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之上肢X线摄影(完整)

合集下载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摄影体位解读与操作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摄影体位解读与操作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解读与操作1.摄影时,应使被检者体位处于舒适状态,必要时利用棉垫、沙袋等辅助用具,支持和固定被检部位,避免移动造成影像模糊。

2.长骨摄影时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病变局限在一端时,至少包括邻近病变一端的关节,肢体长轴与IR长轴平行。

3.使用屏-片系统摄影时,在一张胶片上摄取同一部位的两个不同位置,肢体同一端应置于胶片同一端,且包括相同的关节,关节面在同一水平线上。

胶片的大小应充分包括被检部位的软组织。

常规摄正、侧位片。

4.对外伤者应尽量采用X线方向或移动摄影床床面等方式,以适应摄影体位的要求。

若确需移动肢体时,应轻、准、快,以免骨折错位或增加病人痛苦。

急诊摄影应根据病人状况灵活选择摄影体位。

5.婴幼儿四肢骨摄影,常规摄取双侧对照,摄影条件应相同。

6.较厚部位应使用虑线设备,一般选用0.5-1.0mm铝当量滤过板。

厚薄相差悬殊部分应利用阳极效应。

7.加强被检者的X线防护。

8.被检者肢体尽量靠近IR,可辅助固定。

9.选择合适摄影条件,增生性骨病酌情增加管电压,溶骨性骨病或骨质疏松者应减少管电压值。

(一)手后前位(正位)1.摄片目的观察手骨的形态、关节、异物、骨龄2.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台前,被检侧手平放在探测器上,各指伸直均匀展开,掌心向下,第3掌骨头置于照片中心。

拍摄双手时应双手对称地放在探测器上3.中心线单手摄影时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双手摄影时,中心线经双手第3掌骨头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4. 标准片显示(1)全部掌骨、指骨及腕关节清晰可见,第3掌骨关节位于照片正中(2)第2-5掌指骨正位像,各指骨间隔呈分离状显示,骨小梁清晰可见,软组织层次分明。

(3)拇指呈斜位影像显示显示部位:拇指的掌指骨呈斜位影像,其余四指的掌指骨及关节、腕部诸骨及桡掌关节与尺桡关节均呈正位像。

(二)手侧位1.摄片目的观察手部软组织内异物的位置,骨折或脱位时骨块移动的情况。

2.摄影体位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台前,腕部及手指伸直,拇指位于其余四指前方,第5掌骨紧贴探测器,手掌与探测器垂直,第5掌骨位于探测器中心。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课件:第三节: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课件:第三节:X线摄影体表定位标志

体表定位标志
三、腹部体表定位标志
常采用“九区分法”:即用两条水平线和两 条垂直线将腹部分为九个区。上水平线为经 过两侧肋弓下缘最低点的连线,下水平线为 经过两侧髂嵴最高点的连线,两条垂直线分 别为左锁骨中线与左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和右锁骨中线与右腹股沟韧带中点的连线。 所分的九个区,上部为腹上区、左季肋区和 右季肋区,中部为脐区、左腰区和右腰区, 下部为腹下区、左髂区和右髂区。
侧面定位标志 肩胛上角
肩胛下角
剑突末端与肚脐连线中点
脐上3cm 脐 脐下3cm 髂前上棘连线中点 耻骨联合
肋弓下缘(最低点) 髂嵴 髂嵴下3cm
体表定位标志
四、脊柱体表定位标志:
体表定位标志
五、头颅体表定位标志
颅骨形态结构复杂,相互重叠。在X线摄影 中须根据体表定位点、线、面,准确地摆放 头颅的体位及 中心线入射点(中心点)。
体表定位标志
一、四肢体表定位标志:
11、内踝:胫骨远端踝关节内侧的突起。 12、外踝:腓骨远端踝关节外侧的突起。 13、胫骨粗隆:胫骨上端前缘的突起。 14、髌骨:膝关节前方可活动的骨骼。 15、股骨内上髁:膝关节内上方的突起。 16、股骨外上髁:膝关节外上方的突起。 17、腓骨小头:膝关节外下方可扪及的突起。 18、髂嵴:髂骨最高处的突起,平第4腰椎棘突高度。 19、髂前上棘:髂骨前上方的突起,平第2骶椎高度。 20、股骨大粗隆:股骨上端外侧的突起,平耻骨联合高度
体表定位标志
五、头颅体表定位标志
1、定位点 (1)眉间:两侧眉弓的内侧端之间,称为眉间。 (2)鼻根:鼻骨与额骨相接处,称为鼻根。 (3)外耳孔:耳屏对面的椭圆形孔,称外耳孔。 (4)枕外隆凸:枕骨外面的中部隆起,称为枕外隆凸。 (5)乳突尖:耳后颞骨乳突部向下呈乳头尖状。 (6)下颌角:下颌骨的后缘与下缘相会处形成的钝角称为下 颌角。

第二章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

第二章第三节X线检查技术
或:X线对胶片的感光作用
影响感光效应的因素: 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等
感光效应公式: . I. T
R2
n值一般在2-5的范围
2、X线摄影条件的基本因素 1)管电压
是影响照片密度、对比度以及信息 量的重要因素。
X线的穿透能力取决于的高低。 在x线摄影的能量范围内,主要作用形式
是 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
照射野
必须有效地使用遮线器控制照射野。随着 照射野的缩小,散射线含有率下降,照片 对比度提高,但是需增加毫安秒以保持影 像密度不变。
3、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X线摄影条件的制定,除了摄影条件基本 因素外,还必须考虑人体被检部位的构成, 被检部位组织器官运动状况、病理、年龄、 胖瘦等因素。各地应用方法有一些差异, 大体可归纳为四类。
②熟悉x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操作流程 及临床应用。
X线摄影条件
X线成像质量影响因素
影响X线照片影像质量因素: X线管焦点、X线摄影条件、影像信息探测 系统、被照体及图像处理等。
一、影像的光学密度与灰度 (一)概念: 照片的密度(黑化度):透明性照片的暗 度
或不透明程度。 影像灰度:若所获得的被检体影像不打印 成X线照片,而是直接在影像显示器上显示, 则显示器上显示的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黑 化(亮暗)程度
(5)图像处理参数 图像后处理参数、打印机及胶片处理因素; 处理技术,X线机及解剖、病理的因素。
二、影像对比度
• (一)物体对比度
• 1)定义:为使一个物体的组织结构在 x线影像中可见,此物体与其相邻物体在物
理特性(密度、厚度)或化学特性(组织的原
子序数)等方面必须存在一定差异,这种源 于物体固有的差异称为物体对比度。
2)管电压和管电流量:

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技术规范

医学影像检查操作技术规范

医学影像检查操作规范一:X线检查操作规范(1)X线检查操作基本原则1.检查前应去除相应检查部位影响X线穿透的衣、物,如发夹、金属饰物、钥匙、膏药和金属纽扣等,有条件者可换上专为受检者准备的衣服。

在腹部、下部脊柱、骨盆和尿路等X线摄影检查时,必要时应事先做好肠道准备。

(2)正确安放照片标记,标记应置于成像板的适当部位,避免与诊断范围内的信息重叠。

(3)有效焦点的选择在不影响X线管负荷的原则下,根据不同的检查部位选用合适的焦点,以提高照片的清晰度。

(4)焦-片距及肢-片距的选择应尽量缩小肢片距,如肢体与成像板不能贴近时,可适当增加焦-片距。

(5)呼吸的控制受检者的呼吸运动对摄片质量有较大影响,根据不同的部位,可采用如下几种屏气方式:1)平静呼吸下屏气:用于心脏、上臂、肩及颈部等部位的摄影。

2)深吸气后屏气:用于肺部及膈上肋骨的摄影,可增加肺内含气量,提高对比度,同时使膈肌下降,肺野暴露更广泛。

3)深呼气后屏气:用于腹部及膈下肋骨的摄影。

呼气后膈肌上升,使腹部体厚减薄,影像清晰。

4)缓慢连续呼吸:曝光时慢而浅的呼吸动作,使某些重叠的组织因呼吸而模糊,而被摄部位可较清楚地显示,如摄胸骨正位。

5)平静呼吸下不屏气:用于下肢、手及前臂、部分躯干等部位(6)滤线设备的应用肢体厚度超过15cm或管电压超过60kV时一般需加用滤线板或滤线器。

另外,骨肿瘤、慢性骨髓炎一般需加滤线板或滤线器。

(7)肢体摄影时,至少需包括邻近一端的关节。

(8)同时摄取肢体两个体位时,肢体同一端应置于成像板同一侧,以便比较。

(9)病骨摄影时,摄影视野适当加大,应包括病变的全部区域。

(10)骨关节摄影,必要时可两侧同时拍摄,以便于鉴别诊断。

(11)根据摄影部位、肢体厚度和设备条件,在满足临床和诊断的前提下,选择较低的曝光条件。

(12)床旁摄影只适用于不宜搬动的患者(如骨科牵引患者)和危重症抢救患者等。

二:x线摄影机操作流程(1)准备流程:为了保障系统操作的安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顺利登录以及文字报告打印机和胶片打印机的正常运行,系统启动必须严格按以下顺序操作:1)接通配电柜电源总闸;2)接通接线板电源;3)接通X线机控制器电源;4)接通电脑主机电源;5)开启技术工作站及其医生工作站;6)开启胶片打印机或文字报告打印机;7)系统处于正常开始状态。

医学影像学X线摄影理论基础

医学影像学X线摄影理论基础

医学影像学X线摄影理论基础在医学影像学中,X线摄影是一项常见且重要的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

本文将介绍X线摄影的理论基础,包括X 线的起源、原理、成像技术和安全注意事项等内容。

一、X线的起源与原理X线是1895年由德国物理学家威廉·康拉德·伦琴发现的一种高能电磁辐射。

X线具有穿透力强、能量高以及产生对比效果等特点,使其成为一种理想的医学成像工具。

X线的产生是通过将电子束照射到目标物质上,并使其产生电离辐射而实现的。

具体来说,高能电子轰击物质时,会引起物质内部的电子迁移和能量转换,从而产生X射线辐射。

这些X射线经过滤波器、准直器等设备后,通过特定的探测器捕捉到,并最终转化为影像。

二、X线摄影成像技术在X线摄影中,成像技术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

常见的X线成像技术包括常规X线摄影、数字化X线摄影和计算机断层扫描(CT)。

1. 常规X线摄影常规X线摄影是传统的成像技术,使用感光胶片来记录影像。

这种技术适用于各种不同部位的摄影,如胸部、骨骼等。

常规X线摄影具有较低的成本和简单的操作特点,是临床应用中最常见的X线成像技术之一。

2. 数字化X线摄影数字化X线摄影利用数字探测器将X射线转化为电信号,再经过电子设备的处理和转换,最终生成数字化的影像。

这种技术具有成像速度快、重复性好以及影像质量高等优点。

数字化X线摄影广泛应用于胸部、骨骼和牙科等领域。

3. 计算机断层扫描(CT)计算机断层扫描是一种通过旋转式X射线源和多个探测器进行成像的技术。

CT扫描能够提供更详细、精确的断层结构信息,对于内脏器官和病变的检测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CT技术在大量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X线摄影的安全注意事项在使用X线摄影技术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以最大限度地减少辐射对人体的影响。

1. 辐射防护操作人员应佩戴适当的防护服和防护设备,以减少接受辐射的风险。

同时,需要通过合理的设备设置和定期的辐射监测来确保工作环境的辐射水平符合安全标准。

X线摄影检查技术

X线摄影检查技术
13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感光量:E 将此相对固定的感光因素综合用k表示,则感光效应公式 可简化为: E = k·(Vn·I·t)/r2 管电压、管电流、曝光时间、焦-片距是根据病变情况需 要经常变动的四个感光因素,习惯上称为曝光参数,狭义 的 “X线摄影条件”。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二、摄影条件的制定与应用 三、数字化X线摄影条件的应用 四、优质X线照片的标准
11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一、感光效应与摄影参数
感光效应:
X线通过人体被检部位后,使感光系统(屏-片系统、透视 荧光屏、透视影像增强器、IP板、平板探测器等光电转换 系统)感应有效X线,并由此产生诊断所需的影像效果。
普通检查:
X线透视
X线摄影
2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三章 X线摄影检查技术 第一节 X线摄影基本参数
X线摄影检查技术概述
1、X线透视: 定义:将被检者置于X线球管与荧光屏之间,通过转动被检 者身体,多方位、多角度动态观察,立即得到检查部位形 态及功能信息的检查方法。 原理:X线的穿透作用、荧光作用、机体的自然对比; 分类: 暗室透视:荧光屏式; 明室透视:电视透视(影像增强器)→数字化透视。
E = k·(Vn·I·t·S·f·Z)/(r2·B·Da)·e-μ d V:管电压 n:管电压指数 I:管电流 t:曝光时间
S:胶片感光度或成像因数 f:增感屏的增感率
Z:靶物质原子序数
r:摄影距离
B:滤线栅曝光量倍数
D:射野的面积
e:自然对数底
μ :组织X线吸收系数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

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
②听眦线,外眦角与外耳孔的联线,又称 头颅基底线。
.
• 另外,头颅骨摄影时要用滤线栅,吸收 散射线,提高摄影效果。由于新的检查 技术的出现(CT、MR),使许多传统 的头颅位置不用或少用,如:颌下顶位、 眼眶位、鼻骨、颞骨、乳突、鼻窦的一 些摄影和位置等,本节不再述。
.
1.头 颅 后 前 位
病人取俯卧位。两肘弯曲,头部正中面 对台面中线,听眦线与台面垂直,该位 置可在眼眶内显示双侧的颞骨岩部和内 听道。
人体各部位 X线摄影
Mr丶小凯 医学影像QQ: 175464238
.
一、骨骼系统
(一)头颅骨投照位置
.
头颅骨:
头部的解剖较复杂,多种组织居于颅内, 互相重叠。欲使某一部位清晰显示,必须 将头颅的摄影位置摆正确。为了摆放位置 方便,摄影位置准确,必须应用头部的一
些重要的定位点和标准联线。
①瞳间线:为左右瞳孔间的联线或左右外 眦角联线。
.
.
12. 骨 盆 前 后 位
• 病人取仰卧位。身体正中面对台面 中线。骨盆摆平。中心线对两侧髂 前上棘联线中点下方3cm处,放于暗
盒中心。
.
Mr丶小凯
医学影像 QQ:175464238
.
• ★四肢X • ·病人体位要舒适。骨外伤摄影,要注意轻动病
人的受伤肢体,避免产生新的创伤; • ·常规为正侧位,放于同张照片上,便于比较;
足前后位病人坐 位。足底部紧靠 暗盒,第三跖骨 底部放于暗盒中 心。足侧位时病 人取侧卧位,足 部摆成侧位,足 底与暗盒垂直。
.
2. 足 部 侧位
.
3. 踝 关 节 正位
.
4. 腕 关 节 后 前 位
.
5. 腕 关 节 侧 位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课件:第二节:X线摄影方向及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医学影像技术学》教学课件:第二节:X线摄影方向及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二、X线摄影体位
(一)、基本体位
1、站立位 2、坐位 3、仰卧位 4、俯卧位 5、侧卧位 6、斜位 7、侧卧水平正位 8、仰卧水平侧位
二、X线摄影体位
(二)根据X线摄影方向命名的体位
1、前后位:受检者后面紧贴探测器,矢状面与探测 器垂直,X线中心线由前至后的摄影体位。
2、后前位。前后位和后前位也称之正位。 3、左侧位:受检者左侧贴紧探测器,矢状面与探测
9、轴位:矢状面与探测器垂直,X线中心线方向与身 体或器官长轴平行或近似平行的摄影。
10、切线位:X线中心线与检查部位边缘相切,与探 测器垂直的摄影体位。
二、X线摄影体位
(三)根据受检者姿势命名的体位
1、前弓位:为胸部摄影的一种特殊体位。 前后方向前弓位:身体前弓,后背上部靠近
探测器,X线中心线从前至后射入。 后前方向前弓位:身体前弓,前下胸部靠近
一、摄影方向
3、水平方向:X线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摄影。
一、摄影方向
3、水平方向:X线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摄影。
一、摄影方向
3、水平方向:X线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摄影。
一、摄影方向
3、水平方向:X线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摄影。
一、摄影方向
3、水平方向:X线中心线与地面平行呈水平方向摄影。
一、摄影方向
6、切线方向:
一、摄影方向
6、切线方向:
一、摄影方向
6、切线方向:Biblioteka 总结摄影方向的种类:
1、矢状方向 2、冠状方向 3、水平方向 4、斜方向 5、轴方向 6、切线方向
二、X线摄影体位
定义:X线检查时受检者身体的姿势 重点
二、X线摄影体位
摄影体位分类

影本第二章第二节X线摄影基础知识

影本第二章第二节X线摄影基础知识
吉林医药学院口腔影像系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二)摄影体位
1.立位:被检者身体呈站立位姿势,矢状面与地面垂 直。
2.坐位:被检者身体呈坐位姿势。 3.半坐位:在坐位姿势下,背部向后倾斜的位置。 4.仰卧位:被检者背侧贴摄影床的卧位姿势。 5.俯卧位:腹部贴摄影床的卧位姿势。 6.侧卧位:人体右侧贴摄影床的卧位姿势称为右侧卧
(一)头颅体表定位线 1、听眶线: (人类学基准线)外耳孔上缘与
眼眶下缘的连线。此线为解剖学上的颅骨 基底线,亦称为解剖学上的颅骨基线,或 水平线。 2、听眦线: 外耳孔中点与眼外眦的连线。此 线为X线摄影学上的颅骨基底线,亦称为X 线摄影学基线。(听眦线与听眶线约成 12°~15°角)
吉林医药学院口腔影像系
吉林医药学院口腔影像系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5、水平线:人体直立时,与地面平行的线。 6、正中线:将人体左右等分的线。 7、矢状线:与水平线相交,与正中线平行的
线。 8、冠状线:与矢状面垂直相交,将人体前后
分开的线。 9、垂直线:与人体水平线垂直的线。
吉林医药学院口腔影像系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二、X线摄影学基准线
2.冠状方向: 为中心线与身体冠状面平行的人射 方向,如左右方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左侧射向 右侧;右左方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右侧射向左 侧。
吉林医药学院口腔影像系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3.斜射方向:为中心线从被检体的矢状面与冠状面 之间入射并从另一斜方向射出。如左前斜方向是 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右后方射向左前方;右后斜方 向是中心线经被照体的左前方射向右后方。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3、听鼻线: 外耳孔中点与鼻前棘的连线。此 线约与上齿咬颌面平行。(与听眦线约成25° 角) 4、瞳间线: 两侧瞳孔间的连线,与水平面 平行。在实际应用中常用左、右外眦连线, 亦称眼间线。 5、听眉线:外耳孔中点与眶上缘的连线。 (与听眦线约成10°) 6、眶下线:两眼眶下缘的连线。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X线摄影方向、体位的基本知识及概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课件:X线摄影方向、体位的基本知识及概念
腰椎前后位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胸部后前位
心脏后前位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第二章 X线检查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
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一、X线摄影方向 X线摄影时,X线中心线投射于被检部位的方向
1. 矢状方向 X-ray中心线与人体矢状面平行的投射方向 前后方向(anteroposterior;A-P) 头部也叫额枕方向 后前方向(posteroanterior;P-A)
胫腓方向 腓胫方向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3. 背底方向 X线束由足背射入,从足底射出。 4. 底背方向 X线束由足底射入,从足背射出。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背底方向 底背方向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三、头部摄影方向
4 俯卧位 被检者的面部及腹侧朝下,贴床面。身体矢状面及水平面(横断面) 与床面垂直,冠状面与床面平行,平卧于床面上。
5 侧卧位 被检者身体一侧朝下,贴床面上。身体矢状面与床面平行,冠状面 与床面垂直,侧卧于床面。左侧朝下为左侧卧位,右侧朝下为右侧 卧位。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立位 被检者的身体直立,垂直轴与地面垂直。 坐位 被检者的身体呈坐的姿势。躯干部分后仰时
称为半坐位(半卧位)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立位
坐位
第二节 X线摄影方向、摄影体位的基本知识及基本概念

最新X线摄影位置学1四肢摄影位置.ppt课件

最新X线摄影位置学1四肢摄影位置.ppt课件

股部侧位体位示意图
股部侧位照片
• ①显示股骨及邻近 关节侧位影像。
• ②股部软组织影像 显示良好。
髋关节前后位摄影要点
• ①被检者仰卧于摄影床上。 • ②双下肢伸直且稍内旋,足尖向上,使两拇指
接触。 • ③被检侧髂前上棘与耻骨联合上缘连线中点向
外下作垂线5cm处为髋关节正位摄影的定位点, 此点对准胶片中心。 • ④中心线对准定位点垂直暗盒射入胶片。 • ⑤同时摄取双侧髋关节前后位影像时,摄影要 点同骨盆正位。
• ②跟距关节影像 显示清晰。
踝关节前后位摄影要点
• ①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上。 • ②被检侧下肢伸直且稍内旋,足尖向上。 • ③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置于照射野中
心。 • ④中心线对准内、外踝连线中点上1cm垂
直暗盒射入胶片。
踝关节前后位体位示意图
踝关节前后位照片
• ①显示踝关节正位 影像。
• ②关节间隙清晰。 • ③软组织影像显示
中心。
锁骨前后位体位示意图
锁骨前后位照片
• ①显示锁骨正位影像。 • ②肩锁关节及胸锁关节影像显示清晰。
上肢其他摄影体位(讨论)
• 手侧位;手前后斜位;拇指前后位; • 拇指侧位;第2~5指骨后前位; • 第2~5指骨侧位;腕关节前后位; • 腕部尺偏位;腕关节前后斜位; • 肘部轴位;肱骨近端侧位;肩胛骨侧位; • 锁骨下上斜位;肩锁关节后前位。
• ②腕骨重叠较多,月 骨显示较为靖晰。
• ③腕部背侧及掌侧的 软组织显示良好。
前臂前后位摄影要点
• ①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 • ②被检侧前臂伸直,背侧在下平放于暗
盒上。 • ③前臂中点置于照射野中心。 • ④中心线对准前臂中点垂直暗盒射入胶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X线摄影技术篇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X线摄影技术篇
分辨率与锐利度两者概念不同,但是在主观反映 中,它们又密切相关,有时难以区分。一张胶片 可以有记录锐利边缘的能力,但不一定能分辨物 体的细微结构。
影响锐利度的因素
几何学因素(几何模糊) 移动因素(移动模糊) 屏胶系统因素(照相模糊) 对比度因素(吸收模糊)
几何模糊
公式: H= F ·b / a
构成照片影像的四大要素
构成照片影像的物理因素 密度 对比度 锐利度
构成照片影像的几何因素 失真度
照片影像密度的概念
密度与感光效应的关系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
管电压(kVp) 照射量(mAs) 焦~片距(FFD) 屏/片系统 被照体厚度、密度 照片冲洗因素
照片对比度
对比度的概念 影响照片对比度的因素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照片影像密度的概念 密度与感光效应的关系 影响照片密度的因素
X线照片影像的形成
X线之所以能使人体组织在胶片上或荧光屏上形 成影像,一方面是基于X线的特性,即穿透性、 荧光效应和感光效应;另一方面是基于人体组织 具有密度和厚度的差异。
当X线穿过人体时,由于不同密度和厚度的组织 对X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吸收不同,使得穿透过人体后的X线强度 分布也不同,此时,X线信息影像已形成。直进 的透射线作用于屏/片体系,经显影加工后则形成 密度不等的X线照片影像。
出的被人体组织吸收、散射而减弱的直进原射线 与散射线之和,称为全透过线。
直射线含有率 散射线含有率
影响散射线含有率的因素
管电压 被照体厚度 照射野
散射线的减少与消除方法
合理使用X线束限制器,严格控制照射野; 利用滤线栅可减少与消除散射线对胶片的作用; 在能穿透照射部位的前提下,选择较低管电压,
影像的变形

医学影像技术之上肢X线摄影(完整)

医学影像技术之上肢X线摄影(完整)

结论
上肢X线摄影是一项重要的医学影像技术,可用于上肢骨骼和关节的检查和诊 断,为临床工作和研究提供关键信息。
参考文献
X线设备准备
确保X线设备运行正常,包括调整好曝光参数和校准设备。
技术人员准备
技术人员需要具备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和关怀病人的素质。
上肢X线摄影常见部位
侧位摄影
通过侧位摄影,可以观察关节和 骨骼结构的位置和关系。
前后位摄影
前后位摄影显示上肢骨骼和关节 的前后关系和异常情况。
斜位摄影
斜位摄影可显示骨骼和关节的斜 向状况,包括旋骨折
肘关节脱位常需进行X线摄影以评估脱位情况 和有无骨折。
腕关节骨折需要进行X线摄影以确定骨折类型 和稳定性。
上肢X线摄影的注意事项
辐射防护
技术操作人员和患者需要遵守辐射防护措施,减少辐射对身体的损害。
病患安全
在操作摄影设备时,需要确保病患的安全,避免因操作不当导致意外发生。
2 研究应用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上肢X线摄影数据进行骨骼生理和疾病研究。
上肢X线摄影未来发展前景
数字摄影技术应用
数字摄影技术的进步将提高上肢X线摄影图像的分辨率和可视化效果。
3D成像技术应用
3D成像技术将使上肢骨骼和关节的结构更加清晰,有助于检测疾病和指导治疗。
剂量优化技术应用
剂量优化技术的发展将减少辐射对患者和技术操作人员的影响。
技术操作人员的保护
技术操作人员需要正确佩戴防护设备,保护自身免受辐射的伤害。
上肢X线摄影的优缺点
1 优点
2 缺点
X线摄影具有无创且迅速的优点,能够提供详 细的骨骼和关节图像。
X线摄影可能受到辐射的影响,有一定的辐射 风险。

医学影像技术之上肢X线摄影(完整)

医学影像技术之上肢X线摄影(完整)

3、尺骨鹰嘴置于IR中心。
4、IR上缘包 ,下缘包

中心线:对准肱骨内、外上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
肘关节前后位
肱骨
内上髁 尺骨鹰嘴
尺骨



外上髁


位 桡骨小头
桡骨
肘正位
(1)、肘关节、肱骨下端、 尺骨和桡骨上端正位,关节 间隙位于正中
(2)、肘关节面呈切线位显 示
(3)、鹰嘴窝位于肱骨内 外髁正中稍偏尺侧
拇指侧位: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 2.被检侧拇指外侧贴近暗盒,其余四指自然
弯曲(半握拳?) 对准拇指掌指关节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拇指侧位
第2-5指后前位: 1、体位同手后前位(?)。 2、被检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对胶片中心。
对准被检手近端指间关节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第2-5指侧位: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旁。 2、被检手指尺侧或桡侧贴近暗盒,其余四肢屈曲。
(4)、骨纹理及软组织清晰
肘关节侧位
组成肘关节各骨及相互关系的侧位影像
1、bjzczysycp。 2、被检侧肘关节屈曲约呈90度,尺侧在下,肘部 紧贴IR,掌面垂直于IR。 3、肱骨内上髁置于IR中心。 4、IR上缘包ggyd,下缘包crgjd。
对准肱骨外上髁垂直射入
桡骨
桡骨小头
肱骨
肘 关 节 肱骨小头 侧 位
内上髁、端:桡骨头 桡骨粗隆
下端:桡骨茎突 尺切迹
3.尺骨
上端:鹰嘴 滑车切迹 桡切迹
下端:尺骨茎突 尺骨头
环状关节面 桡骨头 桡骨颈
桡骨粗隆
桡骨体
尺切迹 茎突
鹰嘴 滑车切迹 冠突 桡切迹 尺骨粗隆
尺骨体
尺骨头 茎突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第3掌骨头对胶片中心。 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标准片所见
(1)全部掌指骨、腕关节 第三掌指关节位于正中
(2)五个指骨间隔适当
(3)二至五掌指骨呈正位, 拇指呈斜位
(4)骨纹理清晰可见, 并能呈现出软组织层次
手正位(后前位)
远节指骨 中节指骨 近节指骨
拇指
第1掌骨 桡掌关节
手 后 前 斜 位
第1掌骨 小多角骨 大多角骨
舟骨 桡骨
标准片所见
手后前斜位
(1)、全部掌指骨、腕关 节呈斜位投影,第三掌 指关节位于正中
(2)、手部2~5指骨的 外侧斜位影像,第四、 五掌骨稍有重叠
(3)、骨纹理均清晰显示 软组织层次显示良好
(4)、大多角骨与第一 掌骨关节间隙明确
拇指正位: 体位要点: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 2.被检侧手及前臂极度内旋,(或极度外旋)
骺离骨折
上肢体表定位标志
锁骨—可触及全长 肩胛骨—肩峰、喙突、肩胛下角 肱骨大结节 肱骨内上髁、外上髁 尺骨鹰嘴 尺骨茎突 桡骨茎突 豌豆骨
适应症
骨外伤、发育异常、某些疾病骨的改变、多种骨和关节病的 检查、软组织钙化、金属异物
(一)手骨包括腕骨、掌骨和指骨
腕骨
8
近侧列: 手舟骨、月骨 三角骨、豌豆骨 远侧列: 大多角骨、钩骨 头状骨、小多角骨
⑨四肢摄影一般不用滤线器;骨肿瘤、慢性骨髓炎要使 用滤线器。股骨上端因部位较厚,一般也使用滤线器 摄影。
⑩摄影距离无特殊规定,一般为100cm。
上肢摄影注意事项
1. 投照任何一个部位,必须使患者处于最舒适的位置。 2. 长骨摄影时,应包括上下两个关节,病变局限在一端
时,应至少包括邻近一侧的关节。肢体的长轴与胶片 的长轴平行。 3. 在一张胶片上投照正侧两个位置时,两面肢体的同一端 必须放在胶片的同一侧。 4. 每次投照时所用胶片的大小,应以被检部位的实际大 小来衡定尺寸,不要过大或过小。 5. 给骨折病人摆位置应小心谨慎,摆动肢体时防止骨折 错位,尽量减少病人痛苦。不能动者可转换X线管的方 向,以适应其体位。 6. 婴幼儿骨关节常规摄取双侧像,以便对比。 7. 四肢骨投照焦片距为75~100cm,40~55KV, 10~20mAs,一般不需滤线器。
节、软组织侧位影像。 体位要点: 1、被检者侧位于摄影床旁,被检手呈半握拳或伸直,尺
掌骨5 底、体、头
指骨 14 近节指骨 中节指骨 远节指骨
远节指骨 中节指骨
近节指骨
掌骨头
掌骨体 掌骨底
钩骨 三角骨 豌豆骨
月骨
舟月三角豆
指骨粗隆 指骨体 指骨底
小多角骨 大多角骨 头状骨 手舟骨
大小头状钩
一、手后前位
摄影目的: 手骨形态、软组织、关节等
摄影体位:
1、被检者侧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腕关节及手指伸展,掌面向下, 五指伸直自然分开,平放于IR上。
腕关节后前位
第1掌骨
大多角骨 小多角骨
头状骨 舟骨
桡骨
第5掌骨 腕


钩骨

腕豆骨 位
三角骨
月骨
尺骨
标准片所见
腕正位
(1)腕骨、掌骨近端、 尺桡骨远端,腕关节 诸骨位于正中,呈正 位
(2)掌腕关节及腕关 节间隙显示清晰
(3)骨纹理及软组织 清晰可见
腕关节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的骨质、关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手掌面向下, 桡侧抬高,使掌面与IR约呈45度角。
2、手指分开,பைடு நூலகம்弯曲,各指尖触及IR。第三掌 骨头置于IR中心
3、IR上缘包括指骨软组织,下缘包括腕关节。
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掌下斜位
远节指骨 中节指骨
近节指骨
第5掌骨 钩骨
头状骨 三角骨 腕豆骨
月骨 尺骨
上肢X线摄影检查技术
四肢X线摄影检查的技术要点
1. 四肢X线摄影原则
①病人体位要舒适。骨外伤摄影,要注意轻动病人的 受伤肢体,避免产生新的创伤。
②常规取正、侧位,放于同张照片上,便于比较。 ③长骨摄影:至少包括一个关节,便于诊断与整复中
参考,并使正、侧位关节显示在同一水平面上。 ④指、趾骨摄影:应包括邻近指(趾)骨,便于在诊
桡骨
指骨
掌骨 腕关节 尺骨
手前后斜位:(掌上斜位) 摄片目的:观察第4、5掌骨 体位要点: 1、被检手呈侧位,外旋使手背与暗盒呈45度角。第4、 5指指背触及暗盒。 2、第3掌骨头置于胶片中心。 中心线:对准第3掌骨头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手后前斜位:(掌下斜位)
摄片目的:观察第1、2、3掌骨
体位要点:
桡骨
手 指间关节 后
前 位
掌指关节 第5掌骨 掌腕关节 腕豆骨 尺骨
R
双手后前位
手侧位
摄影目的:观察手部软组织内异物的位置。
摄影体位: 1、被检者手伸直,尺侧在下,拇指位于并拢的四 指前,手掌面与暗盒垂直。 2、第5掌骨头对胶片中心。 中心线:对准第2掌骨头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手侧位
远节指骨 近节指骨 第1掌骨
断时比较,或在技术上左右肢体的鉴别。
⑤骨折后如欲观察骨痂形成情况,应尽量取掉夹板或石 膏后摄影(视情况)。
⑥骨病摄影:胶片使用面积应适当加大,以包括病变的 全部区域。
⑦儿童的骨关节摄影:一般需两侧同时摄影,以便于鉴 别诊断。
⑧异物摄影:应将被照部位皮肤表面包括在照片内,便 于确定异物深度的定位诊断,为取出异物提供依据。
1、体位同手后前位(?)。 2、被检手指近端指间关节对胶片中心。
中心线: 对准被检手近端指间关节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第2-5指侧位:
体位要点: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旁。 2、被检手指尺侧或桡侧贴近暗盒,其余四肢屈曲。
中心线: 对准被检手近端指间关节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腕关节后前位: 摄影目的:观察腕骨、掌骨近端、尺桡骨远端的骨 质、软组织正位影像。 摄影体位: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旁,被检侧肘部弯曲,前臂伸 直,掌面向下手呈半握拳或伸直。 2、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置于IR中心。 3、IR上缘包(zgjd),下缘包(cygyd)。 中心线:对准尺桡骨茎突连线中点垂直射入IR中心
拇指背侧贴近暗盒。 3.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心线: 对准拇指掌指关节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拇指侧位: 体位要点: 1.被检者坐于摄影床一侧 2.被检侧拇指外侧贴近暗盒,其余四指自然
弯曲(半握拳?) 中心线: 对准拇指掌指关节垂直射入胶片中心
拇指侧位
第2-5指后前位: 体位要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