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精品PPT教学课件

合集下载

黄鹤楼(完美版)课件

黄鹤楼(完美版)课件

黄鹤楼在中国历史中的地位
文化象征
黄鹤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文化象征之一,被誉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之一。
诗词歌赋
黄鹤楼吸引了众多文人墨客前来游览,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歌赋。
黄鹤楼的建筑风格与特点
建筑风格
黄鹤楼采用中国古代传统的建筑风格 ,以木材为主要结构,屋顶采用歇山 式,檐下施以斗拱。
特点
黄鹤楼外观五层,内部四层,各层均 设有回廊和亭子,供游人欣赏江景和 山景。黄鹤楼的建筑风格独特,具有 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黄鹤楼(完美版)课件
目录
• 黄鹤楼的历史背景 • 黄鹤楼的诗词文化 • 黄鹤楼的风景名胜 • 黄鹤楼的保护与传承 • 游客体验与互动环节
01
黄鹤楼的历史背景
黄鹤楼的起源与传说
起源
黄鹤楼始建于公元223年,是三 国时期吴国为观察敌情而设立的 军事瞭望台。
传说
黄鹤楼得名于一个传说,一位道 士在此驾鹤成仙,因此得名黄鹤 楼。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象征之一,黄鹤楼承载着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使命。通过游览黄鹤楼,游客可以 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同时,黄鹤楼的旅游业也为当地经济 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04
黄鹤楼的保护与传承
黄鹤楼的现状与保护措施
01
02
03
04
现状
黄鹤楼历经千年,受到自然和 人为因素的破坏,现状堪忧。
数字化技术
利用数字化技术对黄鹤楼进行三维扫 描、虚拟重建等,让更多人了解和欣 赏黄鹤楼的魅力。
文化旅游
将黄鹤楼打造成文化旅游胜地,吸引 国内外游客前来参观游览,促进当地 经济发展。
文化创意产业
利用黄鹤楼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创 意产业,开发具有特色的文化产品和 服务。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崔颢与黄鹤楼
➢ 唐代诗人崔颢的题咏,使黄鹤楼赢得“天 下江山第一楼”的美誉。《黄鹤楼》这首诗 运用了优美的神话传说,写出黄鹤楼的来历、 登楼所见以及触景生情引起的乡愁。宋代人 把这首诗推为唐人七律第一。
昔人已乘黄鹤去。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苦闷
2、描写登黄鹤楼所见江上情景的两句诗句是?请你 用自己的画描绘一下。诗人在最后感叹道“烟波江上 使人愁”,他为何而愁?愁什么呢?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学习目标
1、在熟读的基础上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 2、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3、欣赏诗歌平淡质朴的语言。 4、准确流畅地背诵诗歌。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13唐诗五首《黄鹤楼》课件(ppt24张 )优秀 课件精 品课件 免费课 件公开 课课件 ppt课件 课件下 载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唐
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捷,长 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 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 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 和故事流传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 连他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 李白折服。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 归隐、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 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 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原 因。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课件(共28张PPT)

13 唐诗五首《黄鹤楼》  课件(共28张PPT)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4.唐代诗人崔颢在《黄鹤楼》中直抒胸臆,表现乡愁的诗句 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根据诗意,融入自 己的想象和感受、体会,写成一段小文。
后 会 有 期
2.尾联以“愁”字结尾有什么表达效果?
3.尾联“烟波”一词有什么表达效果?
用“烟波”把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形象 自然地表现了出来,在极有深度的视觉形象中蕴含 着醇厚的韵味,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 景, 烘托出诗人的怀乡之情。
诗歌意境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诗意。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 迹,鹤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仙人驾黄鹤离去 之后再也没有回来过,而白云千年以来依然飘浮在空中,不因黄 鹤离去而有所改变。在和煦的阳光照耀下,长江对岸的汉阳平野 中那一棵棵葱翠的树木清晰可辨;江中的鹦鹉洲上,芳草如茵, 长得非常茂盛。暮色渐渐漫起,看不到远方的家乡,只见江上烟 波浩渺,暮霭苍茫,一片迷蒙,泪水模糊了双眼,问乡乡不语, 思乡不见乡,不知何处是吾乡?
知识链接
据《报恩录》记载,黄鹤楼原为辛氏开设的 酒店,一道士为了感谢她千杯之恩,临行前在壁上 画了一只鹤,告之它能下来起舞助兴。从此宾客盈 门,生意兴隆。过了10年,道士复来,取笛吹奏, 并跨上黄鹤直上云天。辛氏为了纪念这位帮她致富 的仙翁,便在其地起楼,取名“黄鹤楼”。
另一说是有一位名叫费祎的人,在黄鹤山 中修炼成仙,然后乘黄鹤升天。后来人们为怀 念费祎,便在这黄鹤山上建造了一座黄鹤楼。
理解性默写 1.崔颢在《黄鹤楼》一诗中情景交融,抒发了游子悲苦的思乡 之情的诗句是: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教学课件(13张ppt)

《黄鹤楼》教学课件(13张ppt)

“睛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 在温暖阳光的照耀下,汉水平原黄鹤楼四 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给人一种生机勃 勃的感觉,在风的吹动下,那披着绿衣的 生灵也会慢慢地跳起舞来,显得那样快乐 活泼。再向黄鹤楼的东北角望一望,那仿 佛是一个世外桃源。在那个美丽的鹦鹉洲 上,鲜嫩的芳草长得极其茂盛,让人情不 自禁想伸出手去抚摸,闻着它,似乎也正 散发着一股淡淡的芳香。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字号不详。他才思
敏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文 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 他宦海浮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 多,故里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 下来,旧《唐书〃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 文学上的成就也未提及 。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从诗意看, 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急流勇退 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到长安, 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回故里。 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多的主要 原因。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传说仙人已乘黄鹤飞去,这里只
留下空空的黄鹤楼。
黄鹤飞去不会再回来了,而千百年来白 云却依旧悠然自得地飘来飘去。 登楼隔江相望,汉阳的树木清晰可见, 鹦鹉洲上的春草长得茂盛喜人。 可是日近黄昏,极目远眺,我的故乡在 哪儿呢?凝视长江上面浩渺的烟波,真 使人发愁啊!
首联:从眼前的黄鹤楼阐发联想、 想像。借传说落笔,感叹物是人非.
• 颔联:“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承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 以白云悠悠反衬人生短促, 世事茫茫.

《黄鹤楼》精品PPT课件

《黄鹤楼》精品PPT课件

课堂检测
3、这首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表现 了诗人内心的什么情感?
本诗引用黄鹤楼的神话传说,实际 上是想借空荡荡的黄鹤楼表现诗人内心 的孤寂与苦闷。
课堂检测 4、这首诗是如何即景抒情的?试结合诗
句分析。
后四句即景生情,写在楼上北望的见 闻。他的写作顺序是由远到近,先写远处 江北历历的汉阳树,接着写进入眼帘的鹦 鹉洲头的萋萋芳草,最后写楼下近处大江 上的烟波。但日暮的重重雾霭阻隔了回乡 路,使他不禁顿生愁绪。和前半部分不同, 后四句又严格遵循起了格律,若断实连, 气韵一体。尤其是结尾,不仅收束有力, 且给人缥缈苍茫之感。
仙人乘鹤一去不复返,只余下白云 朵朵漂浮不定。作者多想像仙人一样能 骑上黄鹤,腾云驾雾,即刻回故乡。承 上联进一步写岁月不再,以白云悠悠反 衬人生短促,世事茫茫。抒发了诗人对 于岁月易逝的感慨。
合作探究 “此地空余黄鹤楼 ”和 “白云千载空
悠悠”中都有一个“空”字,试比较这 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岑参
课堂检测
1、用原文语句填空。
(1)崔颢在《黄鹤楼》中记述神话传说,抒
发诗人对于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的句 子:__黄__鹤__一__去__不__复__返__,__白__云__千__载__空__悠__悠__。
(2)崔颢用对偶的描写在黄鹤楼上所见之景 的句子:_晴__川__历__历__汉__阳__树___,_芳__草__萋__萋__鹦__鹉__ _洲__。
合作探究
首联引用传说的作用是什么?
引用仙人乘鹤归去的传说,实际上 是借空荡荡的黄鹤楼表现诗人内心的孤 寂。由传说引出黄鹤楼,属于用典,它 使黄鹤楼充满了神秘的色彩,令人心生 天地悠悠、岁月不在之感。同时,也为 后面作者感叹物是人非做铺垫。

黄鹤楼完美版pptPPT课件

黄鹤楼完美版pptPPT课件
桥头的黄鹤矶上。
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它背靠蛇山,俯
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
远远望去,峥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
宛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湖南的
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大名楼。
2019/9/13
2019/9/13
20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21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22
鹦鹉洲
李白
鹦鹉来过吴江水,江上洲传鹦鹉名。 鹦鹉西飞陇山去,芳洲之树何青青。 烟开兰叶香风暖,岸夹桃花锦浪生。 迁客此时徒纵目,长洲孤月向谁明。
16
读悟结合,感受忧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17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孟浩然《宿建德江》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王维《山中送别》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019/9/13
7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2019/9/13
8
初读诗歌,感知大意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读出感情。

《黄鹤楼》ppt课件

《黄鹤楼》ppt课件

登楼所叹 望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登上了这“天下绝 景”的黄鹤楼,极目远望,他又看到了什么呢?请用优美的语 言来描述诗人所见之景,并结合资料链接思考:作者看到这 番景象后的心情如何?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汉阳平野中那棵棵葱翠树木,清晰 可辨;鹦鹉洲上的芳草一片繁茂(茂盛),一 派生机勃勃、明丽优美的景象。
结合资料链接思考:作者看到这番景象后的心情如何?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资料链接一】鹦鹉洲 《后汉书·文苑列传》中记载了一位叫祢(mí)衡的才子,他才华横溢,但一 生郁郁不得志。《鹦鹉赋》是祢衡的代表作。以鹦鹉自况,抒写生不逢时的愤闷心 情。祢衡数次羞辱曹操,这让曹操十分恼怒,于是杀害了祢衡。后人为纪念这位才 子,便将他的葬身之处,用他的代表作来命名,称作“鹦鹉洲”。
岁月流逝,世事沧桑的感慨 怀才不遇、仕途不顺的苦闷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登楼所叹
1. 在一个晴好的日子里,诗人崔灏来到了黄鹤楼。望着巍峨 瑰丽的黄鹤楼,他发出的第一句感叹是什么?(用原句回答)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诗人为什么不写眼前实景,而从神话传说写起?
运用虚实结合,从神话传说落笔,遥想“昔人”已 乘鹤归去引出黄鹤楼,既给黄鹤楼增添了神秘色彩, 又写出了黄鹤楼的历史悠久,表达了作者岁月流逝, 世事沧桑的强烈感慨。
【资料链接二】崔颢生平 开元十一年(723)进士科共录取包括崔颢在内的三十一人。开元二十三年至
二十九年间,崔颢担任许州扶沟县尉。由此可知,直到开元二十九年,在进士及第 十八年之后,以文学名重当时的崔颢,却仍然困顿于最底层的九品县尉一职。
以乐景衬哀情,烘托作者怀望 感
尾联中最能概括诗人感情的是哪一个字? 诗人是如何表达情感的?

《黄鹤楼》ppt课件(共18张ppt)

《黄鹤楼》ppt课件(共18张ppt)

品味诗句
首联和颔联中的“空”意义用法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 的虚无。仙人驾鹤离去之后,苍茫宇宙之下的 黄鹤楼似乎已无所依托,这个“空”字传达出 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感。第二个“空”可理解 为时间上的邈远。千载白云,空自飘荡,这个 “空”字传达出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品味诗句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香草,古时常用于比作愁思
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 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故乡
暮色渐渐漫起,哪里是我的家乡?江 面烟波渺渺让人更生烦愁。
品味诗句
诗中借用仙人故事的诗句是? 引用神话传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 去楼空,眼前就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 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 层怅然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然 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 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 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 愁也无由。诗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 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剩下,仅留下
●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指传说中骑鹤飞去的仙人
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 荡荡的黄鹤楼。
返回
飘飘荡荡的样子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 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清晰的样子
草木茂盛的样子
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日里的原野,川:平川、原野

《黄鹤楼》PPT优质课件

《黄鹤楼》PPT优质课件
历史沿革
地理位置
4
2024/1/28
黄鹤楼采用典型的中国古代建筑风格,以木结构为主,斗拱飞檐,雕梁画栋,气势恢宏。
建筑风格
黄鹤楼共五层,高51.4米,攒尖顶,层层飞檐,四望如一。各层大小屋顶交错重叠,翘角飞举,仿佛是展翅欲飞的鹤翼。
建筑特点
5
2024/1/28
文化内涵
黄鹤楼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成就。同时,它也是诗词歌赋的重要题材之一,众多文人墨客在此留下了不朽的诗篇。
文化交流
黄鹤楼被誉为“天下江山第一楼”,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和知名度。
国际声誉
17
2024/1/28
文化背景
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背景、历史传统、审美观念等存在差异,对《黄鹤楼》的解读也会有所不同。
解读角度
从文学、历史、艺术、哲学等不同角度出发,可以对《黄鹤楼》进行多维度的解读。
差异表现
例如,在中国文化中,《黄鹤楼》被视为文化瑰宝和民族骄傲;而在西方文化中,可能更注重其建筑风格和审美价值。
象征义
黄鹤楼象征着吉祥、长寿和繁荣。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鹤被视为仙禽,象征着吉祥和长寿。黄鹤楼的命名和建筑形象都与鹤密切相关,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6
2024/1/28
02
CHAPTER
文本解读与赏析
7
2024/1/28
原文呈现
《黄鹤楼》全文,附带拼音和断句。
注释解析
对文中的生词、难词进行注释,解释其含义及用法,帮助学生理解文意。
8
2024/1/28
通过描述黄鹤楼的景色和诗人的感受,营造出一种苍茫、悠远的意境,让学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意境描绘

《黄鹤楼》ppt课件

《黄鹤楼》ppt课件

分层赏析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太阳落山,黑夜来临,鸟要归巢,船要归航,游子要归乡, 然而天下游子的故乡又在何处呢?江上的雾霭一片迷蒙,眼底也生出的浓浓迷雾,那是一种隐隐的泪 花和心系天下苍生的广义乡愁,问乡乡不语,思乡不见乡。面对此情此景,谁人不生乡愁也无由。诗 作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 伏辗转的文笔表现缠绵的乡愁,做到了言外传情,情内展画,画外余音。(借景抒情)
分层赏析
■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两句笔锋一转,由写传说中的仙人、黄鹤及黄鹤楼,转而 写诗人眼前登黄鹤楼所见,由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 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 铺垫。

魔、或用来求神拜佛,其中四大名楼较为出名。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
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

(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

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
问题探究
首联“此地空余黄鹤楼”和“白云千载空悠悠”中都有一个“空” 字,试比较这两个“空”字的意义、作用有何不同。
第一个“空”可理解为“空空荡荡”,强调空间上的虚无。仙人驾鹤 离去之后,兀立于苍茫宇宙之下的黄楼似乎已无所凭依,这个“空”字 传达的是诗人内孤独感。
第二个“空”可理解为“空自”“徒然”,强调时间上的邈远。千载 白云,空自飘荡,这个“空”字传的是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惆怅。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29张PPT)

第13课《黄鹤楼》课件(共29张PPT)

配乐诗朗诵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鹤 楼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黄鹤楼
返回目录
【常考名句理解】 (1)《黄鹤楼》中表达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预料的感慨的句子是: ___昔__人__已__乘__黄__鹤__去____,___此__地__空__余__黄__鹤__楼____。 (2)崔颢在《黄鹤楼》中用对偶手法写登高所见,境界阔大,色彩鲜明; 使用叠字,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的句子是:____晴__川__历__历__汉__阳__树____, ___芳__草__萋__萋__鹦__鹉__洲_____。 (3)崔颢《黄鹤楼》一诗中,诗人以游子之身凭栏远望,故乡却为雾霭 所隔,望而不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句子是:______日__暮__乡__关__何__处__是______? ____烟__波__江__上__使__人__愁________。
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享有
“ ___天__下__绝__景__ ” 的 盛 誉 , 与 __湖__南__岳___阳__楼__,江__西__滕__王___阁__并
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传说
1.古代蛇山上有一座酒楼,老板姓辛,此人慷慨。某 日有道士来饮酒,辛氏不收其酒钱。道士为了感谢辛氏 盛情,临别时,在墙上画一仙鹤,谁知这仙鹤在客人来 时,会跳舞劝酒,从此酒店生意红火。十年后道士重来, 歌笛一曲,只见白云朵朵空中来,仙鹤随之起舞,道士 也骑鹤而去。辛氏为纪念此事,在蛇山上兴工动土,建 高楼一幢,取名黄鹤楼。
秋,草木凋零、 令人感伤惆怅的季节。
(小篆)
心,表示内心 感伤忧虑。
造字本义:形容词,内心感伤忧虑。

《黄鹤楼》PPT课件 图文

《黄鹤楼》PPT课件  图文
黄鹤楼
你知道江南三大名楼吗?
岳 阳 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 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
腾 王 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腾 王阁序》而著名。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 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 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3. 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语言.
隅( yú)祎( )yī 巃嵸(lóngzō)ng倚( )yǐ 重檐(chó)ng闼( t)à 井邑( yì)憩( q)ì
合作学习 疏通文意
州城西南隅yú, 有黄鹤楼
者。
角落
译: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座 黄鹤楼。
《图经》云:“费讳yī登仙,尝曾经 驾 乘,驾 黄鹤返憩qì休息 于此,遂 于是
译:两层屋檐,飞檐像鸟翼高翘在 房舍之上。四面的大门高大宽敞,坐 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色,低下头 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是楚地 吴地山川胜迹中的最美的地方。
探究学习 分析课文
❖1.文章写出了黄鹤楼的哪些特征? ❖2.从原文中哪些语句可以看出? ❖3.哪一句话写出了黄鹤楼的价值?
高大:耸构巍峨
峨,高标巃嵸”一组对偶句极力铺陈黄鹤楼高 大雄伟之能事。又如,“坐窥井邑,俯拍云 烟 ”一组对偶,生动形象的描写了登楼观赏
景物之情态。
本文与崔颢的同题诗有何异同?
同:1、两文都写到了和黄鹤楼相关的传说。 阎文用“费登仙”的传说来解释黄鹤楼得名的缘 由;崔诗前四句从传说落笔,然后生发开去,从 神话传说写到现实感受,似随口说出,颇为自然。 2、两文都写到登楼的所见所感。阎文从“观其 耸构巍峨”至文末,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 感,突出了黄鹤楼高大巍峨的总体特征,抒发了 登楼如临仙境的感叹。崔诗第三联描述了晴川草 树历历在目、萋萋满洲的眼前景象,尾联抒发了 诗人思乡之情和身世之感。

《黄鹤楼》ppt课件

《黄鹤楼》ppt课件

谢谢
上重建黄鹤楼,并于1985年落成,成为武汉市的标志性建筑。
1876年英国摄影师 桑德斯拍摄
1.走近黄鹤楼
建筑特色
建筑结构:黄鹤楼共五层,总高度达到51.4米(包括5米高的葫芦形宝顶)。楼内由72根 圆柱支撑,外部风格独特,有60个向外翘起的角,屋顶覆盖黄色琉璃瓦。
1.走近黄鹤楼
建筑特色
建筑材料:与古代黄鹤楼以木料。
5.问题探究
(4)黄鹤楼中的两个“空”字,分别出现在诗的首联和颔联,它们所表达的内 容和情感有什么不同? ① 第一个“空”意为“只,只有”,重在写景,通过描绘黄鹤楼的空旷和孤寂 来传达诗人内心的孤独感; ② 第二个“空”字意为“空空的”、“空荡荡”,重在抒情,通过描绘白云的 空荡和时间的悠远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孤独、寂寞和惆怅以及对家乡的思念和对 未来的迷茫。
4.理解诗歌
昔人①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注解:①昔人:传说中骑鹤的仙人。 翻译: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 赏析:诗人借用典故,写出了美好憧憬与寻常江楼的落差,通过虚实结合的手法为乡愁情结的 抒发作了潜在的铺垫。
4.理解诗歌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②悠悠③。
注解:②空:只。③悠悠:飘荡的样子。 翻译: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白云在天上飘飘荡荡。 赏析:颔联描写了江天相接的宏丽阔大,受此景象的感染,诗人的心境渐渐开朗。本句抒发了 诗人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也为下文写乡关难归的无限愁思铺垫。
1.走近黄鹤楼
历史沿革
重建与损毁:
据记载,仅在明清两代,黄鹤楼就被毁7次,重建和维修了10次。最
后一座建于同治七年(1868年),但于光绪十年(1884年)再次毁

《黄鹤楼》PPT优质课件

《黄鹤楼》PPT优质课件
反衬出诗人深重的漂泊感和浓重的乡愁。
诗情体会
3.诗歌前后四句分别采用了哪些手法?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诗歌前四句描述仙人乘鹤的传说,写的是想象,属于 虚写;后四句即景生情则是写所见、所感,抒发个人 情怀,属于实写。将传说与眼前的景象巧妙融为一体, 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 新,一气贯通。表达了诗人思乡怀土的思想感情。
黄鹤楼
[唐]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诗意解读
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飞去的黄鹤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晴日里的原野和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
情境导入
黄鹤楼,美名留。千古诗词美名扬,留芳百世情悠悠。今天,我们学 习唐代诗人崔颢的《黄鹤楼》,感悟诗人博大的胸襟和悠悠的乡愁。
第一部分
走近作者
崔颢(704-754),汴州(开封)人。 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为尚书司勋员外郎。 少年为诗,意浮艳,多陷轻薄;后来的边塞 生活使他的诗风大变,风骨凛然,雄浑奔放。 有《崔颢集》。
第四部分
动笔训练
请同学们选择你最喜 欢的一句,根据诗意, 融入自己的想象,挥毫 泼墨,缀珠成文,写一 段优美的文字。
感谢大家观看
第二部分
诗情体会
1.诗歌从神话传说写起有何作用? 诗人起笔从黄鹤楼远古的传说写起, 既令读者想知道黄鹤楼的来历,又为
黄鹤楼罩上了神秘色彩。源自诗情体会2.颈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对诗歌的情感表达有何作用?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43页)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43页)

《黄鹤楼》图片欣赏
《黄鹤楼》图片欣赏
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
《黄鹤楼》图片欣赏
黄鹤楼
唐--崔颢 (七言律诗)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晴川历历汉阳树, 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汴州(开封)人氏,(公元704?—754年)
唐玄宗开元11年(公元723年)进士。他才思敏 捷,长于写诗,系盛唐诗人,《旧唐书· 文苑传》 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但他宦海浮 沉,终不得志。历史上对他的记述不多,故里 汴州也很少有关他的传说和故事流传下来,旧 《唐书· 崔颢传》里非常简略,连他文学上的成 就也未提及 。以《黄鹤楼》诗,颇令李白折服。 从诗意看,崔颢还是思念故乡,并有回乡归隐、 急流勇退之意的。然终因他功名心切,仍然回 到长安,死于唐天宝十三年(754年),未得返 回故里。这可能正是崔颢的故事在开封流传不 多的主要原因。
诗人满怀对黄鹤楼的美好憧憬慕名前来, 可仙人驾鹤杳无踪迹,鹤去楼空,眼前就 是一座寻常可见的江楼。“昔人已乘黄鹤 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美好憧憬与寻常 江楼的落差,在诗人心中布上了一层怅然 若失的底色,为乡愁情结的抒发作了潜在 的铺垫。
崔颢
黄鹤楼,屹立在武汉市长江大桥武昌桥头的 黄鹤矶上。始建于三国吴黄武二年(公元223 年)。它背靠蛇山,俯瞰长江,奇姿雕甍,重檐 翼舒,气势轩昂宏伟,耸天峭地。远远望去,峥 嵘的楼影隐现于缥缈的烟霭之中,壮丽辉煌,宛 如仙宫琼殿,自古就有“天下绝景”之誉,曾与 湖南的岳阳楼、江西的滕王阁并称为我国江南三 大名楼。历代文人墨客登楼吟诗作赋,畅抒情怀, 留传至今的诗词逾千首,文赋过百篇,且有多如 珠玑的神话传说散落民间。现今的“黄鹤楼”景 区,时逢盛世,规制超前,是由主楼、白云阁、 岳飞广场、千禧吉祥钟、古乐宫、诗碑廊、南楼 等大小50余处景点组成的融人文与自然景观为一 体的风景名胜区,为“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之 一。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2024)

崔颢《黄鹤楼》ppt课件(2024)

关于黄鹤楼的传说故事丰富多彩,其中最著名的是“黄鹤仙人”的传说。相传古时有位仙人驾鹤云游至此,被这 里的美景所吸引,便留下黄鹤在此栖息,自己则驾云而去。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仙人和5
黄鹤楼在现代文化中的影响和应用
2024/1/30
文学影响
崔颢的《黄鹤楼》一诗被誉为唐代七言律诗的代表作之一,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诗人、作 家都以黄鹤楼为题材进行创作,表达了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发扬。
02
03
唐代著名诗人
崔颢,唐代著名诗人,与 李白、杜甫等人齐名,被 誉为“唐音”的代表之一 。
2024/1/30
诗歌风格
崔颢的诗歌风格高古雄浑 ,语言简练明快,善于描 绘自然景色和表达内心情 感。
代表作品
除了《黄鹤楼》外,他的 代表作品还有《长干行》 、《题破山寺后禅院》等 。
4
《黄鹤楼》创作背景
崔颢是唐代著名诗人之一,《黄鹤楼 》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唐人 七律第一”。
艺术手法高超
诗歌采用了多种艺术手法,如用典、 对仗、押韵等,使得诗歌更加生动、 形象、富有感染力。
诗歌意境深远
诗歌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色和传说, 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和历史的感慨,意 境深远,情感真挚。
2024/1/30
17
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和启示
意境营造
通过描绘黄鹤楼的景象和氛围, 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种苍茫、悠 远、孤寂的意境,使读者能够深 刻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
9
独特艺术手法及表现技巧
2024/1/30
对仗工整
诗歌采用了对仗工整的写作手法,如“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使得诗句更加和谐、优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文赏析1
分析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 交代黄鹤楼的地理位置。 第二层:交代黄鹤楼命名的由来。 第三层:写黄鹤楼的巍峨高大和 登楼所见所感。
课文赏析2
用四个字概括黄鹤楼的主要特征
高大雄伟
课文赏析3
从文中找出能表现黄鹤楼特征的语句
耸构巍峨,高标 , 上倚河汉,下临江流; 重檐翼馆,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俯拍云烟。
拍打、拍击
山川胜迹 最好的事物
译文:
鄂州城的西南角上,有一座黄鹤楼。 《图经》上记载:“三国时蜀汉大将费祎 成了仙人,曾经骑着黄鹤返回到这里休息, 于是就用‘黄鹤’命名这座楼。”有关这 件事还记载在《神仙传》和《述异志》上。 观看这矗立着的楼宇,高高耸立,十分雄 伟,它顶端靠着银河,底部临近大江;两 层飞檐像鸟翼高翘在房舍之上,四面的大 门高大宽敞;坐在楼上,可以远眺城乡景 色,低下头可以拍击云气和烟雾:这里也 是楚地吴地山川胜迹中最美的地方。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岳 阳 楼
位于湖南岳阳,以范仲淹的名 篇《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
滕 王 阁
位于江西南昌,因王勃的《滕 王阁序》而著名。
黄 鹤 楼
位于湖北武汉,历代名士崔颢、李 白、白居易、贾岛、陆游、杨慎、张居 正等都先后到这里游乐,吟诗作赋。
学习目标:
1. 能用工具书及课文页下注释读 懂课文内容。
2. 掌握 “名”、“隅”、“尝” 等常见文言实词和“于”、 “以”、“其”、“乃”、“哉” 等常见文言虚词。
3. 体会本文严谨的结构和优美的
给下面的字词注释:
州城西南隅yú ,有黄鹤楼者。
角落 yī
《图经》云:“费祎登仙,尝驾黄

成仙 曾经 乘,骑
背诵有关黄鹤楼的古诗(崔颢)
烟日芳晴白黄此昔
黄 波 暮 草 川 云 鹤 地 人
江乡萋历千一空已
鹤 上 关 萋 历 载 去 余 乘 楼 使 何 鹦 汉 空 不 黄 黄
人 愁
处 是
鹉 洲
阳 树
悠 悠
复 返
鹤 楼
鹤 去
( 崔 颢
。?。,。,。, )
背诵有关黄鹤楼的古诗(李白)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耸构巍峨 高标
上倚河汉 下临江流
重檐翼馆
四闼霞敞
坐窥井邑 俯拍云烟
课文赏析4
贯穿全文的一个字是
课文赏析5
文中引用的典故有何作用
交代了黄鹤楼取名的由来。 证明事实不虚,以增强黄鹤楼命 名由来的说服力。这样就给这座 楼涂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突出 这座楼不同寻常之处。
课文赏析6
最后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鹤返憩于此,遂以名楼。”事列
休息 在
用 命名
《神仙》之传,迹存《述异》之志。
指有关事迹
代观指其黄鹤耸楼 构巍峨,高标lóng
zōng

上倚矗立河的楼汉宇,(指下黄鹤临楼)同江“流耸构;”ch重óng檐
翼靠馆着 ,四闼tà 霞临敞近;坐窥两井层邑屋檐y,ì 飞 翘俯檐在像房拍鸟舍翼之云高上 烟门:高亦大荆宽敞吴形胜远眺之最也。
随着历史的演变,黄鹤楼逐渐失去了它的军事价值,而成 为人们饮酒消遣,欣赏风景的好去处。在一千七百多年的漫长 历史中,黄鹤楼可以说是饱经沧桑,受尽磨难。它先后十余次 毁于战乱,或意外失火。先后十余次被毁,又十余次被重建。 黄鹤楼最后一次被毁是在公元1884年,最后一次重建是在1981 年动工,1985年建成的。
感谢你的阅览
Thank you for reading
温馨提示:本文内容皆为可修改式文档,下载后,可根据读者的需求 作修改、删除以及打印,感谢各位小主的阅览和
课文赏析7
概括全文主旨
这篇短文介绍了黄鹤楼雄伟 高大的外观和建筑结构的特点, 描述了登临黄鹤楼的所见所感, 突现了黄鹤楼这座名楼的地位和 价值,表达了作者热爱山川胜迹 和仰慕仙人的思想感情。
课文赏析8
分析本文的语言特色
本文的语言特色是句式多变,多用 对偶。
这篇短文,句式整散结合,富于变 化。文中多用四字句,杂以三字、五字、 六字、七字和八字句,并不时地加上一 些虚词,使语意疏密有致,流转自如, 感情充沛,节奏鲜明。
黄鹤楼
黄鹤楼的历史沿革
东吴黄武二年(公元223年),东吴主孙权下令“城江夏 山”,也就是下令在武昌江边倚着蛇山建一座城池。当时,孙 权的主要对手曹操与东吴隔江而制。因此,长江天险的防守对 东吴来说非常重要。为了随时掌握江上的情况,在修建武昌城 的时候,还在沿江一处叫做黄鹄矶的地方修建了一座望楼。这 座望楼,就是黄鹤楼的雏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