诊断1。
我院在疑似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中,采纳了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应用,为临床诊断肠系膜淋巴结炎提供了可靠依据。
1.1一般资料:本组43例,均为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1月我院住院患者,临床以脐周及右下腹阵发性或持续疼痛为主要表现,部分患儿伴有发病时高热、咽痛、呕吐、腹泻、血便等症状。
1.2检查方法:使用PhilipsIE33及西门子S2000、西门子X300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10)MHz。
患儿取仰卧位,对全腹肠间隙扫查,以脐周、右下腹及最痛处为重点扫查,观察有无肿大的淋巴结,并对肿大淋巴结行纵、横、斜多切面扫查,必要时稍加压,观察淋巴结大小、数目,内部结构及血流情况,测量纵径、横径并计算其纵横径比例。
并抗炎对症治疗1~2周后复查,以淋巴结明显减小或消逝为治疗有效的判定标准。
2结果本组43例腹痛患儿全部显示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多位于右下腹及脐周,呈椭圆型或卵圆型的低回声、等回声,表面光滑,包膜完整,成髓质分界清楚,多发,呈珠样沿肠系膜排列,最大2.2cm,最小1.1cm,且纵横比>2。
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DFI):淋巴结内多可见彩色血流信号显示,部分可见自淋巴门进入树枝状血流信号。
4例患儿下腹肠间隙可见少量液性暗区,深度均<1cm。
3讨论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大多属于病毒感染,常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过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典型症状为发热、腹痛、呕吐,有时伴腹泻或便秘。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和回盲部尤著,小肠内容物常因回盲瓣的作用,在回肠末端停留,故肠内细菌及病毒产物易在该处汲取而引起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2。
中医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析
中医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分析发表时间:2017-10-26T11:30:40.1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25期作者:王雪松[导读] 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中的一种表现,在临床治疗中并不多见,并且目前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发病原因较为繁多[1]。
(内蒙古赤峰市松山中蒙医院内蒙古赤峰 024005)【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
方法:将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应用中医诊断对该病症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及采用中药治疗方法。
结果:患儿临床特点表现有腹部阵痛且痛点并不固定,面色潮红以及鼻根发青等临床特点,应用自拟中药方治疗后,大部分患儿均明显治愈或者好转,其治疗有效率为87%,且未见不良反应情况发生。
结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包括转移性腹痛、进食不畅以及口唇苍白等临床特征表现,应用中药治疗后,大部分患儿都能够康复,且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中医诊断;治疗方法【中图分类号】R7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5-01146-02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小儿腹痛中的一种表现,在临床治疗中并不多见,并且目前对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发病原因尚未明确,发病原因较为繁多[1]。
本次主要探讨分析中医诊断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方法,为儿童肠系膜淋巴结炎明确诊断特点,以及应用中医进行辩证治疗,提高该病症的诊断以及治疗质量,现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从2014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的31例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选取为此次研究对象,对所有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31例患儿入院后均经过彩超等相关检查确诊,符合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标准。
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100例临床分析
急性 / J 肠 系 膜 淋 巴结 炎 好 发 于 7岁 以 下 的 小 儿 , 发 ] L ' 好
年 5月 ~2 1 00年 5月 在 义 乌 市 妇幼 保 健 院儿 科 住 院 治 疗 的小
儿 急 性 肠 系膜 淋 巴结 炎 10例 , 其 临 床表 现 、 断 与 治 疗 情 0 对 诊 况 进 行 了分 析 , 总 结 报 告 如 下 。 现
[] 任 1
峥 . 发性 肝细 胞 癌 的 c 原 T诊 断 及 鉴 别 诊 断 [ ] 实 J.
用 全 科 医 学 ,0 0 2 2 :3 . 2 1 ,( )15
[ ] 尚全 良 , 2 肖恩 华 , 贺 忠 , . 共 振 肝 脏 扩 散 加 权 成 像 等 磁 的技 术 探 讨 【] 中国 医学 影 像技 术 ,00 2 () 11 . J. 2 1 , 2 :55 0
性 分 析 。结 果 :0 病 例 有不 同程 度 的 腹 痛 、 热 、 吐 ,0 出现 在 上 呼 吸 道 感 染 后 、0 出现 在 急 性 胃肠 道 感 染 后 。全 部 患儿 10例 发 呕 6% 4% 经 腹 部 彩 色 多普 勒 超 声 检 查 确 诊 。本 组 所 有 患者 都 采 用 静 脉 输 液 治 疗 , 炎 、 痉 、 症 支 持 等 治 疗 。 经 住 院 治 疗 3—1 d内 全 抗 解 对 2 部 治 愈 出 院 , 疗有 效率 为 100 。结 论 :,L 性 肠 系膜 淋 巴结 炎 腹 部 彩 色 多 普 勒 超 声 检 查 提 示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肠 系膜 淋 巴 结 治 0 .% tJ急 ]
例 (2 ) 7 2岁 7例 ( %) 四季 都 有 发病 . 中 冬 季 发 病 6 % , ~1 7 ; 其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疗效分析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疗效分析发表时间:2017-02-06T15:38:30.187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12月第36期作者:文昱[导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幼儿群体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腹痛、发热淋巴肿大。
(蓬安县中医医院四川蓬安 637800)【摘要】目的:探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及临床治疗效果。
方法: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实验组采取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方式,比较两组患者的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以及治疗效果。
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8.6%要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9.3%,在腹痛时间、发热时间、淋巴结消退时间上实验组明显短于对照组。
结论:中医辨证分型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中的效果显著,能够进一步缓解患儿的病情,将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提高,值得参考。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辨证论治;临床疗效【中图分类号】R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36-0095-02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为幼儿群体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其临床症状表现主要为腹痛、发热淋巴肿大。
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强调在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疾病的治疗中,把中医的治疗手段与该病的实际治疗有机的融合在一起,给予有效的辩证治法,从而科学的对患儿进行对症下药,促进治疗这类疾病的实效性、有效性的实现[1]。
本研究主要分析了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法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的治疗中所具有的应用效果,现将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13年12月至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280例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均符合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诊断标准。
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140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122例,女性患者118例,年龄为2~9岁,平均(5.9±1.8)岁,病程2~9周;实验组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为4~10岁,平均 (6.8±1.7)岁,病程2~10周。
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诊断标准】
• 正常肠系膜淋巴结直径小于7mm;同一区域肠系 膜上有2个以上淋巴结显像,淋巴结长轴直径大于 10mm,短轴直径大于5mm,纵横比大于等于2为肿 大;横径大于提示病理性肿大。淋巴结内血流的 分布:血流信号沿淋巴门分布,该型通常见于非特异 性炎的淋巴结。RI在之间。
肠系膜淋巴结炎 经抗炎,抗病毒治疗后预后好。
沙门菌感染引起的肠系膜淋巴结炎不同于病毒性淋巴结炎,细菌侵及的淋巴结多表现为淋巴结内急性炎症反应、出血及坏死,淋巴结 内可分离出沙门菌。 腹痛、腹泻,可伴恶心、呕吐。
• 【病因】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沿肠系膜动脉及其动脉弓分布,
简单、快捷、无创性、可重复性、无痛及费用低,而且准确率高等优点,可以作为其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经过临床治疗后复查,肠壁明显变薄,厚度小于2 mm。
肠系膜淋巴结炎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又称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由Brenneman(1921) 首先提出。急性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儿科常见疾病, 多属病毒感染,常与呼吸道、肠道感染有关系。好发 于7岁以下的小儿,好发于冬春季节,常在急性上呼 吸道感染病程中并发,或继发于肠道炎症之后。呈阵发性,痉挛性痛,反跳痛及腹 肌紧张少见。
• 3.腹部压痛不固定,可随体位改变而变化。 • 4.经抗炎,抗病毒治疗后预后好。 • 【血常规】起病后白细胞可正常或轻度增高。
• 【发症】
• 本身常为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因患儿多有呕吐、进食少, 故水,电解质紊乱常见;有些患者可并发肠套叠,并发肠梗阻。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检查方法】
• 最好空腹。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腹部,先用3.5 MHz 的腹部探头,常规对肝胆胰脾双肾进行检查,并对 整个腹腔进行全面扫查,检查腹腔有无肿块、积液、 肠管扩张、阑尾有无增大等异常征象,排除其他类 型的急腹症,然后换用高频探头扫查,根据肠系膜 淋巴结主要分布于肠系膜血管及其分支周围,且回 肠远端的肠系膜淋巴结丰富的特点进行右侧腹部, 脐周(以脐右侧为主),回盲部及肠膜根部,寻找 有无肿大淋巴结。如果发现淋巴结,则观察其数目、 分布、大小、形态、包膜、内部回声等情况,然后 再用CDFI检查淋巴结的血流情况,一并记录之。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acutemesenterylymphadeni—山)是指因上呼吸道感染后而引起回,结肠区域肠系膜淋巴结的炎症。
本病于1921年首先由Brennemann报道,故亦称为Brennemann综合征。
因本病的病因并未完全阐明,故亦有称之为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近年来,多数学者认为本病系由柯萨奇B病毒或其他病毒所致。
由于远端回肠的肠系膜淋巴引流十分丰富,回肠末端及升结肠部分区域淋巴结很多,上呼吸道感染后病毒毒素可沿血循环到达该区域的淋巴结,引起肠系膜淋巴结炎。
也有人认为由于回盲办的关闭作用,使得肠内毒素或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在回肠末端滞留的时间较长而易于吸收,是造成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回盲部的又一重要原因。
(一)临床表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好发于儿童及青壮年,但幼儿及中,老年人也可罹病。
起病时常先有或同时伴有发热、咽喉疼痛、倦怠不适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继而出现腹痛,部分病人可伴恶心与呕吐。
腹痛多位于右下腹及脐周,腹痛可呈持续性或间歇性,多数呈钝痛,少数患者为剧烈疼痛。
腹部触诊时,右下腹或脐固有较明显压痛,但其程度不像急性阑尾炎邯样严重。
多数患者在左侧卧位时,其疼痛点可向左移位。
有时可们及肿大的淋巴结。
如患急性化脓性淋巴结炎时,临床表现除有持续性剧烈腹痛外.常伴有高热、恶心、呕吐及白细胞计·数显著升高等中毒症状。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报道的20例患者中,年龄自l 岁2个月一10岁,平均为6岁。
起病时有上呼吸道症状者9例,表现为先发热后腹痛者13例,先腹痛后发热4例,右下腹压痛8例,脐周压痛?例,全腹压痛3例,其他部位压痛2例。
20例中,16例误诊为急性阑尾炎,4例误诊为肠道蛔虫症。
20例中4例经手术证实属急性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此种化脓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在临床上难与急性阑尾炎穿孔引起的腹膜炎相鉴别。
(二)诊断对伴有发热,右下腹或脐周疼痛或有压痛的患者,特别是儿童及青壮年,如又有上呼吸道感染的前驱症状?则应高度怀疑本病。
肠破裂28例临床分析
接相关。只要确诊,首先纠正水、电介质及酸碱平衡 ,休克者给 于纠正 ,禁食和 胃肠减压 ,急诊手术 ,如诊断暂不明确 ,但具备
剖腹 探查 指征 时 ,应 尽早 剖腹 探查 。手 术 以简单 有效 的修 补 为原 则 。但对 裂 口较 大 、肠管 挫伤 严重 、肠 系膜 损伤 影响 肠管 血供 易 造成 肠 壁 坏 死 者 ,应 行 肠切 除 】 中应 注 意 以下 几 点 :① 术 。。术 中探 查仔 细全 面 有次 序 ,不要 满足 于 已有发 现而 遗漏 其他 部位 的 损伤 ,如 破裂 处显 示 不清 ,应顺 序 检查 十二 指肠 及全 部小肠 、结 肠 ;②对 只有 浆 肌层 挫伤 的肠 管应 引起 重视 ,以防延 迟穿 孔引起 肠漏 ;③ 对小 肠破 裂 的患 者无论 感 染 的程度 和范 围大 小 ,术 中均 予冲 洗 ,彻底 清理 吸净 污染 ,安 放 引流 管 ,一方 面可 以预 防 ,另
一
肠破裂5 ,回肠破裂1例 ,手术方式 :回盲部切除1 ;小肠部 例 O 例 分切除术3 ,单纯修补术 1例。 例 1 2 结果 术后出现切 口感染4 例,腹腔脓肿 l 例。全组 中1例治愈 ,死 8
亡1 ,死亡原因为感染性休克 、多器官功能衰竭 。随访1例 , 例 5
随访 时问 6 月 一2 ,有肠 粘连 症状 者2 ,肠梗 阻 1 。 个 年 例 例
平均4 岁 。受伤原 因 :穿透性外伤4 ,均 为刀伤 ;非穿透性 0 例
2 例 ;其中撞击伤 l例,高处坠落伤6 4 6 例,突然减速 1 例。医源损 伤1 ,合并颅脑损伤1 ,脾破裂1 ,肠系膜血管离断1 ,腰 例 例 例 例 椎骨折3 ,骨盆骨折2 。 例 例 1 临床表现 :全组均腹痛 ,腹部压痛 ,反疼痛 ,腹肌紧张腹 . 2 膜炎表现 ;有移动性浊音 阳性者8 例。腹腔穿刺 I例。全组均行 8 腹部X 线平片检查 :有膈下游离气体者7 ,发现肠胀气与液平 例 1例 。术前B 2 超检查 1例 ,1例发现腹腔积液。 6 4
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
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摘要】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的腹部急性炎症,与急性阑尾炎在临床表现上有一定的相似性,容易导致误诊。
本文从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区别、误诊原因、临床症状表现、影响误诊的因素以及诊断方法和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分析。
通过比较两者的不同特点,为临床医生提供诊断参考。
结论部分探讨了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治疗策略,建议如何避免误诊,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问题,为临床实践提供有效的指导。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急性阑尾炎、误诊、临床分析、症状、诊断、治疗、建议、研究展望1. 引言1.1 概述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常见且容易误诊的疾病,常常被误认为是急性阑尾炎,给临床诊断和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了解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区别,掌握其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法对于准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进行深入探讨,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多的诊断思路和治疗策略,减少因误诊而导致的不良后果。
1.2 研究背景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一种相对较少见的疾病,但其临床表现与急性阑尾炎非常相似,容易造成误诊。
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病因尚不明确,但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感染、炎症或淋巴系统异常有关。
由于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症状与急性阑尾炎十分相似,容易导致医生误将其诊断为急性阑尾炎而延误治疗时间。
深入了解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区别,掌握其特点及诊断方法对于临床医生至关重要。
本研究旨在深入分析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原因及临床表现,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好的诊断与治疗策略。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临床分析,深入分析两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识别和诊断这两种疾病。
通过对临床症状表现、影响误诊的因素以及诊断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和分析,旨在提高肠系膜淋巴结炎误诊为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性和及时性。
28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护理分析
28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护理分析作者:凯维坤来源:《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年第07期【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护理观察重点。
方法:根据2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儿腹痛情况及特征进行回顾性护理分析。
结果:28例患儿通过洛西林钠抗感染、炎琥宁抗病毒,康复新保护胃粘膜、小儿回春颗粒降温止痛,配合专科的精心对症护理后临床治愈率为100%。
结论: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症状与阑尾炎临床症状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观察腹痛情况是小儿急性淋巴结炎的观察重点。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护理分析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是近年来儿科中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引起的腹痛可反复发作,腹痛部位及性质易变,缺乏特征性,故临床护理时腹部情况观察非常重要。
要根据患儿的症状特征做好临床护理。
现将我院儿科2010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28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护理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收集我院儿科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住院病历28份,其中男 15 例,女 13 例,男女之比1:0.86,年龄为2~7岁,平均年龄4岁,平均住院天数6天。
1.1 诊断依据:患儿年龄在2~7岁,均为反复发作阵发性腹痛,每次持续3~10分钟。
体查腹部平软,麦氏点无固定压痛。
其中10例无明显伴随症状,体检时发现咽、扁桃体感染体征;18例伴有上呼吸道高热症状,受凉起病,轻咳发热、流涕3天以上,咽部有充血,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B超提示:肠系膜淋巴结显示。
化验室结果提示LYMPH(淋巴细胞比例)在45.34~56.45%之间。
1.2 方法根据患儿的起病情况,腹痛特征,发热时间和B超提示进行回顾性护理分析。
2结果28例患儿根据医嘱给予美洛西林钠抗感染,炎琥宁抗病毒治疗,康复新保护胃粘膜,小儿回春颗粒止腹痛和药物降温,护理上实施症状护理后临床治愈率为100%。
3护理分析3.1腹痛护理分析:28例患儿均有不明原因腹痛,腹痛不固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28例临床分析
发表时间:2011-07-14T10:22:48.44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1年第15期供稿作者:韦正光[导读] 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
韦正光(宁波市北仑区第二人民医院浙江宁波 315000)【中图分类号】R72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 (2011)15-0210-02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以加深对本病的认识,提高诊疗水平。
方法回顾性分析2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人的临床特点和治疗转归。
结果 ≤14岁者25例,男性20例。
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25例,或伴恶心呕吐18例或腹泻13例;发热19例;脐周压痛20例;常合并急性咽峡炎或伴扁桃体炎21例;多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5例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18例。
结论临床上遇到急
性腹痛、发热、脐周压痛或伴上呼吸道感染病例时,医生应想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尤其儿童患者。
B超检查是诊断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首选方法。
内科治疗预后良好。
【关键词】肠系膜淋巴结炎腹痛 B超检查
为探讨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笔者对我院近年收治的28例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现将资料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28例均为我院2003年至2008年间住院诊治的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病人。
其中男20例,女8例,男∶女为
2.5∶1;年龄最小者2岁,最大者80岁,平均11.3岁;其中2~14岁25例,28岁1例,29岁1例,80岁1例。
全部经腹部B超检查证实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并排除了阑尾炎及肝、胆、胰、输尿管等可能引发腹痛的其他疾病。
1.2主要临床表现(1)胃肠道表现:①腹痛25例;②恶心呕吐18例,腹泻13例;③腹部压痛20例。
(2)发热19例。
(3)合并症:急生咽峡炎或伴扁桃体炎21例,多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升高15例,中性粒细胞比率升高18例。
1.3辅助检查
(1)血常规:28例病人均做了血常规检查,其中 WBC<4×109/L者2例,>10×109/L者15例;中性粒细胞比率<50%者3例,>70%者18例;其余病例白细胞计数或中性粒细胞比率在正常范围。
(2)尿常规:26例病人做尿常规检查,其中1例RBC3~5/HP,另1例RBC3~6/HP,其余无异常。
(3)大便常规及培养:26例病人行大便常规检查,1例WBC+,另1例隐血+,其余病例无异常;2例病人大便培养均无细菌生长。
(4)肝功能:28例病人均做了肝功能检查。
其中1例AST53U/L;另1例ALT61U/L,AST272U/L;还有1例入院时ALT239U/L,GGT130U/L,治疗4天后复查ALT79U/L,GGT78U/L(此例B超显示肝内胆管扩张伴结石);其余病例肝功能各项指标均正常。
(5)放射学检查:12例病人行胸部X片检查,其中提示支气管炎1例,余11例正常;3例行腹部X片检查,均无异常。
(6)B超检查:28例病人经腹部B超检查均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一个或数个不等,其长径分别为11~21mm,其中7例合并肠间隙少量积液;除1例并肝内胆管扩张伴结石外,其余病例阑尾、肝脏、胆囊、胰腺、肾脏及输尿管均未见异常,也未探及腹腔其他异常情况。
1.4治疗及转归 28例患者经住院抗感染(抗菌素或加用抗病毒药物)、支持、对症等治疗后症状消失,体温正常,腹部无压痛而出院。
住院时间2~9天不等。
2 讨论
2.1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及其临床特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又称急性非特异性肠系膜淋巴结炎。
本病多见于儿童,但成人也可以发生[1]。
病因一般认为可由多种感染性疾病引起[2]。
临床主要表现为:(1)腹痛:是本病最主要的临床症状,可在任何部位,但以脐周常见。
(2)发热:体温可上升达39℃左右,个别可达40℃以上。
(3)常伴有咽峡炎或扁桃体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征象,少数病人可伴浅表淋巴结肿大或并压痛。
(4)周围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率多数升高。
尿、粪常规检查一般无异常。
少数病人一过性肝酶升高(可能与病原体毒素的吸收或发热等对肝脏的影响有关)。
2.2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及注意事项(1)临床上遇到急性腹痛、发热、脐周压痛或伴上呼吸道感染征象病例时,医生应想到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可能,尤其儿童患者。
(2)腹部B超检查可探及肿大的肠系膜淋巴结及其位置、数目、形态、大小及有无炎性渗液等,且具有简便、可靠、无创伤、费用低等优点。
(3)对病情的严密观察和腹部B超动态检查具有重要价值。
(4)诊断过程中特别要注意排除阑尾炎、胃肠、肝胆、胰腺疾病及泌尿系结石等所引起的腹痛,以免延误这些疾病的治疗或手术时机而造成不良后果。
2.3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治疗及预后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诊断明确后通常采用内科治疗,以抗菌药物治疗为主[2],同时可加用抗病毒药物,并酌情给以支持、对症处理。
一般3~4日后腹痛消失,体温正常,预后良好。
笔者以为对出院患者最好随访1~2周,并嘱病人或其家属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到医院复诊,以确保病人安全。
参考文献
[1]郑芝田主编.胃肠病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008.
[2]萧树东主编.江绍基胃肠病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