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源的发展历程
ATX电源标准
ATX电源标准ATX电源是根据ATX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的,从最初的ATX1.0开始,ATX标准也经过了多次的变化和完善,目前国内市场上流行的是ATX2.03和ATX12V这两个标准,其中ATX12V又可分为ATX12V1.2、ATX12V1.3、ATX12V2.0等多个版本。
最新的ATX电源标准为ATX12V2.2。
在选购电源之前,我们需要对电源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关于ATX电源的基本知识。
1. ATX电源版本发展历程:要解释ATX 12V 1.3规范先要从ATX说起,ATX规范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主板及电源结构标准,是英文(AT Extend)的缩写。
ATX电源规范经历了ATX 1.1、ATX 2.0、ATX 2.01、ATX 2.02、ATX 2.03和ATX 12V等阶段。
目前市面上的电源多遵循ATX 2.03或更新的ATX 12V标准。
ATX 2.03标准采用+5V和+3.3V电压,分别为功耗较大的处理器及显卡直接提供所需的电压。
而单独的+12V输出则主要应用在硬盘和光驱设备上,因为当时处理器和显卡的功耗都相对较低,所以各部件相安无事。
但P4处理器的推出改变了这一切。
由于它的功耗较高,使用符合ATX 2.03规范的产品时,+5V的电压根本不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基于此,Intel对ATX标准进行了修订,推出了ATX 12V 1.0规范。
它与ATX 2.03的主要差别是改用+12V电压为CPU供电,而不再使用之前的+5V电压。
这样加强了+12V输出电压,将获得比+5V电压大许多的高负载性,以此解决P4处理器的高功耗问题。
其中最显眼的变化是首次为CPU增加了单独的4Pin电源接口,利用+12V 的输出电压单独向P4处理器供电。
此外,ATX 12V 1.0规范还对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电路等做出了相应规定,确保了电源的稳定性。
2. ATX电源各版本的区别:既然ATX电源有这么多版本,那么它们有些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各个ATX电源标准的区别。
电力电子技术和开关电源的发展历程
电力电子技术和开关电源的发展历程1. 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方向,是从以低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传统电力电子学,向以高频技术处理问题为主的现代电力电子学方向转变。
电力电子技术起始于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的硅整流器件,其发展先后经历了整流器时代、逆变器时代和变频器时代,并促进了电力电子技术在许多新领域的应用。
八十年代末期和九十年代初期发展起来的、以功率MOSFET和IGBT为代表的、集高频、高压和大电流于一身的功率半导体复合器件,表明传统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进入现代电力电子时代。
1.1 整流器时代大功率的工业用电由工频(50Hz)交流发电机提供,但是大约20%的电能是以直流形式消费的,其中最典型的是电解(有色金属和化工原料需要直流电解)、牵引(电气机车、电传动的内燃机车、地铁机车、城市无轨电车等)和直流传动(轧钢、造纸等)三大领域。
大功率硅整流器能够高效率地把工频交流电转变为直流电,因此在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大功率硅整流管和晶闸管的开发与应用得以很大发展。
当时国内曾经掀起了-股各地大办硅整流器厂的热潮,目前全国大大小小的制造硅整流器的半导体厂家就是那时的产物。
1.2 逆变器时代七十年代出现了世界范围的能源危机,交流电机变频惆速因节能效果显著而迅速发展。
变频调速的关键技术是将直流电逆变为0~100Hz的交流电。
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随着变频调速装置的普及,大功率逆变用的晶闸管、巨型功率晶体管(GTR)和门极可关断晶闸管(GT0)成为当时电力电子器件的主角。
类似的应用还包括高压直流输出,静止式无功功率动态补偿等。
这时的电力电子技术已经能够实现整流和逆变,但工作频率较低,仅局限在中低频范围内。
1.3 变频器时代进入八十年代,大规模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现代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将集成电路技术的精细加工技术和高压大电流技术有机结合,出现了一批全新的全控型功率器件、首先是功率M0SFET的问世,导致了中小功率电源向高频化发展,而后绝缘门极双极晶体管(IGBT)的出现,又为大中型功率电源向高频发展带来机遇。
原电池的实用化历程及晚清传入的电池知识
原电池的实用化历程及晚清传入的电池知识•原电池的起源与早期发展•原电池的实用化进程•晚清传入的电池知识目•原电池在近代的发展与应用•原电池实用化历程中的重要人物及事件录CATALOGUE原电池的起源与早期发展早期发现伏打电堆原电池的起源1836年,勒克朗谢电池问世,它是一种由铜和锌制成的圆柱形电池,电流输出稳定。
早期原电池的发展勒克朗谢电池丹尼尔电池电解过程电信领域原电池的早期应用CATALOGUE原电池的实用化进程伏打电堆由一系列浸泡在醋酸中的锌板和铜板组成,当两种金属之间放置一个盐桥时,便可以形成电流。
这一发明为电学实验和电镀等领域提供了实用的电源。
伏打电堆的发明是原电池实用化的重要里程碑,它使得人们可以利用静电产生连续的电流。
伏打电堆的发明丹尼尔电池的改进丹尼尔电池是一种由铜和锌组成的电池,它相较于伏打电堆具有更高的电流输出。
丹尼尔电池的发明使得原电池在更广泛的领域得到应用,例如电镀、电解和电报等。
铅酸电池是一种更为先进的原电池,它由铅板和硫酸溶液组成。
铅酸电池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长的使用寿命,因此在汽车、航空和军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随着铅酸电池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普及,原电池逐渐成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来源之一。
铅酸电池的发明与普及CATALOGUE晚清传入的电池知识西方科学技术的引进外国使馆和商人的推广晚清时期的外来影响外国使馆的展示一些外国使馆在晚清时期举办了一些展览,展示了各种电池产品和技术。
商业贸易的推广随着商业贸易的发展,一些电池产品开始在中国市场上销售,同时也带来了相关的技术。
电池技术的传入途径对传统产业的冲击对科技认知的改变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对中国的影响与改变CATALOGUE原电池在近代的发展与应用1800年,伏打电池1836年,丹尼尔电池1859年,普兰特电池现代电池技术的突破工业领域从汽车到飞机,各种交通工具都离不开原电池作为电源。
特别是电动汽车的普及,对电池的性能和安全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开关电源技术发展综述
开关电源技术发展综述引言开关电源技术作为一种高效、稳定的电源供应方案,在现代电子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全面、详细、完整地探讨开关电源技术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
开关电源的基本原理开关电源是通过周期性开关和断开来实现电源输出的一种电源供应方式。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开关管的导通和截止,控制输入电源与负载之间的有效连接和断开。
开关电源的发展历程1.第一代开关电源:早期的开关电源技术主要采用线性稳压方式,效率低下,体积庞大。
2.第二代开关电源:20世纪70年代,随着微电子技术的进步,开关电源逐渐发展为直流-直流转换器(DC-DC Converter),提高了效率和功率密度。
3.第三代开关电源:21世纪初,高频开关电源得到快速发展,采用谐振技术、软开关等新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
4.当前开关电源技术:当前,开关电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电子设备、通信设备、工业控制等领域,并在功率密度、效率和可靠性方面实现了显著的进步。
开关电源技术的应用领域1.电子设备:开关电源广泛应用于计算机、手机、平板电脑等消费电子产品的电源模块中,提供稳定、高效的电源供应。
2.通信设备:移动通信基站、通信交换设备等通信设备对电源稳定性和效率要求高,开关电源成为首选。
3.工业控制:工业设备对电源的要求较高,开关电源可以提供稳定的电源输出,并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4.其他领域:医疗设备、航空航天、车载设备等领域也都广泛应用了开关电源技术。
开关电源技术的优势和挑战优势1.高效率:开关电源相比线性稳压方式,具有更高的能量转换效率,减少能源浪费。
2.小体积:开关电源可以实现更小的体积和重量,有利于提高设备的便携性和集成度。
3.稳定性好:开关电源能够提供稳定的输出电压和电流,对电源波动和负载变化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4.可靠性高:现代开关电源技术采用先进的保护电路和故障检测机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挑战1.电磁干扰:开关电源在切换过程中产生较大的电磁干扰,需要采取措施进行抑制,以免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阳光电源发展史
阳光电源发展史1. 引言阳光电源是中国领先的光伏逆变器制造商,专注于太阳能逆变器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本文将介绍阳光电源的发展历程,包括公司成立背景、发展阶段、技术创新和市场拓展等方面的内容。
2. 公司成立背景阳光电源成立于1998年,总部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
当时,太阳能发电行业正处于起步阶段,中国政府提出了发展可再生能源的战略目标。
为了积极响应国家政策,一些专业人士和企业家决定成立一家专门从事太阳能逆变器生产的公司,于是阳光电源诞生了。
3. 发展阶段3.1 初创阶段(1998年-2003年)在成立初期,阳光电源主要从事太阳能逆变器的研发和生产。
由于市场需求有限,公司规模较小,仅有数十名员工。
然而,阳光电源凭借其技术实力和产品质量,逐渐在市场上赢得了声誉。
3.2 高速发展阶段(2004年-2010年)随着太阳能发电行业的逐渐兴起,阳光电源迅速扩大了生产规模,并开始向国内外市场扩张。
公司不断进行技术创新,推出了一系列高效、可靠的逆变器产品,赢得了大量客户的信赖和支持。
在这一阶段,阳光电源的销售额和市场份额都实现了快速增长。
3.3 技术创新阶段(2011年-至今)随着太阳能发电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加剧,阳光电源加大了对技术创新的投入。
公司成立了专门的研发团队,与国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新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
通过不断推陈出新,阳光电源成功地开发出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性能逆变器产品,进一步巩固了其在行业中的领先地位。
4. 技术创新阳光电源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以下是一些代表性的技术创新:4.1 高效率逆变器技术阳光电源通过优化电路设计和控制算法,提高了逆变器的转换效率。
公司的逆变器产品在转换效率方面表现出色,能够最大限度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提高光伏发电系统的整体效率。
4.2 智能化控制技术阳光电源引入了智能化控制技术,使逆变器能够根据光照条件和负载需求进行自动调节。
通过智能化控制,逆变器能够实现最佳的工作状态,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UPS电源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
UPS电源技术发展及应用研究一、UPS电源技术的发展历程UPS电源技术的发展可以追溯至20世纪初,当时主要是为了解决电信设备对电力供应的需求。
最早的UPS电源是使用蓄电池进行直流供电,以解决电力中断的问题。
随着电子设备的不断发展和普及,UPS电源的应用范围也逐渐扩大,从最初的电信行业逐渐延伸到医疗、金融、工业制造等各个领域。
从技术上来看,UPS电源经历了从蓄电池供电到静态UPS、在线双变换等不同技术路线,不断提高了供电质量和可靠性。
在国际上,UPS电源的发展始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的UPS产品是由美国的一些电气公司研发生产的,这些产品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稳压器和蓄电池,能够保证电源的稳定和延长供电时间。
而在国内,UPS电源的发展一般可以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当时我国开始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逐步形成了自己的UPS电源产业体系。
近年来,我国UPS电源行业迅速发展,形成了包括普通UPS、大型UPS、模块化UPS在内的多种产品类型,覆盖了各种不同功率和应用场景的电源需求。
目前,随着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和工业制造业的不断发展,UPS电源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且不断有新的技术和产品问世。
目前,UPS电源技术的发展重点主要集中在提高转换效率、减小机体积、提高系统可靠性和降低成本等方面。
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高效节能:UPS电源产品在转换效率方面不断有新的突破,高效节能已成为UPS行业的发展方向。
传统的双变换UPS技术已经不能满足高效节能的需求,而新一代的可变频UPS等技术正在被研究和应用,可以实现更高的转换效率,进一步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2.模块化设计:随着电子设备的功能需求不断增加,UPS电源产品也需要更高的可定制性和可扩展性。
模块化UPS技术可以通过不同模块的组合实现功率的灵活扩展,同时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和维护便利性,得到了广泛应用。
3.恢复时间短:UPS电源技术在电源恢复时间方面也取得了新的突破,传统的UPS产品在电源中断后的恢复时间较长,而新一代的UPS产品能够在几毫秒内实现从市电到UPS 电源输出,进一步提高了设备对电源的保护能力。
电源的发展历程
电源的发展历程
电源是现代电子设备所必需的电能转换装置,其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期的直接电池供电时代。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源的形式逐渐转变,技术水平也得到不断的提高和完善。
本文将介绍电源的发展历程,包括直接电池供电时代、直流电源时代、开关电源时代和高效绿色电源时代等。
一、直接电池供电时代
19世纪初期,最早的电子设备是通过直接连接电池来供电的,这种直接电池供电的方式相对简单,但存在诸多问题,主要包括电池寿命短、维护麻烦、电压不稳定等。
二、直流电源时代
20世纪初期,直流电源被广泛应用在各种电子设备中,如无线电广播、电话线路等。
在这个时期,机械式整流器是主要的电源技术,其本质是利用机械式开关控制电路中电的流向,从而实现直流电的转换。
这种技术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机械磨损、寿命短等。
1960年代后期,开关电源技术开始普及,成为现代电子设备的主要供电方式。
开关电源之所以能够广泛应用,是因为其具有体积小、效率高、可调性好等优点。
开关电源利用电容、电感、MOSFET等器件的特性将输入电压转换为自身需要的电压输出,其中的PWM控制方式被认为是最为精准、高效的控制方式。
但是,由于电感等元器件的体积、重量等方面的限制,开关电源也存在体积比较大、价格昂贵等缺点。
四、高效绿色电源时代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全球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绿色电源成为电源技术的新趋势。
目前,随着半导体技术和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高效绿色电源逐渐兴起。
这种电源技术具有效率高、环保、便携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其中,DC-DC变换器和AC-DC变换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得电源的能效得到了提高。
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
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究通信电源技术是指供应通信设备运行所需的电能的技术,通信设备的持续运行需要稳定、可靠的电源供应。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电源技术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和应用。
本文将从通信电源技术的发展历程、应用领域和研究方向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电源技术主要依靠直流电源,使用大容量的电池组或直流稳压电源可以满足通信设备的电能需求。
这种技术的优点是工作稳定可靠,缺点是容量大,不便携带。
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开关电源技术开始普及,其通过将交流信号转换为定流定压的直流信号供给设备,有效提高了电源效率,减小了功耗。
开关电源技术的优点是具备了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体积,适合嵌入式应用。
这种技术的缺点是造价高昂,设计成本较高。
20世纪90年代至现在,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和通信设备的不断更新换代,对电源的要求越来越高。
通信电源技术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并在应用中逐渐被普及。
当前通信电源技术主要涵盖开关电源、UPS(不间断电源)、太阳能电池板等多个方面,这些技术的发展为通信设备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一)移动通讯在移动通信领域,通信电源技术主要采用了开关电源和不间断电源技术。
这些技术具备体积小、重量轻、容量大、效率高的特点,为移动终端的稳定运行提供了可靠的电源保障。
(二)卫星通讯在卫星通讯领域,太阳能电池板是通信电源技术的主要应用之一。
太阳能电池板具备轻、薄、高效等特点,可为卫星提供长时间的、稳定的电源支持,是卫星通信的重要保障。
(三)固定通信在固定通信领域,通信电源技术主要采用了UPS技术。
UPS可以在电源故障或电力中断的情况下及时切换到备用电源,保证固定通信设备的正常工作。
(一)高效低功耗随着绿色低碳等理念的普及,通信电源技术的研究方向也逐渐偏向于高效低功耗。
未来通信电源技术需要做到更高的效率,更少的功耗,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节能、环保的需求。
A T X 电 源 版 本 发 展 历 程
A T X 电源版本发展历程ATX电源是根据ATX标准进行设计和生产的,从最初的ATX1.0开始,ATX标准也经过了多次的变化和完善,目前国内市场上流行的是ATX2.03和ATX12V这两个标准,其中ATX12V又可分为ATX12V1.2、ATX12V1.3、ATX12V2.0等多个版本。
最新的ATX电源标准为ATX12V2.2。
在选购电源之前,我们需要对电源做一个初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看这些关于ATX电源的基本知识。
1. ATX电源版本发展历程:要解释ATX 12V 1.3规范先要从ATX说起,ATX规范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主板及电源结构标准,是英文(AT Extend)的缩写。
ATX电源规范经历了ATX 1.1、ATX 2.0、ATX 2.01、ATX 2.02、ATX 2.03和ATX 12V等阶段。
目前市面上的电源多遵循ATX 2.03或更新的ATX 12V标准。
ATX 2.03标准采用+5V和+3.3V电压,分别为功耗较大的处理器及显卡直接提供所需的电压。
而单独的+12V输出则主要应用在硬盘和光驱设备上,因为当时处理器和显卡的功耗都相对较低,所以各部件相安无事。
但P4处理器的推出改变了这一切。
由于它的功耗较高,使用符合ATX 2.03规范的产品时,+5V 的电压根本不能提供足够的电流。
基于此,Intel对ATX标准进行了修订,推出了ATX 12V 1.0规范。
它与ATX 2.03的主要差别是改用+12V电压为CPU供电,而不再使用之前的+5V电压。
这样加强了+12V输出电压,将获得比+5V电压大许多的高负载性,以此解决P4处理器的高功耗问题。
其中最显眼的变化是首次为CPU增加了单独的4Pin电源接口,利用+12V的输出电压单独向P4处理器供电。
此外,ATX 12V 1.0规范还对涌浪电流峰值、滤波电容的容量、保护电路等做出了相应规定,确保了电源的稳定性。
2. ATX电源各版本的区别:既然ATX电源有这么多版本,那么它们有些什么不同呢?下面我们先来看看各个ATX电源标准的区别。
锂电池发展历程
1、电池发展史电池是将物质化学反应产生的能量直接转换成电能的一种装置。
1800年,意大利科学家伏打(Volta)将不同的金属与电解液接触,作成Volta堆,这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套电源装置。
从1859年普莱德(Plante)试制成功铅酸蓄电池以后,化学电源便进入了萌芽状态。
1868年法国科学家勒克郎谢(Leclanche)研制成功以NHCl为电解液的锌—二氧化锰干电池;1895年琼格发明了镉-镍电4池;1900年爱迪生(Edison)研制成功铁-镍蓄电池。
进入20世纪后,电池理论和技术一度处于停滞状时期,但在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一些基础研究在理论上取得突破、新型电极材料的开发和各类用电器具日新月异的发展,电池技术又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科学家首先发展了碱性锌锰电池。
进入80年代,科学技术发展越发迅速,对化学电源的要求也日益增多、增高。
如集成电路的发展,要求化学电源必须小型化;电子器械、医疗器械和家用电器的普及不仅要求化学电源体积小,而且还要求能量密度高、密封性和贮存性能好、电压精度高。
因此电池池的研究重点转向蓄电池,1988年,镍镉电池实现商品化。
1992年,锂离子电池实现商品化,1999年,聚合物锂离子蓄电池进入市场。
2、锂电池发展史2.1锂原电池美国航空航天航空局(NASA)及世界上其它一些研究机构是最早从事锂原电池研究的,他们努力的结果使锂原电池在1970年初实现了商品化。
这种锂原电池采用金属锂,正极活性物质采用二氧化锰和氟化炭等材料。
与传统的原电池相比,这种锂离子电池的放电容量高数倍,而且其电动势在3V以上,可用作特殊需求的长寿命电池或高电压电池。
上述使用金属锂作活性负极物质的一次锂电池已顺利实现了商品化,但锂离子蓄电池的开发且遇到了非常大的困难,最大的困难是金属锂负极存在很大的问题。
这是由于在充电反应中过程中会产生枝晶锂(纤维状结晶),这种现象会导致蓄电池产生两个致命的缺陷,第一个缺陷是对电池特性的影响,那就是以纤维状沉积的金属锂会以100%的效率放电,由此导致电池充放电循环困难,并引起电池的循环寿命和贮存等性能的下降,第二个缺陷就是枝晶通过充放电的循环反复形成,枝晶锂可能穿透隔膜,造成电池内部短路,从而发生爆炸。
电源的发展历程
引言电源的发展历程1.电源的百年历史在研究高效率开关电源之前,还是应该先看一看电源发展的历史。
也许会对电源的将来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电子线路无论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息电子电路还是电力电子电路,无一例外的需要直流电供电。
那么电子线路对电源有哪些要求,应该设计出什么样的电源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呢?简而言之要“与时俱进”。
电子线路从真空管的问世至今约有100年的历史,伴随而来的就是近100年历史的电源技术。
电子线路由真空管电路发展到晶体管电路再到小规模集成电路、直至今天的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供电方式也有了很多改变。
2.最初的电源既不需要稳压也不需要严格滤波在真空管统治电子线路的时代,大多数的电子线路并不需要供电电源的十分稳定,那时的电源无非是整流滤波。
通常只需要将交流市电经过变压器转换到合适的电压值后,通过电子管(可以是真空管、汞整流管、充气闸流管等)的整流变成脉动直流电,最后经过电容输入式滤波或电感输入式滤波将脉动直流电转换成为需要的平滑直流电。
为了携带方便,也可以用电池供电,这时的真空管是专用于电池供电的节电型的,也就是当年的电池式收音机、收发报机以及电台。
在那个年代对直流电的理解就是像现在大学电路课程中对直流电的描述那样,似乎直流电所接的负载就像电阻一样,没有什么变化。
即使出了问题,电子工程师也只会从“退交联”(换成现在的术语是“”退耦合,简称“退耦”)入手加以解决。
当退交联电容器的电容量由于电容器的失效而大大减小时,电子线路将出现自激振荡现象,如那个年代所说的收音机所发出的“汽船声”(由于整流滤波电解电容器失效造成寄生振荡时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如同汽船发动机发出的声音)等。
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因为直流母线的交流阻抗由于电容器的失效而增高,导致了电子线路的输入与输出通过直流母线形成有害的耦合,当满足电路的振荡条件时,电路形成自激振荡。
由于直流母线的高频阻抗比较高,因而需要旁路电容器,这也就是电子线路对直流母线的交流阻抗最初的要求。
数字电源发展历程
数字电源发展历程
1971年,Intel 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商用微处理器 4004,开启了数字电源的发展历程。
微处理器的问世使得电子设备开始实现数字化控制和处理,为数字电源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在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随着微处理器技术的发展和晶体管尺寸的不断缩小,数字电源逐渐取代了传统的线性电源。
数字电源通过数字控制芯片和高效率的开关电源技术,提供了更为精确和稳定的电源输出,并具备了更高的能效。
1990年代,随着电子设备的快速普及和功能的不断增强,对电源稳定性和高效率的需求也不断提升。
数字电源开始引入了更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和反馈控制算法,提高了电源的调节速度和响应性能,同时减小了噪音和纹波。
2000年代,数字电源在电子通信、工业自动化、医疗设备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随着数字信号处理和通信技术的进步,数字电源实现了与上位机的通信和远程控制功能,为设备的远程监控和管理提供了便利。
近年来,随着智能化和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电源逐渐演化为智能电源。
智能电源通过嵌入式系统和云计算技术,实现了对电源状态和性能的实时监测和远程管理,为用户提供了更加智能化和个性化的电源解决方案。
未来,数字电源将继续以更高的能效、更低的纹波和更高的稳定性为目标不断创新和发展。
同时,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崛起,
数字电源也将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紧密结合,共同推动清洁能源的利用和应用。
化学电源的演变历程
面. 还 要反 映 出过 程 管理 。 要 求 学 生合格 还 有特 长 , 所 以我们 把 其 他 方 面也 进 行量 化并 纳入 总成绩 。 给劳动、 纪律 、 特 长、 品德 、 作业、 阳光 体 育等 一 定 的权 重 , 颁 布相 应 的考 核方 案 。参加 特 长 比赛 为班级 获 得 荣誉 者 , 按 级 别 给 予相 应 的 奖分 , 另设表 现 、 学 习进 步 奖分 。 促 表 并在 表前 加 上按 语 , 希 望 家长 一 天一填 , 一 用二 . 交, 以便 老 师 五、 排 座 位 的五 原 则 掌握 学 生在 家情 况 。 座 位排 法直 接 与课 堂纪律 、 课 堂 气氛 、 班 级 凝 聚 力等 有较 大 关系, 是协 调 人 际关 系 、 调 动 学 习积 极 性 , 也 是 学 生反 响较 大的 重 项目 \ 县 语文 作业 思想 劳动 作 日
氢气在白金箔电极负极失去电子生成h电子经外线路定向流向正极氧气在正极上获得氢原子失去的电子生成oh在电解质为酸性溶液条件下负极反育 研究
C o u r s e E d u c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
2 0 1 4 年8 月 下旬 刊
要环节. 故要 注 意 以下五 原 则 :
评价 \ 内 评
\| 务 阅 读 完 成 表 现 家 务 息 价
星期
第一: 气质协 调 性原 则 ; 第二 : 学科 成 绩互 补性 原 则 ; 第三: 身 高、 视 力 照顾 性原 则 ; 第四: 定 期移 动性 原 则 : 第五 : 奖 勤罚 懒性 原
则。
第 四 个表 : 学 生综合 成 绩表 素 质教 育不是 不考 核 , 也 不是 不 要 成 绩 , 只要 反 映 出各 个方
开关电源概述
开关电源概述什么是开关电源: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电力电子设备与人们的工作、生活的关系日益密切,而电子设备都离不开可靠的电源,进入80年代计算机电源全面实现了开关电源化,率先完成计算机的电源换代,进入90年代开关电源进入各种电子、电器设备领域,程控交换机、通讯、电子检测设备电源、控制设备电源等都已广泛地使用了开关电源,更促进了开关电源技术的迅速发展。
开关电源是利用现代电力电子技术,控制开关晶体管开通和关断的时间比率,维持稳定输出电压的一种电源,开关电源一般由脉冲宽度调制(PWM)控制IC和MOSFET构成。
开关电源和线性电源相比,二者的成本都随着输出功率的增加而增长,但二者增长速率各异。
线性电源成本在某一输出功率点上,反而高于开关电源,这一成本反转点。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得开关电源技术在不断地创新,这一成本反转点日益向低输出电力端移动,这为开关电源提供了广泛的发展空间。
一、开关电源的发展历程: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作为电子系统心脏的电源也获得了空前进展。
开关电源和线性电源是现代电子电源发展的两个主要方面,开关电源以功耗小、效率高、体积小、重量轻的优势几乎席卷了整个电子界,而线性电源则以其固有的稳定性仍占有一席之地。
为了顺应现代电子技术设备对多种电压和电流的需求,在满足体积小、重量轻、效率高、抗干扰能力强的同时,还应有更好的可靠性和经济经济性。
开关电源的发展经历了从线性电源、相控电源到开关电源的发展历程,由于开关电源具有功率转换效率高、稳压范围宽、功率密度比大、重量轻等优点,从而取代了相控电源,成为通信电源的主体,并向着高频小型化、高效率、高可靠的方向发展。
计算机控制、计算机通信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通信电源监控系统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外部条件,使其发展逐步实现少人值守,直至无人值守。
二、开关电源市场情况:开关电源的研究开发和生产是从七十年化兴起的,八十年代初中国也开始了开关电源的研究工作,现在,开关电源已经在各种整机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发展速度是惊人的。
UPS电源发展历程
UPS电源发展历程众所周知,UPS电源发展到现在年代已经有了很多分支和种类,如:EPS应急电源,变频电源,逆变电源,高频UPS电源,工频UPS电源,模块化UPS电源等等,今天我们就UPS电源的发展历程做个回顾,了解UPS电源从诞生到如今的各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UPS电源——动态UPS.其利用机械惯性储能以及电动机、发电机的能量传输机制以提供短时间的不间断供电,这种早期产品体积庞大、造价昂贵、噪声巨大,犹如一个小型电厂,并且动态UPS电源的特征是占地面积较大,噪音大,不易维护和使用,接近一套工程设备,再出现很短的一段时间后,便被新的产品所淘汰。
第二代UPS电源——工频UPS电源机。
相比于动态UPS,其可用性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体积变小,搬运和安装难度降低;第二,备电时间可以由后备电池决定,从动态UPS的秒级备电上升到小时级备电;第三,可以对较差电网电力优化,如果一旦电网波动比较大,可以给后端设备提供相对稳定的电力供应。
但是,工频UPS依然存在一些问题:第一,运输与安装的问题。
工频机因为体积庞大无法通过门和内置的升压用变压器重量太重无法使用电梯运输等,导致安装此类UPS经常要打墙安装、吊车运输;第二,维护问题,UPS主机类似黑盒设计,有任何故障或者异常都只能依托原厂家维修,运维人员不敢直接打开操作,时间响应慢,对业务影响大。
工频UPS电源机目前常用于功率较大、用电环境较差的场合。
第三代UPS电源——高频UPS电源机。
高频机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功率密度,体积减小了50%,从功能模块上提升了维护性,缩短了MTTR 时间,可在数小时内完成修复。
重量较工频机进一步降低,有效提升了工程的可安装性。
同时,高频机也大都采用了全数字化的高集成化设计,在维护性方面也有较大改进。
THDi可以做到5%以下,明显减少电网的谐波污染,效率也进一步提升到92-96%,体现出其节能优势。
但是,对设备可用性的追求探索并未停止:单点故障是否可以排除?故障修复时间是否可以缩短至分钟级?维护技术门槛可否降低至可以自行维护等等,未来阶段,高频UPS电源也将会是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
电源规范的发展历程之一
电源规范的发展历程在新的形式下,电源的发展主要以静音、节能为主,下面我们通过目前市售中的三个电源的版本来告诉您应该购买哪种版本的产品。
ATX规范是1995年Intel公司制定的新的主机板结构标准,是英文(AT Extend)的缩写,可以翻译为AT 扩展标准,而ATX电源就是根据这一规格设计的电源。
与AT电源相比,ATX电源外形尺寸并没有多大变化,其与AT电源最显著的区别是,前者取消了传统的市电开关,依靠+5VSB、PS-ON控制信号的组合来实现电源的开启和关闭。
ATX类电源总共有六路输出,分别是+5V、-5V、+12V、-12V、+3.3V及+5Vsb。
ATX 12V 1.0标准(2000年2月)ATX 12V 1.1标准(2000年8月)ATX 12V 1.2标准(2002年2月)ATX 12V 1.3标准(2003年4月)ATX 12V 2.0标准(2004年4月)ATX 12V 2.2标准(2005年3月)在我们目前的市面,主要有三种版本的电源,既Intel ATX 12V 1.3版、Intel ATX 12V 2.0版和Intel ATX 12V 2.2版,它们的变化是根据主流平台的发展而演变出来的。
● ATX 12V 1.3标准Intel ATX 12V 1.3版主要是为了满足最初Intel的“奔腾四”平台,它旨在加强12V供电,同时增加了对SATA硬盘的供电接口,提高了电源的转换效率。
● ATX 12V 2.0标准与ATX12V 1.3版本相比,ATX12V 2.0版本最是明显的改进就是+12V增加了一路单独的输出,即采用了双路输出,其中一路+12V(称为+12V1)专门为CPU供电,而另一路+12V2则为其它设备供电。
一个计算机的开关电源,+12VDC的输出如果是22A的话,这在安全方面是不允许的,FCC(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在这方面作出了非常明确的规定,计算机电源的任何一路直流电压输出不允许超过240VA,而Intel 希望的+12VDC输出要求达到22A,这已经超出了FCC对安全的要求,已经可以达到+12V×22A=264VA,已经远远大于了240VA的要求。
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高中
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高中化学电源的发展演讲稿。
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化学电源的发展。
作为当代高中生,我们每天都在使用各种电子设备,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电脑等,而这些设备的能量来源正是化学电源。
化学电源是指利用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它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化学电源的发展历程。
早在19世纪初,意大利科学家伏打发现了化学电池,这被认为是化学电源的开端。
随后,人们不断改进化学电池的结构和材料,使得化学电源的能量密度和循环寿命得到了大幅提升。
20世纪,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燃料电池、锂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源相继问世,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其次,化学电源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化学电源的发展推动了电子产品的普及和更新换代。
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的不断更新换代,离不开化学电源的不断改进和提升。
其次,化学电源的发展也推动了新能源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随着清洁能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燃料电池等新型化学电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最后,化学电源的发展也为环境保护作出了贡献。
相比传统燃烧能源,化学电源更加清洁、高效,可以有效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后,让我们展望一下化学电源的未来。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化学电源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新型材料的应用、能量密度的提升、循环寿命的延长等将成为化学电源发展的重要方向。
同时,人们也将更加注重化学电源的可持续发展,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不断创新。
总结一下,化学电源作为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能源之一,其发展历程、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都是令人振奋的。
我们作为当代高中生,应该关注化学电源的发展动态,积极参与到清洁能源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为推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谢谢大家!。
发展电池历程
发展电池历程1. 发明本体吴改老: 最早电池的历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50年,当时古希腊哲学家吴改老发现了静电现象,他观察到当琥珀摩擦后能吸引小物件,这被认为是电池概念的起源。
2. 伏打实验: 180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亚历山大·伏打进行了一系列实验,最终发明了第一款现代意义上的化学电池。
他将金属片和纸浸泡在硝酸中,形成了一个与当今电池类似的结构。
这个实验被认为是第一个能够产生持续电流的设备。
3. 烧碱电池: 1836年,英国化学家约翰·弗雷德里·丹尼尔发明了烧碱电池,也称为丹尼尔电池。
这是第一种商业化生产的电池,它的结构是由锌板和铜板交替排列,分别浸泡在盐酸和烧碱溶液中。
4. 干电池: 1866年,法国工程师乔治·勒克兰创造了第一款干电池,也称为干电池。
他的设计使用了蓄电池中的铜和锌片,将它们与石墨和石油焦结合在一起,并用一种黄色胶带包裹。
干电池相对于烧碱电池更加便携,因为它不需要液体来维持化学反应。
5. 碱性锌电池: 1949年,瑞士工程师卡尔·门亨发明了碱性锌电池,这是第一种在市场上使用碱性电解液的电池。
碱性锌电池的优势在于它们具有更长的寿命和更高的能量密度,使它们成为许多便携式电子设备的常用电源。
6. 锂离子电池: 1991年,日本科学家吉川英治发明了第一款可商业化生产的锂离子电池。
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轻巧和长寿命等优点,因此它们被广泛用于移动电子设备、电动工具和电动汽车等领域。
7. 燃料电池: 燃料电池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设备,它可以利用氢气、甲醇等燃料并产生电能。
燃料电池的发展始于1960年代,如今已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交通运输和独立能源系统等领域。
8. 新型电池技术: 近年来,随着能源需求的增长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科学家们致力于开发新型电池技术。
例如,钠离子电池、锌空气电池和固态电池等都被认为是未来电池发展的方向,它们具有更高的能源密度、更环保和更安全的特点。
简要描述电源发展历程
简要描述电源发展历程电源是指为电子设备提供稳定电流和电压的装置。
电源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发电机,经过了长时间的演变和改进,如今的电源已经成为现代科技进步的关键组成部分之一。
19世纪末,随着发电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能够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最早的发电机是以蒸汽机为动力源,通过旋转磁场感应线圈产生电流。
这种发电机虽然效率低,体积大,但是成为了当时唯一可行的电源解决方案。
20世纪初,随着内燃机的发明和电力系统的建立,发电机逐渐被广泛使用起来。
然而,早期的发电机缺乏稳定性和可靠性。
电流和电压的波动严重,无法满足精密的电子设备对电源的要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人们开始研究改进发电机的稳定性和控制性能。
在20世纪上半叶,电源的发展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首先,引入了稳压器来控制电压的稳定性。
稳压器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调整电流或电压来保持输出电压的稳定,确保电源供应的稳定性。
20世纪中期,半导体技术的突破为电源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改变。
半导体器件的出现使得电源可以更小型化、更高效率,并且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最著名的是直流电源(DC)和交流电源(AC)。
直流电源以其输出电流稳定、轻便易携带等特点,在无线电通信、计算机和其它电子设备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交流电源则以其输出电压高、输入功率大等特点,成为工业领域必不可少的电源。
到了21世纪,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绿色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成为电源领域的关键词。
太阳能、风能和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被广泛应用于电源系统中,以降低碳排放和保护环境。
同时,功率半导体器件的研发和应用也进一步提升了电源的效率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电源的发展历程是一个从发电机到稳压器,再到半导体器件的不断演进和改进的过程。
从最初的大而笨重、效率低下到如今的小型化、高效率高稳定性,电源的不断发展是科技进步和工业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未来,随着新能源技术的发展和电子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电源将继续朝着更高效、更可靠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元件技术网 w w w .c n t r o n i c s .c o m 引言 电源的发展历程1. 电源的百年历史在研究高效率开关电源之前,还是应该先看一看电源发展的历史。
也许会对电源的将来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
电子线路无论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信息电子电路还是电力电子电路,无一例外的需要直流电供电。
那么电子线路对电源有哪些要求,应该设计出什么样的电源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呢?简而言之要“与时俱进”。
电子线路从真空管的问世至今约有100年的历史,伴随而来的就是近100年历史的电源技术。
电子线路由真空管电路发展到晶体管电路再到小规模集成电路、直至今天的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供电方式也有了很多改变。
2.最初的电源既不需要稳压也不需要严格滤波 在真空管统治电子线路的时代,大多数的电子线路并不需要供电电源的十分稳定,那时的电源无非是整流滤波。
通常只需要将交流市电经过变压器转换到合适的电压值后,通过电子管(可以是真空管、汞整流管、充气闸流管等)的整流变成脉动直流电,最后经过电容输入式滤波或电感输入式滤波将脉动直流电转换成为需要的平滑直流电。
为了携带方便,也可以用电池供电,这时的真空管是专用于电池供电的节电型的,也就是当年的电池式收音机、收发报机以及电台。
在那个年代对直流电的理解就是像现在大学电路课程中对直流电的描述那样,似乎直流电所接的负载就像电阻一样,没有什么变化。
即使出了问题,电子工程师也只会从“退交联”(换成现在的术语是 “”退耦合,简称 “退耦”)入手加以解决。
当退交联电容器的电容量由于电容器的失效而大大减小时,电子线路将出现自激振荡现象,如那个年代所说的收音机所发出的“汽船声”(由于整流滤波电解电容器失效造成寄生振荡时扬声器发出的声音如同汽船发动机发出的声音)等。
用现在的话解释就是:因为直流母线的交流阻抗由于电容器的失效而增高,导致了电子线路的输入与输出通过直流母线形成有害的耦合,当满足电路的振荡条件时,电路形成自激振荡。
由于直流母线的高频阻抗比较高,因而需要旁路电容器,这也就是电子线路对直流母线的交流阻抗最初的要求。
3.电子线路需要多路电源供电由于真空管构成的电子线路通常有电源变压器,所以可以通过不同的绕组方便的得到所需要的多种不同电压。
但是,如果是电池供电的电子线路,则需有要为真空管的灯丝供电电源甲电池和为阳极电流供电的乙电池,甚至还要有为栅极提供负偏置电压的丙电池。
那个时代的电池导致了电子线路中电池组就占了非常大的体积。
电影“英雄儿女中”的英雄王成所电子元件技术网 w w w .c n t r o n i c s .c o m 背的电台,实际上至少有一半是电池的重量,至少有三分之一的体积是电池组的体积。
可见电子管时代的电子线路的耗电有多大。
如果将收音机搬到汽车上就变成汽车收音机,由6V 蓄电池供电,所需要的高压阳极电,在当时只能用机械逆变器“振动子”将直流电逆变成交流电,再经变压器将电压提升到200~300V ,通过整流变为需要的直流电。
这就是最初的逆变技术。
这是因为没有其他办法(真空管的最低导通电压少说也有数十伏,远高于蓄电池的电压),只能用这种效率低下、性能差劲的功率变换技术。
晶体管问世后,由于晶体管具有功耗低、体积小、价格相对便宜、连接方式灵活等特点,使很多真空管不能实现的功能在电子线路中得以实现,特别是脉冲电路、数字电路。
使晶体管微型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可靠性、功耗等远优于真空管微型计算机。
随着晶体管的应用领域越来越多,晶体管电路对电源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出现了独立存在的晶体管稳压电源。
同时在很多晶体管电路中也设置了稳压电源。
这些稳压电源通常是线性稳压电源。
时至今日在很多地方,线形稳压电源还在应用。
在需要正负对称电源和需要的电源电压不同时,线性稳压电源就显得无能为力。
为了解决多电源供电的需求与单电源的矛盾,就需要DC/DC 变换器,也许这就是DC/DC 变换器问世的起因。
4.电子线路的体积减小后对电源的要求 随着集成电路集成度的不断提高,微型计算机的体积随之不断减小,这时线性稳压电源已不再适应,开关型稳压电源使微型计算机的微型化成为可能,时至今日所有的微机,笔记本电脑的电源适配器都是开关电源的电路结构。
彩色电视机由于所消耗的功率远大于黑白电视机,在采用线性稳压电源已经无法满足要求,开关电源的另一个重要应用领域就是电视机和显示器。
由于没有专用的控制开关电源集成电路,最初(如国外的六七十年代、国内的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前半页)的开关电源几乎无例外的采用了劳耶尔自激变换器电路,确实解决了当时的需求。
但是这种电路的最大缺点是效率、可靠性低下,成为日后被坚决淘汰的最主要原因。
自激式变换器另外一种形式是受到“间歇式振荡器”的启发而产生的振铃式自激变换器,通过电源工程师的不断改进,使之具有了稳压、过电流保护功能,这似乎使得振铃式自激变换器可以一劳永逸的作为开关电源的一种标准设计模式。
但是,在实际上这些保护功能还不是十分可靠的,还是会出现因为过电流而损坏开关电源的,也经常出现由于电路中的元件性电子元件技术网 w w w .c n t r o n i c s .c o m 能的退化而出现不能稳定输出电压的现象。
振铃式自激变换器最大的弱点是调试非常麻烦和效率低下,这使得振铃式自激变换器在10W 以上的应用领域已经基本上被淘汰,其原因是,在10W 以上的应用时振铃式自激变换器的成本已经不比以UC3842为代表的PWM 控制芯片构成的他激式变换器以及以TOP Switch 为代表的单片开关电源芯片构成的他激式开关电源便宜,而且其可靠性和效率不如后者。
由于这种电路在低功率时的成本相对便宜,时至今日在小功率变换器(如手机电池充电器)中还在应用。
5.电源自身损耗的影响在大量应用微型计算机的今天微型计算机电源的效率对节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以一台微型计算机需要提供250W 的功率计算,效率为70%的电源自身损耗约为107W ,而效率为80%的电源自身损耗则降低到62.5W ,两者的功耗差41.5W 。
如果全国有一亿台微型计算机在同时工作,前者比后者将多消耗掉4150兆瓦,通俗地说就是415万千瓦!可见提高计算机电源的效率是何等重要!因此,美国提出了80Plus 计划(电源效率高于80%),即微型计算机电源制造商出售一台,政府补贴5美元,以补偿因电源效率的提高而造成的成本增加部分。
与微型计算机相似,电视机同样存在这个问题,如果能将电视机的电源效率提高5~10个百分点,则每台电视机将减少约10~20W 的功耗,数亿台电视机所得到的节能效果与微型计算机电源效率的提高相似。
不仅在微型计算机和电视机工作时电源效率的提高意义重大,而且在待机状态下功耗的降低意义同样重大,过去的电视机的待机功耗大约在15W 左右,现在我国电视机待机功耗标准为:低于3W ,两者的差值12W ,以两亿台电视机计算,仅待机损耗一项就可以降低电力损耗240万千瓦!与此相似,微型计算机、显示器、DVD 等家用电器和办公自动化设备的待机损耗的降低都是极其重要的。
提高电源效率的第二个因素是电子设备的体积不断的减小要求电源的体积随之不断的减小,电源体积减小所带来的问题是散热能力的降低,这就要求电源的损耗要降低,在同样输出功率条件下,只有提高电源效率是唯一的解决方案。
如笔记本电脑电源适配器,要有严格的电气安全要求,这样就不得不采用散热性能很差的工程塑料,同时还要有体积的限制。
在这种工作条件下电源适配器自身损耗要降低到5~10W ,对于输出功率达60甚至是90W 的电源适配器就必须要有90%以上的电源效率6.为什么要提高–再提高电源效率电子元件技术网 w w w .c n t r o n i c s .c o m 通信与网络在最初的时候,所采用的电源是一个机柜设置一个电源,这种供电方式最大的问题是,一旦电源出故障,整个机柜将完全瘫痪。
因此,后来发展成为机柜的一层设置一个电源,这使得电源故障虽不能造成一个机柜的瘫痪,但是可以造成机柜的一层的瘫痪。
不仅在可靠性方面,电源为一个机柜供电与为机柜的一层供电对于电路板的电子线路会由于电源引线电阻和寄生电感的作用,供电质量将是非常差。
后来将供电方式改为每一块电路板上设置一个电源,可靠性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同时也解决了因供电线路过长所导致供电质量变差的现象。
随着电路板上的元件密度的增加和电路的功率与频率的提高,即使采用每块电路板用一个电源供电的供电质量也将不能满足要求时,负载点电源应运而生。
考虑效率与器件耐压的因素,负载点电源的输入电压通常选择在12V 左右,如果用48V 电压等级的直流电为其供电,就还需要一个DC/DC 电源将48V 电压等级转换为12V 电压等级,这就是DC/DC 模块电源的应用领域之一,由于负载点电源具有稳压功能,作为电压转换功能的DC/DC 电源模块的稳压功能实际上已经失去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具有稳压功能的DC/DC 变换器的效率低于非稳压的DC/DC 变换器,因此,直流母线变换器得以问世。
直流母线变换器的效率通常高于95%,最高可达97%!效率的提高进一步的减小了电源模块的体积,改善了散热条件。
电视机是应用最广泛的电气装置,电视机对电源的要求非常高,最主要的是非常低的电磁干扰,否则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图像质量,经常可以看到当电视信号比较弱时,低频道的电视图像经常会出现规律的一条一条的斜条白点,这就是电视机电源的电磁干扰所致。
在电视机电源性能低下的时期,电视机电源不得不与行频同步,将电磁干扰最强的区段出现在没有图像的行逆程中被消隐掉,所付出的代价就是电源频率仅仅达到15.625kHz ,远低于一般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电感、变压器的体积均很大。
随着电视机电源性能的提高,电视机电源的频率不再与行频同步,但是只能采用电磁干扰低的反激式开关电源,开始是电磁干扰最低的自激型反激式开关电源。
与他激式反激式开关电源相比,自激型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可靠性低,效率低。
所以80~90年代的电视机最常见的故障就是电源故障。
后来出现的他激型反激式开关电源的可靠性得到大大的提高,效率也有所提高。
但是,打开电视机的外壳,所看到其中的电源板上的若干个为减小电磁干扰而设置的大功率水泥电阻就会想象到这个电源的效率是不高的,可能80%都不到!上世纪90年代末,电视机电源开始采用准谐振反激式开关电源,电源效率可以达到85%以上。
随着电视的尺寸越来越大,所需要的电源功率也越来越高,而电视机的厚度却很薄(如平板电视机)。
反激式开关电源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高功率的需求,针对电视机的特殊性,低电磁干扰的半桥谐振式开关电源问世,使得电视机开电子元件技术网 w w w .c n t r o n i c s .c o m 关电源的效率达到甚至超过90%!体积大大减小,节能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