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跨越代沟第四课走进父母第3框沟通与和谐教案教科版
新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跨越代沟 第四课 走近父母》教案_5
【“健全人格”德育课程学科渗透】《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思品组课模:问题情景式新授课】第四课走近父母第一课时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课标依据】第二单元《跨越代沟》第四课《走近父母》以学生和问题为中心,关注学生与父母相处中所遇到的种种感受和疑惑,期待通过铜须门相互间的讨论、学习和分享,学会理解、感激父母,恰当处理好与父母的关系。
我们要避免把这节课上成“传统一言堂的思想政治课”、“班会主题活动课”、“实话实说”一类的谈话节目等。
【学情分析】学生是我们教育教学的核心,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及其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为中心,中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们逐步产生了较明显的逆反的心理,在这个时期易与父母、教师等成年人发生误解、矛盾甚至冲突,导致双方关系疏远或紧张。
若不及时加以妥善的引导和解决,将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我们要通过教育与引导,让学生对青春期逆反、与父母发生冲突等有正确的认识,能够将父母放在与自己平等的角度去思考父母的不易,从而实现真正从心底里理解父母、体谅父母、感恩父母。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理解父母,积极调适和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2.能力目标:培养同父母平等沟通的能力;克服逆反心理,进一步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3.认知目标:掌握调适逆反心理、跨越代沟的方法与技巧;指导与父母平等沟通的重要性,懂得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理解父母;理解父母给予我们的爱,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
【健全人格要素渗透目标】“人格要素”:友爱感、个人与群体本课主要讲涉及“健全人格”要素中有关“情感”“友爱感”的内容。
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反映。
与认识活动不同的是,情感具有特殊的主观体验和显著的生理变化以及外部表情。
感恩与孝敬都是人类真挚美好的情感,属于“有爱感”的范畴。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跨越代沟 第四课 走近父母导学案 教科版(2021年整理)
(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跨越代沟第四课走近父母导学案教科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跨越代沟第四课走近父母导学案教科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跨越代沟第四课走近父母导学案教科版的全部内容。
第四课走近父母一.【学习目标】1.认识孝敬父母的原因(重点)2.懂得并学会如何孝敬父母。
(难点)3.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难点)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P24—35,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带※的问题。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P24—25※2.如何孝敬父母?P26※3.怎样与父母进行沟通?(或如何化解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P30-35三、【易错知识点】1.父母与子女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难以避免的。
P82.二十四孝故事:1、卧冰求鲤;2、扇枕温衾;3、怀橘遗亲四、【合作探究】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在一次主题班会中,主持人展示了同学们收集到的两则材料.材料一: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父母浓浓的爱意充满我们生活的每个瞬间。
材料二:部分青少年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有时产生反感,甚至与父母“对着干”.【风采展示】(1)请你依据以上材料,为本次班会拟一个贴切的班会主题。
新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跨越代沟 第四课 走近父母》教案_8
第四课走近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教学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孝敬父母的原因,知道如何孝敬父母。
2、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多种方式关爱父母。
3、情感目标体验和感悟父母对自己的爱,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树立孝敬父母的观念,将对父母的孝敬落实到实际生活中。
教学重点孝敬父母需要从实际行动做起,从小事做起。
教学难点能在日常生活中,感恩父母,孝敬父母。
课时内容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境导入,揭示课题1、导入:同学们,电视台在精彩节目开始之前通常会播一些广告,那么今天,在我们的精彩课堂开始之前,让我们也来欣赏一则广告。
(多媒体显示):广告《孩子给妈妈洗脚》2、教师:同学们,这则公益广告,它反映的主题是什么?(生答)引导:我想大家一定被这个大眼睛的小男孩所感动,一双稚嫩的小手颤巍巍地打来洗脚水,要给自己妈妈洗脚。
一个普通家庭的生活细节,却反应出孝敬父母,爱心传递的大道理。
同学们,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做人的本分,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走近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板书)(多媒体显示)揭示课题:走近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二、教学过程(1)、环节一:孝敬父母的原因(板书)学生阅读书24、25页,思考问题:我们为什么要孝敬父母?(生答)引导:感受生活中,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多媒体显示)(师讲解)引导:从十月怀胎的生命孕育,到出生后的哺乳教养,从蹒跚学步的婴儿,到朝气蓬勃的青春少年,父母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
当我们还很小的时候,他们花了很多时间教你用勺子,用筷子,吃东西,教我们穿衣服、绑鞋带、系扣子,教你洗脸,教你梳头发,教你做人的道理。
从幼儿园、小学到初中,我们什么成长的每一天,父母都对我们倾注了无限深情和关爱,付出了无数心血。
提问:同学们,你们觉得我们该不该孝敬父母?(生答)孝敬父母的原因之一:(多媒体显示)1、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初中初一政治下册《跨越代沟》教案、教学设计
要求:海报内容丰富,设计新颖,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提高同学们对代沟问题的关注。
5.观察作业:在一周的时间内,观察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方式,记录下至少三个成功跨越代沟的案例,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要求:观察要认真,记录要详细,能够从案例中总结出有效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初中初一政治下册《跨越代沟》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代沟产生的原因和表现,认识到代沟是正常现象,并能分析其对家庭关系和个人成长的影响。
2.掌握有效沟通的技巧,学会与父母、长辈进行平等、尊重、真诚的沟通,提高解决家庭矛盾和冲突的能力。
3.了解我国传统文化中关于家庭关系的道德观念,认识到尊敬长辈、孝顺父母的重要性,培养良好的家庭道德素养。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代沟产生的原因和表现,如成长背景、教育方式、价值观差异等。
2.分析代沟对家庭关系和个人成长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解决代沟问题的重要性。
3.介绍有效沟通的技巧,如倾听、表达、同理心等,并举例说明如何在生活中运用这些技巧。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化解代沟产生的矛盾?”
二、学情分析
初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身心发展迅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与父母、长辈之间的代沟问题日益显现。他们在追求个性化和自我认同的同时,往往容易忽视与长辈的沟通和理解。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特点:
1.学生对代沟现象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但缺乏深入理解和分析,需要教师引导和启发。
2.学生在沟通技巧方面存在不足,需要通过实践和训练提高沟通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新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跨越代沟 第四课 走近父母》教案_7
《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教学设计【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中要求当今教学应当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用自主、合作探究与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让学生联系自身实际,对文本进行了个性化解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教材分析】《感恩父母孝敬父母》选自教科版(教育部审定2016)道德与法治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节。
本单元主题是跨越代沟,青少年心理状态呈现青春期心理的特殊性,他们觉得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像个成年人,因此在面对问题时他们常常呈现一种幼稚的独立性。
另外,社会和家庭的传统教育的一些弊端,阻碍了他们自身发展的需求,从而很容易激起青春期孩子的叛逆心理。
也因为这样大多数青春期少年会与父母产生不同程度的误解、分歧,甚至隔阂、矛盾与冲突。
所以本课重在引导学生感悟并表达情感,学习本课不仅要让学生走进父母的情感世界,更要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触及他们内心最柔软的地方,从而对父母改观并鼓励他们用行动孝敬父母。
【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在青少年时期具有“一半是儿童,一半是青年”的特征,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也充满童心,所以教学过程中要采取鼓励机制,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热情,并且结合故事绘本来展开本课教学。
初一是学生形成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关键时期,他们的判断能力、鉴赏能力还是有限的,加上农村偏远地区各种教学条件的限制,因而加强引导,准确引导是必要的。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父母,从思想上的尊重到行为上的孝敬。
2.过程与方法:把握“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理念;采用情景教学法、设疑教学法、头脑风暴法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帮助学生体会父母对于自己的重大意义以及父母对自己做的一切,形成感恩之心。
【重难点】1.教学重点:帮助学生体会父母对于自己的重大意义以及父母对自己做的一切,形成感恩之心。
2. 教学难点: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对待父母,从思想上的尊重到行为上的孝敬。
新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跨越代沟 第四课 走近父母》教案_1
教科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走近父母2、“代沟”析疑一、教材分析《“代沟”析疑》是教育科学出版社思想品德八年级上册第一课第二框题的内容,这一框题主要阐述了代沟的含义以及代沟产生的原因,对帮助初中生正确理解与父母之间的交往冲突,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正确认识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具有重要作用。
二、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正处在青春期,独立意识飞速发展。
但青春期又是一个充满矛盾的时期。
其中包括要求独立与自身尚不成熟的矛盾,要求独立的愿望和依赖性的矛盾,对权威的反叛心理与自身的幼稚之间的矛盾,渴望理解与自我封闭的矛盾等。
这些都可能使青少年产生很多心理冲突,与父母之间出现代沟。
因此,引导学生正确面对代沟、正确对待逆反心理是及时而且必要的。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阐述代沟的含义及其产生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培养对代沟产生原因的分析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认识与父母之间的冲突,体会父母的关心爱护;学会与父母和谐相处,尊重父母,换位思考,学会友善,学会反思。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正确分析代沟产生的原因;2.难点: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发现代沟产生的原因。
五、教法情景教学法、活动探究法、对比法、讲授法。
六、学法:情景体验、自主学习七、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完成内容:写出最近自己和父母之间发生冲突的事件,可大可小,只要引起了自己和父亲或母亲之间的不愉悦就行,但要写清楚事情的简单经过、自己的表现、父母的态度、自己对父母当时态度的评价。
2、多媒体课件。
八、教学流程(一)、导入新课:出示图片一(战争场景),请学生说说这是什么场景?出示图片二(家庭冲突场景),说说这又是什么场景?(老师总结:前者带来经济和社会的巨大损失,破坏生态环境等等,后者破坏了家庭和谐,有人把家庭矛盾称之为没有硝烟的战争,你认为呢?继续出示图片)——通过对比,体验家庭冲突和矛盾的危害,激发学生对解决家庭矛盾和冲突的迫切愿望。
你有过类似的经历吗?它对你或你的家庭产生了什么影响?(请学生说一说)老师:确实,家庭的冲突和矛盾不仅影响我们的心情,还降低了我们的学习效率,更严重的是破坏了亲子关系。
(秋季新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 第二单元 跨越代沟 第四课 走近
(秋季新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跨越代沟第四课走近第四课走近父母一.【学习目标】1.认识孝敬父母的原因(重点)2.懂得并学会如何孝敬父母。
(难点)3.学会与父母进行有效沟通。
(难点)二、【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提示:详细阅读教材P24―35,在课本中找到下列问题的答案并用铅笔划出来,圈出一些关键词,再把此问题写在课本中这些答案的对应位置。
独立完成并熟记,背下带※的问题。
)※1.为什么要孝敬父母?P24-25※2.如何孝敬父母?P26※3.怎样与父母进行沟通?(或如何化解自己与父母之间的矛盾冲突?)P30-35三、【易错知识点】1.父母与子女的“代沟”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也是难以避免的。
P82.二十四孝故事:1、卧冰求鲤;2、扇枕温衾;3、怀橘遗亲四、【合作探究】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在一次主题班会中,主持人展示了同学们收集到的两则材料。
材料一: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
父母浓浓的爱意充满我们生活的每个瞬间。
材料二:部分青少年在与父母相处的过程中,对父母的思想观念、管教方法、严格要求,有时产生反感,甚至与父母“对着干”。
【风采展示】(1)请你依据以上材料,为本次班会拟一个贴切的班会主题。
(2分)【心灵感悟】(2)请你用一句话概括,《时间都去哪儿了》这首歌曲感动我们的是什么?(1分)日常生活中,我们如何孝敬父母?(3分)【相约幸福】(4)为避免材料二中的问题,我们应掌握哪些与父母交往的艺术?(4分)答:(1)略。
(只要能体现父母的爱、与父母和谐相处的即可。
2分)(2)父母对我们的爱。
(1分)孝敬父母要求我们: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新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跨越代沟 第四课 走近父母》课件_7
听从父母的正确教导, 认真学习,踏实做人。
体谅父母的困难,勤俭节 约,不提过分的要求。
亲近、关心和帮助父母, 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努 力减轻父母的负担。
长大后,不仅在物质上, 更要在精神上关心父母。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第四十九条 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赡养父母是子女应尽的法定义务。 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改变,也不得附加任何条件进行限制。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十一条 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 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 赡养人是指老年人的子女以及其他依法负有赡养义务的人。赡养人的配偶应当协助 赡养人履行赡养义务。 第十二条 赡养人对患病的老年人应当提供医疗费用和护理。 第十三条 赡养人应当妥善安排老年人的住房,不得强迫老年人迁居条件低劣的房屋。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第二十一条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
孝之 感悟
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 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 做人的道理。父母对我们的爱 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所以,我们应该要感恩父母, 孝敬父母。
活动二
评孝心少年!
•小组合作讨论并评 出本组成员当中的 孝心少年,与同学 分享你的感人事迹。
合作·分享
在孝心少年的身上,我们看到了 他们的哪些优秀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孝 敬父母?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一条 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 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该条是遗 弃罪的具体规定。
• 老师寄语
我们要孝敬父母,牢 记嘱托,不忘养育之 恩,经常给父母写信、 打电话,注重和父母 交流,在家时常做家 务,珍惜父母的劳动, 不乱花一分钱,养成 节俭的习惯
新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跨越代沟 第四课 走近父母》教案_16
七年级(下)4.1《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母亲节特色活动)感恩母爱回报真情【教材分析】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四课《走进父母》第一框《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让学生感受母亲的辛苦和劳累,学会用实际行动回报父母,为下一框化解父母矛盾奠定感情基础。
【学情分析】现在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有很多人都已经习惯接受别人的关爱,接受别人的帮助,并且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渐渐忘记了感动,忘记了感恩,尤其是我们的母亲。
很大一部分学生的父母因为工作原因不在孩子身边,孩子们渴望母爱,但他们不理解父母外出打工也是爱他们的方式,他们缺乏感受母爱、感恩母爱的能力。
五月的第二个星期天是母亲节,趁此节日到来之际,对孩子进行对母亲的感恩教育更能促进孩子与母亲的母子关系,也能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
【教学目标】1.让学生知道母亲对自己的养育之恩,理解母亲对自己的关爱,对母亲产生感恩之情、常怀感恩之心。
2.学会与母亲沟通,学会感念亲恩,以实际的行动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
3.增强社会责任感,培养健康心态,塑造健全人格,并学会感恩。
【教学重难点】1.让学生感受父母养育我们的辛苦,从而树立孝顺母亲的意思;2.让孩子们学会用实际行动回报母亲。
【教学方法】情境法、讨论法、讲授法【教学准备】提前一天在家长群里通知家长手机保持畅通;制作好课件。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母亲在我们印象中是优雅的、端庄的,这里有一位母亲,却不太符合我们心中母亲的形象,究竟发生了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
(播放视频)世界上有这样一群人:她们十月怀胎,不惧疼痛与艰辛;她们临行密密缝,只为儿女远行的暖衣;她们花白了双鬓,任岁月的雕刻和欺凌,她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今天,就让我们心怀真情,心怀感恩,一起走进母亲,感恩母亲!二、主体(一)体验母亲的温度,母亲的伟大(师)感谢母亲,不辞辛劳,细心呵护,让我们降临人间。
新生命的到来给母亲带来的是喜悦,但过程却是极其艰辛。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第二单元跨越代沟第四课走进父母第3框沟通与和谐教案教科版
沟通与和谐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正确面对代沟所引起的矛盾和冲突,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父母的态度和情感。
理解父母,积极调适和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2.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辩证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换位思考,同父母平等沟通。
克服逆反心理,进一步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与父母平等沟通的重要性,掌握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学会与父母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与父母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当自己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能换位思考,学会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积极调适并克服逆反心理;理解父母,与父母平等沟通,相互尊重。
1.课前调查: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情况。
2.搜集亲子沟通情况的素材,准备电视剧《小离别》中父母沟通的片段。
3.准备歌曲和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时间都去哪儿了》《秋日私语》等。
4.搜集亲子之间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图片,制作PPT。
课前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配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图片,同时让学生置身于温暖、和谐的大家庭中,营造温暖、舒心、愉悦的学习氛围,并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和准备。
【呈现课件】小故事,大道理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到最后,两败俱伤。
狮子快要断气时,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
”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教师引导】良好的沟通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这为我们解决代沟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尽管代际矛盾或冲突不可避免,但积极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双方相互理解,共创和谐的家庭氛围。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四课《沟通与和谐》。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亲子沟通和谐的图片,同时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目的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到温暖、和谐的家庭“场”中来,使其对和谐的亲子关系产生心理渴望与期待。
教科版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制二单元教案
教
பைடு நூலகம்
总是那么渺茫。 居里夫人当时正好住在法国, 她非常理解老师的心情, 不但代付了老师的全部旅费,还邀请老师到家里做客。居里夫人的热
学
情接待使老师感到像回到了自己家里一样。 1932 年 5 月,华沙镭研究所建成,居里夫人回到祖国参加落成典 礼。许多著名人物都簇拥在她的周围。典礼将要开始的时候,居里夫
分析与点拨:随着独立性与自我意识的发展,以及知识、 经验和能力的增长,我们开始用批判的态度与眼光评价老
11 赖玉婷
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师,这是导致师生之间出现矛盾与分歧的主要原因。 (2)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 合作探究,情景交流。 三、练习 1、老师没能及时、仔细批阅作业,我们该怎么做? 2、自习课上,你在给同桌讲解一道数学题,老师看见了
10
赖玉婷
七年级道德与法制下册第二单元教学设计
一、导入展示古代名人关于师生关系的名言警句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关汉卿(元) 无贵无贱, 无长无少, 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韩愈 (唐) 古之圣王,未有不尊师者也 学贵得师,亦贵得友 二、学习新课 1、我的良好师生关系 畅所欲言:大家期望与自己的老师建立一种怎样的师生关 系呢? 教 学 过 程 学生分组交流,推荐代表发言。 教师小结: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向往平等、民主、互相 尊重和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其实老师和你们一样, 也希望能与你们建立平等、民主、互相尊重、信任、理解 的师生关系,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 2.师生情感沟通 (1)列举自己与老师之间曾经出现过的或依然存在的分歧 矛盾,分析他们产生的原因。 事件 我的态度 老师的态度 原因 ------------吕不韦 ----------唐甄
新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 跨越代沟 第四课 走近父母》教案_4
《道德与法制》七年级下册第四课《走近父母》第一部分《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劳,树立孝敬父母的观念,将父母的孝敬落实到日常生活中能力:能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分析问题和“换位思考”的能力,学会在日常生活中用多种方式关爱父母知识:理解父母之爱的伟大,知道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范,更是法律的规范。
【教学重难点】1、孝敬父母从实际行动做起,从现在做起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2、孝敬父母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现代社会的基本道德规规范,更是法律的规范。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活动设计】导入:(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师:同学们,刚才我们欣赏的这首歌曲曾经感动过很多人,这首歌表达了父母对孩子深切的爱,也表达了孩子对父母的感激和理解。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四课《走近父母》的第一部分“感恩父母, 孝敬父母”这个课题。
(板书课题)下面先请同学们阅读一下这部分内容,思考两个问题:1、为什么要感恩父母?2、如何孝敬父母?环节一:回忆感悟·体会父母的关爱师:请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个声音,你感受到了什么?(播放婴儿出生时的啼哭声,学生听,听后回答)师:伴随着清脆、响亮的啼哭声,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这个美好的世界上,在父母的关爱下幸福地成长。
请同学们看看这个视频。
(播放视频“父母的爱心”)师:从这个视频可以看出,在我们生命成长的每一天,父母都对我们倾注了无限深情和关爱,付出了无数心血。
请同学们回忆成长过程中父母关爱我们的情景,并说说你的父母是如何关心你的。
(生回忆,然后表达分享)师:亲爱的同学们,我们在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点点滴滴中感受到了:父母赋予我们生命,哺育我们成长,教给我们知识、技能和做人的道理。
(生齐读一遍)师:那么,我们应不应该感恩父母呢?(生答)唐代有一位著名诗人孟郊写了一首诗《游子吟》,请同学们有感情朗读这首诗,体会诗中表达的情感。
(生齐读:“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新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跨越代沟第四课走近父母》教案_14
“代沟”产生 的原因是什么
提出“代沟”产生的原 因是什么的问题,请学 生进行回答,之后进行 相应的解析,让学生进 行理解。
引导学生根据课本提示还 解决“代沟” 有原因找出解决的方法。 探 究 的方法 活动 三
力,跟上老师的 思路 2. 举手回 答老师的提问。
本 节课的内 容 有一个初 步的认识。认 识 到要学什 么。 2. 引 发 学 生 思考,激起学 生 的好奇心 和 学习的兴 趣。
体会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天底下最无私最伟大的爱;
正确认识父母
对自己的爱和教育以及可能产生的矛盾,理解父母,以实际行动 孝敬父母。
多媒体资源、图片、文字等资源
1. “代沟”产生的原因 2. 解决代沟的方法
“代沟”产生的原因
多媒体课件演示法、探究学习法
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合作探究。
多媒体辅助教学。
( 1)备教材、自主备课; ( 2)收集文字、图片等教学素材; ( 3)编写教学设计、 教案、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板书 设计
一、“代沟”析疑
走近父母
1.“代沟”产生的原因 (1)自我意识和自尊心的不断增强。
(2)与父母在知识水平、思想观念等的差距。 (3)越来越亲密的同伴关系。 (4)以执拗、对立的心态对待父母。
2.解决“代沟”的方法 (1)认识自己的变化,主动沟通。
教学 效果 预测
(2)客观看待差别,接受父母意见。 (3)了解、体谅、关心父母。 (4)调适逆反心理。 (5)处理尊重、孝敬、帮助父母的关系。 (6)换位思考。 (7)相互尊重、关心、理解目标
教学 资源 教学 重点 教学 难点 教学 方法 学习 方法 教学 手段 教学 准备 教学 环节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 目标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2《代沟析疑 沟通与和谐》教学设计
教科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4.2《代沟析疑沟通与和谐》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代沟析疑沟通与和谐》这一节的内容主要是让学生了解代沟产生的原因,学会与父母沟通,促进家庭和谐。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代沟的存在,以及它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有效的沟通方法和技巧,帮助学生改善与父母的关系,增进家庭和谐。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独立性,与父母之间的代沟问题也逐渐显现。
他们可能会对父母的管教产生抵触情绪,导致家庭关系紧张。
因此,学生需要学会如何与父母沟通,理解父母的心意,增进家庭和谐。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代沟产生的原因,认识到代沟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2.培养学生与父母沟通的能力,增进家庭和谐。
3.引导学生理解父母,尊重父母,学会换位思考。
四. 教学重难点1.代沟产生的原因及其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2.如何与父母有效沟通,增进家庭和谐。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代沟的产生原因和影响。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与父母沟通的经验和方法。
3.角色扮演法:让学生模拟与父母沟通的场景,提高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分析和讨论。
2.准备角色扮演的道具和场景。
3.设计好课堂活动和问题,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案例,引发学生对代沟问题的思考。
例如,某个学生在家庭作业上与父母发生了争执,学生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而父母觉得学生不尊重自己。
让学生思考这种情况下,应该如何解决代沟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更多的案例,让学生分析这些案例中代沟产生的原因,以及代沟对家庭关系的影响。
引导学生认识到代沟是正常现象,但需要学会正确处理。
3.操练(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具体的代沟问题,以及解决方法。
每个小组选一个代表进行分享,总结出有效的沟通方法。
新教科版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二单元跨越代沟第四课走近父母》教案_28
(三) 成长中的担 当--- 跨越 “代沟”平等 沟通
的地方;
析,反思自己
最后,将小组分析结果由记录人做好讨论记录。
的问题和换位
b: 前排同学分角色发言, 后排同学做记录(记在练习本上)。 思考家长的角
c: 时间:讨论 6 分钟(计时)
度训练学生综
4、学生回答,学生总结。
合辩证思维,
5、师生总结:
(二)成长中的反思 --- “代沟”原因
1、教师提出问题:
为什么偏偏是父母管我们最多?
【 回答要求 】:学生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因为是最亲的人,所以才会关注我们最多,
(二)
管得越多矛盾也就越多,但是要想解决这个矛盾,必须找
成长中的反 到原因。
思--- “ 代沟” 3、生活情景分析,小组讨论:
原因
的同学总结发言中的“不愉快事情”都涉及了我们生活的 哪些方面。 2、学生回答,学生总结。 3、师生共同总结: 我们与父母的矛盾主要集中在: 学习方 面、娱乐方面、交往等日常生活的各方面。 4、教师提出问题:
在各种不愉快发生时,我们通常是怎样应对父母的呢? 【 回答要求 】:自由回答, 倾听学生总结这些应对方法哪 些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 5、学生回答,学生总结。 6、师生共同总结: 我们这么应对父母可以归结为两种情况 合理和不合理(多数) 。 7、教师提出问题: 不愉快情况发生后大家的心理感受是怎样的呢? 【 回答要求 】:学生单独思考,自由发言。 8、教师总结: 这种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矛盾我们称之为 “代 沟”。
态度、表情、语言等表演出我们期望的亲子沟通画面;
炼学生的勇气
b: 观看同学注意观察细节 (如台词、表情等)总结解决“代 和表达能力。
沟”的方式方法。同时观看组给表演组打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沟通与和谐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正确面对代沟所引起的矛盾和冲突,积极主动地进行沟通,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父母的态度和情感。
理解父母,积极调适和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同父母平等沟通的意识,以实际行动孝敬父母。
2.能力目标能正确认识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教育,培养辩证地、全面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会换位思考,同父母平等沟通。
克服逆反心理,进一步形成自我调适、自我控制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与父母平等沟通的重要性,掌握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技巧和方法,学会与父母和谐相处。
教学重点学会与父母平等沟通的方法和技巧,与父母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当自己与父母发生矛盾时,能换位思考,学会辩证地看待逆反心理,积极调适并克服逆反心理;理解父母,与父母平等沟通,相互尊重。
1.课前调查:学生与父母的沟通情况。
2.搜集亲子沟通情况的素材,准备电视剧《小离别》中父母沟通的片段。
3.准备歌曲和背景音乐《相亲相爱一家人》《时间都去哪儿了》《秋日私语》等。
4.搜集亲子之间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图片,制作PPT。
课前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配学生与父母沟通的图片,同时让学生置身于温暖、和谐的大家庭中,营造温暖、舒心、愉悦的学习氛围,并为后面的教学活动做好铺垫和准备。
【呈现课件】小故事,大道理狮子和老虎之间爆发了一场激烈的冲突,到最后,两败俱伤。
狮子快要断气时,对老虎说:“如果不是你非要抢我的地盘,我们也不会弄成现在这样。
”老虎吃惊地说:“我从未想过要抢你的地盘,我一直以为是你要侵略我。
”【教师提问】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教师引导】良好的沟通有助于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发展。
这为我们解决代沟问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尽管代际矛盾或冲突不可避免,但积极的沟通可以有效地减少亲子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促进双方相互理解,共创和谐的家庭氛围。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二单元第四课《沟通与和谐》。
(设计意图:课前播放亲子沟通和谐的图片,同时播放歌曲《相亲相爱一家人》,目的是使学生迅速进入到温暖、和谐的家庭“场”中来,使其对和谐的亲子关系产生心理渴望与期待。
浅显易懂的小故事又能够智慧的反映出本节课的主题:沟通之于和谐的重要性。
教师顺势引导,学生即对亲子沟通技巧与方法产生期待。
)环节一:亲子对对碰【播放视频】电视剧《小别离》片断。
【教师提问】视频中引发孩子与父母冲突的焦点问题是什么?【学生探究】引发焦点问题的原因何在?【教师引导】短片中的朵朵已经不是过去的“小孩子”了,进入青春期后,她渴望独立和自由,渴望拥有隐私的空间,而妈妈还把她当成“小孩儿”“儿童”。
(设计意图:采用家喻户晓的电视剧《小别离》片段,不仅能够瞬间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学习本课的热情和兴趣,而且所选片段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符合本课主题。
设置相应的问题,探讨引发焦点问题的原因,为接下来的学习和体验提供有益的线索和素材。
) 活动一:心灵体验【呈现课件】随着自己的成长和变化,你有没有经历过父母仍将你当成“小孩儿”的尴尬与矛盾?说说你的情绪体验和感悟。
【学生活动】学生分享心灵体验。
【教师引导】自己长大了,却仍被当成“小孩儿”,真的很不爽。
可在父母的眼中,我们永远都是孩子,他们觉察不到我们已经长大了,更疏忽了我们的那份“要求独立自由、自主隐私空间”的需要,他们不明白为什么一向乖巧的儿女怎么突然之间变得那么不听话了。
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避免这样的尴尬与矛盾呢?【呈现课件】要认识自己的变化和特点,主动与父母沟通,让父母了解我们的变化,理解我们的愿望。
(设计意图:设置心灵体验活动,意在回归学生生活,让学生联想自己的生活实际,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引发学生共鸣,提高教学效果。
教师顺势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得出相应结论。
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有效果。
)活动二:我写我心【呈现课件】请以“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开头,诚恳地给爸爸妈妈写一封信,让爸爸妈妈了解自己的变化,理解自己的愿望和需要。
【学生活动】学生写“给爸爸妈妈的一封信”。
(此过程播放轻音乐《时间都去哪儿了》,以烘托氛围。
)【交流分享】如果方便,请学生分享一下写给爸爸妈妈的话。
(设计意图: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敏感,对事物有自己的想法和主见,是亲子沟通不畅的主要原因。
用书信的沟通方式与父母沟通,既能够避免亲子面对面交流时出现的“难为情”“不情愿”“战火升级”,又能够让学生敞开心扉,坦诚表露自己对父母的真情实感,有利于学生发自内心地与父母沟通,让父母更好地了解孩子。
)【教学过渡】同学们写得情真意切,态度诚恳,相信父母看到来信会有所感悟,也会深受感动:儿女肯跟自己敞开心扉,主动沟通了。
同学们,此时,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长大了,就意味着我们完全摆脱父母、不需要父母的任何指导和帮助了吗?【呈现课件】漫画:生病时渴望得到父母的关爱……【教师引导】正如漫画中所描述的,尽管我们向往成熟,要求独立,但还不能做到完全成熟与独立;尽管可能不愿意、不甘心接受家长的管教与指导,但在客观上又离不开家长的指导和帮助。
这就是青春期的我们所具有的独特特点。
有的同学会说父母在某些方面还不如自己,却来指导、命令自己,心理很难接受,觉得父母不可理喻。
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不同年龄段自己眼中的父母。
【呈现课件】当我7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聪明的人;当我14岁时,我感到我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当我21岁时,我忽然发现我父亲还是很聪明的。
——马克·吐温【教师提问】从这段话中,你看出了什么?【教师引导】可以看出,马克·吐温在青春期觉得父亲是天底下最不通情达理的人,这足以看出青春期的孩子看待父母和他人并不是很客观,容易受情绪控制。
那么,我们和父母的差异到底体现在哪里呢?让我们一起来寻找和探究。
活动三:父母VS自己【呈现课件】父母VS自己【学生探究】在……方面我比父母……;在……方面父母比我……【教师引导】通过一番客观的探寻和比对,我们发现父母在很多方面还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参考的,他们的指导在很多方面是有意义的,也是必要的。
因此,我们要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呈现课件】客观地看待自己与父母在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别,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意见、建议。
(设计意图:青春期孩子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增强,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父母的干预和指导,很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不能客观地看待父母和自己的差异。
以探究学习的方式,冷静、客观地找出自己和父母存在的差异,才能从内心尊重父母,才能在父母指导和帮助自己时接受正确的意见和建议。
)【教学过渡】刚才短片中的孩子曾经也是父母眼中的懂事的“乖乖女”,处于青春期的她,在面对爸爸主动沟通时提出的正确建议,能否做到尊重和愉快接受呢?我们接着看短片。
环节二:亲子矛盾升级【播放视频】父亲主动沟通未果,亲子矛盾升级。
【教师引导】很显然,面对爸爸的主动沟通,孩子不但没能从内心尊重父母,愉快地接受父母正确的建议,反而态度恶劣,一副咄咄逼人的架势。
活动四:角色体验同桌二人,一个人扮演孩子,一个人扮演爸爸。
根据剧情模仿表演不同的亲子沟通方式下父女二人不同的情绪体验。
沟通方式一(如短片):爸爸平和的情绪,劝慰女儿,女儿大吼:“我不想再提这件事了!”“我都说了,不想再提这件事儿了!”爸爸体验并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
沟通方式二:爸爸平和的情绪,劝慰女儿。
女儿努力平复情绪,诚恳地说:“爸爸,我现在心情很复杂,想自己安静地待一会儿。
等我们都冷静下来之后再谈这件事,好吗?”爸爸体验并说出自己的情绪感受。
采访两位同学,哪一种沟通方式感觉比较好?为什么?(设计意图:通过角色体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不同的沟通方式带来的不同的情感体验,体会不同的沟通效果。
在比较中,学生得出沟通的关键:平和的态度、诚恳的语气。
)【呈现课件】两个人的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
情绪不对,内容就会被扭曲,说得再多也只是发泄。
心里想着沟通,语调若阴阳怪气,沟通便变成了挑衅。
嘴上喊着沟通,脾气却比谁都大,沟通便演化为吵架。
所以,沟通,就要诚心实意。
采取平和的态度,诚恳的语气。
【教师引导】正如同学们所体验到的,面对女儿恶劣的态度和咄咄逼人的架势,爸爸会极度伤心、难过,以至于夫妻二人抱头痛哭。
【呈现课件】父母抱头痛哭的图片。
【教师引导】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可见爸爸是多么的寒心。
孩子在房间哭,父母在客厅哭,当“青春期”碰上“更年期”,矛盾处理不好则容易两败俱伤。
作为爸爸,应该情绪平和、态度诚恳,主动与孩子沟通。
作为青春期的孩子,应怎样做才能避免“两败俱伤”呢?活动五:心灵对对碰【合作探究】小组讨论后,派代表发言。
教师总结提升。
【呈现课件】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态度,调试逆反心理。
尽量不对父母发火,不说伤害父母的话。
学会换位思考,了解父母的辛苦、困难,体验父母的情绪和需要,关心父母的身体和心理状况,给予父母更多的精神安慰。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内容,学生仿佛看到了现实生活中自己与父母沟通时的影子,不自觉地反思自己对待父母的不当方式,引发对父母的愧疚感等情感体验。
在此基础上,讨论怎样避免亲子之间“两败俱伤”现象的发生,学生通过积极主动地思考和讨论,将对父母的愧疚感等情感体验转化为克服逆反心理、给予父母精神安慰的实际行动。
)【教学过渡】在本次亲子矛盾的处理过程中,爸爸的做法可圈可点,态度平和,语气诚恳,主动跟孩子沟通,而且安抚孩子的情绪。
我们来看一下妈妈处理问题的方式。
环节三:两败俱伤的教训【播放视频】不当沟通致使女儿不认母亲。
【教师提问】妈妈这样做恰当吗?这样做的结果是什么?【学生回答】妈妈的做法不恰当。
这样做不但不能够和孩子有效沟通、解决矛盾,反而会使矛盾更加激化,其结果只能是父母和孩子都受到深深的伤害。
【教师提问】面对处理方式不当的妈妈,孩子的应对方式恰当吗?为什么?【学生回答】孩子的应对方式也不恰当,她说出“不认娘亲”的话,是对母亲最大的伤害。
不管母亲处理问题的方式对不对,母亲始终是那个给了她养育之恩、教给她知识、教给她做人道理的母亲。
作为孩子,首先应该尊重父母、孝敬父母。
【教师提问】那孩子采取怎样的应对方式比较恰当呢?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回答】先耐心地听完妈妈的话,等大家都冷静下来,再彼此敞开心扉,和谐沟通。
【教师引导】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父母有时也会犯错误,我们要在尊重、孝敬父母的基础上,采取恰当的方式帮助父母。
上面的视频充分说明妈妈与孩子都没有站到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导致两败俱伤的后果。
因此,子女与父母要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加强沟通,这样才有利于消除矛盾和冲突,促进双方相互理解、相互体谅与和谐相处。
【学生探究】当父母有过错时,我们可以采取哪些方式帮助他们?【学生回答】通过写信、发邮件、发短信等方式将对父母的建议诚恳地写下来;在融洽的氛围中委婉地指出父母做得不当的地方;一起参加亲子活动,收获感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