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和过程ppt课件
合集下载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件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1、认识运动的总规律: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 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地深化和提高,这就是 认识发展的总过程。每一次循环都有新内容、新发展。
牛顿:光是 “粒子”。
惠更斯: 光是波。
爱因斯坦:光既 有粒子性,又有 波动性。
光的本性之争
第一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第二 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第三 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第四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二)、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认识是为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服务的,因此,改 造世界必须首先认识世界。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类实践活动提出的问题归根结底只能依靠和 通过实践来解决。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 和手段,使人的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最后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二者的区分是相对的,人们不 应当也不可能把它们截然分开。
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第一,注重调查研究,透过现象看 本质。
第二,避免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 ▪ 经验主义———“ 经验论” ▪ 教条主义———“ 唯理论”
▪ 唯理论---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否认感 性的重要性。
结绳记事
③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 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首先、由真理的本性所决定 其次、由实践的特点所决定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刊登题为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特约评论员 文章。当日,新华社转发了这篇文章。12日,
非理性因素对于人的认识 活动和人的认识能力的发挥具 有激活、驱动和控制作用。
马原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PPT课件
第32页/共51页
2.第二次飞跃: 从1)理理性性认认识与识实到践的实关践系 a
2)从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的意义 •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第33页/共51页
2.第二次飞跃: 从• 理转性化的认条识件:到 实 践b
1. 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 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3. 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 在理论转化为大规模的实践以前,必须经过一系列中间试验,总结经验教训。
第36页/共51页
1.真理的唯物论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亦即客观真理。 ➢ 内容是客观的, ➢ 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第37页/共51页
2.真理的辩证法: 绝绝 对对真 性理 :和真 相理 的对绝性对 性
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
第38页/共51页
• 真理的绝对性: 1.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
第7页/共51页
1.来源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 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② 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
狼孩,猪孩,豹孩。
不否认从他人和书本可以获得知识。
第8页/共51页
• 爱迪生 • Thomas Edison said, •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第17页/共51页
2.认识客体 ① 含义:人的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 ② 基本构成: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③ 基本特性: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2.第二次飞跃: 从1)理理性性认认识与识实到践的实关践系 a
2)从理性认识上升到实践的意义 • 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 •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丰富和发展。
第33页/共51页
2.第二次飞跃: 从• 理转性化的认条识件:到 实 践b
1. 从实际出发,坚持一般理论和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2. 要把关于事物的认识与主体需要结合起来,确定行动的目的和计划; 3. 要使理论为群众所掌握,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4. 在理论转化为大规模的实践以前,必须经过一系列中间试验,总结经验教训。
第36页/共51页
1.真理的唯物论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客观的,亦即客观真理。 ➢ 内容是客观的, ➢ 检验标准是客观的
第37页/共51页
2.真理的辩证法: 绝绝 对对真 性理 :和真 相理 的对绝性对 性
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
第38页/共51页
• 真理的绝对性: 1. 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都包含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
第7页/共51页
1.来源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① 在游泳中学习游泳,在战争中学会战争
② 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
狼孩,猪孩,豹孩。
不否认从他人和书本可以获得知识。
第8页/共51页
• 爱迪生 • Thomas Edison said, • "Genius is one per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cent perspiration."
第17页/共51页
2.认识客体 ① 含义:人的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是进入人的实践活动领域并与主体相联系的客观存在。 ② 基本构成: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 ③ 基本特性:客观实在性;对象性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精品PPT课件
不可知主义的怀疑论
庄子
康德
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主体
主体
实践
客体
客体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本质观
(1) 把实践引入认识论 (2)把辩证法贯穿于反映论
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主体对 客体的能动的反映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本质观
模写
选择
主体
建构 虚拟
客体
认识
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
实践 与 认识
1、实践是认识发生的基础
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动力 3、认识对实践的相对独立性和反作用
实践 与 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发生的基础
人的认识能力的形 成,归根到底取决于人 所特有的实践活动.
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徐悲鸿画马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实践的需要推动人们去进行 新的探索和研究。
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达到改 造世界的目的。
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
实践、认识、再 实践、再认识,这种 形式,循环往复以至 无穷,而实践和认识 之每循环的内容,都 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 的程度。
指导实践决ຫໍສະໝຸດ 阻碍认识认识的本质
1、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前的认识本质观
(1)唯心主义先验论 (2)不可知主义的怀疑论 (3)旧唯物主义的直观反映论 2、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本质观
唯心主义先验论。
先验论认为:人 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 先于感觉经验、先于 实践的东西,是先天 就有的。它坚持从“ 思想和感觉到物”的 认识路线。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及其特征
2、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和从理性认识向实
践的飞跃
3、认识辩证运动的总过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第二章PPT课件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1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的基本观点 , 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
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 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 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 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能力。
可知论:承认认识对象是可以被我们所认识的理论。 它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认识能够 达到同它所反映的对象相符合。它认为在世界上不 存在永远不能被认识的东西。可知论基本倾向是唯 物主义。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
39
唯物主义可知论
我国古代唯物论者荀况就明
确指出,没有什么 “生而
一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主张 感觉、思想派生物质,从主观到客观。 这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
30
2、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
古希腊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 为,事物都在空间中投出各自由原子所构成的影 像,这些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才 产生了感觉。他认为:从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与 流射影像的事物是一致的、相似的,这样人的感 觉与事物本身也是一致的。
.
43
康德
康德的“不可知论”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要形成认识必
须具备二个条件:自在之物刺激我们
的感官引起感觉;用先验的认识形式
来整理这些材料。时空和十二范畴就
是这样的认识形式。他认为用时空和
十二范畴整理后的现象界就远离了自
在之物本身。因此,我们的认识只能
停留于现象界,自在之物本身是不可
.
1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第三节 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
2
教学目的和要求
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的基本观点 , 了解认识的本质及其
发展规律;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 和相对性,真理与价值的关系,坚 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提高 在实践中自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能力。
可知论:承认认识对象是可以被我们所认识的理论。 它认为认识的本质是对外部世界的反映,认识能够 达到同它所反映的对象相符合。它认为在世界上不 存在永远不能被认识的东西。可知论基本倾向是唯 物主义。彻底的唯心主义者也主张世界是可知的。
.
39
唯物主义可知论
我国古代唯物论者荀况就明
确指出,没有什么 “生而
一是“从思想和感觉到物”,主张 感觉、思想派生物质,从主观到客观。 这是唯心主义认识路线。
.
30
2、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
德谟克里特的“影像说”:
古希腊最大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德谟克里特认 为,事物都在空间中投出各自由原子所构成的影 像,这些流射出来的影像作用于我们的感官,才 产生了感觉。他认为:从事物流射出来的影像与 流射影像的事物是一致的、相似的,这样人的感 觉与事物本身也是一致的。
.
43
康德
康德的“不可知论”
德国哲学家康德认为,要形成认识必
须具备二个条件:自在之物刺激我们
的感官引起感觉;用先验的认识形式
来整理这些材料。时空和十二范畴就
是这样的认识形式。他认为用时空和
十二范畴整理后的现象界就远离了自
在之物本身。因此,我们的认识只能
停留于现象界,自在之物本身是不可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的本质与规律 Microsoft PowerPoint 演示文稿
(二)理性因素与非理性因素两者在 认识中的不同作用。 认识中的不同作用。
1、理性因素是认识的主导因素,是某一学科得以独立发展 理性因素是认识的主导因素, 理性因素是认识的主导因素 的重要原因。表现在: 的重要原因。表现在: (1)设定对象;(选择认识对象) (2)整理规范信息;(用专业术语整理材料) (3)解释认识的结果。(形成某一理论体系) 2、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有重要影响,表现在: 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有重要影响, 非理性因素对认识有重要影响 表现在: (1)对主体认识具有指向性、积极性影响。 (2)对主体认识具有诱导作用。 (3)对主体认识具有调节作用。 练习3:思考与辨析: 辨析: A、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见证人。 B、思维无感性则空,直观无概念则盲。(康德)
1、不可知论(休谟、康德) 、不可知论(休谟、康德) 2、可知论 、 练习1:请你区分唯物主义可知论与唯心主义可 知论的差异。
(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
1、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 由于建立了科学的实践概念,从而能回答唯理论与经验论所 无法回答的问题,即:人的认识何以可能? 经验论认为,人的可靠性知识来自于观察与实验,但他们没 办法走出从个别经验上升到一般结论的归纳逻辑困境。 唯理论认为,人的可靠性知识来自于演绎逻辑推理,但他们 无法回答可靠性的前提从何而来的问题。 马克思建立了科学的实践概念,使主观与客观得以联接。从 而能解决上述两问题。他认为,人的认识来自于实践,人 的认识的真理性问题在实践中将得以解决。
一、认识的本质
(一)哲学史上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争论。 哲学史上关于人的认识能力的争论。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 (二)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观:认识是实践基础上 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 (三)认识的本质特性 反映性、能动性。 认识的本质特性:反映性 认识的本质特性 反映性、能动性。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PPT课件
第谷
哥白尼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内容: 认识的反映性 认识是反映性与选择性的统一 认识是模写、选择、建构和创造的统一
1、认识的本质
(1)认识的反映性
就认识活动在人的全部 生存活动中的地位来说, 它本质上是一种主体与客 体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 它以主客体实践关系为基 础,同时渗透着主客体的 价值关系。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 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斯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 掌握,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伽利略的胜利
真理的绝对性
从认识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的认识 能力上看 , 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 展着的物质世界的。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认识的近似性、有条件性。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
近似性、 有条件性
确定性、 无条件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教学重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使学生 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 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 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 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 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教学难点】 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哥白尼
(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三、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 映,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内容: 认识的反映性 认识是反映性与选择性的统一 认识是模写、选择、建构和创造的统一
1、认识的本质
(1)认识的反映性
就认识活动在人的全部 生存活动中的地位来说, 它本质上是一种主体与客 体间的反映与被反映关系, 它以主客体实践关系为基 础,同时渗透着主客体的 价值关系。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1)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 到检验和发展。
亚里斯多德:不 同重量的物体下 落速度不同。
伽利略:不同重 量的物体下落速 度相同。
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为群众所 掌握,才能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
2、理性认识向实践飞跃的条件
伽利略的胜利
真理的绝对性
从认识的发展趋势和人类的认识 能力上看 , 是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 展着的物质世界的。
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 律的认识的近似性、有条件性。
4、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关系
从内容和认 识能力上看
真 理
从广度和 深度上看
近似性、 有条件性
确定性、 无条件性 同一真理的两种属性
第二章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教学重点】 1、科学的实践观及其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使学生 认清认识的本质,懂得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 义认识论之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 2、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通过 对真理这三个基本特性的分析,使学生掌握树立 客观真理的观点,认清真理的过程性,既唯物又 辩证的对待真理的问题,防止出现主观主义、绝 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错误。 【教学难点】 1、对实践是检验真理标准的阐述问题 2、价值和价值评价的标准问题。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件: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硬!
红! 甜!
感觉
知觉的含义:
知觉是感觉的集合,是把事物感 觉 综合在一起,形成的关于客观事物各方 面特性的整体感性形象。
苹果(知觉)=红+甜+硬 +……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知觉
表象的含义:
表象是感性认识的最高形式,是感觉和 知觉在头脑中的回忆,是对客观对象的整体 形象的再现。
知觉
表象
回忆再现
实践决定认识
第一,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恩格斯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
的需要,这种需 要就会比十所大 学更能把科学推 向前进。
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确定季节、了解 气候的需要
天文学
丈量土地、衡量容积 和其他计算上的需要
数学
第二,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实践活动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人的 认识能够不断发展。
先验论: 人的认识和认识能力是先于感觉经验、先于实 践的东西,是先天就有的。它坚持从“思想和 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坚持能动的反映论,反对
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主体
主体
实践
客体
旧唯物主义反映论
客体
辩证唯物主义反映论
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之间的区别
辩证唯物主义的优点 第三,辩证唯物主义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
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 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 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首先把实践的观点引入认识论,指 出主体是在自觉主动地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人对 世界的反映能力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着的。 这个过程实际是主体与客体双向互动的过程,是认识主体能 动地创造的过程。其次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 认识的发展过程,因而全面揭示了认识的辩证性质及其过程。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2章课件
(一)真理的客观性 (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三)真理与谬误
2020/12/18
27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主观真理论:我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 多数论:凡是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就是真理
2020/12/18
物——感觉和思想(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反映论) 思想和感觉——物(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先验论)
2020/12/18
8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反映论
反映论:坚持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论 原则,亦即思想反映存在的理论。
马 克 思
2020/12/18
费
尔 巴 哈
所 有 的
唯
物
主
义
2020/12/18
14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
感性认识 2020/12/18
形式 特点
感觉 知觉 表象
直接性 具体性 15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 属性和特征的直接反映
2020/12/18
20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一)第二次能动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实现第二次能动飞跃的条件
2020/12/18
21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一)第二次能动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
2020/12/18
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才能达到目的
22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2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
2020/12/18
27 第二节 真理与价值
(一)真理的客观性
真理: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主观真理论:我认为有用的就是真理 多数论:凡是大多数人认为是正确的就是真理
2020/12/18
物——感觉和思想(唯物主义认识路线——反映论) 思想和感觉——物(唯心主义认识路线——先验论)
2020/12/18
8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反映论
反映论:坚持认识的本质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的认识论 原则,亦即思想反映存在的理论。
马 克 思
2020/12/18
费
尔 巴 哈
所 有 的
唯
物
主
义
2020/12/18
14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感官所获得的关于事物的现象。
感性认识 2020/12/18
形式 特点
感觉 知觉 表象
直接性 具体性 15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感性认识的形式:感觉、知觉、表象
感觉——对客观事物个别 属性和特征的直接反映
2020/12/18
20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一)第二次能动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实现第二次能动飞跃的条件
2020/12/18
21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一)第二次能动飞跃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
2020/12/18
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
才能达到目的
22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2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及作为感官延伸物的各种工具获得的对事物的现象或 外部联系的认识,它的基本形式是感觉、知觉、表象, 它的特点是直接性、形象性。
24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客观事
物作用于人的感官 而引起的一种最简 单的反映形式。
硬! 红!
甜!
25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知觉是对事物表 面现象和外部联系 的综合反映。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苹果(知觉)=红+甜+硬+…… 26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 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知觉
表象
27
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 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 的直接感知。 ➢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 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 的表面现象。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 识活动的人。
1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客体是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
2
实践中介
的关系。 其中的实践关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
它是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的基础。
6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7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你要有知识, 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 的实践;你要知道梨 子的滋味,你就得变 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
28
2.理理性性认认识识是的人含们义在感性认识的
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 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 认识的高级阶段。
F=GM1M2/R2
29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
思维形式。
水果
30
理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 否定的思维形式。
实践中介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 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3
实践工具
二是作为人的感观和大脑延伸、 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4
语言工具
民族语言
世界语言
柴门霍夫
5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包含着三种基本 的关系:
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价值关系。主体追求客体的价值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
第三,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是唯 物主义和辩 证法的高度 统一。
21
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
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摹 写与创造的统一
认识具有摹写性。摹写决定了认识的客 观性
认识具有创造性 ❖ 摹写与创造是辩证统一的,摹写是创造
性的摹写,创造是以摹写为基础的创造
22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8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 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的两个缺陷: (1)它脱离社会实践,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去考察人的认识; (2)它不懂得辩证法,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不了解认识是一个充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 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 识课题,使认识 断向前发展。
1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 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14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5
#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管它多么
漂亮,不会为人所承认;没有以有分量的理 论作基础的实践一定会遭到失败.
----门捷列夫
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蒙着灰尘的
书上寻找,而应该在实践中以实践为基础
理论中去找.
----伽利略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成功说明改革开放的理论是正确的.
16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
中国靠近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处, 是个地震活动较频繁的国家。从古代起, 中国人就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进行不懈 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们得 到这些认识后,用于预测地震的发生, 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其中,我们研 究地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防震,避震。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 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 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列宁《列宁全集》
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页。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3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什么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感官以
,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6 页
8
实践的需要产生了认识 * 建房造屋-建筑学 *探索宇宙-天文学
* 丈量田亩-数学
*基因工程-生命科学
9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 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 究。
10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19
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的特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唯 心主义的认识论是先验论,主张“从感觉和 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反映论,主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 路线。
没有被反映者, 就不能有反映。
20
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 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 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 识课题,使认识 断向前发展。
哥白尼
第谷
11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 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 识课题,使认识 断向前发展。
结绳记事
1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4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感觉是客观事
物作用于人的感官 而引起的一种最简 单的反映形式。
硬! 红!
甜!
25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知觉是对事物表 面现象和外部联系 的综合反映。
一个又甜又硬的红苹果!
苹果(知觉)=红+甜+硬+…… 26
感性认识的形式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感觉、知觉和表象
表象是在知觉的基 础上形成的感性形象。
知觉
表象
27
感性认识的特点
➢直接性:感性认识与客观对象之间 不存在中介,是人们感觉器官对事物 的直接感知。 ➢具体性:感性认识是以感觉、知觉、 表象这样具体形象的形式,反映事物 的表面现象。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 识活动的人。
1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客体是进入主体的认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是实
2
实践中介
的关系。 其中的实践关系是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最基本的关系,
它是认识关系和价值关系的基础。
6
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实践对认识起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7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你要有知识, 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 的实践;你要知道梨 子的滋味,你就得变 革梨子,亲口吃一吃 ”-《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
28
2.理理性性认认识识是的人含们义在感性认识的
基础上,通过头脑的思维活动得到 的关于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是 认识的高级阶段。
F=GM1M2/R2
29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反映事物本质属性的
思维形式。
水果
30
理性认识的形式
理性认识有概念、判断和推理三种形式。
判断是对事物有所肯定或有所 否定的思维形式。
实践中介可以分为两个子系统:一是作为人 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的工具系统。
3
实践工具
二是作为人的感观和大脑延伸、 智力放大的工具系统。
4
语言工具
民族语言
世界语言
柴门霍夫
5
第一节 认识的本质及规律 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一)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中包含着三种基本 的关系:
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改造和被改造的关系。 认识关系。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反映和被反映的关系。 价值关系。主体追求客体的价值和客体满足主体需要
第三,马克思主义 认识论是唯 物主义和辩 证法的高度 统一。
21
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反映论
人的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是摹 写与创造的统一
认识具有摹写性。摹写决定了认识的客 观性
认识具有创造性 ❖ 摹写与创造是辩证统一的,摹写是创造
性的摹写,创造是以摹写为基础的创造
22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18
二、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
唯物主义反映论:“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路线
唯心主义先验论:“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
(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 不同回答
旧唯物主义的两个缺陷: (1)它脱离社会实践,离开人的社会性和人的历史发展去考察人的认识; (2)它不懂得辩证法,没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不了解认识是一个充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 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 识课题,使认识 断向前发展。
13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还改造了人的主观世界,锻炼和提 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14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15
#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理论,不管它多么
漂亮,不会为人所承认;没有以有分量的理 论作基础的实践一定会遭到失败.
----门捷列夫
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蒙着灰尘的
书上寻找,而应该在实践中以实践为基础
理论中去找.
----伽利略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成功说明改革开放的理论是正确的.
16
4.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17
中国靠近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处, 是个地震活动较频繁的国家。从古代起, 中国人就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进行不懈 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人们得 到这些认识后,用于预测地震的发生, 以减少灾害带来的损失。其中,我们研 究地震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防震,避震。
“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并从抽 象的思维到实践,这就是认识真理、认 识客观实在的辨证途径”——列宁《列宁全集》
第55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42页。
(一)从实践到认识 (二)从认识到实践 (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23
三、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一)从实践到认识
1、什么是感性认识、理性认识 (1)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人们通过感官以
,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第126 页
8
实践的需要产生了认识 * 建房造屋-建筑学 *探索宇宙-天文学
* 丈量田亩-数学
*基因工程-生命科学
9
2.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变化发展着的实践不断给人们提出新的 认识课题,推动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 究。
10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满矛盾的辩证发展过程。
19
马克思主义能动反映论的特点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先是反映论。唯 心主义的认识论是先验论,主张“从感觉和 思想到物”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认识论是 反映论,主张“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 路线。
没有被反映者, 就不能有反映。
20
第二,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实践论,它 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
苹果是水果。 西红柿不是水果。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 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 识课题,使认识 断向前发展。
哥白尼
第谷
11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也不断提供大量有关的经验材料以 及新的认识工具,使人们能够不断解决认 识课题,使认识 断向前发展。
结绳记事
12
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