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宣传预防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例

合集下载

大学生网络诈骗的案例

大学生网络诈骗的案例

大学生网络诈骗的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其中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群体之一,也成为了网络诈骗的重要受害者。

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几个真实案例来了解一下大学生在网络诈骗中所面临的风险和挑战。

案例一,虚假招聘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则招聘信息,对方声称是一家知名企业,招聘条件非常宽松,待遇优厚。

小明急需找工作,便毫不犹豫地联系了对方,并按照要求填写了个人信息。

随后,对方要求小明交纳一笔“报名费”才能继续参与面试。

小明怀疑起来,但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最终小明还是被骗去了数千元。

案例二,虚假投资诈骗。

小红是一名理财小白,她在网上看到了一篇文章,介绍了一种“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项目,对方还声称可以帮助小红实现财务自由。

小红被诱惑,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进行了咨询,并最终被骗取了全部积蓄。

案例三,虚假情感诈骗。

小芳是一名大学生,她在一款社交软件上认识了一位貌美如花的“网友”,两人聊得很投机,对方渐渐表达了对小芳的好感,并提出见面的要求。

小芳感到十分开心,便答应了对方的邀约,并在见面时被对方以各种理由骗取了钱财。

以上案例只是冰山一角,大学生在网络诈骗中面临的风险还有很多。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防范网络诈骗呢?首先,提高警惕,不轻信网上的虚假信息,特别是那些过于美好的承诺和诱惑。

其次,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在网上填写个人信息,避免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再者,学会理性投资,不要被高收益、低风险的投资项目所迷惑,理性分析和判断是防范诈骗的有效方法。

最后,加强网络安全意识,学会利用网络安全工具和技术,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和个人隐私。

总之,大学生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不轻信网上的虚假信息,才能有效地防范网络诈骗,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能够让更多的大学生认识到网络诈骗的危害,增强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校园网络诈骗案件也层出不穷,给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网络诈骗的手法层出不穷,很多学生缺乏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校园网络诈骗的案例,希望大家引以为戒,提高警惕,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虚假兼职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兼职广告,对方声称只需在家轻松操作就能赚取丰厚的报酬。

小明心生兴趣,便按照对方提供的联系方式添加了对方的微信。

对方告诉小明,只需先支付一定的“报名费”和“押金”,就可以开始工作了。

小明怀着美好的梦想支付了费用,然而等他支付完钱后,对方却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起典型的虚假兼职诈骗案件。

案例二,虚假奖品诈骗。

小红收到一条短信,称她中了某某抽奖活动的大奖,需要填写个人信息领取奖品。

小红填写了自己的姓名、电话号码等个人信息,并按短信提示拨打了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

对方自称是抽奖活动的工作人员,要求小红先支付一定的“手续费”和“税费”才能领取奖品。

小红心怀喜悦,急忙支付了所需费用,然而她等来的却是一场空。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奖品诈骗案件。

案例三,虚假贷款诈骗。

小刚急需资金周转,便在网上搜索到了一家“放款快、额度高”的贷款公司。

小刚按照网上提供的联系方式与对方取得了联系,对方告诉小刚只需提供身份证、银行卡等个人信息,就可以快速放款。

小刚急于解决资金问题,便毫不犹豫地提供了自己的个人信息。

然而,等他提供完个人信息后,对方却以各种理由要求小刚支付各种费用,小刚才意识到自己已经上当受骗。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贷款诈骗案件。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在校园中的网络诈骗案件,这些案例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网络诈骗防范课。

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轻信陌生人的承诺,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不盲目支付费用。

同时,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学生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共同营造一个安全的网络环境。

希望通过这些案例的分享,大家能够更加警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反诈相关案例

反诈相关案例

反诈相关案例反诈骗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问题,不断有新的骗术出现。

为了提醒大家提高警惕,下面列举了10个与反诈骗相关的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防范诈骗。

1. 电信诈骗案例:张某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公安局的电话,说他涉嫌洗钱,需要转账到指定账户。

经过调查,张某发现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案,及时报警并保护了自己的财产安全。

2. 冒充亲友案例:李某接到了一个自称是亲戚的电话,说需要紧急借款。

李某怀疑是诈骗,通过与亲戚确认后发现确实是骗子冒充亲戚,成功避免了损失。

3. 网络购物诈骗案例:小明在网上购买了一款手机,但收到的货物与描述不符。

小明通过投诉和申请退款成功解决问题,避免了被骗的风险。

4. 银行卡盗刷案例:王某的银行卡被盗刷了大笔资金,王某立即联系银行冻结了账户,并报警处理,最终追回了被盗的资金。

5. 伪造投资案例:某公司通过伪造投资项目吸引投资者,许诺高额回报。

一些投资者上当受骗,损失惨重。

警方介入后,该公司被查封,投资者得到了相应的补偿。

6. 假冒公检法案例:骗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调查案件为名,要求被害人转账。

一些人上当受骗,损失了财产。

相关部门通过宣传和警示教育,提高了公众的警惕性。

7. 短信诈骗案例:小刚收到一条短信称自己中了大奖,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

小刚怀疑是诈骗,没有回复短信,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成功避免了损失。

8. 上门推销诈骗案例:一些骗子以推销保险或其他产品为名,上门骚扰老年人。

老年人要求对方离开,并报警处理,成功防范了骗局。

9. 虚假求助案例:某人通过社交媒体发起虚假求助,骗取善心人士的捐款。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是一起诈骗案,将该人抓获并追回了被骗的款项。

10. 假冒网站案例:一些骗子通过制作假冒的购物网站,引诱顾客购买假冒的商品。

一些顾客发现问题后报警,警方查封了该网站并追回了被骗的资金。

以上是10个与反诈骗相关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大家要保持警惕,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以免成为骗子的受害者。

校园诈骗案例

校园诈骗案例

校园诈骗案例
校园诈骗案例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给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在校园中,学生们往往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识别能力,容易成为诈骗分子的目标。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校园诈骗案例,希望能引起大家的警惕,提高识别诈骗的能力。

第一起案例是校园贷诈骗。

一些不法分子会通过各种方式在校园内发布“无抵押、低利息”的贷款广告,吸引学生借款。

他们往往以“手续简便、放款快速”为诱饵,诱使学生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然后以各种理由收取高额“服务费”或“押金”,最终导致学生陷入债务漩涡无法自拔。

第二起案例是虚假兼职诈骗。

一些诈骗分子会在校园周围张贴“兼职招聘”广告,承诺高薪、轻松工作,吸引学生前来应聘。

在学生报名后,他们会要求交纳“培训费”或“押金”,甚至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进行“工资发放”,最终骗取学生钱财。

第三起案例是网络诈骗。

随着网络的普及,一些诈骗分子会通过社交平台、微信、QQ等途径,冒充熟人或权威机构,向学生发送虚假消息,诱导他们点击链接
或提供个人信息,以达到窃取账户资金或个人信息的目的。

针对以上案例,我们应该如何防范呢?首先,要提高安全意识,不轻信陌生人
的诱惑,不随意透露个人信息。

其次,要加强对社会诈骗手段的了解,及时向学校或公安机关举报可疑信息。

最后,学校和家长也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识别能力,增强防范意识。

在校园中,我们要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清朗的学习和生活环境,让诈骗分子无
处遁形。

希望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可以减少校园诈骗案例的发生,保障学生们的合法权益,让校园成为一个安全、和谐的地方。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

大学生受骗案例及分析在当今社会,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群体,他们接触的信息量巨大,面临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大学生由于社会经验不足,对网络诈骗的防范意识相对较弱,因此成为了诈骗分子的主要目标之一。

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的大学生受骗案例进行分析,以期提高大学生的防骗意识和能力。

案例一:网络兼职诈骗小李是一名在校大学生,某天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则招聘兼职的广告,声称只需在家上网,每天工作几小时,就能轻松赚取几百元。

小李心动之下,按照广告上的联系方式添加了对方。

对方要求小李先交纳一定的保证金,并承诺工作后会返还。

小李在没有核实对方身份的情况下,便按照要求转账。

结果,对方收到钱后便消失无踪,小李意识到自己被骗。

分析:此类诈骗利用了大学生想要兼职赚钱的心理,通过虚假的招聘信息诱导受害者交纳所谓的保证金或培训费。

大学生在寻找兼职时,应通过正规渠道,对于要求先交费的工作要格外警惕。

案例二:虚假购物诈骗小张在网上看到一款手机价格远低于市场价,便决定购买。

在与卖家沟通后,卖家要求小张通过非官方渠道转账支付。

小张转账后,卖家却以各种理由推脱发货,最后直接失联。

小张这才意识到自己遭遇了虚假购物诈骗。

分析:虚假购物诈骗通常以低价诱惑消费者,然后通过非正规渠道要求转账。

大学生在网购时,应选择信誉良好的平台,对于价格异常低廉的商品要提高警惕,避免私下交易。

案例三:冒充熟人诈骗小王收到一条短信,称是其好友小赵,因为手机丢失,需要小王帮忙转账给一个紧急联系人。

小王没有多想,便按照短信中的指示进行了转账。

后来,小王联系到小赵,才知道小赵的手机并未丢失,自己遭遇了冒充熟人的诈骗。

分析:冒充熟人诈骗利用了受害者对熟人的信任,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进行诈骗。

大学生在接到此类信息时,应先与熟人直接联系确认,不要轻易相信未经核实的信息。

案例四:虚假奖学金诈骗小刘接到一个电话,对方声称是学校财务处的工作人员,通知小刘获得了一笔奖学金,并要求小刘提供银行卡信息以便转账。

防诈骗宣传案例

防诈骗宣传案例

防诈骗宣传案例案例一:“领导”的紧急借款。

小张在一家公司上班,有一天他收到了一个微信好友申请,一看头像和名字,居然是自己的部门领导。

小张没多想就通过了,心想领导加自己肯定是有工作上的事。

刚通过好友,“领导”就很热情地跟他打招呼,还关心了几句他的工作情况。

没聊几句,“领导”话锋一转,说自己现在在外面谈一个紧急项目,需要马上给合作方转一笔钱,但自己的卡有点问题,转不了账,想让小张先帮忙转一下,还说金额也不大,就两万块,等回公司就马上还给他。

小张一听有点犹豫,毕竟两万块也不是个小数目。

但是又觉得领导都开口了,不帮忙不太好。

就在他准备转账的时候,突然想起公司之前做过的防诈骗培训,说这种突然让转账的情况很可能是诈骗。

于是他多了个心眼,给领导发了条短信,问是不是有这么个事。

结果领导回复说根本没有这回事,自己的微信也没有加他。

小张这才恍然大悟,差点就上了骗子的当。

案例二:网购退款骗局。

小丽是个网购达人,经常在网上买东西。

有一天,她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某电商平台的客服,说小丽前段时间买的一件衣服有质量问题,商家要给她退款。

小丽心想这服务还挺好的。

客服告诉小丽,因为退款流程有点特殊,需要她按照指示操作。

首先让小丽在支付宝上查看一下芝麻信用分,小丽看了后告诉客服分数。

客服就说为了确保退款能顺利到账,需要小丽先在一个借贷平台上借一笔钱,这个钱只是用来走个流程,不会真的让她还,等退款到账后就会自动把这笔钱还上。

小丽一听就觉得有点不对劲,她心想退款就退款,怎么还跟借贷扯上关系了。

她果断挂了电话,然后联系了平台官方客服,官方客服告诉她这就是诈骗,根本没有所谓的这种退款流程。

还好小丽比较警惕,不然稀里糊涂借了钱,可就麻烦了。

案例三:中奖诈骗。

老李在家闲着没事就喜欢看看手机新闻啥的。

有一天,他收到一条短信,说他中了某大型公司的抽奖活动一等奖,奖金是20万呢。

老李一下子就激动起来了,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啊。

短信里还留了一个联系电话,让老李赶紧打电话去兑奖。

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

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

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例在当今社会,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也成为了网络诈骗的重要目标。

网络诈骗的手段层出不穷,而大学生由于缺乏足够的社会经验和法律意识,往往容易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下面,我们就来看几个关于大学生网络诈骗的真实案例,以期提醒大家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避免上当受骗。

案例一,校园兼职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他在校园论坛上看到了一则招聘兼职的帖子,对方声称只要在家轻松工作,每天几个小时就能赚取可观的报酬。

小明心生兴趣,通过微信联系了对方,并按照对方指示提供了个人身份信息。

随后,对方要求小明先交纳一定的“押金”作为保证金,才能开始工作。

小明照做了,但随后对方却消失了。

原来,这是一起校园兼职诈骗案件,小明被骗了数千元。

案例二,虚假投资诈骗。

小红是一名大学生,她在社交平台上关注了一位自称是股票投资专家的“大V”,对方每天都在朋友圈里晒着自己的高额收益。

小红被对方的言辞所吸引,便通过私信向对方咨询投资事宜。

对方称只要投资一定金额,就能获得高额回报。

小红动心了,便将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了对方所说的投资项目中。

然而,等到该项目到期时,对方却以各种理由拒绝了小红的提款请求,最终导致小红本金付之东流。

案例三,虚假求职诈骗。

小李是一名应届大学生,他在求职网站上投递了多份简历,希望能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

有一天,他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邀请电话,对方声称只要交纳一定的“培训费”,就能保证录用。

小李怀疑对方的诚信,便查找了该公司的资质信息,结果发现该公司根本就不存在。

原来,这是一起虚假求职诈骗案件,小李险些上当受骗。

以上三个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大学生网络诈骗案件,它们告诉我们,网络诈骗无处不在,而大学生作为网络时代的主要受众群体之一,更需要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识别和防范网络诈骗的能力。

在面对类似诈骗时,大学生要保持冷静,不要贪图一时的利益而掉以轻心,要多与家人、朋友商量,避免孤军奋战。

常见校园虚假信息诈骗案例

常见校园虚假信息诈骗案例

常见校园虚假信息诈骗案例案例1:郭女士接到一名自称是孩子老师的电话,说是其孩子在学校突发急病被送往市儿童医院,检查诊断为急性胃穿孔,需交费才能做手术,提供一个账号催其转账缴纳手术费。

因儿子正好前几天肚子不太舒服,所以郭女士情急之下顾不上多问,马上按对方的要求汇了48000元手术费,随后赶到儿童医院,查询时发现儿子根本没入院,这才返回幼儿园,却见儿子好端端地在园里。

郭女士意识到被骗,立即报警。

案例2:据受害人钟某讲述,9月10日17时许,钟某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电话对方自称为钟某孩子读书所在学校的老师,要求钟某缴纳其孩子读书的各项费用,并将钱直接转入一个名为“子女教育基金”的账户内。

钟某称,自己确实有一个孩子,现在正在内江某小学读书,而由于学校才开学,自己也还未来得及前往学校交相关费用,所以接到电话后,没有半点怀疑,立即前往离家最近的银行进行转账。

可让钟某没有想到的是,当她按照对方电话指引操作,将近4万元转入“子女教育基金”账户成功后,对方便立即挂断了电话。

之后,对方电话就再也打不通了。

这时钟某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于是拨打了“110”报警。

案例3:网络游戏诈骗。

犯罪嫌疑人以公司的名义在自设网站、网络游戏论坛、QQ群、帖吧等处发布网络游戏角色升级代练的消息,诱骗学生通过网银转账,骗取升级代练金。

犯罪嫌疑人还通过引诱学生购买游戏币的方式实施诈骗。

案例4:有一女生手提包被偷,里面有手机、银行卡、钱包等。

20分钟后,她打通了妈妈的电话,告诉自己被偷的事。

妈妈惊呼:“啊,我刚才收到你的短信,问咱家银行卡的密码,我立马就回了!”她们赶到银行时,被告知里面所有的钱都已被提走。

小偷通过用偷来的手机发送短信给"亲爱的妈妈"而获取了密码,然后在短短20分钟内把钱取走了。

案例5:“罗XX家长,这是您的小孩本月在学校的考试成绩及各项学习报告资料,您看看/RAdaiduKK请查收!”这是4月5日10点23分罗先生收到的一条短信。

2023年中小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案例

2023年中小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案例

2023年中小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案例一、背景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中小学生开始接触和使用网络。

然而,网络环境复杂多变,其中充斥着各种安全隐患和风险。

为了提高中小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本文整理了2023年中小学生网络安全问题案例,以供参考。

二、案例分析案例1:个人信息泄露某小学生小王在家长的指导下,注册了一个在线学习平台账号。

在注册过程中,小王泄露了自己的姓名、出生日期、学校等信息。

后来,小王发现有人利用这些信息在网络上进行诈骗。

分析:1. 中小学生对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足,容易在注册账号时泄露隐私。

2. 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对中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信息保护意识。

案例2:网络欺凌某小学生小李在网络社交平台上遭到同学小红的欺凌。

小红连续发送侮辱性言论,对小李造成心理伤害。

分析:1. 网络欺凌现象日益严重,中小学生需提高警惕。

2. 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对网络欺凌的监管,营造健康的网络环境。

案例3:不良信息传播某中学生小张在网络论坛上发布不良信息,引发其他网友的广泛关注和传播。

分析:1. 中小学生对网络言论监管不力,容易导致不良信息传播。

2. 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中小学生的网络素养。

案例4:网络沉迷某中学生小赵沉迷于网络游戏,导致学习成绩下滑,身心健康受损。

分析:1. 网络游戏成瘾现象在中学生中较为普遍,需引起关注。

2. 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的网络监管,合理控制其上网时间。

三、应对措施1. 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家长、学校和教育部门应加大对中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力度,提高他们的信息保护意识和网络素养。

2. 完善网络监管:家长要加强对子女的网络监管,合理控制上网时间,防止沉迷于网络。

3. 营造健康网络环境: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加强网络内容监管,净化网络空间,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四、总结网络安全问题不容忽视,中小学生在网络世界中面临诸多风险。

初中学生安全教育防骗案例

初中学生安全教育防骗案例

初中学生安全教育防骗案例
案例一:13岁的小金是一名初中生,放假期间他在使用母亲的手机账号玩网络游戏时,发现游戏出现了防沉迷系统的提示,要求玩家以注册者信息进行人脸识别后才能继续登录游戏。

因母亲不在身边,而小金想要继续玩游戏,他便在互联网上搜索寻求解决方式。

随后小金在某论坛看到一条广告,称可以通过购买“解封卡”破解游戏里“未成年防沉迷系统”的人脸识别,广告中附有二维码。

一心想要继续游戏的小金立刻扫描广告中的二维码添加了对方,经对方以“转账可解锁人脸识别”等理由不断诱导,小金前后多次通过转账、红包等方式向对方转账数千元。

直到两天后,小金的母亲才得知该情况,带小金报警。

民警解析:由于此类诈骗针对未成年人群体,前期诈骗分子多在目标群体活跃性较高的网络社交平台上散布如“XX元即可解锁人脸识别”“加好友免费教学破解人脸识别”等信息,诱导未成年人与其联系,随后以“注册费、解冻费、保证金”等名义诱导玩家向其转账。

在玩家付款后,诈骗分子会编造“系统监测到非本人账户”“触发风控账户锁定”“未成年人需交押金”等说辞,利用未成年人大多瞒着父母私下登录游戏、害怕受到责备等心理,不断要求其继续转账支付;部分诈骗分子还可能利用未成年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薄弱的特点,谎称“解锁防沉迷系统”需要提供父母的银行卡信息,要求提供账号密码、验证码等,或是发送钓鱼网站引导泄露信息,从而盗取资金。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案例分享如何避免网络购物陷阱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案例分享如何避免网络购物陷阱

小学生网络安全教育案例分享如何避免网络购物陷阱网络购物已经成为了现代人的一种常见消费形式。

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会如何避免网络购物陷阱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享一些小学生在网络购物中遇到的真实案例,来探讨如何提高小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避免陷入网络购物陷阱。

案例一:小明的虚假折扣小明是一名小学生,他对某款流行的游戏机非常感兴趣,于是在网上搜索购买途径。

他很快就遇到了一个网站,该网站宣称以超低折扣的价格出售游戏机。

小明觉得这个价格非常诱人,便毫不犹豫地进行购买操作,并支付了款项。

然而,几天后,小明并没有收到游戏机。

经过调查,他才发现这个网站是一个诈骗网站,他上当受骗了。

针对这样的案例,我们可以向小学生教育以下几点防骗常识:1. 提醒小学生,对于过于低价的商品要保持警惕,应该多比较价格,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

2. 告诉小学生要查看商家的信誉和评价,了解其他用户的购物体验。

3. 强调不要随意提供个人和银行信息,以免被骗取财产。

案例二:小华的虚假评价小华喜欢在网上购买小玩具,一次他在某购物平台上找到了一款自己心仪的玩具。

该商品的评价大部分是好评,并有一些用户晒出了拍摄的实物照片。

小华觉得这是一个非常靠谱的商品,于是立即下单购买。

可是当小华收到商品后,发现它的质量和照片中的完全不一样,甚至无法使用。

对于这样的案例,我们可以告诉小学生以下几点识别虚假评价的方法:1. 教育小学生要多看不同时间段和类型的评价,不仅仅是好评。

如果评价太过一边倒,可能会存在虚假评价的情况。

2. 鼓励小学生与他人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购物体验,以获取更多真实的信息。

3. 提醒小学生辨别虚假图片的可能性,比如注意图片的拍摄质量和角度等是否与常理相符。

案例三:小杰的隐私泄露小杰有一次在网上购买了一部智能手机,没过多久,他开始接到很多陌生的电话或短信推销信息。

这些信息不仅干扰了小杰的生活,也给他的家人带来了麻烦。

后来,通过了解,小杰才知道他在购物时,将个人手机号码和其他个人信息填写在了一些不可靠的网站。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

校园网络诈骗案例近年来,校园网络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学生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网络诈骗犯罪分子利用学生群体的特点,通过虚假信息、诱导操作等手段,骗取学生财产甚至危害个人安全。

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些校园网络诈骗的典型案例,以便引起大家的警惕和防范。

案例一,校园贷款诈骗。

小明是一名大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急需资金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用。

他在网上搜索到一家看似正规的贷款公司,对方声称可以为他提供低息贷款,手续简便,无需抵押。

小明急需资金,就按照对方要求提供了个人信息和银行卡号。

结果,他不仅没有得到贷款,反而银行卡内的存款被盗刷一空。

案例二,兼职诈骗。

小红在网上看到一则招聘兼职的广告,对方称只需要在家通过电脑就可以完成任务,报酬丰厚。

小红按照要求联系了对方,并且按照对方提供的链接下载了一个软件。

然而,事后她发现自己的电脑被黑客攻击,个人隐私信息被窃取,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案例三,虚假奖品诈骗。

小李收到一条短信,称自己中了某个知名品牌的大奖,需要提供一些个人信息和支付一定的手续费才能领取奖品。

小李心急如焚,就按照对方的要求提供了个人信息和支付了手续费。

然而,等了很久也没有收到奖品,反而个人信息被利用进行了其他诈骗活动。

以上这些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校园网络诈骗案例,它们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在面对类似情况时,我们应该保持冷静,不轻信网上陌生人的信息和诺言。

同时,加强网络安全意识,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泄露个人隐私信息,避免成为网络诈骗的受害者。

学校和家长也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网络安全教育,共同营造一个清朗的网络环境。

总之,校园网络诈骗案件时有发生,我们要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远离网络诈骗,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秩序。

希望通过以上案例的分享,能够引起大家对校园网络诈骗的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

让我们共同努力,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校园推销诈骗基本案例

校园推销诈骗基本案例

校园推销诈骗基本案例高校校园推销、诈骗分析及根本防范处置方法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平稳高速开展,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得到空前的开展。

高校的办学模式逐渐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当今互联网的高速开展使我们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从而高校的教学、科研、学习与学习也日趋走上社会化现象,各类不法分子也将魔爪伸向校园,他们利用学年轻缺乏社会阅历、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需要、大学生责任意识淡薄、防范能力欠缺等弱点,设计各类陷阱诱骗学生上当,并屡屡得手。

鉴于以上原因,保卫处特把一些典型的校园推销、诈骗的案例向广阔师生作一些分析说明,以便更好的做好防范。

案例2:历年来,我校学生宿舍也发生多起以推销化装品为名的诈骗案,骗子以某网站为平台,带着产品及检验报告,混入女生公寓,骗取学生信任后,以低廉的价格将伪劣化装品卖给学生,不少同学不时上当受骗,甚至有同学使用该化装品造成皮肤过敏,对身体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

案例4:2022年新生报到当天,有一群自称是嘉兴某文化的混进学生公寓向新生推销《英语教育周刊》,并在新生当中宣称是学校要求征订的,大批不明真相的新生纷纷与其公司签订了征订合约,并支付了180.00元、220元等不同的费用,在学生产生疑问后,向保卫处报案,保卫处及时全面布控,抓获了7名嫌疑人,经询问,这些人员都是不明真相情况下,从网上报名参加此报刊推销工作的各高校学生,在派出所的大力配合下,追回总计金额2万余元。

虽然学校抓获的类似推销人员也不少,为同学们追回不少损失。

为什么类似的案例屡屡发生,究其原因是公安机关没有方法直接论定其欺诈行为,而应该属于工商部门去核实查证,产品的质量问题又得其它相关检验部门才能检验。

而这些人员又是全国各地到处流窜,如果当时没能抓获,就是抓获了,也只能退赔教育,处理这些人很难找到依据;如果没有抓到,事后根本无处查找,所以这些人很容易得手。

更有一些诈骗人员到了学生寝室或办公室,一发现室内无人,还会趁虚而入,顺手牵羊。

防诈骗德育案例范文

防诈骗德育案例范文

防诈骗德育案例范文在我们的校园里,发生了一系列有趣又让人警醒的防诈骗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堂堂生动的德育课,让大家深刻认识到诈骗的狡猾和防范诈骗的重要性。

一、“中奖”陷阱。

小A同学是个特别单纯又有点小贪心的家伙。

有一天,他收到了一封邮件,上面说他中了一台最新款的笔记本电脑,只要填写一些个人信息就能领取。

小A那叫一个兴奋啊,脑海里已经浮现出自己拿着新电脑在宿舍里各种炫耀的画面了。

当他拿着打印出来的邮件,准备去填写那些所谓的领奖信息时,正好被辅导员看见了。

辅导员一看就觉得不对劲,笑着对小A说:“你小子,这天上掉馅饼的事儿可没那么简单。

你想想,你啥时候参加过这个抽奖啊?这不明摆着是要骗你的个人信息去干坏事嘛。

”小A一开始还不服气呢,嘟囔着说:“万一是真的呢?”辅导员就给他举了好多例子,说之前有同学也是这样,填了信息后不仅没拿到奖,还被骗子用他的身份信息借了钱,最后搞得自己一身麻烦。

小A这才恍然大悟,吓出了一身冷汗,庆幸自己还没把信息交出去。

从那以后,小A就成了我们班的防诈骗小宣传员,逢人就说:“可别信那些莫名其妙的中奖信息啊,都是骗子设的套儿!”二、“热心”的假客服。

小B同学是个网购达人。

有一次,她买了一件漂亮的衣服,刚下单不久就接到一个电话。

电话那头的人自称是客服,特别热情地说:“亲,你刚刚下单的衣服有质量问题,我们这边要给你退款呢。

不过需要你按照我说的步骤操作一下哦。

”小B一听就有点慌了,担心自己买到了次品。

这个假客服让小B打开一个链接,说是退款链接。

小B正准备点的时候,突然想起学校之前宣传的防诈骗知识,说这种不明链接可不能乱点。

于是她就多留了个心眼,挂断电话后直接联系了官方客服。

官方客服告诉她根本没有这回事儿,这才知道是遇到骗子了。

小B回到宿舍就把这件事告诉了舍友们,还开玩笑说:“这骗子演技也太差了,我差点就被他骗了。

还好我聪明,没被那点小把戏忽悠住。

”舍友们都笑了,不过也都从这件事上学到了东西。

防范电信诈骗漫画案例

防范电信诈骗漫画案例

防范电信诈骗漫画案例
电信诈骗目前已成为一种全球性犯罪现象,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加强反诈骗宣传,防范电信诈骗的发生,我为大家带来一组有关电信诈骗的漫画案例,以期为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参考。

案例一:电话诈骗
李先生接到了一通电话,对方自称是中国电信的工作人员,告诉李先生的手机号存在异常,需要李先生配合进行一次调查,而且不配合将会被处理。

李先生听信了电话里的话,并为对方提供了自己的的银行账号、密码等信息,结果被骗了数万元。

案例二:短信诈骗
小张收到一条来自银行的短信:“您的银行卡存在异常,请尽快前往银行柜台办理解冻手续。

”然而,小张并没有银行卡,但她还是按照指示,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发送给了诈骗者,结果被骗了一笔钱。

这两个案例告诉我们,在未经核实的情况下,不能轻信陌生人的电话或短信,不能随意将个人信息透露给他人,否则会让自己陷入诈骗陷
阱。

针对电信诈骗,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不要随意泄露个人信息,特别是银行卡、身份证号码等重要信息;
二、谨防钓鱼网站、仿冒网站和木马病毒的攻击;
三、谨慎对待陌生人的电话、短信和网络聊天;
四、不要轻信滴滴、快递等假扮某大型公司进行诈骗的电话或短信;
五、若发现诈骗行为,应立即报警。

最后,我们再次强调,千万不能因为一时的疏忽大意而成为电信诈骗
的受害者,我们应该积极地学习防范电信诈骗的知识和技能,增强自
我保护能力,为自己的安全保驾护航。

涉学校中小学生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涉学校中小学生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

涉学校中小学生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一、2022年5月,海南省吴某(12岁)使用母亲手机登录某QQ群,看到有人免费发放游戏皮肤,随后吴某添加对方为QQ好友,微信扫描二维码领取皮肤。

对方告诉吴某其账号存在非法领取行为,需联系后台工作人员处理,否则要赔付10万元,被判刑1年。

吴某非常害怕,添加了对方另一个QQ账号,并按照对方语音提示,扫描二维码支付6500元,事后吴某母亲发现异常并报警。

二、2022年7月,山西省黄某某(17岁)在玩手机游戏时,网上有人表示要高价购买黄某某的游戏账号,随后双方添加为QQ好友。

对方让黄某某登录一个叫“下芬购”的网站,称该网站为正规游戏交易平台,很多游戏玩家在此买卖账号。

黄某某同意出售账号,但对方称用来购买账号的钱款被“下芬购”网站冻结,需出卖人黄某某充值进行交易确认,黄某某便在该网站充值2次共3000元,后发现对方的QQ联系不上,该网站也无法登录。

三、2022年5月,广东省谭某某(15岁)在玩手机游戏时,有人添加其为微信好友,并宣称可以帮其解除未成年人手机游戏的时间限制。

谭某某信以为真,并依照对方的视频指导,偷偷使用家长手机先后3次扫码支付,合计被骗3800元。

四、2022年3月,重庆市马某某(12岁)在快手刷短视频时,看到免费领取游戏装备的信息,便根据指示加入某QQ群,在客服引导下领取游戏装备。

随后客服以账号被冻结为由,要求马某某转账进行账号解封。

马某某先后转账5笔共计4300元,事后发现被骗。

五、2022年6月,河南省王某(11岁)在某粉丝QQ群看到推送信息称,进入某QQ群可以免费抽奖和领红包,王某便申请加入了该QQ群。

不久群里的“工作人员”告诉王某,其被公司抽中一等奖,奖金6000元,并获得某明星签名。

根据“工作人员”指示,王某在该QQ群里先后发红包8次,合计被骗5000余元。

六、2021年4月,湖北省朱某(14岁)被朋友拉入了一个QQ 群,群里通知可以投票获得返现。

南宁师范大学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

南宁师范大学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

南宁师范大学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2021年10月23日,南宁师范大学一女生刘某与朋友通过微信进行转账汇款。

因几百元钱未到账,便到百度上搜索微信客服,结果其搜索到的微信客服为假冒客服。

“假客服”要求她到校内银行自动柜员机上进行查询。

刘某在查询过程中不断接到“假客服”电话,指导她操作。

刘某按照“假客服”指令,一步一步输入银行卡号,密码,输入“8888”的验证码,实际上“8888”为她转出的金额(当时卡上正好有未交的9000元学费)。

转账结束后,电话没有再继续打来,刘某也就回到了宿舍。

后刘某对于这笔钱的去向问题抱有怀疑,与辅导员老师沟通后,发觉自己被骗,于是报案。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诈骗分子利用大学生涉世未深、缺乏法律常识、禁不住外界诱惑等对大学生实施诈骗的案件不断增多。

做好电信防骗教育 有效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以学生电信诈骗案例分析为例

做好电信防骗教育 有效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以学生电信诈骗案例分析为例

做好电信防骗教育有效提升学生安全意识——以学生电信诈骗案例分析为例摘要:通过对一起典型、新颖的学生电信诈骗案例分析,探讨了目前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要点,并提出了对策建议,使高校能够针对现状做好电信防骗教育,切实提升大学生的网络安全防护能力。

关键词:大学生;电信诈骗;电信防骗;防范案例简介:2018年3月8日,16级美容专业学生罗某收到某淘宝卖家消息,称罗某所买衣服含荧光剂超标,店铺愿以十倍价格予以退货。

罗某按卖家指示登陆银行账户,无奈该卡无钱;卖家又指引罗某登陆有余额的账户,学生遂引起警觉。

该卖家反复游说,但在罗某在室友帮助下皆不为所动。

此事本当告一段落,但卖家突然径直给罗某的支付宝转账9800元钱,确实以十倍价格赔偿。

罗某当即信以为真,欲跟从卖家指示操作账户。

当时,罗某室友东拦西阻,淘宝卖家威逼利诱,罗某本人心神动摇,无奈求助于辅导员老师。

辅导员老师当即表示这是电信诈骗,要求学生不予理会,并联络校保卫处和公安机关处理骗子后续的骚扰,最终摆脱了骗子的纠缠,避免了学生的损失。

骗子的9800元至今仍存在公安机关指导罗某单独开设的一张卡上,等待骗子前来认领。

案例分析:本案罗某遇到的是非常有技巧和策略的电信诈骗。

骗子以退为进,先行支付9800元,以10倍赔偿为诱饵,利用学生正常的维权思维,诱导学生登录预先设置好的钓鱼网站。

一旦学生登录钓鱼网站后再按照骗子的引导操作,学生卡上的财产就会受到损失。

学生之所有能够最终识别骗局,一方面是学校平时防电信诈骗教育工作扎实,使得学生自身警惕性增强;另一方面是学生遇到事情能及时报告辅导员,寻求老师和相关部门的帮助。

问题诊断:网络的发展与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大学生每天都利用网络学习、社交或者关注国家新闻。

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1],在享受网络发展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存在网络安全隐患。

一、大学生思想单纯,防范意识不足大学生处于人生的转型期[ ],虽然有一定社会性思维,但还是摆脱不了学生的单纯稚嫩:没有对事情缺乏刨根问底的意识,辨别能力不强,缺乏社会生活经验,考虑问题简单,缺乏安全防范意识[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宣传预防新型电信网络诈骗案例
1.守护钱袋子,捍卫血汗钱!电信诈骗空间虚拟化、手段智能化、主体职业化、类型多样化。

务必“不听、不信、不转账”!
2.严防“冒充公检法”类电诈案件!公检法机关电话没有互转功能,更不会通过电话办理案件;公安机关不会给你看自己的通缉令,更没有所谓的安全账户或监管账户;要相信您身边的公安机关,遇事多咨询!
3.凡是电话中称“我帮你把电话转接到公安机关”,“我们这个是专案,保密性非常强,绝不允许跟任何人提到,家人、警察都不能提”的;要求将自己的全部财产转移到“公安机关安全账户”的;给你看本人通缉令的都是诈骗
4.切勿参加“刷单”兼职!不法分子用“无任何要求”、“在家日赚千金”等为标题吸引市民,第一单成功后会有少量的奖励,以此为饵,后通过连环或是批量任务,让参与者投入大量资金进行操作,一旦被参与者察觉或是没钱参与时立即切段一切联系。

切莫贪小便宜而遭受更大的损失!
5.当接到电话或是短信,对方称是自己或亲人的某位关系人,各种套近乎后编织求助、借钱等理由要求汇款转账的,千万不要相信!务必多方核实,切不可抹不开情面或情急之下转账汇款!
6.当对方自称是网商客服误操作把你设置为VIP/供货商,导致每月扣除500元年费的,一定要保持高度警惕!挂断对方电话,拨打网商
官方客服电话或反诈中心电话进行核实,千万不要在不知名链接中填写账号、密码、验证码!
7.套路千万条,警惕第一条。

网上交友投资理财、炒股群专家授课、网络博彩赌博等,稳赢包赚的,均为诈骗!
8.贷款请通过国家正规金融机构申请,勿相信“无需抵押、快速到账、不查征信”的贷款广告,勿点击贷款短信内不明链接,勿拔打不明贷款号码,勿透露银行卡验证码!
9.贷款没有捷径,如需贷款请一定到正规银行或知名网贷公司,按正规程序贷款。

且不可听信各类贷款中介忽悠,陷入贷款诈骗套路。

一旦确认自己被诈骗或陷入套路贷,一定要及时报警,切莫一味忍气吞声增加自己的经济损失。

10.网恋需谨慎,小心被套路,要树立正确的恋爱观,保持清醒的思维,时刻擦亮自己的双眼,一旦涉及金钱转账,一定要谨慎,防止受骗!11.公、检、法绝不会用电话通知“你已涉案”,不会给你看自己的通缉令,更不会以查验资金为由要你的银行卡号,凡通过电话、短信要求转账、汇款,请认真核实!
12.“不轻信”陌生的电话或短信;“不透露”自己或家人的个人信息;“不转账”到陌生人卡号。

时刻谨记,通讯网络诈骗就在你身边!
13.网上购物要老道,不被骗子下圈套;退款要走支付宝,谨防卖家索账号;银行卡号要安保,动态密码不转告;一旦事主被诱导,等于送钱给网盗。


14.网络交友有风险,谈情说爱需谨慎;网络博彩是违法行为,不受法律保护;切勿向陌生人转账,保护好自身财产安全。

务必警惕,杀猪盘”就在您身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