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资源统筹兼顾实现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优秀范文3篇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根据《义务教育法》和《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为促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保障适龄少年儿童公平接受义务教育,共享优质资源,实现教育公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特制定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和《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以“教学设备高标准,教师高水平,教育高质量,学生高素质”为办学宗旨,以提高师生综合素质为主线,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提升我校薄弱学科、薄弱师资、薄弱管理为突破口,均衡配置班子、经费、设施、设备、教师等办学资源,缩小城乡办学水平的差距,充分利用和发挥“名校”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和扩散作用,推进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可持续发展,促进教育公平。
二、组织领导实校成立实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均衡发展工作的组织、指导、检查和督导。
组长:XXX(学校学生安全办公室主任)副组长:XXX(学校教务处办公室主任)组员:XXX(学校宣传办公室主任)三、工作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通过学校教育资源自查摸底,弄清现有资源情况,拟定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具体目标、步骤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政策倾斜,治薄扶弱。
在上级部门的统筹下,加快我校薄弱学校的改造。
四、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统筹兼顾的原则,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力争利用3-5年时间做到我校师资均衡、学科均衡、整体均衡,推进我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五、主要任务和措施(一)大力改善学校硬件环境1、新建教学楼。
加快办学条件标准化建设,积极争取上级领导的支持。
多渠道筹措建设经费,不断加大投入,使学校办学条件达到标准,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体育、音乐、美术器材和运动场地达到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化要求。
注重教学资源的积累,增强应用功能。
2、打造校园文化建设。
如何促进基础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
促进基础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是确保每个地区的学生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重要任务。
区域均衡发展意味着在不同地区之间消除教育资源的差距,提高教育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以下将探讨几种常见的方法,以帮助促进基础教育的区域均衡发展。
首先,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教育投入。
薄弱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匮乏,这就需要政府加大对这些地区的教育投入。
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增加对薄弱地区的教育经费拨款,并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和使用。
政府还可以设立专项资金,用于改善薄弱地区的教育设施、师资力量和教育资源。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薄弱地区的教育管理和监督,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和有效利用。
其次,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和调配。
教育资源的不均衡往往是由于资源配置不合理所致。
政府应加强对教育资源的统筹和调配,确保资源的合理分布。
政府可以建立健全的教育规划和发展战略,明确教育资源的需求和分配原则。
同时,政府还可以采取措施,如优化学校布局、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调动社会资源等,实现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资源中最重要的一部分。
政府应加大对薄弱地区的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力度,提高师资水平和师资结构的均衡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奖励、津贴和培训机会等方式,吸引优秀教师到薄弱地区工作。
同时,政府还可以鼓励优秀教师轮岗或交流到薄弱地区支教,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和能力。
第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
信息技术可以弥补地域差异,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
政府应加大对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投入和支持,提供网络基础设施和教育技术支持。
学校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远程教育、在线教学等活动,为薄弱地区的学生提供优质教育资源。
同时,政府还应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推广和培训,提高学生和教师的信息素养和应用能力。
第五,加强家庭教育和社区参与。
家庭和社区是学生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
政府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提供相关的培训和资源。
同时,政府还应鼓励社区组织和社会机构参与学校教育,提供补充教育资源和服务。
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与优化配置
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与优化配置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与优化配置一直以来都是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
在一个公平的社会中,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接触到高质量教育资源的机会。
通过均衡发展和优化配置教育资源,可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支持,促进其全面而有效的发展。
一、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意味着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以及不同教育阶段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平衡。
这要求政府和相关教育部门要加大对资源匮乏地区和贫困家庭的支持力度,确保所有学生享有平等的接受教育资源的权利。
1. 提高基础设施建设:在资源匮乏地区,政府应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包括学校建筑、图书馆、实验室等。
只有具备良好的教育环境,学生才能更好地接受教育。
2. 提供公平的资金支持:政府应当制定合理的资金分配机制,确保每所学校都能够获得公平的资金支持。
这样可以避免贫困地区学校在教育资源上的短缺问题。
3. 提升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应当注重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培养,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学能力,并鼓励优秀的教师到资源匮乏地区执教。
4. 推动教育信息化建设: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达到资源共享的目的。
政府应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动教育资源在地区间的有序流动,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优化配置教育资源是指将有限的教育资源按照需求和效益最大化的原则进行合理分配。
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可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各类学校都能够充分发挥其特点和优势。
1. 强化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结合:在教育资源配置中,要注重职业教育的发展。
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才、创造就业机会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政府应当将更多资源用于职业教育领域,促进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 推进课程改革与创新:教育资源配置不仅要关注于教育设施和师资力量,还要关注于教育内容。
政府和学校应加强课程改革,推出适用于不同学生需求的新课程,鼓励创新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思考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策略思考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问题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热点和难点,引起教育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是“十二五”时期县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
我们应坚持统筹兼顾,全面推进、突出重点、扶持薄弱、注重内涵、提高质量、健全机制、强化督导的原则,促进义务教育在办学条件、师资、生源和办学质量等方面的相对均衡,努力实现区域教育协调发展。
推进区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调配校际间硬件配置、改善薄弱校办学物质条件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前提义务教育经费保障资金优先安排位置偏远、生源较少、经费困难的农村中小学,适当向城市学校学生人数少的薄弱学校倾斜,缩小校际间办学条件的差距。
加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仪器设备以及图书硬件配置,满足教学需要。
多渠道改善簿弱学校办学条件。
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参与捐资助学,改善办学条件,为百姓教育公平需求创设适宜的环境。
二、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改革教师人事制度是教育均衡发展的保障改革教师管理体制,建立教育集团,统筹教师资源,实行城乡教师统一管理,优化教师结构,合理配置教师;全面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努力缩小城乡、学校之间的教师差距;维护教育的公正公平,促进我区教育事业优质、均衡、和谐发展。
多渠道大力吸收社会资金,赞助教育,高薪聘请有能力、高素质的教师组成教育人力资源库,可根据需要派往薄弱学校任教,也会缩小校际间差距。
实施“特岗计划”,公开招聘取得教师资格证的应届和往届高校毕业生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任教,周期为五年,原则上安排在农村初中,适当兼顾乡镇中心学校。
制定到农村学校任教优惠政策,提高农村学校职称岗位设置比例,对优秀的城市教师到农村有空岗学校任教的,实行跨校竞聘,高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三、促进教育信息资源共享、帮助教师内涵发展是教育均衡发展的必要手段切实开展培训工作,构建一体化的教科研工作体系。
将全区中小学划分为几片,形成校际联运,每片确定一个教研基地,由基地校引领组织其它各校的教研工作;组建教科研骨干教师队伍,精选不同学科、不同层次、不同专长的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与学科教研员共同组成区教科研团队,并为每一学科配备一名兼职教研员,来共同协同全区教研工作;构建以教研员和兼职教研员为主,以骨干教师为中坚,以校、片、区交互活动为主,建构城乡一体、研培一体的纵向联动、横向互动,条块结合,立体交叉的教研工作新体系。
平衡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平衡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指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发达地区还是欠发达地区,每一个孩子都可以获得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资源,以实现教育的公平。
然而,由于地域、经济、社会等各种因素的不平等分布,导致了教育资源的不平衡问题,使得教育均衡发展成为一个重要而复杂的任务。
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必须平衡教育教学资源的配置。
首先,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教学资源的投入。
农村教育资源的不足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障碍。
政府需要加大投入,提高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教育教学设施,提高农村教师的培训和待遇,引导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
其次,要推动城乡间教育资源的均衡化。
城市教育资源优越,而农村教育资源短缺,导致了城乡教育差距的扩大。
政府应该通过政策引导,实施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布局,将优质的学校、教师和教育设施引入农村地区,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此外,要加强学校间的资源共享与协作。
不同学校之间资源的共享与协作,可以最大程度地利用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政府可以通过建立教育资源共享平台,让学校能够充分利用其他学校的教育资源,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
同时,要加强对教育教学资源的策划与管理。
教育教学资源的平衡配置需要科学的策划和管理,政府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规范教育教学资源的分配和使用,确保资源的公平合理配置。
同时,要加强监督和评估,对资源的使用效果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和优化资源配置。
最后,要加强教育公平意识的培养。
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宗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政府、学校和家庭应该共同加强对教育公平的认识和重视,提高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机会和资源,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
总之,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投入、推动城乡教育资源的均衡化、加强学校间资源共享与协作、加强教育教学资源的策划与管理以及培养教育公平意识,可以实现教育教学资源的平衡配置,进一步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为每一个孩子提供公平的教育机会和资源。
教育资源配套优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教育资源配套优化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一、教育资源配套的现状与挑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的分配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教育资源配套的不均衡现象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这不仅影响了教育公平,也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
当前,教育资源配套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 地区差异:城市与农村、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显著差异,导致教育机会不均等。
- 学校类型差异: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之间在师资、设施、资金等方面存在差距。
- 教育阶段差异: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等不同阶段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影响了教育的连贯性和质量。
- 社会阶层差异:家庭经济条件、社会地位等因素的影响,使得不同社会阶层的子女在教育资源获取上存在差异。
二、教育资源配套优化的必要性与目标教育资源配套优化是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
通过优化教育资源的分配,可以提高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效率,缩小不同地区、不同群体之间的教育差距,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
教育资源配套优化的主要目标包括:- 提升教育质量: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 促进教育公平: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无论其家庭背景和社会地位。
- 支持区域发展:通过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促进不同地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 培养创新人才: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创造条件。
三、教育资源配套优化的策略与措施为了实现教育资源配套优化的目标,需要采取一系列策略和措施,具体包括:- 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制定相应的政策,引导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倾斜。
- 优化师资配置:通过教师培训、交流轮岗等方式,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实现优质师资的均衡分布。
- 改善教育设施:加大对教育基础设施的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和设施设备,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地区的学校。
- 创新教育模式:推广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利用远程教育、在线教育等方式,打破地域限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路径与措施公平公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路径与措施公平公正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确保每个人都能获得平等的教育机会,是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的重要保障。
然而,在现实中,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着不平等和不公正的问题,从而导致教育的不均衡发展。
为了优化教育资源的配置,促进教育的公平公正和均衡发展,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路径和措施。
一、改进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直接关系到教育的公平公正。
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均衡发展,我们需要着重改变以下方面:1. 提高国家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政府应该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有足够的教育资源供应。
同时,还应该加强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关注,增加对这些地区的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和贫富差距。
2. 完善教育资源评估指标:建立科学、客观、全面的教育资源评估指标体系,包括教师素质、校舍设施、教材资源等方面,以便更准确地评估各地的教育资源分布情况,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资源的合理配置。
3. 推进教育资源的跨区域流动:鼓励教师、教育专家和先进的教育理念跨地区流动,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向贫困地区、农村地区和偏远地区的输送,提高这些地区的教育水平。
二、加强教育机构的管理和建设为了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我们还需要加强对教育机构的管理和建设,提高教育机构的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
1. 完善教育机构评估制度:建立教育机构绩效评估制度,通过评估结果来衡量教育机构的质量和水平,对于表现优秀的机构给予奖励和激励,对于表现不佳的机构进行督促和改进。
2.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培养和培训水平,加强对教师的激励和支持,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
此外,还应该加强教师队伍的流动和交流,使优秀的教师能够到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去任教。
3. 提升教育机构的硬件设施:加大对教育机构硬件设施的投入,改善学校的教学环境和基础设施条件,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中接受教育。
三、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除了改进教育资源的分配机制和加强教育机构建设外,还需要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氛围。
义务教育中学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范文五篇)
学校推迸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根据XX县教育局办发【2023】XXX号、XXX县室《关于推动创建义务教育发展优质均衡县的通知》及相关文件精神,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全面提升我校义务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我校决定全面启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
为确保此项工作的顺利实施,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教育科学和谐理念为引领,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取向,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为动力,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提高公民素质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力争用3年时间,集中力量积极构建教育思想、教育条件、教育管理和教育水平的优质均衡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二、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副组长:XXX认真完成组长交办的工作任务;负责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督促检查;协调解决优质均衡发展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做好优质均衡发展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与报表工作;XXX一一认真完成组长交办的工作任务;负责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中的教育质量评估指标、协调其它工作;XXX一一负责本校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档案材料存档管理。
成员:全体教师成员职责:认真贯彻落实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小组的决策和部署;完成组长、副组长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做好本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的落实;做好教育均衡发展相关数据的统计分析报表级档案材料存档管理等工作。
三、发展目标(一)总体目标1、实现办学条件标准化。
在教育局及联校的具体指导下,力促各项工作分步实施,齐头并进,校舍建设达到标准,校园环境规范整洁,设施设备满足教育教学需要,办学水平明显提升。
2、实现学校管理规范化。
通过科学规划和规范建设,促使学校规范办学、规范管理,促进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3、实现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通过规范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认真实施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等,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教育均衡发展保证措施
教育均衡发展保证措施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措施引言: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保障教育的均衡发展对于一个国家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针对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等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本文将阐述一些重要的安全措施,以确保教育的均衡发展。
一、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教育资源的优化布局是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要实现优化布局,首先需要进行全面的教育资源调查和评估,明确地区间资源分配的差异。
然后,结合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各地教育资源的分配,加大资源向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倾斜的力度。
同时,还需要完善学校办学管理体制,确保各地学校的运行规范和资源利用的高效性。
此外,可以通过建立跨区域的合作机制,促进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各地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教育投入是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政府应该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占GDP比例的逐年提升。
同时,要加强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防止教育经费的浪费和滥用。
此外,还应该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发挥社会资本的作用,投资兴办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多样化的教育服务。
通过提高教育经费的投入力度,可以提升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推动教育的均衡发展。
三、建立健全的教育补贴机制教育补贴机制是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针对贫困学生和农村学生的特殊情况,可以建立健全的教育补贴政策,确保他们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机会。
补贴的形式可以包括学费减免、生活费补助、购买教材和学习用品的资助等。
此外,还应该加强对补贴政策的宣传和管理,确保政策的公开、透明和公正执行。
通过建立健全的教育补贴机制,可以减轻贫困学生和农村学生的教育负担,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四、加强教育质量监控教育质量监控是保障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障。
应该加强教育质量监测体系的建立,实现对各级教育质量的全面监测和评估。
同时,要加强对学校和教师的培训和考核,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此外,还应该加强家校合作,提高家长对教育的关注和参与度,共同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
改善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改善教育资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2023年,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个时代,教育资源的改善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始终是中国政府的重要任务。
为了满足人民对于优质教育的需求,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于教育资源的投入,同时推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一一讲述近几年来政府所做出的努力和未来的规划,以及我们个人认为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推进教育资源的改善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一、政府的各种政策措施为了改善教育资源和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中国政府始终在不断探索和尝试。
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多种政策逐渐呈现出来。
1、基础教育政策基础教育是教育领域中最基本、最为根本的层次。
政府着重通过一系列举措来改善基础教育。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实行职称评审制度,鼓励优秀教师奋发向上,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提高教育质量,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和管理,大力加强学校建设,建立现代化学校管理制度。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一系列助学政策,包括向农村小学生提供免费午餐、提供财政资金帮助退役军人及其他困难家庭的子女上学等。
2、中等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政策政府不仅加强了基础教育的建设,也致力于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
中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能劳动者和技术人才的教育层次。
政府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实现了让更多的青年都能够获得良好的职业教育的目标。
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最高层次,因此需要更多的投入和发展。
政府加大了对高等教育的投入,促进高校的办学质量提升,加强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推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
二、未来规划政府在改善教育资源和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也有着更为长远、全面的规划。
1、基础教育规划基础教育规划方面,政府提出在2020年基本实现安庆市各县(市、区)县级以上普及全日制幼儿园,实现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到2035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等规划。
2、高等教育规划高等教育方面,政府提出到2030年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将学历教育覆盖面扩大到70%以上。
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工作方案
学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方案为进一步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根据教育《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自查情况的通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大力实施教育兴镇发展战略,把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学校布调整,以切实办学校、促进每一位学生健康成长为宗旨,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规范办学行为、提高教育质量为着力点,促进全校义务教育均衡向纵深化、优质化发展。
二、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专班1、组长:2、组员:三、工作目标1、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加快改变学校薄弱环节我校属于乡镇寄宿制小学,为了使教育布更加合理。
制定改变学校薄弱环节建设规划,统筹安排建设进度,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学校建设,为义务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以农村学校、薄弱环节建设为重点,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继续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加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础设施建设。
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建设好学校薄弱环节,保证学生能接受优质教育,实现学校办学环境整体优化。
在校舍建设方面,在师资队伍方面,在仪器装备方面加大力度,针对现有资源表,教学仪器应达到2000元,我校应增加上报18万元仪器设备。
2、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切实改善办学条件全面落实和省市关于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各项政策,健全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切实保障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和教师培训等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所需资金,依法足额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实现“三个增长”o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大基础设施、技术装备等办学硬件的改善建设。
不断提高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条件,推进数字化校园管理和农村学校的网络教研,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发展,以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为核心,努力在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管理中实现全方位的信息化,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
针对现有资源表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达到4平方米以上的要求,我校应增加上报校舍300平方米建筑项目,确保2022年实现设计、动工。
加大教育投入 优化资源配置 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
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开展加大教育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各类教育均衡开展近年来,我县以实施教育向上集中工程为主线,按照规范开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义务教育,稳步推进高中教育,大力开展职业教育的工作思路,积极增加投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了全县教育均衡开展。
一、启动教育向上集中工程,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近两年来,我县按照“教育开展与人口数量、结构变化相协调;教育开展与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匹配”的工作思路,启动了教育向上集中工程,积极探索出一条初中向县城及中心镇集中、农村小学向集镇及中心村靠拢的均衡开展新路子,科学调整学校布局,均衡配置。
1、加大教育投入,从经费上保障教育向上集中工程的实施。
xx年,我县拓宽教育投入途径,不断加大教育投入。
一是城市教育附加费和城市建设维护税用于教育经费有所增长。
xx年,我县征收城市教育附加497万元,全部用于教育;征收城市建设维护税为822万元,划出了583.93万元用于教育,占城市建设维护税的71.04%,比xx年翻番。
二是用于教育用地的投入有大幅度增长。
为顺利教育园区建设和农村中小学校改扩建,xx年,我县征地143 亩,投入资金12258万元,其中:县城新区教育园区建设83亩,投入资金1.2亿元,农村中小学60亩,投入资金258万元,比xx年增长了85%。
三是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做到逐年增长并按时拨付到位。
xx年,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拨款1706.5万元,比xx年增长了31.6%。
2、加快校园建设,从硬件上保障教育向上集中工程的实施。
3、强化各项措施,从受教育机会上促进教育向上集中工程的实施。
我县积极采取措施,对农村山区薄弱学校弱势群体给予政策倾斜,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平等受教育的权利,促进了教育的均衡开展。
一是优化学校网点布局。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开展,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首先要调整学校布局、整合。
为此,我县对全县农村中小学网点布局进行了新的调整。
教育公平总结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措施
教育公平总结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措施近年来,教育公平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在追求教育公平的道路上,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是重要且必要的一步。
本文将总结一些有效的措施,为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参考。
一、优化教育资源布局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是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首要任务。
首先,需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
这包括增设学校、改善教育设施、提供教学设备等方面的投资。
其次,要注重城乡间的教育资源均衡,确保农村地区的学校和城市地区的学校能够享受到相同的教育资源。
同时,要鼓励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倾斜,通过划定学区、实施跨地区教育项目等方式,让农村学生能够接触到更好的教育。
二、加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教育经费保障是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之一。
首先,要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享受到良好的教育。
其次,要建立健全教育经费分配机制,确保教育经费的合理分配,避免资源浪费和不公平现象的发生。
此外,要鼓励社会力量的参与,通过设立教育基金、奖助学金等方式,为贫困家庭提供经济支持,使其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三、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实施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
首先,要加大基础教育的投入。
优质的基础教育是推动教育公平的基础,应该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接受到良好的基础教育,打下坚实的学习基础。
其次,要加大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力度。
职业教育是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
此外,还要加强高等教育的发展,提高本科教育的质量,增加研究生名额的分配,为优秀学生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
四、推行公平招生制度公平招生制度是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分配的重要手段之一。
要实施分类招生政策,根据学生的特长和兴趣,提供多元化的选择。
同时,要加强对中小学教育的评估和监督,确保招生制度的公正性和透明度。
此外,要加强对教育资源使用情况的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资源分配策略,确保分配公平和有效。
总的来说,推动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和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平衡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平衡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平衡教育教学资源,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
在教育资源不平衡的情况下,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提供良好的教育条件。
其次,要积极推动教育公平,使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
最后,要注重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
教育资源主要包括教育设施、师资队伍和教育经费等方面。
在资金投入上,应按照区域经济发展和人口分布等因素,合理配备每个地区的教育经费。
对于偏远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要加大对教育的支持力度,提高他们的教育条件。
在师资队伍上,需要优先解决教师师资不足的问题。
对于教育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可以通过引进教师和流动教育资源的方式,提高教育质量。
此外,还可以适当调整教育设施的布局,使每个地方的学校设施相对均衡。
二、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
教育公平主要包括机会公平和结果公平两个方面。
在机会公平方面,要确保每个孩子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不论其家庭背景和经济条件如何。
这就需要推动农村教育、贫困地区教育和少数民族教育等特殊教育群体的发展,保障他们享有与其他地区相同的教育资源。
在结果公平方面,要注重提高教育质量,确保每个孩子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就需要通过制定统一的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评价体系,提高教育的公正性和公平性。
三、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师是教育的核心资源,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对于实现教育均衡发展非常重要。
首先,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教育能力。
可以通过设立继续教育机构、开展教师培训项目等方式,为教师提供专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
其次,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
可以通过设置师范学院、招聘高素质教师等方式,吸引和培养更多的优秀教师。
此外,还可以注重教师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的薪酬水平和职业发展空间,激励他们发挥自己的才华和创造力。
教育部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教育部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及意义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优质均衡的义务教育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公平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质量差距较大。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教育部提出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目标,并制定了相关工作实施方案。
二、目标及原则(一)目标1.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通过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等手段,提高义务教育的整体质量。
2. 促进教育公平:加大对农村、贫困地区和城乡弱势群体的教育支持力度,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
3. 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贫困地区和城乡薄弱学校倾斜。
4. 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提高学校教育教学水平,促进学校特色发展。
(二)原则1. 公平公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得歧视任何学生。
2. 统筹兼顾:综合考虑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实现全面发展。
3. 创新引领: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引入先进教育理念和技术,提高教育质量。
4. 协同推进:加强部门间协作,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三、主要措施(一)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1. 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整合各类教育资源,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库,便于学校和学生共享。
2. 开展网络教育资源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在线共享。
3. 推进校际合作:鼓励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开展合作,共享教育教学资源,提高薄弱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1. 提高教师待遇: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工资待遇,确保教师工资收入水平。
2. 加强教师培训: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3.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教师队伍结构调整,提高专任教师比例,优化教师队伍年龄、学历、职称结构。
初级中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
初级中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一、背景及意义我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石,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本质要求。
初级中学作为义务教育的重要阶段,承担着培养国家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任务。
然而,我国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仍然较为突出,城乡、区域之间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距较大。
为此,初级中学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目标及原则(一)目标1. 资源配置均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大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力度,确保城乡、区域之间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2. 教育质量均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缩小学校之间教育质量差距,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优质教育。
3. 师资力量均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和素质,促进城乡、区域之间师资力量均衡发展。
4. 教育保障均衡:完善教育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区域之间教育保障水平均衡。
(二)原则1. 公平公正: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消除歧视,促进教育公平。
2. 因地制宜: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符合实际的教育均衡发展方案,发挥地方特色。
3. 统筹兼顾:统筹考虑城乡、区域之间教育资源配置,兼顾各方利益,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4. 动态调整:根据教育发展需要,适时调整教育资源配置,确保教育均衡发展。
三、主要措施(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 加大财政投入:政府要加大对义务教育的财政投入,确保教育经费充足,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倾斜。
2. 优化师资配置:实行教师编制动态管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促进城乡、区域之间师资力量均衡。
3. 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实施学校标准化建设,提高学校硬件设施水平,确保城乡、区域之间学校条件均衡。
(二)提高教育质量1. 加强课程体系建设: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提高教育质量。
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
创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工作实施方案一、背景及意义义务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每个公民接受教育的基本阶段。
实现义务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是推动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
我国近年来在义务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城乡、校际之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教育质量差距等问题。
为了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二、目标及原则(一)目标1. 总体目标:到2025年,我国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合理,教育质量普遍提高,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名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公平得到更好保障。
2. 具体目标:(1)教育资源配置:义务教育学校生均教学设备值、生均图书册数、生均校园面积等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教师配备充足,学科结构合理。
(2)教育质量: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明显提高,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完善。
(3)学校差距:全省城乡、区域之间义务教育学校教育资源差距明显缩小,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4)教育公平: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更加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健全,特殊教育资源不断丰富,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二)原则1. 公平优先:确保义务教育资源公平分配,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教育资源。
2. 质量为本:注重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统筹兼顾:统筹考虑城乡、区域、学校之间的差异,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4. 政府主导:充分发挥政府职能,加强对义务教育的领导和管理,确保实施方案的落实。
三、主要措施(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1. 完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义务教育财政拨款足额到位。
2. 合理规划学校布局,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3. 加大教育装备投入,提升学校教育技术水平。
4.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和职业吸引力。
如何推动教育事业与区域发展的协调联动
如何推动教育事业与区域发展的协调联动教育事业是区域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发展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保障。
实现教育事业与区域发展的协调联动,对于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然而,在实际情况中,教育与区域发展之间往往存在着不协调、不匹配的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等。
那么,如何推动教育事业与区域发展的协调联动呢?首先,要加强教育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的统筹协调。
政府在制定区域发展规划时,应充分考虑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将教育纳入整体规划的重要内容。
同时,教育部门在制定教育规划时,也要紧密结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趋势,使教育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相互衔接、相互促进。
例如,在规划新兴产业园区时,应提前规划配套的教育设施,包括学校、培训机构等,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制定教育规划时,要根据区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优化专业设置,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各类人才。
其次,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在一些地区,教育资源的分布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现象,城市和发达地区集中了优质的教育资源,而农村和贫困地区则相对匮乏。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
同时,可以通过建立城乡教育共同体、开展校际合作等方式,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和流动。
此外,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教育、在线教学等,让更多的学生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再者,推动产教融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之才,因此,教育必须与产业紧密结合。
学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
企业可以为学校提供实习实训基地、实践教学案例等,学校则可以根据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例如,一些职业院校可以与当地的制造业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按照企业的要求培养专门的技术工人;高校可以与高新技术企业合作,共同开展科研攻关,培养创新型人才。
教育行业年终总结: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教育均衡
2023年即将结束,回首这一年的教育行业发展,我们可以看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教育均衡成为了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当前的情况分析、问题探讨和未来展望三个方面,对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教育均衡进行总结。
一、当前情况分析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是指在有限的资源下,合理分配各种教育资源,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教育需求。
区域教育均衡则强调不同地区之间的教育资源配置平衡,避免资源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
在过去的一年中,我国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区域教育均衡取得了一些进展。
政府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加强了中小学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了教师待遇和职业吸引力;同时,加大了农村和贫困地区教育资源的投入,改善了基础教育条件;此外,推动了高等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强了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然而,教育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教育均衡仍面临一些问题:教育资源不平衡:一些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相对较为充足,而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仍然相对匮乏。
城乡教育差距、地区之间的教育差异问题仍然存在。
教育质量不均衡:虽然在教育资源配置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教育质量的差距仍然存在。
一些地区的教育质量相对较高,而一些地区的教育质量仍然较低。
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在一些地区,教育资源配置存在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师资力量的过度集中或过度分散,学校规模不合理等问题。
二、问题探讨为了解决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与区域教育均衡中存在的问题,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加大投入力度:政府应进一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农村地区的教育资源的投入。
通过增加教育经费、改善教育设施等方式,提高基础教育条件。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大对教师的培养和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同时,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教师的招聘和支持力度,吸引更多优秀的教师到这些地区工作。
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通过推动教育信息化发展,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中存在的不合理问题。
优化资源 统筹兼顾 实现区域教育高位均衡发展
全区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基本实现了均衡配置,为义务教育阶段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均衡的条件,创造了均衡的机会。
近年来,京口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定了“高位均衡”的发展理念,扎实有效地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08年,京口区获得“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称号。
目前,全区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基本实现了均衡配置,为义务教育阶段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均衡的条件,创造了均衡的机会。
一、加强领导,落实政策,确保区域教育均衡发展1.理顺管理体制,均衡资源配置。
一是创新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全区中小学实行“集中核算,分校管理”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统一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收支管理规范有序。
二是优化均衡发展政策。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明确提出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2008年,又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加快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加大教育投入,适度倾斜农村。
一是经费支撑。
区财政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将教育基本建设项目、公用经费、教职工人员经费、校舍维修经费等全额纳入区财政预算,帮困助学资金等全部落实到位,保障义务教育发展所需的各项经费,并以农村教育投入为重点,每年新增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发展。
二是重心下移。
区教育局为扶持农村学校,自筹资金为每生每年增加公用经费50元,使得农村学校2009年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每生每年400元、600元的标准。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新进教师到乡镇学校任教,可直接转正定级且薪级工资上浮一级。
同时,在评优评先、职务评审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更多的优惠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二、科学布局,优化资源,确保区域内办学条件高位均衡1.统筹协调,建设标准化学校。
一是调优调强教育布局。
按照“高位均衡、城乡一体”的思路,推进学校布局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区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基本实现了均衡配置,为义务教育阶段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均衡的条件,创造了均衡的机会。
近年来,京口区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定了“高位均衡”的发展理念,扎实有效地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08 年,京口区获得“江苏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称号。
目前,全区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力量基本实现了均衡配置,为义务教育阶段每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均衡的条件,创造了均衡的机会。
一、加强领导,落实政策,确保区域教育均衡发展1.理顺管理体制,均衡资源配置。
一是创新和完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
全区中小学实行“集中核算,分校管理”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统一财务管理制度,学校经费收支管理规范有序。
二是优化均衡发展政策。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决定》等文件,明确提出了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2008 年,又出台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进一步缩小义务教育阶段城乡之间、校际之间的差距,加快推进全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加大教育投入,适度倾斜农村。
一是经费支撑。
区财政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将教育基本建设项目、公用经费、教职工人员经费、校舍维修经费等全额纳入区财政预算,帮困助学资金等全部落实到位,保障义务教育发展所需的各项经费,并以农村教育投入为重点,每年新增的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教育发展。
二是重心下移。
区教育局为扶持农村学校,自筹资金为每生每年增加公用经费50 元,使得农村学校2009年小学、初中生均公用经费分别达到每生每年400 元、600 元的标准。
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新进教师到乡镇学校任教,可直接转正定级且薪级工资上浮一级。
同时,在评优评先、职务评审等方面向农村倾斜更多的优惠政策,稳定农村教师队伍。
二、科学布局,优化资源,确保区域内办学条件高位均衡1.统筹协调,建设标准化学校。
一是调优调强教育布局。
按照“高位均衡、城乡一体”的思路,推进学校布局调整。
2008 年,在城区,南门小学与原十一中整合改造后,与靳家巷小学合并办学,成立江苏科技大学附属小学。
梦溪学校整体搬迁至原靳家巷小学,更名为京口区特殊教育中心。
五条街小学一年级停止招生,生源非常平稳地分流到相关学校。
市实验小学一年级新生已迁入原外国语学校就读。
下一步将抓住市实小搬迁契机,分步实施,积极启动新一轮城区学校布局调整的整体联动,放大优质教育资源综合效应。
最终形成“中山路小学、市实验小学、南门小学、红旗小学”4所规模较大的小学,带动一批特色学校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
在乡镇,恒美小学正在加快建设,确
保今年7 月底建成投入使用,建成后撤并汝山小学和包家湾小学两所村完小。
京口中学建设正在积极启动,建成后将整体搬迁丹徒中学,今后,两个乡镇将各形成1 所现代化中学带1所现代化中心小学和1所村完小的办学格局。
2.提升层次,扩大优质教育资
源。
一是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
我们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教育现代化、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
2008 年,全区学校新添电脑1190台,新增多媒体投影设备45套。
已建成京口教育信息中心和覆盖全区所有学校的京口教育宽带城域网;目前,全区所有学校都能实现宽带上网;信息化工程全部达省定二类标准;师机比达到1.2:1,生机比达到10:1,达到省标要求。
全区学校充分利用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有效整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提高信息技术“三服务”水平。
二是实施优质资源扩大化工程。
全区建成省实验小学8 所,省示范初中2 所,省三星级普高1 所,目前,全区大部分中小学达省优标准,100%中学达合格标准。
三、加强交流,提高素质,确保区域内师资力量整体均衡1.坚持教育培训,整体提高师资素质。
一是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坚持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常抓不懈。
建立了由教育主管部门、教研室、教师培训中心组成的“三位一体”的教师培养机制,通过“培养、培训”,进一步优化全区教师队伍结构,提高教师学历层次,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教研室重点在业务上指导教师,教研员均定点到各学校;教师培训中心根据农村学校需求高质量开展了各层各类培训班,创造性开展“名师大课堂”,不断加大对农村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农村教师业务素质。
积极鼓励教师参加高学历进修,全区初中专任教师本科学历、小学专任教师大专学历比例分别为73%、87%。
二是实施名优工程。
认真实施《京口区拔尖人才管理办法》,加大各级名优教师培养和选拔力度,设立名优教师专项奖励,2008 年又大幅度提高拔尖人才奖励标准。
2.坚持改革创新,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一是政策支持。
区委、区政府根据全区农村学校现有教师队伍状况,制订新教师安置向农村学校倾斜政策。
区委、区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提高农村中小学教师待遇;改善农村中小学工作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身心健康。
建立政策激励机制,对在农村中小学工作满10 年的教师,分别在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
二是制度保障。
建立了支教制度,城区教师定期到农村学校支教,即便是在城区学校师资也比较紧的情况下,仍然坚持扩大支教教师范围,2008年有32 名教师被派到各个农村学校任教;建立了送教下乡制度,城区学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定
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指导和上示范课。
四、济困助学,同等接纳,确保区域内适龄儿童教育机会均衡1.依法规范管理行为。
一是法制教育宣传到位。
全区各校均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积极开展法制教育宣传、实践活动。
二是依法行政贯彻到位。
坚决执行义务教育有关文件规定,实行政务、校务公开制
度,规范各类办学行为。
三是办学行为监督到位。
规范中小学管理,严肃教学秩序,严禁中小学节假日乱办班、乱补课,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
四是教育收费规范到位。
坚决执行“一费制”收费标准及省市文件规定,认真落实教育收费“一把手”负责制、收费公示制、收费公众监督制和违规收费责任追究制。
五是大力实施平安创建。
深入开展平安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大力加强校园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
全区各校在全市教育系统中率先建立了学校警务站(室),100%的学校安装了技防设施,全区校园综治、廉政文化进校园和保障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就学等工作受到了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的高度称赞。
2.努力促进教育公平。
一是认真开展困难家庭学生资助工作。
建立了“京口区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学生资助体系”。
2008 年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困难家庭子女费用共计25万元。
二是妥善解决外来务工子女入学问题。
全区学校全面向“新京口人”子女开放,供“新京口人”子女自主选择,2008年接纳了4569 名“新京口人”子女的入学工作,充分保障了广大青少年的受教育权利。
三是盲聋哑及智障儿童入学得到保障。
京口特殊教育中心经过异地改造搬迁后,已成为一所省内领先的培智学校,2008 年,区财政预算内安排20 万元,用于减免智障学生各项费用,让智障学生享受完全的免费义务教育。
2009年,实施“十二年免费特殊教育”,将智障儿童的入学年龄向5-7 岁儿童延伸。
五、强化管理,提升内涵,确保区域内教育质量全面优质
1.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一是强化教育管理。
认真执行《江苏省中小学管理规范》,修订实施《京口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管理评估细则》。
督促学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计划,认真落实“每天锻炼1 小时”规定。
加大课程改革实施力度,所有学校都按照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开齐开足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
积极开发校本课程,落实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发展。
二是建立帮扶制度。
出台了《关于加强京口区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意见》,分别由5 所优质小学结对帮扶5所农村小学,通过管理指导、教学交流、教学资源共享等举措,实现城乡学校的共同进步;采用教研员蹲点式服务和组织骨干教师指导团送教下乡等方法,提高农村学校教科研水平;坚持送教上门、培训上门,加强农村学校校本培训指导,提高农村教师业务素质。
2.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办学内涵。
一是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坚持立德树人,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重点,多形式开展“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和谐校园”、“绿色校园”创建等系列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是深入推进基
础课程改革。
注重有效教学研究,强化校本教研,采取措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以发展性评价改革为抓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三是加大特色创建力度。
注重引导学校从过去单纯的以分数、升学率的竞争转变到以办学特色为主的综合竞争。
一批在教学管理、体育艺术、师资建设等方面各具特色的教育品牌和标志学校脱颖而出,特色创建在全市有一定知名度。
目前,全区有国家级“体育传统项目特色学校”1个,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5个,省级“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2 个,省级体育传统特色学校5 个,市级传统体育特色学校5 个;省艺术特色学校1 所,市艺术特色学校4 所。
形成“校校有特色,人人有特长”的特色纷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