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报论文投稿格式
_生态学报_投稿须知
《生态学报》投稿须知 《生态学报》是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生态学会主办,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承办的高级学术性期刊,其办刊方针是刊载生态学领域的原始创新性、综合性、前瞻性和导向性的学术论文为特色。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依靠和团结广大生态学工作者,探索自然奥秘,开展广泛而深入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促进我国生态学研究的发展,为我国培养和造就大批的生态学科研人才,为知识创新服务、为国民经济的建设和发展服务。
《生态学报》主要报道生态学及各分支学科的重要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成果。
特别欢迎具有前瞻性和导向性的高水平综述文章,同时也刊载问题讨论、研究简报、学术动态及本领域重要参考书书评。
本刊稿件一经采用,一般按定稿时间的先后次序刊出,但对于极具创新性、开拓性、前沿性的研究成果、国际性研究项目、国家重大研究项目的高水平研究论文等将与作者协商后优先刊出。
1.来稿请寄一式三份激光打印稿(不接收手稿),作者投稿时应声明专投本刊,非一稿两投,一旦发生一稿两投,责任由作者承担。
2.图、表、参考文献的制作与形式请完全遵照本刊的规范(可参考本刊近期期刊),不要以其它刊的形式投往本刊。
凡不符合来稿格式要求者,本刊可不受理所投稿件。
3.本刊只接受中、英文两种文字的文稿,对英文稿件要求同中文稿件,应附中文摘要。
4.本刊对于来稿不管采用否,一律收取审稿费100元/篇(中文),150元/篇(英文),接款后会及时将收据寄交作者。
5.编辑部在来稿后6个月内答复作者是否录用,作者在6个月后仍未接到任何通知,可改投它刊,若改投务请告之我刊。
6.来稿一经采用,编辑部向论文作者收取文章发表费,向作者支付稿酬,赠送当期期刊2册及抽印本30份。
7.投稿力求文笔简炼,论点明确,数据可靠、字迹清楚,简化字规范。
采用5号宋体字隔行打印。
物理量单位采用国际符号表示。
文章字数(含图、表),研究论文以10000字以内为宜,研究简报6000字以内为宜,专论、综述最好不要超过12000字。
生态学报
h t t p ://w w w .e c o l o g i c a .c n 《生态学报》投稿须知1.欢迎登陆《生态学报》网站:w w w .e c o l o g i c a .c n 投稿。
作者投稿时应声明专投本刊,一旦发生一稿两投,后果由作者承担。
2.图、表中的一切中文文字(包括图、表题;图、表头;表注及图、表内的一切中文)都加相应英译,并且确保图、表的自明性。
3.本刊对来稿一律收取注册费150元/篇,并提供给作者正式发票。
4.来稿一经采用,作者需按规定交纳发表费,本刊给作者付稿酬、当期期刊2册及抽印本30份。
5.投稿力求文笔简炼,科学性明确,数据可靠,物理量单位采用国际符号表示,变量及拉丁学名请用斜体,拉丁学名的定名人请用正体。
文字叙述、图、表避免重复。
6.英文稿件要求必备中文摘要,中文稿件也要必备英文摘要。
英文写作要求尽量使用短句表述,无语言文字错误。
应准确、完整、明确、精炼地概括论文主要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
7.中、英文摘要都要包括:题目、作者姓名(英文姓列名前)、单位名称、单位地址、邮编。
8.文章编排格式:题目(不超过20字),作者姓名,单位,地址,邮编,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前言,正文,参考文献。
9.研究论文正文一般包括:前言(不列标题,一般不超过300字),实验方法,结果,讨论或结论,参考文献等部分。
10.表格采用三线表形式,图、表需在文中相应处直接给出,并在图下方给出中、英文图题。
插图线条务求准确光洁,图内文字(中、英文)尽量简明(文字说明较多请用代码编号、其详细内容用图注方式在图题下给出(同样具中、英文))。
照片务必黑白清晰,层次分明,彩色照片要求色彩分明。
图题、坐标的标目名称、单位务请给齐全。
图字清晰易辨识,不小于小五号字。
如使用地图,一律提供地图审核证明。
11.外文学术名词术语的译名用通用译名。
如目前尚未确定而由作者译出的新术语,在文中第1次出现时应注明原文。
12.参考文献择主要者列入,作者应在自己的文章中对国内外同行发表的相关论文,特别是近期的研究成果给予充分地反映。
关于生态的报刊论文格式范文
关于生态的报刊论文格式范文在生态危机日益严重,作为走在社会前沿的建筑业,对生态环境的创造更是有着不容忽视作用。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关于生态的报刊论文格式范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关于生态的报刊论文格式范文篇一中药生态农业[摘要] 该文针对中药材GAP实施过程中面临的生态及经济学问题,在介绍生态农业的起源、概念、特点及实用技术,总结我国生态农业的起源和常用技术和特点,着重介绍我国在景观、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和基因等不同生物层次上的生态农业模式的基础上,分析了中药生态农业的背景及现状,提出了中药生态农业的发展思路及重点任务,包括:①全国中药材生产格局分析及规划;②区域中药农业典型特征提取;③各区域典型中药材与根际土壤微生物互作规律及机制研究;④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⑤中药生态种植模式提取及固化;⑥中药生态农业理论研究。
文章指出中药材GAP与中药生态农业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各有特点,但并不矛盾。
在中药材GAP生产中,大力推广生态种植,促进生态与经济两者之间的协调和统一,是中药材GAP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 生态农业; GAP; 中药材; 种植; 生态经济学Ecological agriculture: future of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ofChinese materia medicaGUO Lan-ping, ZHOU Liang-yun, MO Ge, WANG Sheng,HUANG Lu-qi*(State Key Laboratory of Dao-di Herbs, National Resource Center for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 China)[Abstract] Based on th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problemsin Good Agriculture Practice (GAP)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we introduced the origin,concept,features and operative technology of eco-agriculture worldwide,emphasizing its modes on different biological levels of landscape, ecosystem,community, population, individual and gene in China. And on this basis, we analyzed the background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and proposed its development ideas and key tasks, including:①Analysis and planning of the production pattern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nation al wide. ②Typical features extraction of regional 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③ Investigation of the interaction and its mechanism between typical Chinese materia medica in each region and the micro-ecology of rhizosphere soil.④ Study on techno logy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⑤ Extraction and solidification of eco-agriculture mode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⑥ Study on the theory of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Also we pointed out that GAP and eco-agriculture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are both different and relative, but they are not contradictory with their own features. It is an irresistible trend to promote eco-agriculture in the GAP of Chinese material medica and coordinate ecologic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Key words] ecological agriculture(eco-agriculture); GAP; Chinese materia medica; cultivation; ecological economics doi:10.4268/cjcmm20151707现代农业生产中大量使用化肥与农药,不但造成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性下降,也造成土壤和水源污染,导致农田蚯蚓等有益生物及微生物数量急剧下降,大规模的单一机械化种植,加剧了土壤恶化的程度,使资源与环境问题不断凸显。
家畜生态学报格式
家畜生态学报格式1.引言1.1 概述概述部分的内容可按以下方式编写:引言是任何一篇学术论文的重要部分,它主要用于引起读者对文章主题的兴趣,并为后续的内容提供背景和上下文。
本篇论文旨在探讨家畜生态学的相关问题和研究领域,通过对家畜生态学的深入了解,可以为科学家、农业从业者和决策者提供指导,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动物福利的实现。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人们对家畜的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经济效益和生产力方面,往往忽略了家畜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然而,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严峻,家畜生态学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
家畜在农业系统中的角色不仅仅是提供食品和原材料,同时也承担着维持农业系统稳定的重要职责。
本文将通过概述家畜生态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应用领域,探讨家畜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首先,将介绍家畜在自然资源利用和环境负荷方面的特点,包括饲料需求、气体排放、水质污染等。
其次,将探讨家畜生态学在畜牧业生产和农业可持续性方面的应用,如循环农业、气候变化适应性和动物福利等。
最后,通过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对未来家畜生态学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总之,本文旨在对家畜生态学的研究进行综述,以促进对家畜与环境相互关系的深入了解,并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动物福利的提升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对家畜生态学的深入研究和理解,可以更好地平衡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如下:第2节文章结构为了更好地呈现家畜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本文按照以下结构进行组织。
本节将详细介绍各个部分的内容安排。
2.1 第一个要点在本部分,我们将介绍家畜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
我们将探讨家畜在自然生态系统中的角色和功能,以及它们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家畜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包括野外观察、实验设计和数据收集与分析等。
2.2 第二个要点在本部分,我们将深入研究家畜生态学的具体应用和案例研究。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投稿基本要求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投稿基本要求文章撰写顺序:标题;作者姓名;单位,省份,城市,邮政编码;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中图分类号;英文标题;作者姓名拼音;作者单位的英文译名,城市拼音,邮编,国家;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正文;致谢(如有);参考文献;作者简介。
请在首页以脚注形式注明论文的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以及通信作者电子信箱(如有)。
1 文题不超过20个汉字。
2 作者及单位作者一般不超过6人。
多个作者之间用逗号“,”隔开。
多个工作单位之间用分号“;”隔开。
基金项目注于首页地脚,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并在圆括号内注明其项目编号。
多项基金项目间以分号“;”隔开。
若需标注通信作者,其标志为“姓名①”,并加注于首页脚注末行。
格式:作者A1,作者B1, 2,作者C3①(1.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北京 100084;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江苏南京 210008;3.东北电子集团公司,辽宁沈阳 110006)——————收稿日期:(由编辑部填写)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421);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教外司留2005-546)①通信作者E-mail:wangxiao@3 摘要摘要应以第3人称陈述;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数学公式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缩略语。
摘要必须反映全文中心内容,内容应包括目的、过程及方法、结论。
要求论述简明、逻辑性强、尽量用短句。
中文摘要字数不少于300字。
英文摘要与中文摘要文意一致,用第3人称写法,必要时可适当加长(不少于250个实词),并请用过去时态叙述作者工作,用现在时态叙述作者结论。
英文摘要格式:E valuation on E co-E nvironmental Q uality of H ainan I sland.MA Rong-hua,HU Meng-chun,P ANG Shu-hua,WU Huan-zhong (D epartment of U rban and R esource S ciences, N anjing U niversity,N anjing 210093, China)Abstract: Evaluation and comparison of the eco-environment quality of Hainan Island wascarried out with the aid of remote sensing and GIS and in line with the principle of landscapeec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co-environment quality is declining gradually from the center of……Key words:eco-environment quality;comparison;evaluation4关键词 3~8个,各个关键词之间以分号“;”隔开。
生态学报论文格式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摘要以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为材料,在山东兖州小孟镇史王村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生育期降水228 mm条件下,W1(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70%+开花期70%)和W4(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90%+拔节期85%+开花期85%)处理总耗水量高于W0(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65%+开花期65%)、W2(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80%+拔节期80%+开花期80%)和W3(土壤相对含水量:播种期90%+拔节期80%+开花期80%)处理,W1和W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1处理增加了0~20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降低了小麦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模系数,提高了开花至成熟期的耗水模系数;W4处理在开花至成熟期、拔节至开花期的耗水量和耗水模系数均较大.调亏灌溉条件下,W0处理水分利用效率较高,但产量最低;随灌溉量增加,其他处理水分利用效率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耗水量最高的W1和W4处理产量也最高,W1处理灌溉水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均高于W4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高产节水的最佳处理.关键词冬小麦调亏灌溉耗水特性水分利用效率中图分类号S152.7, S512.1 文献标识码 A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winter wheat.Abstract:Field experiment was conducted to examine the 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water consump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WUE)in wheat plants (cv. Jimai 22) at Shiwang Village,Yanzhou, Shandong, China. Under 228 mm annual precipitation precondition, the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of treatment W1(with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SRWC) of 80%, 70% and 70%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and W4 (with SRWC of 90%, 85% and 85%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W0 (with SRWC of 80%, 65% and 65%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W2 (with SRWC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of 80%, 80%, and 80%,respectively), and W3 (with SRWC of 90%,80% and 80% at sowing, jointing, and anthesis stages, respectively). Compared with W4, the treatment W1increased the ratio of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to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used more water in 0-200 cm soil layers, and it decreased water consumption percentage from jointing to anthesis stages, whereas increased that from anthesis to maturity stages.The water consumption percentages of W4 at both stages from jointing to anthesis and anthesis to maturity were higher. Under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condition, although the WUE of treatment W0 was higher, its grain yield was lowest. The WUE of other treatments firstly increased, thereafter decreased with increasing irrigation amount. Treatments W1and W4with the highest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had the highest grain yield. Furthermore, the irrigation water use efficiency and irrigation benefit of treatment W1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W4. Thus, based on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irrigation regime of treatment W1 would be the optimal one in terms of sustainable use of water resource.Key words:winter wheat;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water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water use efficiency.水资源缺乏已成为全球性急需解决的问题.黄淮海平原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水资源的 6.65%,而灌溉面积却占全国灌溉面积的40%,耕地单位面积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值的25%,供需矛盾突出[1].该区大部分地区常年降雨量为500~700 mm,且主要集中在夏季,冬小麦生长期间降水量少,不能满足生长发育需求.如何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减少灌溉用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是冬小麦生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调亏灌溉是调控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的关系,降低水分消耗、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关于大田作物调亏灌溉的研究国内外进展较快,并主要集中在棉花、玉米和小麦上[2-3].研究表明,适时适度的水分调亏可显著抑制冬小麦的蒸腾速率,而光合速率下降不明显,复水后光合速率具有补偿效应,有利于光合产物向籽粒转运,抑制营养生长,促进生殖生长,提高小麦籽粒产量、收获指数及水分利用效率[4].在西北干旱地区,冬小麦水分亏缺程度可达到田间持水量的45%~50%,对作物产量没有不利影响,但可明显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5-6].孟兆江等[7]研究表明,在冬小麦三叶至返青期进行40%~60%田间持水率处理,调亏处理平均比对照增产0.88%~8.25%,节水12.80%~18.55%, 水分利用效率提高15.96%~32.98%;也有研究指出,在冬小麦不同时期进行不同的调亏灌溉处理有利于冬小麦利用有限的土壤水分资源[8],在拔节和开花期亏缺灌溉可促进小麦根系生长,提高土壤水分利用效率[9],随着灌溉量和降雨量的增加,冬小麦利用土壤底墒水的能力下降[10].但有关冬小麦调亏灌溉技术尚不完善,还有待深入研究.本文在田间试验条件下,以土壤目标相对含水量为基础,通过准确定量,研究调亏灌溉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为制定冬小麦高产节水栽培技术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与试验设计试验于2007—2008年在山东省兖州市小孟镇史王村(35.41° N,116.41° E)大田进行,供试材料为高产中筋冬小麦品种济麦22.试验田0~20 cm土层土壤养分含量为:有机质15.0g•kg-1、全氮1.0 g•kg-1、碱解氮62.6 mg•kg-1、速效磷25.0 mg•kg-1、速效钾139.8 mg•kg-1.小麦生育期间降水量为:播种至拔节期51.4 mm、拔节至开花期88.4 mm、开花至成熟期88.2 mm.播种前0~20 cm、20~40 cm、40~60 cm、60~80 cm、80~100 cm、100~120 cm和120~140 cm土层土壤田间持水量分别为24.70%、25.27%、24.73%、25.01%、24.63%、23.51%和23.18%,土壤容重分别为1.55、1.50、1.51、1.52、1.53、1.58和1.56 g•cm-3,相对含水量分别为62.42%、54.60%、75.44%、89.36%、77.49%、77.00%和82.73%.试验设置的灌水组合为底墒水+拔节水+开花水,底墒水设2个水平,拔节水设4个水平,开花水设4个水平,共5个处理,分别用W0、W1、W2、W3和W4表示(表1).表1水分处理方案(0~140 cm土层相对含水量平均值)Tab. 1 Water treatments (average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t 0~140 cm soil layer)处理Treatment灌水时期Irrigation stage播种期Sowing 拔节期Jointing 开花期AnthesisW080% 65% 65%W180% 70% 70%W280% 80% 80%W390% 80% 80%W490% 85% 85%灌水量由灌水定额计算公式确定[11],计算公式为:m=10ρb H(βi -βj)式中:m为灌水量(mm);H为该时段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深度(cm),本试验计划湿润层深度为140 cm;ρb为计划湿润层内土壤容重(g•cm-3);βi为目标含水量(田间持水量乘以目标相对含水量);βj为自然含水量,即灌溉前土壤含水量.灌水量用水表计量.小区面积4 m×4 m,小区间设置1.0 m隔离区,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冬小麦播种前,前茬玉米的秸秆全部粉碎翻压还田.基肥用量为N 105 kg•hm-2,P2O5 112.5 kg•hm-2,K2O 112.5 kg·hm-2;拔节期追施N 135 kg•hm-2.所施肥料为尿素(含N 46.4%)、磷酸二铵(含P2O5 46%,N 18%)、硫酸钾(含K2O 52%).2007年10月8日播种,4叶期定苗,基本苗为180株•m-2,其他管理措施同丰产田,2008年6月11日收获.1.2 水分测定与计算方法1.2.1 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用土钻取0~200 cm 土层土样,分层取土,20 cm 为一层,置于铝盒中,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含水量,其公式为:土壤含水量=(土壤鲜质量-土壤干质量)/土壤干质量×100%. 1.2.2 农田耗水量的计算 采用测定土壤含水量计算作物耗水量的方法[12],耗水量的计算公式为: ET 1-2 =∑=n1i 10γi H i (θi1-θi2)+M +P 0+K式中:ET 1-2为阶段耗水量(mm );i 为土层编号;n 为总土层数;γi 为第i 层土壤干容重(g •cm -3);H i 为第i 层土壤厚度(cm );θi1和θi2分别为第i 层土壤时段初和时段末的含水率,以占干土质量的百分数计;M 为时段内的灌水量(mm );P 0为有效降水量(mm );K 为时段内的地下水补给量(mm ),当地下水埋深大于2.5 m 时,K 值可以忽略不计,本试验的地下水埋深在5 m 以下,故地下水补给量可视为0.日耗水量=各生育阶段麦田耗水量/生育阶段天数 耗水模系数=各生育阶段麦田耗水量/麦田总耗水量1.2.3 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的计算 水分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13-14]为:WUE=Y/ET α,灌溉水利用效率的计算公式[14]为:IWUE=Y/I ,灌溉效益的计算公式[15]为:IB=ΔY /I ,式中:WUE 、IWUE 和IB 分别为水分利用效率(kg•hm -2•mm -1)、灌溉水利用效率(kg•hm -2•mm -1)和灌溉效益(kg•hm -2•mm -1);Y 为籽粒产量(kg•hm -2);ΔY 为灌溉后增加的产量(kg•hm -2);ET α为小麦生育期间实际耗水量(mm ),为各阶段耗水量之和;I 为实际灌水量(mm ).1.2.4 棵间蒸发的测定 采用自制的小型蒸发器[16]测定冬小麦棵间蒸发量,将其置于冬小麦行间土壤. 该蒸发器用PVC 管做成,内径为7.5 cm ,壁厚5 mm .每次取土时,将其垂直压入土壤内,然后用自封袋封底,称量.每天17:00用精度为0.001 g 的电子天平称量后立即放回行间,2 d 内质量的差值为其蒸发量,测定时段内每天蒸发量的逐日累加值为累积蒸发量.为保证操作时不破坏附近土体结构,用内径为10 cm 的PVC 管做成外套,固定于土壤中,使其表面与附近土壤持平.蒸发器中原状土每2~3 d 更换1次,降雨或灌溉后立即更换原状土体. 1.3 数据处理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绘图,采用DPS 7.5和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检验(LSD 法). 2 结果与分析2.1 调亏灌溉后0~140 cm 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由表2可以看出,底墒水调控所得相对含水量和目标相对含水量的相对误差(以下简称“调控误差”)分别为0.7%( W 0、W 1、W 2)、0.5%(W 3和W 4),拔节水W 0、W 1、W 2、W 3和W 4处理的调控误差分别为6.0%、4.4%、1.5%、3.9%和2.8%,开花水4个处理的调控误差分别为0.2%、1.1%、7.7%、6.0%和2.2%;各处理平均调控误差为2.8%,表明按照灌水定额计算公式所得水量进行调亏灌溉,能够达到预期的目标相对含水量.表2 不同处理的灌水量和土壤相对含水量(0~140 cm 土层平均值)Tab.2 Irrigation amount and soil relative water content (average value of 0-140 cm)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处理 Treatment底墒水Pre-sowing water 拔节水Water at jointing stage 开花水Water at anthesis stage 目标相对含水量 Target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含水量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 误差 Relative error (%)灌水量 Irrigation amount (mm )目标相对含水量 Target relative water content (%) 相对含水量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 误差 Relative error (%)灌水量 Irrigation amount (mm )目标相对含水量 Target relative water content (%) 相对含水量 Relative water content (%)相对 误差 Relative error (%)灌水量 Irrigation amount (mm )W 08079.430.76561.076.06565.100.2W180 79.43 0.7 0 70 66.90 4.4 0 70 69.21 1.1 43.83 W280 79.43 0.7 0 80 81.16 1.5 37.78 80 73.86 7.7 45.25 W390 90.43 0.5 80.90 80 76.86 3.9 0 80 75.22 6.0 22.48 W490 90.43 0.5 80.90 85 82.63 2.8 55.92 85 83.12 2.2 63.952.2调亏灌溉对麦田耗水量的影响由表3可以看出,W0处理的总耗水量显著低于各灌水处理,耗水来源于降水和土壤贮水.不同处理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4>W3>W2>W1,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土壤贮水消耗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1>W2>W3>W4,各处理间差异显著;总耗水量为W4、W1>W2>W3,W4与W1处理间的总耗水量无显著差异,但两者显著高于W2和W3处理.以上结果表明,提高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的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促进了冬小麦对灌溉水的利用,降低了其对土壤贮水的利用;其中土壤贮水消耗量和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变化幅度较大,分别为87.65%和82.88%,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变化幅度为11.45%,表明灌水量和土壤贮水消耗量有较大的调控范围,降低冬小麦主要生育时期的土壤相对含水量,能达到提高土壤贮水利用比例、节约灌溉水的目的.表3不同处理耗水量的水分来源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Tab. 3 Sources of water consumption and their percentage of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under different treatments处理Treatment耗水来源Water consumption source总耗水量Waterconsumptionamount(mm)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total waterconsumption amount 灌水量Irrigationamount(mm)土壤贮水消耗量Soil waterconsumptionamount (mm)降水量Precipitation(mm)RIW(%)RPW(%)RSW(%)W00 101.34b 228.0 329.34d 0 69.23a 30.77b W143.83d 153.63a 228.0 425.46a 10.30d 53.59d 36.11a W283.03c 63.29c 228.0 374.32b 22.18c 60.91c 16.91c W3103.38b 21.10d 228.0 352.48c 29.33b 64.68b 5.99d W4200.77a -2.22e 228.0 426.55a 47.07a 53.45d -0.52e CV(%)87.31 92.60 —11.40 82.88 11.45 87.65 同列不同小写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显著(P<0.05)Different small letters in the same column meant significant difference at 0.05 level among treatments.下同The same below.RIW:灌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irrigation amount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RPW:降水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precipitation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RSW: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Percentage of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to tota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CV:变异系数Coefficient of variation.2.3调亏灌溉对0~20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的影响由图1可以看出,冬小麦可以利用0~200 cm各土层的土壤水分.W0处理0~40 cm和100~140 cm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说明播种期、拔节期和开花期0~1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为79.43%、61.07%和65.10%时,可以显著提高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随着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土壤相对含水量的提高,冬小麦全生育期0~200 cm 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呈下降趋势. W1处理0~180 cm 土层的土壤贮水消耗量显著高于其他灌水处理;W2和W3处理次之;W4处理0~200 cm各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最低,均在7.83 mm以下,表明底墒水、拔节水和开花水土壤相对含水量分别达到90.43%、82.63%和83.12%时,显著抑制了冬小麦对土壤贮水的利用,尤其是对深层土壤水分的利用.-15-10-5510152025303540土壤贮水消耗量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mm )土层 S o i l l a y e r (c m )图1 调亏灌溉对不同土层土壤贮水消耗量的影响Fig.1 Effects of regulated deficit irrigation on soil water consumption amount at different soil layers.2.4 调亏灌溉对冬小麦棵间蒸发的影响由图2可以看出,在冬小麦抽穗期,W 3和W 4处理的累积蒸发量显著高于W 0、W 1和W 2处理,其中W 3和W 4处理间无显著差异,W 2和W 0处理间无显著差异,说明浇底墒水+拔节水的处理土壤相对含水量较高,促进了冬小麦抽穗期的棵间蒸发。
生态学报-文章格式
稿件编号:Times New Roman,小五,左对齐,2倍行距[标题(中文):黑体,三号,左对齐,2倍行距] [作者(中文):楷体,四号,左对齐,2倍行距][作者单位(中文):宋体,小五,左对齐,单倍行距]格式:1 XXXX,城市邮编2 XXXX,城市邮编摘要:[中文摘要:宋体,小五号,1,15倍行距关键词:[中文关键词:宋体,小五号,1,15倍行距,关键词间分号分隔][英文标题:Times New Roman,四号,左对齐,22磅行距] [作者(英文):Times New Roman,五号,左对齐,倍行距][作者单位(英文):Times New Roman,小五,斜体(编号、邮编正体),左对齐,单倍行距]格式:1 XXXX, City Postcode, Country2 XXXX, City Postcode, CountryAbstract: [英文摘要:Times New Roman,小五号,1,15倍行距,500个词左右Key Words:[英文关键词:Times New Roman,小五号,1,15倍行距,关键词间分号分隔][正文:宋体,五号,两端对齐,倍行间距]正文层次标题序号按1→→,…;→,…;2→,……,编排1[一级标题,黑体,五号]1.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1.1.1[三级标题,宋体,五号]1.2[二级标题,宋体,五号]1.3[二级标题,宋体,五号]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名(xxxxxx, xxxxxx):宋体,六号]*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2 [一级标题,黑体,五号]2.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2.2[二级标题,宋体,五号]2.2.1[三级标题,宋体,五号]2.2.2[三级标题,宋体,五号]3[一级标题,黑体,五号]3.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文内图表规范:图题、坐标名、表题、表头都具中英两种文字并给出法定计量单位;表格采用三线表;插图需在文中相应处直接给出,图(照片除外)要求全部提供矢量图(矢量图转换方式)(即直接用软件生成的图,不需要转换成jpg或者tif格式),图序不分章节,完全按顺序统一编号,如图1、图2……图n(不可图1-1,图3-2等形式);图题、表题使用6号(或8p)黑体字。
《生态学报》稿件流程
《生态学报》稿件流程1. 新到稿件:作者网站注册投稿。
2. 新到稿件:编辑部初审通过之后将给作者发送 email “审理费通知单”。
给初审未通过的稿件作者发送email “初审退稿通知单”。
3. 初审:作者收到“审理费通知单”后邮局汇款,并在系统登记发票等信息。
编辑部收到汇款后将在收款时间”处登记时间以表明编辑部已收到审理费。
4. 审稿中:编辑部登记审理费后会将稿件送专家外审,作者可以从稿件处理历史”处查询稿件进展,包括审次、审回时间等。
在所有的审理意见没有全部返回之前,作者是查询不到具体的专家意见的。
一般审理时间2—3个月,如没特殊情况,请不要在此时间来email或者电话查询,来电查询结果和稿件处理历史”显示的是一致的。
5. 退修或退稿:所有的专家审查结束之后,编辑部会在第一时间和作者email 联系,退修或者退稿。
6. 提交修改稿:作者收到退修改的email通知之后,请严格按照email要求完成修改并提交要求的材料,材料不全者将直接退稿。
7. 复审:退修改回来的稿件将送编委会专家等进行复审。
未达到要求复审后直接退稿。
8. 二次修改或者直接待发表:复审回来的稿件有些直接更改成待发表”状态即审定通过录用复审稿件还需要修改的将进行第二次修改。
9. 待发表:所有审定通过录用的稿件都是待发表”或者排版”状态,10. 组版:稿件排版之后就会变成组版”状态。
11. 确定刊期之后,您能在系统里查询到。
没有确定刊期的稿件按照投稿时间排队发表。
?如需要加快请来电话确认刊期。
12. 校对:稿件确定刊期之后,编辑部会 email通知作者进行校对和签署版权转让协议。
《生态学报》目前实行PDF电子校对,校对要求及PDF修改示例请到网站下载区下载。
作者校对好的PDF文件需要和签字扫描后的版权转让协议一起上传到系统,不需再通过邮局邮寄。
13. 缴纳版面费:收到编辑部的email通知后您就可以办理版面费的转账或邮寄,并在系统内登记发票抬头,发票邮寄地址,收件人等信息,以免发生发票抬头错误或者收不到等情况。
《应用生态学报》投稿须知
《应用生态学报》投稿须知(2016年1月修订)《应用生态学报》(月刊)系中国生态学学会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期刊. 专门登载有关应用生态学方面的研究报告、综述、述评和研究简报等. 主要包括森林生态学、农业生态学、草地生态学、渔业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全球变化生态学、城市生态学、产业生态学、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污染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生态工程学、恢复生态学、生物入侵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学、流行病生态学、旅游生态学和生态系统管理等.1 投稿内容研究报告必须论点鲜明,数据可靠,结论明确,文字简练;综述性论文要求作者在自己科研、教学、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根据国内外有关重要文献和最新成果,对所论问题进行系统、扼要的论述,论文要精练,具有启迪性;述评性论文要求对反映科学前沿或重大进展的某一篇或多篇文章,或某次学术会议进行叙述、评论或讨论,文章要短小精悍,主题鲜明;研究简报只受理具有明显创新意义的前沿成果..2 文章篇幅文章要求精练. 研究报告和综述以12000~14000字(6~7版)为宜,述评以4000~6000字(2~3版)为宜,研究简报以10000字以内(4~5版)为宜.3 文章格式3.1 题目和作者题目务求言简意赅,一般不超过20个字,中英文题目应一致.作者署名应限于主要参加者,一般不超过8名,作者名字(拼音)之间用“-”连接,多位作者须注明通讯作者及其邮箱地址. 单位(中英文)应使用标准全称并注明所在城市和邮编(非省会城市须加省份名,中文:城市前加省份名称;英文:在邮编后加省份名称). 本刊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 凡投稿,请将全部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编、联系电话、传真、E-mail等个人信息填写在投稿系统的作者信息一栏,将第一作者简介添到备注或者附加信息中. 所有信息务必完整、准确,以便编辑部及时与作者联系. 正文中应隐去有关作者的信息,否则视为无效投稿.3.2 摘要和关键词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须说明本文的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着重于创新与发现.中文摘要以300字为宜,英文摘要以3000字符为宜;对于综述与述评,建议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 关键词3~7个.3.3 中图分类号和基金项目文章需注明“中图分类号”,参见《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置于关键词下. 正文首页以脚注形式注明资助项目来源及编号.3.4 正文引言:要介绍研究背景,明确提出科学问题、研究目的,准确、清楚且简洁地指出所探讨问题的本质和范围;材料与方法:清楚、准确描述所用材料/对象名称、数量、来源或制备方法,简单说明研究方法并引用文献,如果方法新颖或有改进须加以详细说明;交代清楚试验程序以及所应用的统计分析方法;结果与分析:列出观察和试验证据,图表只附最必要的,通栏排版,力求简明扼要;讨论: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推断,重点解释研究结果所能反映的原理、关系和普遍意义,说明作者的结果是否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是否提出了新的问题或观点等;必要时指出本试验的不足之处及未能解决的问题.对于综述性论文,不做统一要求,但须重点把握科学问题的前沿,全面、深入、系统进行归纳、综合、分析,逻辑层次分明,提出新的见解。
生态学报-文章格式
稿件编号:Times New Roman,小五,左对齐,2倍行距[标题(中文):黑体,三号,左对齐,2倍行距][作者(中文):楷体,四号,左对齐,2倍行距][作者单位(中文):宋体,小五,左对齐,单倍行距]格式:1 XXXX, 城市邮编2 XXXX, 城市邮编摘要:[中文摘要:宋体,小五号,1,15倍行距关键词:[中文关键词:宋体,小五号,1,15倍行距 ,关键词间分号分隔][英文标题:Times New Roman,四号,左对齐,22磅行距][作者(英文):Times New Roman,五号,左对齐,1、5倍行距][作者单位(英文):Times New Roman,小五,斜体(编号、邮编正体),左对齐,单倍行距]格式:1 XXXX, City Postcode, Country2 XXXX, City Postcode, CountryAbstract: [英文摘要:Times New Roman,小五号,1,15倍行距,500个词左右Key Words:[英文关键词:Times New Roman,小五号,1,15倍行距 ,关键词间分号分隔][正文:宋体,五号,两端对齐,1、5倍行间距]正文层次标题序号按1→1、1→1、1、1,…;1、2→1、2、2,…;2→2、1,…2、2…,编排1[一级标题,黑体,五号]1.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1.1.1[三级标题,宋体,五号]1.2[二级标题,宋体,五号]1.3[二级标题,宋体,五号]2[一级标题,黑体,五号]2.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2.2[二级标题,宋体,五号]2.2.1[三级标题,宋体,五号]基金项目:[基金项目名(xxxxxx, xxxxxx):宋体,六号]* 通讯作者 Corresponding author、 E-mail: [xxxxxxx@xxx、xx]2.2.2[三级标题,宋体,五号]3[一级标题,黑体,五号]3.1[二级标题,宋体,五号]文内图表规范:图题、坐标名、表题、表头都具中英两种文字并给出法定计量单位;表格采用三线表;插图需在文中相应处直接给出,图(照片除外)要求全部提供矢量图(矢量图转换方式)(即直接用软件生成的图,不需要转换成jpg或者tif格式),图序不分章节,完全按顺序统一编号,如图1、图2……图n(不可图1-1,图3-2等形式);图题、表题使用6号(或8p)黑体字。
植物生态学报论文模板
中文题目(黑体二号居中)作者1作者2作者3*(仿宋四号居中)(1作者单位,所在地(如北京)邮编) (2作者单位,所在地(如北京)邮编)(3作者单位,所在地(如北京)邮编)(宋体六号居中)摘要主要说明文章的背景、方法、结果及结论。
关键词关键词1(空格)关键词2 (3~5个)ENGLISH TITLEZHAO Ai-Guo1*, QIAN Jian-Jun2, and SUN Zi31Key Laboratory of Photosynthesis and Environmental Molecular Physiology, Institute of Botan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093, China, 2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100101, China, and 3College of Forestry, Northeast Forestry University, Harbin 150040, ChinaAbstract Aim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Methods An integrative approach…Important Findings Community-level recruitment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Key words annual plants, community level, …(《植物生态学报》英文摘要撰写要求:突出论文的主题和应用范围,充分反映并突出该研究的创新之处。
原始研究论文英文摘要内容包括3部分,分别是:目的、方法和主要结果(综述和论坛除外),字数350~450字。
2013生态学报投稿模板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037) ,吉林师范大学研究生创新科研计划项目(201111) 。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of different land use types are quite different, with natural and artificial factors leading to changes in the type of land use present on a particular parcel of land. Manmade reclamation activities ar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for spatial and temporal dynamics seen in the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provided by this river basin. Key words: value of ecosystem services; temporal and spatial variation; GIS; Naoli River Basin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生态系统与生态过程所形成及所维持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条 件与效用[1]。通过经济价值指标量化不同生态系统的服务价值,使人们认识到自然生态体系 与人类活动之间的关系,从而奠定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基础[2]。动态生态价值的研究为生态 价值研究成果进一步在资源合理配置中的应用提供了途径[3], 随着研究问题的深入及技术手 段的进步,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成为当前研究趋势之一。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基于 遥感与 GIS 技术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例如周德成、常 守志、李晋昌等人[4-10]研究显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动态变化源于研究区不同土地利用面 积的变化[4][6][10];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减绝大部分取决于湿地、 水域和林地面积的消长[4-8]; 人为改变土地利用类型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的主要原因[6][9]。众多研究表明,生态系统 服务价值的变化趋势研究能科学直观的反映区域生态系统环境的变化状况, 但研究内容偏向 总体价值评价,不能反映研究区空间变异及内部差异性变化。 近 60 年来,三江平原挠力河流域在人为垦荒活动的作用下,原始生态系统遭到大面积 破坏,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呈明显阶段性下降趋势, 对该流域乃至三江平原的生态环境造成严 重损害[11]。本文以挠力河流域为典型研究区,对该流域 1950s—2000s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 时空变化进行区域内差异分析, 为保护三江平原生物多样性和维持生态系统功能等方面提供 科学依据。
生态学报论文格式
《生态环境学报》论文内容和格式要求(1)《生态环境学报》(原刊名《生态环境》)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正式学术期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刊源,广东省优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曾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
入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4年版和2008年版)。
本刊是环境科学类的综合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国内外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生态学和生态工程具有明显创新性和重要意义的原创性研究论文,以及对某个重大的科学前沿问题有独到见解和理论建树的综述和观点类文章。
所有文章要求第一作者在所著述的领域或相关领域有较好的研究基础,其中,综述文章要求第一作者具有副高级以上的职称或具有博士学位。
本刊面向全国,面向世界,欢迎国内外有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投稿。
(2)本刊今后侧重于报道重要的原创性的理论研究成果、工程技术研究成果和重大的调查报告,以及重要的具有广泛参考价值的创新性的研究方法(这方面要求第一作者为较资深的研究人员)。
如文章所讨论的内容有行政区域的限制,则该行政区域不能小于一个副省级市;如文章是受其他方面的区域限制,则该区域不能小于一个较大的流域,或一条较大的有代表性的河流,或一个较大的有代表性的湖泊,或一座较大的山脉,除非文章所要阐述的是新发现的自然规律或是具有广泛参考价值的创新性的结论,或该区域是典型的(被公认有代表性的)地带,或是已被确定为世界级的或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
(3)文章要求精练。
每篇研究论文、综述一般不超过10页码(按本刊的版式计算,10页超过2万字,特别优秀的研究论文、综述可放宽至12页码;正文字号为“五号”字,图表、参考文献字号为“六号”字;正文行距为15磅,参考文献为12磅);图表只附最必要的,除必要的说明文字之外,图表之间不要重复。
按本刊近期的格式排版(但暂不分栏,由编辑部排版时分栏);使用规范简化字。
(4)每篇文章附上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中文摘要一般为300~500字,英文摘要可适当扩充;关键词5~8个);研究论文中的摘要应包括研究的问题、过程和方法、结果和结论。
生态学报稿件示例
第35卷第19期生态学报Vol.35 , No.19 2015年10月ACTA ECOLOGICA SINICA Oct. ,2015DOI:10.5846/stxb201402200300中亚热带森林转换对土壤可溶性有机质数量与光谱学特征的影响刘翥1,2 , 杨玉盛1,2 , 朱锦懋1,2 , 谢锦升1,2 , 司友涛1,2,*1 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福州 3500072 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福州 350007摘要:选取中亚热带福建三明格氏栲天然林及其转换而成的木荷、锥栗及福建柏等3种人工林表层土壤(0—10 cm)可溶性有机质(DOM, Dissolved Organic Matter)为对象,对其数量和光谱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以探讨森林转换对土壤DOM的影响。
结果表明,天然林转换成上述3种人工林后,0—5 cm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浓度显著降低(P<0.05),降低程度分别为66.1%,69.9%及29.4%,可溶性有机氮(DON, Dissolved Organic Nitrogen)浓度也有所下降;除福建柏外,其余两种人工林5—10 cm土壤DOC及DON浓度均低于天然林。
各林分0—5 cm土壤DOC及DON浓度均高于5—10 cm土层。
两个土层中,天然林土壤DOM的芳香化及腐殖化程度均显著高于人工林(P<0.05),但荧光效率值低于人工林;荧光光谱图显示,天然林土壤DOM在芳香性脂肪族及木质素类复杂结构荧光基团处的吸收大于人工林;各林分土壤DOM傅里叶红外光谱出现吸收谱带的位置相似,其中吸收强度最大的为形成氢键的—OH的伸缩振动,此外还有芳香性C=C伸缩振动、有机羧酸盐COO—反对称伸缩振动、碳水化合物中烷氧基C—O的振动等,人工林土壤DOM中碳水化合物的比例增加是其结构简单的主要原因。
生态学报综述投稿要求
生态学报综述投稿要求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生态学报是国内知名的生态学学术期刊,拥有一支专业的编辑团队和评审专家团队。
在这里,作者可以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见解,促进学术交流与合作。
如果您准备向生态学报投稿,那么请务必仔细了解以下投稿要求:一、文稿要求:1. 原创性:投稿的文章必须是作者的原创作品,未在其他期刊或媒体上发表过。
2. 学术性:文章需具有一定的学术水平和深度,能够为该领域的研究和发展做出贡献。
3. 结构完整:文章应包括摘要、关键词、引言、材料与方法、结果与讨论、结论等基本部分,并符合学术规范。
4. 文字清晰:论文文字需简洁明了,表达准确,不应出现文字错误和逻辑错误。
二、投稿方式:1. 在线投稿:生态学报采用在线投稿系统,作者需要在系统中注册账号并按照要求上传论文和相关资料。
2. 投稿信箱:作者也可以通过邮箱将文章发送至生态学报的指定邮箱,具体邮箱地址请查看期刊官网。
三、投稿须知:1. 研究范围:生态学报重点关注生态学领域的原创研究和理论探讨,包括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等内容。
2. 格式要求:文章应使用中文撰写,字数不超过5000字,图片、表格等内容应清晰并与文章内容相符。
3. 审稿时间:一般情况下,生态学报的审稿周期为1-2个月,作者需耐心等待审稿结果。
如果您有符合要求的研究成果和论文,请按照以上要求进行投稿,并注意细节和规范性。
生态学报期待您的精彩分享!祝投稿顺利!第二篇示例:生态学报综述投稿要求生态学报是生态学领域的一本重要学术期刊,综述是该期刊中一类重要的文章类型。
综述论文可以对某一领域的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为读者提供全面深入的了解和参考。
投稿综述也需要遵循一定的要求和规范,以确保文章质量和学术水平。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生态学报综述投稿要求的内容。
一、内容要求1. 梳理研究现状:综述文章应当对该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全面梳理,包括相关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的最新进展。
《生态学报》稿件流程
《生态学报》稿件流程1. 新到稿件:作者网站注册投稿。
2. 新到稿件:编辑部初审通过之后将给作者发送email“审理费通知单”。
给初审未通过的稿件作者发送email“初审退稿通知单”。
3. 初审:作者收到“审理费通知单”后邮局汇款,并在系统登记发票等信息。
编辑部收到汇款后将在“收款时间”处登记时间以表明编辑部已收到审理费。
4. 审稿中:编辑部登记审理费后会将稿件送专家外审,作者可以从“稿件处理历史”处查询稿件进展,包括审次、审回时间等。
在所有的审理意见没有全部返回之前,作者是查询不到具体的专家意见的。
一般审理时间2-3个月,如没特殊情况,请不要在此时间来email或者电话查询,来电查询结果和“稿件处理历史”显示的是一致的。
5. 退修或退稿:所有的专家审查结束之后,编辑部会在第一时间和作者email 联系,退修或者退稿。
6. 提交修改稿:作者收到退修改的email通知之后,请严格按照email要求完成修改并提交要求的材料,材料不全者将直接退稿。
7. 复审:退修改回来的稿件将送编委会专家等进行复审。
未达到要求复审后直接退稿。
8. 二次修改或者直接待发表:复审回来的稿件有些直接更改成“待发表”状态即审定通过录用复审稿件还需要修改的将进行第二次修改。
9. 待发表:所有审定通过录用的稿件都是“待发表”或者“排版”状态,10. 组版:稿件排版之后就会变成“组版”状态。
11. 确定刊期之后,您能在系统里查询到。
没有确定刊期的稿件按照投稿时间排队发表。
?如需要加快请来电话确认刊期。
12. 校对:稿件确定刊期之后,编辑部会email通知作者进行校对和签署版权转让协议。
《生态学报》目前实行PDF电子校对,校对要求及PDF修改示例请到网站下载区下载。
作者校对好的PDF文件需要和签字扫描后的版权转让协议一起上传到系统,不需再通过邮局邮寄。
13. 缴纳版面费:收到编辑部的email通知后您就可以办理版面费的转账或邮寄,并在系统内登记发票抬头,发票邮寄地址,收件人等信息,以免发生发票抬头错误或者收不到等情况。
植物生态学报征稿格式2
英文摘要撰写要求Request for English Abstract Writing一、撰写要求(request for writing )•英文题目:仅首词首字母和专有名词首字母大写。
•英文作者:姓全大写,名首字母大写,其余字母小写,姓在前,名在后,双名中间加连字符;每个作者间用逗号分开,在最后一个作者前加“and” ;通讯作者在姓名右上加上标“ ﹡”。
不同研究机构的作者在姓名右上标以数字序号区分。
•英文地址:列出作者所在的研究机构,不同研究机构作者用相应作者序号标在单位名称前;地址包括单位名称全称、所在城市、邮政编码和国家,全部斜体;不同单位间用逗号分割,在最后一个单位前加“and” 。
•撰写内容:《植物生态学报》英文摘要撰写要求:突出论文的主题和应用范围,充分反映并突出该研究的创新之处。
原始研究论文英文摘要内容包括3 部分,分别是:目的、方法和主要结果(综述和论坛除外),字数限制在450字以内。
•目的部分必须包括至少一个objective或aim,而不仅仅是此研究的background,为了更清楚地表明,可以用类似“Our objective was...” 这样的话来表明“Aims” 。
English abstract of Journal of Plant Ecology must be not more than 450 words, including three parts: Aims , Methods and Important findings (reviews and forums should omit Methods ). Aims should briefly state the context and primary objectives of the study. Methods should concisely state the location (for field studies) and major techniques and procedures used in the study. Important findings should take up no more than half of the abstract and summarize only the most important results and their significance. Three to five Key Words should be supplied after the abstract for indexing purposes.二、撰写模板(template )Studying beta diversity: ecological variation partitioning by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canonical analysisLEGENDRE PierreDépartement de sciences biologiques, Université de Montréal, C.P. 6128, succursale Centre-ville, Montréal, Québec, Canada H 3C 3J7AbstractAim Beta diversity is the variation in species composition among sites in a geographic region. Beta diversity is a key concept for understanding the functioning of ecosystems, for the conservation of biodiversity, and for ecosystem management. This paper describes how toanalyze it from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associated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data tables.Methods Beta diversity can be studied by computing diversity indices for each site and testing hypotheses about the factors that may explain the variation among sites. Or, one can carry out a direct analysis of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data table over the study sites, as a function of sets of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variables. These analyses are carried out by the statistical method of partitioning the variation of the diversity indices or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data table with respect to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variables.Important findings Variation partitioning is a method of choice for the interpretation of beta diversity using tables of environmental and spatial variables. Beta diversity can be used to compare either different sampling areas or different ecological communities co-occurring in an area. Partitioning must be based upon unbiased estimates of the variation of the community composition data table that is explained by the various tables of explanatory variables.The adjusted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provides such an unbiased estimate in both multiple regression and canonical redundancy analysis. After partitioning, one can test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fractions of interest and plot maps of the fitted values corresponding to these fractions.Key words adjusted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beta diversity, biodiversity, canonical redundancy analysis, community composition, variation partitioning。
生态学杂志文献格式要求
生态学杂志文献格式要求生态学杂志在文献引用格式上通常遵循国际通用的引用规范,一般采用APA格式或者其他类似的引用格式。
在撰写文献时,需要包括以下信息,作者(姓氏,名字的缩写),发表年份,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分别介绍这些要求。
首先,对于作者信息的引用,需要按照姓氏,名字的缩写的格式列出,如果是多位作者,需要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位作者之前使用&符号连接。
例如,Smith, J. & Johnson, A.其次,发表年份需要用括号括起来,并放在作者信息之后。
例如,(2019)。
接下来是文章标题,需要用斜体或者加引号来标示,放在发表年份后面。
例如, "Ecology and Biodiversity in Tropical Rainforests"期刊名称需要斜体或者加引号标示,并在文章标题后面,中间用逗号隔开。
例如, "Journal of Ecology"卷号和期号需要在期刊名称后面列出,中间用逗号隔开。
例如,35(2)。
最后是起止页码,需要在卷号和期号后面列出,用逗号隔开。
例如, 102-115。
综合起来,一个完整的引用格式应该是这样的,Smith, J. & Johnson, A. (2019). "Ecology and Biodiversity in Tropical Rainforests". Journal of Ecology, 35(2), 102-115.除了上述信息外,有些期刊还要求在引用格式中包括DOI(数字对象识别码)或者出版社信息,具体要求需要根据所投稿的期刊的投稿指南来确定。
总之,撰写生态学杂志文献时,需要遵循国际通用的引用规范,包括作者信息、发表年份、文章标题、期刊名称、卷号、期号和起止页码等内容,并根据期刊的具体要求进行调整。
生态学报投稿推荐信范文
您好!我谨以此信向您推荐一篇题为《XX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与优化策略》的学术论文,该文由我国知名生态学家XXX教授领衔,其团队成员包括XXX博士、XXX 硕士等。
鉴于该研究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及优化策略方面的创新性和实用性,我强烈建议贵刊予以关注和发表。
以下是对该论文的简要介绍及推荐理由:一、论文背景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成为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
然而,目前针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的研究多集中于理论探讨和模型构建,而针对具体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策略的研究相对较少。
本论文以我国XX地区为例,系统分析了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现状,并提出了针对性的优化策略。
二、论文内容1. 研究方法:本论文采用多源数据融合、空间分析和统计分析等方法,对XX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全面评估。
2. 研究结果:论文分析了XX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现状,揭示了该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优势与不足,并指出了当前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面临的挑战。
3. 优化策略:针对XX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了以下优化策略:(1)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2)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3)推广绿色生产方式,降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压力;(4)加强政策引导,促进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可持续发展。
三、推荐理由1. 创新性:本论文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及优化策略方面提出了新的观点和方法,为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
2. 实用性:论文提出的优化策略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为我国XX地区乃至其他类似地区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优化提供参考。
3. 学术价值: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对推动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我强烈建议贵刊审阅并发表该论文。
相信在贵刊的平台上,这篇论文能够得到更多同行的关注和认可,为我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并译成英文。
0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0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应是一篇能客观反映文章核心观点和创新观点的表意明确、实在的小短文,切忌写成背景交代或“中心思想”,100-200字为宜。
0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选择与文章核心内容相关的具有独立性的实在词。
0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0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正文用小4号宋体,通栏排版。
0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0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据应注明资料来源。
09注释:注释主要包括释义性注释和引文注释,集中列于文末参考文献之前。
释义性注释是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引文注释包括各种不宜列入文后参考文献的引文和个别文后参考文献的节略形式,其序号为①②③……。
10参考文献:参考文献是作者撰写论著时所引用的已公开发表的文献书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
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他未说明文献〔Z〕。
格式与示例如下:
(1)图书类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其他题名信息(任选)[文献类型标识].其他责任者(任选).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建议外文刊名后加ISSN号),年,卷(期):起止页码.
(3)报纸文章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4)古籍格式:[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O].其他责任者(包括校、勘、注、批等).刊行年代(古历纪年)及刊物机构(版本).收藏机构.
(5)析出文献格式:[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6)电子文献格式: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出处
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7)文献重复引用标记:同一作者的同一文献被多次引用时,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只出现一次,其中不注页码;而在正文中标注首次引用的文献序号,并在序号的角标外著录引文页码。
11基金项目:获得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来稿请注明作者电话、E-mail,收刊人及详细地址、邮编。
14其他:请勿一稿两发,并请自留原稿,本刊概不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