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态心理学1癔症
心理疾病——癔 症(大学心理学案列解析)
心理疾病——癔症病因心理因素精神刺激:以心理创伤居多,使患者感到委屈,气愤,精神紧张,恐惧等精神刺激或重大生活事件,往往是本症发病的直接原因或成为第一次发病的因素。
生理因素遗传因素:在对癔症患者的家族的研究中,表面癔症存在遗传因素。
素质与人格类型:通常认为,具有癔症个性的人易患癔症。
所谓癔症个性即表现为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于幻想、暗示性高。
国外还有不成熟、要挟、性挑逗等特征的描述。
躯体因素:临床发现神经系统的器质性损害有促发癔症的倾向。
多发性硬化、颞叶局灶性病变、散发性脑炎、脑外伤等均可导致癔症样发作。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对癔症的影响作用较明显,主要表现在癔症的发病形式、临床症状等方面,有人认为也影响其发病率。
如群体癔症,更多的就是所处社会环境所引起。
其他:如患者本身的文化水平较低,迷信等也是引起癔症的原因。
表现形式癔症的表现形式主要分为分离症状和转换症状,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分离性障碍(1)情感暴发:常见。
患者在受精神刺激后突然出现以尽情发泄为特征的临床症状。
嚎啕痛哭,又吵又闹,以极其夸张的姿态向人诉说所受的委屈和不快,甚至捶胸蹬足,以头撞墙,或在地上打滚,但意识障碍不明显。
有冲动毁物,伤人,自伤和自杀行为。
(2)分离性遗忘:表现为突然不能回忆起重要的个人经历。
遗忘内容广泛,一般都是围绕创伤性事件。
这一遗忘的表现不能用使用物质、神经系统病变或其他医学问题所致生理结果来解释。
固定的核心内容在觉醒状态下始终不能回忆。
(2)分离性漫游:伴有个体身份的遗忘,表现为突然的、非计划内的旅行。
分离性漫游的发生与创伤性或无法抗拒的生活事件有关。
(4)假性痴呆:给人傻呆幼稚的感觉。
(5)双重和多重人格:表现为忽然间身份改变。
比较典型的就是民间说的“鬼怪附体”。
(6)精神病状态:发病时可出现精神病性症状。
与分裂症的区别主要在于幻觉和妄想的内容不太固定,多变化,并且很易受暗示。
一 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变态心理:变态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科学,是研究异常心理现象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原因及规律的科学。
2思维奔逸:意念飘忽、联想过度。
思维联想速度异常加快,表现为明显的话多和语速快,口若悬河。
3思维迟缓:抑制性思维。
思维联想速度异常缓慢,明显表现为话少、语速慢,语音低沉。
严重时达到无言语的程度。
4神经症:神经症是一组主要表现为焦虑、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5癔症:也称歇斯底里,指一种有癔症性人格基础并且起病常受心理社会因素影响的精神障碍。
6心境障碍: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并有相应的思维和行为改变。
7人格障碍:人格特征显著偏离正常,使患者形成了一贯的反映个人生活风格和人际关系的异常行为模式。
8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常见精神疾病,常有感知、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的障碍和精神活动的不协调,通常意识清晰,智能尚好,有的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自然病程多迁延。
9强迫观念:也叫强迫性思维,表现为某一概念、形象、想法等在脑子里反复出现,纠缠不休(强迫),明知没有必要,并且主动有意识地抵抗(反强迫),但是始终摆脱不掉,为此感到痛苦。
10强迫行为:为阻止或降低焦虑和痛苦而反复出现的刻板行为或动作。
往往是借此抵消强迫观念所激发的焦虑,但其缓解仅仅是暂时的。
如强迫洗涤,整理11分离障碍;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把引起心理痛苦的一些意识活动从整体的意识活动中分离出去。
12转换障碍: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
13痴呆:指在意识清醒状态下,出现的已获得的职业和社会活动技能减退和障碍,认知功能下降,记忆力减退和丧失,视空间技能损害,定向力、计算力、判断力等丧失,并相继出现人格、情感和行为改变等障碍,且呈进行性加重过程。
14性心理障碍:泛指以两性行为的心理和行为明显偏离正常,并以这类性偏离作为性兴奋、性满足的主要或惟一方式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除此之外与之无关的精神活动并无其他明显异常。
癔病(癔症)解说
癔病(癔症)解说导读:癔症一词的原有注释为“心意病也”,也称为歇斯底里,是一种较常见的神经症,以乡村多见。
目前认为癔症患者多具有易受暗示性,喜夸张,感情用事和高度自我中心等性格特点,常由于精神因素或不良暗示引起发病。
可呈现各种不同的临床症状,如感觉和运动功能有障碍,内脏器官和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以及精神异常。
这类症状无器质性损害的基础,它可因暗示而产生,也可因暗示而改变或消失。
精神因素和暗示的作用,是癔症发病的主要原因。
但是,当人们受到精神因素的影响以及暗示的作用以后,为什么有的人保持健康,有的人就患了癔症呢?这与他们的性格不同有关。
癔症患者的病前个性,是属于有强烈情感,缺少坚定理智,意志不稳定,幻想多,争强好胜,虚荣,情感不稳定,易冲动。
这类性格的人有以下几个特点。
(1)情感代替理智:癔症性格的人有高度的情感性,情绪反应强烈而不稳定,容易从一种情感转移为另一种情感,他们对人处事往往感情用事,整个精神活动均易受情感的影响而趋向极端。
如对某人有好感时,觉得他十全十美,是世界上少有的好人,但当遇到一点小事时就立刻认为这人一无是处,是最大的恶棍。
这就是癔症者的“情感逻辑”。
其判断推理完全从当时的情感出发,情感有了变化,其判断推理也随之改变。
(2)暗示性强:他们的情感和行为极易受别人的言语和行为的暗示影响,尤其是当他对某人印象良好时,则该人的意见都会不加分析地盲目接受下来。
他们的自我暗示也很强烈,以致各种身体不造感可作为自我暗示的基础。
(3)自我中心和好幻想:他们好夸耀自己,显示自己,乐于成为大家注意的中心,喜欢得到别人的赞扬。
他们富于生动的幻想,特别是当情感反应强烈时,想象和现实常易混淆一起,以致有时连他们自己也弄不清楚到底是想象还是事实,因而造成他在说谎的印象。
癔症多发病于16~30岁之间,女多于男。
精神因素和暗示作用是癔病发病的主要原因。
惊恐,被侮辱,委屈,不如意以及亲人的远离等较强烈的精神创伤,往往是癔症第一次发病的诱因。
【变态心理学经典】癔症
二、癔症性躯体障碍
转换症状特点:1、由生活事件和情绪诱发
2、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做基础 3、不能会议印发的生活事件和他的情绪 4、抱泰然处之和漠不关心的态度 诊断标准:1、对疾病表现漠不关心,很少表现焦虑不安 2、功能障碍有选择性的特点 3、功能障碍无法明确找到特定疾病的其他症 状 4、症状可在催眠暗示下转移或消失
案例:癔症集体发作
• 2002年阴历十月初一晚,某中专学校二年级几名 女生上街,见路边有人给已故的人烧纸钱。回宿舍 后讲给同宿舍其他同学听,有的同学称当日是鬼 节,所有的鬼聚在一起过节;有的同学讲鬼故事, 大家都感到恐惧;有一同学称对面楼上曾死了一 名女生,是气氛更加慌恐不安。第二天早晨,有 一同学称头痛、恶心、乏力、站立不稳、四肢阵 发性抖动,恐惧害怕,称自己看见鬼了,被鬼缠 住了,随之出现意识障碍,呼之不应。数分钟后, 另两名同学也出现类似症状,随后又有四名同学 相继发病,均称有鬼。体格及化验检查未件异常, 考虑为癔症集体发作。
(五)多重人格
是重大创伤后的极端解离反应,病人表现出两种或多种完 整系统的不同人格,每个人格系统都具有不同的成型的情绪和 思维过程,各自代表一个独特的、相当稳定的人格
(六)刚塞尔综合征
特点:1、不能回答最简单的问题 2、处于意识朦胧状态 3、起病有明显的精神创伤诱因 4、突然出现,突然恢复
(七)癔症性附体障碍:文化落后,宗教迷信思想
• 上述案例有以下特点: • 1)与心理因素有关,看见给死人烧钱,讲 鬼故事,精神紧张、恐惧; • 2)与所处环境有关,由一女生死亡加深联 想; • 3)发病者பைடு நூலகம்为独生子女,农村女生较多。 首发者来自农村,与其从小受迷信观念影 响有关; • 4)7名同宿舍女生相继发病,症状相似; • 5)给予药物暗示、心理治疗和宣传教育, 病情很快缓解。
癔症是什么意思
癔症是什么意思
是由精神因素,作用于易病个体引起的精神障碍。
癔症是指精神和心理受到创伤后引起的一种精神障碍疾病的意思,还会影响到身体健康。
癔症也叫做分离转换性障碍,有可能是因为在生活当中心理和精神受到创伤或者是情绪比较激动,以及遗传因素引起的一种疾病,在发病之后可能会出现持久的身份或者是互不联系的人格出现,还会出现交替控制个体的行为,还会出现记忆障碍或者是出现不同程度的抑郁和焦虑,严重时还会出现睡眠障碍。
癔症发作之后对身体和心理危害比较大,需要及时到医院做心理评估来判断病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通过心理治疗,心理治疗包括清醒暗示疗法和催眠暗示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医生会使用比较简洁的语言来和患者沟通,可以达到建立自信心和控制病情的作用,催眠暗示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可以消除患者的分离状态。
癔症在心理治疗期间还需要及时到医院做复查来判断身体恢复情况,对于病情比较严重或者是心理治疗后病情没有得到改善时,还需要服用抗精神类的药物来治疗,比如利培酮或者是奥氮平等。
变态心理学——常见心理异常症状与对应病症
感觉过敏、内感性不适、感知综合障碍、情绪脆弱(神经衰弱)2、神经衰弱症候群:注意减弱3、应急相关的精神障碍:心因性幻觉4、癔症:心因性幻觉、心因性遗忘5、感染后虚弱状态患者:感觉过敏6、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感觉减退7、抑郁状态:感觉减退、内感性不适、内脏性幻觉、感知综合障碍、思维迟缓、抑郁性木僵8、脑器质性精神障碍:窥镜症、思维云集、病理赘述、夸大妄想(麻痹性痴呆)、注意减弱、记忆减退、遗忘综合症、情绪迟钝、易激惹、强制性哭笑。
9、意识障碍:感觉减退10、脑器质性疾病:幻视、错构、虚构幻视12、人格障碍:超价观念13、精神分裂内感性不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内脏性幻觉、功能性幻觉、思维障碍、感知综合障碍、窥镜症、思维贫乏、思维松弛(思维散漫)~早期、破裂性思维(思维联想障碍)、思维中断、思维插入、思维被夺、思维云集、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逻辑倒错性思维、关系妄想、被害妄想、物理影响妄想、夸大妄想、自罪妄想、疑病妄想、嫉妒妄想、钟情妄想、内心被揭露感、原发性妄想、强制性思维、情绪迟钝(早期)、情绪淡漠(衰退期)、情绪纠错、意志缺乏(衰退期)、不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木僵。
14、颞叶癫痫、颞叶肿瘤:幻嗅15、偏执性精神障碍被害妄想16、癫痫幻触17、强迫症强迫性思维18、躁狂思维奔逸、易激惹19、心情障碍狂躁:思维奔逸20、心境障碍抑郁发作:思维迟缓21:器质性精神障碍痴呆思维贫乏22、脑器质性与躯体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有意识障碍思维不连贯23、情绪性精神障碍躁狂发作:夸大妄想、记忆增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24、情绪性精神障碍抑郁发作:自罪妄想、记忆增强25、更年期、老年期精神障碍:嫉妒妄想(更年期)、疑病妄想26、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嫉妒妄想、遗忘综合症。
癔症-异常心理学
十九世纪后期法国的Charcot:发现癔症患者极易 被催眠。 提出“中枢神经系统退化论”,虽然症 状由心理制约
3
概念、历史(二)
H.Bernheim认为癔症完全是心因性的 Babinski创建了神经系统检查方法,区分了癔症与
某些神经系统的器质性疾病,修正了癔症的误诊。
患者体验到一种真正的能力丧失:运动或感觉功能丧失或 削弱,同样没有神经病理可以解释这种功能丧失现象。
最常见的是眼睛失明、耳聋、瘫痪和麻木(丧失感觉)。 转换性症状没有医学证据的支持,也不是装出来的。它们
是一种无意识的反应,不受人的意识控制。比如检查表明 眼睛很好,没有缺陷或受到伤害,但患者就是无法看见。
ICD-10将它改名为“分离-转换性障碍” CCMD-3据此仍沿用癔症名称
7
CCMD-3分类
40 癔症 40.1 癔症性精神障碍 40.11 癔症性遗忘 40.12 癔症性漫游 40.13 癔症性身份识别障碍 40.14 癔症性精神病
40.141 癔症性附体障碍 40.142 癔症性木僵
8
CCMD-3分类
住院;兄弟姐妹中有6.25%曾患癔症住院
素质与人格:癔症个性即表现为情感丰富、有表演色彩、自我中心、富
于幻想、暗示性高。国外还有不成熟、要挟、性挑逗等特征的描述
躯体因素:脑干上段特别是间脑器质性损害与癔症有某种因明显的精神刺激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
Latah综合征、Arctic癔症、集体癔症(mass hysteria)
16
分离性遗忘
Dissociative Amnesia
17
分离性遗忘
并非由器质性因素引起的记忆缺失 主要特点是记忆丧失,通常为重要的近期事件 分离性遗忘几乎总是顺行的,忘记的是导致症状产生的压
臆症—搜狗百科
臆症—搜狗百科也称癔症(hysteria) 也称癔症 ⼜称歇斯底⾥,神经症类型之⼀。
⼀般分为两种:1、⼼理创伤体验引起的躯体症状,⽐如瘫痪、抽搐、失明、⽿聋、⾳哑、感觉缺失等;2、意识范围缩⼩,将创伤性体验排斥在体外(发作时的选择性遗忘)。
症状消失时,病⼈对发作时的经验往往不能回忆(发作后的选择性遗忘)。
本病易于反复发作,可由于⼼理因素⽽快速发作,也可因恰当的治疗⽽迅速恢复。
病⼈具有感情⽤事、⾃我中⼼、富于幻想、暗⽰性强等特点。
由精神刺激或不良暗⽰引起的⼀类神经精神障碍。
⼤多发病突然,可出现感觉、运动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或短暂的精神异常。
患者具有鲜明的情感⾊彩,检查不能发现相应的器质性改变,在症状的发⽣和治疗当中,暗⽰和⾃我暗⽰常常起着重要的作⽤。
临床表现 癔症,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故有⼈称其为“疾病模仿家”。
其具体表现形式如下: ●癔症性意识障碍 主要表现意识朦胧状态,即病⼈突然发⽣的意识范围缩⼩,⾔语可反映出其精神创伤内容,⽽对外界其他事物却反应迟钝,历时数⼗分钟,然后⾃⾏停⽌,恢复后对发病经过通常不能完全回忆。
●癔症性情绪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绪爆发,在遭到精神刺激后突然发⽣哭喊吵闹、捶胸顿⾜、撕⾐毁物、碰壁撞墙。
有⼈围观时表现更为剧烈,历时数⼗分钟后可⾃⾏缓解,事后部分遗忘。
●癔症性遗忘 表现为受精神刺激后,患者对所经过的⼀段时间的部分内容遗忘,⽽那⼀段经历或那⼀类事件对病⼈来说往往是创造性的、令⼈痛苦的。
●癔症性漫游 患者在⽩天突然从家中或⼯作场所出⾛,出⾛地点可能是以往熟悉和有情感意义的地⽅,外出时能进⾏基本的⾃我料理和社会交往,⼀般历时数⼩时⾄数天,开始和结束都是突然的,清醒后对发病经过不能回忆。
●癔症性感觉障碍 精神刺激后,或对⼀般的声、光刺激难以忍受,或对刺激的感觉性降低或缺失。
有的还表现为突然失明、⽿聋等。
病因 1. 精神因素。
诸如⾃尊⼼受到损伤,⼈格受到侮辱,或因家庭不和、婚姻不满、⼈际纠纷等难以解决的⽭盾,所引起的⽓愤、委屈、恐惧、忧虑或其他种种内⼼痛苦,均可导致本病的发⽣。
变态心理学癔症与心身障碍
¡ 2〕癔症性瘫痪 ¡ 比较常见 ¡ 表现为单瘫、偏瘫、截瘫、四肢瘫等 ¡ 无脑器质性损害的证据,不符合神经解剖分
布特点,无神经元损害的特点,肌张力及腱 反射无异常,病理性反射阴性,病症有矛盾, 不能走动却能移动,感觉可能正常……总之, 无法用医学知识解释。〔癔症.doc注〕
14
¡ 2、意识障碍
¡ 意识障碍分为两大类,包括对周围环境意识 障碍〔意识改变状态〕和自我意识障碍〔身 份障碍〕。
¡ 意识改变状态
¡ 即意识朦胧状态和昏睡,对周围环境的刺激 反响迟钝或无任何反响,严重者可表现为 “癔症性木僵〞,呼之不应,推之不动,四 肢发硬,僵住不动,呼吸时而急促时而停顿, 双目紧闭,翻开眼皮,眼球可迅速偏向一侧
¡ 排除了其它躯体病:如结核病、肝病、慢性消化道 疾病、恶性肿瘤等。
4
¡ 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睡 行症、夜惊、梦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等。
¡ 失眠是一种持续相当长时间的睡眠的质和 〔或〕量令人不满意的状况。表现为入睡困 难、睡眠不深、早醒等。
5
¡ 非器质性性功能障碍是指个体不能有效地参 与其期望的性活动,没有相应的生理反响且 不能产生满意的性快感。
10
¡ 后认为癔症是魔鬼附体,是神经系统器质性缺陷, 是人格别离的结果,是性压抑的表现
¡ 认为癔症是患者潜意识内矛盾冲突〔conflict〕的 显露。它们主要是被压抑的[性欲]本能、内心矛盾 冲突、过去生活经历过程中的精神创伤、以及潜意 识的疾病获益机制。
¡ 不少学者报道过癔症妇女的性欲要求较强,如一少 妇由于丈夫公务较忙而少回家,在她情思炽热时即 可引起癔症发作,吵闹得全家不宁,劝慰、用药皆 无显效,只有 召其夫归来,伴其共度良宵后即可 不药而愈。
癔症诊断标准
癔症诊断标准癔症,又称为功能性神经症或癔病,是一种精神心理障碍,其特征是患者出现多种身体症状,但在医学检查中并未发现明显的器质性疾病。
癔症的诊断一直是临床医生面临的难题之一,因为其症状常常模糊不清,缺乏客观的生理指标。
为了帮助临床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癔症,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的诊断标准,以供临床参考。
首先,癔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器质性疾病。
这意味着医生需要进行一系列的身体检查和实验室检验,以确认患者的症状并非由于其他疾病引起。
这些检查可能包括血液检查、影像学检查、神经系统检查等。
只有在排除了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后,才能考虑癔症的诊断。
其次,癔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一定的临床标准。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ICD-10)和美国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DSM-5)的定义,癔症的诊断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患者出现明显的身体症状,如麻木、肌肉痉挛、瘫痪等,但这些症状无法用已知的生理机制解释;患者的症状在不同时间和环境下出现,且常常与情绪或心理因素相关;患者对其症状过分关注,但又对医学治疗缺乏响应;患者的症状对心理社会功能有明显影响。
最后,癔症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癔症的发病往往与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密切相关,如创伤经历、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
因此,在进行癔症的诊断时,医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了解其个体差异和生活背景,以更好地理解其症状产生的原因。
综上所述,癔症的诊断需要排除其他可能的器质性疾病,满足一定的临床标准,并综合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因素。
只有在全面了解患者的情况和症状后,医生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临床医生更好地理解癔症的诊断标准,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变态心理学整理——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
癔症及应激相关障碍癔症发展的历史:希波克拉底和柏拉图:认为此病是妇女特有的一种疾病,是子宫在腹腔内游走,游到某部位或器官,产生的某种癔症发作。
弗洛伊德:认为本病是创伤引起,特别是婴儿期的性本能受到压抑。
受到创伤的性本能通过转化机制产生出各种身体症状。
巴甫洛夫:提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较第二信号系统活动占优势的艺术型和弱型相结合的人,易患癔症。
ICD-9把癔症列于神经症范畴内,包括癔症性立行不能症、转换性反应、分离性反应或状态、癔症性Ganser氏综合征、多重人格等类型。
DSM-Ⅲ则取消了癔症一词,而将本病归入以下三项:(1)身体形式障碍;(2)分离障碍;(3)伪装障碍。
癔症的临床描述:一种以解离症状(部分或完全丧失对自我身份识别和对过去的记忆)和转换症状(在遭遇无法解决的问题和冲突时产生的不快心情,以转化成躯体症状的方式出现)为主的精神障碍,这些症状没有可证实的器质性病变基础。
CCMD-3中癔症的诊断标准:症状标准:1)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并至少下列1项综合征:①癔症性遗忘;②癔症性漫游;③癔症性多重人格;④癔症性精神病;⑤癔症性运动和感觉障碍;⑥其他癔症形式;2)没有可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
严重标准:社会功能受损。
病程标准: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联系,病程多反复迁延。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如癫痫所致精神障碍)、诈病。
癔症的起病原因社会心理因素性格特征:具有癔症个性的个体,在相同性质的精神因素作用下,较其他类型性格的个体易于发病。
这些性格特点为患者情感丰富,情感反应强烈鲜明,体验肤浅,且极不稳;暗示性强;自我中心;具有丰富的幻想,常以想象丰富、生动的幻想代替现实。
精神因素:以心理创伤居多,约占40.3%。
心理创伤所引起的较强烈的情绪反应常为癔症第一次发病的诱因。
生理因素遗传因素:癔症的发生与遗传因素之间可能具有一定的关系。
然而,现有的研究还比较有限。
身体因素:某些患者可因身体因素,如发热、疼痛、不适等引起精神紧张和疑惧,为癔症的发生提供自我暗示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因
(一)病 因 1.精神因素 2. 遗传因素 3.性格特征 (1)患者情感方面(2)暗示性强
(3)自我中心(4)具有丰富的幻想
4.身体因素
CCMD-3标准
1.症状标准
➢ (1)有心理社会因素作为诱因,至少有 下列一项综合征: 癔症性遗忘、癔症性漫游、癔症性 双重或多重人格、癔症性精神病、癔症 性运动和感觉障碍、其他癔症形式。
做出诊断需要充分证据排除能导致癔 症症状的神经、精神与躯体疾病,有 的病人可能需要通过随访方能确诊。
第二节转换障碍(癔症性躯体障碍)
一、诊断时要注意五点:◆◆◆ 1 病人有生理功能的丧失或变化 2 躯体或神经的原因无法解释症状 3 有证据证明与心理因素有关 4 漠视躯体的损伤,不会对症状感到焦虑 5病人不自愿控制症状
药物治疗:
适当服用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可以强化 心理治疗效果,并可消除伴发的焦虑、抑 郁和躯体不适症状,从而减少自我暗示的 基础。
其他心理治疗
物理治疗和家庭治疗
针灸、电兴奋对瘫痪、耳聋、失明、失 声、肢体抽动等功能障碍有良好效果。
二 主要类型和诊断标准◆
主要类型
1、癔症性运动障碍 2、癔症性抽搐发作 3、癔症性感觉障碍
1、癔症性运动障碍【诊断标准】
(1)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素 作为诱因;
(2)有躯体运动障碍,如肢体瘫痪、站立不 能,或步行不能;
(3)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生理基础; (4)排除器质性疾病。 案例:房子纠纷让她瘫痪
2 伪装障碍◆
特征:多次住院和多次手术,病人自愿 产生疾病的症状,有生理基础。
和癔症的区别:伪装障碍是生理的一种 捏造,而不是像癔症产生于内心潜在的 焦虑。
和诈病的区别:伪装只能使病人获得医 疗服务,并不会得到明显的获益。
四 障碍形成的可能原因
1 精神分析观点 三个假设:A 转换是对焦虑的防御
鉴别
癫痫大发作 意识完全丧失、瞳孔散大、对光反应 消失,四肢规则抽搐、唇舌咬伤、跌 伤、大小便失禁,发作后不能回忆, 脑电图特征性变化。
癫痫和癔症共存,应下两个诊断。
3、癔症性感觉障碍
(1)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有心理社会因 素作为诱因;
(2)有躯体感觉障碍,如失音、失明、耳 聋,或部分或整个躯体的某种或所有正 常皮肤感觉的部分或全部丧失(应标明 触觉、针刺觉、震动觉、热觉、冷觉 等);
症状或精神症状中的幻觉、妄想,及思维障碍, 情感与行为障碍等均不符合疾病的症状表现规 律; 对躯体或精神状况检查通常采取回避、不合作、 造假行为或敌视态度,回答问题时,反应时间 常延长,对治疗不合作,暗示治疗无效; 病程不定;
社会功能与躯体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比 真实疾病重,主诉比实际检查所见重;
有伪造病史或疾病证明,或明显夸大自 身症状的证据。
病人一旦承认伪装,随即伪装症状的消 失,是建立可靠诊断的必要条件。
诈病与癔症的鉴别◆
(1)明显的区别: A 有无意识控制:诈病有意识控制 B 有无获益,即是否能够从症状中获益;
与继发获益的不同。 (2)癔症病人多数不承认自己有病,不愿就医,
➢ (2)没有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躯体疾病
2.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
3.病程标准
起病与应激事件之间有明确关系,病 程多反复迁延。
4. 排除标准
有充分根据排除器质性病变和其他精 神病、诈病。
诊断
症状缺乏特异性,可于多种神 经精神疾病和躯体疾病。
病前有明显的心理诱因、找不 到器质性病变的证据、有暗示性特征 时要想到癔症的可能。
2、癔症性抽搐发作
符合癔症的诊断标准和突然和出乎意料的抽搐发 作,类似于癫痫发作的某种形式.
发作前可有头痛、胸闷、心烦、委屈。发作时慢 慢倒地,痉挛发作无规律性,或呈阵发性四肢挺 直,或角弓反张。
发作过程中,可有撕衣被、扯头发、捶胸或发出 怪声等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表现,并且常因周围 人言语影响而改变。病人面部可有各种表情,显 得夸张与做作。
(3)临床表现缺乏神经解剖生理基础和根 据排除器质性疾病。
案例一: 男大学生因失恋变哑巴,感觉 丧失是癔症作怪 (2006-03-23
案例二:恐惧疾病让她失明 案例三: 父母争吵让他失聪 [分析]癔症:越关注越发病
三 鉴别时注意问题:◆
1 诈病 有明显的装病动机的目的; 症状表现不符合任何一种疾病的临床相,躯体
B心理能量的指向性-某一部位 C特定躯体症状象征着潜在的冲突 2 沟通理论观点 3 知觉阻滞观点 4行为主义和社会文化观点
症状的获益
一战和二战的时候, 有些士兵出现了转换 障碍,通常表现为肢 体瘫痪等,这可以使 他们逃离战场的威胁
五、治疗
心理治疗
面质、建议和领悟,精神分析,支 持,暗示 针对创伤性或应激性生活事件进行治疗 去除病人的二级获益 心理动力学治疗 暗示治疗
症状具有做作、夸大或富有情感色彩等 特点,有时可由暗示诱发,也可由暗示而 消失,有反复发作55‰(1982), 国外资料女性3~6‰,男性少见。近年有 下降趋势,原因不明。
多数学者认为: 文化落后地区发病率较高,首发年龄以 20~30岁最多。一般预后较好,60~80%可 在1年内自发缓解。
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
(hysteria)
定义
又称歇斯底里
系由于明显的心理因素(如生活 事件、内心冲突或强烈的情绪体 验、暗示或自我暗示等)作用于 易感个体引起的一组病症。
临床表现
多在精神因素的促发下急性起病,并迅速 发展到严重阶段。
癔症性精神障碍 (分离性障碍) 癔症性躯体障碍(转换性障碍)
症状没有可以证实的器质性病变为基础。
诈病者希望别人承认他有病,对症状常过 分夸张,渲染;
(3)癔症发病或终止与暗示或精神刺激有 关,诈病发病有其明确的目的,目的达到或 不能达到时可快速'痊愈';
(4)癔症病人对鉴定人或医生的言行常漠 不关心,诈病者对鉴定人的一言一行非常 敏感,有时反应强烈.因此,只有在排除癔症 后才能诊断为诈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