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小学科学23运动的快慢(教案及反思)
小学科学23运动的快慢(教案及反思)【教案】小学科学23运动的快慢一、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的快慢是相对的概念,运动速度快慢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和测量进行判断。
2. 观察和描述运动的快慢,并能够合理解释其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二、教学资源:1. 实验用品:小球、线、定点器材等。
2. 图片或视频资源:包括不同运动过程中的快慢运动示意图和实际运动视频。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图片或播放一个视频,引导学生观察不同运动状态下的快慢现象,并让学生描述他们观察到的内容。
2. 探究(10分钟)与学生共同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比较不同大小的小球在斜面上滚动的快慢程度。
让学生尽可能多的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猜测,并将实验步骤分解成简单的操作。
3. 实验操作与观察(15分钟)根据学生的指导,通过给小球不同的初速度、角度等条件,观察和比较小球滚动的快慢情况,并记录数据。
4. 进行实验讨论(10分钟)学生针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总结影响小球滚动快慢的因素,并归纳出结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5. 拓展实验(15分钟)教师提供更多的实验场景,如不同大小的物体在水中下沉的速度等,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观察和比较不同实验结果的快慢情况,并找出其中的规律。
6. 知识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回答学生的问题和提供相关知识,加深学生对运动的快慢现象的理解和认识。
7. 小结与反思(5分钟)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并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反思。
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反思】本堂课的设计主要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引导学生感知和了解运动的快慢现象。
通过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并观察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
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也面临一些挑战和不足。
首先,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学生的实验操作时间有限,一些学生可能无法通过实际操作来直观感受不同运动的快慢。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 教案
初中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
2. 能够通过比较时间、路程和速度来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3. 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应用。
2. 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
2. 计时器、测量工具、计算器。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如自行车、汽车、飞机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判断这些物体运动的快慢?二、新课讲解(20分钟)1. 介绍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表示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 介绍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速度保持不变,运动方向为直线的运动。
5. 讲解如何判断物体运动快慢:a. 在相同时间内,比较路程的长短。
b. 在相同路程内,比较所用时间的长短。
c. 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情况下,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三、实验演示(15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速度。
2. 引导学生利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并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四、课堂练习(10分钟)1. 安排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解答有关速度、路程和时间的问题。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总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速度的概念、计算公式和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2. 强调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实验,使学生掌握了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能够判断物体运动的快慢。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实验和课堂讨论。
通过课堂练习,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对匀速直线运动的理解和应用的讲解,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运动的快慢》的教案
《运动的快慢》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路程÷时间。
3. 培养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其物理意义2. 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3. 实际问题中的速度计算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速度公式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物体的运动快慢。
2. 讲解速度的概念:解释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为米/秒。
3. 介绍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路程÷时间。
讲解公式中各量的含义及单位。
4. 应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举例说明如何计算物体在不同路程和时间下的速度。
5. 开展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分析实际问题中的运动快慢,并交流讨论结果。
6. 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布置课后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7. 课后作业:1. 熟记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完成课后练习题,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8. 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表现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速度概念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9. 教学反思: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10. 教学延伸:下一节课将继续讲解速度的相关知识,包括加速度和减速度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速度概念和计算公式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和问题解答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评估其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沟通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第3节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学习目标】1.正确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知道速度的定义;2.知道速度是矢量,知道速度的单位、符号和读法,了解生活实际中某些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的数据;3.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会用平均速度公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4.知道瞬时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和速率的区别。
【学习过程】1.判断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方法1: ; 方法2: ; 方法3: 。
2.速度(1)定义: 。
(2)公式:v = 。
(3)单位: ,常用的还有: 。
(4)方向: 。
(5)物理意义: 。
例1.一辆小汽车(可以视为质点)沿平直公路运动。
现以公路为x 轴建立直线坐标系,从小汽车运动到O 点时开始计时,t 1=1s 时汽车运动到A 点,坐标是x 1=10m ;t 2=3s 时汽车运动到B 点,坐标是x 2=30m 。
试求小汽车从A 点运动到B 点的速度。
x /mOx 1x 2A B例2.如果在上题中小汽车从A 运动到B 的过程中,一辆卡车(可以视为质点)也在沿这条平直公路运动,不同的是它沿x 轴向另外一个方向运动。
在t 1=1s 时汽车运动到B 点,坐标是x 2=30m ;t 2=3s 时汽车运动到A 点,坐标是x 1=10m 。
试求卡车从B 点运动到A 点的速度。
例3.博尔特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令人惊讶的成绩之后,他又于2009年8月16日(北京时间2009年8月17日凌晨3时35分)时隔一年之后在德国首都柏林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100米决赛和200米决赛中分别以9秒58(9.58s )和19秒19(19.19s )的成绩再次打破世界记录。
博尔特在柏林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中跑100米的速度为 m/s ,跑200米的速度为 m/s 。
3.平均速度(1)定义: 。
(2)公式:v = 。
(3)单位: ,常用的还有: 。
(4)方向: 。
(5)物理意义: 。
x /m O x 1 x 2A B演示实验:将测量和计算结果Array填在下列表格中:实验结果表明:。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运动的快慢
八年级物理教案第三节运动的快慢第三节运动的快慢一、概念及含义1. 运动:动物或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有定向性、有规律性。
2. 速度: ==单位时间内物体在某一方向上所运动路程。
其单位为米每秒(m/s)。
3. 加速度:即物体运动速度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每秒变化的速度大小,其单位为米每秒平方(m/s2)。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直线以匀变速运动,即其速度恒定,加速度为0,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二、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1. 单一加速运动: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其加速度值恒定,称为单一加速运动。
2. 减速运动:当速度降低时,所经过的路程也变少,即加速度的值小于零,则称为减速运动。
3. 匀速运动:指物体沿直线以恒定速度运动,其加速度值为零,称为匀速运动。
4. 停止运动:指物体没有沿一定方向以一定速度运动,加速度为零,称为停止运动。
三、物体运动的快慢1. 运动速度快慢由其速度和加速度来衡量,速度的大小决定了物体的快慢。
2. 加速度能影响物体的速度,当加速度增大时,物体的速度就会变快,反之,加速度减小,物体的速度就会变慢。
3. 若物体具有恒定的加速度,则加速度能体现出物体运动的变化,加速度变大,速度变快,加速度变小,速度变慢。
四、加速运动1. 加速度可以表示物体运动的变化程度,但加速度值本身并不能完全表明运动的快慢。
2. 加速度越大,物体变速越快,物体可以以较快的速度运动。
3. 当加速度的大小一定时,物体的运动路程越长,物体的运动速度越快。
4. 加速度可以衡量物体运动的快慢,加速度值越大,物体运动越快,若加速度值为0则运动为匀速运动,若加速度值为负数则运动为减速运动。
初中物理_第3节 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运动的快慢学情分析初中阶段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强,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注意力不能持久集中,另外对物理知识又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因此学生大都不太感兴趣。
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有定性的比较和定量的比较,本节课通过刘翔雅典奥运会夺冠视频引入课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如何比较跑步的快慢,由浅入深,从易到难,获得比较运动快慢的不同方法。
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时,向学生提出解决物体的运动时间和路程都不相同的矛盾,为建立速度概念奠定基础。
速度公式是教材中出现的第一个用字母来表达数量关系的公式,对此学生可能不太习惯。
速度的单位是一个组合单位,学生也是第一次见到,教学中要注意强调。
考虑到学生第一次运用公式解题,一定要注意强调解题的规范性。
效果分析本节课从知识目标的达成,到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都有不同程度地达成,但实践中发现,学生观察现象并提出问题的能力还比较差,分析路程时间图像与速度时间图像处理问题的能力更是有待加强。
这也给我今后的教学工作提出了一个更高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实施新课程提出的教学目标,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更加坚定地体现物理学科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生活物理的能力。
本节课效果整体来说不错学生自主学习、积极主动、互助学习、分工明确、热情高、具有时效性。
学生参与课堂活动面广,思维有深度,能够体现对所学知识的内化、重组和应用,而且外显效果好。
学生能够积极完成各类题型,提高应用能力。
掌握液体内部压强公式的计算并会应用,从而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教学重点突出,围绕教学重点设计教学;关注学生差异,教学设计多层次,最大限度满足不同类型学生需求。
课堂教学结构合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教学环节紧凑、容量适中、效率高。
有效地整合和开发了课程资源.。
教材分析新课标教材通过“想想议议”栏目提出问题:那些方法可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在学生讨论总结后直接得出速度的定义及计算公式。
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对于速度这个概念,学生在以前的学习和生活当中都有了一定的认识,这里进一步对速度进行定义,新教材在这里采用了和旧教材调换顺序,即先引入速度再对运动进行分类,并增加了摄影技术在研究运动问题上的应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运动的快慢》教案
课题: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一章第三节运动的快慢课时与课型:一课时新授课作者单位与姓名:授课时间: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引入课题:图片和小故事引入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生:观看图片体现“物理从生活中来”的理念。
进行新课龟兔赛跑最后谁赢得比赛,这是为什么?生活中我们形容某人跑的快,是子快还是说他跑的比乌龟快呢,,乌龟真的比兔子跑的快吗?想解开这些疑问吗?还是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运动的快慢吧!出示学习目标。
(投影见附件一)(一)比较运动的快慢安排三个小组进行两次接力比赛:引导分析:哪个小组传得快呢?你如何判断的?由此得到生活中比较快与慢的两种方法:1相同的路程比时间2、相同的时间比路程。
(二)速度1.速度概念的建立教师:我将其中两个小组的成绩进行记录,请你分析哪个小组更快呢?你生:听故事,积极主动回答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竞争意识。
生:比赛,观看比赛生:小组讨论:生动有趣的比赛如何比较一组让学生轻松得出和二组哪个小比较快慢的两种组更快。
方法,培养学生分生回答方法。
析归纳的能力。
生:进行思考。
通过一步步设问是如何比较的?教师引导分析:学生用路程除以时间的方法比较快慢,我们物理学中就用这种方法比较快慢,我们称之为速度。
大屏幕出示速度的定义。
2.速度公式设问:根据我们比较快慢的方法,速度、路程和时间三者有什么关系?强化记忆:速度、路程和时间分别用什么符号表示。
【变形】s= ______t= ____3.单位回忆:我们学习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谁还记得长度和时间的国际主单位?根据这两个单位我们可以得到速度的单位,谁知道呢?大屏幕出示速度的单位及单位符号: m/s km/h讲解单位换算:1m/s = 3.6 km/h练习;(1)15 m/s= _________ km/h(2)18 km/h = _______ m/s4规范解题:安排学生根据要求自学课本21页的例题。
根据学生自学情况请学生说出物理计算题应注意的地方,教师总结。
运动的快慢教案初中
运动的快慢教案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公式。
2. 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1. 速度公式的运用。
2. 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PPT或黑板,展示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运动的图片,如跑步、骑车、开车等,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运动快慢的不同。
2. 提问:你们知道运动快慢是用什么来表示的吗?3. 学生回答:速度。
二、新课(20分钟)1. 教师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
2. 教师给出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 = 路程 ÷ 时间。
3. 教师通过PPT或黑板,展示一些实例,如小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引导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
4. 学生分组讨论,尝试解决实际问题,如某人跑步的路程和时间,求其速度。
三、练习(15分钟)1. 教师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独立解决,如某人骑车的路程和时间,求其速度。
2. 学生解答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总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总结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 学生回答: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单位是米每秒(m/s),计算公式是速度 = 路程 ÷ 时间。
五、作业(课后)1. 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学生完成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运动的图片,引出速度的概念,然后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并通过实例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掌握速度的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初中运动的快慢教案
初中运动的快慢教案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和实验,体验和理解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教学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平均速度的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不同的运动场景,如运动员跑步、汽车行驶、自行车骑行等。
2. 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运动场景中物体的运动快慢。
二、合作互动,探究新知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a. 相同路程,比较时间的长短。
b. 相同时间,比较路程的长短。
2. 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3. 速度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
4. 匀速直线运动:快慢不变,经过的路线是直线的运动。
三、实例分析与练习1. 分析实例:小明跑100米用时10秒,小马跑5000米用时200秒,比较小明和小马谁跑得快。
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速度公式进行计算和比较。
四、总结与拓展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2. 提出问题:如何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快慢?3. 学生思考和讨论。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例和实验,让学生体验和理解运动快慢的比较方法,掌握速度的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练习和讨论,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设计上,要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核心素养]通过游戏和实验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能用“运动快慢”的观点观察和分析身边事例的意识,培养学生有珍爱生命,遵守交通规则的素养。
[设计理念]这是一节概念课,学生已学习过有关速度的初步知识,在生活中对于速度也有较多的感性认识,所以速度这个概念对学生来说并不抽象。
这速度这个概念是描述物体运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是这章的重点,也是整个力学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用比值法来定义速度,通过通俗的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过渡到一个统一标准,由此得到速度的定义。
[教材分析]“运动的快慢—速度”是第一章第三节的内容,它与上面两节内容一样,属于运动描述的知识。
课后练习中的第4题要计算速度,这本是十分容易的事,但要获得计算所需的数据,学生应能读懂列车时刻表。
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感性材料和知识经验对概念的掌握和习得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些因素都是内隐的。
[教学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重点难点]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难点:速度概念的建立以及用类比的方法去描述生活中某一个量的快慢。
[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参与-活动;[仪器材料]多媒体、小红旗、两张相同的纸片、气球等[教学流程设计]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登陆优教平台,发送预习任务完成本节课的预习任务,反馈预习情况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游戏:传递国旗,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把国旗传递得快?(板书课题)教师指出学习的新课题,并引导学生小结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进入新课,科学探究播放动画(优教提示:请打开素材“动画演示:物体运动的快慢“)(一)总结:一种方法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另一种方法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运动的快慢》教案
《运动的快慢》教案运动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体育课是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课程之一。
而对于教师来说,如何制定出富有实效性的教案,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锻炼,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本文将介绍一份以“运动的快慢”为主题的体育教案,从设计思路、实施方法、教师示范等方面,细致描绘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运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全方位提升身体素质。
【设计思路】教案的整体设计是针对主题“运动的快慢”展开的。
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存在的一些习惯性问题,如动作不标准、重心不稳定、缺乏协调性等,本设计师特意选取了跳绳、平衡车等运动项目,旨在通过让学生逐步领悟“快慢”的概念,在掌握基本运动技巧和动作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控制与协调能力。
此外,本设计中特别注重灵活性与个性化,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年龄、体型、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等因素,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心理期望,提高教学质量。
【实施方法】本设计中,教师主要采用三种实施方法:介绍型指导、示范型指导和练习型指导。
在介绍型指导方面,教师需要讲解跳绳、平衡车等运动项目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要点,比如“快跳”、“慢跳”、“轻点”、“重点”等,引导学生了解“快慢”在运动中的具体表现和意义。
在示范型指导方面,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运动项目和学生的情况,逐一演示并讲解每个动作的正确姿势和技巧要领,同时注意矫正学生的动作、重心和呼吸等方面的问题。
在练习型指导方面,则需要让学生在合适的时间和环境下进行适当的练习,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逐步培养学生的控制和协调能力。
【教师示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设计中,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个人素质,既要充分理解教案的设计思路,又要善于发现和纠正学生的不良动作和习惯,通过亲身示范和指导,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运动,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意识。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身体保护,在运动过程中避免受伤和疲劳,并且设法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从而达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小学科学第3课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第3课运动的快慢(教学设计)运动的快慢 - 小学科学第3课教学设计引言:运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不断地运动着。
在这节小学科学教学中,我们将学习有关运动的快慢的概念。
我们将通过实际观察和亲身体验,让学生对快慢的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周围的现象。
一、知识目标:1. 了解快慢是描述运动速度的概念。
2. 能够观察和探索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运动现象。
二、能力目标:1. 能够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的运动速度。
2. 能够运用观察到的事实,发现物体的运动速度与其相关的特征。
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和热情。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释现象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分享的精神。
教学步骤:步骤一:激发兴趣(5分钟)在开始课程之前,我会给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或展示一些图片,展示一些快速的运动场景,如风车旋转、人们奔跑等。
通过这些视觉和感官刺激,引起学生对快慢运动的思考和好奇心。
步骤二:引入概念(10分钟)在讨论学生对快慢运动的认知后,我会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觉得什么样的运动是快的?什么样的运动是慢的?”请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并进行简要讨论,培养学生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接着,我将向学生介绍运动的快慢概念,并给出明确的定义。
我会用简单的语言解释:运动快慢是用来描述物体的运动速度的,运动速度快的物体很快地移动,而运动速度慢的物体则移动得比较慢。
我会用一些生动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比如飞机飞行快,乌龟爬行慢等。
同时,我会使用幻灯片和图片引导学生对快慢这个概念进行图像化思考。
步骤三:实操活动(25分钟)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快慢的概念,我会进行一系列的实操活动。
活动1:比比谁跑得快(10分钟)我会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出一位代表。
然后,我会在教室前面设置一个起点和终点线,并给每位代表发放一个小玩具车。
学生们要按照我的口令同时将小玩具车放在起点线上,然后看谁的小车先到达终点线。
运动的快慢教案范文
运动的快慢教案范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速度,并能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实践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运动的快慢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公式的应用。
2. 教学难点:速度公式的推导过程,如何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的快慢如何表示。
2. 采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感受速度的概念。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究速度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视频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如尺子、计时器等。
3. 相关实际问题案例。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运动员比赛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运动的快慢。
2. 讲解速度概念:讲解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越大,物体运动越快。
3. 推导速度公式:讲解速度的计算方法,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即v = s/t。
4. 运用速度公式解决实际问题:举例分析,让学生运用速度公式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测量物体的速度,并进行实验操作。
6. 总结与反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解答学生的疑问,收集学生反馈。
7.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讲解与速度相关的物理概念,如加速度、减速度、匀速运动等。
2. 引导学生思考速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交通、体育、科技等领域。
3. 探讨速度与时间和路程的关系,让学生理解在不同的时间和路程下,速度的含义。
七、课堂互动:1. 采用问答法,让学生回答与速度相关的问题,加深对速度概念的理解。
2. 设计速度大小比较的互动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感受速度的快慢。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比较不同小组完成相同任务的速度,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运动的快慢》优秀教案
八年级物理导学案编号:主备人:校对人:审批人:展示15分钟4、小组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总结:在运动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得情况下,___________的物体运动得快。
这样就将问题转化为在时间相等的情况下进行比较。
二、探索新知,自主交流自学指导二:物理学中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1)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用速度表示物体______________。
在相同的路程内,物体经过的时间越长,它的速度就越_________;物体经过相同的路程,所花的时间越_________,速度越大。
(2)速度定义:__________________ ,速度、路程和时间之间的关系式:v=_________。
(3)速度的单位:速度的单位由___________单位和__________单位组合而成,在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或___________,这种单位叫组合单位,在交通运输中速度的单位也常用________________符号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两个单位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完成下列单位之间的换算:5m/s=__________km/h 10km/h=___________m/s阅读课本第2021所给出的一些物体的速度值,了解一些物体运动的速度自学指导三:匀速直线运动1.分析21页想想议议总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2.匀速直线运动:。
说明: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其速度应该是一个定值,与________和_________无关,所以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____比,与t成______比。
3.变速运动与平均速度变速运动可以用v=st来计算速度,s是物体通过的某一段路程,t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所用的时间,求出的v就是物体通过这一段路程的__________速度。
1.3 运动的快慢 教案
【讨论】比较相同时间内谁走的远,和比较在相同路程内谁用的时间短。
【播放视频1】视频中的画面是怎样比较快慢
联系生活实
的?
际,从生活
【播放视频2】比较运动快慢有几种方法?
学生回答。
走向物理。
序
【总结】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路程长则比较快,路程短则比较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所用时间短则比较快,所用时间长则运动慢。
创新意识和
的路程,谁大,谁运动得就快,谁小,谁运动
创新能力。
得就慢。
(2)让它们的路程相等:比较单位路程内通过
(二)物理上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6min)【问题】如果物体运动时所用的时间和通过的
学生讨论、
长度都不相等,又该如何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
回答。
呢?
互动合作精
【讨论】如果时间和路程都不相等,的确不容
神的体现。
易比较,但我们是否可以认为让它们的路程或
时间相等呢?【ຫໍສະໝຸດ 结】学生讨论。培养学生的
(1)让它们的时间相等:比较单位时间内通过
【问题】同是物体的运动,它们的快慢一样吗?你认为哪些物体快,哪些物体慢呢?
学生回答。
增加前后内容间的联系。
学
【讨论】
【总结】今天我们就研究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
快慢。(板书课题)
利用生活中
二、进入新课,科学探究
的实例引起
(一)生活中对物体运动快慢的比较(8min)
学生兴趣。
程
【师】平时我们是如何对物体运动的快慢进行
学习重
占八、、
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
学习难点
第3节运动的快慢教案
第一章第3节运动的快慢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
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
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
了解平均速度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体验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认识速度概念在实际中的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
二、教学重点速度的物理意义及速度公式三、教学难点1、建立速度的概念2、“频闪摄影“研究物体运动的方法四、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在实际生活中,物体运动的快慢是人们关心的问题。
如:在田径运动会短跑比赛中,人们最关心的是谁得冠军;人们外出旅行时,总是希望选择便捷的交通工具尽快到达目的地;军事上总是希望导弹、作战飞机能够飞得快些……。
问题:如何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二)速度1、比较物体快慢的两种方法。
(1)在游泳比赛中,观众和裁判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的方法是不同的。
问题:请同学们说说看,观众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裁判用什么方法比较运动员游得快慢?学生交流讨论后回答。
(观众的方法是:比赛中看谁游在最前面;裁判的方法是看谁先到达终点,用的时间短。
)归纳:观众的方法实际上是:在相同时间内看物体运动路程的长短来比较快慢;裁判的方法实际上是:物体运动路程相同,看运动时间的长短比较快慢。
(2)学生实验:“比较纸片下落的快慢”。
体验两种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取两张16开纸,其中一张对折一次,另一张对折两次,为了使纸片平稳下落,可将纸片的两端向上叠起一部分,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
(猜一猜):哪一张纸片下落的较快?(试一试):结果与你的猜测一致吗?(议一议):怎样比较纸片运动的快慢?还有其他比较运动快慢的方法吗?(3)再举例让学生讨论:一位同学百米跑用了12s,而一万米跑世界冠军的成绩大约是28min,怎样比较它们运动的快慢?想想议议:课本21页1.3-3图中两辆汽车行驶时路程与时间关系图,甲图中汽车在各个时间段内的速度有什么特点?乙图有什么特点?(由图可以看出在每10s的时间内,甲汽车通过的路程一样,乙车每过10秒通过的路程都不一样,后10秒通过的路程都比之前10秒通过的路程长)学生受到启发:在运动的时间、通过的路程都不相等情况下,每一个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长的物体运动得快。
运动的快慢公开课教案
运动的快慢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速度的概念,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 让学生掌握如何计算速度,并能运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计算。
3. 培养学生观察运动物体速度变化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物理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速度的概念及定义2. 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其中,v表示速度,s表示路程,t表示时间)3. 实际例子分析:如何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4. 速度的单位: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5. 速度的变化:加速、减速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速度的概念、速度的计算公式及应用。
2. 难点:速度公式的灵活运用,以及速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利用实际例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速度的计算过程。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解决速度问题,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讲解速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速度?为什么需要研究速度?2. 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3. 讲解速度的计算公式:v = s/t,并通过PPT展示公式推导过程。
4. 分析实际例子:如何计算物体运动的速度,如自行车行驶速度、汽车行驶速度等。
5. 讲解速度单位及换算:米/秒(m/s)、千米/小时(km/h)等,并通过PPT 展示单位换算过程。
6. 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速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某种运动器材的速度等。
7.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强调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单位换算。
8. 作业布置:布置有关速度的计算和应用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10. 教学评价:对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了解学生对速度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延伸1. 讲解速度的变化:加速和减速,并通过PPT展示实例。
2. 分析加速度的概念:加速度是表示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运动的快慢
单位换算:1m/s=3.6km/h
(设计意图:学习以物体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物理概念的科学思维方法。
)
四、速度的应用
1.一些物体的速度,练习:速度的单位换算—典型例题。
2.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物体的速度,让学生了解速度计,并知道标志牌上数据的含义。
3.例题练习:一辆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司机看见路边的一块指示牌如右图,此时车速为100km/h,这辆车违章了吗?他以这样的速度到
学会用速度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
五、匀速直线运动
1.【播放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找出过山车、电梯上的人、火箭在运动上不一样的地方。
2.结论: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沿着直线、快慢是变化的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3.例题:一辆汽车从A市行驶到B市,
(1)前一半路程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路程的速度是30m/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前一半时间的速度是20m/s,后一半时间的速度是30m/s。
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