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三字经)三字经里的故事:伯虎学画

合集下载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

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三字经,它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经典作品,也是我的好老师。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三字经全文解释及故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三字经全文解释1、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解释】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每个人都是一张白纸,不知害人,既为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2、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解释】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3、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解释】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一次孟子逃学,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4、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解释】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5、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解释】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6、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解释】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7、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解释】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学习,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8、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解释】做儿女的,从小时候就要亲近老师和朋友,以便从他们那里学习到许多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9、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解释】东汉人黄香,九岁时就知道孝敬父亲,替父亲暖被窝。

这是每个孝顺父母的人都应该实行和效仿的。

10、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解释】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弟”通“悌”,尊敬友爱。

11、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经典故事

弟子规、三字经、孝经等经典故事

黄香温席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家中生活很艰苦。

在他9岁时,母亲就去世了。

黄香非常悲伤。

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亲生病期间,小黄香一直不离左右,守护在妈妈的病床前,母亲去世后,他对父亲更加关心、照顾,尽量让父亲少操心。

夏天到了,黄香家低矮的房子显得格外闷热,而且蚊蝇很多。

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凉,尽管每人都不停地摇着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觉得凉快。

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准备睡觉去了,这时,大家才发现小黄香一直没有在这里。

“香儿,香儿!”父亲忙提高嗓门喊他。

“父亲,我在这儿呢!”说着,黄香从父亲的房中走出来。

满头的汗,手里还拿着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么呢?怪热的天气!”父亲心疼地说:“屋里太热,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劲一扇,蚊虫就跑了,屋子也显得凉快些,您好睡觉。

”黄香说。

父亲紧紧地搂住黄香,“我的好孩子,可你自己却出了一身汗呀!”以后,黄香为了让父亲休息好,晚饭后,总是拿着扇子,把蚊蝇扇跑,还要扇凉父亲睡觉的床和枕头,使劳累了一天的父亲早些入睡。

冬夜里,天气特别寒冷。

那时,农户家里又没有任何取暖的设备,确实很难入睡。

一天,黄香晚上读书时,感到特别冷,捧着书卷的手一会就冰凉冰凉的了。

他想,这么冷的天气,父亲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还不能好好地睡觉。

想到这里,小黄香心里很不安。

为让父亲少挨冷受冻,他读完书便悄悄走进父亲的房里,给他铺好被,然后脱了衣服,钻进父亲的被窝里,用自己的体温,温暖了冰冷的被窝之后,才招呼父亲睡下。

黄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亲的心。

黄香温席的故事,就这样传开了,街坊邻居人人夸奖黄香。

人们想,这样孝敬父亲的人,一定很爱自己的国家。

黄香果然没让大家失望,长大后,人们推举黄香当地方官,在黄香的领导下,家乡的日子越过越好。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就是出自这个故事。

闵子骞谏父周朝时候,有个孝子,叫做闵子骞。

他是孔子的学生。

生他的母亲,早已过世了,他的父亲娶了一个后妻,生了两个儿子。

三字经故事

三字经故事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译注:人刚出生时,本性都是善良的,彼此相差不多,只是由于后来所处环境和所受教育不同,习性才会千差万别。

故事:曹操之子三国时期的英雄曹操,平生最宠爱四个儿子: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

曹操自己“外定武功,内修文学”,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改革文章的祖师,开创一代“建安风骨”。

曹操希望自己的儿子们能继承父业。

他曾不无调侃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

”孙仲谋就是孙坚的儿子孙权。

孙权十八岁继承父兄的基业,雄踞江南,称帝一方。

曹操赞许孙权,明白不过地表达了他对子孙辈建功立业的期望。

其实,经历时代风云的冲洗,在文武双全的曹操的调教下,他自己的儿子并不比孙坚的差。

曹植、曹丕、曹彰和曹冲个个有过人之处,意气飞扬而性情各异。

曹植有力扶社稷的理想,性情温柔敦厚。

他喜诗书,富才气。

少年时落笔成章,应答敏捷,深得曹操宠信。

他的《三良》诗云:“公明不可谓,忠义我所安”。

是说人生不可觊觎非分,功名自有天定,应该以忠义自勉。

代表作有《白马篇》《洛神赋》,在建安文学中负有盛名。

他的文采和卓识很受世人赞赏。

两百年后,南朝大诗人谢灵运评论说:天下诗才共一石,曹子建一人独占八斗,他谢灵运占一斗半,其余半斗天下人共分之。

而曹丕却与曹植习性有异。

曹丕的文才也不错,创作和理论都有成就,所著《典论》是我国文学批评史上的重要著作,但比起才高八斗的曹子建却差了一大截。

不过他更喜欢舞刀弄枪,尤精剑术,武术史上也留下名声。

他的占有欲是出了名的。

他击败袁绍,攻进邺城,首先就去霸占袁熙的老婆甄氏;叔父曹洪性喜敛财且悭吝成性,曹丕却见了眼红,偏要在铁公鸡身上拔毛,老是上门去“借钱”,借不到钱就专门找曹洪的岔子。

与这两个嫡亲兄弟都不同的曹彰,人称“黄须儿”,乃赫赫一员猛将,武功万夫莫当。

他可以左右开弓,在百步之外射中一根头发丝;他能手格猛兽,用手臂缠住老虎尾巴,老虎竟然不敢动;他还能把一头小象按在地上……听起来简直像是神话。

《三字经》全文(带注音及解析、配图画或动画)

《三字经》全文(带注音及解析、配图画或动画)

《三字经》全文(带注音及解析、配图画或动画)2010-02-23 09:17《三字经》全文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第二部分:从“为人学,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第三部分: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四时、四方、五行、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第四部分: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第五部分: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伏羲神农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第六部分: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初:开始的意思,这里说人刚出生的时候。

性:性质个性的意思,指人的本性(个人先天具有素质和性情)。

善:善良。

习:指学习,也指受社会环境影响。

苟:如果、假如。

乃:于是。

迁:变化。

道:方法、道理。

贵:最重要的。

昔:从前、古代。

孟母:孟子的母亲,姓仉,贤良有德。

择邻处:选择邻居住下来。

子:阵子,名轲,字子与,战国时邹国人,后世,尊“亚圣”。

机杼:机,织机;杼,梭子。

窦燕山:即窦禹均,五代五万晋人,他聘请名儒做儿子的老师,后来五个儿子都考中“进士”。

义方:教育孩子的方法。

扬:很有名气,大家都知道的意思。

养:抚养。

过:过错。

严:周密。

惰:懒惰,这里指失职。

子:子女。

非:不是。

宜:应该。

幼:年纪小的时候。

何为:做什么。

琢:雕琢。

器:有用的材料。

三字经故事

三字经故事

《三字经》是国学经典之一,其中包含了很多富有寓意的小故事。

1、《孟母三迁》《三字经》中说:“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段机杼。

”说的就是孟母三迁的故事。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学问家,他最先是住在墓地旁边,常和小伙伴玩办理丧事的游戏,学大人跪拜、哭叫的样子。

孟母觉得那个地方不适合给孩子居住,于是就带着孟子搬到市集旁边去住。

到了市集,孟子又和邻居家的小孩学起商人做生意的样子。

一会儿鞠躬欢迎客人,一会儿和客人讨价还价。

孟母还是觉得这样不好,于是又搬到了学校附近。

孟子这才开始喜欢读书,变得守秩序、懂礼貌。

这时候,孟母满意地说:“这才是孩子适合居住的地方!”有一回,孟子偷懒不学习,孟母就当着他的面划断了正在织的一匹布,说:“学到一半就停下,和这块织了一半就断开的布有什么区别,还有什么用!”孟子听后,再也不偷懒了。

2、《黄香温席》“香九龄,能温席”的故事,说的是汉朝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

在他九岁的时候,就已经很懂事了。

每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搭蚊帐,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蚊子赶走,让父母睡个好觉;到了寒冷的冬天,他就先钻井被窝里,把被子暖热,让父母睡得温暖。

黄香的故事流传到了京城,京城人都说:“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3、《囊萤映雪》“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这是两个关于勤学的故事。

晋代的一个名叫车胤的孩子,他家中贫苦,没钱买灯油,又想晚上读书,于是在夏天的晚上,抓一把萤火虫装在白布袋子里面,靠着微弱的灯光读书;映雪是晋代的孙康,在冬天的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这两个人都是历史上有名的好学之人。

4、《孟母断机》孟母姓仉氏,孟子之母。

夫死,狭子以居,三迁为教。

及孟子稍长,就学而归,母方织,问曰:“学何所至矣?”对曰:“自若也。

”母愤因以刀断机,曰:“子之废学,犹吾之断斯机也。

”孟子惧,旦夕勤学,遂成亚圣。

5、《五子登科》《宋史·窦仪传》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三字经》全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三字经》全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三字经》全文翻译(易读本)

《三字经》全文翻译(易读本)

《三字经》作者:王应麟简介:王应麟(公元1223年~1296年),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又号厚斋,庆元府鄞县(今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人。

南宋著名学者、教育家、政治家。

传世书法有《著书帖》等。

著有《三字经》《困学纪闻》《小学绀珠》《玉海》《通鉴答问》《深宁集》《诗地理考》等。

王应麟与胡三省、黄震并称“宋元之际浙东学派三大家”。

一生著述颇富,计有二十余种、六百多卷。

所撰《玉海》二百卷,囊括当时科举考试所需的各类知识;考据性笔记《困学纪闻》以考证为特色,居“宋代三大笔记”之首;蒙学著作《三字经》风行700多年,流传海外众多国家,是一部优秀的儿童道德教育教材。

原典内容之外,后经章太炎等人多次增改,故三字经内容在“叙史”部分,也已包含元、明、清、民国时期。

正文及翻译: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译文:人出生之初,禀性本身都是善良的。

天性也都相差不多,只是后天所处的环境不同和所受教育不同,彼此的习性才形成了巨大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译文: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译文:战国时,孟子的母亲,曾三次搬家,是为了使孟子有个好的学习环境。

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孟母就折断了织布的机杼来教育孟子。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译文:仅仅是供养儿女吃穿,而不好好教育,是父母的过错。

只是教育,但不严格要求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译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一个人倘若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那么到老的时候都很难有所作为的。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译文:玉不打磨雕刻,不会成为精美的器物;而人要是不懂得学习,以自己的知识、技能来实现自己的价值,就不懂得礼仪,不能成才。

最新(三字经)关于《三字经》的古代故事

最新(三字经)关于《三字经》的古代故事

关于《三字经》的古代故事【温舒抄书】西汉时路温舒把文字抄在蒲草上阅读。

公孙弘将春秋刻在竹子削成的竹片上。

他们两人都很穷,买不起书,但还不忘勤奋学习。

路温舒和公孙弘这两个古人,在没有书本的情况下,想办法把书抄在蒲草或刻在竹子上学习,我们今天能有印制精美的书本,学习条件和环境如此优越,更应该刻苦读书。

【孙敬悬梁】西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开始由于知识浅薄得不到重用,连家里人都看不起他,使他大受刺激,下决心认真钻研。

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梁上,一头系在头发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就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苏秦刺股】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于是他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后人将这两个故事合成“悬梁刺股”或“刺股悬梁”一句成语,用以激励人发愤读书学习。

【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公安市)人,他的祖父车浚,三国时期作过东吴的会稽太守。

因灾荒请求赈济百姓,被昏庸的吴主孙皓处死,此后车胤的家境就一贫如洗了。

车胤立志苦读,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太守王胡之曾对他的父亲车育说:“此儿当大兴卿门,可使专学”。

因家中贫寒,晚上看书没钱点灯。

一个夏天的晚上,他正坐在院子里默默背书,见到许多萤火虫在空中飞舞,象许多小灯在夜空中闪动,心中不由一亮,他立刻捉上一些萤火虫,把他们装在一个绢做的口袋里,萤光就照射出来。

《三字经》全文带白话注解(A4可打印)

《三字经》全文带白话注解(A4可打印)

《三字经》全文人rén 之zhī初chū,性xìnɡ本běn 善shàn 。

性xìnɡ相xiānɡ近jìn ,习xí相xiānɡ远yuǎn 。

翻译:人在刚出生的时候,天性都是善良的。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由于后天的习惯和环境的影响,会变得很不同。

苟ɡǒu 不bù教jiào ,性xìnɡ乃nǎi 迁qiān 。

教jiào 之zhī道dào ,贵ɡuì以yǐ专zhuān 。

翻译:如果不对人进行教育,那么他的本性就会改变。

教育的关键在于专注和坚持。

昔xī孟mènɡ母mǔ,择zé邻lín 处chù。

子zǐ不bù学xué,断duàn 机jī杼zhù。

翻译:以前孟子的母亲为了给孟子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多次搬家选择邻居。

当孟子不好好学习时,她就剪断了织布机上的线来警示他。

窦dòu 燕yàn 山shān ,有yǒu 义yì方fānɡ。

教jiào 五wǔ子zǐ,名mínɡ俱jù扬yánɡ。

翻译:窦燕山(指窦禹钧)有着良好的教育方法。

他教育五个儿子都成了有名望的人。

养yǎnɡ不bù教jiào ,父fù之zhī过ɡuò。

教jiào 不bù严yán ,师shī之zhī惰duò。

翻译:养育孩子却不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不够严格,这是老师的懒惰。

子zǐ不bù学xué,非fēi 所suǒ宜yí。

幼yòu 不bù学xué,老lǎo 何hé为wéi 。

翻译:孩子如果不学习,这并不合适。

年幼时不学习,到老了能做什么呢?玉yù不bù琢zhuó,不bù成chénɡ器qì。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

《三字经》全文《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

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

《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

”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三字经》全文,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字经》全文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曰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曰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元曾。

乃九族,而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名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

述圣言,礼乐备。

三字经全文的故事

三字经全文的故事

三字经全文的故事三字经全文的故事《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一个中国人的珍贵遗产。

【孔融让梨】孔融小时候聪明好学,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夸他是奇童。

4岁时,他已能背诵许多诗赋,并且懂得礼节,父母亲非常喜爱他。

一日,父亲的朋友带了一盘梨子,父亲叫孔融他们七兄弟从最小的小弟开始自己挑,小弟首先挑走了一个最大的,而孔融拣了一个最小的梨子说:“我年纪小,应该吃小的梨,剩下的大梨就给哥哥们吧。

”父亲听后十分惊喜,又问:“那弟弟也比你小啊?”孔融说:“因为我是哥哥,弟弟比我小,所以我也应该让着他。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曲阜,并且一直流传下来,成了许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李泌赋棋】李泌生于唐玄宗开元十年(722),开元十六年(728),刚刚七岁的李泌就能为文赋诗,一次儒、道、释三教学者聚会,玄宗把他也召人宫中,而此时的李泌就以非凡的文学才能征服了与会的君臣。

《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既至,帝方与燕国公张说观弈,因使说试其能。

说请赋‘方圆动静’,泌逡巡曰:‘愿闻其略。

’说因曰:‘方如棋局,圆若棋子,动若棋生,静若棋死。

’泌即答曰:‘方若行义,圆若用智,动若骋材,静若得意。

”张说是当时一位才华横溢的名诗人,被时人称为“燕许大手笔”,他与李泌的这两首小诗都是即兴之作,相比之下,七岁李泌的作品在立意方面远远超过已经五十多岁的张说的作品。

也难怪诗成后,“说因贺帝得奇童,帝大悦曰:‘是子精神,要大于身。

’赐束帛,敕其家曰:‘善视养之。

”(《新唐书·李泌传》)其后,重臣张九龄、严挺之等对他都非常器重。

七岁儿童即受到朝廷君臣的一致重视,这在中国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孔子相师】有一天,七岁的项橐和小伙伴们在路上玩筑土为城的游戏,正巧孔子率众弟子经过。

他们只顾埋头游戏,没有躲避孔子乘坐的车。

孔子弟子下车责备,项橐回答说:从古至今,只有车避城,哪有城躲车?孔子看小小的项橐说得头头是道,心里欢喜,便令弟子绕道而行。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里的故事:伯虎学画

最新(三字经)三字经里的故事:伯虎学画

三字经里的故事:伯虎学画在历史上,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的解说:这到底是一间什么样的房子?为什么老师从来不让唐伯虎到这里来呢?而唐伯虎的这次经历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唐伯虎走进这间房子一看,哎呀,发现这个房子怪了,怎么天底下有这样的房子!怎么怪呢?这房子居然有四扇门。

他从一扇门进去,另外三面也各有一扇门,而每一扇门外都是不同的风景:这一道门外姹紫嫣红,那一道门外莺歌燕舞,另一道门外流水潺潺。

唐伯虎觉得好玩儿,心说:这师傅可真够坏的啊,原来家里有那么好玩儿的去处也不告诉我,今天满师了,他告诉我了,我先不吃饭了,先出去看看。

往东门想去看看那个姹紫嫣红,“咚”一下子撞一个包;往南门想去看莺歌燕舞的时候,“咚”又撞一个包;往西门想去看小溪潺潺的时候,“咚”一下又撞一个包。

头上起了仨包。

他这才明白,原来三扇窗和外面的风景全是沈周在墙上画的画。

唐伯虎一下明白,原来画无止境,自己这点水平差远了。

这个时候沈周就进来了,说:“唐伯虎啊,吃完饭你就可以走了,别学了。

”唐伯虎扑通跪下:“老师,您还是让我跟您再好好学几年吧。

”从那往后,唐伯虎专心致志,又学了好多年。

后来有一天,沈周告诉他:你真可以走了,你已经学有所成,不必再跟着我。

唐伯虎的性格也已经改了,就自己下厨,去做了一桌谢师宴,感谢老师对他的栽培。

他把菜做好后放到房间里,这些菜里面有鱼。

江南嘛,鱼虾多。

这时旁边跳过来一只馋猫,要来吃这个鱼。

唐伯虎当然就要把这猫给赶走,不能让它吃。

这猫一窜,朝东墙上的窗口跳,想逃出去,“啪”的一声,这猫撞一个包掉下来了;这猫爬起来又往南墙和西墙跑,那里各有一窗,“啪”,又都掉下来,猫也撞了仨包。

唐伯虎忘了,自己在练习绘画的时候,在墙上画了三扇窗,连这猫也分不出来。

这个故事无非是要说明,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必须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唐寅学画故事典故】明朝时候,在如今江苏省的苏州一带,有一个有名的画家叫唐寅。

唐寅,又叫唐伯虎。

三字经故事目录

三字经故事目录

目录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浪子回头金不换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孟子改过自新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痛改前非的窦燕山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改联立志的苏东坡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郑虔柿叶练字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黄香温席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孔融让梨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祖冲之与圆周率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嫦娥奔月的故事日春夏,日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日南北,日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南辕北辙日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大禹治水日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情同朱张”的来历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救命的锅巴日喜怒,日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赤黄,乃黑白,此五色,目所识。

铁面无私的包青天酸苦甘,及辛成,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乃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望梅止渴宫商角,及徵羽,此五音,耳听取。

高山流水匏土革,木石金,丝与竹,乃八音。

伯牙学琴的故事日平上,日去入,此四声,宜调叶。

善于联对的林则徐九族者,序宗亲。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

万石家风五伦者,始夫妇,父子先,君臣后,次兄弟,及朋友。

当顺叙,勿违负。

“举案齐眉”和“相敬如宾”有伯叔,有舅甥,婿妇翁,三党名。

斩齐衰,大小功,至缌麻,五服终。

闵子骞劝父感后母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祝枝山对联巧断句惟书学,人共遵。

既识字,讲说文。

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独树一帜的“板桥体”若广学,惧其繁。

但略说,能知原。

为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朱熹路过山下村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子路问渡口孟子者,七篇止。

经典的幼儿三字经故事_益智三字经故事

经典的幼儿三字经故事_益智三字经故事

经典的幼⼉三字经故事_益智三字经故事读幼⼉三字经故事,可以帮助⼩朋友了解⼀些历史⼩知识,对于宝宝的早教启蒙也是有积极意义的。

下⾯给⼤家带来⼀些关于经典的幼⼉三字经故事,供⼤家参考。

三字经故事1【原⽂】养不教 ⽗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不学 ⾮所宜 幼不学 ⽼何为【注释】教:这⾥有两个“教”字,第⼀个是⽗之较,第⼆个是师之教。

惰:偷懒怠惰,没有尽到责任。

⼦:这⾥指为⼈⼦⼥。

不学:不肯读书学习。

⾮所宜:是说不应该如此。

为:作为、成就。

【语译】做⽗亲的⽣了⼦⼥后,只顾着去养活他们,⽽不去教育他们,是⽗母的过错;做⽼师的教育学⽣不够严格,不能使学⽣有所成就,这就是⽼师的怠惰。

做⼈⼦⼥者如果不肯好好学习,是⾮常不应该的,因为幼⼩时不肯及时学习,将来长⼤后,能有什么成就和作为呢?【故事】从前,有个⽆恶不做的强盗,在他做尽坏事后,终于被衙门的捕快捉了起来。

由于他犯了许多不可原谅的罪,所以县太爷判了他死罪。

临刑前,县太爷问他有什么要求,强盗说:“我想见我母亲最后⼀⾯。

”县太爷命⼈把他母亲请来,当他们母⼦⼀见⾯,母亲很悲痛的抱者⼉⼦⼤哭。

谁知道,那个强盗竟然狠狠的将母亲的⽿朵咬了下来,并且伤⼼地说:“我好恨娘在我犯错时,从来不教训我,现在我后悔也来不及了。

”这强盗的母亲,要对强盗的下场负⼀半的责任啊!清朝时,⼤将左宗棠的部下张曜,⽴了许多功劳,于是左宗棠便升了他的官,但是许多不服⽓的⼈,便以张曜没有念过书为理由,不给他官做。

张曜知道因为⾃⼰的不识字,⽽做不了官,⼼⾥很难过,于是发奋苦读,终于凭着他的学识,把官给争了回来。

三字经故事2【原⽂】⽟不琢 不成器 ⼈不学 不知义 为⼈⼦ ⽅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注释】琢:雕饰琢磨得意思。

器:器⽫,⽐喻成就。

义:理义,做⼈做事的道理。

亲:接近。

师友:⽼师与朋友。

礼仪:泛指⼀切礼节仪式。

【语译】⽟是⼀种可以⽤来当装饰品的⽯头,如果不去琢磨它,是不能成为⼈见⼈爱的美器;同样的道理,⼈如果不肯勤奋求学,是不会懂得礼节道义的。

《三字经》里的小故事

《三字经》里的小故事

《三字经》里的小故事第一篇:《三字经》里的小故事《三字经》里的小故事1、《孔融让梨》中国人尊敬长辈叫孝,尊敬兄长叫悌,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孔融是东汉末年人,他四岁时,一次有人送来一筐梨,他和几个哥哥自己挑,孔融挑了最小一个。

有人问你怎么不拿大的?他说哥哥年纪大,应该吃大的。

孔融这么小年纪已知道传统美德。

2、《母子同刑》三国时期,魏国王经在征讨篡位的司马昭时被捕,司马昭要王投降,并抓来他的母亲相威胁。

王说为国尽忠,死而无怨。

司脑羞成怒,决定处死王母子。

临刑前,王苦着对母亲说,是自己连累了她。

母亲却笑着说,自己为有这样的儿子而自豪。

王在忠与孝矛盾时选择了忠,实际上是真正的孝。

千百年来受到人们的敬仰。

3、《孟母断机》有一天,孟轲读书厌倦了,跑回家。

正在织布的孟母十分生气,就把梭子折断,在了地上。

孟轲很奇怪,问母亲为什么发火。

孟母说》一匹布要一根根一寸寸地织,你的学习也像织布一样,只有不分夜才能有所成就。

如今你学业未成就厌倦了,就像折断的梭子一样,还能织布吗?孟轲听后恍然大悟,从此学习更用功,终究成为着名思想家。

4、《五子登科》窦禹钧是五代后晋人,年轻时人品极差,家里本来已经很有钱,还贪得无厌,盘剥穷人。

他妻妾成群却没有儿子。

一次他做梦,梦见父亲对他说,如果再心术不正,上天会惩罚他。

醒后他十分害怕,再也不敢作坏事了,并开始帮助穷人。

后来有梦见父亲对他说,他将会有五个儿子,还能长寿。

果然他生了五个儿子。

他记住自己的教训,对儿子严加管教,后来五个儿子,都当了大官,这就是五子登科。

5、《孟母三迁》孟轲是战国时期的着名思想家,很早父亲就去世了,家里十分贫穷,但母亲没有放弃对他的教育。

他们最初住在坟地旁,孟轲就模仿做丧事。

孟母很担心,就搬到集市上,与一家屠夫为邻,孟轲又模仿起杀牛羊来了。

为此孟母又把家搬到一座学校附近,从此孟轲就跟着专心学习礼议。

孟轲从小受到教育,最终成为着名思想家。

6、《铁杵成针》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读书不用功,经常逃学。

简笔画三字经背诵

简笔画三字经背诵

简笔画三字经背诵简笔画三字经背诵 《三字经》内容的.排列顺序极有章法,体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

三字经全⽂ ⼈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不学,断机杼。

窦燕⼭,有义⽅,教五⼦,名俱扬。

养不教,⽗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不学,⾮所宜,幼不学,⽼何为? ⽟不琢,不成器,⼈不学,不知义。

为⼈⼦,⽅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

⼀⽽⼗,⼗⽽百,百⽽千,千⽽万。

三才者,天地⼈,三光者,⽇⽉星。

三纲者,君⾂义,⽗⼦亲,夫妇顺。

⽈春夏,⽈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南北,⽈西东,此四⽅,应乎中。

⽈⽔⽕,⽊⾦⼟,此五⾏,本乎数。

⼗⼲者,甲⾄癸。

⼗⼆⽀,⼦⾄亥。

⽈黄道,⽇所躔。

⽈⾚道,当中权。

⾚道下,温暖极。

我中华,在东北。

⽈江河,⽈淮济。

此四渎,⽔之纪。

⽈岱华,嵩恒衡。

此五岳,⼭之名。

⽈⼠农,⽈⼯商。

此四民,国之良。

⽈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地所⽣,有草⽊。

此植物,遍⽔陆。

有⾍鱼,有鸟兽。

此动物,能飞⾛。

稻粱菽,麦⿉稷。

此六⾕,⼈所⾷。

马⽜⽺,鸡⽝⾗。

此六畜,⼈所饲。

⽈喜怒,⽈哀惧,爱恶欲,七情具。

青⾚黄,及⽩⿊,此五⾊,⽬所识。

酸苦⽢,及⾟咸,此五味,⼝所含。

膻焦⾹,及腥朽,此五臭,⿐所嗅。

匏⼟⾰,⽊⽯⾦,丝与⽵,乃⼋⾳。

⽈平上,⽈去⼊,此四声,宜调协。

⾼曾祖,⽗⽽⾝,⾝⽽⼦,⼦⽽孙。

⾃⼦孙,⾄⽞曾,乃九族,⼈之伦。

⽗⼦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则忠。

此⼗义,⼈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幼。

⾄缌⿇,五服终。

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共遵,既识字,讲说⽂。

有古⽂,⼤⼩篆,⾪草继,不可乱。

若⼴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

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学终,⾄四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字经里的故事:伯虎学画
在历史上,我们也可以找到很多的
解说:这到底是一间什么样的房子?为什么老师从来不让唐伯虎到这里来呢?而唐伯虎的这次经历又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呢?
唐伯虎走进这间房子一看,哎呀,发现这个房子怪了,怎么天底下有这样的房子!怎么怪呢?这房子居然有四扇门。

他从一扇门进去,另外三面也各有一扇门,而每一扇门外都是不同的风景:这一道门外姹紫嫣红,那一道门外莺歌燕舞,另一道门外流水潺潺。

唐伯虎觉得好玩儿,心说:这师傅可真够坏的啊,原来家里有那么好玩儿的去处也不告诉我,今天满师了,他告诉我了,我先不吃饭了,先出去看看。

往东门想去看看那个姹紫嫣红,“咚”一下子撞一个包;往南门想去看莺歌燕舞的时候,“咚”又撞一个包;往西门想去看小溪潺潺的时候,“咚”一下又撞一个包。

头上起了仨包。

他这才明白,原来三扇窗和外面的风景全是沈周在墙上画的画。

唐伯虎一下明白,原来画无止境,自己这点水平差远了。

这个时候沈周就进来了,说:“唐伯虎啊,吃完饭你就可以走了,别学了。

”唐伯虎扑通跪下:“老师,您还是让我跟您再好好学几年吧。

”从那往后,唐伯虎专心致志,又学了好多年。

后来有一天,沈周告诉他:你真可以走了,你已经学有所成,不必再跟着我。

唐伯虎的性格也已经改了,就自己下厨,去做了一桌谢师宴,感谢老师对他的栽培。

他把菜做好后放到房间里,这些菜里面有鱼。

江南嘛,鱼虾多。

这时旁边跳过来一只馋猫,要
来吃这个鱼。

唐伯虎当然就要把这猫给赶走,不能让它吃。

这猫一窜,朝东墙上的窗口跳,想逃出去,“啪”的一声,这猫撞一个包掉下来了;这猫爬起来又往南墙和西墙跑,那里各有一窗,“啪”,又都掉下来,猫也撞了仨包。

唐伯虎忘了,自己在练习绘画的时候,在墙上画了三扇窗,连这猫也分不出来。

这个故事无非是要说明,学任何一样东西,必须专心致志,必须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

【唐寅学画故事典故】
明朝时候,在如今江苏省的苏州一带,有一个有名的画家叫唐寅。

唐寅,又叫唐伯虎。

唐伯虎从小就爱画画。

他们家在苏州街上开了一个酒店。

他爸爸为了装饰门面,招揽生意,在酒店的墙上挂了一些名人画的画啦,写的诗啦。

伯虎从小在酒店里帮忙,没事儿的时候,就照着葫芦画瓢地对着这些画临有一天,唐伯虎把临
“不是我倚老卖老,实话对你说吧,你很有绘画的才能。

可是要真正把山水画画好,光靠临
唐伯虎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于是在朋友的帮助下,特意跑去太湖去游览。

他到太湖一看,呀!真是山明水秀。

宽阔的湖面,四周峰峦起伏,景色太迷人了。

唐伯虎每天天一亮,就坐着小船,到太湖四周的一些山边、湖湾、寺庙和一些石洞里去写生。

没几天工夫,他就画了许多美丽的山水画。

他把这些画带回苏州,拿给他的老师看。

老师高兴地说:
“好极了!好极了!到底是多出门好啊!现在你画的画,比过去画的画有生气多了!”
打这以后,唐伯虎画画的名气一天比一天大,求他画画的人越来越多。

【唐寅简介】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明代画家、书法家、诗人。

三十岁时进京会试,涉会试泄题案而被革
早年随沈周、周臣学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

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

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
诗文上,与祝允明、文
唐寅的作品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
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
【本文档仅供学习,欢迎大家分享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