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试题
刑法试题 试卷
刑法试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不包括()A. 罪刑法定原则。
B. 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 罪责自负原则。
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解析: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是罪刑法定原则、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罪责自负是刑法的一个基本理念,但不是基本原则。
所以本题答案为C。
2. 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A. 刑事违法性。
B. 应受刑罚惩罚性。
C. 社会危害性。
D. 主观恶性。
解析: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罚性。
其中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特征,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犯罪的严重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
所以本题答案为C。
3. 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下列哪种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 盗窃罪。
B. 抢劫罪。
C. 诈骗罪。
D. 抢夺罪。
解析: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所以本题答案为B。
4. 甲欲杀乙,误将丙当成乙而杀死。
甲的行为属于()A. 对象错误。
B. 打击错误。
C. 手段错误。
D. 因果关系错误。
解析:对象错误是指行为人误把甲对象当作乙对象加以侵害。
本题中甲欲杀乙,却误将丙当成乙杀死,属于对象错误。
所以本题答案为A。
5. 下列犯罪中属于结果犯的是()A. 放火罪。
B. 故意杀人罪。
C. 脱逃罪。
D. 危险驾驶罪。
解析:结果犯是指不仅要实施具体犯罪构成客观要件的行为,而且必须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才构成既遂的犯罪。
故意杀人罪必须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才构成既遂,属于结果犯;放火罪是危险犯,只要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就构成既遂;脱逃罪是行为犯,只要实施了脱逃行为就构成既遂;危险驾驶罪是抽象危险犯,只要实施了危险驾驶的行为就构成犯罪。
所以本题答案为B。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下列属于刑法的空间效力范围的原则有()A. 属地原则。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动机C. 犯罪行为D. 犯罪结果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故意”?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过失D. 无意识行为答案:C3. 以下行为中,哪一项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争吵而推倒对方,导致对方头部撞击地面死亡B. 因误会而误伤他人,导致他人受伤C. 因自卫而击打他人,导致他人轻伤D. 因意外而致他人死亡答案:A4.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过当B. 正当防卫C. 紧急避险D. 特殊防卫答案:A5. 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什么?A. 犯罪后再次犯罪B. 犯罪后在五年内再次犯罪C. 犯罪后在一年内再次犯罪D. 犯罪后在三个月内再次犯罪答案:B6.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他人财物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捡到他人遗失物后归还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7. 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什么?A. 一个人同时犯两个罪B. 一个人犯多个罪C. 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共同犯罪D. 一个人犯一个罪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刑罚种类?A. 罚金B. 有期徒刑C. 死刑D. 社区服务答案:D9.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客观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10. 刑法中规定的“自首”是指什么?A. 犯罪后主动投案B. 犯罪后被抓获C. 犯罪后逃避侦查D. 犯罪后不认罪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A. 因争吵而故意伤害他人B. 因误会而误伤他人C. 因自卫而击打他人D. 因意外而致他人轻伤答案:A12. 刑法中的“犯罪预备”包括哪些行为?A. 购买犯罪工具B. 寻找犯罪机会C. 制定犯罪计划D. 实施犯罪行为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而防卫B.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而防卫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而防卫D. 为了保护个人生命安全而防卫答案:A、B、C、D14. 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 犯罪行为未开始实施D. 犯罪行为因意外原因未能完成答案:A、D15.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单位财物D.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国家财物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行为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C. 捡到钱包后及时归还D. 盗窃他人财物答案:C2. 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是什么?A. 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B. 行为人具有犯罪故意C. 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法定的危害结果D. 行为人的行为被司法机关发现答案:C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妇女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D.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答案:ABCD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但未造成任何伤害答案:ABC三、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李某有矛盾,遂于某日深夜潜入李某家中,用铁锤击打李某头部,致使李某重伤。
张某逃离现场后,被警方抓获。
问题:1. 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2.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既遂?答案:1.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2. 张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因为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李某重伤的危害结果。
四、简答题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侵害行为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简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简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A. 14周岁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答案:B2.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的区别在于:A.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开始,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结束B.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准备阶段,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C. 犯罪预备是犯罪行为的计划阶段,犯罪未遂是犯罪行为的实施阶段D. 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没有区别答案:B二、判断题1. 故意杀人罪的法定刑为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答案:正确2.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不包括非法占有的目的。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简述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
答案:犯罪构成的四个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客体、犯罪主观方面和犯罪客观方面。
犯罪主体指实施犯罪行为的人;犯罪客体指犯罪行为侵犯的社会关系;犯罪主观方面指犯罪行为人的故意或过失;犯罪客观方面指犯罪行为人的客观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
2. 什么是正当防卫?正当防卫的法律效果是什么?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在夜晚回家途中,发现李某正在盗窃自己的自行车。
张某为了制止李某的盗窃行为,用手中的钥匙链击打李某,导致李某轻伤。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因为张某是在保护自己的财产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且其防卫行为没有超出必要限度,因此不负刑事责任。
五、论述题1. 论述刑法中的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
答案:犯罪未遂与犯罪中止都是犯罪行为未能完成的状态,但二者有本质区别。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由于犯罪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
而犯罪中止是指犯罪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犯罪未遂可能构成犯罪,但犯罪中止一般不构成犯罪,或者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甲在公共场合故意放火,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甲的行为构成:A. 故意杀人罪B. 故意伤害罪C. 放火罪D. 盗窃罪答案:C3. 乙在没有得到车主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汽车开走,乙的行为构成:A. 盗窃罪B. 侵占罪C. 诈骗罪D. 抢劫罪答案:A4. 丙因过失造成他人重伤,丙的行为构成:A. 故意伤害罪B. 过失致人重伤罪C. 故意杀人罪D. 抢劫罪答案:B5. 丁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伤害了他人,丁的行为:A. 构成故意伤害罪B. 构成过失伤害罪C. 不构成犯罪D. 构成故意杀人罪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意外D. 无罪答案:A, B2. 以下哪些情形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持刀攻击时,反击致乙受伤B. 丙在看到丁偷窃他人财物时,将其制服C. 戊在被己追赶时,逃跑途中不慎将己撞倒D. 庚在被辛抢劫时,用随身携带的防身器械反击答案:A, D3.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人财物D. 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答案:A4.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视为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A, B, D5.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故意用毒药毒死乙B. 丙在与丁争吵后,用棍棒将丁打死C. 戊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将己打死D. 庚在自卫过程中,不慎将辛打死答案:A, 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2.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B. 为了保护他人人身权利,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D. 为了报复,对已经停止侵害行为的人进行攻击答案:D二、填空题1. 根据我国刑法,_________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应有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正当防卫2. 我国刑法规定,_________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不应有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紧急避险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故意犯罪的定义。
答案: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2.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过失犯罪的定义。
答案: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日,甲在公共场合故意伤害乙,造成乙轻伤。
请分析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轻伤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案例中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乙,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符合故意犯罪的定义,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
五、论述题请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行为的状态。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刑法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秩序的目的,通过处罚未遂行为,可以有效地震慑潜在的犯罪行为,减少犯罪的发生。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答案:C解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均可能构成犯罪。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属于正当行为,不构成犯罪。
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A、B解析: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动机和目的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
3.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赶时,为了逃脱,将乙推倒致其受伤B.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将甲打伤C.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用枪将甲击毙D.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用棍棒将甲打伤答案:D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害者采取的防卫行为。
选项A中甲的行为属于逃避,不属于正当防卫;选项B中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选项D更符合题意;选项C中乙使用枪支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范围。
4-2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拳头击打乙,导致乙死亡B.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刀具刺伤乙,导致乙死亡C.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棍棒击打乙,导致乙轻伤D.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石头砸伤乙,导致乙重伤答案:A、B解析: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选项A和B中的行为均可能导致他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
选项C和D中的行为虽然造成了伤害,但未导致他人死亡,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2-5.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误)解析: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犯罪预备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犯罪。
2-1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内容。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
《刑法学》考试试题附答案和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 分,共30 分)1. 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行为作斗争。
A. 犯罪B. 违法C. 违纪D. 侵权2. 我国刑法对于溯及力问题采取的原则是()。
A. 从旧原则B. 从新原则C. 从旧兼从轻原则D. 从新兼从轻原则3. 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刑事责任。
A. 不负B. 应当负C. 可以负D. 减轻4. 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是指()。
A. 在犯罪集团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B.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C. 在聚众犯罪中起组织、策划、指挥作用的犯罪分子D. 在犯罪集团中起主要作用的犯罪分子5. 防卫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处罚。
A. 应当从轻或者减轻B. 可以从轻或者减轻C.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D.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6. 下列情形中属于自首的是()。
A. 甲杀人后其父主动报案并将甲送到派出所,甲当即交代了杀人的全部事实和经过B. 甲和乙共同贪污之后,主动到检察机关交代自己的贪污事实,但未提及乙C. 甲和乙共同盗窃之后,主动向公安机关反映乙曾经诈骗数千元,经查证属实D. 甲给监察委打电话,承认自己收受他人1 万元贿赂,并交代了事情经过,然后出走不知所踪7. 我国刑法规定的相对负刑事责任年龄阶段是指()。
A. 14 周岁以上不满16 周岁B. 16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C. 14 周岁以上不满18 周岁D. 不满14 周岁8. 数罪并罚时,如果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附加刑()。
A. 可以不执行B. 不同种类的附加刑分别执行C. 只执行主刑D. 种类相同的附加刑合并执行9. 剥夺政治权利作为一种附加刑主要包括()。
A.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B. 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的权利C. 担任国家机关职务的权利D. 以上都是10. 下列不属于继续犯的是()。
A. 非法拘禁罪B. 绑架罪C. 诈骗罪D. 窝藏罪11. 下列犯罪中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刑法测试题
《刑法》测试题1. 我国刑法处罚的是()。
()单选题 [单选题] *A、构成犯罪的行为(正确答案)B、一切违法行为C、造成了社会危害的行为D、触犯了刑律的行为2. 制定刑法的法律根据是()。
()单选题 [单选题] *A、宪法(正确答案)B、民法C、行政法D、侵权法3. 下列哪种刑罚既可以单独使用,也可附加适用()。
()单选题[单选题] *A、有期徒刑B、管制C、剥夺政治权利(正确答案)D、拘役4. 刑事诉讼法属于()。
()单选题 [单选题] *A、程序法(正确答案)B、实体法C、特别法D、临时法5.某市西区治安联防队行使该区公安分局委托的治安管理权。
某日联防队员李某抓获有盗窃嫌疑的王某,因王某拒不说出自己真实姓名,李某用木棍将其殴打致伤。
王某向法院请求国家赔偿,应由()承担国家赔偿义务。
()单选题 [单选题] *A、市公安局B、区治安联防队C、区公安分局(正确答案)D、李某6.甲方主动携带邻居5岁小孩进入山中狩猎。
两人在林中失散,甲继续独自行猎,既不寻找孩子,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径直回家。
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
甲的行为属于()。
()单选题 [单选题] *A、故意杀人(正确答案)B、意外事件C、过失致人死亡D、不构成犯罪7. 紧急避险的情况下,行为人所造成的损害()。
()单选题 [单选题] *A、可以大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B、可以等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C、可以小于危险可能造成的损害(正确答案)D、特殊下可以没有限制8.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不负刑事责任的年龄为不满()。
()单选题[单选题] *A、 14周岁(正确答案)B、 16周岁C、 18周岁D、 20周岁9.甲因急于继承其父财产而生杀父之念,一日雨夜乘其父病重之机,欲为其注射毒药。
刚拿起注射器,忽听一声惊雷致使注射器掉在地上。
他想到杀父是大逆不道,要为天理所报应,便被弃了杀害行为。
甲的行为属于()。
()单选题 [单选题] *A、杀人中止(正确答案)B、杀人未遂C、杀人预备D、不构成犯罪10.普通累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加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犯罪人。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狭义刑法是指( B )A.单行刑法B.刑法典C.附属刑法D.实质刑法2.概括地说,我国刑法任务是( C )A.惩罚犯罪B.打击敌人C.保护法益D.保护人民3.一般认为,罪刑法定原则思想基础是( C )A.三权分立学说B.心理强制学说C.民主主义与尊重人权主义D.自然法思想4.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个人私分( A )A.属于自然人犯罪B.属于单位犯罪C.自然人和单位成立共犯D.适用双罚制根据该特征以及相关司法解释,不以单位犯罪论处情形:(1)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設立单位实施犯罪,按个人犯罪处理.(2)单位設立后,以实施犯罪为主要活动,不以单位犯罪处理.(3)个人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归个人所有,按个人犯罪处理.(4)刑法393条,单位行贿后利益由个人私分,按个人犯罪处理.(5)涉嫌犯罪单位在审判之前或过程中被依法撤销、宣告破产等原因不复存在,追究直接责任者责任.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 D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B.减轻处罚C.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任何损害),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一定不是既遂结果),应当减轻处罚.6.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被胁迫参加犯罪,应当按照它犯罪情节( D )A.减轻处罚B.免除处罚C.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处罚D.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胁从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从犯:应当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7.属丁处断一罪是( B )A.继续犯B.连续犯C.想象竞合犯D.结果加重犯实质一罪:继续犯、想象竞合犯、结果加重犯;法定一罪(数行为法定为一罪):惯犯、结合犯;处断一罪(数行为处断为一罪):连续犯、牵连犯、吸收犯8.在我国刑法中,下列各项中属于主刑是( C )A.拘留B.罚金C.管制D.劳动教养9.我国刑法中规定驱逐出境是( D )A.强迫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B.请求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C.强迫犯罪人离开中国国(边)境D.强迫犯罪外国人离开中国国(边)境l0.依照我国刑法规定,自首是指犯罪人( D )A.到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B.被动归案后如实交代自己被指控犯罪事实行为C.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行为D.自动投案后如实交代自己罪行及其所知道它人罪行行为11.我国刑法规定叛逃罪主体是( D )A.一般主体B.国家工作人员C.司法工作人员D.国家機关工作人员以及掌握国家秘密其它国家工作人员12.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劫持航空器罪行为对象是( B )A.航空器B.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航空器C.正在使用中或者飞行中民用航空器D.我国航空器《刑法》第121条,在我国航空器包括民用和军用等,但在国际公约中,仅指民用航空器.13.生产、销售假药罪中假药是指( C ) 【生产、销售假药罪】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A.所有假药B.假人用药和兽药C.用于人体假药和非药品D.假人用药、兽药和农药14.我国刑法规定虚假破产罪主体是( A )第一百六十二条第四款A.公司和企业B.一般主体C.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D.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機关团体15.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拐卖妇女、儿童罪主观方面是( C )A.故意B.故意,且具有谋利目C.故意,且具有出卖目D.故意,且具有营利目16.将电信卡非法充值后使用,造成电信资费损失数额较大行为,构成( A )A.盗窃罪B.诈骗罪C.破坏公用电信設施罪D.票据诈骗罪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破坏生产经营罪主观方面是( C )第二百七十六条A.故意式B.故意,且具有破坏生产目C.故意,且具有泄愤报复或者其它个人目D.故意,且具有报复目18.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传播淫秽物品罪主观方面是( A )第三百六十三条A.故意,且具有牟利目B.故意,不需要特定目C.故意,且具有营利目D.故意,且具有贩卖目1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贪污罪犯罪对象只能是( B )第三百八十二条A.国家财产B.公共财物C.国家和集体财物D.本单位财物20.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主体是( A )第三百九十五条A.国家工作人员B.一般主体C.国家機关工作人员D.担任一定领导职务国家工作人员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21.我国刑法基本原则有( ABE )A.罪刑法定原则B.适用刑法平等原则C.罪责自负原则D.主客观相一致原则E.罪刑相适应原则22.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人,可以构成犯罪包括( ABD )A.抢劫罪B.放火罪C.决水罪D.贩卖毒品罪E.背叛国家罪23.根据我国刑法,成立犯罪集团条件包括( CDE )A.事前通谋B.具有分工C.人数较多D.较为固定E.目明确24.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减刑适用对象包括( )A.被判处拘役罪犯B.被判处管制罪犯C.被单独判处剥夺政治权利罪犯D.被单独判处有期徒刑罪犯E.被判处无期徒刑罪犯减刑:是指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犯罪人,在刑罚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現,或者有立功表現,适当减轻原判刑罚制度.(注意不包括:死刑)25.窝藏、包庇罪与伪证罪主要区别在于( ABDE )A.犯罪主体不同B.犯罪发生时间不同C.犯罪方法、手段不同D.行为对象不同E.罪过形式不同伪证罪中故意作虚假证明为犯罪人隐匿罪证行为,与窝藏、包庇罪有相似之处.二者主要区别在于:(1)窝藏、包庇罪为一般主体;伪证罪是特殊主体,只限于证人、鉴定人、记录人与翻译人.(2)窝藏、包庇罪发生时间没有限制;伪证罪必须发生在刑事诉讼中.(3)窝藏、包庇罪是通过使犯罪人逃匿或者采取其它庇护方法,使其逃避刑事制裁;伪证罪掩盖是与案件有重要关系犯罪情节.(4)窝减、包庇对象既可以是未决犯,也可以是已决犯;伪证罪所包庇对象只能是未决犯.(未决犯指还没有经法院判决定罪人犯,关押在看守所内.与已决犯相对.)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26.罪刑相适应原则:即刑罚轻重,应当与犯罪分子所犯罪行和承担刑事责任相适应,罚当其罪.27.自救行为:指法益受到侵害人,在通过法律程序、依靠国家機关不可能或明显难以恢复情况下,依靠自己力量救济法益行为.28.追诉时效:是刑法规定,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有效期限;在此期限内,司法機关有权追究犯罪人刑事责任;超过了此期限,司法機关就不能再追究刑事责任.29.集资诈骗罪:一般主体(单位或个人)主观故意以非法占有为目,使用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行为.复杂客体同时侵犯投资人公私财产所有权和国家金融管理制度.四、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判断下列各题正误,正确在题后括号内打”√”,错误打”×”,并说明其正确或错误理由.30.甲盗窃手枪并非法持有1个月后,因与乙发生纠纷而用该手枪杀死乙.在本案中,由于盗窃枪支罪与非法持有枪支罪之间有吸收关系,盗窃枪支罪与故意杀人罪之间具有牵连关系,因此甲只成立故意杀人罪.(×)理由:此案中,非法持有枪支罪被盗窃枪支罪所吸收,构成盗窃枪支罪;而甲并不是为杀人而盗窃手枪所以不属于牵连关系,因此甲成立盗窃枪支罪和故意杀人罪.31.依照我国刑法规定,一人所犯数罪都是被判处有期徒刑时,不论是适用”先并后减”还是适用”先减后并”方法进行并罚,对该犯罪分子实际执行刑期都不会超过20年.( ×)理由:”先并后减”或”先减后并”是被判处一定刑罚犯罪分子在执行刑罚期间发現有漏罪或再犯新罪时适用,数罪并罚不超过20年;而在判决宣告以前一人犯数罪被判处有其徒刑,实行数罪并罪时最高刑期不超过20年,32.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商标,情节严重行为,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 ×)理由: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指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商标,情节严重行为.33.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了制服被害人反抗而故意杀人,应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理由:为抢劫财物,对反抗中被害人伤害致死,其目是为了制止反抗,抢劫财物.并非抢得财物后杀人灭口,因此,只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34.法条竞合犯处断原则.答:应采用如下原则处理:(1)一个行为同时符合相异法律之间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规定犯罪构成时,应严格依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论处.(2)一个行为同时符合同一法律普通条款与特别条款规定犯罪构成时,应依具体情况与法律规定,分别适用特别法优于普通法、重法优于轻法原则:在通常情况下,应依照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论处;在特殊情况下,应适用重法优于轻法原则,即按照行为所触犯法条中法定刑最重法条定罪量刑.35.假释适用条件是什么?答:(1)前提条件:假释只适用于被判处有期、无期徒刑犯罪分子.(2)执行刑期条件:假释只适用于已经执行一部分刑罚犯罪人.具体来说,被判处有期徒刑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二分之一以上,被判处无期徒刑犯罪分子,实际执行10年以上才可以假释.(3)实质条件:假释只适用于在刑罚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現,提前释放后不致再危害社会犯罪人.这是适用假释一个最重要条件.(4)消极条件:对累犯以及因杀人、爆炸、抢劫、强奸、绑架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犯罪人,不得假释.36.职务侵占罪主要法律特征是什么?答: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它单位人员,利用职务上便利,将本单位数额较大财物非法占为己有行为.(1)犯罪主体为特殊主体,即公司、企业或其它单位中具有一定职务人员;(2)犯罪主观方面为直接故意,并具有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目;(3)犯罪客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它单位财物所有权;(4)犯罪客观方面特征是,行为人实施了利用职务上便利,侵占本单位数额较大财物行为.六、论述题(本大题14分)37.试述必要共同犯罪及其种类,并举例说明.答:必要共同犯罪是指刑法分则规定必须二人以上才能构成犯罪.主要特点是以二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不可能由一人单独实施.在刑法中,必要共同犯罪主要有两种形式:(1)聚众性共同犯罪.是指以不特定多数人聚合行为作为犯罪构成必要要件共同犯罪.例如,第317条组织越狱罪、暴动越狱罪与聚众持械劫狱罪,即属此种情况.(并非刑法条文或者罪名中含有”聚众”二字或者多人参与犯罪,都是必要共同犯罪.例如,刑法第291聚众扰乱公共場所秩序、交通秩序罪主体仅限于首要分子,第358条组织卖淫罪主体只限于组织者,因此,都不一定是共同犯罪.)(2)犯罪集团或者有组织共同犯罪.这是指三人以上共同故意实施具有特定组织形式犯罪.其中又有两种情形:一是一般集团犯罪,二是黑社会性质组织、邪教活动组织和恐怖活动组织等专门犯罪集团.当然也有个别必要共同犯罪,不能归入上述两种类型中.例如,刑法第223条串通投标罪.七、案例分析题(本大题10分)38.阅读下面案例材料,并按要求回答问题.甲、乙二人于某日晚因打牌将钱输光,二人在回家路上商议如何再搞点钱用.此时,甲、乙二人突然发現被害人丙一人走在前面,二人对望一眼后冲向丙,甲从背后将丙腰抱住,乙趁势将丙手提包夺走,然后,二人一道迅速离开現場.问:对甲、乙二人行为如何定罪处罚?为什么?答:甲乙二人在主观上具有共同故意,属于抢劫罪共犯,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理由: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以暴力、威胁或其它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行为.而本案中,甲从背后将丙腰抱住,目是使其无法反抗,而乙趁機抢走丙手提包,已经符合抢劫罪构成要件,因此,对甲乙二人应以抢劫罪定罪处罚.-----------------------------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以下无正文----------------------------------------THANKS致力为企业和个人提供合同协议,策划案计划书,学习课件等等打造全网一站式需求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以下哪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个人、集体的合法权利B. 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C. 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D. 防卫行为是为了制止犯罪行为答案:C解析: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包括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个人、集体的合法权利,对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进行防卫,且防卫行为不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选项C中“明显超过必要限度”不符合正当防卫的构成要件。
2. 下列行为中,哪一项构成故意杀人罪?A. 医生在紧急情况下,为了救病人而摘除了其器官B. 某人在争执中不慎将对方推倒,对方头部撞击地面死亡C. 某人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伤害他人,导致他人死亡D. 某人有预谋地向他人注射毒药,导致他人死亡答案:D解析: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选项A中医生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选项B和C中的行为均属于过失致人死亡,而非故意杀人。
选项D中的行为是有预谋的,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构成紧急避险?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不得已损害另一较小国家利益B. 为了使公共利益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公共利益的行为C. 为了使个人、集体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D. 为了制止犯罪行为,不得已对犯罪分子造成损害答案:B、C解析:紧急避险是指为了保护公共利益、个人或者集体的合法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损害另一较小合法权益的行为。
选项A中损害另一较小国家利益不属于紧急避险的范畴。
选项D中的情形属于正当防卫,而非紧急避险。
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的规定。
答案: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犯罪预备是指为了实施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行为。
犯罪预备尚未着手实施犯罪,因此与犯罪未遂有所区别。
对于犯罪预备行为,我国刑法规定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
A、走私毒品B、贩卖毒品C、决水D、拐卖妇女、儿童2、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3、甲离婚后嫌才三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
甲五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甲属于()A、纯正的不作为犯B、不纯正的不作为犯C、纯正的作为犯D、结果加重犯4、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
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原则B、保护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属地原则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6、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甲的行为属于()。
A、预备犯B、实行犯C、帮助犯D、未遂犯7、想象竞合犯之所以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因为()A、只触犯一个罪名B、只造成一个危害的结果C、只侵犯一个客体D、只有一个行为8、如果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存在,则犯罪行为仍然存在。
具备这一特征的是()A、连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继续犯9、甲因为男友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
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
乙在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
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回家,发现乙已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甲大喜过望.对甲( )。
A、按既遂犯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免除处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试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1、(单选题)纪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禁不住朋友的再三请求,帮助朋友贩卖了30克毒品。
纪某的行为()。
A.属于毒品犯罪的累犯,应当从重处罚B.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C.属于毒品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D.定贩卖毒品罪,加重处罚正确答案:B2、(单选题)个体户甲开办的汽车修理厂系某保险公司指定的汽车修理厂家。
甲在为他人修理汽车时,多次夸大汽车毁损程度,向保险公司多报汽车修理费用,从保险公司骗取12万余元。
对甲的行为应如何论处?()A.属于民事欺诈,不以犯罪论处B.以合同诈骗罪论处C.以诈骗罪论处D.以保险诈骗罪论处正确答案:C3、(单选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诈骗罪。
下列哪种行为不符合上述条件的,不构成合同诈骗罪?()A.某丁借用其他单位的公章和合同文本签订合同B.某甲未经卢某同意即用卢某名义签订合同C.某乙为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要求自己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同学杨某为自己出具一份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D.某丙在签订合同后,携带对方当事人的2000元定金逃匿正确答案:A4、(单选题)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B.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C.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D.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正确答案:A5、(单选题)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D.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正确答案:C6、(单选题)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
刑法试题库及答案
刑法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2. 刑法中所称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什么具有明确认识?A. 社会危害性B. 法律后果C. 行为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后果D. 行为结果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行为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A. 阻止正在进行的抢劫行为B.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对小偷使用暴力C. 对于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入住宅行为进行反击D. 对于已经停止的侵害行为进行反击答案:A, B, C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自首B. 立功C. 犯罪预备D. 犯罪中止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正确2.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故意”与“过失”的区别。
答案:在刑法中,“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而“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2. 什么是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答案: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直接参与实施犯罪的行为。
在共同犯罪中,参与者根据其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大小,可以分为主犯、从犯和胁从犯。
五、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李某有矛盾,故意在李某的饮料中投放毒药,导致李某中毒身亡。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张某明知投放毒药会导致李某死亡,仍然实施了这一行为,具有明确的故意,并且造成了李某死亡的严重后果,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刑法简单试题及答案详解
刑法简单试题及答案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 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罪刑法定原则,其核心含义是什么?A.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B. 法律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可以酌情定罪处罚C. 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可以酌情定罪处罚D. 法律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罚答案:A2. 以下哪个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A. 故意使用暴力导致他人死亡B. 故意制造交通事故导致他人死亡C. 故意投毒导致他人死亡D. 故意放火导致他人死亡答案:ABCD2. 以下哪些因素可以作为量刑时的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情节?A. 自首B. 立功C. 犯罪未遂D. 犯罪预备答案:ABCD三、判断题1. 犯罪的主观方面必须是故意,过失不构成犯罪。
()答案:错误2. 犯罪的客观方面必须是行为,思想犯不构成犯罪。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但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五、案例分析题案例:张三在夜晚回家途中,发现有人正在盗窃他的自行车。
张三随即拿起路边的砖头,向盗窃者投掷,结果导致盗窃者头部受伤,经抢救无效死亡。
问题:请分析张三的行为是否构成正当防卫,为什么?答案:张三的行为构成正当防卫。
因为张三在发现自行车被盗时,采取了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且其行为是为了保护本人的财产权利。
然而,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如果张三的行为被认为是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他可能需要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用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住宅答案:C2. 犯罪的主观方面通常包括哪些要素?A.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B. 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C. 犯罪手段和犯罪工具D. 犯罪时间、地点和方法答案:A3.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打时,反击乙造成乙轻伤B. 甲在被乙打时,反击乙造成乙重伤C. 甲在被乙打时,使用枪支反击乙D. 甲在被乙打时,未反击,但报警答案:A4.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因误会将乙误认为丙,将乙杀害B. 甲因报复将乙杀害C. 甲在自卫过程中将乙杀害D. 甲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依法将乙击毙答案:B5.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中止?A. 甲计划抢劫乙,但在实施过程中放弃B. 甲计划抢劫乙,但在实施过程中被抓获C. 甲计划抢劫乙,但在实施过程中被乙发现D. 甲计划抢劫乙,但在实施过程中被警察制止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BC7.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犯罪后有悔改表现C. 犯罪人是未成年人D. 犯罪人是老年人答案:ABC8.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甲因争执将乙打成轻伤B. 甲因争执将乙打成重伤C. 甲在自卫过程中将乙打成轻伤D. 甲在自卫过程中将乙打成重伤答案:AB9.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职务侵占罪?A. 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司财物B. 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司资金C. 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B10.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B. 免责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禁止追溯溯及不利追溯原则答:B. 免责原则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A. 主观方面的故意B. 客观方面的犯罪事实C. 社会危害性D. 合法性要求答:D. 合法性要求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限制条件?A. 即时性B. 必要性C. 对等性D. 紧急性答:C. 对等性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犯罪教唆的构成要件?A. 故意指使他人犯罪B. 他人接受并实施犯罪行为C. 构成犯罪的行为已经开始D. 犯罪意图答:C. 构成犯罪的行为已经开始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A.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 具体的危险行为C. 违法占有D. 故意行为答:B. 具体的危险行为二、判断题1. 同一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只能构成一个罪名。
答:错误,同一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罪名。
2. 犯罪主体是指刑法上规定的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答:正确。
3. 协助犯罪行为的人要承担与实施犯罪相同的刑事责任。
答:错误,协助犯罪的人承担较轻的刑事责任。
4. 急迫危险状态下的不法侵害行为可以免责。
答:正确。
5. 某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同时也被判处没收个人财产,这是刑罚的刑法所确定的组成部分。
答:错误,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三、案例分析某市发生一起意图杀人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张某持刀将他人捅伤,致对方重伤。
根据案件情况,请回答以下问题:1. 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为什么?答: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
根据案件描述,张某持刀将他人捅伤,表明他有明确的犯罪意图和主观故意。
2.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谋杀罪?为什么?答:张某的行为构成谋杀罪。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构成谋杀罪,而张某持刀捅伤他人致重伤,符合谋杀罪的构成要件。
四、案例分析某公司员工小明因工作压力过大,无法承受,于是在办公室内将一本助理经理留在桌上的笔记本电脑盗走。
刑法小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小测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2. 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人:A. 犯罪的动机B. 犯罪的行为C. 犯罪的目的D. 犯罪的结果3. 刑法中的“故意”是指: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仍然希望或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没有预见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持怀疑态度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后果完全无知4. 以下哪种行为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轻伤B.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重伤C.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造成乙死亡D. 甲在被乙追打时,拿起石头反击,但乙并未受伤5. 我国刑法规定的“从重处罚”是指:A. 对犯罪行为进行加重处罚B. 对犯罪行为进行减轻处罚C. 对犯罪行为进行普通处罚D. 对犯罪行为不予处罚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犯罪?A. 贪污公款B. 受贿C. 故意杀人D. 虐待家庭成员7.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8.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紧急避险”?A. 为了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不得已而伤害他人B. 为了保护国家财产,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C. 为了保护他人生命,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D.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不得已而损害他人财产9. 我国刑法规定的“缓刑”适用于:A. 犯罪情节较轻的犯罪人B. 犯罪情节较重的犯罪人C. 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的犯罪人D. 犯罪情节轻微的犯罪人10. 以下哪些行为属于“共同犯罪”?A. 两人以上共同实施犯罪行为B.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但互不知情C. 两人以上事先通谋,共同实施犯罪行为D. 两人以上分别实施犯罪行为,但事先没有通谋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犯罪的主观方面和客观方面是相互独立的,没有联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受贿罪 B 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C 贪污罪 D 职务侵占罪
22,国家工作人员是指( )。
A.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11、下列情形中哪些行为可以成立共同犯罪( )
A 甲某与其15岁的弟弟共同密谋、窃取邻居家一台新彩电(价值约3500元)
B 乙某教唆其70岁高龄的老父亲与其一起去贩卖运输毒品
C 丙某被他人诱骗一起实施一次爆炸行为
D 丁某教唆,利用一精神病患者杀死了自己的情敌
A.一方为故意而另一方为过失 B.缺乏共同意思联络的同时犯
C.同时实施犯罪而故意内容不同 D.事前通谋的事后窝藏、包庇行为
18.刑法理论上说的处断的一罪是指( )。
A.相象竞合犯 B.牵连犯
C.连续犯 D.吸收犯
19.李某(22岁)伙同其弟(15岁)共同实施诈骗行为,骗取大量财物,则( )。
闫某很害怕,于是给了张
某1.5万元。但是事过不久,张某又找闫某要钱,闫某说手头没钱,张某要求其将工会活动的部分经费借给自己先用一用,1个月后保证偿还,闫某就把自己保管的工会活动经费2万元给了张某。之后,闫某多次向其催要,但张某一直无力偿还。4个月后,闫某被告发。 在闫某被检察机关立案侦查期间,闫某向检察机关提供了市税务局副局长钱某巨额受贿的犯罪线索。经反贪污贿赂局侦查,侦破了钱某受贿120万元的特大案件。
A.犯罪目的不同 B.犯罪故意内容不同
C.打击的部位不同 D.使用的手段或方法不同
8.王某花8000元钱从人贩子手中收买了妇女钟某,强行奸淫之后,又转手以10000元的价格卖给他人。王某的行为构成( )。
A.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与强奸罪 B.强奸罪
C.收买被拐卖的妇女罪 D.拐卖妇女罪
9.古某1985年犯A罪,法定最高刑为7年,1994年犯B罪,法定最高刑为5年,则至下列何年,依法还可对A进行追诉( )
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下列问题:
(1).本案中的赵某、钱某、孙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
(2)。那些人各具有哪些法定的量刑情节?
12、姜某与某晚深夜蒙面持刀抢劫某妇女的钱包(内有人民币约600多元、信用卡一张、身份证一个)。回家之后,查看身份证时,发现被害人竟是自己的邻居,于时第二天遂将钱包归还被害人,并声称自己是开玩笑。从犯罪构成的观点来看,姜某的行为是( )
A 犯罪未遂 B 犯罪中止
A 10年以上11年以下 B 10年以上12年以下
C 10年以上13年以下 D 10年以上15年以下
二、多项选择题
14.我国刑法在空间效力上所采用的原则,包含了以下( )内容。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普通原则 E.普遍原则
(6)对张某如何处理?
答案:、(1)闫某作为国有企业的厂长,属于国家工作人员的法定范围,其在上任后的1年之内为他人谋取利益,先后接受他人送来的贿赂达10万多元,数额巨大,构成受贿罪。
(2)张某介绍他人为闫某行贿属于在受贿者与行贿者之间进行沟通、促使行贿与受贿行为的实现,数额较大,构成介绍贿赂罪。其在实施为他人介绍贿赂的犯罪活动中,接受受贿人闫某送来的作为酬劳费的2万元,属于介绍贿赂犯罪行为的一种后续行为和情节严重的情形,不单独构成受贿罪,而应当以介绍贿赂罪论处。
(1)何某的赌博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何处理?
(2)何某绑架纪某小孩的行为如何定性?为什么?
(3)本案中姚某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如何处理?
(4)对何某的最后刑罚应当如何确定?
答案: (1)何某赌博行为构成赌博罪,应撤销假释,将前罪的剩余刑罚与赌博罪进行并罚:
(2)构成绑架罪,绑架小孩不仅仅是为了索要赌债,而且还另索要巨大数额的财物:
15.数罪并罚的原则包括( )。
A.吸收原则 B.相加并科原则
C.先减后加原则 D.先加后减原则 E.限制加重原则
16.在犯罪过程中,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使其停止犯罪的情况是(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17.以下情况不能成立共同犯罪( )。
根据以上情况,请回答下列各题所列问题。
(1)分析闫某接受他人送来的10万多财的行为的性质。
(2)分析张某介绍他人为闫某行贿并从中得到部分“酬劳费”的行为的性质。
(3)张某向闫某要钱还赌债的行为,构成什么罪?
(4)闫某把自己保管的工会活动经费给张某用的行为构成了什么犯罪?
(5)在本案中,张某与闫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构成何种共同犯罪?
5.犯罪分子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扬的,( )。
A.应当免除处罚 B.应当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6.盗窃正在使用中的公路上的井盖的行为,构成( )。
A.盗窃罪 B.破坏交通设施罪
C.破坏交通工具罪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7.区别故意杀人罪与故意伤害罪的关键是(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犯罪既遂
3.误人为兽加以杀伤的,属于( )。
A.目标的认识错误 B.手段的认识错误
C.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D.行为误差
4.犯罪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 )。
A.死刑立即执行 B.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C.无期徒刑 D.有期徒刑15年
功表现,依法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赵某(男,1983年8月8日生)游手好闲,讲究享乐,为了让经商的父亲多给一些钱用而费尽心机。2000年7月7日,赵某让钱某(男,1983年6月6日生)给自己的父亲打电话,谎称自己被警察抓走了。钱某问为什么要撒谎,赵某说; “这不关你的事!”钱某给赵某的父亲打了电话。接着,赵某于当日半夜拿菜刀将自己的左手小指几齐指甲根部剁下,然后跑到医院包扎。第二天早晨,赵某让孙某(男,1983年5月5日生)把装有半截手指的信封送到赵家楼下的食杂店,委托
店主交给赵某的父亲。中午,孙某按赵某的旨意给赵某的父亲打电话: “你的儿子已经被我们绑架了,拿50万元来赎人,否则你儿子便没命了。”赵某的父亲立即报案,公安机关将赵某、钱某、孙某抓获。赵某在被拘留期间,主动交代了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另一犯罪事实;赵某于1999年4月4日,在盗窃了李某家5000元现金后,为了毁灭罪证而实施了危害公共安全的放火行为。钱某在被拘留期间也主动交代了自己曾于1999年3月3日参与一起绑架案,分得赎金3000元。孙某在被拘留期间,检举、揭发了周某的重大犯罪行为,经查证属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刑法学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刑法规定,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 )。
A.可以从轻处罚 B.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可以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某甲在一胡同口抢劫一女青年钱包。抢到钱包后,突然发现女青年是自己的邻居,于是将钱包当面送还给女青年,声称刚才的行为是开玩笑。某甲的行为是( )。
C 犯罪既遂 D 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13、李某因犯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执行5年后即1999年8月依法被假释,2001年6月,李某又犯强奸罪,应判处有期徒刑10年,则此时对李某应在以下哪一幅度内决定应执行的刑罚( )
B. 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C. 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从事公务的人员
D.其他依照法律从事公务的人员
三、判断题
23、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必须发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才能认为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
27、审判时怀孕的妇女,不适用死刑,所犯罪行特别严重,可以判处“死缓”。()
28、我国刑法的追诉时效,最低为5年,最高为10年。()
29、法定刑,是指人民法院依据刑法分则规定的刑种和量刑幅度,对犯罪分子所判处的刑罚。()
30、重大责任事故罪只能由过失构成。()
四,案例分析题
何某因盗窃曾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1994年),刑罚执行3年后(1997年8月1日)被假释,假释后,何某长期未能找到一个令自己满意的工作,而自己从事的工作太辛苦而挣钱又太少,为过上有钱的日子,于是自1998年9月至2000年5月间,其多次参与赌博,并把此作为自己的第一职业。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就获利达3万多元(均用于个人挥霍)。由于其赌友纪某欠其赌债1万余元,日久不还,2000年6月初的一天,何某等候在某小学门口,将纪某刚放学的8岁男孩骗至车上强行带走,送到邻县一亲戚姚某家:然后请文才较好的姚某代其写给纪某一封措施词严厉的信,威胁说:纪某必须在三天内送还4万元(1万元钱并且另加3万元的利息),否则,将其儿子卖掉抵债。纪某向公安机关告发,小孩解救。另外,在案发后被逮捕羁押期间,何某如实主动地揭发了邻居候某的盗窃犯罪活动(另案处理),经查证属实。
(3)张某以告发闫某的犯罪事实为要挟,向闫某要钱还赌债、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敲诈勒索罪。
(4)闫某利用保管工会活动经费的职务便利,挪用公款借给张某个人使用,数额较大、超过3个月未还,构成挪用公款罪。
(5)在本案中,张某与闫某存在共同犯罪的关系。即构成挪用公款罪的共犯。
(6)对闫某应当以受贿罪与挪用公款罪实行并罚,同时考虑其提供钱某特大受贿案件的线索并查证属实,具有重大立
A.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B.李某单独构成诈骗罪
C.李弟不构成犯罪 D.李弟构成犯罪
20.根据刑法规定,适用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的法定情节有:( )。
A.中止犯 B.教唆未遂的教唆犯
C.犯罪以后自首的 D.犯罪分子有立功表现的
21、被告人吴某系某国有煤矿供销科长,月工资1200余元,爱人在农村,两个孩子在身边上学,家境困难,经常申请补助。但一次吴某家被盗,破案后查明罪犯盗得其现金20多万元,名贵香烟30多条、 “茅台”等名酒20多瓶、金项链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