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椅子改变中国文化》阅读答案试题解析理解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答案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湖南师大附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在尝试着去重新激活那个被层层叠叠的知识及社会生活沉淀物所掩盖起来的知觉的世界时,我们常常诉诸绘画,因为绘画会径直将我们重新放回被知觉的世界。
在塞尚、布拉克及毕加索那里,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遭遇到这样一些物件:柠檬、曼陀铃、葡萄、烟盒……它们止住我们的目光,拷问我们的目光,这些我们“惯熟的”物件,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向我们的目光透露着它们的秘密本质以及它们的物性形式本身。
如此,绘画将我们带回到对物本身的观看。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
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
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其他的桌子。
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是无关紧要的,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
一旦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
绘画的意义全部在于画布之外,全部在画作所意指的东西那里,就在画作的主题那里。
实际上,所有有价值的画作都正是在和这一看法的斗争中形成的,并且至少百年以来所有的画家都在非常有意识地和这种看法作着斗争。
《唐朝、五代是椅子开始使用时期》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8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白话文,回答问题(共37分)(一)唐朝、五代是椅子开始使用时期,但既使再贵州家庭,靠背椅等高型坐具也比较少见。
在此之前,中国人只使用矮型坐具,如“胡床”“连榻”。
胡床即今天所说的马扎,可折叠,方便携带。
连榻是可以同时坐几个人的狭长矮塌。
总之,此时中国流行的家具,如餐桌、书案、坐塌,都是矮型的。
进入宋朝,“高足高座”的椅子在民间也普及开来,自此,中国人从“席地而坐”的时代进入“垂足而坐”的时代。
高型坐具的普及,引发了改变中国人社会生活的连锁反应。
比如,在流行矮足矮座家具时,大家围成一桌用餐很不方便,因此分餐制大行其道;而高桌高椅广泛使用之后,围餐就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了,因此合餐制渐渐取代了分餐制。
传统的社交礼仪也被改变。
在只有矮型家具的先秦,人们在社交场合都是席地而坐,正式的坐姿叫做“跽坐”,即双膝弯曲接地,臀部贴坐于足跟。
此时,中国社会通行跪拜礼,因为跪拜礼是自然而然的,由跽坐姿势挺直腰板,臀部离开足跟,便是跪;再配上手部与头部的动作,如作揖、稽首、顿首,便是拜。
这时候的跪拜礼,并无后世附加的贵贱尊卑之涵义,跪拜是相互的,是双方互相表达礼敬与尊重。
经秦火战乱之后,汉初叔孙通重订礼仪,加入了帝制之下君尊臣卑的内涵,诸侯百官“坐殿上皆伏抑首”,所以刘邦感叹说:“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不过,此时的跪拜仍是自然而然的,因为大家还是席地而坐。
臣拜君,君虽不再回拜,却也要起身答谢。
到了高型椅子出现以后,中国人席地而坐的习惯发生了改变,跪拜便带上了明显的尊卑色彩——想象一下,从椅子上滚到地上跪拜对方,显然透露出以卑事尊的味道。
也因此,臣对君,除了极庄重的仪典,如每年元旦、冬至日举行的大朝会,三年一次的郊祀大礼,宋朝人基本上都不用跪礼,通常都是用揖逊、叉手之礼。
从元朝开撕,御前奏闻时,大臣一律下跪。
这一礼仪,跟元朝将君臣视为主奴关系的观念也是合拍的。
跪奏的制度为明朝所继承,凡百官奏事皆跪。
朱元璋还变本加厉,规定下级向上司禀事,也必须下跪。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月考卷(二)语文(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5届高三月考试卷(二)语文得分:_____________ 本试卷共10页,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讲究含蓄,以淡为美。
而英美诗歌则比较奔放,以感情激越为胜。
另外,中国诗词多以歌颂为主,而英美现代诗歌多以揭露为主。
中国诗人或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永远把自己的情感埋藏于诗词之中,我们只有通过“感悟”才可能感觉出其美,最突出的例子莫过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他几乎没有用一个表达感情的词语,只是把“枯藤”“老树”“昏鸦”简单地排列在一起,寥寥几笔便勾勒出一幅凄凉寂寥的景象,后面两句把几种事物列在一处,却恰如其分地渲染了寂寞、惨淡的气氛,“夕阳西下”更是给整幅画面涂上了一层昏黄的颜色,最后一笔带出“断肠人在天涯”,感觉上前后好像并无直接联系,但感情是连贯的,思路也是连贯的。
一口气读下来,仿佛自己就是诗人所描绘的画中的游子,引起强烈的共鸣。
然而几种事物的并列,虽然没有任何的主观感情,却比再多的语言都要强烈地表达了一种孤寂凄清的感情,这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相比之下,英美现代诗歌强调写资本主义社会中畸零人的心理,比较直率地把诗人的所要表达的意思表现出来,直抒胸臆而毫无造作,言尽而意亦尽,回味的空间相对缩小了,但这样比较符合西方人的心理特征、思维特征。
(摘编自吕洋《中西方诗歌比较》)材料二①与中国古典诗歌弱化主体的倾向不同,西方诗歌中的主体差不多总是在场的。
以十四行诗为例,主体总是堂而皇之地出现在诗中,站出来讲话。
这样,西方诗歌就形成了与中国诗歌迥然不同的风格。
②诗歌的风格离不开其文化土壤。
在中国,流行的思想是人与自然的和谐,这种观念的形成与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有关。
早在新石器时代,农业经济就已经建立起来。
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经济稳定繁荣,因此,人们非常依赖自然环境,对自然世界的任何微妙变化都很敏感,他们渴望与自然亲密接触。
山东省济南市钢城区2022-2023学年(五四学制)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济南市钢城区2022—2023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初四语文试题注意事项:本试题共8页,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位置,并同时将考点、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试题规定的位置。
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修改时,要用橡皮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上题号所提示的答题区域作答。
直接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16分)翻开九年级上册这本泛着油墨清香的语文教材、我们遇见美不胜收的四时风光,感受永恒的童趣和友谊,也观察世间百态、加深对社会人生的理解。
我们领略了yín zhuāng sùguǒ的北国风光,wèi rán shēn xiù的琅琊奇景;我们结识了衣衫褴褛..的生活;也领悟到了我们对自身..的老年于勒,了解到鲁迅笔下众人辛苦恣睢的认识,如chōu sībō jiǎn,需要细致而漫长的过程。
这些经典作品不只是语言运用的典范,更是我们与作者与自己与生活对话的桥梁。
1.依次给语段中加粗黑体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A.lán lǔzīsuīB.lán lǚzīsuīC.lán lǚzìsuīD.lán lǔzìsuī2.在语段拼音处填入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3分)A.银装素果蔚然深秀抽丝拨茧B.银装素裹尉然神秀抽丝剥茧C.银装素裹尉然神秀抽丝拨茧D.银装素裹蔚然深秀抽丝剥茧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国家教育部出台“双减”政策后,实施高效课堂就成为各校破解“减负提质”难题的不二法门....。
B.敦煌莫高窟是无数大师前仆后...继.,用智慧和汗水建造出来的一座恢宏的艺术宫殿。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阅读训练题及答案
(09湖北武汉市)(10分)椅子改变中国文化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怎么坐是一个很重要的内容。
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这叫跽(jì)坐。
虽然不太舒服,可是在正式场合必须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人们逐渐开始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
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变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垂下的椅子。
到了宋朝,这种椅子便广泛地流行起来。
椅子的流行不仅仅使人们的坐姿发生改变,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冲击。
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坐礼。
而坐礼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改变。
人们的双腿解放以后,许多重要的仪式、日常的交际礼仪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以“跪”为主的礼节逐渐演变成了以“坐”为主。
椅子还影响到了人们的生活用具和生活习俗。
比如房屋内部风格: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人们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椅子出现以前,人们的坐姿很低,导致家具普遍矮小,常见的案几与现在农村炕桌的高度差不多;椅子出现后,人们的坐姿显然升高了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就陆续开始流行,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
而高足家具的出现,又引起了茶具、碗碟等等生活用品的一连串改变。
唐人因席地而坐,坐姿低,为了方便饮食,都使用高足餐具,许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
到了宋代,餐具置于高桌上,身体的位置及人的视线都不一样了,很难再看到安装高足的餐具了,碗、盘、杯等器皿都变得玲珑精巧。
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围坐在一桌吃饭很困难,所以,那时一般都是分餐制。
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础,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直到八仙桌子出现,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成了习俗,分餐制也就顺理成章地变成了合餐制。
椅子最大的影响,是对于国人的心理。
湖南省长沙市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含答案
2025届高三上学期入学考试试卷语文(答案在最后)时量:150分钟分值:150分命题:XXX审核:XXX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小题。
什么是龙,确乎是一个谜。
龙像马,所以马往往被呼为龙。
《月令》“驾苍龙”,《周礼·庾人》“马八尺以上为龙”,皆其例。
龙有时又像狗。
《后汉书·孔僖传》“画龙不成反类狗”,所以狗也被呼为龙。
此外还有一种有鳞的龙像鱼,一种有翼的又像鸟,一种有角的又像鹿。
至于与龙最容易相混的各种爬虫类的生物,更不必列举了。
然则龙究竟是个什么东西呢?我们的答案是:它是一种图腾(Totem),并且是只存在于图腾中而不存在于生物界中的一种虚拟的生物,因为它是由许多不同的图腾糅合成的一种综合体。
因部落的兼并而产生的混合的图腾,古埃及是一个最显著的例子。
在我们历史上,五方兽中的北方玄武本是龟蛇二兽,也是一个好例。
不同的是,这些是几个图腾单位并存着,各单位的个别形态依然未变,而龙则是许多单位经过融化作用,形成了一个新的大单位,其各小单位已经是不复个别的存在罢了。
前者可称为混合式的图腾,后者则为化合式的图腾。
部落既总是强的兼并弱的,大的兼并小的,所以在混合式的图腾中总有一种主要的生物或无生物,作为它的基本的中心单位,同样的在化合式的图腾中,也必然是以一种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其主干,而以其他若干生物或无生物的形态为附加部分。
龙图腾,不拘它局部的像马也好,像狗也好,或像鱼,像鸟,像鹿都好,它的主干部分和基本形态却是蛇。
这表明在当初那众图腾单位林立的时代,内中以蛇图腾为最强大,众图腾的合并与融化,便是这蛇图腾兼并与同化了许多弱小单位的结果。
金文龙字的偏旁皆从已,而已即蛇,可见龙的基调还是蛇。
大概图腾未合并以前,所谓龙者只是一种大蛇。
这种蛇的名字便叫作“龙”。
后来有一个以这种大蛇为图腾的团族(Klan)兼并了吸收了许多别的形形色色的图腾团族,大蛇这才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头,鬣的尾,鹿的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于是便成为我们现在所知道的龙了。
2023年1月新高考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卷(一)附答案解析
2023年1月新高考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模拟卷(一)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或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研究村落里的艺术,我们首先要知道村落里有哪些可以称为艺术的东西,人们把村落誉为文化的宝库,也是乡村艺术的宝库。
如村落景观,那是由特色民居、村落形态、田园风光、山水林田路等共同构成的诗意乡村。
还有生产场景,从牛耕田到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从脱粒打场到晾晒贮存,从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到美食制作,再到乡村手艺,都充满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给人们美的享受。
理解乡村艺术要注意其中的三个特点:第一,乡村艺术的乡土性。
乡土性首先指乡村艺术内容是乡土的,因为它直接来源于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牛耕田景观、花海景观,园艺、农艺、手艺等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内容。
乡土性同时也指艺术的形式也是乡土的,最接近老百姓的劳动和生活习惯,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像年画、剪纸、绿化美化,还有唢呐、快板、评书、对歌等都是来源于生活。
第二,乡村艺术制作材料的自然性。
自然性是指乡村艺术具有天人合一理念,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乡村生产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就地取材的民居建设,黄土高原的窑洞、夯土墙,太行山区的石头墙、石板房,海南的竹楼,等等。
手工艺也是这样,竹编、柳编、草编、荆条编,制茶、酿酒、做粉条,等等,都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
第三,乡村艺术资源利用的综合性。
一方面乡村艺术体现的是乡村整体,包括乡村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农田、作物、村落建筑、生活方式、节日庆典、习俗与娱乐等,以及农业劳作和生活方式本身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资源和构成要素,乡村艺术就蕴含在这些要素之中。
非连续性文本《分餐制在古代中国至少流行了三千年》阅读练习及答案(湖南长沙2022学年度高一下期末)
湖南省长沙市名校2021-2022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信息类文本阅读(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分餐制的历史可上溯到史前时代,它经过了不少于3000年的发展过程。
会食制的诞生大体是在唐代,而这种饮食方式的改变,是源于桌椅形制的改变一周秦汉晋时代,筵宴上实行分餐制;而高桌大椅的出现,成为分食制向会食制转变的一个重要契机。
②西晋王朝灭亡以后,匈奴、羯、鲜卑、氐、羌等族陆续进入中原,建立政权,这就是历史上的十六国时期。
频繁的战乱,还有居于统治地位民族的变更,使得中原地区自殷周以来建立的传统习俗、生活秩序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正是这种大的历史变革,导致了家具发展的新趋势,传统的席地而坐的姿势也随之有了改变,常见的跪姿坐式受到更轻松的垂足坐姿的冲击,这就促进了高足坐具的使用和流行。
公元5~6世纪,束腰圆凳、方凳、胡床、椅子等新出现的高足坐具,逐渐取代了铺在地上的席子。
③在敦煌285窟的西魏时代壁画上,我们看到了年代最早的靠背椅子。
有意思的是,椅子上的仙人还用着惯常的蹲跪姿势,双足并没有垂到地面上,显然当时的高足坐具使用不久或不普遍。
在同时代的其他壁画上,又可看到坐胡床(马扎子)的人将双足坦然地垂放到了地上。
洛阳龙门浮雕所见坐圆凳的佛像,也有一条腿垂到了地上。
④及至唐代,各种各样的高足坐具已相当流行,垂足而坐已成为标准姿势。
1955年在西安发掘的唐代大宦官高力士之兄高元理墓,发现墓室壁画中的墓主人像。
他端坐椅子上,双足并排放在地上,这是唐代中期以后已有标准垂足坐姿的证据。
可以肯定地说,在唐代时,至少在唐代中晚期,古代中国人已经基本上抛弃了席地而坐的方式,最终完成了坐姿的革命性改变。
⑤用高椅大桌进餐,在唐代已不是稀罕事,不少绘画作品都提供了可靠的研究线索。
如传世的《备宴图》,描绘了宫中大宴准备情形:在巍峨殿宇的侧庭,摆着大方食桌和条凳,桌上摆满了餐具和食品。
还值得一提的是传世绘画《宫乐图》,图中十多个作乐的官女,也是围坐在一张大案前,一面和乐,一面宴饮。
说明文阅读(一)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宇轩图书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宇轩图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宇轩图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宇轩图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宇轩图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宇轩图书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宇轩图书
1.通观全文,作者认为椅子的出现对中国古代文 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答。 (3分)
答案:示例:网络聊天软件的发明,促进了人们 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比如像QQ聊天这样的交流方 式,从形式上直接缩短了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距离, 使人们的联系更为广泛,视野更为开阔,这些都 必然影响着我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推动着文化的 发展。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宇轩图书
二、 (2012· 呼和浩特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题。(10分) 神秘的运动常数
宇轩图书
③比较高级的发光生物,采用细胞外发光。
它们有特殊的发光器官,能够产生发光物质。
发光时,将这些东西排泄到海水里,把海水
“染成”浅蓝色的“发光水”。小虾中的磷虾,
身上有十来个发光器,可以受它自己的指挥,
随意发光,可向不同的方向照射。试想,一尾
磷虾点十盏灯,几百几千尾磷虾的灯火齐明, 那不正如银河里的繁星在闪耀着异彩吗!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宇轩图书
1 .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2分) A .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是按照逻辑顺序 说明的。 B .科学研究表明,空中的飞鸟和水中的游鱼 的运动并不完全是自由的。
C .海豚的形体要比蜂鸟大得多,但它们的运 动常数却都落在0.2~0.4之间。
祝勇《一把椅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一把椅子祝勇我从伍嘉恩《明式家具经眼录》中看到过一把黄花梨波涛纹围子玫瑰椅。
这把玫瑰椅最引人注视之处,就是波涛纹式的纤细直棂,装入椅背框与扶手下的空间,忧如流水的曲线,让人看到自然界的无声运动。
建筑师赖特把别墅造在匹兹堡郊区的瀑布之上,于是有了世界上著名的“流水别墅”,但这不算牛,中国人把流水造在家具里,那样不漏声色,又十全十美,这等想象力、创建力,除了中国人,天底下再也找不出谁有,并且这发明权,最晚也能够追溯到明朝,由于有这把明朝玫瑰椅作证。
更重要的是,在当时,它其实不是为博物馆打造的陈列品,而是作为一件一般家具,被置放在最平时的生活空间里。
若是把视线放大,我们发现这样的靠背纹线设计,在很多园林亭台的“佳人靠”上亦可见到。
几百年前的一把木椅,让我们在客堂的穿堂风里,感觉到江河流淌、山川悠久,甚至能够想到大河之洲,我们文明源泉的关关雎鸠。
在那把木椅里,在榫卯建立的起承转合里,必定藏着中国人对宇宙次序的浪漫构思,而后,用一种最简单、最自然、最不以为意的方式体现出来——典型的中国式表达。
中国人向来委婉,从不结构浩荡繁密的哲学著作,洋洋洒洒、滴水不漏地阐述自己的哲学系统,但中国人是有哲学的,只可是那哲学浸透在万事万物中。
所以中国没有柏拉图、黑格尔,但中国有孔子,有惠能,他们的思想,像雨像雾又像风,让我们去感觉和意会。
就像这把椅子,出自明朝一个不见经传的工匠之手,但那层层推展、收放自如的水波,“以一种程式化的模式频频摆列”,循环推动,演示的倒是无止境的生命律动,一世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在中国,我们几乎找不到一件孤立存在的事物,全部物质之间,都存在着秘密的勾联,像家具的不一样部件,组成一个宏大的系统,所以,在古代中国,在老子、庄子那边,就已经产生了“系统论”。
每一件事物,包含这样一件一般的家具,既是这宇宙的一分子,也能够被视作宇宙自己。
一花一世界,一鸟一天堂。
一件家具,就是一个微缩的宇宙,或许说,是宇宙的模型。
高二语文午测试卷二及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二(上)语文午测二班级:姓名:座号:成绩:语言文字运用(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近期,一档叫《上新了•故宫》的综艺节目频频登上网络热搜榜,以往的故宫深处,伴随镜头移转,徐徐展现在观众眼前。
翻阅演职人员列表,不难发现这档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人员都特别年轻。
今天的年轻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是他们,他们奉献才智并且日渐欣赏传统文化。
在年轻人聚居的网络平台,每遇之作,常常能带动一番热烈讨论。
在“新生代”的炯炯目光中,传统文化正汲取着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青年人热爱传统文化的现象令人欣喜,但我们仍需留意,()。
源起西周的陕西秦腔,年轻一代鲜有问津;始自宋代的评书艺术,历经辉煌之后,影响力;传统手工艺刺绣门类举不胜举,但是不论哪个类目如今都为找不到“接班人”长吁短叹……新颖的创意,激发了年轻一代了解传统文化的热情。
当传统文化再次被激活,光彩焕发时,它也穿越时空,为我们的创新创业提供资源与灵感。
青春是取之不竭的创造力与活力,当这股力量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互,二者定能交相辉映、携手向前。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寂寂无闻推陈出新细微汇合B.鲜为人知推陈出新式微融合C.寂寂无闻革故鼎新细微汇合D.鲜为人知革故鼎新式微融合2.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传统文化大多都遭到了破坏B.几乎没有人关注并呼吁保护传承传统文化了C.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正频频“告急”D.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缺少创新和关注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仅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还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
B.不只是以主力人群的身份观看传统文化,还为创新制作传统文化节目奉献才智。
C.不仅为传统文化节目的创新奉献才智,还日渐成为欣赏传统文化的主力人群。
D.作为传统文化节目创新的主力人群,他们既奉献才智,又日渐欣赏传统文化。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题试题(含答案)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考最后一卷语文试卷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读《中国不高兴》,令我想起了一件事,几年前,一位在南京大学当教授的朋友对我说,中国公共理性话语危机已经严重到了非采取行动不可的程度,他想编一本给大学生用的写作课本,帮助训练他们基本的逻辑说理能力,力求避免过度简单化,浮泛空论,巡回论证,无凭据推理,谩骂、粗口、唱衰等说理方式。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是语言教育,不只是训练读写的技能,更是通过学习使用文字语言,养成公共说理的理性思考习惯。
只有说理的社会才是正派、宽容的社会,需要尊重与自己意见不同的说理对方。
对对手要宽容、厚道,陈述对方的论辩时应该尽量做到全面、准确、心平气和,不要一开口,就是“我不高兴”“我生气”。
这些都是《中国不高兴》作者们需要补的功课。
许多读者受蛊惑而浑然不觉,他们虽受过教育,但缺乏基本的理性辨析能力,这是不是意味着学校教育中有了严重的疏忽和失败?公共说理不是吵架,不是如《中国不高兴》作者们所说的那样,要“刺激”什么人或者要出什么气。
吵架越成功,说理越失败。
吵架是一种恶性激化人际意见对立的话语行为,而说理的目的恰恰是要尽量消除人际意见对立,化解分歧。
公共说理是要通过交流、说服来达成共识。
公共说理是公共文明的成就,也是形成良好社会关系、民主政治秩序的根本条件。
中国的公共说理机制还不健全,提高公共话语理性的自觉性应该成为各阶段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项目。
(摘编自徐贲《“不高兴”先生要学会说理》)材料二:三联生活周刊:随着近年网络暴力事件影响越来越大,人们不禁开始怀念起20年前的中国互联网环境。
湖南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带答案解析
湖南高二高中语文期中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小题。
阿庆基“造反”[芬兰]本蒂·韩佩一条板凳安放在路旁,只要行人累了,就可坐下休息。
累了!是的,难道这还有什么奇怪的吗?一个人在七十年岁月里要跨出多少步子啊——短的、长的、急的、慢的。
板凳被发明和制造出正是为了人们能够坐它。
或许这条板凳还有别的目的,因为冷饮亭就在它的旁边……托比亚斯·阿庆基多次感到奇怪,这条板凳看完全是条普普通通的板凳,人们仅仅是在散步途中想让腿脚歇上一歇时,才意识到它的存在。
托比亚斯·阿庆基坐在板凳上,他的头发斑白,但精神却很矍铄,他用大拇指托着烟斗,完全沉浸在往事的回忆之中。
没过多久,越越近的歌声唤醒了他,立刻使他想起,现在是生活在动乱时期。
罢工、骚乱……打吧!吵吧!有的是理由……可是这么干难道有助于问题的解决吗?如果像被拴着鼻子的小牛犊那样发疯似的挣扎,能行吗?托比亚斯·阿庆基已经七十岁了,现在世道是不是变了?也许是吧,也许人们的眼界有所不同。
可是生活是不是好过些了?嗯,他们应当尽可能过得更好些。
这就有足够理由去进行斗争……他听见一个过路人说,罢工工人在游行示威。
游行示威吧!他——托比亚斯·阿庆基,已上了年纪,只能坐在板凳上观望。
在这种时期,作为一个旁观者也实在有趣得很哪!游行队伍过了,人不少,除了两旁土路,整个街道都挤满了人群。
他们唱的歌中有激烈的词句:“法律骗人,政府压人。
”“到了明天,普天之下皆兄弟……”游行队伍过去了,托比亚斯·阿庆基朦胧地感觉到,他们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向着遥远的未走去……他们在前进,先头部队消失在转弯处的建筑物后面。
后那里发生了阻塞,尽管后面的队伍还在前进,突然“砰”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夏末晴朗的天空。
托比亚斯·阿庆基被子弹的呼啸声惊呆了。
2024届高考语用题型训练------比喻的构成及表达效果(含答案)
语用题型训练------比喻的构成及表达效果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我的童年生活里,音乐是一种特殊的存在。
许多真诚而朴实的响器的歌声,强烈地感染了我,让我觉得人世间的确有美好的一些声音令人无法忘却。
它渗入到你的生命中,它如种子般落在你的心上,生了根。
箫声的高低强弱很难控制,每个音节,稍一不慎,就可能从①的顶峰摔下来,把乐曲摔得粉身碎骨。
父亲就控制得很好,但我也只听他吹过一次。
那次,父亲独自到房顶,背靠着烟囱,手拿着箫。
我坐在房顶的一个角落,离父亲好远。
天渐渐地暗下来,父亲的面孔已经模糊不清。
我感觉到一种很轻飘的、跟夜雾②的声音,静穆地,缓缓地降落在我的心上。
父亲吹的是我从未听过的乐曲。
那箫声仿佛是从父亲的体腔内部流泄出来的,像黑暗中的小溪流,如果你不用心去感觉,就什么也听不到。
至今,那种人和箫声都不愿分离的情境,我记忆犹新。
箫声是很神秘的,是连接心灵与遥远世界的通道,就像微细的血管与心脏相通那样③的关系。
回想起来,我当年学着写诗,就是想找一管接通遥远世界的箫,或与箫相似的能让心灵呼吸的气管。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展览,以物记事,以事叙史,以史启思。
如同一部沉浸式电影,文物是剧中演员,每一件文物都在讲述中华文明故事,构建共同的精神家园。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①,观众观赏每一件文物,如同随着“剧情”发展,穿越历史长河,认知历史并读懂中国。
通过综合运用电视艺术手段与多元传播方法,让曾经深藏在博物馆的文物、遥远而不易接近的大遗址等一步步获得公众认知。
在阐释文化新知、描绘精神图谱中②、润物无声,进一步推动全社会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文物知识和价值传播对于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具有③的作用。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2015内蒙古呼伦贝尔中考语文说明文阅读)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①椅子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家具之一,它源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原的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
到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常见的有靠背、有扶手的椅子。
之后,椅子在宋朝广泛流行。
它的流行逐渐改变了人们跪坐在席子上的“跽(jì)坐”姿态,解放了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它对中国古代文化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
②首先是对房屋的建筑结构及其内部布局产生影响。
在房屋建筑中,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
同时,椅子的出现也对房屋内部布局产生了较大影响。
传统的坐姿要求房屋的中间尽量空阔,以供人们席地而坐。
而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③椅子的出现还影响了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
椅子出现后,人们坐姿明显升高,自然而然出现了一些高足家具,高足的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人们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
这些高足家具的出现,还引起了杯盘、碗碟等生活用具的改变。
到了宋代,很难再看到高足的餐具,碗、盘、杯等用具都变得玲珑精巧。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人们生活习俗的改变。
比如,人们进餐方式的变化,以前人们围坐在一起进餐很困难,一般是分餐制。
椅子和高足的桌子出现后,人们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分餐制也随之变成了合餐制。
④椅子的出现更为重要的是强化了国人心中的皇权意识。
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
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是跪着的。
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子之间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的合作伙伴,那时的“跪”没有低下的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
椅子出现之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奴化了国人,使国人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进而更加强化了国人心中皇权至上的意识。
⑤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也“跪”,为什么没有出现奴化的现象呢?因为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双膝跪下,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地而已。
《沈从文先生的一把椅子》阅读练习及答案
《沈从文先生的一把椅子》阅读练习及答案《沈从文先生的一把椅子》阅读练习及答案阅读陈建功的《沈从文先生的一把椅子》一文,完成小题。
(共18分)⑴沈从文先生是大作家,可他的工作关系不在作家协会。
众所周知的原因,解放后,他先后在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做事,1978年以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做事。
不过,沈先生的妻子张兆和先生,倒是中国作家协会的干部,退休前,是作协所属《人民文学》杂志社的编辑。
⑵我和兆和先生素未谋面,甚至直到她故去,我都因出差在外,没能送她一程,因此引为终生遗憾。
从文兆和先生的后人,秉承了忠厚的家风,在兆和先生的后事办完之后,来过一封很诚恳又很有感情的谢函,里面还有兆和先生的一张照片,用以感谢我们对逝者的关心和哀悼。
⑶这越发使我惭愧。
⑷兆和先生送给了我一把沈从文先生用过的椅子。
至今,这椅子还在我的办公室里,日日与我为伴。
⑸尽管没有见过一面,我却感受到了她对我的关心与仁爱。
⑹这把椅子的赠予,牵线人是金玉良,作家协会机关老干部处的一位大姐。
金玉良是东北作家罗烽白朗的养女。
罗烽白朗去世后,她到老干部处担当照顾其他老同志的工作。
金玉良和张兆和先生最为投缘,常常到兆和先生那里去,问安、闲叙,也帮忙做一些家务,有时还和老人家一起共进晚餐。
上班的时候,金玉良偶然也来我的办公室小坐,讲起离退休老干部们的生活。
她讲得最多、言谈中最为敬重的,是张兆和。
她告诉我,兆和先生学养深厚性情高雅与世无争,一直过着恬淡素朴的生活。
金玉良又常常很深情地谈起兆和先生逸事,比如有一次她告诉我,沈家一直供着三十多个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直到他们完成小学学业。
在月薪仅百元的年月,他们曾毅然捐出5000元,捐给当地的希望工程。
而沈先生和兆和先生,绝无生活上的奢求,“不信你去看看沈先生坐的那把椅子,几个弹簧都软了,直到辞世也没换过!”听到这里我心中一暖,突生奇想,我说:“我们的现代文学馆应该去买一把新椅子,去把沈先生的椅子换过来!……”我不知事后是不是把这个建议转告了文学馆,或许是一时的感慨,随即便忘了也未可知。
江西省赣州市虔州艺术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含解析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虔州艺术学校第一次月考高一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书法:彰显中华文化独特魅力书法与绘画、音乐等纯艺术门类不同,它不仅仅是艺术,因为书法首先是中国的文字。
文字是一个国家文化发展的母体和载体,独一无二的书法无疑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它文化的标志之一。
我们对传统的文化、传统的书法要有敬畏之心。
中华文明和中国艺术独特性的代表之一,就是我们自古沿用下来的书法。
中国的书法拥有五千年的发展历史,它是历代书法家精神的结晶,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更是中国人智慧的“舍利子”。
一个对自己文化都不敬畏的民族何谈自尊。
回顾历史,作为文字的书法,是完全实用性的,是人们生活、交往、奏事不可缺少的;但作为艺术,中国古代书法家追求法度,追求书卷气、文人气,使书法不仅成为人们用来记叙和表述思想的实际手段,更用书法来体现文人的才情和学养,所谓“字如其人”、“书为心画”。
一部书法史,就是一部中国文化发展史,书法艺术延续了近三千年的辉煌,正是中国文化的魅力所在。
从二十世纪初西方的钢笔进入中国以来近半个世纪,硬笔代替了毛笔,使中国书法渐渐不再具有实用性。
尤其是近十多年来,随着电脑的高度发展和普及,这一代年轻人不要说写毛笔字了,甚至即将远离硬笔,进入一个无纸无笔的键盘时代。
过去,古人入私塾读书,识字、吟诵、书写三者是合而为一的,是一个不可分拆的整体。
但是,在现代教育兴起之后,中国文字的整体性和书卷气的传统被拆解:文字、音韵、书法,成为不同专业;文字归于中文,吟诵归于表演,而书法归于美术。
识字作为必修课,书法却成为选修课。
而今研究中文的,往往不了解书法;美术学院学书法的,并未开设文字、音韵的课程。
可见,书法传统在代际绵延中发生了多次重大变化,书法之“法”对于使用毛笔的人来说,越来越隔膜,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于书法的认识也越来越混乱。
尤其是经历了上个世纪的战乱与运动,书法传统的脉被人为地割裂了,直接造成了今天书法创作、鉴赏与批评的标准不断地泛化甚至是丧失。
变的阅读答案(最新版)
变的阅读答案变的阅读答案变的阅读答案篇一《变阅读答案》变阅读答案变①少年只有16岁。
之前他干过许多糊涂和愚蠢的事情:他偷过郊区的苹果,偷过城市的盆花,偷过同学的铅笔和饼干,偷过邻居的茶杯和腊肉,还偷过大街上的自行车。
他一次次被带进派出所又一次次被放出来。
一天,他猛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意识到自己错了,意识到自己应该痛改前非了。
②他后悔,他想改,可是他已经挽回不了自己的声誉和尊严,他已经没有了任何朋友,他一出现总会引来一些异样的目光。
少年并不记恨他们,认为这是对他的惩罚。
少年望着窗外,天阴沉沉的,没有一丝阳光。
③整整一个夏天,每天上午,他都把自己关在家中,透过窗子看外边的树。
他忍受不了寂寞,到下午时,悄悄出去,在小区转一圈。
人们一看见他,或扭过头去,或老远就避开。
邻居们防他,就像防一条带着传染病的狗。
少年不敢上前,不敢与他们对视,他失去了与任何人交流的勇气。
他无奈、自卑,似乎世界在他面前关起一扇门,又加上无数把锁。
④他垂着头慢慢地走,轻踢着一粒石子。
没有阳光,少年却感觉后背灼热。
忽然有人喊他,是一位坐在凉亭里的老人。
老人朝他招手:“喂,年轻人!”他抬头一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和耳朵。
“你是在喊我吗?”他指指自己。
“过来,年轻人!”老人说。
他走过去,胆战心惊。
他想逃离,可是却说服不了自己的脚步。
老人叼着一根没有点燃的香烟,摸着口袋,问他:“有火柴吗?”“没有。
”“打火机呢?”“也没有。
”说完,他急急地低了头,试图离开。
“别急着走。
”老人再一次喊住他,“去帮我取来打火机吧,我的家,你知道的。
”⑤他当然知道,老人与他同住一个单元,他住七楼,老人住一楼。
“我的腿脚不中用。
”老人笑呵呵地说,“打火机放在茶几上,麻烦你帮我取来。
”少年心中划过一道闪电。
可是那闪电转瞬即逝。
“钥匙呢?”他问。
“门没有锁。
”老人说,“我从来不锁门的。
住咱们这个小区,根本不必锁门。
”少年心中又是一道转瞬即逝的闪电。
少年飞奔而去,途中流下了眼泪。
山东省青岛市2020-2021上学期高一选课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山东省青岛市2020-2021上学期高一选课测试语文试题【含答案】2021.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50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各行各业的技术人才参与建设.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起着巨大作用。
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创造精神,在中国历史上,工匠不仅是传统工业的主要劳动力,而且还扮演着传统工业技术主体的角色。
工匠所从事的实践活动本身,就蕴含着一种不断突破自我的创造精神。
工业革命之后,传统的小作坊逐渐被现代工业制造取代,但是在人类历史中沉淀下来的工匠文化,却依旧贯穿于现代化的工业制造之中。
工匠精神是一种求精尚巧的实践精神。
对工匠而言,产品制作并不是一种简单模仿的操作,而是对材料匠心设计、精心制作的再创造,从产品的构思到成品的整个过程,都渗透着工匠求精尚巧的思维,烙刻着工匠双手劳作的印记。
我国自古就有尊崇和弘扬工匠精神的优良传统,一些工艺水平在世界上长期处于领先地位。
瓷器、丝绸、家具等精捋美制品和许多庞大壮观的建筑,都离不开劳动者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可以说,我国古代非常注重工匠精神,形成了“尚巧工”的社会氛围.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始终坚持弘扬工匠捋神。
无论是“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工程取得的辉煌成就,还是高铁、大飞机等的设计与制造,都离不开工匠精神,都展现出我们对工匠描r神的继承与发扬。
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但总体而言,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实现制造业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关键在于提高创新能力,而工匠精神是助推创新的重要动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椅子改变中国文化》阅读答案试题解析理解
①在中国传统礼仪中,怎么坐是很重要的一个内容。
最早的时候,没有椅子,人们会客的时候都是跪坐在席子上,或者是一张叫榻的大床上,臀部放在脚后跟上,这叫跽坐。
虽然不太舒服,可是在正式场合下,必须这样坐,否则就是失礼。
②到了东汉末年,一种名叫“胡床”的折叠板凳,类似于现在的马扎,从北方游牧民族地区传入中原,第一次改变了人们的坐姿。
人们开始逐渐放弃跪坐这种难受的姿势。
到了唐代中期,胡床逐渐演化为我们习以为常的有靠背、有扶手、可以让双腿自然下垂的椅子,并且在宋朝广泛地流行起来。
古代中国人的大腿终于获得了解放。
③椅子的流行改变的不仅仅是人们的腿脚,更重要的是对古代中国文化产生了相当的冲击。
④这种四条腿的家具首先冲击的是当时中国的坐礼,而坐礼的变化,又直接导致诸多社交礼仪的改变。
接着椅子还影响到了房屋内部风格,最明显的变化就是窗户的升高。
以前人们坐姿低矮,窗户的位置也相应较矮,以使坐着的人能看到窗外的风景;椅子的出现使窗户的位置明显升高了。
椅子的出现还对房屋内部风格产生了较大影响。
传统的坐礼要求房间的中间尽量要空阔,作为人们席地而坐之用。
椅子出现后,人们就不需要为席地而坐预留太大的空间,家具的数量也因此增加起来。
⑤在椅子出现之前,人们的坐姿很低,□□我国的家具普遍矮小,常见的案几与现在农村炕桌的高度差不多。
椅子出现后,人们的坐姿明显升高了不少,自然而然一些高足家具就陆续开始流行,桌子也就应运而生,逐渐成为我国最主要的吃饭、看书的家具。
而高足家具的出现,又引起了茶具、碗碟等生活用品的一连串改变。
唐人席地而坐,坐姿低,为了方便饮食,都使用高足餐具,许多杯、碟、碗的底部都有几个支撑的高足。
到了宋代,餐具置于高桌上,身体的位置及人的视线都不一样了,很难再看到安装高足的餐具了,碗、盘、杯等食器都变得玲珑精巧。
⑥椅子出现前,由于坐姿、案几的低矮,人们围坐在一桌吃饭很困难,所以,那时一般都是分餐制。
聚餐时,人们分别就坐于各自案几的后面,各有一套相同的饭菜,席地而坐,凭俎案而食。
鸿门宴中,项羽、项伯东向坐,范增南向坐,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
这五个人一人一案,是典型的分餐制。
椅子和高足桌子的出现,奠定了围坐吃饭的物质基础,人们逐渐开始围坐在一张桌子旁吃饭。
到八仙桌出现时,围坐在一张桌子上吃饭已成了习俗,分餐制也顺应地变成了合餐制。
⑦受椅子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国人的心理。
椅子出现之前,人们在正式场合必须跽坐。
这种坐姿现在看来是很难受的,现代人恐怕少有能坚持这种坐姿半小时以上的。
所以,古时候的人们必须经过刻苦训练,才能适应这种坐姿。
孩子们
学的第一堂礼仪课就是跽坐,其意义与新兵入伍时训练军姿很相似。
跽坐训练,除了能磨练孩子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修身养性。
因为再怎么训练,跽坐久了都不会舒服,内心就会焦躁不安,所以跽坐训练更是对自身心性内涵的修炼。
这种修炼能让人的内心与坐姿和谐统一,这样才能达到完美的跽坐。
因此,经过跽坐训练的人都有挺拔干练的气质,都有严谨坚忍的性格。
⑧在椅子出现之前,跽坐是社交场合的正坐。
不论你是天子还是草民,社交场合都必须跽坐。
现代人恐怕难以想象:那时候,皇帝和群臣议事,大臣们向皇帝跪拜时,皇帝其实也基本跪着。
这种坐姿的平等拉近了皇帝和臣民的关系,那时的君臣关系更像是事业上合作的伙伴。
跪着没有现在这种低下的特殊含义,而是一种恭敬虔诚的表现。
椅子出现后,跪的意义与内涵发生了重大变化。
皇帝坐在椅子上居高临下,臣民们则跪拜在地上。
这种礼节上的巨大不平等使臣民们潜移默化地奴颜婢膝起来,这在心理上巩固了皇权至上的思想,奴化了国人的心理。
⑨可能有人奇怪:欧洲人坐椅子,没有跽坐,为什么没有出现那种奴化的现象呢?其实道理很简单。
欧洲人的礼仪中,跪是很少的。
除了向上帝双膝跪下,对任何人都不用跪;就算见了本国的君主,也只是单膝跪而已。
而在我国古代,跪是最常用的礼仪。
不光是君臣之间,还广泛用于下级与上级之间,草民与官员之间。
椅子出现后,跪的不平等性显现出来,从而逐渐起了奴化国民的作用。
⑩我国自北宋之后逐渐走下坡路,这恰恰和椅子的普及时间差不多,难道是巧合吗?就像互联网和手机的发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一样,人类历史上很多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发明,其实都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1. 根据第①段中的信息,给“跽坐”一词下定义。
(3分)
2. 第②段画线句“古代中国人的大腿终于获得了解放”在文中的意思
是。
(2分)
3. 联系上下文,填入第⑤段空格处恰当的一项是()(2分)
A. 于是
B. 因而
C. 以致
D. 以至
4. 综观全文,椅子的出现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哪些冲击?(4分)
5. 给这篇文章拟写一道标题。
(2分)
6. 本文结尾处说:“人类历史上很多现在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发明,其实都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影响。
”请另举一例对此说法加以阐述。
(4分)
1.(3分)跽坐是中国古人在会客时(或正式场合)将臀部放在脚后跟上跪坐在席子或榻上的一种坐姿。
2.(2分)椅子的流行彻底改变了古代中国人跪坐的坐姿,人们的腿脚得以舒展。
3.(2分) D(B也对)
4.(4分)⑪改变了古时中国的坐礼及诸多社交礼仪;⑫影响了房屋内部的风格;
⑬引发了家具、茶具等一系列生活用品的改变;⑭改变了人们的就餐习俗,使分餐制变成了合餐制;⑮影响了国民的性格,奴化了国人的心理。
(答出4点即可)
5.(2分)椅子改变中国文化(将“改变”写成“冲击”或“影响”得1分)
6.(4分)举例恰当1分,自圆其说2分(要切合“文化”),语言表达1分。
答案示例:
罗盘的发明对我们的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没有罗盘之前,中华文化呈现出区域性、封闭性的特征;罗盘发明后,我们由陆地文明走向海洋文明,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日益频繁,中华文化由此而变得开放与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