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参考标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集中连片,田块平整,配套水、电、路设施完善,耕地质量和地力等级提高,科技服务能力得到加强,生态修复能力得到提升。
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主要涉及田、土、水、路、林、电、技、管8个方面:(一)田。
通过归并和平整土地、治理水土流失,实现连片田块规模适度,耕作层厚度增加,基础设施占地率降低,丘陵区梯田化率提高。
农田有效土层厚度达到1250px以上,耕作层厚度达到500px以上,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下降到8%以下,丘陵区梯田化率不低于90%,形成一批1万亩、3万亩和5万亩以上的区域化、规模化、集中连片的高标准基本农田。
(二)土。
通过土壤改良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促进良种良法的推广,实现农业增产增效。
土壤有机质含量达到12g/kg以上,各项养分含量指标应达到当地土壤养分丰缺指标体系的“中”或“高”值水平,土壤 pH值保持在5.5~7.5,耕作层土壤重金属含量指标符合有关国家标准,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
(三)水。
通过大力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加快推广节水增效灌溉技术,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灌溉保证率、用水效率和农田防洪排涝标准,提升农业生产的水利化程度。
灌溉保证率达到50%以上,排涝标准达到5年~10年一遇,农田防洪标准达到10年~20年一遇,田间工程配套率达到80%以上,灌溉水利用效率和水分产出率明显提高。
(四)路。
通过田间道(机耕路)和生产路建设、桥涵配套,解决农田“路差、路网布局不合理”问题,合理增加路面宽度,提高道路的荷载标准和通达度,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促进农业机械化。
田间道路直接通达的田块数占田块总数的比例,平原区达到100%,丘陵区达到90%以上,满足农机作业、农业物资运输等农业生产活动的要求。
(五)林。
通过农田林网、岸坡防护、沟道治理等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持工程建设,解决防护体系不完善、防护效能不高等问题,扩大农田防护面积,提高防御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打造农业防灾减灾的重要生态屏障。
唐山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田地平整:田地平整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基础工作,要求田面平整、田埂高度一致,无明显凹凸和倾斜。
同时,要求灌溉排水设施完备,能够实现旱涝保收。
土壤改良:土壤改良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环节,要求对土壤进行深耕、深松、有机肥施用等措施,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能力。
灌溉与排水:灌溉与排水设施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要求建设完善的灌溉和排水系统,保证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能够实现适时适量灌溉和排水。
道路:道路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必要设施之一,要求建设田间道路和生产道路,方便农机具进田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防护林:防护林是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和农田特点,合理配置防护林带,起到防风固沙、改善农田小气候的作用。
其他设施:根据实际情况,还可能包括电力、通讯、环保等其他配套设施的建设。
总之,唐山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旨在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发展。
在实施过程中,应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高标准农田是指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达到一定的生产条件和生产保障功能的耕地,其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土壤肥力:具备较高的土壤肥力,能够保证稳定高产。
2.水源保障:有可靠的水源,能够满足农田灌溉需要,同时有良好的排水设施。
3.机械化程度:地势平整,适应农业机械作业。
4.土地质量:有较好的土地质量,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壤酸碱度适中。
一、高标准农田与普通农田有什么区别?
高标准农田的标准相比普通农田更高,主要体现在生产条件和生产保障功能上。
如具备较高的土壤肥力,有良好的水源保障,地形平整适应农业机械作业,土壤质量优良等。
这样可以提高农田的产出,增强农田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二、如何提升农田的标准?
提升农田标准主要从改善土壤质量、改良土壤肥力、加强水源保障、改善地形地势等方面入手。
例如,进行科学的施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建设灌溉设施,保证农田的水源供应;进行地形改造,使得农田更适合机械化作业。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要性是什么?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可以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提高农田的产出,同时也有利于农业资源的有效利用,降低农业生产的环境成本。
总的来说,高标准农田的建设标准主要包括土壤肥力、水源保障、机械化程度和土地质量等方面,高标准农田与普通农田相比具有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产出,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实现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手段。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根据国家制定的标准和要求,对农田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提升,以提高农田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已成为农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改善农村经济和提升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概念、标准、建设内容、建设技术和建设管理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概念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在现有农田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农田建设等手段,对农田进行全面改造,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率,提高农田的综合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
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投入,更重要的是提高农田的可持续利用能力,实现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和质量。
二、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标准1.土地质量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土地质量达到一定标准,包括土地肥力、土壤结构、土壤类型等方面的要求。
要求土地肥力达到国家或地方规定的标准,土壤结构松软,便于作物生长和根系伸展,土壤类型适宜当地的农作物生长。
2.水利设施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水利设施达到一定标准,包括灌溉设施、排水设施、水源设施等方面的要求。
要求灌溉设施完善,能够满足农田的灌溉需求,排水设施畅通,能够有效地排除农田内的积水,水源设施稳定,能够保障农田的灌溉需求。
3.农田基础设施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农田基础设施达到一定标准,包括道路、堤坝、渠道等方面的要求。
要求道路畅通,便于农田的耕作和管理,堤坝结实,能够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渠道清洁,能够有效地输送灌溉水。
4.建设成本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要求建设成本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保障项目的顺利进行和经济效益的实现。
要求建设成本包括土地整理、水利设施建设、农田建设等方面的费用,要求合理分配资金,严格控制造价。
三、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内容1.土地整理土地整理是提高农田经济效益和农田生产能力的基础,包括水土保持、地块整理、市田造地等方面的工作。
高标准基本农田资料
高标准基本农田资料高标准基本农田是指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保护耕地资源,维护生态安全,确保农田生产功能完整不受破坏的特定区域。
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资料。
首先,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标准包括土壤肥力、水资源、气候条件等多个方面。
其中,土壤肥力是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重要指标之一。
土壤肥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田的产量和质量,因此在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时,需要对土壤肥力进行严格的评估和测定。
此外,水资源和气候条件也是划定高标准基本农田的重要考量因素。
水资源的充足与否、气候条件的适宜与否都会直接影响到农田的生产能力和生态环境。
其次,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保护和管理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旦确定了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范围,就需要建立健全的保护和管理制度,确保这些农田不受到破坏和污染。
在保护和管理方面,需要加强对农田的监测和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农田受到的各种威胁和破坏。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田的合理利用和规划,确保农田的生产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另外,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也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
政府部门需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工作中来。
同时,农民和农田经营者也需要增强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保护意识,合理利用农田资源,不断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综上所述,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只有加强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农田生产功能的完整和稳定,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希望通过本文介绍,能够增强大家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认识和重视,共同为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划定和保护工作做出积极的贡献。
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涉及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六大方面内容,具体标准如下:
1. 土地平整: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以满足机械化耕种和节约集约利用耕地。
耕地中间生产路宽度不超过3米,耕地之间的田间道宽度应为3到6米。
2. 土壤改良:耕地的坡度应小于25度,农田的土地厚度要达到50厘米以上,水浇地和旱地耕作层厚度在25厘米以上,水田耕作层在20厘米左右。
3. 灌溉与排水:在耕地周围要建设有必要的防护工程,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
同时,应着力强化应急补灌能力,分区分类配套完善集雨蓄水、节水补灌等工程设施,缓解作物出苗、孕穗等关键生育期水分供需矛盾。
4. 产量提高:高标准农田的亩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将提高100公斤左右。
5. 永久保护: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要达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抗灾能力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等要求,实施永久保护。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具体标准可能因地区和具体项目而有所不同。
如需了解旱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更多信息,建议咨询农业专家或查阅农业类书籍。
高标准农田的标准是什么样的标准?
⾼标准农⽥的标准是什么样的标准?“⾼标准农⽥”,这个词在农村其实并不被⼈们所熟知,它直观上给⼈以“⾼⼤上”的感觉,其实我
国从2011年就开始创建⾼标准农⽥,截⽌到2018年底,全国已建设⾼标准农⽥6.4亿亩。
已经建成的⾼标准农⽥对应的其实是“⾼科技”在农业中的⼴泛应⽤,是农业种植⽅式的变⾰,真正实现机械化和科技在农业种植中的完美结合,⾼效、⾼产、省时、省⼒。
把农业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贯穿其中,是对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次颠覆性的改变。
那么,怎样的才算是⾼标准农⽥呢?通俗地说,就是“⽥成块、渠相连、路成⽹、树成⾏、技术⽀撑强”,也就是⼟地要平整并且集中连⽚、设施完善、农⽥配套、⼟壤肥沃、⽣态良好、抗灾能⼒强,⽽且与现代农业⽣产和经营⽅式相适应,旱涝保收、⾼产稳产。
⽬前,⾼标准农⽥建设已成为国家粮⾷战略的⼀部分,在今年的⼀号⽂件中,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集中连⽚、旱涝保收的⾼标准农⽥8亿亩。
国家⼀定要让昔⽇的“望天⽥”“⽃笠⽥”“冷浆⽥”,变成“万亩⽥”“吨粮⽥”“⾼产⽥”,真正实现“中国饭碗”装“中国粮⾷”。
高标准农田八项标准
高标准农田八项标准
1. 土地整理标准,包括土地平整度、排水条件、土壤肥力等指标,确保土地整体质量。
2. 水利设施标准,要求农田有完善的灌溉、排水和水利设施,以满足作物生长的需求。
3. 土壤肥力标准,要求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提高土壤肥力水平。
4. 土壤保育标准,要求加强土壤保护,防止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沃和健康。
5. 种植结构标准,提倡多样化种植结构,合理轮作和轮作,减少连作对土壤的损害。
6. 农田基本建设标准,要求农田基础设施完备,包括道路、排水沟渠、田间水利设施等。
7. 农田生态环境标准,要求保护农田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生态
化发展,减少农药、化肥对环境的污染。
8. 农田生产标准,要求科学施肥、合理用药,提高农田生产效益,保障粮食生产安全。
高标准农田八项标准的提出,对于我国农田建设和农业生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只有严格按照这八项标准来规范农田建设和生产经营,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因此,各级农业部门和农民朋友都应该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落实。
高标准农田国家标准来了(附标准全文)
高标准农田国家标准来了(附标准全文)日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22)(以下简称《通则》)经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22年10月1日起正式实施。
这是2014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以下简称原《通则》)发布后的首次修订,也是2018年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农田建设管理职能整合归并至农业农村部后,农业农村部牵头修订的第一个农田建设领域重要国家标准。
修订原《通则》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耕地保护建设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期统一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实现农田建设项目科学规范管理的重要依据。
新修订的《通则》以全面提升农田质量为目标,充分考虑区域特点,统筹农田工程建设和质量建设,坚持科学布局、分类施策,目标导向、良田粮用,生态理念、注重质量等编制原则,系统完善了原《通则》相关内容与技术规范,将更好地指导农田建设高质量发展,对进一步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行为,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则》在修订思路上突出绿色发展理念,统筹设施建设与地力提升,突出科学适用性,提升标准可操作性。
在修订设施建设指标的同时,着重补充完善了地力提升相关指标,按建设内容详细划分具体工程类别,每一类别详细制定建设标准,既确保地方开展各类工程建设都能有所参照,也为各地开展耕地质量提升建设提供有效技术参考。
《通则》的主要内容包括“基本原则”“建设区域”“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农田地力提升工程”“管理要求”等,适用于高标准农田新建和改造提升活动。
《通则》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因地制宜,分区域设置建设标准。
充分考虑与《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的有效衔接,区分不同建设目标、重点、能力和条件,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东南区、西南区、西北区和青藏区等七个区域,因地制宜制定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和农田地力标准指标。
高标准农田的标准
高标准农田的标准
高标准农田是指符合国家农田质量安全标准的耕地。
其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
1.土壤质量标准:要求土壤的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含量、速效磷含量和速效钾含量符合国家农田质量安全标准。
2.地形标准:要求高标准农田的坡度应小于5度,沟壑应平整宽阔,并且不应存在污水、浊水冲刷等问题。
3.灌溉标准:高标准农田的灌溉设备应符合国家强制性标准,灌溉水源符合国家环保要求。
4.农药和肥料使用标准:高标准农田的有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要求使用符合国家要求的无害物质,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从而达到环保和食品安全的目的。
5.病虫害防治标准:要求使用常规的病虫害防治措施,而不是使用高毒、高效的农药,从而保证农产品质量和环境安全。
6.机械化标准:要求农田的机械化程度符合国家要求,能够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率。
7.管理标准:要求农民按照国家的要求合理规划、耕种及管理耕地,确保高标准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注意:以上所有标准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政策和技术标准的要求。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指依据农业生产需要,通过土地整治、水利设施建设、农田
基础设施建设等综合措施,提高农田质量、增加农田产出、改善农田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工作。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农田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应包括土地整治标准。
土地整治是指对农田进行平整、排灌、改良等工程,使土地质量得到提高。
土地整治标准应包括土地平整度、排水设施、土壤改良等内容,以确保农田土地的肥沃度和透水性,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
其次,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应包括水利设施建设标准。
水利设施是农田灌溉和
排水的重要保障,对于提高农田产出至关重要。
水利设施建设标准应包括灌溉设施、排水设施、水资源利用率等内容,以确保农田灌溉和排水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此外,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还应包括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
农田基础设施包
括道路、堤坝、水库等,对于提高农田生产效率和保障农田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应包括道路硬化程度、堤坝稳定性、水库容量等内容,以确保农田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可靠。
综上所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高农田质量、增加农田产出、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才能进一步推动农业现代化,提高农田生产力,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希望各级政府和农业部门能够高度重视,切实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为农田建设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农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护耕地资源、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是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为了规范和促进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制定了一系列的建设标准,以确保农田的质量和产量。
首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严格的土地选择标准。
选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土地应具备土壤肥沃、排水良好、阳光充足等条件,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丰收。
同时,还需要考虑土地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因素,确保农田的生产潜力和可持续利用性。
其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科学的土地整治和利用标准。
在农田整治过程中,需要进行土地平整、排灌设施建设、土壤改良等工作,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和生产力。
同时,还需要科学合理地规划农田的种植结构,合理配置农作物的种植面积,确保农田资源的合理利用。
此外,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严格的环境保护标准。
在农田建设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保护农田周边的生态环境,防止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减少对土地和水资源的污染,保护农田的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需要严格的管理和监督标准。
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的监测体系,定期对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质量和产量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农田的质量和产量达到标准要求。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
总之,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提高农田质量和产量,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严格执行相关标准,科学合理地规划和利用农田资源,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提供坚实的保障。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标准及技术要求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技术标准和要求一、在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材料、设备与工艺,应符合现行国家以及河北省或行业的工程建设标准、规范的要求。
二、在工程实施中,所引用的标准或规范如果有局部修订或新颁,应报招标人及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执行新的标准或规范。
三、对于工程所采用的标准或规范的任何部分,当承包人认为改用其他标准或规范,能够保证工程达到更高质量要求时,承包人应在14 天前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后,方可采用,否则,承包人应严格执行本规范。
但这种批准,应不免除承包人根据合同规定的任何责任。
四、当适用于工程的几种标准与规范出现意义不明或不一致时,应由监理工程师做出解释和校正,并就此向承包人发出指令。
在引用的标准或规范发生分歧时,应按以下顺序优先考虑:A、设计文件提出的设计要求、标准和规范;B、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C、有关部门的标准与规范;D、国外有关标准与规范;当以上标准和规范对同一工作均有规定时,但具体指标不一致时,应执行其中的最高标准。
五、本工程执行但不限于以下技术规范及施工与验收规范(若与图纸表述或参考标准不一致的内容以图纸为准)必须达到以下最新版的国家标准、规范和工作准则等的有关法规的要求。
(1)《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2)《土地整治项目设计报告编制规程》TD/T1038-2013;(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 B 50288-99;(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 5084-2005;(5)《土地整治项目工程量计算规则》TD/T1039-2013;(6)《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7)《混凝土与钢筋混凝土井管标准》SL/T154-95;(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JTG/T F30-2014;(9)《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DL/T499-2001;(10)《机井技术规范》GB/T50625-2010;(11)《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12)《土地整治项目制图规范》TD/T1040-2013;(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2011;(14)《土地整治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13;(15)《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2008〕;(16)《河北省用水定额》DB13/T 1161-2009(17)《河北省土地开发整理(整治)项目预算定额标准》(冀财建[2010]452 号)(18)本项目设计书。
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
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一、什么是高标准农田高标准农田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经过科学规划、优化配置资源,采用先进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以保障农作物稳定高产、农田生态环境健康、农民经济收益增长为目标的农田。
二、高标准农田验收的重要性高标准农田的验收是对农业生产管理的一种评估,是确保实施高标准农田政策的有效性和可行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农田进行验收,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采取措施解决,同时也可以总结经验,提高农田发展的水平和质量。
1. 为农田的科学规划提供指导验收标准的制定可以为农田的科学规划提供指导,确保农田的资源优化配置和农田规划的科学性。
通过建立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可以明确各个方面的要求,帮助规划者更好地制定农田规划方案,确保农田的可持续发展。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高标准农田的验收可以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通过通过农田的验收,可以及时发现农田生态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田的质量和产量,从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3. 提高农民经济收益高标准农田的验收可以促使农民采用科学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模式,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从而提高农民的经济收益。
验收也可以指导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管理,提供技术指导和培训,帮助农民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增加经济收益。
三、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的制定原则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的制定应遵循以下原则:1. 科学性原则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的制定必须符合科学规律和农田发展的实际,确保农田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2. 适用性原则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的制定应具有适用性,能够适应不同地区、不同农作物和不同农田类型的要求。
3. 可操作性原则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的制定应具有可操作性,方便农业生产管理者进行验收工作,能够量化和评估农田的各项指标。
4. 可持续发展原则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的制定应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强调农田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可持续利用。
四、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的内容和要求高标准农田验收标准应包括以下内容和要求:1. 农田基础设施要求•土壤质量要求:农田土壤应符合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要求,没有重金属超标等问题。
高标准农田工程标准
高标准农田工程标准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涉及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与排水等六大方面内容,具体标准如下:
1. 将分散的土地集中连片,为同时满足机械化耕种和节约集约利用耕地,耕地中间生产路宽度不超过3米,耕地之间的田间道的宽度应为3到6米。
2. 耕地的坡度应小于25度,农田的土地厚度要达到50厘米以上,水浇地
和旱地耕作层厚度在25厘米以上,水田耕作层在20厘米左右。
3. 在耕地周围要建设有必要的防护工程,防洪标准达到10年一遇。
4. 建成后的高标准农田要达到集中连片、土壤肥沃、抗灾能力强、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等要求,实施永久保护。
5. 国家将依托国土资源综合信息监管平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利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此外,我国在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构建方面也取得了重要进展。
截至目前,已发布国家标准50多项,行业标准100多项,地方标准900多项,初步形成了科学统一、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有力地支撑了各地区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需获取更多详细信息,建议查阅农业农村部、自然资源部发布的相关文件。
高标准农田设计标准
高标准农田设计标准1. 引言高标准农田是指在土地开发、生产、管理等各个环节都达到一定的标准和要求,以提高农田的产出和质量。
高标准农田设计标准是指在农田规划、土地利用、设施设备等方面,为实现高标准农田目标而提出的具体要求和规范。
本文将介绍高标准农田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和指导原则。
2. 高标准农田设计标准的主要内容2.1 农田规划•农田规划要综合考虑土地资源、气候条件、水资源、生态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农田布局和使用方式。
•农田规划要注重保护农田土壤,避免土壤退化和污染,采取合理的轮作休耕制度和施肥措施。
•农田规划要考虑农田灌溉和排水系统的建设,确保农田的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农田排水畅通。
2.2 土地利用•合理划分农田功能区,科学安排农田的作物种植结构。
•优化土地利用方式,如适当增加农田水田面积,提高农田的水稻产量和质量。
•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合理保留农田周边的生态空间,增加生物多样性。
2.3 设施设备•农田设施设备的建设要与土地利用规划相适应,满足农田生产和管理的需求。
•农田设施设备要采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提高农田生产效率和质量。
•农田设施设备要注重节能环保,推广使用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
2.4 规范管理•加强农田管理,建立健全的农田管理制度和监测机制。
•定期检测农田土壤和水质,及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
•健全农田信息化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3. 高标准农田设计标准的指导原则3.1 科学性原则高标准农田设计要基于科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注重研究和应用最新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方法,使农田设计更加科学合理。
3.2 可操作性原则高标准农田设计要考虑农民实际操作能力和经济可行性,合理安排作物种植结构和设施设备建设,以便农民能够方便地实施和管理。
3.3 可持续性原则高标准农田设计要注重保护土地资源和生态环境,促进农田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可持续发展。
3.4 综合性原则高标准农田设计要综合考虑农田规划、土地利用、设施设备等各个方面的要求和限制,确保农田设计的综合效益最大化。
高标准农田指标
高标准农田指标
高标准农田指标是指国家制定的针对农田的建设标准,主要包括五个
方面:土壤质量、水资源利用效率、植被覆盖、田间管理和基础设施
建设。
1. 土壤质量:要求土地pH值在6-9之间,有机质含量不低于1.5%,土壤容重不超过1.5g/cm3,有效磷、钾含量不低于50mg/kg,微量元素含量不低于0.5mg/kg。
2. 水资源利用效率:要求农田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不低于60%,特别是要节约水量,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益。
3. 植被覆盖:要求在农作物种植期间,农田覆盖率不低于90%,保持土壤水分和养分的平衡。
4. 田间管理:要求科学施肥、合理选用农药、提高作物品质和产量,
并注意农业环境保护,避免农药、化肥等危害农区环境的物质的污染。
5. 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有完善的田间排水、水利设施、灌溉设备等基
础建设,以提高农业的效益和生产力。
高标准农田指标的实施,可以有效的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益和农产品的质量,对保障粮食安全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同时,要想实现高标准农田指标的要求,还需要农民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生产和管理,特别是要加强科技创新、知识传授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和素质。
总之,高标准农田指标的实施是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有利于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也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必要措施之一。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标准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技术标准高标准农田建设要达到的标准一般为:“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土壤肥,无污染,产量高;耕作层厚度0.25米以上,耕作层有机质含量增加0.5%以上,灌溉保证率达到90%以上,受防护的农田面积达90%以上”。
1 一般规定1.1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以及其他工程。
建设内容参照土地整治工程体系,详见附录A,工程技术要求详见附录B。
1.2 应科学合理开展土地平整工程、灌溉与排水工程、田间道路工程、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保持工程等田间基础设施建设,满足田间管理和农业机械化、规模化生产需要。
合理布置耕作田块,保持各项工程之间的协调配合,实现田间基础设施配套齐全。
1.3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指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等工程设施占地面积与建设区总面积的比例。
田间基础设施占地率应不高于8%。
1.4 建成后的耕地质量等别达到所在县的较高等别。
1.5 基础设施使用年限指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完成后各项基础设施工程正常发挥效益的使用年限。
基础设施使用年限不应低于15年。
2 土地平整工程2.1 土地平整工程指为满足农田耕作、灌排需要而进行的田块修筑和地力保持措施。
包括耕作田块修筑工程和耕作层地力保持工程。
2.2 应合理规划田块、提高田块归并程度,实现耕作田块相对集中。
2.3 耕作田块指由田间末级固定沟、渠、路等围城的土地平整基本单元。
耕作田块规模应根据地形条件、耕作方式、作物种类等综合确定,平原区北方不宜低于200亩、南方不宜低于100亩,丘陵山区耕作田块规模可适当减少。
2.4 应实现田面平整,水田格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3cm;水浇地畦田内田面高差应小于±5cm。
2.5 耕作层土壤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 15618-2008)的规定,影响作物生长的障碍因素应降到最低限度;应加强耕作层的保护,耕作层厚度应达到25cm以上,有效土层厚度应达到50cm以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地整治作业(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文献综述)1. 研究内容 (1)2. 研究进展 (1)2.1国内研究进展 (1)2.2国外研究进展 (2)3. 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4)3.1高标准农田概念 (4)3.2高标准农田划分的标准 (4)1. 研究内容耕地是粮食生产的物质基础,高标准农田建设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
在我国,由于部门分工等原因造成对高标准农田标准的认识不统一。
现有的相关标准只是着重规定建设内容,并没有说明经过建设后不同区域的高标准农田所应达到的状态及其对作物生长的保障作用,所以难以指导科学高效的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工作(薛剑,2014)。
耕地是人类生产生活的主要生产资料,不仅为人类提供重要的必需品,同时能够保护生态环境、保障粮食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产生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耕地数量逐渐减少,耕地质量逐渐下降,国家通过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和执行土地用途管制等措施保护耕地,但耕地总体质量仍呈明显的下降趋势。
保护耕地对保障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起到重要的作用。
因此,建设高标准农田是目前耕地保护研究的重点(贾丽娟,2011)。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提高作物单产的有效途径,更是缓解我国人地矛盾的重要措施王。
经国务院批准正式颁布实施的《全国土地整治规划( 2011-2015)》提出了2015年建成2666.7万hm2、2020年建成5333.3万hm2高标准基本农田的目标(王欣蕊等人,2015)。
2.研究进展2.1国内研究进展改革开放后,由于国外土地评价理论与方法的引入,我国土地质量评价的理论、方法和应用等得到了较快发展(愧绍祥,2003)。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加快,土地资源短缺,尤其是耕地呈现数量减少和质量下降状态,土地质量问题已经成为政界和学界关注与研究的热点。
耕地是最重要的农业资源之一,耕地质量是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基础。
耕地质量是个多层次的概念,包含耕地的土壤质量、空间地理质量、管理质量和经济质量四层涵义,评价指标包含自然和社会经济两大因素标准是从事各类建设活动的技术依据和准则,是政府运用技术手段宏观调控建设活动、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建设水平的重要途径。
目前,虽然专门针对高标准农田标准的理论方法研究甚少,但一些政府机构和学者在耕地质量建设标准、中低产田改良技术规范、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等方面做了不少研究,制定了若干相关标准,值得参考和借鉴。
相关部门制定的标准:2012年3月,农业部发布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NY/T 2148—2012),规定了高标准农田的建设内容、建设区选址和田间工程建设标准等内容,在良种应用、土壤墒情监测、科学施肥、农机作业等配套技术、设施的应用和建设方面也提出相应的标准。
另外,在《全国中低产田类型划分与改良技术规范》(NY/r310-1996)中,将全国耕地的中低产田划分为干旱灌溉、绩辨潜育、盐碱耕地、坡地梯改、渍费排水、沙化耕地、障碍层次、瘠薄培肥等八个类型,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NY/r309—1996)中的七个类型区为地域单元,根据土壤类型的不同特点,确定每个类型区中的主要中低产田类型及土壤障碍程度的等级指标,并作为推荐性标准由全国各地参照执行。
农业部门制定的标准注重强调地形、地貌、成土母质特征、农田基础设施及培肥水平、土壤理化性状等,特别是农田水肥培养及相关配套工程的建设。
2012年6月,国土资源部发布实施了《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 1033—2012),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目标,制定了土地平整、灌排、田间道路及农田防护工程等方面的建设标准。
2014年,由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联合牵头制定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 30600-2014),第一次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基本农田管制相结合,实现了耕地质量保护与土地利用规划、管制的有机结合,有效推动了基本农田建设过程中耕地的数量保护和质量管护。
但是,通则中仅提出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一般性规定,缺乏对不同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差异化管理和指导。
总之,高标准农田建设往往与土地整治、农田水利建设等工程项目紧密相关。
与工程建设任务的布置和实施相比,高标准农田标准与建设路径方面的研究略显不足。
当前研究大多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实施与效果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战略思考和实施措施。
2.2国外研究进展在耕地质量评价和等级划分方面,大多数西方国家侧重对耕地自然特征的详细分析,如降雨或灌溉形成的田间持水量、种植适宜温度、耕作季节、酸碱耐受程度、土壤盐分含量、土壤透水透气性、地形坡度、是否有较大石块等土壤特性,以及不能够长期存在侵烛、水淹、温度骤变等外部不良因素。
早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Collins (1976)从土地利用规划的角度研究农地保护问题,并正式提出了优质农田(Prime Farmland)的概念。
继而Raup (1976)又进一步对其内涵进行了剖析。
美国农业部结合相关研究,立足于本国国情和资源禀赋,把耕地划分为:优质耕地(Prime Farmland)、特种耕地(Unique Farmland)、州重要耕地(Farmland of StatewideImportance)和地方重要耕地(Farmland of Local Importance),以此确立了全国耕地质量评价和保护识别的标准(Ward, 1991)。
随着人们对生产便利、规模经营、综合加工等经济理念的认识提升,单一地以耕地生产力和粮食产量进行耕地质量划分难以满足从业人员的需求。
区位成为西方社会划分耕地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若区位适当,即便是耕地质量中等或偏下,只要能与周围未开发土地资源或耕地连片分布,也可视为优质耕地(Olsen and Jones,1989;Nelson,1990;Greene and Stager,2001)。
另外,在资源区划和土地利用规划方面,传统西方社会强调土地利用的分区管制,对于优质耕地的识别与评价停留在集中连片的农业用地地块或分区上(Daniels, 1990; Greene,1997)。
随着都市农业的形成与发展,许多国家认识到在建成区内进行作物种植可以带来经济、生态和景观等多方面的效益,因此逐步将优质耕地的界定与管理向城镇区域延伸,结合周围景观、区位、采光、通风等条件,通过调节土地利用分区的管制规则对分区内的作物种类进行分类管理,以提高这些地块的经济利益、景观效能和美学价值(Schiffman,1983;Wassmer, 2009)。
在国际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因受耕地资源相对丰富、政府财政佶据、市场经济发达、土地产权均等因素的影响,偏重耕地保护的法律政策建设,以此对现状优质耕地进行保护。
例如,美国威斯康星州的华盛顿县在编制本县的耕地保护规划时,基于对农户家庭收入、就业情况、区域经济环境、耕地地价、自然环境、文化因素、农产品价格等的系统分析,认为这是能够真实反映从事农业主体的真实情况,通过对这些因素进行分析、规划和设计才能够真正确保耕地保护服务于农业生产,农业生产能够可持续开展(Oldenburg,1990; Dijk,2007;Thapa and Niroula,2008)。
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西方国家虽然也进行土地整治,但主要从环境修复、生态建设的角度进行设计,较少涉及耕地面积增加和整治方面的内容(Archer,1994;Stanfield and Kukeli, 1995)。
对于耕地资源紧缺的日本、以色列等国家,则强调通过工程技术手段对破碎地块进行整理,实现耕地地块形状规则、地面平整和集中连片等目标。
在设施配套方面,采用灌排升级、立体种植等平台建设维持和提升耕地生产力,实现农作物产量和经济收益的最大化。
3.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3.1高标准农田概念关于高标准农田的概念,薛剑在《高标准农田标准与建设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富集市为例》中提到:高标准农田就是满足作物高产稳产生长需要,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可以持续利用的农田。
王欣蕊、李双异、苏里、汪景宽在《东北黑土区漫岗台地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标准研究》中认为,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设施完善、土壤肥沃、生态良好、抗灾能力强的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耕地。
贾丽娟在《重庆市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及模式研究》中,将高标准农田定义为:具有充足的水源保证,同时土地相对成片且肥力较高,排灌、交通等基础设施完善的高产稳产、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的耕地。
3.2高标准农田划分的标准薛剑在《高标准农田标准与建设路径研究—以黑龙江省富集市为例》中还提到:高标准农田标准的制订可以围绕着作物高产稳产生长需求、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可以持续利用这3个准则选择评价指标,作为衡量农田是否达到高标准的“尺子”。
区域高标准农田标准的确定,首先要明确基于当地气候适宜性的区域标准耕作制度的主要作物,以及这些作物高产稳产对土壤、水分和田间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
再综合有关农业区划和农用地质量分等研究成果,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区、黄淮海区、长江中下游区、江南区、华南区、内蒙古及长城沿线区、黄土高原区、四川盆地区、云贵高原区、西北区、横断山区、青藏高原区等12个高标准农田类型区,分析区域自然禀赋对耕地质量条件的影响,研究区域主要作物的高产稳产对土壤、水分和田间基础设施条件的要求,提出了区域性的高标准农田标准。
王欣蕊、李双异、苏里、汪景宽在《东北黑土区漫岗台地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标准研究》中,从高标准农田的定义及内涵出发,依据依兰县自然与社会经济条件差异,遵循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代表性、区域差异性、可操作性和稳定性等原则,从自然条件及社会生态条件 2 个层面,构建高标准基本农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坚持工程措施和农艺措施并重的原则,既要实现土地平整、农田基础设施完善配套,更要实现土壤肥沃、生态良好、高产稳产。
最终选取了适宜东北黑土区漫岗台地的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的9个评价指标(分别是:坡度、耕层厚度、有机质含量、酸碱度、灌溉条件、排水条件、道路通达度、农田防护林和规整度),主要通过实地采样、现场调研获取和对依兰县30 m 数字高程图( DEM) 分析获得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与熵权法确定指标综合权重,结合不同指标的赋值得到耕地质量的综合分值,划分5 个分值级别。
标准分值加权求和得到的综合分值在80分以上的为高标准农田,既以研究区内评价单元的较优程度作为该区域内高标准农田质量建设的标准。
例如东北黑土区漫岗台地评价结果表明,评价单元属于Ⅰ、Ⅱ、Ⅲ、Ⅳ、Ⅴ级的耕地分别占12 % 、58 % 、18 % 、10 % 和 2 % ,并拟定Ⅰ级耕地为高标准农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