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雨寄北 李商隐》阅读答案
李商隐描写雨的古诗词《夜雨寄北》阅读
李商隐描写雨的古诗词《夜雨寄北》阅读夜雨如丝,细密而凉爽。
在这昏暗的夜晚,李商隐借着雨水的柔和,笔尖舞动,写下了那首古诗《夜雨寄北》。
这首诗描述了他心中的思念和忧愁,而雨水则成为了他抒发情感的载体。
《夜雨寄北》一诗开篇便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诗人通过“君问归期未有期”的句子,道出了他对思念之人归期的焦虑和无奈。
巴山夜雨涨秋池,诗人以巴山夜雨涨秋池作为景观来烘托自然环境中的寂寞和凄凉,与他内心的情感相呼应。
诗的下半部分继续描写了雨水的细腻与坚韧:“冯唐易老易为人,咸阳秋水成何物。
”这里,诗人通过“冯唐易老易为人”的表达,抒发了内心中对时光易逝和人事易变的痛感。
同时,他又将脱胎于《晋书·冯唐传》中的名句“冯唐易老易为人”嵌入其中,使诗更具意味深长。
而“咸阳秋水成何物”,既描绘了雨水(秋水)的形象,也寓意着人生的变化无常。
接下来,李商隐写到:“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物的和谐美丽,凸显出思念之情更加切近的感受。
黄鹂和翠柳,白鹭和青天,形成了自然的对比,抒发了诗人内心深处对思念之人的眷恋之情。
最后,诗的结尾写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这两句以形容风华绝代的窈窕淑女和君子好逑来概括诗的主题,也抒发了诗人对于真挚爱情的向往和渴望。
整首诗以夜雨为背景,通过对自然界景物的描述,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情感。
李商隐巧妙地借助雨水这一元素作为诗歌的主题,将雨水与思念、忧愁、痛苦等情感相结合,使诗歌充满了浓厚的情感色彩。
通过细腻的描写和自然界景物的对比,诗人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思念之人的眷恋和对爱情的追求。
从这首诗中可以看出,李商隐是一个情感丰富而细腻的诗人。
他以雨水为线索,将自然景观与内心情感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使诗的情感更加深沉和饱满。
他通过对雨水的描写,抒发了对归期未定所产生的无奈和焦虑,以及对时光易逝和人事易变的痛感。
同时,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对比和形容,抒发了对思念之人的眷恋之情,以及对真挚爱情的向往和渴望。
【高中古诗词阅读】《夜雨寄北》诗歌鉴赏附翻译
【高中古诗词阅读】《夜雨寄北》诗歌鉴赏附翻译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当共剪西窗烛,何时你我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家,我没有固定的时间回来;巴山夜雨涨秋池。
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池子。
何当共剪西窗烛,何时你我重新相聚,在西窗下同你一起剪烛夜谈,却话巴山夜雨时。
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呢?选自《李义山诗集》。
李商隐,字义山,唐代诗人。
这首诗是寄给友人(或妻子)。
当时诗人在巴蜀,友人(或妻子)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在下雨的夜晚,诗人独自一人在外乘凉不由得想起了以前的好友(或妻子),感慨万千。
“巴山夜雨”是离情的代用语,本诗蕴含的成语“剪烛西窗”前两句是实写,写现实。
开首点题,“君问归期未有期”,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
诗前省去一大段内容,可以猜测,此前诗人已收到友人(妻子)的来信,信中盼望作者(丈夫)早日回归故里。
诗人自然也希望能早日团聚。
但因各种原因,愿望一时还不能实现。
首句流露出道出离别之苦,思念之切。
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友人(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
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友人(妻子)的无限思念。
仿佛使人想象在一个秋天的某个秋雨缠绵的夜晚,池塘涨满了水,诗人独自在屋内倚床凝思。
想着此时此刻友人(妻子在家中)的生活和心境;回忆他们从前在一起的共同生活;咀嚼着自己的孤独。
后两句是虚写,写想象“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
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
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友人(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以致蜡烛结出了蕊花。
他们剪去蕊花,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秋词、夜雨寄北、十一月四日、潼关》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七上】
期末课外古诗词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七上】期末课外古诗词:一、秋词(其一)/刘禹锡二、夜雨寄北/李商隐三、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四、潼关/谭嗣同一、《秋词》刘禹锡【原诗】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主题思想】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朗州后所作。
诗人一改传统秋词的凄凉情调,赞美了秋天的开阔明丽,反映出诗人乐观情绪和不屈的斗志。
理解性默写: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3、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参考答案】1、诗中能够表现诗人昂扬奋发的创作精神的句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诗中体现诗人一反前人的悲秋之作而具有独创的视角,运用鲜明的对比来表现作者观点的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3、诗中描写秋天美景的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二、《夜雨寄北》李商隐【原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的愁苦和对友人深切的思念。
理解性默写:1、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2、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参考答案】1、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场景,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的景色之中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夜雨寄北》练习题
《夜雨寄北》1. 《夜雨寄北》中暗示诗人在仕途失意,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已于愁苦之清:“,。
”2.李商隐在《夜雨寄北》诗中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的环境的描写的诗句,抒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诗句是:“,。
”3.《夜雨寄北》中思念之情,恒古不变,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唱,潇潇夜雨中,李商隐客居寂寞,倚创而立,将相思之情转化为重逢的希冀:“,。
”4.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运用想象来写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通过遥想将来,排挤了当前客居异地的孤寂与思念家人的痛苦的诗句是:“,。
”5.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一诗中以回屋的欢娱衬托客居的寂寞,把思念深情转化为重聚希冀的诗句是:“,。
”《无题》1.曹丕《燕歌行》诗中曾有“别日何易会日难”。
《无题》诗中李商隐直抒胸臆表达了与之极为相似的感受:“,。
”2.李商隐《无题》中赞美献身事业,奉献不止的精神的句子:“,。
”3.《无题》一诗中李商隐运用比喻与双关的手法写出相思之苦,并表达出爱情至死方休的坚贞的诗句:“,。
”|4.李商隐的《无题》中写女子离别后的担心,含有两人要各自珍重的意思的句子:“,。
”5.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
”两句运用想象虚写女子因不能相见而惆怅、怨虑,倍感清冷以致衰颜的情景。
6.李商隐的《无题》中通过祖籍找到慰籍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的情感的句子是:“,。
”7.《无题》一诗中李商隐运用“青鸟”“蓬山”的神话传说,寄托自己对爱人的抚慰和深长情谊的诗句:“,。
”8.李商隐的《无题》中寄托作者仕途苦闷的心情写伤别的诗句是:“,。
”9.李商隐在《无题》中书写暮春时与自己所爱的女子别离的伤感的情景的诗句是:“,。
”10李商隐在《无题》一诗中常用来比喻教师的工作,被人们用来赞美无私奉献的诗句是:“,。
”。
夜雨寄北诗歌重点整理
夜雨寄北诗歌重点整理中心思想《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反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原文呈现夜雨寄北[1]唐代:李商隐君[2]问归期[3]未有期,巴山[4]夜雨涨秋池[5]。
何当[6]共[7]剪西窗烛[8],却话[9]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作者简介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樊南生,唐代著名诗人,祖籍河内(今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
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温庭筠风格相近,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故并称为“三十六体”。
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
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注释、译文
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注释、译文
作品简介:
这是李商隐留滞巴蜀时寄给他妻子王氏的一首诗,以诗代柬。
原文: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2)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3)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
(1)选自《李义山诗集》,李商隐(约813—约858),字义山。
怀州河内(现在河南沁阳)人。
唐代诗人。
(2)〔巴山〕泛指巴蜀之地。
(3)〔却〕再。
译文: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日期,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及训练——《夜雨寄北》
七年级上册古诗词赏析及训练——《夜雨寄北》夜雨寄北(李商隐)【原文】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秋涨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思念你!【赏析】《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很有意境。
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作者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的思想感情。
后两句通过设想来日重逢畅谈昔日相思的情境,反衬今夜的孤寂。
语浅情深,含蓄隽永,脍炙人口,余味无穷。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主题】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写法】三、四句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常见考题】一、理解性默写1.想象将来与亲友团聚、剪烛夜话的诗句是:。
2.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诗句是:。
3.设想未来相逢景象,表达深沉离情的句子是:。
4.盼望有朝一日与友人相聚的欢快快场景的语句是:。
5.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
6.诗中蕴含宦途失意、羁旅他乡,思乡不得的抑郁愁苦之情,并把愁苦之情融入凄凉萧瑟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5.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高三语文必备古诗文:李商隐《夜雨寄北》
高三语文必备古诗文:李商隐《夜雨寄北》高三语文必备古诗文:李商隐《夜雨寄北》【夜雨寄北知识点】《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知识点归纳】1、常用来表达怀念亲友,盼望有时在相聚的诗句;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时的情景的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全诗内容赏析:这是一首抒情诗。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夜雨寄北》从时间、空间的相关变化中写出了人的悲欢离合,展示了今日彼此相思之意。
3、诗中的“秋“字除了交代季节外,还起到什么作用?答:烘托人物心情的作用,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4、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答:表达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5、“问“、“话”二字好在何处?“问”写出了夫妻之间的关怀、惦念;“话”照应了“问”,写出了宦游人的乡愁和歉意。
6、赏析两处“巴山夜雨”妙在何处?答:(1)次句中的“巴山夜雨”是现实中的,描绘了秋雨连绵,阻隔了回家的路,增添了诗人对妻子的思念,作者借凄凉的秋景抒写了孤寂凄凉的心情。
(2)尾句中的“巴山夜雨”则是虚写未来欢聚时回忆的话题,衬托了眼下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两处“巴山夜雨”相对照,更深刻的表达了现家的离愁和深切的思念之情。
【同步练习题】(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夜雨寄北李商隐》阅读答案
《夜雨寄北李商隐》阅读答案《夜雨寄北李商隐》阅读答案「篇一」【原文】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问题】⑴这首诗第二、四句先后两次写“巴山夜雨”,其内涵有什么不同?⑵简析第二句诗中“涨”字的妙处。
【参考答案】⑴(2分)第一次是实写,是诗人现实中的背景,它点明诗人当时所在的时空位置;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
评分说明:实写、虚写各1分,大意正确即可。
⑵(2分)用一“涨”字既写出了巴山夜雨秋池水满这一富于生活实感的`画面,又流露出了远在巴山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了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评分说明:答出其中一层意思均可给2分,大意正确即可。
《夜雨寄北李商隐》阅读答案「篇二」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 “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8.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参考答案:7. “秋”字点明了季节。
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
8.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宝山区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详解
上海市宝山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
(22分)1.默写。
(1)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
(李商隐《夜雨寄北》)(2)_____,尚思为国戍轮台。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3)在唐朝诗人刘禹锡《秋词(其一)》一诗中,不写悲秋,而用明丽秋景以及豪迈诗情来印证“秋日胜春朝”的诗句是:“_____,_____。
”2.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狼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本文作者是清代文学家_____(人名)(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一狼径去._____②文中“并驱如故.”与“一见如故”的“故”字意思_____(相同不同)(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画线句。
其一犬坐于前(4)回答问题。
①根据情节发展,文中狼的表现依次是:缀行甚远→_____→眈眈相向→假寐诱敌的一项是()②下列对课文内容理解不正确...A.文中“暴起”“自后断其股”生动地刻画了屠户的机智勇敢。
B.文中“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体现出了狼的贪婪本质。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以及抱有希望。
D.“久之,目似瞑,意暇甚”一句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狼的狡猾。
3.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亭林先生亭林①先生自少至老手不释.书,出门则以一骡二马捆书自随。
遇边塞亭障②,呼老兵诣.道边酒垆,对坐痛饮,咨其风土,考其区域。
若与平生所闻不合,发书详正,必无所疑乃已。
《夜雨寄北》赏析及同步习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上】【原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
【作者】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
仕途上被人排挤,潦倒终生。
擅长律诗,绝句。
所作诗歌典雅华丽,形象鲜明,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尤其是他的爱情诗,最为人传诵。
主要名篇有:《登乐游原》、《无题》、《夜雨寄北》等。
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
【背景】这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友人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巴蜀地区,友人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友人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友人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主题思想】这首诗通过归期的问询和回答,抒发诗人羁旅他乡的愁苦和对友人深切的思念。
【赏析】这首诗所寄何许人,有友人和妻子两说。
前者认为李商隐居留巴蜀期间,正是在他三十九岁至四十三岁做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僚时,而在此之前,其妻王氏已亡。
持者认为在此之前李商隐已有过巴蜀之游。
也有人认为它是寄给“眷属或友人”的。
从诗中所表现出热烈的思念和缠绵的情感来看,似乎寄给妻子更为贴切。
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和对眼前环境的抒写,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后两句即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
这首诗即兴写来,写出了诗人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语言朴实,在遣词、造句上看不出修饰的痕迹。
与李商隐的大部分诗词表现出来的的辞藻华美,用典精巧,长于象征、暗示的风格不同,这首诗却质朴、自然,同样也具有“寄托深而措辞婉”的艺术特色。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含答案
中考语文诗歌鉴赏《夜雨寄北》含答案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36.请根据诗中提供的信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不超过30字)37.学校校刊进行“经典诗歌”征文活动,小亮在学习《次北固山下》和《夜雨寄北》后,准备撰写一篇读后感投稿,但他不知道选择校刊的“故乡情深”栏目还是“想象空间”栏目,请你帮他选择并结合两首诗的内容阐明理由。
【答案】36.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7..[示例一]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夜雨寄北》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的深深思念。
两首诗都含有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因此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示例二]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次北固山下》是实写诗人旅途之景,没有想象;《夜雨寄北》中“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是诗人对未来团聚的幸福想象,有想象存在。
两首诗的共同点在于思念故乡及亲人,因此应选择“故乡情深”栏目。
【解析】36.本题考查分析作者情感。
“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是对写法,用写妻子来信问自己是否归,既写出妻子对自己的挂念关怀,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殷切思念;而“未有期”的现实又让诗人产生了思乡而不得归的无奈。
“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巴蜀的环境和孤寂凄凉的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写出了诗人当下的孤苦凄凉寂寞,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与期盼,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那时诗人返回故乡,同妻子在西屋的窗下窃窃私语,情深意长,彻夜不眠,仍有叙不完的离情,言不尽重逢后的喜悦。
据此分析进行概括,注意字数不要超过30个字。
37.本题考查比较阅读和主旨分析。
《次北固山下》前三联写景,描绘了长江雄奇壮阔的风景。
尾联抒情,“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中,“归雁”这一意象常常代表着归乡的信息或思乡的情怀。
24《夜雨寄北》阅读练习与答案
1.“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秋”字点明了季节。
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
烘托了人物心情。
)2.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答: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3.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⑴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他与诗圣杜甫齐名,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⑵李商隐的诗多以词采“华艳”著称,本诗却朴素无华,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这在诗人的作品里并不多见。
(√)⑶这首诗两次写“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作者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5.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还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
6.三、四两句明明是写今日的离情,却设想未来的相逢,相逢之日再诉今日离情。
诗人为什么要这样写?这是一种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奇妙构思。
用想象未来团聚时的欢乐反衬出今夜离别的相似之苦;而今夜的苦又成了未来秉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乐。
在时间和空间的回环对照中,将深挚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曲折细腻又含蓄隽永。
7.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8.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与友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离别重逢的感情。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古诗词阅读理解
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古诗词阅读理解阅读下面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这首诗可能在以下哪本书中找到?()A.《古诗纪》B.《草堂诗余》C.《玉溪生诗》D.《宋诗选注》2.下列对本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两个“期”字一问一答,写出了诗人归期将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
B.第三句是作者想象之景,对坐西窗,共剪烛花,把思念之情表现得淋漓致。
C.“巴山夜雨”的意象重复出现,创设了双重时空,营造了缠绵曲折的意境。
D.本诗情思委婉,清新流畅,诗人以眼前之景预测未来,含蓄隽永,意味无穷。
3.“巴山夜雨涨秋池”中的“涨”字生动传神,请加以赏析。
【答案】1.C2.A3.“涨”意为水面上涨,形象写出了秋雨绵绵把池塘都注满了的景象,富有动态感(动词的妙处/情景交融/一语双关等鉴赏手法)。
同时,“涨”也写出了诗人羁旅之愁与思念之情的泛滥。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积累文学常识的能力。
A项,《古诗纪》又称《诗纪》,先秦至隋诗歌总集,明代冯惟讷编。
B项,《草堂诗余》是一部南宋何士信编辑的词选,其中词作以宋词为主,兼收一小部分唐五代词。
C项,《玉溪生诗集》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作品,李商隐,号玉溪生。
D项,《宋诗选注》,著名文学家、学者钱钟书著,书中收入了宋代诗人柳开、郑文宝、梅尧臣、欧阳修等人的作品。
故选C。
2.本题考查综合赏析诗歌语言、内容、艺术手法的能力。
A项,“写出了诗人归期将近时无法抑制的激动心情”错,两个“期”字一问一答,“未有期”表现了诗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
故选A。
3.本题考查赏析重要词语的能力。
这是一种炼字的题型,解答时从字义、句意、手法和表达效果等方面分析。
“巴山夜雨涨秋池”,意思是,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
“涨”是动词,水面上涨之意,“涨”字一语双关,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夜雨寄北》李商隐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释】1.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2.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3.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4.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5.秋池:秋天的池塘。
6.何当:什么时候。
7.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8.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9.却话:回头说,追述。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赏析】《夜雨寄北》,选自《李义山诗集》,是李商隐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反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李商隐的爱情诗多以典雅华丽、深隐曲折取胜,这首诗,《万首唐人绝句》中题作《夜雨寄内》,“内”就是“内人”,指妻子。
诗人在巴山雨夜中思念妻子,充满了深深的怀念之情。
诗人用朴实无华的文字,写出他对妻子的一片深情,亲切有味。
全诗构思新巧,自然流畅,跌宕有致。
夜雨寄北·李商隐(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夜雨寄北·李商隐(注释|翻译|赏析|讲解)【作品简介】《夜雨寄北》由李商隐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
《夜雨寄北》是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短章,是诗人写给远在北方的妻子的。
当时诗人被秋雨阻隔,滞留荆巴一带,妻子从家中寄来书信,询问归期。
但秋雨连绵,交通中断,无法确定,所以回答说:君问归期未有期。
这一句有问有答,跌宕有致,流露出诗人留滞异乡、归期未卜的羁旅之愁。
诗人与夫人王氏伉俪情深,时刻盼望能速归故里,与妻子共坐西窗之下,剪去烛花,深夜畅谈。
而此时,只能苦苦思念。
诗只有四句,却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既包含空间的往复对照,又体现时间的回环跳跃。
“何当”为设想之词,设想由实景而生,所以第二句中的巴山夜雨成为设想中回忆的话题,自然成为“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样的巧妙诗句。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原文】《夜雨寄北》作者: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注解】1、寄北:寄赠给住在北方的妻子。
一说是友人。
2、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
一说是友人。
3、问:询问。
4、归期:回归的日期。
5、未有期:意思是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日子。
未,没。
6、巴山:也叫大巴山,在今四川省南江县以北。
(泛指四川东部一带的山,巴蜀之地)7、夜雨:晚上下雨。
8、涨秋池:秋雨使池塘注满了水。
涨,水位升高。
9、何当:什么时候才能够。
10、共剪西窗烛:在西窗下共剪烛芯.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
西窗,西窗之下。
这里指亲友聚谈指所。
烛:烛花。
11、却:副词。
还,再,且。
表示小小的转折。
12、话:谈论。
13、巴山夜雨时:意思指巴山夜雨时的心情。
【韵译】你问我回家的日子,我尚未定归期;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涨满秋池。
何时你我重新聚首,共剪西窗烛花;再告诉你今夜秋雨,我痛苦的情思。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巴蜀无疑,然所寄之"君"究系何人?则其说不一。
《万首唐人绝句》题作《夜雨寄内》。
李商隐诗词专题赏析及中考试题汇编《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赠荷花、夜雨寄北》
初三语文诗歌鉴赏阅读材料【作者简介】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溪,又号樊南生,祖籍怀州河内(今河南焦作沁阳),出生于郑州荥阳(今河南郑州荥阳市),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唐文宗开成二年(837年),李商隐登进士第,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弘农尉等职。
因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而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
唐宣宗大中末年(约858年),李商隐在郑州病故,死后葬于故乡荥阳。
也有人说他葬于祖籍地怀州雍店(今沁阳山王庄镇)之东原的清化北山下。
【作品风格】李商隐的诗歌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
【作品一】无题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主题思想】这首诗,以女性的口吻抒写爱情心理,在悲伤、痛苦之中,寓有灼热的渴望和坚忍的执着精神,感情境界深微绵邈,极为丰富。
【译文展示】见面的机会真是难得,分别时更是难舍难分,况且又兼东风将收的暮春天气,百花残谢,更加使人伤感。
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燃尽成灰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
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对方的住处就在不远的蓬莱山,却无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
希望有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情人。
【考题在线】《无题》诗词赏析中考试题汇编李商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思想内容】写的就是恋人间的分离和相思。
【名句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诗人以“春蚕”“蜡炬”为喻,并运用了谐音的方法,以“丝”谐“思”。
巧用比喻和谐音淋漓尽致地表现主人公相思之情。
晏殊《无题》、李商隐《夜雨寄北》阅读训练
晏殊《无题》、李商隐《夜雨寄北》阅读训练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无题
晏殊
油壁香车不再逢,峡云无迹任西东。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几日寂寥伤酒后,一番萧瑟禁烟中。
鱼书欲寄何由达,水远山长处处同。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无题》诗与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诗类似,故隐其题,寄托其意。
B.首联描绘了两个瞬息变幻的特写镜头,“油壁香车”和“峡云”倏忽消失,令人怅惘。
C.颔联互文见义,描绘了溶溶月光之下,庭院里梨花摇曳、池塘边柳絮紫回的清幽意境。
D.颈联诗人想象着思念的人在萧索的寒食禁烟中孤独凄凉的情景,更加深了相思之情。
15.本诗和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同样是表达相思之情,但两首诗表达的方法有所不同。
请结合两诗的最后两句简要分析。
(6分)
14.(3分)D(并非诗人想象“思念的人”的情景,而是描绘自己在寒食时节颓唐沮丧的形象。
)
15.(6分)
(1)《夜雨寄北》最后两句想象(1分)回家后与妻子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1分),表达了对妻子深深的思念。
(2)《无题》尾联运用设问(1分),运用“鱼书”的典故(1分)和“水远山长”的象征义(1分)表达了书信无法传递、道路不通、人事阻碍、难以相见(1分)的相思之苦。
李商隐描写雨的古诗词《夜雨寄北》阅读
李商隐描写雨的古诗词《夜雨寄北》阅读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可以指妻子,也可以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然而此愁此苦,只是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然而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李商隐描写雨的古诗词《夜雨寄北》阅读
李商隐描写雨的古诗词《夜雨寄北》阅读夜雨寄北唐代: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译文您问归期,归期实难说准,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何时归去,共剪西窗烛花,当面诉说,巴山夜雨况味。
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
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
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
这里泛指巴蜀一带。
秋池:秋天的池塘。
何当:什么时候。
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
可译为“一起”。
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
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
“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
却话:回头说,追述。
赏析现传李诗各本题作《夜雨寄北》,“北”就是北方的人,能够指妻子,也能够指朋友。
有人经过考证,认为它作于作者的妻子王氏去世之后,因而不是“寄内”诗,而是写赠长安友人的。
但从诗的内容看,按“寄内”理解,似乎更确切一些。
第一句一问一答,先停顿,后转折,跌宕有致,极富表现力。
翻译一下,那就是:“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唉,回家的日期嘛,还没个时间啊!”其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已跃然纸上。
接下去,写了此时的眼前景:“巴山夜雨涨秋池”,那已经跃然纸上的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便与夜雨交织,绵绵密密,淅淅沥沥,涨满秋池,弥漫于巴山的夜空。
不过此愁此苦,仅仅借眼前景而自然显现;作者并没有说什么愁,诉什么苦,却从这眼前景生发开去,驰骋想象,另辟新境,表达了“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愿望。
其构思之奇,真有点出人意外。
不过设身处地,又觉得情真意切,字字如从肺腑中自然流出。
“何当”(何时能够)这个表示愿望的词儿,是从“君问归期未有期”的现实中迸发出来的;“共剪……”、“却话……”,乃是由当前苦况所激发的对于未来欢乐的憧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夜雨寄北李商隐》阅读答案
夜雨寄北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 “秋”字在诗中起到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8.文中两次写“巴山夜雨”,它们的内涵有什么不同?(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7. “秋”字点明了季节。
而且秋天容易勾起人们的愁思,渲染出一种孤单、悲凉的气氛。
8.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
这首诗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时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
此时的痛苦,
与将来的喜悦交织一起,时空变换。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
8.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正确的在后面的括号内画“√”错误的画“×”。
(3分)
⑴本诗作者是唐代诗人李商隐,他与诗圣杜甫齐名,被后人称为“小李杜”。
…【】
⑵李商隐的诗多以词采“华艳”著称,本诗却朴素无华,明朗清新,没有起兴,没有典故,也不用象征,这在诗人的作品里并不多见。
……………………【】
⑶这首诗两次写“巴山夜雨”,第一次是实写,第二次是虚写、想象与妻子团圆,“共剪西窗烛”时再回忆起巴山夜雨情景;作者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自己漂泊异乡,盼望归期的感伤。
………………………………………………………【】参考答案:
8. 3分,每题1分。
⑴×
⑵√
⑶√
(1)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诗人为什么重复“巴山夜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9.(1)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夫妻团聚的北方(长安)。
(2)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长安) 联结起来。
1.“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2.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
3.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1.点名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
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
2.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3.全诗表达了游子羁旅巴山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夜雨寄北李商隐》阅读答案》相关文章:
1.李商隐《夜雨寄北》全诗翻译赏析
2.李商隐《夜雨寄北》原文翻译与赏析
3.李商隐《夜雨寄北》疑义辨析
4.浅析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2)
5. 李商隐《夜雨寄北》疑义辨析(2)
6. 李商隐《夜雨寄北》疑义辨析(4)
7.李商隐的爱情诗赏析
8.李商隐
9.浅析李商隐诗作《夜雨寄北》
10. 李商隐《夜雨寄北》疑义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