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版毒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职业健康岗位操作规程
![职业健康岗位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5b7845a6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9e.png)
职业健康岗位操作规程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总则为了保证职工在施工生产过程中安全开展工作,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保护职工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促进施工生产发展,制定本操作规程。
施工生产工作中存在的职业危害有:噪声、高温。
在施工生产中凡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属部门、班组。
职业病,是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以下统称用人单位)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病的分类和目录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会同国务院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规定、调整并公布。
二、制定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作业场所职业危害申报管理办法》;《职业病危害事故调查处理办法》;《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目录》;《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噪声作业分级》;《施工生产性粉尘作业危害程度分级》;三、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分布、危害程度及卫生标准1、粉尘1.产生的原因:粉尘主要是使用打磨、电焊作业过程中进行中出现,其影响程度与工艺设计、施工生产设备及通风除尘设施等的条件有关。
2.危害程度: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3.职业健康卫生标准含有10%以上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砼尘卫生标准2mg/m3含有10%以下的游离二氧化硅的砼尘卫生标准10mg/m34.主要涉及岗位:井下凿岩岗位、选矿破碎岗位、电焊作业、打磨作业、冲砂作业。
2、噪声1.产生原因:主要来源于各设备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振动、碰撞而产生的机械声和由风管、气管中介质的扩容、节流、排汽、漏汽而产生的气体动力噪声以及磁场交变运动产生的电磁性噪声。
主要有风钻机、发电机、空压机、圆式破碎机、电焊机、打磨机、起重机械等。
2.危害程度:给人带来烦恼,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b644f03803020740be1e650e52ea551810a6c9f1.png)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完整为了保障员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定,我们特制订了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凡是涉及职业危害的场所和工作地点,必须严格执行本规程。
本规程适用于项目部所有部门、厂队及协作队。
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在工业生产中产生的粉尘叫做工业粉尘。
如果不加以控制,它会破坏作业环境,危害工人身体健康和损坏机器设备,还会污染大气环境。
噪声是指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
影响人们工作研究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人们将影响人的交谈或思考的环境声音称为噪声。
烟尘是指在燃料的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中形成的漂浮于空中的颗粒物。
作业现场典型的烟尘有焊接烟尘、爆破烟尘。
烟尘的粒径很小,一般小于1gm。
高温天气会给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带来严重影响。
中毒是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的情况。
中毒的严重程度与剂量有关,多呈剂量-效应关系;中毒按其发生发展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和慢性中毒。
一次接触大量毒物所致的中毒,为急性中毒;多次或长期接触少量毒物,经一定潜伏期而发生的中毒,称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亚急性中毒。
灼伤是由于热力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身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并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组织导致全身病理生理改变的情况。
发生原因主要是火焰灼伤、电击伤、热压伤和强酸、强碱灼伤等。
为了避免灼伤的发生,我们要加强安全意识,正确使用相关设备和化学物品。
在本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中,所有员工上岗工作前必须建立职工健康档案。
项目部安全___、部门及厂队领导必须确认员工没有岗位禁忌疾病才能上岗工作。
这是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3.2 所有进入工作现场的人员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
对于I级(轻度危害)粉尘岗位,必须戴好防尘口罩。
对于噪声源岗位,必须戴好耳塞。
对于焊接岗位,必须戴好防护镜、防护面罩并穿好防护服。
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12、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914c59b658f5f61fb636661d.png)
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目的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二、粉尘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尘口罩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除尘设施,确认设施无异常现象时,开启除尘设施。
3、如除尘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除尘设施的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除尘设施的正常运转。
4、对本岗位生产现场产生的各类粉尘,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清理,杜绝粉尘任意飞扬。
5、岗位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
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
7、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8、离开岗位后,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对身体及衣服上粘附的粉尘进行彻底清理,并及时清洗身体接触粉尘的各个部位,避免粉尘吸入体内。
9、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三、噪声岗位职业安全卫生操作规程1、进入岗位操作前必须佩戴防声耳塞、耳罩或防声帽等岗位所需劳动保护用品。
2、进入岗位后要认真检查岗位配置的隔音、消声设施,确认隔音、消声设施无异常现象时,方可进行岗位操作。
3、如隔音、消声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隔音、消声设施的正常运转。
4、加强日常设备的维修保养工作,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有效控制设备异常而造成噪声的上升。
5、岗位操作人员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的规定进行岗位操作,对未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操作的人员,一经发现将严肃处理。
6、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
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5篇)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5篇)](https://img.taocdn.com/s3/m/cf91e6af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50ca642.png)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为保证建筑施工安全生产,防止职业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的身体健康,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公司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职业病预防制度。
一、职业病防治工作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实行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监督与服务相结合的原则。
二、本公司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由安全部负责监督管理,各部门负责人、项目部的项目经理对单位职业病防治工作负全面责任。
三、职业病防治工作需的费用在施工安全措施费中列支。
四、公司各部门应当加强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宣传教育,普及预防知识,加强个人防护,开展群众性的防治工作。
五、加强机电设备的管理,防止有害、有毒物的跑、冒、滴、漏,污染环境,要采取通风法、排毒、降噪、隔离等技术性措施来降低或消除生产性有害因素。
六、对施工现场易产生粉尘、焊接弧光、噪声、苯类等有害因素,加强监测管理,配备齐全的个人劳动防护用品,需加强对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育,合理安排员工休息,注意营养,增强机体对有害物质的抵抗能力,防止有害物质进人体内。
七、采购设备和材料,优先采用有利于职业病防治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工艺、新技术和新材料,对确实需要使用存在有职业病危害设备和化学材料的,应该注明其成份、性能、安全操作规程、维护和使用方法,并应提供相应的防护和应急措施。
八、在公司的各项生产活动中,从业人员必须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的职业健康安全卫生制度,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要将各项控制、消除职业病危害的措施落实到每一个部门,每一个岗位,每一个人。
九、对在职业病防治工作中,有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将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
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2)一、制度目的为了保护员工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和影响,建立和完善职业危害预防制度和操作规程,提高保障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二、相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条例》5.《工业企业职业卫生管理规定》6.《危险化学品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三、制度的实施范围适用于公司的全体员工及合作伙伴,并包括公司所有场所和设施。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操作规程范本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操作规程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2ead047b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51.png)
有毒有害气体岗位操作规程范本一、引言本操作规程是为了保障岗位操作人员的安全和健康,有效地防控有毒有害气体的危害。
本规程适用于所有涉及有毒有害气体操作的岗位,帮助操作人员正确、规范地进行工作。
二、岗位操作人员要求1. 操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应的培训和资格认证,并具备有毒有害气体操作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2. 操作人员必须佩戴符合规定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呼吸器、防护服、手套和防尘眼镜等。
3.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范,不得擅自更改或忽略操作步骤。
4. 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和团队合作能力,及时报告和处理紧急情况。
三、实施前的准备工作1. 在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操作前,必须对操作区域进行清理和消毒,确保操作环境干净。
2. 操作人员必须检查所需的设备和工具是否正常运转,并妥善保养和维护。
3. 操作人员必须检查个人防护装备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确保其正常使用。
四、操作流程的规范1. 操作人员在进行有毒有害气体操作前,必须检查气体泄漏情况,并确保操作区域有良好的通风条件。
2. 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操作,不得有任何违反操作规程的行为。
3. 操作人员必须及时报告和处理发生的异常情况,如气体泄漏、设备故障等。
4. 操作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必须随时保持警觉,注意周围环境和其他操作人员的安全。
5. 操作人员在操作完成后,必须及时清理和消毒操作区域,并正确存放使用过的设备和工具。
五、事故应急预案1. 操作人员在操作岗位前必须熟悉有毒有害气体事故应急预案,掌握应急处理措施。
2. 操作人员在发生有毒有害气体事故时,必须立即采取应急措施,包括报警、疏散人员、采取个人防护等。
3. 操作人员在灾害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参与事故调查和整改,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六、岗位操作人员的责任1. 操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并对操作过程中的安全风险负责。
2. 操作人员必须积极参与安全培训和演练活动,提升自己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处理能力。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d6e38d25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bb.png)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是指为了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规范和指导员工在工作中的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项的文件。
它的制定是为了降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病风险,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内容涉及职业卫生、职业危害预防、操作规程、应急处理和应急措施等。
在制定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时,首先要了解该岗位的工作内容、职业危害因素和操作规程,根据这些情况对操作规程进行细致的制定和讲解。
例如在化工厂制定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时,要明确化学品的存储、使用、处理方法,以及应对化学品泄漏等应急措施。
并且要针对不同的岗位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不同的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内容应该具体、清晰、易操作。
它要求员工在工作时必须遵守规程中的各项要求,确保操作安全,防范职业危害。
另外,企业也应该定期对员工进行相关操作规程的培训,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和安全意识。
最后,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也要求企业定期进行规程的检查和修订。
因为工作环境会随着生产条件、工艺技术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也会出现新的职业危害因素。
因此需要企业及时调整和完善规程,确保员工在工作中的职业健康。
总之,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对于企业和员工来说都是至关重
要的。
只有通过规范的操作规程,严格的执行和有效的监管,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员工的职业健康和安全。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程序(三篇)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程序(三篇)](https://img.taocdn.com/s3/m/9003b838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605de3a.png)
职业健康检查工作程序一、接收与受理:1、向用人单位详细了解职业健康体检的类型(上岗前体检、在岗期间的定期体检、离岗时体检、应急体检)、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体检人数等信息。
2、根据用人单位提供的信息,判断是否属省卫生厅批准本单位的体检项目范围(粉尘类、化学毒物类、物理因素类、电离辐射类)。
3、对属本单位资质范围的,与用人单位签订职业健康检查委托协议,发给《职业健康检查表》,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填写《职业健康检查表》内相应栏目,并由用人单位签章确认。
二、确定体检项目:1、根据体检类型和用人单位提供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由相应的具有职业病诊断资质(粉尘类、化学毒物类、物理因素类、电离辐射类)的主检医师,依据卫生部《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附件1:“职业健康检查项目及周期”确定体检项目。
2、体检项目不得随意增减,本单位尚不能承担的体检项目,及时与相关委托检验、检查单位联系,委托其承担。
3、离岗时体检、应急体检项目依照在岗期间的体检项目;同时接触多种职业危害因素的,采取互补的方式确定体检项目,即不同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别对照,相同的体检项目不重复,增加不同的项目;没有直接明确体检项目的危害因素,依据国家职业病诊断标准,参考其作用后果,如二甲基甲酰胺(DMF),需依照“致中毒性肝病的化学物”来确定具体的体检项目。
三、体检的组织实施:1、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结合本单位工作,确定体检日期,并在十个工作日内安排完成职业健康检查工作(上岗前体检尽量做到随到随检)。
2、根据体检项目和工作量确定相应科目的体检医师,体检医师需经培训(院内培训),人员相对稳定。
3、主要项目检查前必须核对受检者的身份,可采用在送检单上盖手印或核对受检者的有效证件或受检单位派人把关等形式,防止受检者作假。
4、体检医师要严格依照各自的操作规程和工作规范开展体检工作,各项工作要符合临床检查要求。
问诊要仔细,要重视既往史、烟酒史、症状等的询问。
每个项目的填写要完整,体检医师要签名,为体检结果负责。
使用毒品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使用毒品安全操作规程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0dd1d85c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8.png)
使用毒品安全操作规程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保障职工及相关人员的人身安全和减少毒品滥用带来的社会危害,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本单位内的所有职工及相关人员,包括但不限于管理人员、员工、访客等。
第三条本规程的执行机构为本单位的安全员,负责监督、协调、指导本单位内的毒品安全工作。
第四条本单位要加强对职工的毒品防控教育宣传工作,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第五条职工及相关人员在本单位内禁止携带、使用、贩卖、传播各类毒品及相关物品。
第六条涉及毒品的职业或工作场所,必须经批准后方可从事相关工作,并接受本单位的监督与管理。
第七条本单位要建立健全的毒品防控制度和安全措施,采取有效手段预防和化解毒品安全风险。
第二章毒品防控教育宣传第八条本单位要定期组织毒品防控教育宣传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开展讲座、培训、宣传展览等形式。
第九条毒品防控教育宣传内容要包括毒品的种类、危害及其预防措施、法律法规、处罚等方面的知识。
第十条安全员要及时向职工及相关人员提供毒品防控教育资料,提高他们的毒品防范意识和知识水平。
第三章毒品防控管理第十一条本单位要建立完善的毒品防控管理制度,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提高管理效能。
第十二条职工及相关人员进入工作场所前,必须经过安全员的检查和审查,确保不携带毒品或相关物品。
第十三条安全员要定期对工作场所进行巡查,发现可疑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第十四条职工及相关人员发现他人或自己使用毒品的,应立即向安全员报告,并协助进行相关调查。
第十五条职工及相关人员要认真遵守工作纪律,不得违规行使职权、私自保留、转移或销毁相关证据。
第四章毒品安全控制措施第十六条本单位要加强工作场所的安全防范设施建设,提供安全设备和防护措施,确保工作现场安全。
第十七条安全员要指导职工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和设备,保障工作过程中的个人安全和健康。
第十八条本单位要建立健全的物品存放管理制度,确保易制毒品和相关物品得到妥善保管和使用。
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最新)
![职业危害岗位操作规程(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382f458f5f0e7cd1842536d3.png)
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山东隆源煤矿集团有限公司二○一七年一月目录前言 (3)第一节采煤机司机 (4)第二节采煤打眼工 (6)第三节采煤爆破工 (8)第四节支架工 (10)第五节攉煤工 (11)第六节掘进机司机 (11)第七节掘进打眼工 (14)第八节掘进爆破工 (15)第九节锚杆支护工 (17)第十节架棚支护工 (18)第十一节耙装机司机 (19)第十二节巷道维护工 (21)第十三节刮板输送机司机 (22)第十四节胶带输送机司机 (24)第十五节提升机司机 (26)第十六节通风机司机 (27)第十七节井下水泵司机 (29)第十八节空气压缩机司机 (30)第十九节采掘电钳工 (31)第二十节电机车司机 (33)第二十一节测风工 (34)第二十二节测尘工 (36)第二十三节瓦斯检查工 (37)第二十四节风筒工 (39)第二十五节局部通风机司机 (41)第二十六节电(气)焊工 (42)前言为了更好的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事故的发生,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73号令)及《煤矿安全规程》。
结合我矿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
第一节采煤机司机一、职业病危害因素在操作采煤机切割采煤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因素主要有煤尘、噪声、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氮氧化物、氨气、硫化氢、甲烷等有毒有害气体。
对人体的危害,可能造成尘肺病、矽肺病、听力下降、急性化学毒物中毒等疾病。
二、操作规程1、采煤机司机必须经过特殊工种技术技能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
2、上岗前,检查顶底板、煤帮是否完整,溜槽、挡煤板、连接装置是否齐全完好。
3、检查采煤机隔离开关、离合器是否处在分断位置,喷雾、冷却装置及水压流量是否符合规定。
4、检查采煤机各部件是否完好,防护装置齐全、有效。
5、解除刮板输送机闭锁,发出开溜信号,向周围人员喊话10s,确认无人后启动采煤机。
粉尘作业岗以及噪声职业岗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
![粉尘作业岗以及噪声职业岗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aa765b3bcd126fff7050bbc.png)
粉尘作业岗以及噪声职业岗的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粉尘作业岗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1、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1员工上岗前要到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岗前体检,确认没有岗位职业禁忌症者方能上岗工作。
1.2工作场所内要悬挂明显的职业危害告知卡,告诉员工高毒物的危害、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的方法。
1.3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4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岗位作业指导书。
1.5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1.6当物料发生泄漏时,应立即控制泄漏进行通风,并及时回收和清理。
1.7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1.8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在有毒有害岗位不得进餐,工作完毕立即洗手或淋浴,工作服勤洗勤换。
1.9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1.10对下灰、水泥装卸作业时,按规程要求佩戴防尘口罩或防毒面罩。
1.11施工过程应站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粉尘的机率。
1.12应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
1.13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危害岗位的健康体检。
2、危害应急措施2.1粉尘污染较为严重时应迅速撤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用清水冲洗口、鼻。
2.2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人员出入。
2.3联系相关岗位调整运行方式,控制粉尘产生。
开启通风换气设备,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必要时采用雾化水进行降尘处理(但必须满足电气设备的防潮规定)。
2.4参与处置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根据粉尘的性质,选戴相应的防尘口罩。
参与处置人员若发生头晕、胸闷等不适反应,应及时撤离到空气清新区域休息,有条件给予吸氧。
噪声作业岗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1、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1员工上岗前要到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岗前体检,确认没有岗位职业禁忌症者方能上岗工作。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最新)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5fc3606165ce050877321395.png)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第一条粉尘作业防护管理一、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
二、由安全环保科负责本单位粉尘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三、公司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四、要保证生产车间粉尘吸收装置的良好运行,督促员工正确佩戴防尘口罩,做好职业健康防护工作。
五、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在易扬尘场所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六、公司对易产生粉尘的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检测,每三年进行一次职业危害现状评价,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七、对生产过程,应逐步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以减少粉尘的产生。
八、粉尘作业场所要及时清理,保持清洁。
九、公司应配备必须的急救器材和药品,编制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十、公司应安排接触粉尘作业的从业人员,按照《绩效监测与测量》程序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并建立员工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十一、公司对产生毒物的作业场所应委托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年进行一次工作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并将检测和评价结果予以公布。
十二、职业病的管理和诊断按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对疑似或已确诊的职业病患者应进行积极治疗。
第二条毒物作业防护管理一、本规定适用于本单位的所有员工和外来施工人员,由安全环保科负责本单位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的实施与监督。
二、职业危害:粉尘进入人体后主要可引起职业性呼吸系统疾病,长期接触高浓度粉尘可引起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全身性疾病——尘肺病,如:尘肺、呼吸系统肿瘤、粉尘性炎症等;对上呼吸道粘膜、皮肤等部位产生局部刺激作用可引起相应疾病。
三、公司应采取综合措施,不断改善劳动条件,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四、生产车间应保持良好的通风,限制有毒气体,可燃气体聚集,对可能有毒气体挥发的地方,应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五、对各种可能产生毒物的过程,实行自动化、连续化、密闭化控制。
以无毒、低毒工艺与物料代替有毒、高毒工艺和物料。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https://img.taocdn.com/s3/m/5bc97683f12d2af90242e6c0.png)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编制:审核:批准:2017-01-02 发布2017-01-12实施温州市龙湾强华家私厂发布粉尘作业岗位安全操作规程一、个体防护措施:1)作业人员应佩戴好防护眼镜、护耳器、防尘口罩等个体劳动防护用品;2)作业人员的衣服应选用耐火、不易产生静电的棉布制作,同时应易清洁和易脱下;二、作业安全:1)作业人员作业前,要先检查各类仪器、仪表、装置是否正常,并将检查情况如实记录;2)作业人员作业前,必须首先开启粉尘除、排尘系统的排风风机进行排风运作10 分钟后,方可进行打磨抛光加工作业;3)作业人员作业后,必须在作业完全停止,粉尘除、排尘系统的排风风机继续运行15 分钟后,排风风机方可停机,然后要切断岗位所有电源开关。
三、检维修作业:1)生产系统完全停止、现场积尘清理干净后,方可进行检维修作业;严禁交叉作业;2)检维修作业如涉及有限空间作业的,必须严格遵守“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确定符合安全要求后,方可进入。
四、场所清洁制度:1)定期对生产场所残留的粉尘进行清理,清洁作业场所地面粉尘,及时对收尘器、吸排尘管道等设备的粉尘进行清理;2)应当采用不产生火花、静电、扬尘等方法清理生产场所。
五、防火防爆措施:1)作业场所严禁各类明火。
需要在作业场所进行动火作业时,必须停止生产作业,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2)作业场所内不应有非生产性明火存在,不应存放于粉尘性质不相容的物质或汽油、煤油、苯等易燃物。
配漆岗位卫生操作规程1.工艺操作流程及要求:根据生产命令单的要求准备相应的容器和油漆,按配比要求完成配漆工作。
2.完成每批的配漆工作后,必须搞好所在岗位的清洁工作。
3.配漆开始时,必须打开排风扇以降低有机溶剂的挥发浓度,结束后关闭。
4.配漆结束后不能将有机溶剂直接洒在地面上搞卫生清洁工作。
5.个人防护:在工作时必须戴好工作手套、防护眼镜和防毒面具,对个人防护用品,应该爱护使用并定期更换。
6.现场处理:一旦发生卫生事故,如:油漆溅入眼睛等,应该立即用清水冲洗10~15分钟,再送至医院治疗。
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职业健康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e6aac76859fb770bf78a6529647d27284a733761.png)
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是企业为了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规定和措施。
它涉及了各个行业和岗位,针对不同的工作环境和岗位特点,规定了相应的操作程序和标准,以确保员工在工作中不受到伤害和危害。
在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中,通常包括以下内容:
1. 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评价:对于可能对员工健康造成危害的化学物质、物理因素、生物因素等进行识别和评价,明确危害程度和风险等级。
2. 职业卫生监测和评价:定期对员工的职业健康状况进行监测和评价,及时发现潜在的健康风险。
3. 职业健康管理措施: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职业防护设施的配备和使用、职业健康教育和培训、职业健康检查和急救措施等。
4. 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如火灾、泄漏等,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和演练,确保员工在紧急情况下的安全。
5. 职业卫生标准和法规遵守:明确相关法律法规和卫生标准,要求企业和员工严格遵守,保障员工健康和安全。
《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不仅能够保障员工的健康和安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也有利于维护企业的形象和声誉。
因此,企业应当高度重视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的制定和执行,不断完善和改进,为员工营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毒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毒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7c0f4a40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64.png)
毒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毒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总则为了保障毒物岗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减轻工作与职业对健康的影响,依照劳动法、职业病防治法、《化学品安全技术规范》等相关法规,制定本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二、岗位概述毒物岗位是指在生产、使用化学品、制剂和医药品等过程中,可能会接触和暴露于毒性较强化学品、剂量和速效性较高的药品的工作岗位。
三、安全操作规范1. 熟悉掌握所用毒物的毒理学、物理化学性质、储存方式、危害程度等信息;2. 工作前应全面检查作业区域环境和设备,排除危险因素;3. 工作时应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如防护服、手套、面罩、安全鞋等;4. 高毒物品品种在取出前,先对空气进行检测,保证操作区域的通风,防止健康危害;5. 严格遵守有关标志和标签的要求,如:符合化学品标识体系、左右倾斜的爆炸危险和五彩旗的氧化剂等;6. 非必要情况,原则上不得在隔离设施内进行操作;7. 操作时应使用尽可能少的毒物,减少作业量;8. 操作完成后,及时清洗手部,使用洗眼器进行眼睛的冲洗;9. 发生事故时应立即开启事故应急预案,对事故进行处理;10.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体检。
四、职业健康防护1. 进行一定的职业培训,熟练掌握职业健康知识,增强安全意识;2. 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减少无效劳动和尽量避免无意义的接触;3. 提高职业保健意识,主动参加集体或个人保健措施;4. 定期开展职业健康知识宣传和讲座,提高职工的危害认识和防护意识;5. 坚决遵守相关防护规程,穿戴好防护设备,在操作时保持警觉,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五、岗位责任制度1. 岗位工作人员应仔细阅读并遵守有关安全操作规范和职业健康防护规定,确保岗位作业的安全;2. 岗位负责人应组织安全操作规范和职业健康防护规定的宣传和培训,并负责落实和推广;3. 个人防护装备由岗位负责人统一发放,并进行检查和归还,保证完好无损;4. 岗位负责人应组织开展职业健康体检,并建立档案,建立岗位工作人员职业健康档案;5. 岗位负责人发现有职业健康问题的工作人员应及时进行调整,安排其他适当的岗位工作,保证职工的身体健康。
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完整
![职业卫生岗位操作规程完整](https://img.taocdn.com/s3/m/ef6ab11dec3a87c24128c405.png)
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编制:审核:批准:日期: 2017年01月10日高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一、术语1、高温作业: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工作地点平均WBGT指数≥25摄氏度时得作业。
2、接触时间率:劳动者在一个工作日内实际接触高温作业得累计时间与8h得比率。
3、生产性热源:系指生产过程中能够散发热量得生产设备,产品与工件等。
二、危害程度高温致使体温调节产生障碍、水盐代谢失调、循环系统负荷增加、消化系统疾病增多、神经系统兴奋性降低、肾脏负担加重。
当作业场所气温超过34℃时,即可能有中暑病例发生。
中暑就是高温环境下发生得急性疾病,按其发病机理可分为:热射病、日射病、热痉挛与热衰竭。
1、当有先兆或轻度中暑时,应将患者迅速离开高热环境,移至荫凉通风处休息,解开衣领,并给予清凉饮料、浓茶、淡盐水与人丹、解暑片或藿香正气丸等解暑药物。
2、对病情较重得患者,应立即移到荫凉处,让其平卧(或抬高下肢),根据不同得病情,分别作如下处理:3、中暑痉挛时,牵伸痉挛肌肉使之缓解,并服用含盐清凉饮料;4、中暑衰竭时,服用含糖、盐饮料,并在四肢作重推摩、擦摩;5、日射病时,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身体高热时,应迅速降温,如用冷水或冰水擦身(擦至皮肤发红),或在额、颈、腋下与腹股沟等处放置冰袋,也可用50%酒精擦浴。
6、症状重或昏迷患者,可针刺人中、涌泉、中冲等穴,并应迅速送医院进行抢救。
三、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与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2、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3、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
4、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得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与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5、对高温设备与管道应进行保温或加隔热装置。
6、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持续接触热源后,应轮换作业与休息,休息时应脱离热环境,并多喝水。
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得规定。
7、工作人员佩戴防高温手套、穿隔热服。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a2319de5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da.png)
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制定部门:某某单位时间:202X年X月X日封面页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为规范本单位生产生活及工作次序,确保本单位相关工作有序正常运转,根据单位发展需要,结合单位工作实际情况,特制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望本单位职工严格执行!1、职业卫生管理制度1、1认真仔细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与国职业病防治法》,贯彻落实卫生部《职业卫生健康检查管理规定》与《山东省职业病防治条例》以及《淄博市职业病防治监管与督查办法》等有关卫生法律法规,•提高职业病防治的法制意识,高度重视职业性健康体检工作。
1、2安排好防尘防毒工作,务必预防为主,因地制宜、群策群力、科学性的综合治理。
务必坚持生产副总与总工程师主管,安全环保、•卫生共同配合一起抓。
1、3日常生产中要把安全、健康与关心生产统一起来,切实的把防尘防毒工作列入日程中去,•生产与摿椒??工作也务必进行撐逋??,在设计新建项目或技改项目中也务必进行撊??。
1、4要按国家规定,在每年安排生产计划时,一定要考虑生产中要完善的防尘防毒所采取技术措施所如需的经费、设备、器材等。
1、5凡在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或者噪音,振动、幅射等都务必采取有效措施,如采用新工艺、新技术、设备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或隔离摇控操作等措施。
1、6工业撊??的治理与检测应接受环保部门的监管与督查指导;防尘、防毒、噪音、振动、幅射等治理与检测应接受职防部门的监管与督查指导。
1、7有粉尘有毒物的车间、岗位,应有冲刷地面与墙壁的设施,车间地面要平整,易于冲刷、排水沟要保持通畅。
1、8加强计划检修,提高检修质量,杜绝跑冒滴漏,在有尘毒的车间要求泄漏率在千分之三以下,•对排毒防尘的通排风装置要有专人管理,不可擅自移置他用或拆除。
1、9有毒有害岗位的防护器材专用柜,如防毒面具、防护衣、胶鞋、长胶手套等,应有专人保管,车间内设的更衣室、更衣柜等设施应加以保护,制订管理制度,保证安全使用。
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模版
![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cfb99a94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b5.png)
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模版一、概述本制度旨在规范毒物作业的防护管理,确保作业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所有从事与毒物相关的作业人员都必须遵守本制度,以保证作业环境的安全和人身健康。
二、责任与义务1. 企业领导层应当制定、完善并贯彻执行相关毒物作业防护管理制度,确保全员知晓并遵守。
2. 毒物作业人员应当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作业,并严格按照防护要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
3. 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对毒物作业进行监督检查,并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行为。
4. 所有员工应当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具备必要的专业知识和应急处置能力。
三、作业前的准备工作1. 在进行毒物作业之前,必须做好详细且准确的工作计划,并明确作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风险和隐患。
2. 针对不同类型的毒物,应制定相应的防护要求和措施,并确保备有必要的防护装备和急救设备。
3. 确保作业区域的通风设备正常运行,并承担对相关设备的维护和定期检查的责任。
4. 配备专业的作业人员,并确保其经过专业培训并具备相关证书。
四、作业过程中的防护措施1. 作业场所应当保持安静,防止不必要的人员进入,以减少作业过程中的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2. 作业人员在作业场所内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并配备相应的急救药品和设备。
3. 对于有毒物质可能泄露的区域,应设置相应的防护围栏,并且定期进行巡视和检查,确保无泄露情况。
4. 作业人员在与毒物接触后,必须及时进行手部、身体和器具的清洁,以防止毒物残留对人身健康造成影响。
5. 有毒物质的废弃物必须在专门的区域进行分类、储存和处理,确保环境的安全和卫生。
五、事故应急处置1. 在发生事故时,应根据已有的应急预案,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确保事故的扩散范围最小化。
2. 配备专业的事故处置队伍,并定期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的能力和效率。
3. 对事故发生后的相关人员进行必要的事故调查和记录,并及时改进相关的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
六、制度执行的监督与检查1. 安全管理部门应当定期对毒物作业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制定相应的整改措施。
粉尘、噪声岗 -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
![粉尘、噪声岗 -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b598c04d5022aaea998f0fbc.png)
粉尘、噪声岗| 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粉尘作业岗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01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1 员工上岗前要到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岗前体检,确认没有岗位职业禁忌症者方能上岗工作。
1.2 工作场所内要悬挂明显的职业危害告知卡,告诉员工高毒物的危害、防护措施和应急处置的方法。
1.3 操作工在操作时必须严格遵守劳动纪律,坚守岗位,服从管理,正确佩带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4 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程和岗位作业指导书。
1.5 对生产现场经常性进行检查,及时消除现场中跑、冒、滴、漏现象,降低职业危害。
1.6 当物料发生泄漏时,应立即控制泄漏进行通风,并及时回收和清理。
1.7 按时巡回检查所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得随意拆卸和检修设备,发现问题及时找专业人员修理。
1.8 生产现场必须保持通风良好,在有毒有害岗位不得进餐,工作完毕立即洗手或淋浴,工作服勤洗勤换。
1.9 生产现场及所属设备、管道经常保持无积水,无油垢,无灰尘,不跑、冒、滴、漏,做到文明清洁生产。
1.10 对下灰、水泥装卸作业时,按规程要求佩戴防尘口罩或防毒面罩。
1.11 施工过程应站尽量站在上风侧,减少吸入粉尘的机率。
1.12 应经常在岗位进行喷水增湿,减少粉尘危害。
1.13 按要求按时参加职业危害岗位的健康体检。
02危害应急措施2.1 粉尘污染较为严重时应迅速撤离至通风良好的地方,用清水冲洗口、鼻。
2.2 隔离泄漏污染区,限制人员出入。
2.3 联系相关岗位调整运行方式,控制粉尘产生。
开启通风换气设备,降低空气中的粉尘浓度。
必要时采用雾化水进行降尘处理(但必须满足电气设备的防潮规定)。
2.4 参与处置人员应穿戴工作服、工作帽,并根据粉尘的性质,选戴相应的防尘口罩。
参与处置人员若发生头晕、胸闷等不适反应,应及时撤离到空气清新区域休息,有条件给予吸氧。
噪声作业岗职业卫生操作规程及应急措施01职业卫生操作规程1.1 员工上岗前要到专业的职业健康检查机构进行岗前体检,确认没有岗位职业禁忌症者方能上岗工作。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https://img.taocdn.com/s3/m/c3475f03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94.png)
岗位职业卫生操作规程第一条总则1.为保障职工的平安和职业健康,预防、掌握职业病危害,依据《职业病防治法》、《平安生产法》、《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和《煤矿作业场所职业病危害防治规定》(国家平安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73号)等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特制订本操作规程。
2.在平安生产中凡涉及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场所必需严格执行本规程。
3.本规程适用于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条名词解释1.粉尘:是指能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
矽尘是指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10%的无机性粉尘。
矽尘和煤尘是煤矿行业工人接触的主要粉尘,长期职业接触可能产生的职业病是矽肺、煤工尘肺。
2.噪声:是给听到它的人和自然界带来苦恼的、不受欢迎的声音。
影响人们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都称为噪声。
长期暴露于肯定强度噪声下,可以对人的听觉系统产生损害,对机体的影响是全身性的。
噪声是煤矿生产中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长期接触高噪声能引起噪声性聋。
3.有毒有害气体:主要是指一氧化碳、甲烷、硫化氢、氮氧化物、二氧化硫、氨、二氧化碳等,这些气体对井下作业人员的生命平安和身体健康有很大危害,都可能导致急性中毒、窒息。
4.烟尘:烟尘是指在燃料的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中形成的漂移于空中的颗粒物。
作业现场典型的烟尘有焊接烟尘、爆破烟尘,烟尘的粒径很小,一般小于1gm。
5.高温:日最高气温达到35℃以上,就是高温天气。
高温天气会给人体健康、交通、用水、用电等方面带来严峻影响。
6.中毒:机体过量或大量接触化学毒物,引发组织结构和功能损害、代谢障碍而发生疾病或死亡者,称为中毒。
中毒的严峻程度与剂量有关,多呈剂量-效应关系;中毒按其发生进展过程,可分为急性中毒、亚急性和慢性中毒。
一次接触大量毒物所致的中毒,为急性中毒;多次或长期接触少量毒物,经肯定埋伏期而发生的中毒,称慢性中毒;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亚急性中毒,有时也难以划分。
7.灼伤:由于热力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身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并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组织导致全身病理生理转变;有些化学物质还可以被从创面汲取,引起全身中毒的病理过程,称为灼伤。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操作规程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2021版毒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
规程
Safety operating procedures refer to documents describing all aspects of work steps and operating procedures that comply with production safety laws and regulations.
2021版毒物岗位职业健康操作规程
为保障职工的安全和职业健康,防治职业病危害,结合各岗位实际,特制定本操作规程:
一、毒物主要种类:氰化氢、二氧化硫、煤油、硫酸、盐酸、磷酸等。
二、危害程度:可引起人体的急性中毒。
三、主要涉及岗位:制浆工、大炉、除尘、净化、转化、浸洗、给灰、球磨、洗板、破碎、给矿、加碱、浸出工等。
四、操作规程
1、上岗前须进行职业健康检查,无职业禁忌证和职业病方可入职
2、入岗前必须佩戴好符合要求的防毒口罩或防毒面具
3、确保生产设备的密闭性良好,排风、排毒、报警设施能够正
常运行,当如排毒、报警设施出现故障时,要及时报告本单位相关领导,安排人员对排毒、报警设施的故障进行维修处理,确保排毒、报警设施的正常运转。
4、生产现场严禁吸烟、饮水、就餐。
吸烟、饮水、就餐必须在无污染源的值班室进行、并认真对面部及手部进行清洗后方可吸烟、饮水、就餐。
5、下班前将工作服等生产现场所使用的各类劳保用品进行更换后离开工作岗位,预防将污染源带离工作岗位后传播给其它人员。
6、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坚持下班洗澡等措施做好职业安全卫生工作。
7、熟悉逃生路线,当发现人员中毒时立即向值班干部报告,熟悉应急救援。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