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稼先》优秀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邓稼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由于长期从事核武器的研制工作,邓稼先的身体受到了核辐射,患上了癌症,但他仍坚持工作。有人问他这样置自己的身体于不顾地研制原子弹,政府给了多少钱。邓稼先淡淡一笑,回答道:“研制原子弹得了十元钱,研制氢弹得了十元钱。”原来在当时,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金是一万元人民币,研制两弹的科技人员有一千人左右。邓稼先认为这是集体的功劳,就把所得奖金平分了,因此他得到了二十元钱。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回忆性散文《邓稼先》,进一步感受邓稼先崇高的精神和品格。

【学习目标】

1、识记并积累“可歌可泣、鞠躬尽瘁、鲜为人知、马革裹尸”等词语。

2、阅读课文,理清思路,提高筛选信息、概括信息的能力。

3、学习本文通过对比表现人物的写法,体会作者取舍材料的艺术和布局谋篇的手法。

4、学习邓稼先热爱祖国、献身科学的伟大精神。

【作者简介】

杨振宁,理论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1957年由于与李政道提出的“弱相互作用中宇宙不守恒”观念被实验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他们两个人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华人。2003年底回北京定居,并曾先后获得中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英国皇家学会、俄罗斯科学院、罗马教皇学院以及多个欧洲和拉丁美洲学院的院士荣衔,已获多家大学的荣誉博士学位。

【背景链接】

本文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 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教授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作者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的民族情结、五十年的朋友深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文体知识】

本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又是一篇典范的人物传记。

人物传记是记录人物生平的文字,它往往通过一些特殊事件来刻画人物的特殊贡献、精神品质和高尚情操。

【字词积累】

1、字音字形

元勋.(xūn) 鲜.为人知(xiǎn) 殷.红(yān) 鞠躬尽瘁.(cuì) 罗布泊.(pō) 难堪.(kān) 选聘.(pìn) 马革裹.尸(guǒ)

铤(tǐng) 妇孺.皆知(rú) 萦.带(yíng) 挚.友(zhì)

2、词语释义

①可歌可泣:值得歌颂赞美,使人感动的流泪。形容事迹英勇悲壮,非常感人。

②鲜为人知:很少有人知道。

③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兢兢业业,不辞辛劳,直到死了为止。形容辛勤地贡献自己的一切。

④当之无愧:当得起某种称号或荣誉,没有愧色。

⑤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明白、都知道。

⑥截然不同:断然不一样,形容毫无共同之处。

⑦马革裹尸:用马皮包裹尸体。指英勇作战,死于沙场。

⑧层出不穷:接连不断地出现。

【整体把握】

1、快速阅读课文,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文章回忆了邓稼先先生在中国不同时期的突出贡献,赞美了其高尚的品质。

2、请从文中找出典型事件,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明确:①1950年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回国。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危难时刻,报效祖国

②1958年8月奉命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并成功研制了“两弹”。

——“两弹”元勋,功勋卓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③“文化大革命初期”初期,说服两派继续工作。

——没有私心,没有小心眼,一心为公

④1971年被“四人帮”批判围攻,竟能说服工宣队、军宣队的队员。

——勇敢,公正无私,坦诚坦白,以理服人

⑤用一封短信向杨振宁证实中国原子武器工程中,除了最早于1959年底以前曾得到苏联的极少“援助”以外,没有任何外国人参加。

——严谨求实,强烈的民族自尊心

⑥1982年,一次井下突然测不到了信号,他说:“我不能走。”

——执着追求,无私奉献,身先士卒,强烈的责任感

概括: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是我国的“两弹元勋”。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没有小心眼儿、没有私心杂念、与人为善、治学严谨、实事求是、身先士卒、甘于奉献、热爱祖国和人民。为了站起来的中华民族的强大,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3、概括文章六部分各自的大意。

明确:一、在历史的背景上引出邓稼先。

二、写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三、通过与奥本海默的对比,突出邓稼先的气质和品格。

四、通过作者与邓稼先的交往与对话,表达对邓稼先的情感。

五、描写邓稼先在罗布泊的工作情形,突出他身先士卒的献身精神。

六、总结评价邓稼先。

4、文章六个部分的小标题拟得怎么样?

这些小标题拟得新颖、概括力强,突出本部分的核心内容和丰富意蕴。

【合作探究】

一、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

1、作者为什么要概述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历史?

明确:通过鲜明的对比,突出“今天”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创造的伟大成就,从而把邓稼先的贡献放在一个广阔的社会背景之中——中国之所以不再任人宰割是因为我们有了强大的国力,而由邓稼先领导的核武器研究的成功,无疑是这之中最闪亮的一笔,突出了邓稼先的贡献之大。

2、下面的句子独立成段有什么好处?

德国强占山东胶州湾,“租借”99年。

俄国强占辽宁旅顺大连,“租借”25年。

法国强占广东广州湾,“租借”99年。

英国强占山东威海卫与香港新界,前者“租借”25年,后者“租借”99年。

明确:独句成段,起强调作用,抒发强烈的感情。独句段构成排比段,更增强文章的气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此处表达作者对帝国主义列强的极度愤慨和对祖国屈辱历史的痛惜之情。

3、作者在第一部分的最后才点出“邓稼先”的名字,这样写有什么妙处呢?

明确:内容上:任人宰割的历史让读者感到深刻的屈辱,中国人站起来了让读者感到振奋人心。在读者已经有强烈的心理预期中,适时地点出“邓稼先”的名字,达到醒目有力,震撼人心的效果。

结构上:承上启下,承上写为中国人民“站起来”做出巨大贡献,启下写邓稼先鲜为人知的事迹,为第二部分做铺垫。

二、“两弹”元勋

1、张爱萍将军称邓稼先为“‘两弹’元勋”,请你列举几条他如此称呼邓稼先的理由。

明确: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2、第二部分叙写邓稼先一生的简历,那些写得较详?那些写得很简?这种详略分明的叙写突出了邓稼先哪两点?

明确:略写生平、学历,详写贡献。

突出邓稼先作为中国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开拓者的地位。

3、邓稼先“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一句中,“立即”一词表现了邓稼先怎样的思想品质?

明确:邓稼先急切想回到祖国,用自己的知识报效祖国,表现了他时刻都想着祖国,热爱祖国、忠于祖国的思想品质。

三、邓稼先与奥本海默

1、邓稼先与奥本海默的本质区别是什么?

明确:邓稼先是一个最不要引人注目的人,他忠厚平实,真诚坦白,从不骄人,一生喜欢“纯”字所代表的品格,有中国农民的朴实气质,而奥本海默是一个锋芒毕露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