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_T 21645.1-2008_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

合集下载

相关标准规范-范本模板

相关标准规范-范本模板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2部分:安全功能要求
101.
GB/T 18336。3—200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3部分:安全保证要求
其他电子政务相关
102.
GB/T 21064-2007
电子政务系统总体设计要求
103.
GB/T 21062.1—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第1部分:总体框架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审计产品技术要求和评价方法
74.
GB/T 20979-2007
信息安全技术虹膜识别系统技术要求
75.
GB/T 20983-2007
信息安全技术网上银行系统信息安全保障评估准则
76.
GB/T 20984-2007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
77.
GB/Z 20985-2007
69.
GB/T 20518—2006
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基础设施数字证书格式
70.
GB/T 20519—2006
信息安全技术公钥基础设施特定权限管理中心技术规范
71.
GB/T 20520-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72.
GB/T 18018—2007
信息安全技术路由器安全技术要求
73.
GB/T 20945—2007
17.
GB/T 21645.1-2008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http:\www。bzcity。net\Detail.asp?ID="%20 rs("TID%22) &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

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分散分光)

1商务楼宇光纤建设规范(草案)2011年3月前言随着国家“三网融合”(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政策的出台, 以及各种新业务的涌现, 对电信宽带接入网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FTTH/FTTO作为接入网演进的终极目标, 可以为用户提供100M以上的接入带宽, 是实现接入网络融合化、IP化、高带宽化, 满足未来各种电信业务的有效途径。

今后, 所有新建商务楼宇用户接入部分都要按照FTTH/FTTO的要求来建设。

本规范用于指导开发商红线内FTTH/FTTO综合布线系统的建设, 其他商务楼宇的改造可参照执行。

目录1 适用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相关释义 (2)3.1 名词释义 (2)3.2 FTTH/FTTO网络结构及工程界面划分 (2)4 商务楼宇常见建设模式 (4)4.1 商务楼宇的特点 (4)4.2 房间布局比较明确的商务楼宇 (5)4.3 房间布局不明确的商务楼宇 (5)4.4 大型商场、超市等卖场 (5)5 入户光缆 (6)5.1 光纤、光缆选型 (6)5.2 光缆芯数配置原则 (6)5.3 入户光缆的布放要求 (6)5.3.1 室内光缆敷设一般要求 (6)5.3.2 室内光缆穿管敷设要求 (7)5.3.3 室内光缆在线槽、桥架、明敷时敷设要求 (8)5.4 线路损耗参数 (9)6 用户室内壁龛箱 (10)6.1 用户室内壁龛箱 (10)6.2 基本要求 (10)6.2.1 环境条件 (10)6.2.2 外观与表面处理 (11)6.2.3 结构要求 (12)6.3 功能要求 (14)6.3.1 基本功能要求 (14)6.3.2 通信设备区 (15)6.3.3 光纤终端区 (15)6.3.4 配线区 (15)6.3.5 过线区 (16)6.4 环境适应性要求 (16)6.4.1 防水 (16)6.4.2 防尘 (16)6.4.3 防雷 (16)6.5 安全要求 (17)6.5.1 一般要求 (17)6.5.2 接地保护 (17)6.5.3 用户室内壁龛箱参考结构 (18)7 楼层弱电间 (19)7.1 光配线箱主要技术要求 (19)7.1.1 尺寸 (19)7.1.2 结构 (20)7.1.3 功能要求 (21)8 暗管、桥架设置要求 (25)8.1 敷设暗管 (25)8.2 桥架和线槽安装设计 (26)9 各种标志管理要求 (28)9.1 标签要求 (28)9.1.1 标签材料 (28)9.1.2 标签字体 (29)9.2 标签种类 (29)9.2.1 机柜标签 (29)9.2.2 光配线架标签 (29)9.2.3 壁龛箱标签 (29)9.2.4 光配线模块及端子标签 (29)9.2.5 光缆标签 (32)9.3 标签粘贴 (32)9.3.1 粘贴位置 (32)9.3.2 注意事项 (32)2适用范围3本规范明确了商务楼宇光纤到户方式建设部署时的系统架构和建设要求。

SA与LTE互操作

SA与LTE互操作

SA与FDD-LTE互操作策略&配置指导书秘密▲SA与FDD-LTE互操作策略&配置指导书摘要:本文主要介绍4G与5G之间互操作流程,主要包括4G->5G重选/切换的参数配置、5G->4G重选切换的参数配置,以及Voice业务EPS fall back参数配置。

关键字:LTE、SA、NR 重选、切换、重定向、EPS Fallback、Fast Return 适用场景:SA组网目录1 前言 (7)2 协议中对4-5G互操作的一些概述 (8)3 互操作策略与建议 (10)3.1 重选策略 (11)3.1.1 重选优先级设定 (11)3.1.2 SA定向重选 (13)3.2 连接态数据业务互操作策略 (13)3.3 语音业务互操作策略(非VONR) (16)3.3.1 语音EPS FALLBACK策略 (16)3.3.2 FAST RETURN互操作策略 (16)3.4 共建共享互操作策略 (17)3.4.1 共享载波有倾向性驻留 (17)3.4.2 共享载波无倾向性驻留 (19)3.4.3 独立载波 (21)3.5 SA和NSA并存场景 (21)3.5.1 不同地理区域上的并存 (21)3.5.2 相同地理区域上的并存 (27)4 4G&5G空闲态互操作 (28)4.1 NR->NR/LTE小区重选介绍 (29)4.1.1 小区重选的测量规则 (29)4.1.2 NR频内和异频同优先级重选判决 (29)4.1.3 NR频间和异系统间重选判决 (31)4.2 LTE->NR小区重选介绍 (32)4.2.1 重选优先级 (32)4.2.2 重选过程 (33)4.2.3 SA用户的定向重选 (34)4.3 重选参数典型配置 (37)4.3.1 4G ->5G SA重选参数 (37)4.3.2 4G->5G SA定向重选 (38)4.3.3 5G->4G重选参数 (38)4.4 共享场景的配置思路 (39)4.4.1 场景梳理和分析 (39)4.4.2 5G SA共享载波(单GNBID方案)--》4G独立载波 (42)4.4.3 5G SA共享载波(多GNBID方案)-》4G独立载波 (50)4.4.4 4G共享载波(无NSA场景)--》SA独立载波 (51)4.4.5 4G载波(NSA场景)向SA的重选 (51)5 连接态4G->5G PS业务互操作 (54)5.1 基于覆盖向SA切换/重定向 (54)5.1.1 介绍 (54)5.1.2 具体流程 (58)5.1.3 具体参数配置 (60)5.1.4 对NR邻区配置的要求 (64)5.1.5 共享场景下的配置 (65)5.2 向5G的定向切换/重定向 (67)5.2.1 介绍 (67)5.2.2 具体流程 (68)5.2.3 具体参数配置 (69)5.2.4 对NR邻区配置的要求 (69)5.2.5 共享场景下的配置 (70)5.2.6 对VOLTE业务的影响 (71)5.3 两种方式的对比 (72)6 连接态5G->4G PS业务互操作 (73)6.1 介绍 (73)6.2 具体流程 (74)6.3 具体参数配置 (75)6.3.1 5G->4G重定向参数 (75)6.3.2 5G->4G切换参数 (76)6.4 对LTE邻区配置 (76)6.5 共享载波方式下配置 (80)6.5.1 共享SA小区是单GNBID方案 (80)6.5.2 共享SA小区是多GNBID方案 (87)6.6 几个外场常见问题 (87)6.6.1 什么时候触发盲重定向? (87)6.6.2 5G->4G的切换和重定向方式可否选择? (88)6.6.3 如果设置为切换方式,什么时候会有重定向? (89)6.6.4 有好几个打开异频异系统测量,区别是什么? (89)7 4G&5G语音业务互操作 (90)7.1 VOICE EPS FALLBACK (91)7.1.1 简要介绍(含TAC是否映射) (91)7.1.2 切换方式EPS FB流程图 (93)7.1.3 EPS FB切换参数 (94)7.1.4 已知某个问题 (94)7.1.5 共享载波方式下的配置 (95)7.2 FAST RETURN TO NR (95)7.2.1 原理介绍 (95)7.2.2 FAST RETURN参数 (98)7.2.3 共享载波方式下配置 (98)8 附录素材(仅供参考) (98)8.1 在NR上的注册流程 (98)8.2 SA用户独立移动性 (101)图目录图2-1 5G与4G网络互操作架构图 (8)图2-2 UE状态在NR/5GC, E-UTRA/EPC , E-UTRA/5GC之间的变化 (9)图3-1 4G & SA互操作分类简明示意图 (11)图3-2 共建共享-有倾向性驻留-空闲态策略示意图 (18)图3-3 共建共享-有倾向性驻留-连接态策略示意图 (18)图3-4 共建共享-无倾向性驻留-空闲态策略示意图 (20)图3-5 共建共享-无倾向性驻留-连接态策略示意图 (20)图3-6 NSA和SA并存示意图 (25)图5-1 LTE->NR切换流程图 (55)图5-2 LTE->NR重定向流程图 (57)图6-1 NR->LTE切换流程图 (74)图7-1 EPS fallback流程图 (93)图7-2 Fast Return to NR 盲重定向流程图 (97)图7-3 Fast Return to NR切换流程图 (97)图8-1 注册流程(With N26) (99)图8-2 注册流程(Without N26) (100)表目录表4-1 对于4/5G共享载波组合下是否需要额外配置的梳理 (39)表8-1 SA用户专用移动性测量配置相关参数 (103)1 前言2020年,国内运营商逐步开展5G SA网络建设。

通信行业国标目录

通信行业国标目录

46 47 48 49 50 51 52
GB/T 11444.4-1996 GB/T 16520-1996 GB/T 16651-1996 GB/T 16652-1996 GB/T 16653-1996 GB/T 16654-1996 GB/T 16813-1997 GB/T 16816-1997 GB/T 16850.1-1997 GB/T 16858-1997
107
GB/T 4958.9-1988 GB/T 4958.10-1988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二部分:分系 统的测量 第九节 备用通道倒换设备 地面无线电接力系统所用设备的测量方法 第三部分:仿真 系统的测量 第一节 通则
在电话自动交换网上使用的标准化 2400/1200比特/秒 调制解调器 集成电路(IC)卡公用付费电话系统总技术要求
88 89
电工术语 空间无线电通信 电话自动交换网局间中继数字型线路信号方式
90
电话自动交换网多频记发器信号技术指标测试方法
91 92 93 94 95
大容量长距离模拟微波通信干线电话传输干扰容限 脉冲编码调制通信系统系列 喇曼光纤放大器技术条件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光传送网体系设备的功能块特性 光纤放大器试验方法基本规范 第4部分:模拟参数-增益 斜率的试验方法
6
7
8
GB/T 14617.2-1993
陆地移动业务和固定业务传播特性 第二部分:100~ 1000 MHz固定业务传播特性
9
GB/T 14617.3-1993 GB/T 14618-1993 GB/T 14733.1-1993 GB/T 14733.4-1993 GB/T 14733.5-1993 GB/T 14733.8-1993 GB/T 14760-1993 GB/T 15118-1994 GB/T 15542-1995 GB/T 15658-1995 GB/T 15839-1995 GB/T 15840-1995 GB/T 15841-1995 GB/T 15937-1995 GB/T 15942-1995

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特此通知。
主题词:电 力 规 划 制 度 通 知 抄送:广 东电网公司,广 东合鸿达投资管理有限公 司。 广东电网公司广州供 电局办公室 ⒛ 10年 5月 18日 印发
-2-
广东电网公司 广州供电局
广州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原则
目录
前 言 ................................................................................................................. 1
3.10.1 对无功设备的基本要求................................................................... 12 3.10.2 一般补偿原则................................................................................... 13 3.10.3 无功补偿装置的控制方式............................................................... 13 3.10.4 变电站无功容量配置....................................................................... 13
3.11.1 频率 ................................................................................................... 14 3.11.2 电压允许偏差................................................................................... 15 3.11.3 三相不平衡度................................................................................... 15 3.11.4 电压波动与闪变............................................................................... 16 3.11.5 谐波 ................................................................................................... 16 3.12 通信干扰 ................................................................................................. 16 3.13 节能降耗与环保 ..................................................................................... 16 3.13.1 节能分析 ........................................................................................... 17 3.13.2 变电站防噪 ....................................................................................... 18 3.13.3 电磁环境 ........................................................................................... 20 3.13.4 变电站给排水................................................................................... 21 3.13.5 其它 ................................................................................................... 21 3.14 抗灾保障 ................................................................................................. 22

IMS网络AGCF技术要求V2.0-2011920

IMS网络AGCF技术要求V2.0-2011920

IMS 网络综合接入控制设备AGCF 技术要求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AGCF in IMS(V2.0)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保密等级:公开发放目录目录 (1)前言 (3)IMS网络综合接入控制设备AGCF技术要求 (1)1 范围 (1)2 引用标准 (1)3 缩略语 (1)4 AGCF在网络中的位置 (2)5 业务和功能要求 (2)5.1 业务要求 (2)5.2 功能要求 (3)6 操作维护和网管要求 (7)6.1 维护界面 (7)6.2 配置管理 (7)6.3 维护管理 (7)6.4 故障管理 (8)6.5 业务量统计和测量 (8)6.6 协议跟踪与监视 (10)6.7 安全管理 (10)6.8 人-机系统 (10)7 接口要求 (10)7.1 以太网接口 (10)7.2 本地维护接口 (11)7.3 与网管中心接口 (11)7.4 端口配置要求 (11)8 协议要求 (11)8.1 H.248 协议要求 (11)8.2 SIP 协议要求 (11)9 主要通信流程示例 (11)10 性能及可靠性指标 (11)10.1 系统容量 (11)10.2 系统处理能力 (11)10.3 呼叫建立时延 (11)10.4 时延 (11)10.5 系统可靠性和可用性 (11)11 系统安全性 (12)12 定时和同步要求 (12)12.1 同步方式 (12)12.2 外定时方式 (12)13 硬件要求 (12)13.1 硬件系统基本要求 (12)13.2 对处理机的要求 (12)13.3 对输入、输出设备的基本要求 (12)14 软件要求 (12)14.1 基本要求 (12)14.2 软件功能要求 (13)14.3 软件维护管理功能要求 (13)15 机械结构和工艺要求 (13)16 环境要求 (13)17 电源及接地要求 (13)附录A(规范性附录)信令流程要求 (14)A.1 概述 (14)A.2媒体网关注册注销流程 (14)A.3 AGCF用户注册注销流程 (15)A.4 呼叫建立流程 (18)A.5 传真和MODEM处理流程 (24)A.6 补充业务实现流程 (29)附录B 接入和接入控制设备加插P-Access-Network-Info头域的要求 (29)前言本标准依据ITU-T和3GPP制定的相关标准,结合有关国内标准和中国电信其它企业标准,基于中国电信中国电信IMS总体技术要求和实际需求而拟定,充分考虑了网络的平滑演进能力,为中国电信中国电信IMS的技术试验、网络建设和运行维护提供技术依据。

华为AR系列路由器 01-01 使用display命令查看设备状态

华为AR系列路由器 01-01 使用display命令查看设备状态

图 1-1 Equipment SN(ESN)
文档版本 08 (2020-08-31)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4
Huawei AR 系列物联网关 配置指南-设备管理(命令行)
1 使用 display 命令查看设备状态
1.1.2.2 Q 如何查看单板的序列号?
通过命令行查看
通过Telnet或者Console口登录设备,用户视图下输入命令display sn [ [ interface ] abnormal | all | interface interface-type interface-number | license | slot slotid ],查看设备上部件的序列号SN(Serial Number)。
常见问题回答
1.1.1.1 Q 如何查看单板状态是否正常?
执行命令display device [ slot slot-id ],查看设备的部件类型和状态信息。当 Register显示为Registered,Alarm显示为Normal时,表示单板状态是正常的。
说明
该状态为硬件管理状态,不包含业务运行状态。
------------------------------------------------------------------------------Board Name : AR531-GBP-H Board Description : AR531-GBP-H
-------------------------------------------------------------------------------
文档版本 08 (2020-08-31)
版权所有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光纤光缆标准精选(最新)

光纤光缆标准精选(最新)

光纤光缆标准精选(最新)G7424.1《GB/T7424.1-2003 光缆第1部分:总规范》G7424.2《GB/T 7424.2-2008 光缆总规范 第2部分:光缆基本试验方法》G7424.3《GB/T7424.3-2003 光缆第3部分:分规范-室外光缆》G7424.4《GB/T7424.4-2003 光缆第4部分:分规范-光纤复合架空地线》G7424.5《GB/T 7424.5-2012 光缆 第5部分:分规范 用于气吹安装的微型光缆和光纤单元》G9771.1《GB/T 9771.1-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1部分: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2《GB/T 9771.2-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2部分: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3《GB/T 9771.3-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3部分:波长段扩展的非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4《GB/T 9771.4-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4部分: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5《GB/T 9771.5-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5部分:非零色散位移单模光纤特性》G9771.6《GB/T 9771.6-2008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6部分:宽波长段光传输用非零色散单模光纤特性》G9771.7《GB/T 9771.7-2012 通信用单模光纤 第7部分:接入网用弯曲损耗不敏感单模光纤特性》G12357.1《GB/T12357.1-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A1类多模光纤特性》G12357.2《GB/T12357.2-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A2类多模光纤特性》G12357.3《GB/T12357.3-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A3类多模光纤特性》G12357.4《GB/T12357.4-2004 通信用多模光纤:A1类多模光纤特性》G12507.1《GB/T12507.1-2000 光纤光缆连接器:总规范》G12507.2《GB/T12507.2-2000 光纤光缆连接器:F-SMA型连接器分规范》G13993.2《GB/T13993.2-2002 通信光缆系列:核心网用室外光缆》G13993.3《GB/T13993.3-2001 通信光缆系列: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G13993.4《GB/T13993.4-2002 通信光缆系列:接入网用室外光缆》G13265.1《GB/T13265.1-1997 纤维光学隔离器:总规范》G13265.2《GB/T13265.2-1997 纤维光学隔离器:空白详细规范》G13993.1《GB/T13993.1-2004 通信光缆系列第1部分:总则》G13993.2《GB/T13993.2-2002 通信光缆系列:核心网用室外光缆》G13993.3《GB/T13993.3-2001 通信光缆系列:综合布线用室内光缆》G13993.4《GB/T13993.4-2002 通信光缆系列:接入网用室外光缆》G13997《GB/T13997-1999 光缆数字线路系统光端机技术要求》G15941《GB/T 15941-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进网要求》G15972.1《GB/T15972.1-1998 光纤总规范:总则》G15972.2《GB/T15972.2-1998 光纤总规范:尺寸参数试验方法》G15972.3《GB/T15972.3-1998 光纤总规范:机械性能试验方法》G15972.4《GB/T15972.4-1998 光纤总规范: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试验方法》 G15972.5《GB/T15972.5-1998 光纤总规范:环境性能试验方法》G15972.10《GB/T 15972.1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总则》G15972.20《GB/T 15972.2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光纤几何参数》G15972.21《GB/T 15972.21-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涂覆层几何参数》G15972.22《GB/T 15972.2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尺寸参数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长度》G15972.30《GB/T 15972.3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光纤筛选试验》G15972.31《GB/T 15972.31-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抗张强度》G15972.32《GB/T 15972.3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涂覆层可剥性》G15972.33《GB/T 15972.33-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应力腐蚀敏感性参数》G15972.34《GB/T 15972.34-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机械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光纤翘曲》G15972.40《GB/T 15972.4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衰减》G15972.41《GB/T 15972.41-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带宽》G15972.42《GB/T 15972.4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波长色散》G15972.43《GB/T 15972.43-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数值孔径》G15972.44《GB/T 15972.44-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截止波长》G15972.45《GB/T 15972.45-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模场直径》G15972.46《GB/T 15972.46-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透光率变化》G15972.47《GB/T 15972.47-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宏弯损耗》G15972.49《GB/T 15972.49-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传输特性和光学特性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微分模时延》G15972.50《GB/T 15972.50-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恒定湿热》G15972.51《GB/T 15972.51-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干热》G15972.52《GB/T 15972.52-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温度循环》G15972.53《GB/T 15972.53-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浸水》G15972.54《GB/T 15972.54-2008 光纤试验方法规范 环境性能的测量方法和试验程序 伽玛辐照》G16529《GB/T16529-1996 光纤光缆接头:构件和配件》G16529.2《GB/T16529.2-1996 光纤光缆接头:光纤光缆接头盒和集纤盘》G16529.3《GB/T16529.3-1996 光纤光缆接头:光纤光缆熔接式接头》G16529.4《GB/T16529.4-1996 光纤光缆接头:光纤光缆机械式接头》G16530《GB/T16530-1996 单模纤维光学器件:回波损耗偏振依赖性测量方法》 G16531《GB/T16531-1996 半柔软同轴电缆组件分规范》G16814《GB/T 16814-2008 同步数字体系(SDH)光缆线路系统测试方法》G16849《GB/T 16849-2008 光纤放大器总规范》G16850.1《GB/T16850.1-1997 光纤放大器:增益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2《GB/T16850.2-1997 光纤放大器:功率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3《GB/T16850.3-1997 光纤放大器:噪声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4《GB/T 16850.4-2006 光纤放大器试验方法基本规范:模拟参数-增益斜率的试验方法》G16850.5《GB/T16850.5-2001 光纤放大器:反射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6《GB/T16850.6-2001 光纤放大器:泵浦泄露参数的试验方法》G16850.7《GB/T16850.7-2001 光纤放大器:带外插入损耗的试验方法》G17570《GB/T17570-1998 光纤溶接机通用规范》G18308.1《GB/T18308.1-2001 纤维光学转接器:总规范》G18309.1《GB/T18309.1-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总则》 G18310.1《GB/T18310.1-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振动(正弦)》G18310.2《GB/T18310.2-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配接耐久性》G18310.3《GB/T18310.3-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静态剪切力》G18310.4《GB/T18310.4-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光纤/光缆保持力》G18310.5《GB/T18310.5-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扭转/扭绞》G18310.6《GB/T18310.6-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锁紧机构抗拉强度》G18310.7《GB/T18310.7-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弯矩》G18310.8《GB/T18310.8-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碰撞》G18310.9《GB/T18310.9-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冲击》G18310.10《GB/T18310.10-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抗挤压》G18310.11《GB/T18310.11-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轴向挤压》G18310.12《GB/T18310.12-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撞击》最大输入功率》G18311.16《GB/T 18311.16-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球面抛光套管端面半径》G18310.17《GB/T18310.17-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低温》G18310.18《GB/T18310.18-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干热-高温耐久性》G18310.19《GB/T18310.19-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恒定湿热》G18310.21《GB/T18310.21-2002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温度-湿度组合循环试验》G18310.22《GB/T18310.22-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温度变化》G18310.26《GB/T18310.26-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盐雾》G18310.42《GB/T18310.42-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连接器的静态端部负荷》G18310.48《GB/T 18310.48-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 温度湿度循环》G18311.34《GB/T18311.34-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随机配接连接器的衰减》G18310.39《GB/T18310.39-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对外磁场敏感性》G18310.45《GB/T18310.45-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试验-浸水耐久性》G18311.1《GB/T18311.1-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测量程序:外观检查》G18311.3《GB/T18311.3-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衰减和回波损耗(多路)》G18311.4《GB/T18311.4-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衰减》 G18311.5《GB/T18311.5-2003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衰减对波长的依赖性》G18311.6《GB/T18311.6-2001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回波损耗》G18311.20《GB/T 18311.20-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分路器件的方向性》G18311.26《GB/T 18311.26-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角偏差的测量》G18311.28《GB/T 18311.28-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检查和测量 瞬间损耗》G18311.30《GB/T 18311.30-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抛光角度和光纤位置》G18311.31《GB/T 18311.31-2007 纤维光学互连器件基本试验和测量程序:光源耦合功率比测量》程序:检查》G18478《GB/T18478-2001 纤维光学环行器》G18480《GB/T18480-2001 海底光缆规范》G18898.1《GB/T18898.1-2002 掺铒光纤放大器C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G18898.2《GB/T 18898.2-2008 掺铒光纤放大器 L波段掺铒光纤放大器》G18899《GB/T18899-2002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G18900《GB/T18900-2002 单模光纤偏振模色散的试验方法》G20184《GB/T 20184-2006 喇曼光纤放大器技术条件》G20186.1《GB/T 20186.1-2006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1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G20186.2《GB/T 20186.2-2008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 第2部分:改性聚丙烯》 G20244《GB/T 20244-2006 光学纤维传像元件》G20440《GB/T 20440-2006 密集波分复用器/解复用器技术条件》G21022.1《GB/T 21022.1-2007 纤维光学连接器接口 第1部分: 总则和导则》 G21645.1《GB/T 21645.1-2008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G28518《GB/T 28518-2012 煤矿用阻燃通信光缆》G29233《GB/T 29233-2012 管道、直埋和非自承式架空敷设用单模通信室外光缆》GJ915《GJB915A-1997 纤维光学试验方法》GJ1427A《GJB1427A-1999 光纤总规范》GJ1428A《GJB1428A-1999 光缆总规范》GJ1659《GJB1659-1993 光纤光缆接头总规范》GJ2454《GJB 2454A-2003 军用光缆填充膏规范》GJ4411《GJB 4411-2002 光缆组件通用规范》GJ5024《GJB 5024-2003 军用光缆阻水纱规范》GJ5865K《GJB 5865-2006 K 线性令牌传递多路数据总线有效性测试方法》GJ5866K《GJB 5867-2006 K 航空单芯多模光纤光缆连接器规范》GJ5931Z《GJB 5931-2007 军用有中继海底光缆通信系统通用要求》GJ6411K《GJB6411-2008 K 光纤通道航空电子环境》GJ6919Z《GJB6919-2009 Z 导电纤维丝束性能测试评价方法》YD901《YD/T 901-2001 核心网用光缆——层绞式通信用室外光缆》YD943《YD/T943-1998 外导体内径为5.6mm、3.8mm及2.8mm射频同轴连接器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YD980《YD/T980-2002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YD1069《YD/T1069-2000 扁平型光纤带室内光缆第1部分:单光纤带光缆》 YD1113《YD/T1113-2001 光缆护套用低烟无卤阻燃材料特性》YD1114《YD/T1114-2001 无卤阻燃光缆》YD1115.1《YD/T1115.1-2001 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第一部分:阻水带》 YD1115.2《YD/T1115.2-2001 通信电缆光缆用阻水材料第二部分:阻水纱》 YD1118.1《YD/T1118.1-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第一部分: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YD1118.2《YD/T1118.2-2001 光纤用二次被覆材料第二部分:改性聚丙烯》YD1258.1《YD/T 1258.1-2003 室内光缆系列 第1部分:总则》YD1258.2《YD/T 1258.2-2003 室内光缆系列 第2部分:单芯光缆》YD1258.3《YD/T 1258.3-2003 室内光缆系列 第3部分:双芯光缆》YD1272《YD/T 1272-2003 光纤活动连接器 第1部分:LC型》YD5024《YD/T 5024-2005 SDH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YD5025《YD 5025-2005 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YDN042《YDN042-1997接入网用馈线光缆技术要求》YD5043《YD 5043-2005 长途通信光缆塑料管道工程验收规范》YD5044《YD/T 5044-2005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5066《YD/T 5066-2005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5072《YD 5072-2005 通信管道和光(电)缆通道工程施工监理规范》YD5080《YD/T 5080-2005 SDH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YD5091《YD 5091-2005 光传输设备抗地震性能检测规范》YD5092《YD/T 5092-2005 长途光缆波分复用(WDM)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YD5093《YD/T 5093-2005 光缆线路自动监测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5095《YD/T 5095-2005 SDH长途光缆传输系统工程设计规范》YD5102《YD 5102-2005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13《YD/T 5113-2005 WDM光缆通信工程网管系统设计规范》YD5119《YD/T 5119-2005 基于SDH的多业务传送节点(MSTP)本地网光缆传输工程设计规范》YD5123《YD 5123-2005 长途通信光缆线路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YD5124《YD 5124—2005 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监理暂行规定》SJ10663《SJ/T10663-1995 光纤设备与部件测量方法》SJ11116《SJ/T11116-1997 光纤预制棒总规范》SJ20723《SJ20723-1998 GG6001型脉冲信号光电隔离组件详细规范》SJ20724《SJ20724-1998 GG240型多路高速数据光电隔离组件详细规范》SJ20773《SJ20773-2000 野战光缆开口引接系统通用规范》SJ20860《SJ 20860-2003 军用光缆引接设备通用规范》J8310《JB/T8310.1~3-1996 光缆连接器》DL767《DL/T767-2003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ADSS)用预绞式金具技术条件和试验方法》DL788《DL/T788-2001 全介质自承式光缆》DL832《DL/T832-2003 光纤复合架空地线》DL5344《DL/T 5344-2006 电力光纤通信工程验收规范》YB098《YB/T 098-2012 光缆增强用碳素钢绞线》JJF1197《JJF1197-2008 光纤色散测试仪校准规范》。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交易平台认证技术规范-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电子招标投标系统交易平台认证技术规范-中国信息安全认证中心
4 技术要求 ............................................................................ 8
4.1 认证评价方式 ....................................................................................................................................... 8 4.2 认证级别............................................................................................................................................... 8 4.3 功能要求............................................................................................................................................... 8 4.4 业务规则要求 ....................................................................................................................................... 8 4.5 数据项要求........................................................................................................................................... 9 4.6 接口要求............................................................................................................................................... 9 4.7 性能要求............................................................................................................................................... 9 4.8 安全性要求........................................................................................................................................... 9 4.9 可靠性要求........................................................................................................................................... 9 4.10 易用性要求 ......................................................................................................................................... 9 4.11 运行环境要求 ..................................................................................................................................... 9 4.12 文档要求............................................................................................................................................. 9

SOA标准规范体系

SOA标准规范体系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互联网标准开放实验室
I
SOA 标准体系白皮书
本部分对本文档的目的、读者范围、意义及作用进行说明。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目的
对当前所有 SOA 国际标准(W3C、OASIS、OMG、WS-I 等发 布)及国际主流企业标准进行梳理,并进行分析,形成 SOA 标准体 系全集。
读者范围
SOA 相关产品研发及项目实施的咨询顾问、架构师、开发人员、 技术负责人及用户。
意义及作用
1、 2、 是 ISOL 后续所规划的 SOA 标准研发的基础; 为当前业界技术人员了解 SOA 标准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互联网标准开放实验室
II
SOA 标准体系白皮书


1 前言 ....................................................................................................................................... 1 2 SOA 标准体系概述 ................................................................................................................ 3
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互联网标准开放实验室 1
SOA 标准体系白皮书
近几年发展迅速的 Web 服务技术为 SOA 系统的构建奠定了良好 的技术基础,它所具有的平台无关、标准中立等特点,使其成为现今 构建 SOA 系统的首选技术。 标准是影响 SOA 发展和 SOA 系统构建的重要因素。基于 SOA 构建的系统许多方面都需要标准,比如:数据传输、消息传递、互操 作等。 随着 SOA 相关技术的迅速发展,SOA 相关标准研究在国际上已 经产生大量成果,基本覆盖到 SOA 实施的各个方面。但目前 SOA 国 际标准体系尚未确立和统一,主要国际标准组织( W3C、OASIS 、 WS-I、OMG 等)所制定的标准存在重复、不一致现象,现有 SOA 产品对标准的支持不一致、 难以互联互通, 用户缺乏统一的评判标准、 存在风险顾虑,影响了 SOA 技术及产品的规模化应用。 鉴于上述情况, 互联网标准开放实验室于 2006 年初开展 SOA 标 准体系专项研究。通过对 Web 服务技术和 SOA 相关标准(以下将 Web 服务技术标准及其它相关 SOA 技术标准统一称为“SOA 标准” ) 的研究,基于中国行业应用需求及标准化现状,从中梳理出 SOA 标 准体系,其涵盖 SOA 相关各环节的国际及业界主流标准,为 SOA 系 统的构建提供参考。 SOA 标准体系使得构建 SOA 系统的各种技术能共同协作,以规 范化的方式支撑企业或组织的 IT 战略实现以及业务需求满足。SOA 标准体系的采纳及推广, 将促进中国 SOA 产业链的规范化, 提升 SOA 产品及项目的开发实施水平,促进 SOA 在各行业的规模化应用。

弱电工程基础知识

弱电工程基础知识

弱电工程基础知识目录1. 弱电工程基础知识概述 (3)1.1 弱电概念与分类 (4)1.2 弱电工程的重要性与应用 (5)2. 弱电系统的组成 (6)2.1 通信系统 (7)2.1.1 综合布线系统 (9)2.1.2 光纤通信系统 (9)2.2 自动化控制系统 (11)2.2.1 监控系统 (13)2.2.2 智能楼宇系统 (14)2.3 安全防范系统 (15)2.3.1 闭路电视监控系统 (16)2.3.2 入侵报警系统 (17)3. 基础知识 (19)3.1 电气原理 (20)3.1.1 电路基础 (21)3.1.2 电子元件 (22)3.2 建筑电气布置 (23)3.2.1 电缆与线槽 (26)3.2.2 电源与配电 (28)3.3 安全标准与规范 (29)4. 建筑工程中的弱电工程设计 (30)4.1 设计原则与流程 (32)4.2 设计规范与要求 (33)4.3 系统方案与实施 (34)5. 施工技术 (36)5.1 布线技术 (37)5.2 安装与调试 (38)5.3 质量控制与验收 (40)6. 弱电工程的维护与管理 (41)6.1 日常维护 (43)6.2 故障诊断与排除 (44)6.3 系统升级与优化 (45)7. 案例分析 (47)7.1 典型工程案例 (48)7.2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49)8. 法规与认证 (51)8.1 法规要求 (52)8.2 产品认证与资质 (53)9. 未来发展趋势 (55)9.1 物联网与弱电工程 (56)9.2 绿色建筑与弱电技术 (58)1. 弱电工程基础知识概述通常是指采用弱电流进行检测、计量、控制和通信等相关业务的工程领域。

它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家用电器”、“建筑安装”主要涉及电力、通信、自动控制、安全防范等技术应用。

不同于强电工程中的电网供电,弱电工程的“弱”指的是电流较小,但其对现代社会生活的影响和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建筑智能化系统:如楼宇自动化系统(BAS)、火灾报警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电子监控、出入口控制、防盗报警等)、通信系统和网络系统。

BS 7671-2008 CORR.1-2008 电气设备的要求.IEE布线规则

BS 7671-2008 CORR.1-2008 电气设备的要求.IEE布线规则

This corrigendum contains corrections to BS 7671:2008. For clarification, where appropriate, deleted text has been ruled through and additional text has been underlined. Sufficient of the existing text has been included to enable users to identify the nature and extent of the change.Amend Table 41.1, NOTE 2 and 411.4.5, NOTE by deleting “(typically 2I Δn )”. Amend 434.2.1 as follows:434.2.1 The regulations in Regulation 434.2 shall not be applied to installations situated in locations presenting a fire risk or risk of explosion and or where the requirements for special installations and locations specify different conditions.Amend 515.3.1 and 515.3.2 by replacing references to “BS EN 50082” and “BS EN 50081” with “BS EN 61000 series”. Amend 533.3 as follows:533.3Selection of devices for protection of wiring systems against fault currentThe application of the regulations of Chapter 43 for fault currents of duration up to 5 s shall take into account maximum fault current conditions. Where the device provides protection against fault current only, account shall be taken of minimum short-circuit fault current conditions.Where the standard covering a protective device specifies both a rated service short-circuit breaking capacity and a rated ultimate short-circuit breaking capacity, it is acceptable to select the protective device on the basis of the ultimate fault current short-circuit breaking capacity for the maximum short-circuit fault current conditions. Operational circumstances may, however, make it desirable to select the protective device on the service short-circuit breaking capacity, e.g. where a protective device is placed at the origin of the installation.Where the short-circuit breaking capacity of the protective device is lower than the maximum prospective short-circuit or earth fault current that is expected at its point of install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comply with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last paragraph of Regulation 536.1 and Regulation 536.5.Amend Table 53.2 as follows:Device Standard Isolation (5)EmergencySwitching (2)Functional switching(5) In an installation forming part of a TT or IT system, isolation requires disconnection of all the live conductors.See Regulation 537.2.2.1.Replace 537.1.2 as follows:537.1.2 Combined protective and neutral (PEN) conductors shall not be isolated or switched except as permitted by Regulation 543.3.4.Except as required by Regulation 537.1.4, in a TN-S or TN-C-S system the neutral conductor need not be isolated or switched where it can be regarded as being reliably connected to Earth by a suitably low impedance. For supplies which are provid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Electricity Safety, Quality and Continuity Regulations 2002, the supply neutral conductor (PEN or N) is considered to be connected to Earth by a suitably low impedance.Corrigendum(July 2008)BRITISH STANDARDBS 7671:2008 Requirements for Electrical Installations IEE Wiring Regulations, Seventeenth Edition© The Institution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and BSINO FURTHER ELECTRONIC COPYING WITHOUT WRITTEN PERMISSIONAmend 702.411 as follows:702.411415Protective measure: Automatic disconnection of supply Additional protection Amend Regulation number 702.411.3.3 to 702.415.2Note the changing of the above two Regulation numbers effectively moves that group from page 171 to 172. Amend 702.55.1(ii) and (iii) by replacing “702.411.3.3” with “702.415.2”.Amend 705.1, NOTE by deleting “and BS EN 6100-1”Amend Figure 705, bottom left-hand corner, by replacing “150 mm 150 mm” with “150 mm x 150 mm” Appendix 1, British Standards to which reference is made in the RegulationsAmend as follows:BS 6220:1983 (1999) Electric cables. Single core PVC insulated flexible cables of rated voltage600/1000 V for switchgear and controlgear wiringDeleted by BS 7671:2008, Corrigendum (July 2008)Appx 15BS EN 61000 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 (EMC)BS EN 61000 is a multiple part standard 515.3.1515.3.2Appx 5 AM Appx 11 para 1BS EN 6100-1 Glossary of building and civil engineering termsDeleted by BS 7671:2008, Corrigendum (July 2008)705.1 noteAppendix 9, Definitions – multiple source, d.c. and other systemsAmend Figures 9D to 9M as follows:Appendix 15, Ring and radial final circuit arrangements, Regulation 433.1 Amend Figures 1 and 2 as shown over page:IndexAmend as shown:Page 364- swimming pools-- supplementary equipotentialbonding 702.411.3.3(ii) 415.2Page 366- swimming pools 702.411.3.3 415.2Page 372- swimming pools 702.411.3.3 415.2Page 373- swimming pools 702.411 415.2- swimming pools 702.411.3.3 415.2Page 379- starting currents 522.1.1 552.1.1Page 382- swimming pools 702.411.3.3 415.2Page 386- swimming pools 702.411.3.3 415.2- supplementary equipotentialbonding required 702.411.3.3 415.2APPENDIX 15 (Informative)RING AND RADIAL FINAL CIRCUIT ARRANGEMENTS,REGULATION 433.1This appendix sets out options for the design of ring and radial final circuits for household and similar premises in accordance with Regulation 433.1, using socket-outlets and fused connection units. It does not cover other aspects of the design of a circuit such as: – Protection against electric shock, Chapter 41– Protection against thermal effects, Chapter 42– Protection against overcurrent, Chapter 43– Selection and erection of equipment, Part 5.1 Fig 15A RING FINAL CIRCUIT ARRANGEMENTS, REGULATION 433.1.5The load current in any part of the circuit should be unlikely to exceed for long periods the current-carrying capacity of the cable (Regulation 433.1.5 refers). This can generally be achieved by:(i) locating socket-outlets to provide reasonable sharing of the load around the ring(ii) not supplying immersion heaters, comprehensive electric space heating or loads of a similar profile from the ring circuit (iii) connecting cookers, ovens and hobs with a rated power exceeding 2 kW on their own dedicated radial circuit(iv) taking account of the total floor area being served. (As a rule of thumb Historically, a limit of 100 m2 has been adopted.)2 Fig 15B RADIAL FINAL CIRCUIT ARRANGEMENTS, REGULATION 433.11.5 mm2。

1MW集装箱式逆变器技术规范书3.3

1MW集装箱式逆变器技术规范书3.3

1MW集装箱式逆变房技术规范书二〇一五年十一月目录1 总的要求 (3)2.工程概况 (3)3.技术参数和性能要求 (4)4 供货范围 (30)5 图纸及资料 (31)6 技术服务、设计联络、工厂检验和监造 (33)7 试验 (35)8 包装和运输 (37)9 质量保证和管理 (38)10 相关附件 (39)1 总的要求1.1本技术规范书适用于光伏项目1MW集装箱式逆变房项目,提出了对设备本体及其附属设备功能设计、结构、性能、安装和试验等方面的技术要求。

1.2卖方应仔细阅读本技术规范书阐述的全部条款。

卖方提供的设备本体及其附件应符合技术规范书所规定的要求。

1.3本技术规范书提出的是最低限度的技术要求,并未对一切技术细节做出规定,也未完全陈述与之有关的规范和标准,卖方应提供符合本技术规范书引用标准的最新版本标准和技术规范书技术要求的全新产品,如果所引用的标准之间不一致或本技术规范书所使用的标准如与卖方所执行的标准不一致时,按要求较高的标准执行。

1.4如果卖方没有以书面形式对技术规范书的条文提出差异,则意味着卖方提供的设备完全符合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

若有与本技术规范书要求不一致的地方,必须逐项在“卖方技术差异表”中列出。

1.5本技术规范书将作为订货合同的附件,与合同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涉及有关商务方面的内容,如与商务部分有矛盾时,以商务部分为准。

本技术规范书未尽事宜,由合同签约双方在合同谈判时协商确定。

1.6卖方(或供货商)必须有权威机构颁发的ISO-9001系列的认证证书或等同的质量保证体系认证证书。

卖方(或供货商)具有严格的质量体系和先进的工艺及完善的检测设备,以确保提供设备具有先进的技术水平和可靠的质量。

1.7卖方提供的所有光伏逆变器在技术上应是成熟可靠、先进的,并经过几年运行实践已证明是完全成熟可靠的产品。

卖方应已有相应的运行成功经验(提供近三年的国内外业绩表),同时必须满足国家有关安全、环保等强制性法规、标准的要求,满足IEC,TUV,CCC和GB等要求。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

环境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交换技术规范(试行)
目次
前 言 .............................................................................. I 1 适用范围 ............................................................................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 3 术语和定义 .......................................................................... 1 4 交换信息 xml 描述 .................................................................... 2 5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方式 .......................................................... 2 6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用网络基础 .................................................... 3 7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频度 .......................................................... 3 8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交换模型 .......................................................... 3 9 信息交换流程 ........................................................................ 4 10 数据交换报文规范 .................................................................. 11 11 信息结构描述 ...................................................................... 15 12 代码 .............................................................................. 99 附 录 A (规范性附录)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 Schema ................................... 100 附 录 B (规范性附录) Systemcode Schema .......................................... 184 附 录 C (规范性附录) 数据类型 Schema ............................................. 189 附 录 D (规范性附录) 数据交换报文格式 ........................................... 196 附 录 E (规范性附录) 单位类别编码 ............................................... 206 附 录 F (规范性附录) 企业规模编码 ............................................... 206 附 录 G (规范性附录) 注册类型编码 ............................................... 206 附 录 H (规范性附录) 计量单位编码 ............................................... 207 附 录 I (规范性附录) 污染物代码 ................................................. 208 附 录 J (规范性附录) 流域编码 ................................................... 209 附 录 K (规范性附录) 水域功能区类别编码 ......................................... 211 附 录 L (规范性附录) 排放规律编码 ............................................... 211 附 录 M (规范性附录) 排放去向编码 ............................................... 212 附 录 N (规范性附录) 燃料分类编码 ............................................... 212 附 录 O (规范性附录) 燃烧方式编码 ............................................... 213 附 录 P (资料性附录) 层次结构图图符说明 ......................................... 213 附 录 Q (资料性附录) xml Schema 文件结构说明 ..................................... 214 附 录 R (资料性附录) 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 XML ...................................... 国环境保护法》,加强对环境污染源的监督管理,提高对环境 污染源的自动监控水平,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的数据传输流程,保证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 的实时、有效传输,为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传输、交换提供统一的技术要求,实现污染源 自动监控数据资源的信息共享,为环境保护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制定本标准。

网络相关国家标准

网络相关国家标准
现行
6
GB/T 32403.2-2015
基于公用电信网的宽带客户网络设备技术要求 第2部分:企业用宽带客户网关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equipments in broadband customer network based on telecommunication network—Part 2:Enterprise gateway
现行
14
GB/T 20279-2015
信息安全技术 网络和终端隔离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Information security technology—Security technical requirements of network and terminal separation products
现行
2013年第10号公告
27
GB/T 20965-2013
控制网络HBES技术规范 住宅和楼宇控制系统
Control network HBE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 Home and building control system
现行
2013年第10号公告
28
GB/T 21642.4-2012
基于IP网络的视讯会议系统设备技术要求 第1部分:多点控制器(MC)
The 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video conference system devices based on IP-based network - Part 1: Multipoint Controller
现行
13
GB/Z 25320.7-2015
电力系统管理及其信息交换 数据和通信安全 第7部分:网络和系统管理(NSM)的数据对象模型

电子设计产品硬件概要设计(模板)V1.1

电子设计产品硬件概要设计(模板)V1.1

4 关键器件选型 ...................................................................................................................................... 10
4.1
单板 1 关键器件选型........................................................................................................... 10
2.2.3 单板 n 功能简介............................................................................................................. 7
2.3
硬件运行环境说明................................................................................................................. 7
3.4.1 单板 n 总体框图及功能说明....................................................................................... 10
3.4.2 单板 n 重用技术分析................................................................................................... 10

数据中心节能降耗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节能降耗解决方案

数据中心节能降耗解决方案目录一、前言 (2)1.1 背景介绍 (2)1.2 解决方案目的 (3)二、数据中心能源消耗现状分析 (3)2.1 数据中心能源消耗构成 (4)2.2 数据中心能源效率现状 (5)2.3 节能降耗潜力分析 (6)三、数据中心节能降耗解决方案 (7)3.1 空调系统节能改造 (9)3.1.1 高效空调设备应用 (10)3.1.2 智能化空调控制系统 (10)3.2 供电系统节能改造 (12)3.2.1 高效UPS应用 (13)3.2.2 低压直流供电系统 (14)3.3 服务器及存储设备节能优化 (15)3.3.1 低功耗服务器推广 (16)3.3.2 存储设备节能技术 (17)3.4 网络及通信系统节能策略 (18)3.4.1 低功耗网络设备应用 (20)3.4.2 数据中心内部光纤通信优化 (20)3.5 视频监控及照明系统节能改造 (21)3.5.1 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22)3.5.2 节能照明系统应用 (24)四、实施步骤与建议 (25)4.1 实施步骤 (26)4.2 项目实施建议 (28)五、预期效果与评估方法 (29)5.1 预期效果 (30)5.2 评估方法 (31)六、结语 (33)6.1 节能降耗的重要性 (34)6.2 持续改进与创新 (35)一、前言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作为支撑各类业务的重要基础设施,其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不断攀升,已经成为当前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数据中心的节能降耗,不仅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也涉及到社会责任与可持续发展。

本文档旨在探讨并提供一种切实可行的数据中心节能降耗解决方案,以推动行业向绿色、低碳、高效的方向发展。

通过一系列的策略与技术手段,我们旨在降低数据中心的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为解决全球能源危机贡献一份力量。

1.1 背景介绍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数据中心作为信息系统的核心基础设施,其建设和运营成本不断攀升。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

GB/T 21645.1-2008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1部分: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基本信息【英文名称】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Part 1:Architecture and general requirements【标准状态】现行【全文语种】中文简体【发布日期】2008/4/10【实施日期】2008/11/1【修订日期】2008/4/10【中国标准分类号】M33【国际标准分类号】33.040.40关联标准【代替标准】暂无【被代替标准】暂无【引用标准】YD/T 1078-2000,YD/T 1289.2,YDN 099-1998,ITU-T G.7712,ITU-TG.7713,ITU-T G.7713.1,ITU-T G.7713.2,ITU-T G.7713.3,ITU-T G.7715,ITU-TG.7715.1,ITU-T G.784,ITU-T G.803,ITU-T G.805,ITU-T G.8080,ITU-T G.872,ITU-TG.873.1,ITU-T G.873.2,ITU-T G.874,ITU-T M.3010,ITU-T M.3100,ITU-TY.1313,OIF-UNI-01.0,OIF-ENNI-SIG-01.0,IETF RFC 4204,IETF RFC 4207,IETF RFC 4209适用范围&文摘本部分规定了自动交换光网络体系结构、控制平面参考结构和基本结构元件、呼叫和连接控制、路由、自动发现和资源管理要求、管理平面和数据通信网要求、命名和地址、保护和恢复、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业务要求等。

本部分规定的自动交换光网络要求与其承载的客户层和具体实现技术无关,传送网络的具体技术细节不在本部分范围内。

本部分适用于ITUT G.803定义的SDH传送网络和ITUT G.872定义的光传送网络(OTN)。

gbt2410-2008

gbt2410-2008

gbt2410-2008
《GB/T 2410-2008》,是国际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最新的通信标准,它是互联网
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实施可以更有效地推进相关技术的发展。

《GB/T 2410-2008》有六大部分,第一部分规定了标准的适用范围,第二部
分对定义及缩写进行了说明;第三部分对技术要求进行了规定;第四部分概述了不合格产品检测原则;第五部分阐述了检测方法;第六部分规定了质量检测评价。

《GB/T 2410-2008》技术要求中,非常重要的一点是数据交换的机制,它的实
施可以使有效的数据处理相关的设备之间的通信变得更加顺畅,从而满足不同的需求,例如电子商务、虚拟社会等。

另外,《GB/T 2410-2008》还规定了技术空间的大小,比如对网络核心层、网
络边缘层和应用层分别进行了划分,让它们更好地控制或与客户端进行及时的交互。

总而言之,《GB/T 2410-2008》是一个国际上发展得很好的通信标准,它可以
更好地促进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让更多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基于这种标准实现高效的数据交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体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B/T 21645.1-2008 自动交换光网络(ASON)技术要求第1部分:
体系结构与总体要求
基本信息
【英文名称】Technical requirements for automatically switched optical network―Part 1:Architecture and general requirements
【标准状态】现行
【全文语种】中文简体
【发布日期】2008/4/10
【实施日期】2008/11/1
【修订日期】2008/4/10
【中国标准分类号】M33
【国际标准分类号】33.040.40
关联标准
【代替标准】暂无
【被代替标准】暂无
【引用标准】YD/T 1078-2000,YD/T 1289.2,YDN 099-1998,ITU-T G.7712,ITU-T
G.7713,ITU-T G.7713.1,ITU-T G.7713.2,ITU-T G.7713.3,ITU-T G.7715,ITU-T
G.7715.1,ITU-T G.784,ITU-T G.803,ITU-T G.805,ITU-T G.8080,ITU-T G.872,ITU-T
G.873.1,ITU-T G.873.2,ITU-T G.874,ITU-T M.3010,ITU-T M.3100,ITU-T
Y.1313,OIF-UNI-01.0,OIF-ENNI-SIG-01.0,IETF RFC 4204,IETF RFC 4207,IETF RFC 4209
适用范围&文摘
本部分规定了自动交换光网络体系结构、控制平面参考结构和基本结构元件、呼叫和连接控制、路由、自动发现和资源管理要求、管理平面和数据通信网要求、命名和地址、保护和恢复、网络可靠性和安全性,以及业务要求等。

本部分规定的自动交换光网络要求与其承载的客户层和具体实现技术无关,传送网络的具体技术细节不在本部分范围内。

学习是成就事业的基石
本部分适用于ITUT G.803定义的SDH传送网络和ITUT G.872定义的光传送网络(OT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