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卷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卷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期中复习实验探究专题卷一、实验探究题1.读出下列测量仪器的读数(数值及单位)并填入表中:2.从图1、图2中获取信息,完成以下问题:(1).图1中,用刻度尺测量一个长方体的长度L,刻度尺测出的长度L为 cm;(2).利用液体温度计对一杯液体的温度进行测量时,图2中哪一个操作是正确?(选填“甲”或“乙”或“丙”或“丁”)选择了正确的测量方法,待温度计示数稳定时,温度计如图2戊所示,那么,这杯液体的温度是℃。

3.(1).如图,在测量温度时,甲、乙、丙三位同学按图所示方法读数,正确的是,读数是 °C。

(2).如图停表的读数是 s。

(3).如图所示,小球在水平面上做直线运动,每隔0.2s记录一次小球的运动位置。

则小球由D到F的路程是 cm,用公式可计算得出小车由D到F 运动的平均速度为m/s。

4.(1)如图甲所示,图甲中硬币的长度是________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是________s;(2)常见液体温度计工作原理是液体的________。

如图丙所示体温计示数________℃;(3)如图丁是“测量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全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5.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该实验依据的原理是,选择较小坡度的斜面,是为了方便测量。

(2).将实验中测量的数据记在下面的表格中,通过计算和分析可知:小车通过斜面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是 m/s。

6.如图所示是在斜面上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让小车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根据实验的原理________,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小车运动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

(2)图中AB段的路程s AB=________cm,如果测得时间t AB=1.6s.则AB段的平均速度v AB=________m/s。

初中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题型分类复习:实验探究题(有答案)

初中物理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题型分类复习:实验探究题(有答案)

八年级上学期期末题型分类复习专题训练:实验探究题1.小明同学用如图1的装置研究小车在斜面上的运动。

他将小车从坡顶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坡底C处的时间t1=2.5s;再次将小车从A处静止释放,测出小车从A滑到中点B处的时间t2=1.8s。

(1)通过小明的测量数据可以判断,小车在前半程的平均速度(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全程的平均速度。

(2)小明想测量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后半段的平均速度,他应该将小车从(填:“A”、“B”)处静止释放,并在B处开始计时,在C处停止计时。

(3)物体运动的情况还可以通过另一种办法即时测定、显现出来。

位置传感器利用超声波测出不同时刻小车与它的距离,计算机就可以算出小车在不同位置的速度(如图2)。

屏幕图象如图3所示,横轴为时间,纵轴为速度,通过图象可以看出小车在斜面上滑下时是(填:“匀速”或“加速”)运动的;小车到达坡底时的速度为m/s。

(4)实验时,应使斜面的坡度较(填“大”或“小”),其目的是。

答案:(1)小于(2)A(3)加速;0.8(4)小;便于计时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1)如图①所示,陈明将衣架悬挂在细绳中间,细绳绕在两手的食指上。

①用食指堵住双耳,敲打衣架,此时声音是通过传入到人耳的。

②拔出两个食指,保持衣架的位置不变,用相同的力敲打衣架,此时声音是通过传入到人耳的,和第一次相比听到的声音响度变(选填“大”或“小”)。

(2)如图②所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

说明可以传声,同时说明声音能,在月球上(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的声音响度将会逐渐。

并由此推理可知。

初中物理七中考题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

初中物理七中考题实验——探究压力作用效果

1(14常德)25.(4分)某学习小组对“影响压力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了探究,他们采取了如下的方法:甲图把小桌放在海绵上:乙图在小桌上放一个硅码:丙图把小桌翻过来,桌面朝下并在它上面放一个硅码。

通过海绵被压下的深浅显示压力作用效果。

(1)比较两图可知,当受力面积一定时,压力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2)此实验(选填“能”或“不能”)用硬纸板代替海绵,原因是(3)此实验中运用到的主要科学方法是.(写出一种)答案:(1)甲乙(2)不变形变不明显(3)控制变量法2 (14南充)23、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时,同学们利用小桌、海绵、砝码等器材做了如图10所示的系列实验。

(1)同学们是根据______________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的。

(2)观察比较图10甲、乙情况可以得到的结论是:受力面积一定时,______________,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要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受力面积的关系,应比较_______两图的实验,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答案:(1)海绵的形变(2)压力越大(3)乙丙压力一定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13湘西苗族)22、科学实验小组在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跟什么因素有关时,用早餐奶(图甲)按图乙、丙、丁三种情况放在泡沫塑料上,分别进行探究实验。

过对乙、丙、丁三次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得出压力作用效果跟﹍﹍﹍﹍﹍﹍﹍﹍有关。

(2)这种探究方法在物理学中叫着﹍﹍﹍﹍﹍﹍﹍﹍。

(3)如果在实验中没有泡沫塑料。

可选择现实生活中﹍﹍﹍﹍﹍﹍来代替。

答案:(1)质量、接触面的面积。

(2)控制变量法(3)海绵或细沙堆1 (12烟台)1.小明同学利用洗手间的肥皂及海绵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实验探究过程如图所示。

⑴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到的结论是什么?⑵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⑶小明将肥皂沿竖直方向切成大小不同的两块,如图丁所示,由实验现象,他经过分析、论证得到的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无关。

初中物理 电学实验题汇总练习-含答案

初中物理 电学实验题汇总练习-含答案

初中物理模拟考试电学实验汇总测试一.实验探究题(共10小题)1.小虎用图甲所示电路测额定电压为8V的小灯泡的电阻:(1)在图甲中把接错的一根导线打上“×”,再画线把它改到正确的位置上。

(2)改正错误后小虎开始做实验,某一次实验电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电阻大小是Ω(保留小数点后两位数字),小虎想测量小灯泡正常工作时的电阻,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端移动。

(填字母“A”或“B“)。

(3)上述实验结束后,小虎添加了一个电流表和阻值为R0的定值电阻,设计了如图丙所示的电路,测出上述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①闭合开关,移动滑片P,使电流表A2的示数为,读出此时电流表A1的示数为I;②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表达式为:P=(用已知量和测量量表示)。

2.小虎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电源(电压恒为6V),滑动变阻器(规格为“20Ω 1A”),可供选择的定值电阻有10Ω、20Ω、30Ω、40Ω、50Ω、60Ω。

(1)小虎根据图甲连接的实物电路如图乙所示,其中有一根导线连接是错误的,请在图乙中将这根线打上“×”,并画出正确的连线。

(2)电路连接正确后,先用1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断开开关,不更换或移动其他元件,仅将10Ω的定值电阻直接换成20Ω的定值电阻进行实验,然后再闭合开关。

此时应移动滑片P,使电压表的示数为V。

(3)利用现有器材,其他条件不改变,小虎最多能做次实验,如果题干中6个电阻都能为实验所用,应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至少是V。

(4)小虎利用实验数据绘制出如图丁所示的图象,可得出电流和电阻的关系是。

3.在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中,电源为三节新铅蓄电池申联,小灯泡上标有“2.5V”字样。

(1)实验中某同学连接了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如果此时闭合开关,会造成的后果是;(2)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闭合开关,发现灯泡不亮,他的下一步操作应该是;(3)实验中,当电压表示数为2.5V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此时小灯泡的电功率为W。

初中物理中考题:伏安法测量电阻实验探究题(答案)

初中物理中考题:伏安法测量电阻实验探究题(答案)

乙 丙1.小丽通过“等效替代法”测量一个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

图为小丽设计的实验电路图。

请你帮小丽将实验步骤补充完整:① 将开关断开,按电路图连接电路,将滑动变阻器移到阻值最大端。

②________,记录电流表的示数I ;③ , 。

④记录此时电阻箱示数R 0,待测电阻的阻值R x = R 0 。

2.在利用“伏安法”测量定值电阻R 的阻值的实验中:(1)闭合开关S ,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无示数,则发生故障的器材是 (选填“电流表”、“开关S ”或“定值电阻R ”);(2)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S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动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 V ,电流表的示数为 A ,电阻R 的阻值为 Ω。

3.小英按图甲连接了实验电路,测量电阻R x 的阻值。

(1)闭合开关S 前,应把图23甲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置于最 端。

(选填“左”或“右”)(2)检查电路连接正确后,闭合开关S ,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滑动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的示数如图23乙所示,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则电流表的示数为 A ,电阻R x 的阻值为 Ω。

丙4.某同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电阻R x 的阻值,电路如图甲所示。

(1)开关S 闭合前,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移动到 端。

(选填“左”或“右”)(2)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到某一位置,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24乙、丙所示,则电阻两端的电压为 V ,流过电阻的电流为 A ,测得电阻的阻值R x = Ω。

5.R 的阻值。

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 后,观察到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分别如图19乙、丙所示,则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 ,电流表的示数为 A ,电阻R 的阻值为 Ω。

6.晓明利用阻值为R 0的定值电阻和一块电流表测量未知电阻R x 的阻值。

他选择了满足这个实验要求的器 材,并连接了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探究题(答案)

初中物理: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实验探究题(答案)

1.实验桌上有满足实验要求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开关、滑动变阻器各一个,各种阻值已知的定值电阻、导线若干。

请你选择上述实验器材设计一个实验证明“通过电阻的电流大小与电阻阻值大小有关”。

要求画出实验电路图,写出实验步骤,并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2.小军在探究某电路中电流I 与电压U 的关系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的数据归纳出电流 I 与电压U 的关系式:I = 。

U /V 1 2 3 4 5 6 I /A0.60.81.01.21.41.63.图是小乔和小丽在做“探究电流与电压、电阻的关系”的实验电路图。

(1)在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选择的研究对象是定值电阻R 而不是小灯泡,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所选定值电阻R 的阻值分别为5Ω、10Ω和20Ω,并按下列步骤进行实验:①将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3V ,记下电流表示数,断开开关S ;②用10Ω的电阻替换5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 ,调节滑动变阻器, ,记下电流表的示数,断开开关S ;③用20Ω的电阻替换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S ,当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阻值最大时,电压表的示数大于3V ,实验无法进行下去。

请写出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 。

4.小明在实验室选择了符合实验要求的器材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两端电压的关系”,并画出了如图所示实验电路图。

他的实验步骤如下:①按照电路图连接电路,滑动变阻器阻值调至最大;②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 1,闭合开关S ,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某一位置, 用电压表测量R 1两端的电压U 1、用电流表测量通过R 1的电流I 1,将R 1、U 1、I 1V SP A的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③断开开关S,调节电阻箱的阻值为R2,闭合开关S,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到另一位置,用电压表测量R2两端的电压U2、用电流表测量通过R2的电流I2,将R2、U2、I2的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④仿照步骤③改变4次电阻箱的阻值R,用电压表测量R两端的电压U、用电流表分别测量通过R的电流I,将R、U、I的测量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物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实验,探究题(共10题)1、按要求完成填空。

(1) 如图 1 所示,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______ (选填 A/B )。

物体的长度为 ______ cm ,图 2 中秒表的读数是 ______ s ;(2) 如图 3 所示的是“研究气泡的运动规律”实验装置。

要正确判断气泡是否做匀速直线运动,需要对气泡运动时的路程和时间进行测量,为便于测量,要使气泡在管内运动得较______ (选填快 / 慢),气泡的运动如果是匀速运动,收集到的数据特点是:运动的路程和时间成 ______ (选填正 / 反)比,若测得气泡从 0 到 80cm ,所用的时间为 10s ,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速度为 ______ m/s 。

2、如图所示:(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使用方法中正确的是____图,铅笔的长度应为__ __cm.(2)用刻度尺测某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 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是25.98cm、26.00cm、26.02cm、26.42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 __,该课本的长度应为__ __.(3)若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制成的,且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偏大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3、在长度测量的实验中:(1)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

(2)刻度尺在测量中摆放时,零刻度要对准、尺的位置要。

(3)在读数时,视线要刻度线。

(4)当所用的刻度尺的零刻度有磨损,而其它部分没有损坏的情况下,刻度尺依然可以测量物体的长度,但应该怎样做?4、沿长廊AB方向铺有30块完整的相同的正方形地砖,如图甲.(1)小明用最小分度值是lmm的尺测量其中一块地砖长度如图乙所示,则每块地砖的长度是cm。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探究题专题复习及参考答案

电学实验探究题考前专题复习(一)1、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时,用到如下器材:电源1个,电流表、电压表各1只,定值电阻(5Ω、10Ω、15Ω各1只),滑动变阻器1只,开关1个,导线若干;设计的电路如图所示。

(1)这个实验使用了控制变量的方法,其中被控制的变量是 ,滑动变阻器R2的作用是 。

下面是他们获取的一组实验数据:电压U/V 2 4 6 8 10电流I/A 0.39 0.79 1.20 1.58 2.00(2)实验中他们选用的定值电阻阻值为 Ω;(3)请在图31坐标系上画出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4)分析表中的数据或图像,你能得出的探究结论:2、如图26甲所示是小刚“测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电路。

其中电源电压为6V,小灯泡额定电压为2.5V、电阻约为l0Ω。

滑动变阻器有A规格“l0Ω2A”、B规格“50Ω lA”可选。

(1)本实验应该选择_________规格的滑动变阻器。

连接电路时,开关应_________。

(2)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甲的实验电路连接完整。

(3)闭合开关后,小刚发现电流表和电压表有示数但都很小,且看不到小灯泡发光,其原因是______ _。

(4)当变阻器滑片P移到某一位置时,电压表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__V。

要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将滑片P 向_______ (选填“A”或“B”)端移动,使电压表示数为2.5V。

第2题 第3题3、在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电阻R0的实验中,若被测电阻R0的阻值约为30Ω,备有:电流表一个,0﹣0.6A,0﹣3A两个量程,电压表一个,0﹣3V、0﹣15V两个量程;电源四种,电压分别为1.5V、3V、6V、15V;开关一个;导线若干。

(1)为了比较准确地测出电阻R0的阻值,还需要的器材是 ;(2)请在空框内画出实验电路图;(3)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是 的。

(4)为了减小电表读数时的误差,要求在几次测量中,电表指针的示数大于量程的2/3,则电源应选用 V,电压表应选用 量程,电流表应选用 量程。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含答案)

实验1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如图,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提供的实验器材有:木板(长为105.0cm)、小车(长15.0cm)、秒表、木块.(1)为了减小时间测量时造成的误差,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大”或“小”).(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短,其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填“大”或“小”).(3)一次实验中,小华测得小车下滑时,在斜面上半段用时1s,下半段用时0.5s,则小车的全程平均速度为m/s.(4)利用本实验提供的器材加上毛巾、棉布和很长的一块木板,开展另一个力学实验从现象和推理得到的结论被称为.【答案】(1)小(2)小;大(3)0.7 (4)牛顿第一定律测量水平运动物体所受的摩擦力小程同学在测摩擦力的实验中,实验步骤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应拉动物体. 依据的物理原理是.(2)比较A、B实验说明:(3)比较A、C实验说明:(4)在本实验小程同学应用的主要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是.A.类比法B.控制变量法C.推理法D.等效替代法【答案】(1)匀速直线,二力平衡(2)在接触面粗糙程度一定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3)在压力一定时,接触面粗糙程度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4)B实验2 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3道)1.如图甲所示,是我们实验室常用的托盘天平.(1)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的平衡条件,由于它的两个相等,所以待测物的质量等于盘内砝码的质量.(2)天平使用前要进行,如果指针偏向分度标尺左侧,则应该向(“内”或“外”)调节平衡螺母.(3)由于最近国际市场黄金价格大幅下降,国内黄金饰品价格也随之下降,小明的妈妈趁机在某金店购买了一款心仪已久的黄金手链,标签注明为“千足金38.599g”.小明妈妈担心产品质量,请正在准备参加中考的小明鉴别.小明借助实验室的器材采取了下面的步骤:①用托盘天平测量手链的质量m,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手链质量m= g;②用量筒测手链的体积V,放入项链前、后量筒内水面位置如图丙所示,手链体积V= cm3;③查阅教材得到黄金密度为④通过计算,可以判定这款手链产品(“是”或“不是”)纯金的.【答案】1.(1)杠杆;力臂;右(2)调平;外(3)37;2;不是2.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下实验:(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在_____处,发现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探究题汇编(含答案)

初中物理电学实验探究题汇编(含答案)

1.(宝应县月考)在“连接串联电路”实验中,实验电路如图所示。

(1)开关闭合并且两灯都发光时,取下其中L1,可观察到现象是L2熄灭。

(2)断开开关后可观察到现象是L1L2都不发光。

(3)以上两个现象说明了串联电路用电器间相互影响,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工作这两个特点。

(4)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红发现L1、L2两只灯泡都不亮,她用手按一下灯泡L1,L1、L2仍然都不亮,按一下灯泡L2,L1、L2仍然都不亮,拆掉L1后换上新的灯泡后两个灯都亮,则故障可能是L1灯丝断了。

(选填“L1灯丝断了”、“L2灯丝断了”、“L1短路”或“L2与灯座接触不良”)。

(5)排除故障后,小明按照如图所示的电路,用导线把一只开关和两个小灯泡逐一顺次连接后,刚将最后一根导线接好,L2就亮了,但L1没亮他们在实验操作中不当之处是:连接电路时开关未断开。

(6)关于L1没亮,小明认为L1的灯丝烧断了,但小红说L1的灯丝没烧断你应该支持的小红观点,理由是若L1灯丝断了L2也不发光。

【解答】解:(1)由图知,取下其中L1,整个电路断路,L2熄灭;(2)图中两灯串联,所以断开开关后,整个电路断路,两个小灯泡都熄灭;(3)以上两个现象说明了串联电路只有一条路径,用电器间相互影响,开关控制整个电路的工作这两个特点;(4)若L2灯丝断了或L2与灯座接触不良,即使拆掉L1后换上新的灯泡后电路仍断路,两灯都不亮;若L1短路,那么L2可亮;若拆掉L1后换上新的灯泡后两个灯都亮,说明故障可能是L1灯丝断了;(5)刚将最后一根导线接好,L2就亮了,说明连接电路时,开关没有断开;(6)串联电路中用电器之间相互影响,L2亮了,但L1没亮,L1的灯丝没烧断,如果L1的灯丝烧断了,L2也不亮,故小红说的对。

2.(兴隆县期中)在探究并联电路电流规律的实验中,图甲是实验的电路图。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断开。

若要测量干路电流,则电流表应接在甲图中的C 点。

(2)小明同学在测量A处的电流时,发现电流表的指针偏转如图乙所示,原因是电流表的正负接线柱接反了。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声学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有关.2.(2011•金平区)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装有不同深度的水.ﻫ(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只填对应序号).(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 .(只填对应序号)2.音调,响度的变化1.声音的探究(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ﻫ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ﻫ(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ﻫ(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二)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实验次数 1 2 3用力大小小大较大尺的振动幅度小大较大尺拍打桌子的声音小大较大(1)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ﻫ存在的是:(2)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论:ﻫ(三)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四)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ﻫ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ﻫ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是正确的.2.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一端伸出桌边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比较两种情况下,第次钢尺振动得快,它的音调(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有关.3.学习了声音的相关知识后,小明同学做了以下小结,请你在横线上为小明填上空缺.ﻫ(1)悠扬的笛声是空气产生的;2(ﻫ)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大于/等于/小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ﻫ(3)在月球上,声音不能传播的原因是;ﻫ(4)如图所示,甲、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由图形可知:图是噪声的波形;(5)在繁华闹市区设立的噪声监测器测定的是声音的(响度/音调/音色/频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8.6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增大/减小);噪声监测设备(能/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ﻫ(6)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声源处/传播途中/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出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能转化为电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对此进行了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他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载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ﻫ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 编号材料长度(cm) 横截面积(mm2)A 铜60 0.76 F 铜100 0.76B 铜60 0.89 G钢80 1.02C铜60 1.02 H 尼龙80 1.02D 铜80 0.76 I 尼龙100 1.02E 铜100 1.02 J(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的琴弦进行实验.ﻫ(2)为了验证猜想三,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ﻫ(3)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4)如图所示,小明与小刚选用以上琴弦和盛可乐饮料的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①他们用“土电话”能实现10m间的通话,这表明:.②相距同样远,讲话者以同样的响度说话,如果用细铜金属丝连接,则比尼龙琴弦连接时听到的声音要大些,这一实验现象表明: .③如果在用“土电话”时,另外一个同学用手捏住琴弦上的某一部分,则听的另一方就不能听到了,这是由于.ﻫ④如果在用“土电话”时,琴弦没有拉直而处于很松弛状态,则另一方(选填“能”或“不能”)听到对方的讲话声音光学1.光的反射1.为了验证光的反射定律,海若同学准备了一块平面镜、一块画有法线ON的平整硬纸板、直尺、量角器及铅笔.ﻫ(1)这个实验还需要的一个重要器材是:.(2)海若按如图1所示方式开始实验,纸板上显示出了两条光线,她想把这两条光线的传播路径保留在纸板上以便研究,请你为她设计一个简便的方法:.ﻫ(3)改变入射角,继续保留光的传播路径,最后纸板上留下了很多条光路,无法区分哪条反射光线与哪条入射光线对应,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出现,实验时应该怎样做呢?.ﻫ(4)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入射光沿纸板照射后将会出现的现象是:.5(ﻫ)海若将一缺角的纸板按如图2所示方式放置,让光沿直线AO入射,接着她以ON为轴旋转缺角纸板,发现无论缺角纸板旋转到哪个角度,反射光都只出现在入射光所在的纸板上,在缺角纸板上没有显示出反射光.这一现象说明了:.2.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1)使光线以不同角度入射进行实验,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由此可得:在反射现象中,反射角入射角.ﻫ(2)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沿EO射到0点,若将纸板B向前或向后折,目的是探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是否在内,此时,在纸板B上(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线.3(ﻫ)若将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0射到O点,光将沿图中的方向射出.ﻫ(4)实验中,小明无意中看到自己在平面镜中的像,那么,镜中的像是正立、的像.试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 30°30°2 40°40°3 50°50°2. 平面镜成像1.小明和小亮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如图甲).(1)小明发现在蜡烛A一侧看到两个像,他换了一块(选填“薄玻璃”或“厚玻璃”),像就变成一个了;小明移动蜡烛B,使它与像完全重合,确定了的位置.平面镜成的是实像还是虚像呢?小明把白纸放在像的位置,他(选填“能”或“不能”)在白纸上看到像,由此说明平面镜成的是(选填“实”或“虚”)像.(2)实验后小亮用凸透镜替换了玻璃板(如图乙),在白纸上没看到烛焰的像,他把凸透镜向蜡烛移动一定距离后,白纸上出现了明亮清晰的像,这个像应该是(选填“倒立”或“正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2如图甲所示,是小明在水平桌面上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的实验装置.(1)在实验中用平板玻璃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如果有3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A处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当蜡烛移动到A′处时,可以看到它跟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3(ﻫ)如果玻璃板放置得不够竖直,将对实验产生的影响是:.4(ﻫ)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与物对应的位置如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3如图小明站在地铁站台,他透过玻璃板制成的屏蔽门,可以看到车道另一侧竖直墙壁上的广告牌,及自己在玻璃屏蔽门后面的虚像.小明根据该现象设计了在站台上粗测玻璃屏蔽门到车道另一侧广告牌之间距离d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请完成相关内容.(1)小明相对于玻璃屏蔽门前后移动直到观察到;(2)记录;3(ﻫ)量出的距离.除记录工具外,小明要完成上述实验必需使用的仪器是.步骤(3)中量得的距离就是玻璃屏蔽门到广告牌之间的距离d,物理依据是.4.小明用平面镜和两个完全相同的墨水瓶A、B研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时,他将平面镜竖立在桌面上,把A放置在镜前的边缘处,如图所示,调整观察角度,可在镜中看到它的部分像.再将B放到镜后并来回移动,直至其未被平面镜遮挡部分与A在镜中的不完整像拼接成一个完全吻合的“瓶”.那么墨水瓶B所在的位置即为的位置,同时还说明;若用玻璃板替代平面镜,就能看到墨水瓶B被遮去的部分,这是由于光的形成的.3. 光的折射1.小张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时,根据实验现象画出了如图18所示的(a)、(b)、(c)三图,根据图中所示现象,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ﻫ(1)分析图(a)和图(b)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光从空气斜射入某种介质(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入射角;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的两侧(2)分析图(b)和图(c)可得出的初步结论:光以的入射角从空气斜射入介质,折射角不同(选填“相同”或“不同”).2.小宇利用图所示装置将一细光束斜射到空气中,用于探究“光的折射规律”.ﻫ(1)实验的折射光路如图中所示,可以判定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增大入射角观察到折射角在(填“增大”或“减小”).2(ﻫ)如果光从空气斜射到水中,折射角入射角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小明做了如下实验:照如图那样,让一束光沿半圆形玻璃砖的半径射到直边上,可以看到一部分光线从玻璃砖的直边上折射到空气中,另一部分光线反射射入玻璃砖内.ﻫ在实验中,发现折射角比入射角大,而且逐渐增大光的入射角,将看到折射光线离法线越来越,而且光强越来越弱,反射光强越来越强.当入射角增大到某一角度,使折射角达到90°时, 光线就消失了,只剩下光线.小明同学继续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他让光从半圆形玻璃砖直边上射入玻璃砖,则由于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就找不到前面实验中出现的现象.ﻫ他把这个发现请教了物理老师,老师告诉他们这种现象叫做全反射.折射角变成了90°时的入射角,叫做临界角.ﻫ他又用水进行了实验,让光从水中射向水面、再让光从水面入射到水中,得到了同样的结论.ﻫ根据上面小明的探究和已学过的知识,请总结一下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①,②.小宇从课外资料上查到光从玻璃射向空气中的一些数据:入射角i 0°30°39°39°30´40°50°折射角r 0°51°79°82°90°反射的能量4.7%6.8% 36% 47% 100% 100%(1)由表格可知:当入射角i≥时,不发生折射现象;由表格和图象可知:图线反映了上述实验中的两角关系.2(ﻫ)如果光从空气射向玻璃,则反射的能量(选填“能”或“不能”)达到100%凸透镜1.(2012•岳阳)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让凸透镜正对着太阳,得到图甲所示的光路图,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有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cm;2(ﻫ)利用图乙装置进行以下操作:①如果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偏高,应将光屏向(选填“上”或“下”)调节;ﻫ②当烛焰距凸透镜30cm时,移动光屏,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倒立、(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在照相机和投影仪中,成像情况与此类似的是;ﻫ③将蜡烛移到距凸透镜5c m处,无论怎样调节光屏,光屏上始终接收不到清晰的像,这时应从侧透过凸透镜直接观察(选填“左”或“右”).2.(2012•扬州)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1)实验中出现了如图所示的情形,要使像成在光屏中央,应将光屏向(上/下)调整.ﻫ(2)已知凸透镜焦距为10cm,将烛焰放在距离凸透镜25cm处,调节光屏可得到倒立、(放大/缩小/等大)的实像,应用这个原理工件的仪器有.ﻫ(3)在上述实验的基础上,将蜡烛向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则应将光屏(远离/靠近)透镜,光屏上的像(变大/变小/不变)3.(2012•广东)小王用凸透镜、蜡烛、光屏和光具座等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桌上现有A、B 两个凸透镜,其中凸透镜A的焦距为50cm,凸透镜B的焦距为10cm.光具座上标尺的刻度范围如图.ﻫﻫ(1)小王想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应选用凸透镜(选填“A’’或“B”).(2)小王在图中的光具座上,不断改变蜡烛与透镜间的距离,并移动光屏进行实验,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如表所示.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实验次序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cm光屏上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cm光屏上像的大小16012 缩小2 3015 缩小3 2020 等大4 15 30 放大5 12 60 放大①从实验次序2、3、4可以看出,当成实像时,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越短,光屏上像的大小就越;②同一凸透镜,成实像时,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 .(3)你认为小王同学的实验过程是否全面?请提出你的看法(只需写出一种).ﻫ答:4.(2011•呼和浩特)某同学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距u和像距v之间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1)该凸透镜的焦距是cm.ﻫ(2)把物体从距凸透镜30cm处移到15cm处的过程中,像距逐渐变(选填“大”或“小”)ﻫ(3)当把物体放到距凸透镜8cm处时,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5.(2011•抚顺)如图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装置.(1)图中烛焰的像成在了光屏的上方(像未画出),为了使像成在光屏的中心,应将凸透镜向(填“上”“下”)移动.ﻫ(2)调节好凸透镜的高度后,光屏中心出现了清晰的像,所成的像是(填“倒立”或“正立”)的(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ﻫ(3)实验中小平将蜡烛向左移动,如果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要想在光屏上仍得到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填“左”或“右”)移动.(4)同学们对小明使用的实验装置进行如下评价,其中错误的是( )ﻫA.与烛焰相比,实验使用的光源不会晃动,光屏上所成的像比较稳定ﻫB.光源镶嵌在白色方格板上,用同样的白色方格板做光屏,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C.零刻度线刻在光具座标尺的中央,可直接测出物距和像距ﻫD.若凸透镜的焦距未知,则利用此实验装置不能测量凸透镜的焦距(5)光源“F”放在15cm处,其大小如图乙所示,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零刻度线上.如果用遮光罩将凸透镜的上半部分罩住,则从左向右看,光屏上所成的像:( ).(6)如图所示,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光屏上所得到的像.请你在图上大致画出其所对应的物体.ﻫ(7)小字做完实验后,又想用手表代替蜡烛,看在光屏上能成什么样的像.于是他在透明的玻璃板上用黑色笔画了个手表盘,如图(甲)所示.把这个玻璃板放在蜡烛的位置上,并用平行光源对着玻璃板上的表盘照射,如图(乙)所示.移动光屏直到成清晰像为止.此时表盘在光屏上所成的像是图(丙)中图.(8)在探究“近视眼的形成原因和矫正方法”时,冰蓉同学选择了如下器材:ﻫ蜡烛(模拟所视物)、水凸透镜(模拟人眼晶状体,并与注射器相连)、光屏(模拟人眼视网膜)、光具座等.(注:水凸透镜的凸起程度可以通过注射器注入或吸取水的多少来调节.)ﻫ(1)她安装并调整好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将点燃的蜡烛置于透镜前某一位置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烛焰清晰的像;当向水凸透镜内注入水,使透镜更凸后,发现光屏上已无烛焰清晰的像,若要在光屏上再次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应在水凸透镜前放置一块透镜;若撤去放置的透镜,应将光屏(选填:“靠近”或“远离”)水凸透镜,才能得到清晰的像.(2)根据上述实验,可知近视眼的形成原因是: .(9)小明进行“视力的矫正”探究活动,他将自己戴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与凸透镜之间,如图(甲)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缩小倒立的清晰实像,拿开眼镜后,光屏上的像变得模糊了.ﻫ(1)小明为了使光屏上的像重新变得清晰,在不移动光屏和凸透镜位置的前提下,他该.如果他不戴眼镜看书,应该将书(填“靠近”或“远离”)眼睛.ﻫ(2)如图(乙)所示的四幅小图中,正确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的是图,其矫正做法是图.(10)某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不小心将透镜掉在地上碎成三块.他们不知道碎镜片的焦距是否与原透镜相等,于是选取其中一块镜片,准备测量其焦距.ﻫ(1)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测量所选镜片的焦距.所用的主要器材有;在图中虚线框内画出你所设计的实验示意图.(图中镜片已画出) (2)测量后,发现这块镜片的焦距与原透镜相等,由此他们得出“每块镜片的焦距都与原透镜相等”的结论.他们这种推断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热学1. 熔化.(2012•莆田)小李用甲图所示装置探究冰熔化过程中温度变化情况.ﻫ时间/min 01 2 3 4 5 6 7 8 91011温度/ -8-6 -4 -2 0 0 0 0 12 3 4 (1)他将观察到的温度计示数变化情况记录在上表中,请根据表中数据,在丙图的坐标纸上画出冰熔化过程的温度-时间图象.(2)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乙图所示,此时温度是℃.(3)在第2min时,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或“液态”).(4)细心的小李发现:在加热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冰熔化后升温比熔化前升温缓慢了,其主要原因是水的比较大.(5)实验时,将装有海波和蜂蜡的试管放人盛有水的烧杯中加热,试管在水中的深度要适当.其“适当”的含义是:①;②..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的同学根据测得的数据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 (1)由图象可看出该物质的熔点是℃,在第2min末该物质处于(选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该物质熔化过程的特点是不断吸热,温度,内能(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比较图中AB段和CD段可知,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段吸收的热量较多.4(ﻫ)已知该物质在液态时的比热容为4.2×103J/(kg•℃),从图象中提供的信息可知,该物质在固态时的比热容为J/(k g•℃).2012年北京第一场大雪,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一些困难.小亮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设计实验]ﻫ他用同样多的适量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0.5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在选择冰块吸热方式时他遇到了一个难题,现有如图1所示的三种方法,请你为他选择一种最佳的方法.你选择的方法是(选填“A”、“B”或“C”).(当时的室温大约是10℃),这样选择的理由是、[测量数据]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如图2).ﻫ[分析数据]根据曲线图2可知:利用不同浓度的盐水制成的冰熔点不同,其中浓盐冰的熔点是℃.ﻫ[得出结论]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选填“提高”或“降低”)冰的熔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冰,能在更(选填“高”或“低”)的温度下熔化.[拓展思维]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3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2. 蒸发(2011•莆田)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ﻫ(1)提出问题:观察下图,结合生活实际,液体蒸发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ﻫ(2)猜想与假设:液体蒸发的快慢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a、液体表面的大小:b、液体的高低;c、液体快慢.ﻫ(3)进行实验、收集证据(针对猜想a)Ⅰ取两块相同的玻璃板.Ⅱ在玻璃板上分别滴一滴质量的酒精,使两滴酒精表面大小明显不同,如图所示.ﻫⅢ保持酒精的温度和酒精相同.ﻫⅣ若干时间后,两玻璃板上剩下的酒精明显不同.4(ﻫ)分析与结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的大小(填“有关”或“无关”)(5)本实验采用了一种很重要的研究方法,这种方法是法.探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ﻫ猜想一: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温度的高低有关.ﻫ猜想二: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ﻫ猜想三: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液体表面大小有关为了验证以上的猜想,小凡同学在4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1)ﻫﻫ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ﻫ(2)通过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快慢有关.3(ﻫ)通过两图的对比,液体蒸发快慢可能跟液体表面大小有关.(4)该实验采用了什么研究方法:.ﻫ(5)我们知道液体蒸发时要吸热,请你举一个应用蒸发吸热的事例:(6)在同一环境中对温度计进行了如下操作,温度计的示数下降最快的是ﻫ3. 沸腾、(2008•滨州)小华所在小组的同学为了研究水的沸腾,取了200 g的水加热,下表是他们记录的有关数据.ﻫ(1)加热前水的温度如图所示,把烧杯中的水加热至沸腾,水需要吸收的热量为J.(假设加热过程中水的质量不发生变化)ﻫ(2)如图中,表示水沸腾的图是ﻫﻫ(3)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知,水在沸腾时的特点是.(4)小华发现,水从开始加热到沸腾这段时问过长.如果要适当缩短实验时间,则可行的一种方法是.ﻫ(5)试分析水的沸点不是100℃的可能原因(写出一种即可)如图所示,甲容器中盛有水,乙试管内盛有表中的一种液体,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若对甲容器底部持续加热,过一段时问会发现乙试管内的液体发生沸腾,则乙试管内盛的液体是.物质酒精水煤油。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题(含答案)

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题(含答案)本文档为初中物理探究实验题,提供了一些适合初中学生进行实验的题目,并附有相应的答案。

以下是题目及答案的列表:题目1:重量与质量的关系题目:在实验中,小明用天平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重量为10N,质量为1kg。

请问,重量和质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存在,请写出你的观察结果和理由。

在实验中,小明用天平测量了一个物体的重量为10N,质量为1kg。

请问,重量和质量之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如果存在,请写出你的观察结果和理由。

答案:是的,重量和质量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

重量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结果,而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重量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约为10 m/s^2,所以重量和质量的计算结果相等。

是的,重量和质量之间存在一种简单的线性关系。

重量是物体受到重力作用的结果,而质量是物体自身的属性,二者之间存在以下关系:重量 = 质量 ×重力加速度。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重力加速度约为10 m/s^2,所以重量和质量的计算结果相等。

题目2:摩擦力的影响题目: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他用力拉扯一个木块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和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关。

请写出你对这一现象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小明在实验中发现,当他用力拉扯一个木块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和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有关。

请写出你对这一现象的观察结果和解释。

答案:我们观察到,当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变慢;相反,当摩擦力减小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增加。

这是因为摩擦力会阻碍物体的运动,使其难以克服阻力而移动。

当摩擦力较大时,木块需要更多的力才能克服阻力移动,因此速度较慢;而当摩擦力较小时,木块受到的阻力较小,移动速度较快。

我们观察到,当木块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增大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变慢;相反,当摩擦力减小时,木块的移动速度增加。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

初中物理运动快慢实验题专题训练含答案姓名: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一、实验,探究题(共11题)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 1 )该实验目的是练习用_______ 和______ 测平均速度.( 2 )该实验原理是_______( 3 )实验时观察到,小车沿斜面顶端下滑到斜面底端的运动是____ 直线运动.(选填“ 匀速” 或“ 变速” )( 4 )实验中测得路程s 1 上的平均速度为v 1 ,路程s 2 上的平均速度为v 2 ,路程s 3 上的平均速度为v 3 .那么,v 1 、v 2 、v 3 的大小关系是 _______ .(选填“ >” 、“ <” 、“=” )2、为了探究小球自由下落时的运动,某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用照相机每隔相等的时间自动拍照一次,拍下小球下落时的运动状态,如图所示.(1)可以看出小球在做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其理由是___________.(2)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小球下落运动的是________.(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3、取两张等大的圆形纸,分别剪去两个大小不等的扇形(图甲所示),再将它们做成图乙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可将纸锥按如图乙(选填“A”或“B”)所示的位置释放.若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由静止释放,可通过比较下落至地面的来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还可以比较同一时刻纸锥下落的来比较下落的快慢.(2)如果要测量两个纸锥的下落速度,需要的测量工具有和.(3)在测量过程中,发现(选填“下落的时间”或“下落的路程”,下同)较难测出,于是我们可采用增加或换用锥角较(选填“大”或“小”)的纸锥进行实验.实验中测出纸锥速度为1.06m/s,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用闪光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1)小芳所在的兴趣小组拍下的照片如图1所示,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的速度变化情况是(选填“不变”、“先变大后不变”或“一直变大”).若测得纸锥在A、C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6.40cm,则AC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m/s.(2)如图所示,四个速度随时间的关系图象,能反映出该纸锥下落运动的是.(选填图中的选项字母)5、小明想探究足球滚动的快慢和什么因素有关(1)小明想到自行车轮胎充气不足时很难骑快,于是猜想:足球充的气越足,滚动就越__________(2)如图所示,小明在一处斜坡上进行实验.他测出足球在A处从静止释放,滚动10m到B处所用的时间为8s;将足球用球针放掉一些气后,在B处从静止释放,测出足球滚动10m到C处所用的时间为14s.小明在实验时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3)足球在AB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m/s.(4)小明实验中存在不足之处,请你指出一点:__________.6、匀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相等路程的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是指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增加相同速度的直线运动,如从静止开始,末的速度是,则末的速度是,末的速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解析版)

中考物理实验专题《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解析版)

《实验: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一、实验探究题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中,如图甲所示,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图像纸,在纸的中间沿横线竖直放置一块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可看到它在玻璃板后的像,再拿一只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B,竖立在玻璃板后,移动位置,使B跟A的像重合通过图像纸,可方便准确地得出结论,像距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物距;蜡烛B与A的像重合,说明像与物大小______“相等”成“不相等”;玻璃板后不点燃的蜡烛B,却好像点燃了。

说明像是______填“虚”或“实”像,若在像的位置放一光屏,光屏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如图乙所示,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实验中会出现的情况是______ 。

2.艾英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带底座的玻璃板、白纸、笔、火柴、光屏、刻度尺、两支外形相同的蜡烛A和B。

(1)选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为了______。

(2)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______(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直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的方法是______。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3)移去蜡烛B,在其原来位置上放置一块光屏,光屏上无法呈现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4)当蜡烛A向玻璃板靠近时,像的大小______。

(5)为了让右座的同学也能够看清蜡烛的像,艾英只将玻璃板向右平移,则蜡烛像的位置______(选填“向右移动”“向左运动”或“不变”)。

3.小滨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

他应选取两支外形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的蜡烛进行实验。

小滨选择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

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他把蜡烛A放在距玻璃板30cm处,蜡烛A在玻璃板中所成的像到蜡烛A的距离是______cm;当蜡烛A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初中物理实验题全部汇总(含答案)

一、力学部分(一)用天平、量筒测密度[示例]在一次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老师让同学们设计测量方案,其中小星和小王分别设计出下列方案:方案A:(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出空烧杯的质量m1;(2)向烧杯中倒入一些牛奶,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则这些牛奶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3)再将烧杯中的牛奶倒入量筒中,测出牛奶的体积V1;(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方案B:(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总质量m1;(2)将牛奶倒入量筒中,记录量筒中牛奶的体积V;(3)将量筒内的牛奶倒入烧杯测出它们的总质量m2;(4)计算出牛奶的密度ρ=________.(用m1、m2、V表示)通过分析交流上述两种方案后,你认为在方案A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导致牛奶密度的测量值比真实值偏________(选填“大”或“小”).在方案B中,牛奶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测量误差较大,牛奶密度的测量值与真实值相比________(选填“大”或“相等”或“小”).(二)测滑动磨擦力[示例]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实验过程如图所示(1)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时,应沿水平方向拉动,且使它在固定的水平面上________运动.根据________条件可知,此时木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与弹簧拉力的大小_______.这种测摩擦力的方法是________(填“直接”或“间接”)测量法.(2)比较(a)、(b)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有关;比较____________两图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3)在上述实验中,对于摩擦力大小的测量你认为是否准确?请你作出评价.(三)探究浮力大小[示例]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浮力大小跟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实验时,将一个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金属圆柱体缓慢地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圆柱体下面所处的深度h、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实验数据如下表:(1)验数据可知,金属块重 N,完全浸没时受到的浮力是 N,物体的体积是 m3,物体的密度是 kg/m3.(2)表中第1次到第3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填“有关”或“无关”).(3)分析表中第4次和第5次实验数据,说明了浸没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深度(填“有关”或“无关”).(4)图中能正确反映F和h关系的图象是().(四)研究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示例] 某小组三位同学通过实验探究液体内部的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他们的研究过程如下:(1)猜想:他们分别在粗细不同、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薄膜,并在管内注入不同液体,观察到橡皮薄膜分别向下凸出,实验现象如图所示:小华根据图(a)和(b)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深度(选填“有关”或“无关”).小明根据图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质量无关.小红根据图(b)和(c)猜想液体内部的压强可能与液体的密度有关.(2)探究:他们继续实验,分别在扎有橡皮薄膜的玻璃管中注入不同液体,仔细观察并比较橡皮薄膜向下凸出的情况,并分别用h1、h2、h3、h4、h5和h6表示凸出程度,且h1<h2<h3<h4<h5<h6.他们将有关的实验数据和实验现象记录在下表中.1 各位同学分析了本人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后得出:当液体的密度相同时,.由此可验证的猜想是正确的.②三位同学互动交流、分析比较实验序号2与3、4与6的数据和现象后得出:当液体的深度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液体内部压强越大.由此他们验证了小红的猜想是正确的.(五)测量大气压[示例] 为测量大气压强的数值(1)王欣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将塑料挂钩吸盘按压在光滑水平玻璃下面,挤出塑料吸盘内的空气,测出吸盘压在玻璃上的面积为S;将装适量细沙的小桶轻轻挂在吸盘下面的塑料挂钩上,用小勺轻轻向桶内加细沙,直到塑料吸盘刚好脱落玻璃板,测出此时塑料挂钩、小桶和沙的总重力为G.①即将脱离玻璃板时,空气对塑料吸盘的压力大小是,所测大气压强的数值是2 方法所测大气压强数值往往比实际值小一些,你认为产生这一误差的原因可能是(一条即可): .(2)某科学实验小组利用注射器、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等器材测量大气压强的值,实验步骤如下:①注射器的活塞推至注射器筒的底端,然后用橡皮帽堵住注射器的小孔,这样做的目的是②图1所示,用细尼龙绳拴住注射器活塞的颈部,使绳的另一端与弹簧测力计的挂钩相连,然后水平向右慢慢拉动注射器筒,当注射器中的活塞刚被拉动时,记下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29.9N.3 图2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注射器全部刻度的长度为 cm,计算出活塞的横截面积.4 算得到大气压强的数值为 Pa.5 学们发现实验误差较大,请分析,该实验过程中导致误差的因素有(请写出两条)空气没有排尽、.(六)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示例]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经历了如下的实验步骤:A、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__________位置平衡;B、在杠杆的两边挂上钩码,并移动悬挂位置,使杠杆重新平衡;C、改变动力或动力臂的大小,并重新调节,再次使杠杆平衡;D、如此多次测量,得到多组数据。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探究专题(供参考)

初中物理热学实验探究专题(供参考)

热学实验题一.探究改变内能的方法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1.夏天中午海边的沙子热,海水却很凉;傍晚海边的沙子凉,海水却较暖和。

对此,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可能是沙子吸热升温或放热降温都比水快,为了比较水和沙子吸热本领的大小。

他们在实验前准备了火柴、酒精灯、烧杯、沙子、水、搅棒、铁架台、石棉网,除此之外,(1)还需要___温度计___、___停表___;实验时使用搅棒的作用是___使沙子和水能均匀受热。

小明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沙子和水,用相同的酒精灯对其加热,(如右图)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2)比较沙子和水吸热升温快慢的方法有二种:①_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热量的多少_;②__吸收相同的热量比较升高的温度的多少___ 。

(3)探究过程中有部分同学提出猜想:可能是中午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低;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你认为上述猜想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______ ___不正确_如果按照海水蒸发吸收热量,所以温度低;而沙子不蒸发,所以温度高的说法,那么晚上海水温度低,沙子的温度高,这与事实不符合.(标准答案)当在傍晚时,海水仍在蒸发,仍在吸收热量,而海水的温度却比沙子的温度高(4)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知;质量相同的水和沙子,升高相同的温度时,水吸收的热量大于(大于/小于)沙子吸收的热量。

(5)实验中有些同学发现:刚开始加热时,情况与(4)结论不符,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水的导热性能好或沙子的导热性能不好。

(6)由于物体吸收热量的多少不便用仪器测量,本实验中把吸收热量的多少转换成加热时间的长短。

在探究活动中常用到这种方法(转换法)。

运用这种方法设计一个方案来比较电磁铁磁性的强弱。

_把电源,滑动变阻器,电磁铁开关串联起来,在不同的电流下,观察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就可以知道电磁铁的磁性强弱。

__(7)如上图是小明和小华同学探究沙子与水吸热升温快慢的实验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时,他们确定以下需控制的变量,其中多余的是( D )A.取相同质量的沙子和水B.盛放沙子和水的容器相同C.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D.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量相同3.有四位同学。

初中物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

初中物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专题训练(附答案)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专题训练1.小欣利用实验探究“电流跟电阻的关系”。

已知电源电压为6V且保持不变,实验用到的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15Ω、20Ω、25Ω。

(1)请根据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将图乙所示的实物电路连接完整(导线不允许交叉);(2)小欣把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而电压表有示数,则电路中的故障可能是 A.电阻R处短路 B.电阻R处断路 C.滑动变阻器处断路(3)排除故障后进行实验。

实验中多次改变R的阻值,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保持不变,记下电流表的示数,得到如图丙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图象。

由图象可以得出结论:电压一时,;(4)将5Ω定值电阻换成10Ω定值电阻后,闭合开关,为了保持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_V不变,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______(选填“A”或“B”)移动,记录此时各表的示数。

2.某实验小组用图甲所示电路进行“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

(1)请将图乙连接完整,要求:滑动变阻器滑片向左移动时电阻变大。

(2)连接电路时,开关S应处于_____状态,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滑片P应该位于_____端(选填“A”或“B”)。

(3)闭合开关后,同学们发现,无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始终没有示数,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原因可能是_____。

(4)排除故障后,先将5Ω定值电阻接入电路,闭合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的示数为某一定值,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为_____A。

(5)接下来断开开关,取下5Ω的定值电阻,换成10Ω的定值电阻,闭合开关,应向____(选填“A”或“B”)端移动滑片,直至电压表示数为_____V时,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再更换20Ω定值电阻继续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由实验数据可知:当导体两端的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___________。

(6)实验结束后,某同学向老师提出可以用小灯泡来代替定值电阻,进行“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的实验探究,老师指出这个实验操作是不可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物理光学探究题

初中物理光学探究题

初中物理光学探究题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第1小组同学依次把点燃的蜡烛、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

但是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请你帮他们找出两个可能的原因:
①;
② 。

(2)第1、2两个实验小组分别进行了若干次操作,并把实验数据准确记录在下面表格中。

凸透镜焦距/cm1414141416161616
物体到凸透镜距离/cm2030406020304060
像到凸透镜距离/cm4726221880342722
像的正立或倒立倒
立倒



倒立倒立倒立倒立倒立
像是放大或缩小放
大缩



缩小放大放大缩小缩小
请你分析以上数据,归纳出两个结论:
①;
② 。

●参考答案:(其它答案正确同样得分)
(1)①蜡烛的烛焰.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直线上;
②蜡烛放在了焦点上;
③蜡烛放在了焦点以内;
④蜡烛放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但离焦点过近,成像较远,光具座不够长,光屏承接不到像。

(2)①在凸透镜焦距一定且成实像情况下,物体到凸透镜越远,像离凸透镜越近;
②在成实像情况下,物距相同时,透镜焦距越大,像离透镜越远;
③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2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缩小的。

④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1倍焦距而小于2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放大的。

⑤物体到凸透镜距离大于倍焦距时,所成的像是倒立的。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28道过关实验探究题训练及其答案.doc.doc

初中物理中考总复习28道过关实验探究题训练及其答案.doc.doc

物理中考实验探究题的典型重点题综合训练1.在“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实验中,小芳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测量的部分实验数据如下表;综合分析以上数据分析: (1)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的数据,可以归纳的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是___。

(2)通过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的数据,可以归纳的出液体内部压强特点是___。

2.如图所示,小丽同学用U 型管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压强的因素。

(1)实验前先检查U 型管压强计左右两液柱是否________,然后用手轻轻按压橡皮膜,如果两液柱没有出现高度差,说明U 型管压强计存在________问题。

(2)实验1可以探究________相同时,液体压强与________的关系。

(3)综合实验1和实验2的结果,可以初步得出:____________。

3.如图甲是“探究浮力大小”的实验过程示意图.(1)实验步骤C 和D 可以探究浮力大小与_____的关系,步骤B 和____可以测出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F 浮,步骤A 和_____可以测出物块排开的水所受重力G 排;比较F 浮与G 排,可以得到浮力的大小跟物体排开的水所受重力的关系.(2)图乙是物块缓慢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 随浸入深度h 变化的关系图A B C D E像.分析图像,可得关于浮力大小的初步结论:①物块浸没前,_______________,物块所受的浮力越大; ②物块浸没后,所受的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无关. (3)此物块的密度是_____g/cm 3.4.如图所示,某中学物理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物体在水中不同深度所受浮力的变化情况,将一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的圆柱体金属块缓慢浸入水中(水足够深),在金属块接触容器底之前,分别记下金属块下表面所处不同深度h 和弹簧测力计相应的示数F 。

(ρ水=1.0×103kg/m 3)实验数据如下:(1)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物体重_N ,第4次实验时,物体所受到的浮力为__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和答案一、实验探究题1.三个实验小组同时分别探究“蜡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与“水的沸腾”,记录数据如下表:(1)在三个探究实验中,除秒表、酒精灯、打火机和铁架台外,都用到的主要实验器材还有______________。

(2)根据记录表,请你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A.甲是蜡,乙是海波,丙是水B.甲是水,乙是蜡,丙是海波C.甲是海波,乙是蜡,丙是水D.甲是水,乙是海波,丙是蜡(3)为减小误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实验过程中试管中的固体颗粒______________(大/小)一点的好,用如图甲的方式对海波进行加热,而不是用酒精灯直接对试管加热,这样做不但能使试管______________,而且海波的温度上升速度较________(快/慢),便于及时记录各个时刻的温度。

(4)实验小组又探究某种液态物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实验装置,依据实验数据描绘出了该液态物质在凝固过程中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由图像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从开始凝固到完全凝固所用的时间是_________min,此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_态,这个过程要_______(吸/放)热。

9min末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_____________0C,,此时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态。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汽车防冻液汽车在行驶时,发动机的温度会升得很高.为了确保安全,可用水循环进行冷却.实际上,水中往往还要加入不易挥发的防冻液(原液),加入防冻液后的混合液冬天不容易凝固,长时间开车也不容易沸腾.有关资料表明,防冻液与水按不同的比例混合,混合液的凝固点、沸点不同,具体数值参见下表(表中防冻液含量是指防冻液在混合液中所占体积的百分比).在给汽车水箱中加防冻液时,宜使混合液的凝固点比本地常年最低气温低10~15℃.考虑到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过高会影响散热效果,因此,混合液中防冻液的含量不宜过高.(1)在混合液中,如果防冻液含量由30%逐渐增大到90%,则混合液凝固点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A.逐渐升高B.逐渐降低C.先升高后降低D.先降低后升高(2)若某地常年最低气温为-15℃,对该地区汽车来说,在下列不同防冻液含量的混合液中,宜选(_________)A.30% B.40% C.60% D.90%(3)请在图中作出混合液沸点与防冻液含量的关系图像____________;(4)由图像可以推知,防冻液的含量达到75%时,混合液的沸点大约是__________℃.(5)长时间使用后,汽车水箱中的混合液会减少.与原来相比,混合液的沸点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雨前的空气湿度一般比较大,所以空气湿度情况是进行天气预报的一项重要依据。

如图所示是一种反映空气中水蒸气含量的装置,叫做干湿泡温度计。

它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

(1)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100℃,表示当时的气温__________(>/=/<)100C。

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__________(>/=/<)干泡温度计的示数,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干湿泡温度计的示数差越大,空气湿度越_________(大/小)。

(2)炎热的夏天,下雨前人会感到特别闷热,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4.小明用如图所示的方法粗测出橡皮泥的密度。

请你将小明测橡皮泥密度的实验步骤补充完整,并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出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

实验步骤:(1)将适量的水倒入圆柱形玻璃容器中,用刻度尺测出容器中水的深度h1。

(2)将橡皮泥捏成实心的球状后放入容器中(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此时容器中水的深度h2。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橡皮泥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_______。

(用实验中所测物理量的字母和ρ水表示)5.在“测酱油的密度”实验中。

(1)小明用已调好的天平和量筒测量酱油的质量和体积如图所示,甲图中烧杯和酱油质量为__________g;(2)把部分酱油倒入量筒,如乙图,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____________ml;(3)丙图中烧杯和剩余酱油质量为____________g;(4)由此可知酱油的密度是_______________kg/m3。

6.如下图所示,某同学用自制的水透镜来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当向水透镜里注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小;当从水透镜里抽水时,水透镜的焦距将变大。

(1)如图甲所示,一束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水透镜,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最小光斑,则此时水透镜的焦距为_____cm,实验前应调节烛焰、水透镜和光屏三者中心在__________;(2)该同学移动蜡烛、水透镜和光屏至图乙所示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看到清晰的像,利用此成像特点可制成_______________(选填“照相机”或“投影仪”);(3)在图乙所示实验场景下,该同学把自己的眼镜给水透镜“戴上”(如图丙),当向水透镜里注入适量的水后,他发现烛焰的像再次变得清晰,由此判断该同学戴的是________眼镜(选填“近视”或“远视”).7.探究磁体与通电螺线管周围的磁场(1)小明用小磁针探究磁体周围磁场如图所示,实验时将小磁针先后放在条形磁体周围不同位置处,记录小磁针在各处静止时N极的指向。

通过实验可知,磁场具有方向,磁场中各点的磁场方向一般_______(选填“相同”或“不同”)。

(2)小红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如图所示①将玻璃板平放在磁体上,并在玻璃板上均匀撒上一层铁屑,轻轻敲击玻璃板,观察铁屑的分布情况。

轻敲玻璃板的目的是_______,铁屑在磁场中被_______成一个个小磁针,从而在磁场中有序地排列起来。

②再在玻璃板上放一些小磁针,记录这些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

③人们仿照铁屑在磁场中排列的情况和小磁针N极的指向画出一些带箭头的曲线来形象地描述磁场,物理学中把这样的曲线叫作_______。

(3)小林用如图装置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的方向,实验时接通电路,将小磁针放在螺线管周围的不同位置如图,记录通电螺线管周围各点的磁场方向,并画出了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感线。

①为了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关系,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再重复上述步骤;②比较所画的两幅磁感线,可以看出,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_______周围的磁场相似,且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方向与_______方向有关,它的极性可以用_______定则来判断;③实验中小磁针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图是一个模拟交通路口红绿灯工作的实验电路,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只添加两根导线,实物电路图补充完整。

要求:红灯亮时,黄灯和绿灯都不亮;当红灯灭时,黄灯和绿灯可以分别亮一盏.9.用如图甲的电路测定量定值电阻R的阻值.(1)测量电阻的实验原理是.(2)按图甲电路,将图乙中的滑动变阻器正确连入电路.(3)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应处于值.(4)闭合开关.将图乙中的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时,电流表的示数会,当滑片P滑到某一位置时,电流表的示数为0.5A,电压表的示数如图丙.由此可知被测电阻的阻值R=Ω.(5)该同学完成一次试验后,为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接下来的操作是.A.换用阻值不同的电阻再进行几次测量B.调节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到不同位置再进行.10.某同学想测一个实心塑料球的密度,但是发现塑料球放在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无法测出它的体积,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A.用天平测量塑料球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甲所示,记录塑料球质量为m;B.把适量的水倒进量筒中如图乙所示,记录此时水的体积为V1;C.用细线在塑料球下吊一个小金属块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丙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2;D.把小金属块单独放入水中静止时如图丁所示,记录此时量筒的示数为V3;E.利用密度公式计算出结果。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1)实验中使用天平测出塑料球的质量m=__g,塑料球的体积V=cm3,计算塑料球的密度ρ=___g/cm3。

(2)实验中若不用天平,只在B、C、D三个步骤中增加一个步骤也可以测出塑料球密度,步骤:_________。

根据补充的步骤,塑料球密度的表达式ρ=________。

(用字母表示,水的密度为ρ水)(3)通过以上实验得到的数据,算出小金属块的质量是________g。

11.某同学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某一电热器的额定功率(额定电压已知),他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电路。

电源电压U恒定,滑动变阻器电阻最大值为R,电热器电阻为Rx。

(1)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功率的原理是__________。

(用公式表示)(2)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测功率,要使测量误差越小,所选用的电流表的阻值应_______(“接近”、“远大于”或“远小于”)Rx的阻值。

(3)若实验操作中该同学发现不论怎样调节滑动变阻器P的位置,电压表的示数几乎不发生改变,且查得电路各处连接无误,电路元件完好无损,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该同学认为在图中只需加一根导线,就能使滑片P在滑动过程中明显的改变电热器两端的电压。

请你在图中画出这根导线___________。

12.小月想通过实验“比较甲、乙两种无色无味液体密度的大小”.她选用了如下器材:天平、两只相同的烧杯和滴管进行实验.小月的操作步骤如下:(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把游码放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她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于是她调节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使横梁平衡;(2)分别往两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甲、乙液体后,将两烧杯各自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盘内,并用滴管调节两杯中液体的量,直至横梁重新平衡(如图所示).这一步骤是为了量取两杯__________相等的不同液体;(3)为了比较出两液体密度的大小,小月从天平上取下两烧杯放在水平台上,通过观察_____,则_____的密度小。

13.如图所示,小明在进行“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他已连接了部分电路.已知电源电压恒为3V,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1)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示电路连接完整______________;(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小灯泡始终不亮,此时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示数为零,则出现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_;(3)排除故障后继续实验时,小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压表的示数为2V,要使灯泡正常发光,应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___________移动(选填“左”或“右”).(4)小明将实验数据记录在表格中,则灯泡的额定功率是___W;当小灯泡正常发光时,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电阻为___Ω;由实验数据可以发现通过灯泡的电流与其两端的电压不成正比关系,这是由于______;(5)小明想通过实验来比较灯泡“实际电压是额定电压一半时的电功率P1”和“实际电流是额定电流一半时的电功率P2”的大小,但小明的同学没有通过实验也比较出了它们的大小,P1______P2(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14.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中,(1)小斌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则此凸透镜焦距约是___cm.(2)小斌同学做实验时,发现烛焰在光屏上的像如图所示,若要使烛焰在光屏中心成像,只调节光屏,应将光屏向____调节(选填:“上”或“下”).(3)若将烛焰移至距凸透镜15cm处,移动光屏,使烛焰在屏上得到倒立、清晰的实像,___(选填:“照相机”、“幻灯机”或“放大镜”)就是应用这一原理制成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