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c6f2d5ad5022aaea998f0fb6.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修订稿 )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e51ea5836137ee06eff91853.png)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de752bb52acfc789ebc940.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报告屈中乾《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即将颁布之际,我们有必要对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修订情况作总体的说明和分析,以便增进体育教师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的了解,从而坚定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基础性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
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
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
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26a902cb58f5f61fb736664a.png)
5.进一步完善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帮助教师和学生 更有效地“教”与“学”
首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遵循学生体育学习基本特点的情况下, 强调了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定要与身体练习有关,无助于身体 练习的内容不应作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内容。 其次,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体育学习时间,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增加了时间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建议教师要充分利用和合理安排课余时 间,以提高体育场地设施和器材的使用效率等等。
4.明确教材编写的相关注意事项,保证学生学习资料的质量
• 首先,考虑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一纲多本和教材多样化的原则,体 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只提出了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去掉了实验稿中关于 “教材内容编写建议”和“教材的呈现形式和体例”等内容。 • 其次,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还去掉了实验稿中针对教材编写原则的阐 述语气,而是从给教材编写者提出建议的角度阐述教材编写的注意事项, 去掉了实验稿中对“健康性”和“兴趣性”原则的阐述,增加了教材编 写要注意“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和“差异性”等方面的 内容。
一、新课标修订的原则及目标
(一)新课标修订的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2、坚持《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3、在认真分析各类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标准》
(二)新课标的课程目标
•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 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 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 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四个学习方面。
PPT-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2011年版
![PPT-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建议(201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8e37cdba0d4a7302763a9e.png)
水平三
40%
30%
20%
10%
水平四
40%
40%
10%
10%
五、实施《课程标准》 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 的几点建议
(一)体育教师要全面准确地学习、理解与把握《 课程标准》
• 深入学习、准确理解《课程标准》,全面掌握与贯彻实施 课程教材内容,促进教学目标的全面达成。
• 要把握好“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和 “教得怎么样”的教学思路与策略。
• 应十分明确《课程标准》总目标与四个方面目标的要求, 以及充分理解目标与具体课程内容、学习评价及实施建议 的关系,并能在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和具体教学中,得以有 效地落实等。
(二)努力改进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要解决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难以进行检查评 价的问题。
□要克服没有体现因人而宜、区别对待,因材施教, 忽略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行为。
四、实施建议方面的变化
1.教学建议方面 ■对地方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 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各地、各校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 分别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 课程实施计划。
■教师还要制订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有 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 把提高教学质量作为教学的基本要求。 明确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质量 和效果主要体现在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的 掌握、运动技能的习得、体能的增强和学 习行为的变化等方面”。
综合考虑上述要素及各要素之间关系
将体能、运动技能内容按“基础动作逐步向专门 运动技能过渡”的设计、选择、组织。 • 小学低年级以游戏的形式,确立以广泛学习基本 身体活动、简单的小球类游戏和武术基本动作以 及民族民间体育活动为主的内容体系; • 小学中、高年级以学习基本身体活动与游戏、各 类简单的运动技术与游戏为主; • 初中以学习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民 族民间类体育项目基本技术为主; • 各个水平段都应重视武术和体能练习的内容。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理解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理解](https://img.taocdn.com/s3/m/ac57e9a70066f5335b812112.png)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理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使我们对新一轮基础教育体育课程改革和发展形势的有了更新的理解。
一、课程性质的定位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健身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1、基础性九年义务教育在于提高学生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为学生终身锻炼身体和保持健康奠定基础的课程。
强调根据自身的特点,掌握适应终身体育和健康生活需要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提高自主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方法的能力;形成敢于迎接挑战的积极态度和坚强意志品质;具有适应未来发展需要的健康体魄;初步具备规划健康人生的能力。
2、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是以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的课程。
关注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能;通过对运动项目的选择和学习,培养运动的爱好和专长;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育实践能力,养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3、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负荷适宜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4、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育人多种功能和多种价值的整合,是以体育教育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健康教育内容的一门课程。
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二、正确理解和把握中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1)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努力构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https://img.taocdn.com/s3/m/85b2c58701f69e31423294ae.png)
2011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前言随着科学技术和经济的迅猛发展,人类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从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人类的许多疾病得到了根治,健康状况大为改善.但是,现代生产和生活方式造成的人类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人类健康造成了日益严重的威胁。
人们逐渐接受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都保持良好状态的观念。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由于国民健康对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个人幸福都至关重要,而体育与健康课程又是增进国民健康的重要途径,因此,世界各国都高度重视体育课程的改革。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
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
"《全日制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修订稿)》(以下简称《标准》)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制订的。
《标准》强调课程的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重视建立较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体系,注重学习内容的基础性、可选择性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体现课程的整体健康观和育人功能,使课程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坚持体育锻炼的习惯,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从而为提高国民的健康素质发挥重要作用。
第一部分前言2-—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鲜明的基础性,是为培养学生初步具备一定的体育文化和健康素养、基本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奠定基础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资料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解读(2011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0e8d8e458e9951e79a892734.png)
问题
1979:多数年龄组多数指标(含身高)不如日本同年龄组。 1985: 形态与机能增长速度较快但平均值低于日本,体形继续
向细长型(豆芽型)发展,体重不足问题更为突出,身体素质指 标增长不明显,某些指标(耐力、柔韧性)甚至有所下降。
1990年:形态与大部分运动素质有明显的提高,但心肺功能与 耐力下降。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统整学生的生活世界与科学世界 寻求学生主体对知识的建构 创建富有个性的学校文化
关注学生作为“整体的人”的发展
❖ “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程目标上的具体体现就是使学 生发展成为一个“整体的人”包括两层涵义:人的完整性与 生活的完整性。
❖ 谋求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协调发展:国家新课程标准把“知识 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 三维目标。
1995年:形态发育水平明显提高,……身高、体重等发育指标 明显提高,速度、力量等素质有所提高,但耐力、柔韧性素质 呈下降趋势(从1985年起一降再降)……男女学生的肺活量/体 重指数与1985年比较明显下降;肥胖儿童和超体重儿童比率有 所增加。
•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
❖ 形态发育、营养状况改善,贫血、龋齿减少
■ 2009年12月底,《标准》组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对2008年修订稿再次进 行了文字上的润色和一些内容的修改。2010年8月底,《标准》组全体 成员进行了集中讨论和认真修改,又一次对《标准》进行了修订。
■ 2011年1月,教育部对广东、宁夏、陕西等26个省、市、自 治区的部分基层教研员和教师广泛征询意见,《标准》修订 组成员认真阅读和分析了所有修改意见和建议之后,通过电 子邮件的方式分别对修订稿进行了再一次的审读与修改。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f8251ca98e9951e79a892730.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d84d69369eae009591bec58.png)
水平目标
❖ 学习水平:是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所划分的 学习水平等级。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学习水平的划分
水平 水平一 水平二 水平三 水平四
学段(年段)划分 小学1、2年级 小学3、4年级 小学5、6年级 初中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基本框架
学习 方面
《标准(2011年版)》从启动到定稿经历了约7年时间。
二、《标准》的主要修订内容及变化
1. 名称的变化 2.前言部分的变化 3.课程目标方面的变化 4.内容标准方面的变化 5.实施建议方面的变化 6. 附录的变化
1.《标准》名称的变化
■ 修订后的名称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转变为“体育与 健康”。
3.课程目标方面的变化
■ 删去了实验稿中的“课程目标”和“学习领域目标”两个 标题,而是直接阐述课程目标以及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并 在课程目标中新增了一些方面的描述。
■ 将学习领域改为学习方面,并对实验稿中的五个学习领域 进行了调整,将“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学习领域合而 为一,最终形成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 与社会适应四个学习方面。
4.课程内容方面的变化
■ 将实验稿中“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同时,还增加了“评价要 点”和“评价方法举例”两个内容。
■ 将实验稿中按学习方面排列水平目标的方式,改为按学习水平排列四个 方面的学习目标。
■ 修订稿强调了水平一和水平二重点发展学生的基本身体活动能力,并多 采用体育游戏活动,以及义务教育阶段要并开展多种形式的比赛活动。
(3)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变化
■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 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并强调在重视体育学科特点的 同时,融合与学生健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颁布时间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颁布时间](https://img.taocdn.com/s3/m/28e28f8b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b3.png)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于2011年颁布。
这一标准的颁布对于我国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这一标准进行分析,探究其对我国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影响。
一、背景介绍1.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制定背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我国的学生体质普遍下降,肥胖率逐年上升。
与此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也逐渐降低,体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受到了普遍的关注。
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2011年,我国颁布了《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二、标准内容分析2. 课程设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从课程设置的角度,明确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应该学习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包括体育活动、健康教育、生活方式与健康等内容。
这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 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方面,标准要求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中,不仅要掌握基本的运动技能,更要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提高身体素质。
4. 评价标准标准还明确了对学生体育与健康教育成果的评价标准,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了依据,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的积极参与和提高。
三、教育实践与效果分析5. 教育实践《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颁布,推动了学校体育与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和发展,促进了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学校纷纷加大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投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良好的健康习惯。
6. 教育效果多年来的实践证明,通过《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学生的体育锻炼热情得到了显著提高,体育运动成绩明显改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四、存在的问题与展望7. 存在的问题然而,《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实施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学校对课程的重视程度不一、教师队伍建设不足等。
这些问题制约了标准的全面推行。
8. 展望未来,我们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加大对师资培训和课程投入的力度,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优质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be84d48902d276a200292eba.png)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修订稿)第一部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
但是,新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造成了人们体力活动减少和心理压力增大,对国民健康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这种状况在我国青少年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持续下降,已经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提高青少年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需要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遵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强调实践性特征,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努力构建较为完整的课程目标体系和发展性的评价方式,重视教学内容的基础性、选择性及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和多样性,注重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引导学生掌握体育与健康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生的体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合作精神和交往能力等,为学生终身参加体育锻炼奠定基础,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学校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以下特性:基础性——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体育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
实践性——课程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以及行为养成,提高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健身性——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综合性——课程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强调以体育与健康学习为主,渗透德育教育,同时融合部分健康行为与生活方式、生长发育与青春期保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疾病预防、安全应急与避险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整合并体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过程与方法等多种价值。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解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目标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c8d2622240c844768eaeedc.png)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课程目标解读《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提倡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和应用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时间和创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的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因而也就形成了新的课程学习目标。
新课程目标分为了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等四个方面。
1 运动参与运动参与是指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的态度及行为表现,是学生习得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锻炼身体和提高健康水平,形成积极的体育行为和乐观开朗人生态度的实践要求和重要途径。
课程强调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内容、形式多样的方法,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的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运动参与的目标1.1 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1.2 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2 运动技能运动技能是指学生在体育学习和锻炼中完成运动动作的能力,反映了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基本特征,是课程学习的重要内容和实现其他学习方面目标的主要途径。
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与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无论在小学还是初中阶段,都要重视选择武术等民族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进行学习。
运动技能的目标1. 学习体育运动知识2.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3. 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重要内容和期望的重要结果。
课程强调引导学生努力学习和锻炼,全面发展体能,提高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形成关注自身健康的意识和行为。
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发育和健康的影响;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等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不良行为,初步掌握科学锻炼的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2011年版)](https://img.taocdn.com/s3/m/4c587461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8e.png)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2011年版)
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是该标准的概要:
一、总则
1. 本课程标准适用于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
2. 体育与健身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全面发展。
二、课程目标
1. 培养学生的基本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等。
2. 培养学生良好的运动技能和动作协调能力。
3. 培养学生热爱体育运动和积极参与健身活动的意识。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
三、课程内容
1. 基础知识与技能:教授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如规则、基本动作等。
2. 运动项目:开展多种体育运动项目,如田径、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3. 身体训练:进行科学的身体训练,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
4. 课外健身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健身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惯。
四、课程要求
1. 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动作协调能力、反应能力和灵活性。
2. 体质健康: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预防和减少体育运动相关疾病。
3. 队伍建设: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增强集体荣誉感和集体荣誉责任感。
以上为根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身课程标准》(2011年版)编写的简要概述。
详细内容可参考原始标准文件。
贯彻课程标准支持儿童成长——《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贯彻课程标准支持儿童成长——《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a15f714a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53.png)
贯彻课程标准支持儿童成长——《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是为了贯彻国家义务教育课程
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课程的质量而出台的一套全新的体育和健康课程标准。
这一标准的出台,既是响应国家发展教育的呼声,也是为了支持儿童的健康成长。
该标准把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培养安全意识作为最高目标,旨在实现知识、技
能和价值观的培养。
具体来说,该标准规定了学生参与体育教学的时长和要求,提出了各类体育课程的要求,丰富的课程内容,同时也提出了健康教育的目标,即通过科学的认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安全意识、培养健康生活方式及社会健康观念,使学生能够掌握健康知识,遵循健康规则,增强健康能力。
针对儿童身心发育的特殊要求,该标准还针对不同年级采取了灵活的课程安排,以全面发展学生的体质、技能、情感、社会交往等方面能力,从而有效支持孩子健康的成长。
总之,《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出台,既是响应国家
发展教育的呼声,也是为了支持儿童的健康成长。
它从体育与健康的角度提出了许多科学的具体要求,旨在培养孩子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和安全意识,通过灵活的课程安排,有效支持孩子健康的成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技能的目标: 1.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2.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3.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的目标: 1.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2.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3.形成合作意识与能力; 4.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并重点强调:
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是一 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 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
(二)进一步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目标体系
• 第四,在“关注地区差异和个体差异,保证每个学生受益”理念 中,强调“各地区和学校要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及课程内容, 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有效运用教学方法和评价 手段,努力使每一位学生都能接受基本的体育与健康教育,促进 学生不断进步和发展。”
3.调整课程设计思路,使之落脚于促进学生学会体育学习 和健康成长
义务教育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一、新课标修订的原则及目标 二、新课标调整的主要内容及原因分析 三、我省实施原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稿)
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分析 四、从我省新课标实施实际出发,全面落实新课标
(2011版)的思路和对策
附件: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版)
一、新课标修订的原则及目标
根据教育部统一要求,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实验稿中“课程标准 设计思路”改成“课程设计思路”。这一部分主要在文字的表述方面做 了一些修订,使课程设计的落脚点放在了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体育学习 和健康发展方面。 • 首先,修订后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根据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确定 课程目标体系和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中,强调本课程设置的课程目标 体系和课程内容,都是为了保证学生更好地达成学习目标。 • 其次,在“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征划分学习水平”的设计思路中,强 调要尊重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以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 习进度,在规定的时间内达成相应阶段的学习水平目标。同时,鼓励学 有余力的学生达成更高学习水平的目标。
• 第三,在“根据可评价的原则设置可操作性和可观测的学习目标” 的设计思路中, 特别强调“要将运动参与、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等方面的学习目标设置成易观测的行为表征,帮助教师更准确地对 学生进行观察、指导和评价,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态度、心理 品质和社会行为。”
• 第四,在“根据三级课程管理的要求保证课程内容的可选择性”的 设计思路中,强调各地区和学校制订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和教学计 划时,应根据本地、本校的实际情况,选编适宜的教学内容,农村 学校尤为如此。
2.从课程基本理念上,进一步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要充分关注 学生的健康发展
• 首先,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在“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理念中,强调了本课程要“努力构建体育与 健康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机统一的课 程目标和课程结构,在强调体育学科特点的同时,融合与学生健 康成长相关的各种知识”等;
• 第五,在“根据课程学习目标和发展性要求建立多元的学习评价体 系”的设计思路中,强调要建立评价内容多元、评价方法多样、评 价主体多元的,有利于促进学生进步和发展的学习评价体系,提高 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主动性、积极性及自我评价能力。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无论是课程名称、课程理
念,还是课程设计思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都更加 注意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更好的环境与机会,更加 注重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从而进一步让学生形成终 身的健康意识和生活习惯。
• 其次,在“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的 理念中,强调“在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 与运用方面,注重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经验相联系,引导学生体
验运动的乐趣” 等;
• 第三,在“以学生发展为中心, 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的理念中,强调“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注重培养 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掌握体育 与健康学习的方法, 并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
(一)新课标修订的原则
1、坚持体育课程改革的正确方向 2、坚持《标准》是指导性文件而不是指令性文件的思想 3、在认真分析各类意见与建议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标准》
(二)新课标的课程目标
• 体育与健康课程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 主义精神,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与方法,增强体能;学会学习和锻炼,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 新能力;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发展良 好的心理品质、合作与交往能力;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基 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人生态度。
二、新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
1.统一课程名称和明晰课程性质,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对学生 健康发展的促进作用
首先统一的是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改为 “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从小学开始, 帮助学生充分意识到体育与其自身健康发展之间的关联和重要作 用,提高学生的健康意识。同时,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 进一 步明晰课程的性质,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 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内容,以 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 程”,并强调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 合性的学科性质,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指导 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提高自身的身心健 康水平。
• 课程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 四个学习方面。
各方面的具体目标如下:
运动参与的目标: 1.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2.体验运动乐趣与成功。
身体健康的目标: 1.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2.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3.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4.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