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最新版本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一、前言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有效、经济和符合生理特点等优点,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
为了规范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提高护理质量,制定本规范。
二、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应症1. 胃肠道功能正常,但无法正常摄入足够营养的患者,如昏迷、重症肌无力、消化道肿瘤等。
2. 胃肠道功能不良,但可以耐受肠内营养的患者,如重症胰腺炎、短肠综合征等。
3. 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如创伤、感染、手术后等。
禁忌症1. 胃肠道功能完全丧失的患者,如胃肠道穿孔、梗阻等。
2. 严重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失衡的患者。
3. 严重感染、败血症等全身状况危重的患者。
4. 对肠内营养制剂成分过敏的患者。
三、肠内营养的护理流程1. 营养评估1. 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体重、身高、疾病诊断等。
2. 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包括体重、体质指数(BMI)、蛋白质代谢指标等。
3. 评估患者的胃肠道功能,包括食欲、呕吐、腹泻等。
2. 营养配方制定1. 根据患者的营养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配方。
2. 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如整蛋白型、短肽型、氨基酸型等。
3. 调整营养配方,以满足患者特殊的营养需求,如高蛋白、高脂肪等。
3. 营养输注1. 选择合适的输注途径,如口服、鼻饲、经皮内镜胃造瘘(PEG)等。
2. 输注速度从慢到快,逐渐增加,以避免胃肠道不耐受。
3. 监测患者的耐受情况,如胃肠道症状、血糖水平等。
4. 营养监测与评估1. 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如体重、BMI、蛋白质代谢指标等。
2. 观察患者的胃肠道症状,如食欲、呕吐、腹泻等。
3. 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和营养需求,调整肠内营养配方和输注速度。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护理1. 胃肠道并发症1. 恶心、呕吐:观察患者的呕吐物性质,必要时减慢输注速度或暂停输注。
2. 腹泻:观察患者的粪便性质,调整营养制剂的温度和浓度,必要时暂停输注。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
1.评估病情了解胃肠道功能、有无肠梗阻、消化道活动性出血、腹腔或肠道感染、严重腹泻或吸收不良以及休克等肠内营养禁忌症。
病情允许取半卧位。
2.检查确认喂养管在位通畅,输注前充分摇匀营养液,正确连接管道。
3.合理输注一般能量密度从2.09kg/ml渐增至
4.8kj/ml或更高;输注速度以20ml/h加速并维持在100—120ml/h,以输液泵控制滴数为佳;输注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步达到全量;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37—40℃)。
4.营养液现配现用,悬挂的营养液在较低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每天更换输注皮条、袋或瓶。
5.保持喂养管通畅,妥善固定,每4小时检查一次喂养管的深度;输注营养液前、后和连续管饲的过程中每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管饲药物需研碎、溶解后注入。
6.及时评估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前或连续管饲的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抽吸评估胃内残留量,如>100ml—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
7.输注过程中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突然呛咳、呼吸急促等误吸症状,观察有无腹痛等症状的出现,同时观察患者排便形态及体温的变化。
8.评估疗效动态观察血糖、血常规、血生化及尿素氮的变化,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方案。
9.出院指导对携带喂养管出院的患者和家属进行居家喂养管和自我护理指导,定期复诊。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常规及记录表
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常规一、护理评估1、评估患者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合作程度。
2、评估管饲通路情况、输注方式,有无误吸风险。
二、护理措施1、核对患者,准备营养液,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
2、病情允许,协助患者取半卧位。
3、输注前、后用约30毫升温水冲洗喂养管。
5、输注速度均匀。
6、输注完毕包裹、固定喂养管。
7、观察并记录输注量以及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8、病情允许输注后30分钟保持半卧位,避免搬动患者或可能引起误吸的操作。
三、健康指导要点1、携带喂养管出院的患者,告知患者及家属妥善固定喂养管,输注营养液或特殊用药前后,应用温开水冲洗喂养管。
2、告知患者喂养管应定期更换。
四、注意事项1、营养液现配现用,粉剂应搅拌均匀,配制后的营养液放置在冰箱冷藏,24小时内用完。
2、长期留置鼻胃管或鼻肠管,每日进行口腔护理,定期(或按照说明书)更换喂养管,对胃肠造口、空肠造口者,保持造口周围皮肤干燥、清洁。
3、特殊用药前后用约30毫升温水冲洗喂养管,药片或药丸经研碎、溶解后注入喂养管。
4、避免空气入胃,引起胀气。
5、注意放置恰当的管路标识。
五、护理记录单记录书写规范1)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至少每天记录一次,病情变化以及护理措施和效果变化随时记录,病情应为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的动态变化。
记录时间应当具体到分钟。
2)非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按要求书写,项目包含日期、时间、观察记录内容、护士签名,分列显示。
可对护理所能观察的症状、体征、护理措施和效果记录,要求简洁、规范。
3)护理记录应体现相应的专科护理特点。
①监护室病重(病危)患者护理记录表格内容至少包含监测指标、出入量、用药执行、基础护理、病情观察、护理措施和效果。
监测指标至少包含生命体征、瞳孔、意识、仪器参数;出入量应包含每个入出途径的详细记录;用药执行写明药物名称、剂量。
②手术患者要有术后护理情况的记录,包括患者麻醉方式、手术名称、返回病区时间,伤口出血情况、各种管路情况及引流液的性质量等。
重症医学科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重症医学科患者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1. 给予肠内营养前应保证鼻饲管的位置正确。
2.肠内营养液要随用随配,1次配量不能超过500ml。
3.领取的营养液要注意保存条件。
4.冷藏的营养液在鼻饲前要加热,注意营养液的温度合适。
5.鼻饲时,床头应抬高30°左右,防止误吸。
6.给予肠内营养液时要尽量保证匀速注入。
7.在注入营养液之前要回抽胃内容物检查胃潴留情况,回抽量大于100ml停止注入或请示主管医师。
8.每次鼻饲营养液后要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15~20ml
冲洗鼻饲管。
9.胃肠营养袋每24h更换,疑有污染随时更换。
最新肠内营养护理准则
最新肠内营养护理准则1. 引言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具有安全性高、费用低、符合生理特点等优点,是临床营养支持的首选方法。
为了确保肠内营养的合理应用,提高护理质量,制定本护理准则。
2. 目的本准则旨在为护理人员提供关于肠内营养的全面指导,包括肠内营养的适应症、禁忌症、操作方法、护理要点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以确保患者安全、提高营养支持效果。
3. 肠内营养的适应症与禁忌症3.1 适应症- 严重营养不良患者- 无法正常进食或进食量不足的患者- 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 需要营养支持的患者3.2 禁忌症- 严重肠道功能障碍的患者- 严重电解质紊乱的患者- 严重感染的患者- 对肠内营养制剂过敏的患者4. 肠内营养的操作方法4.1 营养管路的建立- 经鼻胃管:适用于短期(<2周)营养支持的患者。
- 经鼻空肠管:适用于长期(≥2周)营养支持的患者。
- 胃造瘘:适用于无法通过胃肠道进食的患者。
- 空肠造瘘:适用于胃肠道功能基本正常但无法通过胃肠道进食的患者。
4.2 营养液的选择与配制- 选择适合患者需要的肠内营养制剂,如整蛋白型、短肽型、氨基酸型等。
- 按照制剂说明书进行配制,确保营养液的浓度、温度、速度等符合患者需求。
4.3 营养液的输注- 采用肠内营养泵进行均匀输注,避免突然大量输入导致的胃肠道不耐受。
- 初始输注速度为20-50ml/h,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至100-150ml/h。
- 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如恶心、呕吐、腹胀等。
5.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5.1 营养管路的护理- 保持管路通畅,避免折叠、扭曲、堵塞等。
- 定期检查管路位置,确保营养液顺利进入肠道。
- 观察患者有无管路相关并发症,如误吸、肺部感染等。
5.2 营养液的护理- 确保营养液的温度、浓度、速度等符合患者需求。
- 观察患者对营养液的耐受情况,如胃肠道反应等。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1.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悬挂的营养液在常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每天更换输液皮条、袋或瓶。
配方制剂,如能全力等开启后24小时内输完。
2.使用前要先摇匀,并仔细检查管道连接是否正确。
3.避免喂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
4.保持营养液适宜的温度营养液温度应控制在37-40℃之间。
5.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步递增。
6.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输注速度以40-50ml/h起,逐日加速并维持至100-120ml/h。
鼻饲者100-120ml/次,2小时1次。
7.在营养液输注过程中,注意观察疗效及并发症。
1)腹泻病人宜选择低脂制剂,根据医嘱加用收敛药物。
2)便秘病人选择含纤维制剂,并保证足够的水分摄入,增加病人活动。
3)监测血糖,注意尿量变化。
4)观察和预防感染性并发症:吸入性肺炎、急性腹膜炎、肠道感染等。
8.预防误吸。
1)妥善固定喂养管:若经鼻胃管喂养时,应将鼻胃管妥善固定,以免移位至误吸。
2)取合适的体位:伴有意识障碍、胃排空障碍、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
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滴注者可取舒适卧位。
3)及时估计胃内残留量:在每次输注肠内营养液前及期间(每隔4小时)抽吸并评估胃内残留量,若残留量每次大于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以防误吸。
4)加强观察:输注过程中若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疑有误吸的可能,应鼓励病人咳嗽以排出吸入物和分泌物,必要时鼻导管或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护理措施】1.给予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取得理解和配合。
2.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合理配制肠内营养液。
(1)一般患者宜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含丰富维生素、无刺激的流质饮食。
腹泻患者宜选择低脂制剂加收敛药物。
便秘患者宜选择含丰富纤维素的食物,并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2)按要求配制营养液。
选定制剂后,仔细阅读产品说明书、有效期。
配制液应现配现用,常温下放置不宜超过24小时。
3.规范实施肠内营养操作。
(1)选择合适的体位。
对于年老体弱、卧床、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者取半坐卧位,以防反流和误吸。
对于经鼻肠管或空肠造瘘管滴注者可取随意卧位。
(2)营养液的温度以接近体温为宜,一般在37~40℃。
使用前充分摇匀,正确连接管道。
(3)控制输注量和速度,应从低浓度、慢速度、小剂量开始。
一般浓度从8%~12%,速度以20~40ml/h开始,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4)对于经鼻饲或胃造瘘管给予营养液者,注意每4小时抽吸胃液并估计胃内残余量,如残余量大于100~150ml应延迟或暂停输注,必要时加胃动力药。
(5)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
如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咳出物类似营养液时,考虑有喂养管移位致误吸的可能,应立即停止输注,鼓励并刺激患者咳嗽,并及时报告医生。
4.保持喂养管通畅。
(1)妥善固定喂养管,避免扭曲、打折、和受压。
(2)每天更换输液管。
(3)药丸经碾碎、溶解后直接注入喂养管,以免药丸在营养液中不能溶解而粘附于管壁或堵塞管腔。
(4)输注营养液前后及特殊用药前后,均应用20~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喂养管,持续输注时,每4小时冲洗喂养管1次。
5.注意评估疗效和预防并发症。
注意监测血糖、尿量变化,观察有无发热、咳嗽等。
遵医嘱定期查血常规、血生化、尿素氮等。
【健康指导】1.告知患者在输注过程中,如出现不适,及时报告医护人员。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
最新版肠内营养护理指南
简介
本文档旨在提供最新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南,以帮助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正确应用肠内营养。
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和指导原则。
肠内营养的定义
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肠道进食或使用肠内营养管道提供营养支持的方法。
它适用于无法通过口饮食充分获得营养的患者,如肠道功能障碍、吸收不良等。
指南原则
1. 患者评估:在开始肠内营养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因、肠道功能、营养需求等方面的调查。
2. 营养计划制定: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计划,包括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的摄入量。
3. 营养管道选择: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管道,包括胃管、空肠管或结肠管,根据患者的消化功能和营养需求来决定。
4. 营养管道插管:插管应由经验丰富的医务人员进行,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规范,以减少感染风险。
5. 肠内营养配方:选择适合患者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标准配
方和特殊配方,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肠道功能来选择。
6. 营养监测:在肠内营养期间,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肠
道功能,根据需要进行调整和优化。
注意事项
1. 肠内营养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不建议患者自行实施。
2. 肠内营养过程中可能出现并发症,如肠梗阻、腹胀、腹泻等,需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
3. 肠内营养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需要注意,应避免不必要的
药物使用。
结论
肠内营养是一种有效的营养支持方法,适用于无法口服或经静
脉途径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
遵循最新的肠内营养护理指南,能够
提高患者的营养状态和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一、评估与观察要点1.评估患者的病情、意识状态、营养状况、合作程度。
2.评估管饲通路情况、输注方式、有无误吸风险。
3.观察营养液输注中、输注后的反应。
二、护理措施1.给予肠内营养之前,向患者及其家属说明肠内营养的目的、注意事项,给予心理支持,取得理解和配合。
2.根据医嘱,合理选择肠内营养液制剂。
营养液应现配现用,配制时遵守无菌操作原则,暂不用时置于4℃冰箱冷藏,不宜超过24小时,每日更换输注管或专用泵管。
3.根据患者病情,喂养时间长短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给予途径和输注方式。
4. 病情允许,进行肠内营养时,抬高床头 30°-45°以防反流和误吸。
5.使用营养液前充分摇匀,输注时保持营养液温度接近体温,室温较低时可使用恒温加热器。
6.肠内营养输注应循序渐进,开始采用低浓度、低速度、低剂量,逐渐增加,尽量使用肠营养泵控制速度。
(1)经胃管途径:开始每日输注全浓度的营养液500~1000ml,速度50ml/h。
3~4 日内逐渐增加速度至100ml/h,达到总需要量2000ml。
(2)经肠管途径:先用 I/4~1/2全浓度的营养液,速度 25~50ml/h.从 500~ 1000ml/d开始,逐日增加速度、浓度,5~7 日达到患者能耐受的总需要量。
7.在输注过程中,观察病情变化,若患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呛咳,咳出物类似营养液时,疑有误吸的可能。
应立即停止输注,鼓励和刺激患者咳嗽,排出吸入物和分泌物,无咳嗽能力的患者可及时经口、鼻腔或气管导管吸除,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8.定期检查喂养管的位置,妥善固定,保持通畅,喂养管通常只用于营养液的输注,如需注入药物务必参考药物说明书。
药丸经碾碎、溶解后注入喂养管,以免药丸在营养液中不能溶解而黏附于管壁或堵塞管腔。
9.每次输注前后、连续输注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特殊用药物前后均用 30ml 温开水冲洗喂养管。
10.预防并发症发生,注意血糖、尿量变化,定期检查血常规、血生化。
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操作规范
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操作规范1. 概述本文档旨在提供肠内营养护理的最新操作规范,以确保护理人员能够正确、安全地进行肠内营养护理。
以下是一些简单策略和操作指南,以帮助护理人员在没有法律复杂性的情况下做出独立决策。
2. 肠内营养护理操作指南下面是一些肠内营养护理的最新操作规范,护理人员应当遵循:2.1 检查患者适应症在开始肠内营养护理之前,护理人员应仔细检查患者的适应症。
只有在患者无法通过口服摄入足够营养、胃肠功能无法恢复或存在严重吸收不良情况下,才应考虑肠内营养护理。
2.2 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方法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需要,护理人员应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方法。
常见的肠内营养方法包括胃肠减压、肠道喂养和肠内营养管置入等。
选择方法时应考虑患者的胃肠功能、预期疗程和治疗目标等因素。
2.3 肠内营养管置入操作在进行肠内营养管置入操作时,护理人员应遵循以下操作规范:- 在操作前,护理人员应详细了解肠内营养管置入的相关知识和操作技巧,确保自己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 在操作过程中,护理人员应保持操作环境清洁,使用无菌操作器械,并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流程。
- 在选择肠内营养管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管径和长度,并确保管道的质量和安全性。
- 在置入肠内营养管时,应遵循正确的置管技术,确保管道正确放置在适当的位置,并通过适当的检查方法确认其位置和功能。
2.4 肠内营养护理管理在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管理时,护理人员应遵循以下操作规范:- 定期检查肠内营养管的位置和功能,确保其正常工作。
- 定期更换肠内营养管,避免管道堵塞和感染的风险。
- 监测患者的营养摄入和体重变化,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 定期评估患者的胃肠功能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护理方案。
3.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肠内营养护理的最新操作规范,帮助护理人员在独立决策的基础上进行肠内营养护理。
护理人员应严格遵循这些操作指南,以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
肠内营养护理规范最新版
肠内营养护理规范最新版目的本文档的目的是制定肠内营养护理的规范标准,旨在提供指导和参考,以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背景肠内营养护理是指通过通过口腔进食不足的患者,提供特殊配方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该护理方式适用于无法通过正常饮食获得足够营养的患者,如消化系统功能受损或无法摄取足够食物的患者。
肠内营养护理规范护理人员要求- 执行肠内营养护理的护理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了解营养配方的选择和给予方法,并能正确管理营养管道。
- 护理人员应具备良好的卫生惯,并严格遵守手卫生、消毒和无菌操作要求,以减少感染风险。
营养配方选择和准备- 营养配方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胃肠道功能进行合理评估。
医务人员应根据患者情况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配方,并遵循相关的制备指南。
- 营养配方的准备和给予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配方的安全性和正确性。
营养管道管理- 护理人员应定期检查肠内营养管道的通畅性和皮肤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务人员进行处理。
- 遵循正确的插管和拔管操作流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 对于长期使用的肠内营养管道,应进行定期更换和清洗,以减少感染风险。
监测和评估- 对接受肠内营养护理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营养状况的监测和评估,包括体重、血液指标、肠内营养的耐受性等。
-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配方和给予速度,以确保患者的营养状态良好。
结论本文档制定了肠内营养护理的规范标准,包括护理人员要求、营养配方选择和准备、营养管道管理以及监测和评估等方面。
执行本文档的内容,可以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最新版本
肠内营保养理惯例一、预防误吸(1)妥当固定营养管:若经鼻胃管饲养时,应将营养养管妥当固定于脸颊部,防备脱出。
(2)取适合的体位:依据营养管地点及病情,置病人于适合的体位。
伴存心识阻碍、胃排空缓慢、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
(3)增强察看:若病人忽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近似营养液的痰液,应疑有营养管移位并致误吸的可能,应鼓舞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人物和分泌物,必需时经鼻导管或气管镜消除误吸物。
二、保持病人正常的排便形态约 5%-30%的肠内营养治疗病人可发生腹泻。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依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渐递加,以防止营养液浓度和浸透压过高惹起的胃肠道不适、肠痉挛、腹胀和腹泻。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许开始,250-500ml/d,在5-7 天内渐渐达到全量。
输注速度以20ml/h 起,视适应程度逐渐加速并保持滴速为100-120ml/h。
以营养泵控制滴速为佳。
(3)保持营养液的适合滴注温度:营养液的滴注温度以靠近正常体温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肠道黏膜,过冷则刺激胃肠道,惹起肠痉挛、腹痛或腹泻。
可在输注管近端自管外加热营养液,但需防备烫伤病人。
(4)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浸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营养管注人。
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输注人体清蛋白或血浆,以提升血浆胶体浸透压。
(5)防止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保持分配容器的洁净、无菌;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爽的室温下搁置时间小于 6~8 小时,若营养液含有牛奶及易腐败成分时,搁置时间应更短;每日改换输注管道、袋或瓶。
三、准时冲刷营养管,保持畅达。
为防止营养管堵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间隔4 小时及特别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 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刷营养管。
药丸经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营养管,防止因加入营养液后与之不相容而凝固成块粘附于管壁或拥塞管腔。
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操作规范
肠内营养护理最新操作规范一、概述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营养支持方式。
肠内营养护理是指在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护理工作,以确保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操作规范旨在指导护理人员正确、有效地进行肠内营养护理,确保患者的安全和营养支持的顺利进行。
二、操作准备1. 环境准备:保持病室整洁、安静、舒适,温度适宜,光线充足。
2. 物品准备:肠内营养制剂、喂养器具、温开水、消毒剂等。
3. 患者准备: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取得患者的配合。
4. 护理人员准备:掌握肠内营养的相关知识,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
三、操作步骤1. 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根据患者的病情、营养需求、胃肠道功能等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制剂。
2. 喂养器具的使用:使用适当的喂养器具,如鼻饲管、胃管等。
注意保持喂养器具的清洁、无菌。
3. 营养液的配制:按照制剂说明书进行营养液的配制,确保营养液的浓度、温度适宜。
4. 营养液的输注:通过喂养器具将营养液缓慢、均匀地输注到患者的胃肠道。
注意观察患者的耐受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处理。
5. 监测与评估:观察患者在肠内营养过程中的病情变化,监测营养液的输注速度、量、温度等,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胃肠道功能。
6.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预防营养液污染、误吸等并发症的发生,如发生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7. 喂养结束后的工作:喂养结束后,清洁、消毒喂养器具,记录肠内营养的输注情况。
四、操作注意事项1.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避免营养液污染。
2. 注意保持喂养器具的清洁、通畅,避免患者发生误吸、窒息等意外。
3. 观察患者在肠内营养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如出现胃肠道不耐受、并发症等情况,及时处理。
4. 遵循医嘱调整肠内营养的剂量、速度,确保患者的安全。
5. 做好患者的心理护理,提高患者的依从性。
6.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根据需要调整肠内营养制剂。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一、营养液的管理:
1、现用现配。
营养液领取后保存在4℃冰箱,不超过24小时。
2、输注前加温至38—40℃。
二、管道护理
1、妥善固定,防止脱落。
2、保持通畅,定时冲管,防止堵塞。
喂养前后用至少50ml温开水冲洗喂养
管。
经喂养管给药,应在给药前后用温开水冲管。
3、按要求更换管道。
喂养管1天,普通胃管7天,鼻胃管1个月。
鼻肠管
42天。
三、病人护理
2、评估病人营养状态,选择合适的输注方式。
3、喂养时病情允许的患者保持坐位、半卧位、或床头抬高30度,防止反流。
4、气管切开的患者,将气囊充气,密切观察痰液的性质、颜色、,以判断是
否发生返流或食管气管瘘。
5、使用无创呼吸机前及停机后30分钟内暂停输注营养液。
6、根据病情准确调节输注速度。
先以40ml—60ml/h开始,患者适应后逐渐
递增,或按医嘱24小时匀速输入。
7、每6小时观察胃排空情况,大于150ml提示胃潴留,要减慢或暂停输注。
8、经鼻置管的患者,要注意保持另一侧鼻孔的通畅。
9、保持口腔清洁,口腔护理3次/天。
10、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准确记录出入量,注意患者有无口
渴、恶心、呕吐、腹脹、腹泻、便秘、反流,呛咳,大便的性质、量、
次数等。
如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要点一、概念将可直接被消化或经简单的化学性消化就能吸收的营养剂经口或通过鼻置管或胃肠道造口注入胃肠道的方法称为肠道内营养。
二、途径和方式(一)经胃:分鼻胃管和胃造瘘管。
(二)经空肠:空肠造口或鼻肠管(营养管的管尖位于幽门后高位空肠)。
(三)灌注方式1.一次性输注:每次定时用注射器推注200-250ml肠内营养液进行喂养的方法。
此方法仅适用于经鼻胃置管或胃造口患者。
空肠置管或肠造口患者不宜使用,可导致肠管扩张而产生明显的症状,使患者难以耐受。
2.间隙重力滴注:指在1h左右的时间内,将配制好的营养液借重力作用缓缓滴入患者胃肠内的方法。
一般4-6次/天,250-500ml/次。
间隙滴注法多数患者可以耐受。
3.连续输注:指营养液在输液泵的控制下连续输注18-24h的喂养方法。
适合病情危重患者及空肠造口喂养患者。
优点为营养素吸收好,患者大便次数及量明显少于间隙性输注,胃肠道不良反应少。
实施时输注速度由慢到快,营养液浓度由低到高。
三、护理问题1.腹泻/腹痛/腹胀2.返流及误吸3.胃潴留4.并发症四、评估(一)营养途径包括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瘘或空肠造瘘途径1. 位置是否正确,用多种方法证实管道末端在胃肠道内:回抽、拍片、听诊等,对于不确定位置者,必须用多种方法或者多人证实后方能给予肠内营养2.评估造瘘口周围皮肤是否正常,有无感染或者糜烂,有无渗液(二)营养液类型(三)肠内营养液灌注方式(四)肠内营养液灌注的剂量及灌注的速度(五)胃肠道1.胃肠道耐受情况:肠鸣音,有无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腹泻等2.有无胃潴留3.大便颜色、性状、量和次数(六)有无返流:注意痰液及口腔内分泌物颜色及性状的观察,如果有类似营养液的物质,应该报告医生(七)营养状况:白蛋白水平、血色素、体重等五、护理措施(一)患者体位床头抬高大于30度,以减少返流的几率。
(二)营养管的维护1.妥善固定营养管,鼻肠管应该列入特殊管道给予加固,防止脱出。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2021)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一、【评估(观察要点)】1、患者合作程度2、有无腹部不适、腹泻、胃潴留等情况3、肠内营养支持的途径4、喂养管位置及管路通畅情况6、肠内营养制剂5、患者体重、血糖、电解质及营养相关指标二、【护理措施】1、准备肠内营养制剂(1)应现配现用,配置过程中应避免污染。
(2)记录肠内营养制剂开启的日期与时间;配置的肠内营养制剂常温保存不宜超过4h,超过4h应置于冰箱2~6 ℃冷藏,24h内未用完应丢弃;成品肠内营养制剂应根据产品说明保存。
(3)肠内营养制剂应与其它药物分开存放。
2、实施(1)喂养管放置后经抽吸、X线检查等确定在消化道内,妥善固定,防止鼻、咽、食管损伤,口腔护理至少2次/日。
每次给予营养液前后均需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20~30ml冲洗,保持通畅。
(2)无特殊体位禁忌者,喂养时应抬高床头30°~45°,喂养结束后宜保持半卧位30~60min。
(3)宜将营养液加热至37~40℃;持续输注营养液时,可使用肠内营养输液器专用加温器。
(4)一次性输注者,可使用注射器缓慢注入喂养管,根据营养液总量分次喂养,每次推注量不宜超过400ml。
(5)间歇重力滴注者,可将肠内营养制剂置于吊瓶或专用营养液输注袋中,通过肠内营养输液器与肠内营养喂养管连接,通过重力滴注方法进行分次喂养。
(6)持续经泵输注者,可在间歇重力滴注的基础上,使用肠内营养泵持续12~24h输注,速度应由慢到快,先调至20~50ml/h,根据患者耐受情况逐渐增加。
(7)分次推注和间歇重力滴注每次喂养前后应检查胃残留量;重症患者持续经泵输注时,应每隔4~6h检查胃残留量。
(8)应每4~6h评估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情况。
3、喂养管维护(1)经鼻喂养管①宜采用弹性胶布固定喂养管。
②应每天检查管道及其固定装置是否在位、管道是否通畅、喂养管固定处皮肤和黏膜受压情况。
③长期置管时,应每隔4~6w更换导管至另一侧鼻腔。
(2)鼻造瘘/空肠造瘘管①应对造瘘周围皮肤定期进行消毒和更换敷料,保持周围皮肤清洁干燥。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
肠内营养的护理常规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是指通过一种或多种途径将营养物质直接送至肠道,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它是一种非常重要且常见的临床护理措施,特别适用于不能通过口腔进食或需要肠道营养支持的患者,如消化不良、吞咽困难、肠道功能障碍等。
1.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护士应针对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进行全面评估。
这包括评估患者的体重、身高、BMI等指标,了解患者的营养摄入量和消耗量,评估患者的肠道功能、消化吸收状况,以及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并发症等。
2.设定适宜的肠内营养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应与医生一起制定适宜的肠内营养方案。
这包括确定营养目标、计算能量和营养素需求量,并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配方。
同时,还需考虑引流的途径(胃管、空肠管等),以及安装和维护导管的方法。
3.插入和维护肠内营养导管:经过医生的安排和指导,护士进行操作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胃肠道情况,明确肠内导管引流的途径和确定位置。
在插入导管时,护士需采取无菌操作,保持导管通畅。
插入导管后,护士需定期观察患者的肠内导管引流情况,避免导管堵塞、脱落等并发症的发生。
4.做好肠内营养的管理和监测工作:护士需做好肠内营养的管理和监测工作。
这包括每天测量和记录患者的体重、摄入量和排出量,观察患者的粪便性状和肠内导管引流情况,定期检测血液中的营养指标和相关生化指标,以及评估患者的营养代谢状况。
5.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护士在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应及时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心理支持。
这包括向患者和家属介绍肠内营养的原理和操作步骤,告知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和急救措施,注意观察和解释患者的情绪变化,及时解答患者和家属的疑问。
6.定期评估和调整肠内营养方案:护士应定期评估患者的肠内营养效果和并发症情况,如肠内导管引流不良、营养代谢紊乱等。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与医生讨论并调整肠内营养方案,以达到最佳的营养支持效果。
总之,肠内营养的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具备扎实的医学和护理知识,能够熟练操作,严格遵循操作规程,关注患者的营养需求和生理反应,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正确的处理措施。
肠内营养护理规范最新版
肠内营养护理规范最新版引言肠内营养护理是指通过口服或经胃管、空肠管等肠道途径提供养分和水分,以维持患者的营养状况和促进健康恢复的一种治疗方法。
为了保证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和有效性,制定一份肠内营养护理规范是必要的。
目的本文档旨在规范肠内营养护理的操作流程,保证营养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提供给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参考,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要求肠内营养护理应遵守以下要求:1. 医务人员应接受相关培训,具备操作肠内营养的专业知识和技能;2. 患者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肠内营养护理,并与医生密切配合;3. 预防和监测并发症的发生和进展,包括但不限于肠梗阻、菌感染等;4. 定期评估患者的营养状况,调整肠内营养方案;5. 营养护理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
操作流程肠内营养护理的操作流程如下:1. 患者评估:了解患者的病情、营养需求和肠道功能,确定适宜的肠内营养方案;2. 肠内营养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需求和肠道功能,制定合理的肠内营养方案,包括营养成分和用药情况;3. 肠内营养管的选择和置入:选择适宜的肠内营养管,根据医生的指示进行肠内营养管的置入;4. 肠内营养管的管理:定期检查肠内营养管的通畅性和固定情况,避免滑出或梗阻;5. 肠内营养液的调配和输注:按照医生制定的方案,准备肠内营养液并进行输注;6. 定期监测和评估: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内营养的效果,及时调整方案。
安全措施为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性,应采取以下安全措施:1. 医务人员必须具备相关肠内营养的知识和技能,遵守操作规范;2.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消毒措施,减少感染风险;3. 肠内营养管的选择和置入要准确无误,避免误入胃或其他部位;4. 定期检查和管理肠内营养管,防止滑出和梗阻的发生;5. 注意患者的肠内营养液输注速度,避免引起消化不良;6. 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肠内营养的并发症。
结论肠内营养护理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满足特定患者的营养需求。
通过制定和遵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医务人员可以提高肠内营养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最大限度地促进患者的康复。
肠内营养护理程序最新版
肠内营养护理程序最新版引言肠内营养护理是一种通过肠道给予患者所需营养的方法,在许多临床情况下,肠内营养可以提供充足的能量与营养素,帮助患者维持体力和促进康复。
本文档旨在介绍肠内营养护理的最新程序,以确保其安全有效地进行。
肠内营养护理程序1. 识别适用患者:首先,医疗团队需要评估患者的肠内营养需要。
通常情况下,肠内营养适用于无法通过正常摄入途径满足能量和营养需求的患者,如重症患者、消化系统疾病患者、手术后患者等。
2. 营养评估:进行全面的营养评估,包括测量患者的身体质量指数(BMI)、血液生化指标、肠功能情况等。
根据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肠内营养方案。
3. 肠内吸收能力评估:进行肠内吸收能力评估,如经皮肠内营养试验或其他适当的检查。
该评估能够帮助医疗团队了解患者的肠内吸收能力,为后续计划制定提供依据。
4. 营养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肠内吸收能力,制定个体化的肠内营养方案。
该方案应包括每日所需的能量、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素的摄入量,并明确给予肠内营养的方法和时长。
5. 肠内营养管选择与插入: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管,如胃管、空肠管或结肠管。
插入肠内营养管需要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必须遵循无菌操作以减少感染风险。
6. 肠内营养配制与管理: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制剂并根据方案摄入所需的营养素。
在操作过程中,注意营养制剂的储存与保质期,遵循正确的操作规范,确保营养制剂的安全与质量。
7. 肠内营养监测与调整:定期监测患者的营养状况和肠内吸收能力,对营养方案进行调整。
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肠内营养方案,以满足患者的需求。
8.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肠内营养过程中,需要注意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如感染、胀气、腹泻等。
监测患者的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并及时进行处理和调整,以确保患者的安全与舒适。
结论肠内营养护理程序的实施需要医疗团队的协同合作和专业技能。
通过正确评估、个性化制定方案、合理选择营养管、严格操作配制与管理、定期监测和调整,我们可以确保肠内营养护理的安全有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内营养护理常规
一、预防误吸
(1)妥善固定营养管:若经鼻胃管喂养时,应将营养养管妥善固定于面颊部,防止脱出。
(2)取合适的体位:根据营养管位置及病情,置病人于合适的体位。
伴有意识障碍、胃排空迟缓、经鼻胃管或胃造瘘管输注营养液的病人应取半卧位,以防营养液反流和误吸。
(3)加强观察:若病人突然出现呛咳、呼吸急促或咳出类似营养液的痰液,应疑有营养管移位并致误吸的可能,应鼓励和刺激病人咳嗽,以排出吸人物和分泌物,必要时经鼻导管或气管镜清除误吸物。
二、维持病人正常的排便形态
约5%-30%的肠内营养治疗病人可发生腹泻。
(1)控制营养液的浓度:从低浓度开始滴注营养液,再根据病人胃肠道适应程度逐步递增,以避免营养液浓度和渗透压过高引起的胃肠道不适、肠痉挛、腹胀和腹泻。
(2)控制输注量和速度:营养液宜从少量开始,250-500ml/d,在5-7天内逐渐达到全量。
输注速度以20ml/h起,视适应程度逐步加速并维持滴速为100-120ml/h。
以营养泵控制滴速为佳。
(3)保持营养液的适宜滴注温度:营养液的滴注温度以接近正常体温为宜,过烫可能灼伤胃肠道黏膜,过冷则刺激胃肠道,引起肠痉挛、腹痛或腹泻。
可在输注管近端自管外加热营养液,但需防止烫伤病人。
(4)用药护理:某些药物,如含镁的抗酸剂、电解质等可致肠痉挛和渗透性腹泻,须经稀释后再经营养管注人。
对严重低蛋白血症者,遵医嘱先输注人体清蛋白或血浆,以提高血浆胶体渗透压。
(5)避免营养液污染、变质:营养液应现配现用;保持调配容器的清洁、无菌;悬挂的营养液在较凉快的室温下放置时间小于6~8小时,若营养液含有牛奶及易腐败成分时,放置时间应更短;每天更换输注管道、袋或瓶。
三、定时冲洗营养管,保持通畅。
为避免营养管阻塞,于输注营养液前、后及连续管饲过程中每间隔4小时及特殊用药前后,都应用30ml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营养管。
药丸经研碎、溶解后直接注入营养管,避免因加入营养液后与之不相容而凝结成块粘附于管壁或堵塞管腔。
四、健康教育
(1)向患者解释肠内营养的目的和意义,取得患者合作
(2)饮食摄人不足和营养不良对机体可能造成危害。
(3)经口饮食和肠内营养有助于维护肠道功能。
(4)术后病人恢复经口饮食是一逐步递增的过程;在康复过程中,应保持均衡饮食,保证足够的能量、蛋白质和维生素等摄人。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
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