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控制要点

合集下载

工程测量控制要点

工程测量控制要点

工程测量控制要点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阜新汇金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公司开发建设的威尼斯水上花园二期住宅楼。

本工程为地下2层车库(含人防工程),地上为7栋住宅楼,分别为A5楼,B1-B6楼,其中A5楼为6层异形柱结构,建筑主体檐口高度:18.4m,B1为12层短肢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建筑主体檐口高度:34.4m,B2楼为12层异形柱框架剪力墙结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建筑主体檐口高度:34.4m,B3-B6为18层框支剪力墙机构,基础形式为筏板,建筑主体檐口高度:57.75m,本工程A-5#楼±0.000位置在原A-4#楼散水角上1.1米处,B-1楼~B-6楼的±0.000位置在原A-4#楼散水角上0.6米处。

二、测量依据《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建筑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威尼斯水上花园二期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威尼斯水上花园二期工程平面布置图威尼斯水上花园二期工程图纸甲方提供的测量资料三、项目部测量员岗位职责:项目部测量员主要负责建筑物的平面尺寸和标高,对分包的测量结果进行检测、复核,验线工作要积极主动。

及时做好沉降观测,整理好沉降数据资料,交由资料部门四、施工现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建筑物的红线及定位均由城建规划局测定,我们根据城建所提供的测量数据和建筑平面图,依据建筑物的轴线建立矩形控制网,作为平面控制的依据。

1、建筑物的平面控制先从整体考虑,遵循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的原则。

2、测量的原始数据,如设计图纸,测量起始点的点位及有关数据,必须经过审核,准确无误后方可使用3、轴线控制网的布设根据设计总平面图、现场施工平面布置图等进行,遵循长方向、长边控制短方向、短边的原则。

4、控制点应选在通视条件良好、安全、易保护的地方。

5、控制桩位要进行围护,并用红油漆作好测量标记。

控制网布设埋点时,应将控制点埋在开挖区外,并利用混凝土保护,为防止施工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对控制点造成影响,将前后视标志的控制线都应该做好标志,以检查、复核控制线的变化对控制点的观测要定期核准以保证测量的精度。

测量质量控制要点

测量质量控制要点

京沪高速铁路JHJL-3标段(DIK412+062~DK667+026.73)测量控制要点编制:审批:京沪高速铁路工程监理三标二00八年三月测量控制要点一、编制依据1、京沪高速铁路JHTJ-3标监理规划。

2、《新建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101-99)。

3、《客运专线无碴轨道铁路工程测量暂行规定》(铁建[2006]189号)。

4、《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2879-91)。

5、《全球定位系统(GPS)铁路测量规程》(TB10054)。

6、《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程》(GB/T18314-2001)。

7、京沪高速铁路设计文件。

8、京沪高速铁路建设指挥部的有关文件和管理规定。

9、京沪高速铁路监理三标测量监理实施细则二、施工三、测量监理控制要点1、审批承包商的测量实施方案、人员资质、测量仪器等,批准后,方准予实施。

2、按规定进行交桩复核按照设计文件和规范要求,检查交桩数量、精度,各种数据及签署手续应齐全,若重要桩点丢失或破坏,不能满足施工测量需要时,应向建设单位及时报告并协同设计单位研究解决。

3、督促施工单位在测量工作中采取行之有效的多级复核制,完成交桩复测、施工控制测量、施工放样测量、竣工测量以及导线点、水准点的保护和恢复重建工作。

4、工程测量控制要点(一)平面控制网和水准网复测复测工作质量控制要点:1)平面控制网复测应从合同标段外至少两个桩点起测,逐一进行测量,直至下一合同标段内至少两个桩点,以形成全标段与相邻标段贯通。

2)水准控制网复测应从标段外至少一个水准点起测逐一进行测量,直至到下一标段内至少一个水准点,以形成全标段高程与相邻标段贯通。

3)平面和水准控制网复测采用的方法,使用的仪器和施测精度应符合规范中相应等极的规定。

4)监理工程师应及时检查复核复测结果,如复测结果与设计单位勘测成果不符时,应要求重新测量,当确认设计单位勘测资料有误或精度不符合规定时,应与设计单位协调解决。

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三篇)

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要点(三篇)

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要点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是确保建筑测量工程的精度、准确性和可靠性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1. 测量设备的选择和使用:选择适合的测量仪器和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循设备的操作规范,注意设备的维护和校准,及时处理设备故障。

2. 测量点的设置和确定:根据建筑设计要求和测量任务,合理设置测量点,并正确确定测量点的位置和高程。

在测量点确定后,要进行验证和复测,确保测量点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 测量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根据测量任务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并正确应用。

在测量过程中,要注意测量方法的正确操作和技巧,尽量减小误差和随机误差。

4. 数据处理和分析:对测量数据进行全面、准确和可靠的处理和分析。

包括数据的整理、去除异常数据、数据的平差和精度评定等。

在数据处理和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保持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的问题。

5. 精度控制和评定:建筑测量工程需要满足一定的精度要求,要根据测量任务和测量点的不同,制定相应的精度控制和评定标准。

在测量过程中,要监控测量数据的精度和准确性,及时调整和纠正测量方法和设备,确保测量数据满足精度要求。

6. 质量检查和验收:建筑测量工程要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确保测量工作的质量。

质量检查和验收包括对测量设备、测量数据和测量报告的检查和评估,以及对测量工作的现场检查和确认。

7. 质量管理和保障:建立完善的测量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流程。

加强对测量工作的组织和协调,确保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对测量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提高测量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8. 交流和协作:建筑测量工程是一个多学科、多专业的工作,需要与设计、施工和监理等各方进行良好的交流和协作。

及时沟通和解决测量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和有效的管理手段,可以提高建筑测量工程的质量和效益,为建筑工程的施工和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持。

工程测量技术要点与控制方法简述

工程测量技术要点与控制方法简述

工程测量技术要点与控制方法简述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城市化进程也加快了步伐。

同时,建设项目已经开始大规模建设,无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看,建设项目的建设都具有广阔的发展和市场前景。

那么对于建筑工程来讲,建筑工程质量与人民的生命安全有着直接的关系。

因此加强工程测量以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合格是非常有必要的。

由此本文结合实际从建筑工程测量技术和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这两个方面来探讨工程测量技术要点与控制方法。

标签:工程测量;技术重点;控制法;一、工程测量技术要点1.1工程测量中控制测量工程测量工作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严谨性。

在实际测量中,我们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即从整体到细节,从三维到平面。

在实际测量中,要合理把握各方面的细节。

在此基础上才能够使测量结果保证充分精准。

在实际进行工程测量中,对于每项测量工作而言,均需要精密有序开展,无论选择哪种控制方式,均需要与控制网级别相结合,对适当的工具及设备进行合理选择,使工程测量的最终精准度得到较好保障。

1.2建筑工程测量中的基础施工放线和复测首先,建立了施工工程测量中基础施工放线建筑物的定位桩。

然后由建筑工程专业测量人员和有关负责人共同进行放线和测量检查。

最后,设置各建筑物轴线的定位桩。

在进行建筑工程测量过程中要保证测量仪器的完备。

比如放线工具要有经纬仪、线绳、钢卷尺等。

1.3曲线测量在整个工程测量中,曲线测量属于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必要任务,在整个工程测量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工程曲线测量方面,可运用的相关方法比较多,其中较简单的一种就是偏角后退法,这种方法不同于前进偏角法,两者之间在方向上完全相反,若实际测量中的曲线比较缓和,且比较完整,则需要有交点沿不同切线实行工程测量,从而使曲线测量能够取得更好的效果,使其准确性得到有效保障。

二、路桥工程测量技术要点2.1路桥工程测量中的水准测量路桥施工必须设置临时水准点。

根据工程地理位置和实际施工情况,布置临时水准点。

通常,沿线方向相距约200米,会有一个水准点。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监理控制要点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监理控制要点

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监理控制要点一、施工前的测量准备工作1.建立测量控制点:在施工前,应根据建筑设计图纸确定测量控制点,确定测量点的位置和数量,以便对施工的水平和垂直度进行控制。

2.测量设备的检查与校准:测量设备在使用前应进行检查和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稳定性,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3.建立测量档案:对建筑工程施工的测量数据进行建档,包括施工测量图、测量记录表、测量仪器校准证书等,以备后期的查询和评审。

4.测量工作计划:制定详细的施工测量工作计划,包括工作量安排、人员配置、测量方法和技术标准等,确保施工测量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施工中的测量控制1.建筑物基准测量:在施工开始前,对建筑物的基准进行测量,确定建筑物的基准面和基准点,以保证施工的坐标和标高控制的准确性。

2.建筑物外形测量:对建筑物外形进行测量,包括建筑的长度、宽度、高度、角度等,确保施工按照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

3.竣工质量验收:在施工结束后,对建筑物的尺寸、形状、位置等进行测量验收,与设计图纸进行对比,确保建筑物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

4.水平度和垂直度控制:根据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对建筑物的水平度和垂直度进行控制,通过测量数据的检查和分析,确保建筑物的平整度和垂直度符合要求。

三、施工后的测量验收1.施工测量数据分析:对施工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和评价,包括尺寸误差、形状误差、位置误差等,制定纠正措施,保证施工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施工测量数据报告:对施工测量数据进行总结和分析,编制测量数据报告,包括测量结果、误差分析、纠正措施等,向相关方面进行报告,以便及时纠正和改进。

3.施工测量档案管理:对施工测量的档案进行整理和管理,包括测量数据、测量图纸、测量报告等,确保测量档案的完整性和准确性,以备后期的查询和评审。

以上是建筑工程施工测量监理控制的要点,通过合理的施工前准备、施工中的测量控制和施工后的测量验收,可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工期,并为后期的验收和交付提供有效的依据。

施工测量控制要点

施工测量控制要点

施工测量控制要点
1、检查测量仪器:对施工测量仪器的全站仪、经纬仪、水准仪、钢尺等必须做到及时送计量器检定部门检校是否合格,加强维修保养按规定定期检修。

2、校测水准点:一般建设单位至少要提供二个水准点,监理工程师要求承包商用往返测法测定其高差,若用I等水准仪所测高差平均值与已知高差值小于±0.4n(mm)时(n为站数),可认定所给水准点正确,准予使用。

3、校测红线桩:由城市规划部门测定并批准的规划红线是建筑物定位的依据,在法律上起着建设用地四周边界的作用。

首先要核算设计总平图上各红线桩的座标x、y与其边长和左右尖角是否对应。

4、检查承包单位专业测量人员的岗位证书及审核施工方场地测量控制方案。

5、复核控制桩的校核成果、控制桩的保护措施以及平面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临时水准点的测量成果。

施工测量成果报验申请表应符合A5-2表的格式。

测量控制要点及流程

测量控制要点及流程

高架桥测量控制要点及流程0.导线控制:在接收图纸后,认真进行图纸熟悉,了解大致的道路走向及桩位位置,根据了解的情况到工地现场进行比对,选择方便以后进行放样而且被开工后破坏的可能小的地方进行导线点布设,导线点的布设的长度可根据所用仪器的不同进行调整,以国产全站仪加对中杆进行操作为例,两点距离以不超过100米为宜,并且尽量保证前后视距离相同。

测量完毕后,进行平差计算,满足要求后,根据平差后坐标进行导线联测,保证导线的精确度。

在开工后,如导线点被破坏,应及时进行补点,并进行联测。

如需要转点进行放样,转点坐标也必须进行平差联测。

1.桩基控制:桩基放样中,须分管工长将需开挖断面清理干净,具备放样及控点条件,在护筒放下后,按测量给出的控点距离进行桩基定位。

2.承台放样控制:承台开挖完后,请施工人员及时通知测量进行基坑高程及破桩高程测量,并安排清底班组人员配合钉桩交点,以便检查桩点有无移动情况及下一步清底及垫层浇注高程控制,如发现有偏差请及时通知测量人员进行复测。

承台垫层浇注及喷锚护壁完成后,须清理干净垫层中的浮浆余水后,通知测量进行承台放样,测量须给出承台底面控制点及高程和桩柱预埋轴线,交由负责断面施工进行控制。

承台浇注完成后,请及时通知测量进行承台顶面高程复测及墩柱控制点放样。

3.墩柱浇注完成后,进入盖梁施工前,清理出盖梁轴线范围内杂物后,通知测量人员进行支架搭设轴线放样及高程测量,以便调整支架搭设方向及高度;支架搭设完成后,钉牢支架上的层板,以便测量进行第二次轴线及高程测量,测量放样后,在盖梁钢模装配完成前,须保护好放样点,严禁私自移动层板及支架,如有移动须通知测量重新进行测量;在搭建腕扣架部分,支架搭建至设计高程后,应在盖梁端头位置不影响底模安装位置处固定一方木及测量操作平台,(方木需固定牢固)测量须将轴线控制点及高程放样在方木上,以便底模安装校验。

在通知测量放样前,请施工确认操作平台及道路均已搭建完毕。

探讨工程测量技术要点与控制措施

探讨工程测量技术要点与控制措施

探讨工程测量技术要点与控制措施工程测量技术是现代工程建设中重要的一环,用于确定建筑物、桥梁、道路等土木工程的空间位置和尺寸。

因此,工程测量技术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保障。

本文将探讨工程测量技术要点及其控制措施。

1. 仪器选用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测量仪器包括全站仪、自动水平仪、电子测距仪等。

在选用仪器时,需要考虑测量的精度要求、工程类型和施工环境等因素。

比如,在需要高精度测量的情况下,应选择全站仪或电子测距仪;在室内测量时则可选择自动水平仪等。

2. 前期准备在进行工程测量时,需要进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包括制作基准点、选定测量网的范围和方向,安装仪器、检查仪器并进行调试等。

前期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对后期测量的准确性将产生重要影响。

3. 测量方法不同的工程测量任务需要采取不同的测量方法。

在对工程尺寸进行测量时,常采用标尺和角度测量的方法,此外还需掌握三角形测量、多边形测量、水平面测量、垂直面测量等方法,以满足各种工程测量的需求。

4. 测量记录和数据处理测量记录和数据处理是工程测量流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测量记录应准确、完整,并标明测量时间、环境等重要因素。

在数据处理时,需要根据测量仪器的测量误差和测量方法的精度要求来进行数据处理,并及时发现和纠正数据异常。

控制措施:1. 保证测量环境安全在测量过程中,需要保证测量环境的安全,防止人员伤害和设备损坏。

比如,在进行高空测量时,需要采取安全措施;在测量过程中设备应使用正确,合理并且规范的。

2. 选取合适的基准点选取合适的基准点是保证工程测量准确性的重要措施。

基准点应该依据准确的测量数据,并应与测量目标有关。

选定的基准点应尽可能的平稳和稳定,并且应离测量目标尽可能近。

3. 每次测量前进行仪器校准在使用测量仪器之前,一定要进行仪器校准,防止仪器的误差引起测量结果的偏差。

校准测量仪器可以通过模拟检测或使用一个已知精度的基准标准进行校准等方法。

4. 坚持准确测量在工程测量过程中,需要坚持准确测量的原则。

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范文

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范文

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范文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是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对于确保工程质量的高标准和可控性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质量管理体系、测量设备、测量操作和质量记录等方面进行探讨,并提供相应要点范文。

以下是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的要点范文。

一、质量管理体系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工程质量的高标准和可控性。

质量管理体系应包括以下方面的要点:1. 确定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制定明确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明确测量工程质量的要求,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2. 编制质量管理计划:制定详细的质量管理计划,包括质量目标、质量检查内容和检查频次等,明确每个环节的责任和任务,确保质量管理的全过程可控。

3. 建立质量管理制度:建立相应的质量管理制度,包括测量工程的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范、验收规定等,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达到预期的质量要求。

4. 实施质量监督和检查:建立监督检查机制,对施工过程中的测量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检查,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下面是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点范文:建筑测量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要点范文:(一)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1. 确定建筑测量工程质量目标:建筑测量工程的质量目标是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后续工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2. 确定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标准:建筑测量工程应符合国家有关测量工程的标准和规范。

(二)质量管理计划1. 制定建筑测量工程质量管理计划:建立建筑测量工程质量管理计划,明确测量工程的质量检查内容和检查频次,并按计划进行用于质量抽检。

2. 确保质量控制制度贯彻执行: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制度要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三)质量管理制度1. 制定建筑测量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建筑测量工程质量控制制度包括施工测量工作的质量控制标准、操作规范、验收规定等。

2. 确保施工测量质量标准的贯彻执行:建筑测量工程的每项测量工作都应按照相关质量标准进行操作,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工程测量中的精确度控制要点

工程测量中的精确度控制要点

工程测量中的精确度控制要点工程测量是工程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

它涵盖了土木工程、建筑工程、机械工程等多个领域,并且对工程项目的设计、施工、质量控制等环节都具有重要影响。

在工程测量中,精确度控制是确保测量结果准确、可靠的重要环节,它关系到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以及最终的工程质量。

一、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在工程测量中,首先要注意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

不同的工程测量任务需要不同的测量工具,仪器的选择应根据测量要求和精确度要求进行。

测量仪器和设备的质量和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选择测量仪器时,应选择具有较高精度和稳定性的产品,并经过校准和检验确保其准确性。

二、合理规划测量过程在工程测量中,合理规划测量过程是保证精确度的关键。

测量方案的设计应考虑到实际工程情况,明确测量的目的和要求,制定相应的测量方法和测量控制方案。

同时,要充分了解工程测量所涉及到的环境因素,如气候条件、地形地貌、设备设施等,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补偿,以消除测量误差的影响。

三、加强测量现场管理工程测量中,现场管理的规范和科学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合理组织和安排工作人员,保证测量过程中的人员配备齐全,技术水平过硬。

同时,要加强对测量现场环境的管理,确保测量仪器和设备的正常工作状态,避免由于环境因素导致的误差。

此外,对现场测量数据的采集、记录、整理和存储也要做好相应的管理,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四、控制测量误差在工程测量中,误差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为了控制测量误差,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提高测量仪器和设备的精度:选择更加准确稳定的测量仪器和设备,以减小仪器误差。

2.合理选取观测值:对于重复测量,需要在观测值之间保持适当的间隔,避免由于重复测量导致的系统误差。

3.加强测量环境的控制:减小环境因素对测量的影响,如减小气象因素的干扰、改进地面状况等。

4.准确使用测量仪器:熟练掌握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并按照操作说明进行正确操作,减小操作误差。

水准测量的关键步骤与精度控制要点

水准测量的关键步骤与精度控制要点

水准测量的关键步骤与精度控制要点水准测量是一种基础的测量方法,广泛应用于工程建设、地理测绘等领域,用于确定地表高程和进行水平控制。

在测量中,水准仪和测量棒是最常用的工具,通过测量水准仪相对测量点的高差,可以得到测量点的高程信息。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准测量中的关键步骤以及精度控制要点。

在进行水准测量前,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测量控制点,这些控制点通常位于地面稳定、不易变形的位置。

为了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控制点的数量和布设需要经过严格的规划和设计。

同时,在实际测量中,还需要根据工程需求和测量范围选择合适的水准仪和测量棒。

接下来,进行实地测量时,首先进行起点的设置和校正。

起点是水准测量的起始点,需要根据实地条件进行合理选择。

在校正水准仪之前,需要检查其刻度盘和气泡管的灵敏度和准确性,以保证测量结果的精度。

校正水准仪通常采用双面反射镜或水平标杆等方法,通过调整仪器,使其刻度盘上的读数为零。

在实际测量中,水准仪的准确安装和水平校正是非常重要的步骤。

仪器的安装应该保证水准仪的支架垂直于地面,并且仪器座稳固且不易晃动。

水平校正可以通过调整水平气泡管使其处于水平状态来实现。

在进行水平校正时,需要注意避免由于不稳定的安装或地面不平整所引起的误差。

完成了起点的设置和校正后,就可以进行具体的测量工作了。

在测量过程中,要确保水准仪和测量棒之间的准确对齐。

为了保证测量棒的准确度,通常需要在棒上标定刻度,并且对刻度进行校准。

在测量时,需要将测量棒垂直插入测量点,并通过调节水平气泡管使其处于平衡状态。

此外,还需要注意避免因风力、震动或温度变化等外界因素对测量结果产生的干扰。

在测量过程中,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包括前测和后测两种方式。

前测是从起点向目标点测量,后测是从目标点向起点测量。

通过前测和后测的组合,可以检查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行必要的修正。

在进行测量时,还需要注意记录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现场施工测量的控制要点

现场施工测量的控制要点

1、CPⅢ点应沿线路布置在路基两侧的接触网杆或基础、 桥梁防撞墙、隧道边墙上。
桥梁地段,对应桥墩上方梁的固定端,CPⅢ点位置设在防 撞墙内侧并垂直于线路方向,也可在防撞墙施工时预留孔位 ,如下图所示:
棱镜
设标点埋设示意图
棱镜
防撞墙
防撞墙
路基地段,CPⅢ点设于接触网支柱的基座上或单独设桩,在 基座施工时在基座外侧靠近线位预埋一根深110mm,直径 35mm的塑料管,该塑料管水平放置,上部与接触网支柱的基 座一致。
常规三角高程测量
三角高程测量原理
Dtanα
A、B两点间的高差:
hAB D tan i v
α
若用测距仪测得斜距: i
A
hAB S sin i v HA
D
大地水准面
直觇 A-B、反觇 B-A ——对向观测
v
B hAB
HB
不量仪器高、棱镜高的中间设站三角高程测量
指标差计算公式: i L R 360
3、CPⅢ点的预埋件应埋设稳固;当预埋件埋设于承载基础顶 面时应保证其铅垂;当预埋件横向埋设时宜使预埋件水平。
平面位置测量标志及连接件
4、CPⅢ点的编号原则
在一条线路上,CPIII控制点号和自由测站的编号应唯一、便 于查找。
应以每公里为编号单元,在一公里内按照线路前进方向进行 左右奇偶编号,设定点号为****(里程)3(代表CPIII点)01 、02、03、04、……,里程的位数依据工程规模确定,01~99 号数循环。
要经过专业机构进行测定常数,各棱镜常数互差不得大于0.2mm 。
全站仪应定期在具有测绘仪器检定资质的部门进行检定,每年 检定一次,检定合格的仪器方可使用。在每次项目开工前,要进 行以下项目的常规检验和校正,使仪器处在良好状态。

施工现场测量与控制的基本技术要点

施工现场测量与控制的基本技术要点

施工现场测量与控制的基本技术要点一、测量的重要性及现场测量技术在施工过程中,测量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准确的测量可以确保施工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现场测量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快速、精确地获得施工现场的各种数据,还可以为施工进度和质量的控制提供依据。

二、全站仪的使用与校准全站仪是现场测量中常用的工具。

其具有快速、精确的特点,可以同时完成测角、测距和测高等功能。

在使用全站仪前,需要进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三、激光测距仪的应用与调试激光测距仪是测量施工现场距离的常用工具。

它可以快速、准确地测量施工现场各个点之间的距离,为施工控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使用激光测距仪前,需要进行仪器的调试和校正,以确保测量结果的精确性。

四、水平仪的使用与调整水平仪是施工现场测量中常用的工具,用于测量和调整施工现场的水平平面。

使用水平仪前,需要进行仪器的调整和校准,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五、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针对测量现场获得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

通过合理的数据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并为施工控制提供有力的支持。

六、测量控制的要点与技巧在施工现场测量控制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要点和技巧:1.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工具,根据具体情况合理选择测量仪器;2.准确标定控制点,确保控制点的稳定性和准确性;3.合理设置控制网,确保测量控制的全面性和稳定性;4.严格遵循操作规程,保证测量工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5.及时处理和分析测量数据,为施工进度和质量控制提供及时有力的依据。

七、施工现场测量的挑战与对策施工现场测量面临许多挑战,如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候条件等。

针对这些挑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1.合理规划和布置测量控制点,辅以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2.加强现场交流与协调,确保测量工作的顺利进行;3.注重培训与实践,提高施工测量人员的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4.加强对测量数据的质量管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八、结语施工现场测量与控制是保障施工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环节。

测量数据精度评定与控制的关键要点

测量数据精度评定与控制的关键要点

测量数据精度评定与控制的关键要点在现代社会中,测量是一项广泛应用于各领域的技术手段。

无论是科学研究、工程设计还是质量控制,在测量数据的精度评定与控制上都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深入探讨测量数据精度评定与控制的关键要点,以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该主题的重要性及方法。

一、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与仪器在进行测量时,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和仪器是确保数据精度的首要任务。

不同的测量方法和仪器具有不同的测量精度,因此需要根据具体需求来选择最合适的方式。

同时,在选择仪器时,要考虑其分辨率、灵敏度、准确度以及稳定性等关键指标,以确保测量过程中数据的可靠性和精确性。

二、确保测量环境稳定测量环境的稳定性对数据的精度有着重要影响。

温度、湿度、气压等环境因素的变化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偏差。

为了减小这些干扰因素对测量数据的影响,需要采取相应的环境控制措施。

例如,使用恒温恒湿设备或者对测量仪器进行温湿度校正等,以确保测量环境的稳定性。

三、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也是保证数据精度的关键所在。

在制定测量方案时,需要考虑到测量对象的特点、所需测量的参数以及工程条件等因素。

通过合理设计的测量方案,可以提高数据的精度,并减小测量误差的发生概率。

四、进行质量控制质量控制是确保测量数据精度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建立质量控制体系,并进行周期性的检测和校准,可以及时发现和修正测量设备的偏差。

同时,在测量过程中,还应当采取合适的控制措施,如重复测量、异常值排除等,以减小测量误差的发生概率。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确保测量数据的可信度和精确性。

五、数据分析与处理正确的数据分析与处理方法对数据精度的评定与控制至关重要。

在进行数据分析时,应当运用合适的统计方法,如均值、方差、相关系数等,来分析数据的分布、关联程度以及异常情况。

而在数据处理方面,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数据的修正、插值或者剔除等操作,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综上所述,测量数据精度评定与控制涉及多个要点,其中包括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与仪器、确保测量环境稳定、制定合理的测量方案、进行质量控制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

桥梁施工中的测量控制技术要点与验收标准

桥梁施工中的测量控制技术要点与验收标准

桥梁施工中的测量控制技术要点与验收标准引言桥梁是连接两个分离地区的重要交通工程,一座稳固可靠的桥梁对保障交通安全至关重要。

桥梁施工中,测量控制技术的应用是确保桥梁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本文将探讨桥梁施工中测量控制技术的要点与验收标准。

一、测量控制技术的重要性桥梁的施工过程需要进行大量的测量工作,确保桥梁的准确位置和结构尺寸,以确保桥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测量控制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控制施工误差,提高施工精度,减少施工风险。

二、测量控制技术的要点1.初始控制测量初始控制测量是桥梁施工中最重要的一步。

在桥梁施工开始前,需要根据设计要求对基准点进行测量,建立初始控制网络。

这样可以确保后续的测量结果与设计要求吻合。

2.基准面的选择基准面是测量控制的参考平面,选择适当的基准面对测量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在桥梁施工中,常用的基准面有大地水准面和国家基准面。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基准面,确保测量结果的可靠性。

3.测量设备的选择桥梁施工中常用的测量设备有全站仪、经纬仪、测量车等。

根据具体测量任务,选择合适的测量设备。

同时,对测量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检测,确保其正常工作状态。

4.测量精度的控制在桥梁施工中,需要根据设计要求控制测量精度。

测量精度的控制涉及到多个方面,如仪器精度、观测环境、仪器操作等。

通过合理控制这些因素,可以提高测量精度,确保施工质量。

三、测量控制技术的验收标准1.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是衡量测量控制技术是否达到要求的重要指标。

在验收过程中,需要对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确保其与设计要求的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

2.测量设备的稳定性测量设备的稳定性是验证测量控制技术是否可靠的重要因素。

在验收过程中,需要对测量设备进行检测和校准,确保其稳定性和准确性。

3.测量过程的合规性测量过程的合规性是测量控制技术验收的重要标准之一。

在验收过程中,需要对测量过程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的测量规范和要求。

结论桥梁施工中的测量控制技术是保障桥梁质量的关键。

测量放线质量控制要点测量

测量放线质量控制要点测量

*********************** 桩基与基坑工程质量控制要点说明(桩位测设)***************项目部目录一、基准点确定 (2)二、基准点使用 (2)三、临时控制点的设置及使用 (2)四、桩位放样 (2)五、桩位点使用 (3)六、全站仪使用注意事项 (3)七、水准仪使用注意事项 (4)一、基准点确定业主会同监理提供1、2、3、4四个基准点(控制点)。

其中点1位于基坑西侧观海路东边缘;点2位于基坑西北角观海路与海澄街的交叉口;点3位于基坑北侧海澄街北边缘;点4位于基坑北侧海澄街南边缘。

基准点必须复核,复核结果符合规范要求才能使用。

本工程四个基准点经复核1、4点超限,经业主、项目管理、监理认可,以2、3点为准。

二、基准点使用高程以2点为准。

坐标测设以3点为测站点,2点为后视点。

三、临时控制点的设置及使用设置临时控制点时,遵守第二条规定。

设置临时控制点时,主测人测设后需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再以第二人进行复核。

各程序均复核无误,临时控制点方可使用。

以临时控制点为测站进行放样或测量时,应以3点为后视点。

每次使用临时控制点时,使用之前必须按第二条规定进行复核。

四、桩位放样桩位放样时,应先设置轴线控制桩。

设置轴线控制桩时,主测人放样后需进行复核,复核无误后,再以第二人进行复核。

各程序均复核无误,轴线控制桩方可使用。

桩位放样时,先根据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钢卷尺等通过拨角度、量距离确定桩位,分区域放样完毕后,再用全站仪根据桩位坐标逐桩校核。

校核无误,通过监理抽检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群桩: 20mm;单排桩: 10mm。

五、桩位点使用打桩时对已放样桩位点注意保护,禁止车辆等碾压桩位点。

打桩过程中随时与周边桩点核对相对位置,发现异常马上报告。

桩顶标高变化的区域,打桩前应先与技术人员核对,无误后方可施工。

六、全站仪使用注意事项1、每次使用全站仪前必须检查棱镜常数设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 工程测量监理控制要点、控制方法
⑴、施工测量放样工序流程
施工测量放样工序流程⑵、桥梁测量放样施工工艺流程
桥梁测量放样施工工艺流程
注:N为测站数。

注:L为水准路线长度,N为测站点。

⑷、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测量放样监理工作流程如下图。

⑴质量标准:临时水准点与设计水准点复测允许闭合差,快速路、主、次干路为±12√

mm;支路为±20√-L mm(L为水准线长度公里数)。

L
⑵检测频率:沿路线往返各1次。

⑶检测方法:用水准仪具测量。

⑺、导线方位角闭合差
⑴质量标准:允许偏差为±40√-n,n为测站数,单位为(〝)。


⑵检测频率:1各测回。

⑶检测方法:用J6级经纬仪。

⑻、控制点
控制点包括直线上的转点、曲线上的交点、直缓、缓曲等控制桩的坐标闭合差。

⑴质量标准:里程方向的纵向标差≤10cm。

垂直中线的横向坐标差≤5cm。

⑵检验频率:道路结构层每道工序进行检测一次。

⑶检测方法:用全站仪或DS6级经纬仪配以钢尺测量。

⑼、道路中心线桩恢复
⑴质量标准:桩距在直线段宜为15-20m;曲线地段为10m。

平竖曲线起止点和地形变化点必须加桩。

量距允许误差,小于200m为±1/5000;200-500m为1/10000;大于500m
为1/20000。

⑵检验频率:丈量不少于2次。

⑶检测方法:用光电测距仪或用钢尺丈量。

⑽、中线桩高程测量
⑴质量标准:±40√-n(mm),(L—为水准点至中线桩距离,以千米为单位)。

⑵检验频率:结构层每道工序测量一次。

⑶检测方法:用水准仪测量,视线长度不大于100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