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8篇

合集下载

教科版五上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上科学全册教案

教科版五上科学全册教案一、教案概述本教案依据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编写,旨在指导教师系统地进行科学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五年级上册科学的基本知识点,包括物理、化学、生物和地球科学等领域的基础知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包括观察、实验、推理和交流等科学方法。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

三、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质的性质1.1 物质的形态- 教学目标:了解物质的三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 教学内容:介绍物质形态的基本概念,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不同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1.2 物质的密度- 教学目标:理解密度的概念,学会计算密度。

-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测量不同物质的密度,解释密度在生活中的应用。

第二单元:力和运动2.1 力的作用- 教学目标:理解力的概念,掌握力的三要素。

-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演示力的作用效果,讨论力的平衡和不平衡状态。

2.2 运动和力- 教学目标:理解运动和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

-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探究力和运动的关系,讨论惯性的概念。

第三单元:植物的生长3.1 植物的生命周期- 教学目标: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包括种子萌发、生长、开花和结果。

- 教学内容:观察不同植物的生长过程,讨论植物生长的条件。

3.2 植物的光合作用- 教学目标:理解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 教学内容:通过实验演示光合作用,讨论光合作用对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第四单元:动物的适应4.1 动物的分类- 教学目标:了解动物的分类方法,认识常见的动物种类。

- 教学内容:通过观察和比较,学习动物的分类标准。

4.2 动物的适应性- 教学目标:理解动物适应环境的机制。

- 教学内容:讨论不同动物如何适应其生存环境,包括形态、行为和生理上的适应。

第五单元:地球和宇宙5.1 地球的结构- 教学目标: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特征。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科版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科版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教材简析】《运动与摩托力》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5课。

教科书呈现了古人用滚木搬运重物的场景,提示学生思考这种运动方式是如何满足人类生产生活的需要的,由此引入本课的研究问题“人们在搬运重物的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小这种摩擦力”。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聚焦”环节,认识物体在运动中产生并受到的摩擦力,怎样才能减小这种摩擦力。

第二部分“探索”环节,教科书设置了情境,学生通过模拟生活中搬运重物的过程,探索搬运重物时哪种运动方式最省力,也就是比较不同运动方式下的摩擦力大小。

这部分包括三个体验活动:第一个活动是测量物体直接滑动受到的摩擦力大小;第二个活动是模仿古人用滚木搬运物体时受到的摩擦力大小情况;第三个活动是给物体装上轮子后,从静止到运动需要克服的摩擦力大小。

第三部分“研讨”环节,包含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在不同方式下,物体运动产生的摩擦力情况;第二个问题学生列举生活中需要增大或减小摩擦力的例子。

第四部分“拓展”环节,将视野拓宽到交通工具上,持续探索各种交通工具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学生在玩气垫船模型和磁悬浮陀螺的过程中,了解气垫船和磁悬浮列车是怎样减小摩擦力的。

本课主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物体在运动过程中会受到摩擦力的阻碍,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方式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的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学生分析】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对“摩擦力”这个词已经比较熟悉,对物体运动会受到摩擦力的现象也不陌生。

但是,对“摩擦力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如何知道摩擦力的大小?如何减小摩擦力?”等问题并没有多做思考,因此本课将以此作为学习的起点。

本单元的第1课已为本课的探索情境做了铺垫,第1课主要是研究多大的拉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以及用更大的拉力后,小车运动的快慢会怎样变化,本课将研究重点转移到刚好使物体运动起来的拉力就相当于它受到的摩擦力。

学生弄清楚这个知识点后,在后续的“利用垫圈个数表示测量摩擦力大小”的活动中,才会有更好的实践体验。

五年级上册教案运动和力

五年级上册教案运动和力

五年级上册教案运动和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运动和力的现象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和力的概念2. 物体的运动形式3. 力的作用效果4. 力的作用相互性5. 斜面和滑轮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物体的运动形式,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相互性,斜面和滑轮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力的作用相互性,斜面和滑轮的原理。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2. 利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的作用效果。

3. 运用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运动和力的知识。

五、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生分组,每组配备实验器材。

3. 教学场地和安全措施。

六、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引出运动和力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物体的运动形式,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相互性,斜面和滑轮的原理。

3. 实验: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力的作用效果,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引导学生围绕实验现象,探讨斜面和滑轮的原理,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

5. 总结: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力的作用相互性在生活中的应用。

七、作业布置1. 绘制一幅物体运动形式的示意图。

2. 列举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力的作用效果。

3. 思考:为什么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八、教学反思1. 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斜面和滑轮原理的掌握情况。

4. 针对教学中的不足,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九、课时安排本节课内容共需4课时,分别为:1. 运动和力的概念、物体的运动形式(第1课时)2. 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相互性(第2课时)3. 斜面和滑轮的原理(第3课时)4. 实验、讨论、总结(第4课时)十、评价方式1. 课堂表现:参与实验、讨论的积极性。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运动和⼒⼀、填空:1、我们提⽔,感到⽔桶对⼿有向下的拉⼒;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

物体都有⼀个向下的⼒,这就是(重⼒)。

2、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要落回到地上,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往低处流……这些运动都是因为受到⾃⾝(重⼒)的作⽤。

物体的重⼒是向下的。

3、像⽪筋这样的物体在受到外⼒作⽤时,形状很容易改变,在形态改变时它们会产⽣⼀个要恢复原来形状的⼒,这个⼒叫做弹⼒。

4、⼈们利⽤弹⼒可以做很多的事情,如⾐裤松紧带、票夹、⼸箭、拉⼒器和各式各样的弹簧都是利⽤了物体的弹⼒。

5、被压短或拉长的弹簧;拉开的⼸;捏扁的海绵等都会产⽣弹⼒。

6、橡⽪筋绕的圈数多,⼩车⾏驶速度快,距离远;橡⽪筋绕的圈数少,⼩车⾏驶速度慢,距离近。

7、橡⽪筋的长度短,⼩车⾏驶速度快,距离远;橡⽪筋的长度长,⼩车⾏驶速度慢,距离近。

8、弹簧受到的⼒越⼤,长度改变越⼤,产⽣的弹⼒越⼤。

9、⽓球⾥的⽓体喷出时,会产⽣⼀个和喷出⽅向相反的推⼒,这个⼒叫做反冲⼒。

喷⽓式飞机、⽕箭都是靠喷⽓发动机产⽣的反冲⼒运动的。

10、要使静⽌的物体运动起来,必须对物体⽤⼒;要使物体运动得更快,必须对物体⽤更⼤的⼒。

11、依靠反冲原理运动的有喷⽓式飞机、⽕箭、直升飞机、炮弹等。

12、弹簧测⼒计就是测量⼒⼤⼩的⼯具,在⽣活中常常被叫做弹簧秤。

13、⼈们⽣活中习惯⽤“克”、“千克”来表⽰重⼒和其他⼒的⼤⼩。

科学技术上则统⼀定⽤“⽜顿”作⼒的单位,简称“⽜”,⽤“N”表⽰。

1⽜约等于100克的⼒。

14、在地上运动的物体都会与地⾯发⽣摩擦。

物体重,运动时的摩擦⼒⼤;物体轻,运动时的摩擦⼒⼩。

物体间接触⾯光滑,摩擦⼒⼩;物体间接触⾯粗糙,摩擦⼒⼤。

15、⼀个物体在另⼀个物体表⾯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式。

滚动的摩擦⼒⼩,滑动的摩擦⼒⼤。

16、⼀个物体在另⼀个物体表⾯运动时,总是有摩擦⼒伴随着。

17、当⼈们需要摩擦⼒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增⼤它;当⼈们不需要摩擦⼒的时候,就想办法去减⼩它。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教学设计1、我们的小缆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2、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1、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2、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3、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的。

教学准备:小组:实验用的小车一辆、秒表、棉线一根、回形针若干、记录单(作业本)。

教师: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来探究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运动时拉力越小,小车运动越慢,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投影上我们看到的是生活中几种不同类型的车子,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不同类型的车与它们的动力装置连一连,哪位同学愿意试一试?生举手尝试“连一连”师评价学生的连线活动,并对学生回答错误之处进行引导和修正。

师:让这些车运动起来都需要什么的作用呢?谁来说说看。

生:都需要力师介绍缆车:缆车是这四种交通工具中我们最不熟悉的,但是它却是一种非常有特色的交通工具。

如果我们去过香港,我们会知道在香港的太平山上有这样的缆车,在缆车的底下装着钢缆绳,钢缆绳的拉力使缆车前进。

PPT出示两种常见缆车(轨道缆、吊缆),问下学生有没有坐过缆车。

师:对缆车不了解的同学也没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我们的小缆车”(板书课题),可以对缆车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安装小缆车1、师:现在同学们利用桌上放着的这些实验材料,看看能不能组装成一辆小缆车,并使它在桌面上运动起来。

实验中遇到困难了,可以参看课本P70学生实验活动2、活动结束,师:刚才做小缆车的过程中你发现有什么困难或者你有什么经验要跟大家分享吗?生交流汇报,师引导问题师:绳子的长度多少合适?说说你的理由绳子系在小缆车的什么位置比较合适?怎么使小车不掉下去?师:刚才实验中是什么让你们的小缆车动起来的?生:回形针师:为什么小缆车在回形针的作用下能动起来?生:回形针重,回形针有重量师:除了回形针有重量,我们生活中还有什么有重量?师:我们每天早上背书包来上学,书包有重量吗?你感觉书包对我们什么有一个重量?生:对我们的两个肩膀师:对我们肩膀有两个向下压的重量师:提过水桶吗?跟我们刚才提凳子很相似,是不是水桶对我们的手也有一个向下的拉力啊?师:像刚才回形针的重量对小车产生了一个向下的拉力,像背书包对我们的肩、提水桶对我们的手都产生一个向下的压力或拉力,甚至连树上的苹果往下落,我们从滑梯上往下滑,水往低处流,我们在地面上起跳最终又落回地面,这些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常见吗?我们把这种现象叫做地球对我们的吸引力,这个力我们叫做重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科学复习教案:运动和力教案标题:运动和力教学目标:1. 了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和关系。

2. 知道力的作用和种类。

3. 理解运动的三要素。

4. 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一、引入活动(5分钟)1. 准备一些有关运动和力的图片和玩具,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运动的概念:物体位置发生变化就是运动。

2. 力的概念:力是使物体发生运动或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3. 力的种类:推力、拉力、摩擦力、重力等。

4. 运动的三要素:物体、力、运动状态。

三、实践操作(20分钟)1. 实验一:探究力的作用- 准备一块光滑的桌面和一本书- 要求学生用手控制力的大小,尝试将书从桌面上推动到桌边。

- 学生记录推动的结果,分析力对物体运动的作用。

2. 实验二:探究力的种类- 准备一本书和一条绳子- 要求学生用绳子拉书,用手推书,比较拉力和推力对书的作用。

- 学生总结拉力和推力的区别和作用。

四、巩固练习(10分钟)1. 回答问题:- 什么是运动?- 什么是力?- 有哪些种类的力?- 运动的三要素是什么?- 如何掌握应用力的方法和技巧?2. 小组讨论:- 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力的作用和种类,并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 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五、拓展延伸(5分钟)1. 观察周围环境,找出更多运动和力的例子。

2. 家庭作业:写一篇关于运动和力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和力的概念及其关系,认识不同种类的力以及运动的三要素。

同时,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小学科学《滑动与滚动》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小学科学《滑动与滚动》教学设计

6.滑动和滚动【教学目标】一、科学概念目标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2.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二、科学探究目标1.做简单的对比实验。

2.用简单物品模拟滚珠轴承。

三、科学态度目标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

【教学准备】分组器材: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

【教学过程】一、引入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

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

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

(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2)小车的载重相同(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6.记录。

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

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

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

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三、制作滚珠轴承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学生非常熟悉的四驱车滚珠轴承)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

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

四、课堂延伸、巩固应用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板书设计】6.滑动和滚动一个物体的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8篇-最新范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8篇-最新范文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8篇-最新范文【导语】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物体受到力(合力)的作用时,运动状态(速度大小和方向,或大小,或方向)改变.无忧考网准备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的小缆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推、用绳子拉)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板书:我们的小缆车二、安装小缆车1、提问:要把这辆小车改装成小缆车,能改装吗?说说看怎么改?2、学生动手操作:将粗线绑在小车上.3、提问:这样的小缆车需要什么力量才能把它拉动?4、提问:请你仔细想一想,可以用其它力量代替人的力量吗?说说为什么.5、学生交流讨论:在绳子上挂重物,让重物拉动小车.6、出示挂铁垫片的钩子和垫片,让学生安装小车.三、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1、提问:刚才大家在用垫圈的力量拉动小车,发现用了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学生说出不同的个数2、很多小组的数据都不一样,为什么?可能哪些地方存在问题.3、学生交流讨论:①可能每个垫圈有点差别.②放垫圈要一个一个放上去,直到小车动起来为止.4、学生实验,获得数据.5、提问:刚才我们已经用实验获得了数据,知道用多少个垫圈的力能使小车动起来,那你认为拉力的大小和小车运动有什么样的关系,如何用实验证明?学生交流讨论,推测:拉力越大,小车的运动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的运动速度越慢提示:(1)、标明小车运动的起点和终点,每次实验都要从起点开始,终点结束(2)、每次多个多个增加垫圈,观察和记录小车的运动是怎样变化的.6、指导学生看71页记录表7、学生实验8、交流汇报四、小结1、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快,拉力越小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2、要获得准确的数据需要多次重复实验.用橡皮筋作动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弹力是物体形状改变产生的要恢复原来形状动力;橡皮筋的弹力越大,作用时间越长,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过程与方法:用橡皮筋给小车安装动力;做橡皮筋绕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收集数据、进行解释的重要性.【教学重点】做橡皮筋的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教学难点】数据的整理和解释【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细橡皮筋几根、细线、测量距离的绳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小车,提问:在前面的课中,我们是用哪种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2、除了用拉力,我们还能用什么力能使小车动起来呢?3、揭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研究用橡皮筋做动力的小车板书:用橡皮筋作动力二、给小车安装橡皮筋1、提问:那我们如何把橡皮筋作为小车的动力呢?学生讨论2、出示小车安装的示意图,学生根据示意图安装3、调试橡筋动力小车三、橡皮经缠绕圈数与小车行驶距离关系的实验1、发现问题.引导:每个小组的橡筋动力小车都装好了吗?下面就用你们的小车来一个比赛,比一比哪个小组的小车跑的最远.学生比赛2、交流讨论,发现问题(1)、起点、终点不固定(2)、橡皮筋绕断了(3)、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的跑的远3、实验验证指导学生看书本73页的记录表,并开始实验4、解释说明提问:为什么橡皮筋缠绕的圈数多,小车跑得远呢?(1)学生解释(2)实验:橡皮筋的力怎样产生.(3)出示弹力的概念,书本74页.四.小结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气球里的气体喷出时,会产生一个河喷出方向相反的推力,叫反冲力.过程与方法:组装气球小车和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合作的重要性和形成不怕苦难的积极态度.【教学重点】研究小车的反冲运动.【教学难点】对小车反冲运动的解释.【教学准备】小车反冲运动实验套材、长线一根、喷气式飞机等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1、玩气球,教师把吹足气的气球放开,气球会飞走,引导语:玩过吗?请你也来这样玩一玩,想一想气球为什么会飞出去.2、学生实验、解释.你在哪些地方也看到这样的现象?3、揭题:能不能把这种力来驱动小车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像火箭那样驱动小车.二、安装小车1、交流讨论安装方法.2、出示小车安装示意图3、学生动手操作.三、用气球驱动小车1、调试小车.2、测量小车能行驶多远.(1)讨论测量方法(2)测量3、提问:如何让小车行驶得更远?说说为什么?4、实验.5、出示反冲力的概念.6、提问:你还知道哪些地方用到了反冲力?(1)学生汇报(2)出示喷气式飞机、火箭的图片四、小结1、提问:怎样才能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2、提问:怎样才能让小车运动得更快?测量力的大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教学难点】【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教学过程】一、导入1、谈话:今天要和大家一起来认识一件非常重要的测量工具,我们要比一比谁最会提出问题,发现问题.2、出示《我们的小缆车》的记录表,提问:在这个表格中,我们是用什么表示拉力大小的?3、提问:那么2个、3个、5个垫圈的力到底有多大,我们能不能测量出来?4、揭题:测量力的大小二、认识弹簧测力计1、学生交流汇报:用弹簧测力计2、提问:弹簧测力计你见过吗?让我们一起来见见它.3、课件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请你仔细观察,你能从弹簧测力计上获得哪些信息?学生观察各小组的弹簧测力计: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1牛=100克力三、使用弹簧测力计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2、学生尝试使用测量一个砝码的重力大小.3、汇报测量数据,发现问题,引出如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出示: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因注意:(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表格.5、交流汇报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拉动文具袋的力.四、制作弹簧测力计1、讨论制作方法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和物体的重量有关.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线绳、供拉动的小物品若干、纸盒、载重物、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一块新轮胎和旧轮胎的图片【教学过程】一、导入:了解学生原有水平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想到了什么?(防滑、摩擦)2、引导:你所知道,什么叫摩擦?3、感受摩擦力,用手在空中滑动,再用手在桌面拖动,说说你的感受.4、引导:这种阻碍手运动的力就是摩擦力揭题:运动与摩擦力5、提问:关于摩擦力,你认为可以研究它的哪些内容?二、测量摩擦力的大小1、提问:一个物体摩擦力的大小可以怎么测量呢?2、学生交流、讨论出示:我们用测力计沿水平方向拉一个物体,刚好能使这个物体运动起来的力就是它受到的摩擦力.3、测量钩码、笔袋等物体的摩擦力.4、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和哪些因素有关三、摩擦力大小和接触面状况的关系1、提问:请你推测,物体的接触面状况会对它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正反面粗糙程度不同的木板学生结合81页表格设计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记录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四、摩擦力大小和物体重量之间的关系1、推测物体重量对它所受的摩擦力大小有什么影响?2、设计对比实验不改变条件要改变的条件( )摩擦力大小(牛)3、学生实验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五、小结1、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2、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因素的影响?滑动与滚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大小,滑动的摩擦力大;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使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滚珠轴承使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过程与方法:做简单的对比实验;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滚动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教学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纸盒、载重物(钩码、小沙袋)、弹簧测力计、胶带、大小瓶盖、玻璃弹子【教学过程】一、导入1、分别出示滚动和滑动的卡通图片,提问:这两幅图中他们在干什么?2、一个箱子在地上滑动,一个箱子在木头上滚动,板书:滑动和滚动3、提问:你想到了什么?(为什么要在箱子底下垫几根木头)(因为让木头滚动比滑动省力)二、对比实验:滑动和滚动摩擦力的大小比较1、提问:你根据什么来说,滚动和滑动比省力?2、学生会根据生活中的经验举例说明滚动比滑动省力.3、教师引导:生活中了解滚动比滑动更省力,那我们能不能用更科学的数据来证明呢?4、学生提出测量的方法.5、设计实验如何测量.(1)轮子的接触面积相同(2)小车的载重相同(3)在相同的路面上行驶上6、记录.指导学生看83页的表格.7、学生实验,把数据记录在书本表格上.8、分析整理数据,提出结论.9、提问:为什么滚动比滑动省力呢?(滚动可以减少摩擦力)三、制作滚珠轴承1、哪些地方用到滚动摩擦来减小摩擦力?(学生非常熟悉得四驱车滚珠轴承)2、介绍滚珠轴承的工作原理.3、根据课本的提示小组制作滚珠轴承.四、小结1、讨论:在哪些机械中也用到了滚动摩擦?2、讨论:哪些地方用到了滑动摩擦呢?运动与设计【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摩擦力对我们有时是有用的,有时是有害的;在工作时有时需要增大摩擦力,有时需要减小摩擦力.过程与方法:应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摩擦力有益还是有害作出自己的判断和解释;找出自行车上增加或减少摩擦力的设计并作出自己的解释.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从不同方面分析一个问题时必要的;形成用科学知识分析日常事物,勤思考、大胆解释的态度.【教学重点】找出自行车等交通工具增加或减少摩擦力得设计并作出解释.【教学难点】对摩擦力的利弊作出判断和解释.【教学准备】有关图片,儿童车实物【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人滑倒的图片和汽车打滑的图片,提问:这两幅图片说明了什么?2、引导语:看来有些时候还需要摩擦力的帮忙,那么摩擦力社么时候是对我们有利的,什么时候又是有害的呢?3、引导语:因此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利的时候我们要适当增大摩擦力,当摩擦力对我们有害的时候需要减小摩擦力.4、揭题:那么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的设计是需要减少摩擦力呢?板书:运动与设计二、这样的设计是为了什么?1、学生举例:哪些地方需要增大摩擦力,哪些地方需要减少摩擦力.2、教师出示图片,请学生解释为什么要这样的设计.3、追问:他们分别是用什么方法来增大摩擦力或者减小摩擦力的?(1)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2)把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4、学生讨论交流.三、寻找自行车上的好设计1、引导:这些设计在很多交通工具上得到运用,例如我们经常使用的自行车上就有很好的体现.2、出示小自行车.请你找一找,我们的自行车上那些地方是需要增大摩擦力的,哪些地方是需要减少摩擦力的?3、学生探究.4、提问:这些地方分别是用什么方法增大摩擦力或减小摩擦力的?(1)刹车:增加压力(2)链条、轮胎:增加接触面粗糙程度(3)车轴、方向轴、脚踏轴:滚珠轴承5、整理信息、交流汇报.四、小结设计制作小赛车【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技术设计具有一定的程序;技术设计需要运用科学概念、相互交流和执行程序.过程与方法:设计和制作小赛车.情感、态度、价值观:关系科技新产品、新事物,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发展对技术设计和动手制作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尊重自己和他人的劳动成果.【教学重点】设计制作小赛车.【教学难点】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发展带来好处.【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制作小赛车的材料和工具.【教学过程】一、导入1、出示各种车的图片,提问:请你说一说这些车的设计有什么特点?2、学生介绍.3、揭题:我们也来当当小工程师,设计制作一辆赛车.板书:设计制作小赛车二、工程师怎样设计赛车1、提问:真正的赛车是怎样的呢?出示“真正的赛车时速要达到300千米以上,同时要尽量做到平稳、安全.”和赛车的图片.2、提问:这辆车的哪些设计特点符合上面的要求?3、学生观察、讨论.4、交流汇报.(1)轮胎很宽,可以增大摩擦力,避免打滑(2)设计力量大的发动机.(3)车身重心很低,轮与轮之间的距离较宽,行使稳定.(4)车身流线型,阻力减到最低.三、设计我们的小赛车1、过渡提问:由此可见,工程师是如何设计赛车的?2、我们设计小赛车要考虑哪些问题呢?3、出示挑战任务(1)车身长不能超过25厘米;(2)用橡筋或气球作动力;(3)行使的路程要尽量长.4、学生讨论设计方案.四、制作、展示我们的赛车1、学生根据设计制作小赛车.2、测试、比赛.五、小结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8篇.doc下载Word文档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全文共8058字]编辑推荐:下载Word文档。

【推荐】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教科版

【推荐】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四单元 运动和力 教科版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一、单元概述我们处在一个永恒运动的世界中,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我们处在一个力的世界里,力无处不在。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了力的作用,力是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

本单元研究的是机械运动,即物体之间相对位置的改变。

在研究运动的过程中让学生认识各种不同的力。

对力的研究,将贯穿单元的始终。

学生们对运动和力其实并不陌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感性经验。

在他们看来,有的物体是静止的,有的物体是运动的;物体因为受到力的作用从静止开始运动,因为力的持续作用而保持运动,因为失去了力的作用而慢慢停止下来……这些观点在科学理论上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不正确的,但这是他们的经验。

根据学生的原有认识和认知水平,本单元选择了他们熟悉的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在实际条件下,而不是在理论条件下,研究车在力的作用下怎样运动起来;不同的力对车的运动产生怎样的影响;还选择了如测量力的大小等一些相关活动。

通过以上活动将引导学生对物体的运动、作用力和二者的关系进行感知和思考,认识到改变物体静止或运动状态必须有力的作用,作用力的大小、方向不同,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不同。

这将为他们今后深入研究运动和力奠定一定的基础。

整个单元的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3课):了解重力、弹力、反冲力,用这些力作动力使小车运动起来,研究动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

第二部分(第4课):学习测量力的大小,认识力的单位“牛”,为研究摩擦力大小做好技能上的准备。

第三部分(第5~7课):认识摩擦力,研究影响摩擦力大小的一些因素,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第四部分(第8课):动手制作,用所学知识设计和制作一个小车。

课程标准指出,物质世界这部分应该充分体现与技术的关系。

本单元在指导学生探究运动和力的科学概念时,还注意了技术教育。

比如,要求安装实验器材,寻找自行车上好的设计,学习设计并自己设计制作小赛车等。

这是本单元的一个特点,在教学中要注意体现这个特点。

二、单元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物体运动有不同形式,如滑动、滚动和反冲运动。

五年级上册教案运动和力

五年级上册教案运动和力

五年级上册教案运动和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观察、分析和判断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4.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运动和力的概念2. 力和运动的关系3. 牛顿第一定律4. 摩擦力5. 重力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和力的概念,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重力。

2. 教学难点:力和运动关系的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推理和应用,摩擦力、重力的计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2. 利用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力和运动的变化。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4. 运用案例分析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有趣的动画故事,引出力和运动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一定律,摩擦力,重力等知识点。

4. 实验环节:安排学生进行力和运动关系的实验,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5. 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实验现象,探讨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

6. 案例分析:选取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7.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知识点。

8. 课后作业:布置一些有关力和运动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通过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的理解程度。

2.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意识、交流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4.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环节的观察、分析和总结能力。

七、教学资源1. 动画故事:用于导入课程,引发学生兴趣。

五年级上册教案运动和力

五年级上册教案运动和力

五年级上册教案运动和力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初步了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教学重点:1. 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教学难点:1. 运动的概念。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视频或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不同的运动场景,引导学生关注运动。

2. 讲解:教师讲解运动的定义和特点,让学生理解运动的概念。

3. 互动:学生分享自己对运动的看法和经历,激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

4.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运动的定义和特点。

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运动,写一篇关于运动的短文。

第二章:力的概念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对力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力的定义和作用。

教学难点:1. 力的概念。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力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力。

2. 讲解:教师讲解力的定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力的概念。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力的实验,观察力的作用效果。

4. 互动: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力的作用。

5. 总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力的定义和作用。

作业布置:1. 观察身边的力,写一篇关于力的短文。

第三章:力的作用效果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2. 培养学生对力的作用效果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重点:1.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1. 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教学准备:1. PPT课件。

2. 教学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力的作用效果,引导学生关注力的作用效果。

2. 讲解:教师讲解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力的实验,观察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力的作用效果的影响。

4. 互动: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力的作用效果的判断。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 教科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科学教案-4.5 运动与摩擦力 教科版

五年级科学第四单元运动与力5.运动与摩擦力教学目标:1、知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会发生摩擦、产生摩擦力。

2、研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3、养成认真,实事求是,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用实验验证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难点:会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小车、钩码、鼠标垫。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观察图片导入,揭示课题(出示课件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轮胎上都有些什么?人们为什么要在轮胎上设计这些不同的花纹?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与这些花纹有关的问题,板书课题:5.运动与摩擦力二、探究新知(一)感知摩擦力,揭示摩擦力定义师:摩擦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我们可以感觉到它的存在,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

师生一起做游戏(师边说边做):把手平放在桌面上,先轻轻往前推,再用力压着桌子往前推,比较两次用力的情况有什么不同?指名说用力情况。

教师讲述,出示课件2,齐读。

(二)推测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1.推测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光滑程度的关系。

师:同学们骑过自行车吗?你们是否注意过在粗糙的沙子路上比在光滑的路面骑自行车要吃力得多,这是为什么呢?指名回答师:由此我们可以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2.推测摩擦力大小与物体重量的关系。

师:我们再来玩个拉人游戏,说游戏规则:一个同学在同一路面分别拉体重不同的两个同学,感受两次用力情况有什么不同。

指名三个同学上台游戏,然后说用力情况。

师:从拉人游戏中用力情况的不同,我们可以推测摩擦力的大小可能还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回答3. 出示测力计和小车,教师演示用测力计测量运动的小车受到的摩擦力。

4. 学生练习测量摩擦力。

(三)实验探究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物体重量的关系1.明确实验目的,讨论实验方案及对比实验中应注意的问题。

2.指名汇报3.出示课件3,齐读,明确实验内容。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运动和力》教案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第四单元《运动和力》教案

第四单元运动和力1.我们的小缆车(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二)教学准备为小组准备:实验用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一个(回形针弯制)、铁垫圈若干、秒表(可用目测代替)。

教师自己准备:一些车的图片或影像。

(三)教学过程1.安装重力拉动的小车准备工作:(1)如果实验用的小车在拉力下(方向正确)有跑偏的现象,将使实验无法进行。

所以建议你课前检查小车在正常的拉力下行驶的方向,如有跑偏现象,可以检查和调节小车轮子。

(2)如果发现小车太轻太滑,比较难测定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最小的力,可以从两方面解决:一是可以在小车上加一点重物,增加它的摩擦力;二是换用较小的垫圈与小车相配。

给学生准备的一头拴有小钩的细绳应当比桌子的高度要长一点,要绕在一块厚纸板上。

在厚纸板的边上剪一小口,将线头卡在里面,以免缠绕打结。

学生实验完毕后,要要求学生仍然把细绳绕在厚纸板上。

对安装小车的指导:(1)在出示材料后可以提问,我们怎么用这些材料安装一个小缆车?让学生的头脑活动起来,而不是机械地按要求去操作。

(2)可以适时提示教科书上的三个问题。

告诉学生,如果小车跑偏,可调节拴绳的位置。

要求小组确定一个同学用手挡住小车,使它不冲下桌子去。

(3)让学生用垫圈把小车拉动,试验几次,检查小车能不能很好地运动起来。

(4)最后要提问,我们安装的小缆车,铁垫圈起了什么作用?我们是用什么力使小车运动的?(铁垫圈起了拉动小车的作用,我们是用铁垫圈的重力使小车运动的)学生发表了看法后,可简述或指导阅读关于重力的资料。

2.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关系的实验对实验活动的指导:(1)首先让学生明确拉力的大小可用垫圈的个数表示,然后让学生推测一下最少用几个垫圈可以拉动小车,说说为什么这样推测。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

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运动与力的关系;2.熟练掌握伸缩弹簧、弹性带、物体质量、力的重要性;3.了解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

二、教学内容1.运动与力的关系;2.物体的质量;3.弹簧、弹性带、吊钩的特性;4.各种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通过简单的互动活动介绍物体的运动状态,向学生提出:物体的运动状态与环境和物体内部的力有关。

2. 渗透(15分钟)学生自主探究通过伸缩弹簧、弹性带、吊钩等物体的质量对力的作用的影响,引导学生发现物体质量与力的关系。

3. 学习(35分钟)2.1 物体的质量通过视频资料、图片、小组讨论等多种方式向学生介绍物体质量的定义、单位和测量方法,帮助学生掌握物体质量的概念。

2.2 弹簧、弹性带、吊钩的特性通过展示、观察、实验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弹性带、弹簧、吊钩等的特性及功能,并引导学生发现它们在生活和工作中的用途。

4. 达标(40分钟)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简单机械的作用原理,学习各种简单机械,并进一步探究简单机械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为他们识别和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做铺垫。

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提出应用理论的实际场景进行知识的应用演练。

四、实施方法1.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如提问、团队学习、讨论等;2.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授课;3.利用实验室等教学场所,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4.采用知识竞赛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练习、作业、期中、期末考试等方式,对学生掌握的知识做出评估;2.观察学生在实验操作中的表现,对其实验技能和实验操作规范做出评估。

六、教学反思科学《运动和力》教学难度较大,需要学生掌握较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引导和教学,包括多媒体授课、实验演示、课堂讨论等方式,以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

五年级上册教案运动和力

五年级上册教案运动和力

五年级上册教案运动和力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3. 引导学生体验运动和力的关系,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运动的概念和种类:平移、旋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2. 力的概念和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张力等。

3. 运动和力的关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物体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4.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运动和力的关系。

2. 教学难点:运动和力关系的实验探究。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

2. 运用实验观察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和分析运动和力的关系。

3. 采用分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团队合作和交流分享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学器材:篮球、乒乓球、跳绳、滑板等运动器材;弹簧测力计、橡皮筋等实验器材。

2. 教学场地:教室、实验室。

3. 教学资源:PPT、实验指导书、相关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如抛掷篮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运动和力的关系。

2. 讲解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平移、旋转、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

3. 讲解力的概念和种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张力等。

4. 讲解运动和力的关系: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受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物体受力平衡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5. 分组实验探究: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分析运动和力的关系。

6. 分享和讨论:各组学生分享实验结果,讨论运动和力的关系。

七、作业布置八、课程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和表达能力。

3. 运动和力的小论文:评价学生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思维。

九、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运动和力知识竞赛,巩固所学知识。

2. 邀请物理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加深学生对运动和力的理解。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滚动与滑动教案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滚动与滑动教案

滑动与滚动教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运动方式(滚动还是滑动)有关、对于相同的物体,滚动摩擦力小,滑动的摩擦力大。

2、运动的物体失去动力后自己会停下来,是因为受到了摩擦力的作用。

3、滚珠轴承是一种将滑动变为滚动的装置。

过程与方法:1、做简单的对比实验。

2、用简单物品模拟做滚珠轴承。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改进搬运重物的方法,感受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重点用对比实验证明同一物体关东摩擦力小于滑动摩擦力。

教学难点整理分析对比实验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教学准备实验小车、钩码、弹簧测力计、木条、大小瓶盖、玻璃弹珠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摩擦力,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有哪些呢?学生回答师提问:摩擦力的大小还可能与什么有关呢?学生思考师:(出示课件)同学们请看这两张图(小朋友玩滑滑梯和运动员骑自行车)我们把像小朋友玩滑滑梯一样从一端滑到另一端的过程叫滑动,像骑自行车这样的运动叫滚动。

所以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有滑动和滚动两种方式。

二、新授思考:移动重物时,为什么不用滑动用滚动?学生猜测:可能滚动时,摩擦力小,滑动时,摩擦力大。

师: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感受物体的滑动和滚动:先用手在桌上摩擦,感受滑动摩擦力,再放一支铅笔再手下向运动,感受滚动摩擦力。

学生感受滑动和滚动。

学生体验:滑动时,感觉摩擦力大;滚动时,感觉面摩擦力小。

三、探究摩擦力大小和运动方式的关系师:刚才我们体验了滑动和滚动,但是我们科学的结论需要用实验来说话。

小组讨论:1、实验中保持不变的条件有哪些?2、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有哪些?学生小组讨论……不变的条件有:小车重量、接触面光滑程度。

改变的条件:滑动一一木条卡主车轮;滚动一一将木条取下,放在小车上。

师:通过我们刚才的讨论,确定了以下实验步骤:1、实验前,先估计滑动和滚动摩擦力大小。

2、使用弹簧测力计时,先水平调”0"。

3、做滚动实验时,小木条要放在小车上。

2024版年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

2024版年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计
及时公布测试成绩,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进行重点讲解和辅导。
根据教学进度和重点难点,合理安排阶段性测试内容。
在测试前为学生提供复习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梳理生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将学生分为不同层次进行教学。
个性化辅导
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辅导策略。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其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使其具备严谨、求实、创新的科学品质。
引导学生关注科技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培养其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教学重点
掌握运动和力的基本概念及其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难点
理解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会使用测量工具测量力的大小和方向,并能够准确记录和分析数据。同时,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究,培养其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跨学科知识融合策略
03
CHAPTER
教学方法与手段选择
1
2
3
例如,“你们知道什么是力吗?”“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哪些状态?”等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
如通过推箱子、拉门等日常动作,引导学生感受力的作用,并思考力的方向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利用生活实例启发学生
如利用小车、弹簧等实验器材,演示力的大小、方向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引导学生观察并总结规律。
强调实验安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器材的正确使用方法和安全事项。
安全第一
观察记录
分析总结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培养科学严谨的实验态度。
引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加深对运动和力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小学科学教育科学五年级上册运动和力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学生推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接触面越粗糙 摩擦力越大
2、你能用实验证明吗?提供粗糙程度不一样的毛巾和 桌面。
通过提问引出 摩擦的概念。 通过游戏,引 出摩擦力
通过测量摩擦 力的大小引导 学生们探究影 响摩擦力大小 的因素。
不改变条件(物体重量)
要改变的条件(接触面之间的光滑粗糙程度)
摩擦力大小(牛)
运动与摩擦力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运动与摩擦力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运动时,接触面发生摩擦,会产 生摩擦力;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接触面的光滑程度有关;摩擦力的大小 和物体的重量有关。
过程与方法:测量摩擦力的大小;推测、设计实验检验摩擦力与接触面 和重量的关系;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认真实验、根据数据得出结论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实验检验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和重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做摩擦力大小的对比实验。
教具、学具
弹簧测力计、塑料盒、钩码、毛巾、桌面、鞋子、笔袋、课件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一、 导入
二、探究新课
一、导入:
1、出示轮胎纹路图,提问:看了这两幅图,你知道旧 轮。
1、提问: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大小除了和物
体的接触面和重量有关系外,它的大小还可能受什么
因素的影响?
运用知识解决
实际问题
板书设计
5运动与摩擦力
物体之间接触面粗糙:大
光滑:小
物体重量重:大
轻:小
3、学生实验
学难点。
4、交流汇报、得出结论
三、总结
三、小结
通过学生总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摩擦力的大小和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有喜欢请关注本人店铺
最新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运动和力》教案设
计8篇
我们的小缆车【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重力是物体由于地球吸引而受到的向下的拉力。

一定的拉力能够使静止的小车运动起来,拉力越大,小车运动得越快。

过程与方法:
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用实验数据验证自己的推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注重获取证据,用证据来证明观点。

【教学重点】做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的实验。

【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验证推测。

【教学准备】实验小车一辆、粗线一根、挂铁垫圈的小钩子一个、铁垫圈若干、秒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出示小车,提问:你有哪些方法让这辆小车动起来?
(推、用绳子拉••••••)
2、揭题:那我们今天就来研究研究用绳子拉的小车,
1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